中学实验课安排意见


篇一:《实验中学抽课安排表》

实验中学抽课安排表1

抽课时间:2011-9-13

上课时间:2011-9-14中午,

说明:1、以同课异构形式进行,作课教师自行调课。

2、一二节:语文、理化生、政史地

三四节:数学、英语

3、地点:

语文、英语、政史地:二楼展课室; 数学、理化生:三楼展课室。

篇二:《实验中学安全教育课计划与安排》

实验中学安全教育课计划与安排

我校有3300余名师生,责任重于泰山,为了能使全体师生安全愉快的度过第一天,使全体师生的生命财产得到最大的保障,学校决定每学期开展安全课,相关计划和安排如下,希望全体教师严格执行.

1、 每学期第一课必须是安全教育课,教务处、政教务处要严格检 查。

2、

3、

4、

5、

6、

7、

8、

9、 开学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 各学年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 教室后的黑板要出一期安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展示板要出一期安全教育内容 定期开展安全演练 班主任要时时刻刻强化安全教育 全体教师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要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学校定期约请法制副校长、交警到校进行安全指导教育课

实验中学

2013.3.1

篇三:《2013-2014学年度天津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津教委基[2013] 1号

市教委关于印发《2013-2014学年度天津市中

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天铁集团教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据教育部关于课程计划的安排意见,结合天津的实际,经研究,制定了《2013—2014学年度天津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2013年5月20日

(此件不公开)

2013-2014学年度

天津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

一、继续贯彻并严格执行我市有关中小学课程计划的规定,本《意见》只对需要提请注意的几个问题加以说明或重申。

二、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要求及我市的具体情况,对义务教育学段的课程计划做出安排。

(一)全市义务教育学段一至九年级(不包括大港六至九年级)均按照《天津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见附表)安排课程。

(二)全市义务教育三年级以上各年级开设英语必修课。全市义务教育五至七年级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其中:五、六年级每周1课时,七年级每周2课时。

(三)认真开设好地方课程。全市义务教育一至二年级开设《快乐英语》,每周2课时。三至六年级开设《天津与世界》、《发现与探索》,每周各1课时。七年级开设《学习智慧》、《心理健康》,八年级开设《生活科学》、《法制天地》,九年级开设《科技前沿》、《社会职业》,每周各1课时。

三、全市普通高中按照《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实验)》[津教委中(2006)18号]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安排课程并组织教学。有关课程安排不另附表。

四、各学校要从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出发,科学安排

课程,在保证开齐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认真落实以下教育教学活动:

(一)切实加强德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要认真上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课,增强德育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各学科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义务教育各年级每天安排10分钟晨会(夕会),每周安排1课时班团队活动。科技文体等活动由学校自主安排。

(二)全市中小学要认真贯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落实市教委和市民委制订的《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方案》,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课程计划实施专项教育。在义务教育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

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七、八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各学校必须保证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时间安排,可从相关学科课时或机动时间中调剂使用。小学和初中阶段相关年级每学年要保证10至12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普通高中相关年级每学年保证8至10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民族团结教育要坚持专项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小学至高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三)全市中小学要认真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精神和《天津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意见(试行)》的各项要求,认真抓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都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小学重点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初中重点在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将《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贯彻在教学活动中,并充分挖掘公共安全的课程资源,有效对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学校要用好《天津市中小学公共安全读本》,结合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每学期组织专题公共安全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不少于4次。初中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公共安全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学科渗透和实践活动开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累计不少于每周2课时。

(四)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每学年2周机动时间,安排运动会、艺术展演及各类专题教育活动。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必修课)的开设,每学年必须保证小学1至3天、初中5天的集中社会实践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军训基地或其他适宜的场所进行劳动、参观、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高中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在课程计划中作出相应安排。

(五)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义务教育一至五年级,每周在语文课中安排1课时开设地方课程《习字与书法》,每天安排15至20分钟写字教学与训练;七、八年级利用语文、美术、学校课程等课时,双周开设1课时《书法》课,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每周安排总时

长不少于一课时的写字、书法练习;六、九年级要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加强写字训练和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应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鼓励开发书法课程,纳入选修II体系。

(六)要认真落实好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教育部关于学生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七)根据教育部规定,各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人口、青春期、预防艾滋病、心理健康、国防安全、法制、毒品预防等专题教育。对其他相关的基础知识、常识,均应结合有关学科课程或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要结合体育或体育与健康等课程,进行中小学卫生健康教育。五、校长要认真履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积极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活动。集体活动宜安排在下午学生课后进行。六、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维护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如确需改动课程计划,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向市教委备案,并严格控制规模。

七、各区县要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建立必要的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课改实验。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的有关精神,切实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认真执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学校要严格遵守课程计划

篇四:《全旗中学实验课开出率统计表》

全旗中学实验课开出率统计表

2013---2014学年度(演示实验){中学实验课安排意见}.

2013---2014学年度(学生实验)

篇五:《中学化学实验课程创新方案》

中学化学实验课程创新方案探索

摘 要: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仅能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化学反应中的各种反应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内在的潜质,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认识化学,应用化学的科学素养。本文主要针对中学化学课程阐述对化学实验课程创新方案的一些探究。

关键词:中学化学 实验课程 创新性实验 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031-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一个化学概念都是前人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每一个化学定律、定理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无数次的探索研究升华而得。因此,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无疑对中学化学课程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创新设计的能力。

1 中学化学实验创新的探究

第一,化学实验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反应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化学实验,是推动创新思维的一种强

篇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

附件1: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积极、规范、有效地开展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以下简称《课程设置意见》)。

《课程设置意见》包括《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分要求》(表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模块设置》(表2)、《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周课时安排建议》(表3)以及相应的说明。

《课程设置意见》是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细化和补充,学分要求、模块设置、课时安排建议有着内在联系。因此,学校应当认真研究,统筹兼顾,形成既符合政策要求又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

说明:{中学实验课安排意见}.

1、选修Ⅰ学分分解为选修ⅠA、选修ⅠB和选修ⅠC三部分:选修ⅠA是列入高考命题范围模块所对应的学分;选修ⅠB是全省学校统一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所对应的学分,学生至少获得12个选修ⅠB学分;选修ⅠC是由各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所对应的学分。

2、选修学分Ⅱ中,地方课程通用部分2学分、专题部分1学分,校本课程至少3学分。

2

3{中学实验课安排意见}.

说明:

1、 全省所有学校都必须开设列入选修ⅠA、选修ⅠB的模块,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的选修ⅠC模块供学生选择。

2、化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的必修模块,由学校在上表中确定的范围内选择。

4

说明:

1、本表只是必修和选修ⅠA模块的周课时安排,选修ⅠB、选修ⅠC、选修Ⅱ以及会考(学业考试)、高考复习的课时由学校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实际统筹安排。学校应指导并保证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

2、学校应当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其中每学年一周的社会实践宜集中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区服务宜适当分散安排。

3、艺术学习领域每学期每周安排1学时,学校可自主确定音乐或美术课程的开设方式。 4、周课时安排建议中课时数为3的一些学科,部分模块的学习会出现跨学期现象,学校在教学中要加以关注.

5

篇七:《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

附件4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省教育厅《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为积极、稳妥、创新、务实地做好全省普通高中学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1、做好新课程学习和培训

各普通高中学校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学校应组织教师全面了解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实验内容、实施策略等,使广大教师认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高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2、制订学校实验工作计划

校长是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普通高中学校应成立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估。

学校应制定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校情分析、目标任务、重点(特色)工作、课程设置、实施步骤、组织机构、保障措施等。各高中学校应将工作方案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3、制订学校课程设置方案{中学实验课安排意见}.

学校应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省教育厅《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应严格按规定开设课程和安排课时,保证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修习时间,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或挪作它用。学校应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能利用节假日和其它休息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4、开展学生选课指导

学生选课是新课程实验的一大亮点,学校应建立学生选课指导机构,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学校应切实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并将指导学生选课与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责任感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可将德育导师制度与选课指导制度结合起来,使每位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都有相对固定的“导师”,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中学实验课安排意见}.

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5、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各高中学校应当组织教师认真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学科实施意见》、《教学指导意见》,科学把握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难度,改变随意提高教学难度、提前结束新课、作业过多过滥等错误做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校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乐于合作的教育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广大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知识观、教材观,积极探索模块式课程的教学方式,努力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地、有个性地、可持续地发展。

6、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及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鼓励教师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下的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应认真总结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校际交流,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中学实验课安排意见}.

7、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应认真贯彻《浙江省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指导意见》,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要制订专门的工作计划,建立专门的人员队伍,落实专项经费,形成广泛参与、统一管理、滚动开发、不断完善的校本课程发展机制。

学校应克服开发课程就是编写教材的错误观念,充分挖掘校史、校友以及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教育素材,尤其要注重开发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成性、活动型课程,体现校本课程生动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对校本课程资源的管理,逐步建立校际之间课程资源的合作开发与共享机制。

学校应严格遵守教学用书征订、使用的各项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征订或动员学生购买未列入《浙江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教学用书。

8、实施学分认定与管理

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是新课程实验的又一个亮点。学分是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毕业、升学、就业的基本条件。学校应充分认识学分认定工作的重

要性和严肃性,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认真做好学分认定工作,并加强对学分认定的管理和监督。

9、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学校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要按要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与全省统一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衔接,提供较为真实可信的证据,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评价信息的管理,发挥其在学生毕业、升学和就业中的作用。

学校应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式,建立起客观、全面、公平、公正反映教师业绩的评价体系。要发挥评价对促进教师反思、改进教学的功能。学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教师或班级排名次。

10、加强学生和班级管理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班级应实行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行政班管理为主、教学班管理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学生走班选修管理办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同时要重视发挥学生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作用。

11、提供实验工作保障

篇八:《中学化学实验课课表》

中学化学实验课课表

( 08 --- 09 学年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