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体裁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

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


【第一篇】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2017年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任务书

附件

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任务书

学科类别(A、B):

学 科 名 称:

学科负责人签字:

学校负责人签字:

所在学校(盖章):

浙江省教育厅制 2016年 月 日

说明:

(1)表中时点性数据的现状值和目标值数据分别为 2015 年末和 2020 年末的数据,时段性数据的

现状值和目标值数据统计时段分别为 2011-2015 年和 2016-2020 年。

(2)各一级指标中由学科根据自身特色设置一个“自设指标”,并确定相应建设目标。

(3) 国家级人才指:包括两院院士、国家万人、国家千人、国家青年千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教学名师、外国高端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等。

(4)省级人才指:省特级专家、省千人、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51”人才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省教学名师等。

(5)国家教学平台包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6)省级教学平台包括: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7)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教育部学位中心和国家科协举办的研究生系列学科竞赛、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组织的学科竞赛、中国美协和省美协等专业协会组织的展览获奖等。

(8)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国家 2011 协同创新中心等。

(9)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 2011 协同创新中心、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10)国家级成果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教育部教学成果奖、全国美展二等奖以上以及其他重大奖项和成果。 (11)省部级成果奖励包括: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省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教学成果奖等。

二、学科负责人简况

- 15-

【第二篇】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1

附件1

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一、学校整体学科现状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国家批准独立设臵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工程硕士13个领域。学校现有4个省级优势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防特色学科方向4个。学校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完善的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81人,其中专任教师1875人,正高职称275人,副高职称611人,博士研究生学历597人。“十二五”期间,学校新增“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新增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9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7人、四川省千人计划3人。

目前,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共1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委级科研平台4个,分别是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造过程测试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十二五”期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鉴定成果56项;授权专利47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22项;出版著作134部;发表学术论文10695篇,其中SCI收录827篇。

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学校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高,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师资队伍还不强,学科领军人物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不足,国家级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少。二是整体学科水平不够高,学科特色不够鲜明,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科和学科方向少。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科研特色不鲜明,国家重大项目及高水平成果少,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

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规划情况

(一)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定位

“十三五”期间,学校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力争到2030年,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行列。

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定位是国内一流,学校通过将军民融合发展机遇优势、办学体制机制优势内化为推动学科科研特色优势的动力,发挥外部助推“引擎”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加强特色学科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学术科研特区,在优势特色学科和学术领域形成科研主攻方向,打造学术高地,形成学术高峰,在国家科技重大(重点)项目和科研成果上有重大突破。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优化学科结构,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构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特色优势学科培育和建设力度,实施“特色优势学科提升工程”,建立特色优势学科遴选和动态调整机制。2-3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3-5个学科进入省内一流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力争有ESI排名前1%的一流学科。

(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思路

1.提升传统优势学科水平,打造学科高峰

强化优势学科,突出学科特色,打造学科高峰。加大资源整合、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争到2020年学校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制学科群的主要支撑学科进入全国排名的前25%左右(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数据)。

依托学科群体优势,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集成,以优势学科带动相关学科,实现各学科协调发展,提高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加强

生物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等学科建设,争取形成更多的学科高地,同时助推学科高峰。

2.实施理学学科培育专项,强化理科比较优势

以提升基础学科对工程学科的支撑能力为目标定位,设立理学学科培育专项,以面向工程学科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问题为导向,加大特色理科建设力度,提升理科在同类学校中的比较优势,增强理科原始创新能力。加强理科与工科的交叉融合,开展跨学科研究,力争有国内前沿水准的研究成果出现。制定符合理科发展特点的评价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鼓励潜心学术研究。

3.谋划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发展

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促进传统学科向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制造、高性能计算、信息网络、生命科学等领域拓展,与现有优势学科相互关联、形成群体;促进材料、环境、电子信息、计算机与控制、软件工程、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快速发展,到2020年逐渐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科方向,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并使新兴交叉学科成为学校未来发展新的里程碑。

4.优化并完善学校国防特色学科布局,提升学校国防特色学科方向的核心竞争力,初步构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

(三)学科队伍建设

围绕优势学科和科研主攻方向,实施“龙山人才强校计划”,设立人才专项和政策待遇,引进和培育100名左右学科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到“十三五”末,拥有“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优秀人选,国家“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及青年项目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青年项目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及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人选等国家级层次人才10人左右;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及青年项目人选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50人左右。加大柔性引进力度,完善兼职特聘教授聘任管理制度,聘请100名左右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校特聘教授,构建一支高层次兼职教授队伍。

增加创新团队数量。围绕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学科科研核心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建设5支左右优势学科群创新团队和10支左右优势学科培育团队。

(四)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

力争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冲击与振动实验室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新增1-2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260项。到十三五末,年度科研总经费达到2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

奖60项,JCR分区论文1600篇,学术著作200部,授权发明专利500项。

围绕国家、省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接国家、省市重大产业和科技计划布局,集中优势力量研究攻关。围绕“材料和环境学科群、信息和控制学科群”建设具有特色科研方向的创新高地,努力在环境友好能源材料等九个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集中优势资源,建立学术科研特区,打造学术高地,实施“科研提升计划”,形成学术高峰。以重点特色科研方向为主攻方向,实施“科研经费倍增计划”。

围绕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战略需求,推进军民融合科研方向建设。以现有“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以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优势学科为支撑,形成放射性废物治理与防护、应急环境恢复技术与装备、新型含能材料应用等军民融合特色研究方向。

(五)规划总资金预算

学校拟重点建设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制学科群,每年投入建设总经费4000万元左右,其中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省“双一流”建设专项支持2000万元,学校自筹建设经费2000万元,主要用于一流学科实验室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科内涵建设。具体项目及预算如下:

保障措施

(1)加强统筹和实施

学校分管学科建设校领导统一负责,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财务处、国资处等作为成员单位,协调一流学科建设各项要素,进一步强化相关职能部门支撑保障学科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和协同意识,确保一流学科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一致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学校全方位、多渠道筹措学科建设经费,统筹建设项目,健全完善学科建设配套制度,形成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

(2)强化核查和评估调控

建立健全一流学科建设评估和监督机制,定期对一流学科建设实施过程、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测评估,对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发展方向、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通过建设,到2020年,力争2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优势学科,学校有ESI排名前1%的学科。

三、推荐申报的一流学科遴选情况

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发布之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开会讨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工作。研究生院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和学校要求,经过充分调研,完成了“西南科技大学学科分析及发展报告”,内容包括“西南科技大学学科基础比较研究分析”、“西南科技大学学科ESI排名分析”、“国内外建设一流学科的相关经验”、“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发展规划”等内容。

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根据“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学校重点建设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制学科群,突出学科特色,打造学科高峰。经过学校积极申报,2016年争创“双一流”建设学校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制学科群两个项目获批,四川省下达建设经费共1000万元。

2017年3月2日学校组织召开了申报“一流”学科工作布臵会,陈永灿校长参会,刘彤副校长传达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一流学科”工作会的会

【第三篇】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什么

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什么

作者:周光礼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6日 13版)

“两个一流”引发各地争相推出“区域高水平大学打造计划”

2015年8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目标,明确提出要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带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出,要大大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两个一流建设”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议题。它将与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大举措一起,重塑中国高等教育的面貌。

为了对接“两个一流建设”,广东省率先启动了“7 7”区域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打造计划,以及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计划。在广东省的刺激下,其他省市自治区迅速公布了各自的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北京市开启了“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清华大学“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等1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首批认定。上海市正式开始实施高峰高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第一阶段投入36亿元,到2020年,力争使上海高等学校学科整体实力达到一个新水平,20个左右的一级学科点和一批学科方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一流学科遴选工作的通知》,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启动区域一流学科建设工程。中西部省份也不甘示弱,陕西省政府推出《陕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一批具有创新条件、培养创新人才、产出创新成果的国际知名、国内的优势学科。河南省政府也发布《关于印发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将打造一批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优

势学科和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的特色学科。以学科为基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这些改革计划共同的特点。在“两个一流建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区域发展的新时代。

没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

为什么是“两个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与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因为学科是大学的细胞,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大量的实证数据证明,学科水平与大学发展水平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学科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学术声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说“办大学”就是“办学科”。中国院校研究学会会长刘献君教授曾经指出,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香港大学第14任校长徐立之也曾这样描述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之间的关系,如其所言,“每当有国际学术会议的时候,如果我们相关学科的老师会被邀请去做专题演讲,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的学生都希望来上这门课,那这个学科就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学科。有10个到12个这样的学科,我们就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了。”

学科本来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知识体系,二是学术制度。大学中的学科必须具有教育学含义。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科既是科学研究的平台,也是教学育人的平台;既是学者队伍汇聚的平台,也是创新创业的平台;既是科教融合的平台,也是产教融合的平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基础和抓手。《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四个基本原则: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强调要引导和支持大学优化学科机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学术性与实践性: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

学科评价的标准有两个维度:一是学术性维度,即学科必须有明确的研究主题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一是实践性维度,即学科必须能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前者称为学术逻辑,后者称为社会需求逻辑。从学术逻辑来看,一流学科的评价标准是客观的,是国际可比的;从社会需求逻辑来看,一流学科的评价标准是主观的,是有地方特色的。

根据学术逻辑,一流学科有两个标志,一是拥有一流科研,产出一流学术成果;二是有一流的教学,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科研和一流教学要依靠一流的学者队伍,建设一流的学者队伍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充足而灵活的经费,二是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 根据社会需求逻辑,一流的学科不但要为区域工商业创新作出突出贡献,而且要为区域人力资源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甚至还要为区域文化建设、环境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换句话说,从社会需求逻辑来看,学科建设应该面向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

世界一流学科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参照系。世界高等教育有两大体系,因此,世界一流学科应该有两大参照系。一个是欧洲大陆体系,一个是盎格鲁-北美体系。盎格鲁-北美体系传统上强调学术自由、学术自治,重视学科的学术逻辑;欧洲大陆体系传统上强调国家需求、政府控制,重视学科的社会需求逻辑。这两大体系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处于竞争状态,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是盎格鲁-北美体系。正因为如此,美国科学基础数据库(ESI)成为当前世界一流学科的主要评价标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普遍接受。尽管如此,欧洲大陆体系依然有可取之处。事实上,盎格鲁-北美体系也在积极吸收欧洲大陆体系的实践标准。

中国大学具有浓厚的欧洲大陆体系色彩,强调社会需求一直是我们的传统,但是国际标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两个一流建设”实质上是主体性和国际化双重挤压下的高等教育政策,一方面我们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遵循社会需求逻辑,重视中国特色;另一方面我们强调在国际可比指标上达到世界一流,遵循学术逻辑,借鉴国际经验。当前世界有三个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排名体系,除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学术排名体系依然

坚持单一的学术逻辑,其他的两个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泰晤士报)都既重视学术逻辑,又重视社会需求逻辑。其中,社会需求逻辑主要通过学科声誉、学生满意度、社会贡献等来体现。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

根据“两个一流建设”的“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综合世界三大学科排名体系,我们认为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一流的学者队伍、一流的学生质量、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学术声誉、一流的社会服务。

为什么说这五个方面是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呢?这是因为国外大学排名只是在学校层面把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纳入评价标准,在学科层面只重视科学研究。国外的学科评估主要是了解院系的科研条件、科研活动和科研产出,尤其强调科研产出。对科研产出的评价工具主要是基于ESI数据库,对一家学术机构五年内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具体指标包括出版物的数量和他引率。而中国强调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体的,我们不但在大学层面强调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在学科层面也强调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我们认为,学科既是科学研究的平台,也是教学的平台;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平台,也是创新创业的平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五大建设任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这五个方面就是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

【第四篇】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关注: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关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国务院发文:

2016年开启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5-11-6 9:01:00 来源: 教育部新闻办 作者: 佚名 编辑: 葛玲玲 阅读:

近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全文)。《方案》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

总体目标分三步实现 看看具体是啥

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之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五大建设任务是啥

任务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

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

任务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合理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简明清晰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

任务三: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作出重要贡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

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争做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推动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依托重点研究基地,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健全科研机制,开展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提高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 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保护创新、宽容失败,大力激发创新活力。 任务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坚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静心治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基本遵循,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并充分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任务五:着力推进成果转化

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努力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 促进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推动健全市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

强化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五大改革任务是啥

改革一: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体现高校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改革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

改革三:实现关键环节突破

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完善岗位设置、分类管理、考核评价、绩效工资分配、合理流动等制度,加大对领军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在科研运行保障、经费筹措使用、绩效评价、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大胆尝试。加快建

立资源募集机制,在争取社会资源、扩大办学力量、拓展资金渠道方面取得实质进展。 改革四: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坚持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制定理事会章程,着力增强理事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健全与理事会成员之间的协商、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功能。加快完善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模式,推进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积极引入专门机构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

改革五: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增强对外籍优秀教师和高水平留学生的吸引力。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

三大支持措施具体有啥

措施一:总体规划,分级支持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

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在多领域建设一流学科,形成一批相

【第五篇】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推进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推进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文/程光旭 姚若侠 孔祥利

师范类高水平大学在国家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中,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师范类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学科,不能脱离中国国情,必须彰显中国特色。

在师范类高水平大学教师教育特色与综合性、研究型并不矛盾。

我国现有25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师范类高校近200所。不同层次的师范院校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尤其是定位于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具有一流水平和一流学科的师范大学,还承担着培养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引领和推广先进教育理念的重要使命,这些师范大学代表了我国师范教育的最高水平。近年来,国家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步伐在明显加快,力度越来越大。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适应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潮流,以深化学科建设综合改革为契机,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具有世界眼光、彰显中国特色和坚持教师教育属性。

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应该具有世界眼光

在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需要以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现代化作为智力支撑。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无不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在于一流学科。师范类高水平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培养质量决定着基础教育的培养质量,进而决定着人才的质量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师范类高水平大学更应该开展一流学科建设,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从而促进教师培养质量的提升。师范类高水平大学在一流学科建设上,既有综合类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的共性,亦有其自身的特性。其共性决定了师范类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建设要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其特性在于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不但要着力发展出一流的教师教育学科,而且要建设出一批与教师教育密切相关、能够支持教师教育学科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然而,无

论是共性还是特性,其一流学科建设都需要世界眼光,必须确立世界一流的标杆,以世界一流的学科群、学科专业、学科团队为追赶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和开放办学。

自“985”、“211”重点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我国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已经迈出了较大的步伐,SCI学术论文总数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同时我国一流学科建设亦暴露出很多不足,学术论文的篇均被引率仍然与世界平均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世界一流学科的数量与拔尖领军人物严重不足。当然,这种差距一方面与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发展停滞有关,但同时亦与缺乏开放的世界眼光不无关联。国内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视野不够。总喜欢与自己的过去比、与国内的同行比,缺乏争创世界一流的标杆与勇气,学科建设的高度不够。二是一流学科建设缺乏开放性。长期囿于传统师范专业的学科限制,新型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发展滞后,无法跟踪学科前沿。三是教师与学生的国际化程度太低。相对而言,师范类高校的部分教师外语水平有限,在境外的学习、进修、交流机会不多,来华任职的外籍教师少;师范类高校学生,来自偏远地区的多、视野有限,家庭经济困难的多、就业优先,各种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学术志向不高,参与国际交流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少,且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有限。师范类高校师生的国际化程度影响了一流学科的建设。四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投入不足。师范类高校大多以文理基础学科见长,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偏见,似乎师范类高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不需要多少经费,相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工科类高校来说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的结果是,人才培养的生均经费少、拔尖领军人物培养与引进力度小、学科建设与平台搭建投入少、拿大项目出大成果的能力弱、由学科支撑的服务社会功能不强。在学科评估的诸多指标中,科研经费的短板,是影响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师范类高水平大学有优良的办学传统、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有较好的学科平台与积累、有优质的本科生生源、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这类大学在国家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中,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第一,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一定要坚持“研究型”的定位,坚持以一流为目

标的学科高起点,打造更多能够与国际对接的学科高地,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教师教育,要站在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瞄准国际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开放的世界眼光对传统师范学科进行重新布局,重点建设,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需要更加包容、开放的学术环境,积极跟踪世界教育变革的趋势与潮流,运用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加速实现传统师范学科的资源整合与升级改造,引进国际高端学术人才和科研团队,建立“为我所用”的人才机制,同时利用学科平台培养自己的高端学术人才,打破西方一流大学垄断高端学术人才的困局;第三,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要注意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评价、成果转化的经验,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和彰显学术研究本质的学术制度,通过建立以同行评议制度为核心的学术评价制度与学术权力防范制度,在内行评价内行的同时,利用合理的制度设计防范学术权力的误用甚或滥用,从而从根本上调动师范类高校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的积极性;第四,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要注意防止和避免传统师范院校中存在的科学研究“单打独斗”、学科建设“画地为牢”的做法,在“大科学”、“大数据”时代,必须要有国际大视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团队,构建“伞状”的交叉学科平台,实行开放动态的聘任机制,为国内外不同学科的学者提供“碰撞”的机会,在相邻或相近学科领域的边缘地带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以交叉学科的发展带动相关学科的大面积、纵深化发展;第五,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要善于和勇于冲破传统师范院校办学思维的束缚,学会和适应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争取国际国内两种学科与学术资源,将开放办学和竞争性获取资源作为一种常态。

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应该致力中国特色

师范类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学科,不能脱离中国国情,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彰显中国特色。就师范类大学而言,学科建设的中国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上体现。首先,从指导思想上讲,在中国办的是社会主义大学,必须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方

向,由政治家和教育家办学。其次,从学科布局上看,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我国师范类院校的学科设立都与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开设相对应,基本适应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与此相适应,在一流学科建设中,与基础教育相对应的学科都应纳入主体学科或重点学科建设之中。虽然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无法公平参与世界大学各类学科排名,但是,这些学科是服务基础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文化传承的基础学科,我们必须建设好。再次,从教育规模上说,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师范教育的模式与西方绝大多数国家不尽相同,需要直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教师教育学科设置必须适应这种特色,加之,对现有1200万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师范类高水平大学在建设一流学科中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还有,从学科内涵上论,师范类院校一般都是以文史类基础理论学科见长,这与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与历史积淀传承不无关系,文以言志、文以抒怀、文以化人的家国情怀,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师范类高水平大学进行一流学科建设,除了面向世界外,更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接受其浸润与涵养,孕育其生机与活力,彰显一流学科的中国特色。最后,从培养对象上看,师范类高水平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应高度重视与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相关学科的建设,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一流学科平台培育学生独特的中国气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契合与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进入到了以“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为特征的新常态。新常态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空前高涨,对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党和国家敏锐地洞察到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明确方向,高等学校会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和更加重视需求导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提高质量,也就是提高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特色发展就是要强调教师教育特色,这是师范大学相对于其他高校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创新发展就是要紧跟甚至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改革校内不利于教师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探

索新时期师范教育的新特性,拿出推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新举措;需求导向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基础教育的切实需要开展工作,真正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水平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地处十三朝古都西安,从建校之日起就与中国的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校围绕传统文化和中国问题,相继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中国哲学、中国民族史等学科,这些学科在2012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都排名较前。多年来,这些学科围绕传统文学艺术、古代制度与思想文化、民族形成与演变、历史环境变迁等问题,产出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成果,逐渐形成了以古今中国研究为中心的一流人文学科群,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镇。学校在对我国高等教育形势和自身的整体情况做了认真的分析后,及时对学科发展的思路和资源配置的方向做出调整。根据“服务需求、学科优势、分层分类、效率优先、动态开放”五大原则,层层筛选,确定了重点建设11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8个国内知名学科和5个特色发展学科的一流学科基本架构,同时大力扶持新兴交叉学科的成长,希望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以一流学科为核心的若干学科群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科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学科体系,基本实现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宏伟蓝图。

师范类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应该坚守教师教育属性

秉承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传统和人口大国对教育的巨大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庞大的师范教育体系支撑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和受教育人口,为人类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一个时期中,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全国不少地方的师范类院校,出现了“去师范性”的现象。还有一批高水平师范类大学,在迈向更高水平或建设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陷入了“师范性”与“研究型”的纠结之中,有人认为,提升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即“研究性”)与开展教师教育(即“师范性”)相互对立,一方的加强势必会削弱另一方。更有甚者,甚至把“师范性”与低水平划等号。上述错误观点和认识,势必会削弱师范性质,影响教师教育特色。

【第六篇】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申论热点: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申论热点: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

通过最新海南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海南中公教育整理了海南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背景链接】

2015年8月18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要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

——习近平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不能“自拉自唱”。

——李克强

我们不迷信大学排名,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确实需要有一个标准。科技工作列出了重大专项,高等教育也可以提出一个具体标准和目标,分层次推进。

——李克强海南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是什么学科

[综合分析]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为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系统谋划,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推进机制,坚持久久为功,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当前高校中存在的问题]

从新时期高校发展的实际来看,经过持续的扩招、合并、升级升格和新的投入、扩建之后,高校发展普遍进入了外延向内涵的战略转移阶段。在这一形势下,学校建设的矛盾与问题更多集中于内涵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如下。

教学建设“软”。“科研硬、教学软”现象在学校普遍存在,教师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和使命感、责任感有下降之忧,教风、学风和教学管理面临新的问题。

科研事业“浮”。科研与社会服务功利化、形式化,科研成果存在多而无用的现象。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多,但引用率低,转化率更低。

文化有“缺失”之忧。大学的神圣不再,大学应有的崇高精神与先进文化有消减散失之忧。

抽象归纳以上现象与问题,新时期我国高校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最深刻问题与最严峻挑战,就是大学有“去大学、非大学”之忧患!教学是大学之根之本,教学的软化就是大学本色的软化、淡化。文化是大学之精气神,缺失文化的大学就是迷失方向与灵魂的非大学。所以,大学非大学的核心是大学文化的缺失,尤其是大学使命文化的缺失!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核心要求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扎根中国大地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必须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必须自觉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努力服务于提高中国软实力;必须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推进文化传承与弘扬。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除制约大学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创建充满活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力、富有效率、更为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在于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优化学科结构、办出特色;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同时,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关键任务,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植根中国大地 建设一流大学

立足中国特色 瞄准世界一流

吹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冲锋号

[开头示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一个国家的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要想使国家人才济济,各项事业兴旺繁荣、蒸蒸日上,就必须发展好教育事业。

[结尾示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高校学科建设要追求兼容并蓄和自成体系的学科发展风格,既不盲目追随西方的做法,也不能将中外两套体系简单拼凑起来,更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经过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确立兼容并蓄的发展理念。要自觉增强历史使命感与社会担当感,不做无病之呻吟,不发误国之空谈,自觉担负起建设一流学科的使命,保持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文化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贡献。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海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中公申论批改服务可以系统的提高学员写作水平。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