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教学设计


【篇一】《祖父》教学设计《祖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生平及代表作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把握“我”与“祖父”的人物形象,体会祖孙间的亲密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

把握“我”与“祖父”的人物形象,体会祖孙间的亲密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童年》

童年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有最真挚的情感,最新奇的趣事,正如女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的结尾写的那样,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节选的一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

1.自读课文,扫清读音障碍

2.思考:我和祖父在后园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明确:

① 种小白菜

② 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

③ 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④ 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⑤ 草帽插花事件。

⑥ 藏帽子事件。

四、深入探究,把握人物特点

(一)分析铲地事件

1.分角色朗读

2.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你能听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吗?

明确:和蔼可亲、慈祥、有耐心……

3.从我的表现来看,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明确:天真、幼稚、顽皮……

(二)分析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结不结樱桃的事。

从祖孙俩的对话当中,你对祖父有什么新的认识?

明确:幽默风趣

(三)分析藏帽子事件

提问:体现出祖父和我怎样的特点?

明确:老小孩、老顽童;顽皮可爱

(四)归纳人物形象

1.从这些有趣的事情当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明确:和蔼可亲、幽默风趣、慈祥、有耐心……

2.又看到怎样一个我?

明确:顽皮可爱、天真活泼、爱自由……

五、体味作者的生活与情感

1.你觉得这祖孙俩在这后园里生活得好吗?你能再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他们的生活吗?

明确:高兴、自由自在、开心……

2.萧红写这难以忘却

《呼兰河传》结尾中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3.为何会如此难忘呢?

明确:生活的坎坷,祖父给予自己的温暖。

联系家庭背景及生平。

萧红一生经历坎坷。她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她的父亲生性贪婪自私,对孩子经常恶言恶语,文中提到的她的祖母又是一个不喜欢孩子的老人。更不幸的是,9岁那年,她的亲生母亲去世了。年幼的她从暴戾的父亲和继母那里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只有从祖父那里才能得到些许温暖。20岁那年,为了逃婚她离家出走,从此过上了漂泊流浪的生活。居无定所的日子里常常是恶疾缠身……那时候,她曾经说:“若是能回到呼兰河我的家乡,该多好啊。”那时的她,对于这段曾经如此自由快乐的童年往事该是多么的眷恋哪!

六、作业:

完成本课练习题

板书设计:

祖父

萧红

祖父:和蔼风趣

我:顽皮可爱

封志莉

【篇二】《祖父》教学设计《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内容相对集中,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富有情趣,写的是人人喜闻乐见的事情,不存在阅读障碍。课文中对后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应引导学生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读,以唤起美感,陶冶情操。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写景记事

3、体味感受文中浓郁的亲情和儿童纯真、自由的天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再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如下:

萧红原名张迺(năi)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她的童年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他的父亲冷酷、贪婪而缺乏人性,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母亲重男轻女,对她也是恶言恶色;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三十年代,鲁迅曾评价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就是萧红。在《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

二、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1、 掌握课文生字词。

2、 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三、朗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交流自己预习时查找的生字、词,然后集体订正如下词语:

谷穗 玩腻了 衣襟 地榇 嘴馋 玫瑰

3、 教师范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四、整体感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锻炼学生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并简单复述。

(1) 种小白菜

(2) 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

(3) 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4)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

(5)草帽插花事件。

五、深入探究

1、“祖父”、“后园”和“我”彼此之间密不可分,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看看他们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感受深的地方用关键词写一写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点:

(1)祖父慈祥可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祖父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和孩子似的。”“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孩子每次都能在他衣襟下或袖口下把帽子找出来。”“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他把帽子放下,也大笑起来,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好不容易停住了,一想起来,又笑了。”

(2)后园有花有果有瓜,很有生机,是“我”和祖父的乐园。

“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是另一个世界了。这个世界……休息好了又跑。”

(3)我很顽皮、快乐。

“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是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

“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樱桃树上,明明没有结樱桃,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

2、 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为什么?

祖父: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六、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七、作业:

A 朗读文中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把自己喜欢的抄在读书笔记上。

B 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嘴馋 玫瑰 玩腻了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寂寞 闪烁

板书设计:

种小白菜

铲地(“狗尾草”事件) 祖父:勤劳慈爱 幽默风趣 有一颗童心 吃黄瓜、追蜻蜓、 捉蚂蚱,扬水下雨

讨论樱桃树的开花结果问题 我:天真活泼 顽皮可爱 有一颗自由的心 草帽插花事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以朗读为主,研讨赏析文中优美语句。

教学过程:

一、 以检查复习的方式导入:(提问中下游学生)

1.《祖父、后园和我》的作者是( )选自《 》体裁( )

2.给下列词语注音:

谷穗 玩腻了 衣襟 地榇 嘴馋

二、拓展深入

1、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祖父成了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篇文章中她这样写:“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在她心中,自己和祖父常常去的后园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园子,还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

引导生畅所欲言。(快乐的园子、自由的园子,温馨的园子,富有生机的园子„„) 师:所以,我们再来读课题,不是祖父的园子,也不是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正如萧红在书中写的:“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有祖父的园子,成了萧红心中最温暖的地方,一进入这个园子,她就感到________________。

生自由发言。如自由、快乐、温馨、美好等。

师:是啊,一进这个园子,她就自由自在,心仿佛也要跟着一起飞扬。这个园子,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在《呼兰河传》的尾声中,再一次提到了这个园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教师朗读。

师: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什么?(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浓浓的亲情) 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探究:

本文写出了浓浓的亲情,也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互相交流体会。

第一部分:“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第二部分:“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跑。” 表达了我那种对自由、玩耍、欢乐的迫切向往之情

示例:“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30段。

三、 朗读、赏析、感悟

令作者终生难忘的是和祖父在后园度过的自由快乐时光,作者是怎样将童年的美好记忆生动地表达出来,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呢?

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大声朗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自己的理解。

[温馨提示]

对景物描写的赏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1、写了什么景物 ——概括内容

2、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3、如何写的 ——抓住修辞、用词

4、蕴含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①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赏析:作者观察细致。从“金”、“绿”、“嗡嗡地飞”、“满身绒毛”、“胖圆圆”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②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赏析:(用词)“啸”是“呼啸”的意思,表示发出声响。“冒烟”表示下雨时,密集的雨点打在大榆树树冠上飞溅起来,加上大榆树上下雨水弥漫,风一吹,形成水雾,远望有如“冒烟”。

(修辞)楡树叶子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光,而沙滩上的蚌壳多而密,在太阳的照射下也会闪闪发光。用比喻形容榆树叶子发光的样子。

③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飞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赏析: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表现出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充满了生命,都有人情味。

④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此题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谈感受,

(除了这些句子外,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句子)

四、 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你的亲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用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例说明)

六、小结

在作者眼里,“我”与祖父的天地,就是整个世界。作者通过写祖父这一形象,呈现出无限的缓缓流动在心间的暖暖的亲情。同学们,你们刚从童年走过来,或许有很多有趣的事你们已经记的不太清晰了,但始终有些经历和感觉让我们记忆犹新。请仔细搜索那些有趣而美好的亲情故事记录下来。

七、布置作业:

A 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中有过类似于作者的经历吗?请把它们写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童年的欢乐和那温馨美丽的亲情!(必做题)

B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并写出读书笔记。(选做题) 板书

祖父、后园和我

爱 自由 快乐

课后反思:

【篇三】《祖父》教学设计《祖父和我》教案

祖父和我

一、学情分析:

这是预初年级的第一篇课文,学生还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学生年龄也比较小,对中学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还并不了解,基础也比较薄弱。因此,这篇课文可以作为中学的示范性课文,教师通过教导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学语文的一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情况。而就课文内容来讲,这篇课文风格较为活泼,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概括事情。 过程与方法:

阅读、圈画、品读,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句子。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笔下充满情趣的童年生活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画、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眼中充满童趣的世界和祖孙间的浓浓亲情。 2.教学难点:具体而又简洁地概括事情。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 1 页 共 5 页

第 2 页 共 5 页《祖父》教学设计

第 3 页 共 5 页《祖父》教学设计

第 4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篇四】《祖父》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祖父》教学设计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8.《祖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祖父》节选自萧红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她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小说。小说描绘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北方偏僻的一个小镇——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

《祖父》是《呼兰河传》中相对独立的一章,文章塑造了宽厚仁慈的祖父和自由快乐的我两个典型形象,展现了童年生活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作者对这段生活的眷恋与怀念之情。小说艺术风格独特,可引导学生多加体会。但由于是节选,并不能代表整部小说思想内容。所以,教学中,可以以此文为引子,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在细节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我”与“祖父”的人物形象,体会祖孙间的亲密情感。

3.学习文章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4.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独特的艺术风格。

5.调动学生对童年独特的感受,并学会在生活细节中感受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可落实在分析人物形象和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两个方面。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以本文为引子,阅读原著,了解小说原著的深刻思想内容上。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童真、童趣的理解还比较真切,能比较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赏析、品味、探究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同时进一步指导学生小说学习的基本方法、读书和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如下几步: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作品

1.本课可以由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导入。《呼兰河传》虽是小说,但与《朝花夕拾》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而且鲁迅还是萧红精神上的导师,那么两部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此处可以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请学生交流作家生平经历、作品资料.由于是自传性质的小说,引导学生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她童年的经历。萧红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她的童年也是极其不幸的,唯一能疼她、爱她的人就是祖父,所以《祖父》这篇文章,是这部小说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让自己若以所思,或是产生联想、共鸣的地方做好批注,读完之后,交流阅读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表述:“从文中某个人、某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读到或感受到的内容或者本文最精彩的是什么。”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能在交流中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研读文章,分析人物。

在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从小说的细节描写入手,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阅读思考空间:在这篇文章中塑造的最好,或者是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作者怎样刻画的这一人物,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意义?

明确: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学生基本上会把目光聚集在“我”和“祖父”身上。指导学生学会从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行为细节中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明确:文中塑造了一位温和宽厚、慈爱风趣、童心未泯的祖父形象(板书)。和一个天真可爱,自由快乐的孩子形象,作者着力刻画这两个人物,既体现了祖孙两人亲密的情感,又展示这段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画面。

这个环节,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刻画中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四)品读文章,把握情感:

【篇五】《祖父》教学设计《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 父 的 园 子》教学设计

镇巴县永乐镇中心小学 李时森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祖 父 的 园 子》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

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的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1、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2、介绍《呼兰河传》(出示课件)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归纳学生的发言)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3、认读生字(出示课件)

4、读词语(出示课件)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出示课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

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①“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②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出示课件)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这些句子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3.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顾全文,领悟写法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呢?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怡?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篇六】《祖父》教学设计《祖父和我》教学设计

《祖父和我》

执教教师 松江区九亭二学 李莉《祖父》教学设计

课题《祖父和我》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本单元“有家真好”主旋律中感受亲情,从浓浓的祖孙情中体会自然与自由的美好。从朗读中体会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

本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极富情态,亲情的表现也充满童趣色彩,极富感染力,较容易使学生感兴趣,以此做重点突破引导。

活动过程

(一`)激兴引课

用已故女作家萧红身世。 她是黑龙江呼兰人,我国三四十年代著名作家,享年只有三十一岁。她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人间的温暖,本篇是他和祖父的生活片断,让我们感受一下她与祖父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并领略一下这位女作家的文才。

朗读课文。 之前教师简单举生活实例示范朗读的降抑调、高升调、平直调等,希望学生朗读中注意,也许是年龄小的缘故,学生表现欲强,跃跃欲试。

个别学生轮流朗读,发现朗读有特色的,及时鼓励。学生注意并尝试着读出语调,在读到有拟人修辞的语句时,有的还面带表情。其他同学在仔细聆听、欣赏。学生在朗读的兴致中渐渐进入文中情境。

(二)导读研讨

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思考感悟。

教师问:在这篇文章里,你喜欢哪些句子,或哪些段落?把它找出来,说说喜欢它的理由?学生1 我喜欢三、四段内容的,因为它写出了大花园里蜜蜂、蝴蝶的形状、色彩,学生2 我喜欢它是因为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学生3 我喜欢第二十九节,因为它写出园子里太阳光下充满活力的景象。学生3 我喜欢第三十节,因为它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园里的植物自由的情趣。学生4 我喜欢第十节至第二十四节的内容,因为它写出了“我”的情趣。„„

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准确,并归纳要点,用板书显示如下:

各种蜂、蝶(色 状)

感受大花园的神奇 太阳下充满活力

花、鸟自由妙趣(拟人)

祖父和我

有益影响 快乐尝试

祖孙亲情 寓教于乐 童真尽显

放归自然 天性自由

教师的板书不是一次性完成,可以边引导、启发,边随机完成。在引导学生体会“大花园的神奇”时,有的同学会从内容方面感受到它“神奇”,有的同学会从语言方面领会其修辞、描写角度、方法等表达效果。教师抓住契机,用板书提纲挈领地显示,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构思。

在引导感受“祖父亲情“时,抓住第三十节写祖父与我对话时童趣展开,启发讨论。教师引导,问:你喜欢这样的祖父吗?你与家中的亲人有过类似的趣事吗?你对文中祖父的教育方式有何想法?学生在交谈时通过联想自己,体会到文中的祖父是一位慈爱、仁厚的有益于“我”的亲密伙伴,是“我”的良师益友,和这样的祖父在一起,“我”的童真尽显,温馨的浓浓的祖孙情很容易体会了。这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所在。

然而,在学生自行感悟的对话中,教师发现学生倾向于对花园景物本身的喜爱,而忽略了“人的情感”这一最有价值的人文要素。在引导时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景物的辅助作用,理解“人”才是生活、作文的主体。为了加深“我”与祖父亲情的认识,针对有的同学只能体会到“我”的有趣,而忽视了“祖父”的作用,教师问:课文的题目用“我的大花园”好呢,还是用“祖父和我”好呢?通过讨论,学生品读到题目与中心的关系,理解了祖父的教育方式、及对“我”的影响力,同时还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怀念祖父、留连和祖父在一起生活的情感内容。 ( 三)迁移内化

在讨论理解文中“祖父和我”的亲情之后, 学生将体验、感悟转化为对自己生活的认识,从而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对话交流,1 说说你与家人的亲情趣事,尽量描述一些细节。

课下作业1 用一段文字描述你与家人的亲情趣事。2 谈谈对你长辈的教育方式的认识。两种不同的作业题,便于学生有选择地尝试创新。

教学反思

二期课改的开放性理念,给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教师不应受教学目标及方法条条框框的束缚,灵活地取舍、创设、把握教材,自主选择运用恰当教学方法,用富有个性化的创新,使学生在课堂张显其活力,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中设计诸如“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喜欢,说说你的理由”,“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等具有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尊重了学生个体情感的体验,使他们在自悟自得的语言实践中感受丰富的语言魅力,感悟体验人生,社会,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学生多元化思维及认识,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得到自由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新精神。

课堂过程的灵活调控,是教师应变的机智体现。要改变过去以语文知识为中心的线形教学,将语文基础知识随机穿插、融合于教学中。课堂学生的开放行为,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善于利用固有的经验,判断、解决诸如“整体理解”这类长期存在的问题。

课堂不但要保护好学生积极的个体意识,还要树立全面教育的思想。向课外延伸开放的书面对话,就是针对全体学生,发现挖掘潜力的过程。同时联系实际的作业,才能真正达到自悟自育的目的。

总之,二期课改的全程开放性理念,要注意在“问题”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的实践中去灵活把握、应用。

。 “

【篇七】《祖父》教学设计《祖父的园子》优质课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泌阳县象河回族小学教师 王明月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包含了真情实感。体会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及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祖父》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斑斓的生活,童年是一支歌,歌里有我们的喜怒和哀乐。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

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3.仿写__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__。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

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曾经的一切是萧红难以忘却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快乐的园子

花园的美景: 明晃晃 胖乎乎 新鲜漂亮

有趣的活动: 栽花 拔草 种菜 铲地 浇水 摘黄瓜 追蜻蜓 採倭瓜花 捉蚂蚱

教学设计思路:

《祖父的园子》是一片阅读课, 本课教会孩子应用阅读方法、领悟写作方法,学会读书方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依据单元目标,以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抓住关键词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自渎自悟为教学重点,相机引导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入情入镜地读书方法。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中体会情感,从而学习怎样表情达意。

学会应用是学习终极目标。它包括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语言表达的运用。这篇课文是独立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应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因此这节课,我放手让孩子应用阅读方法,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在祖父园中的自由快乐。不失时机地让训练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并熟练掌握,直至延伸到课外。本课作者语言表达上极富特点,特别是反复手法的应用,这是语言训练的好机会,为此,我让学生仿写文中的排比句式,从文本内容延伸到课外生活,让孩子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学会运用语言反复手法的语言表达,学会叙事抒情,写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兴趣 整堂课,我尽力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情景,让孩子在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学习、讨论、交流。整堂课孩子们兴趣盎然,完全沉静在文本的意境里。另外从矛盾的评价入手,引导孩子质疑“为什么说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设置悬念,激发孩子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孩子们也悻然接受了课外阅读的任务。 自从我参加我们学校的这个课题研究,把我们研究的教学模式应用实践后,我发现在这样自主开放的堂中课堂孩子们的表现越来越活跃,思维也越来越奇怪,状况不断,往往会搞得你措手不及,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教学机智来应对,而这儿让我常常觉得自己力不从心。另外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中还不够放手,不够相信学生,总想抱着他们走,势必这样他们永远学不会走路,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争取让孩子学得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