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数量


第一篇 中小企业的数量
《2017服务企业倡议书》

服务企业倡议书

北京市中小企业是数量最多、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基础,是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政策。今年四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进一步加大了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我市相继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规划》,并不断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努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我市中小企业仍面临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今年是工信部确定的中小企业服务年,为推动北京市服务中小企业工作深入开展,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如下倡议:

一、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成长需要良好公平的发展环境。目前,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总体态势虽较为平稳,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切实落实各项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促进中小企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是我市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我市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开辟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审批绿色通道,创新管理理念,创新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努力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

中小企业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各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作为行政服务的有效补充,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当前发展环境,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将服务方向与中小企业迫切需求紧密结合、将自身成长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紧密结合、将提升服务水平与机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创新服务手段,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能力,努力带动更多的社会服务组织,共同构成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三、大型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大型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利用市场规律,积极支持小型微型企业进入自身的供应网络,利用大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市场和要素配置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动小型微型企业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协作配套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创造合作共生、协作共荣的美好愿景。

我们坚信,只要汇集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坚定信心,积极服务,北京市广大中小企业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服务企业倡议书 [

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四大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我市长远发展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近30万钢城人民工作、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城市形象、品位和发展水平的充分展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身为嘉峪关市的一份子,餐饮服务企业作为文明传承的载体之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创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向全市餐饮服务企业发出如下倡议:

一、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古老雄关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创建文明城市,营造美好家园,是每个餐饮服务企业和全体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全市餐饮服务企业员工都要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多做贡献。

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自觉遵守市民守则和文明公约,教育员工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革除陋习,倡导文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邻里、朋友、同事之间讲和气,遇到矛盾不激化;文明用语“你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挂嘴边。

三、教育员工做文明、安全出行的带头人,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不翻越马路栏杆;自觉排队,文明乘车,维护公共秩序,不占座,不抢座,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四、从我做起,做守法经营、文明经营的模范。亮证经营,有《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培训证明上岗,有“五病”调离的相关制度和记录,加强窗口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坚持诚信守法,规范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推行便民措施,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五、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员工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乱贴滥画,不乱摆摊点,不占道经营,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大声喧哗,不说粗话脏话,店内干净整洁,随时保洁,达到卫生标准。

六、加强餐(饮)具消毒工作,掌握正确的餐(饮)具清洗、消毒和保洁方法,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落实,有消毒措施和记录,确保餐(饮)具消毒和保洁合格率100%。

七、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不采购、使用非食用性原辅料加工食品,不出售、使用过期变质伪劣食品,大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有宣传画、提示桌签等,积极倡导节俭点餐、文明消费,做到不剩饭、不剩菜。

文明千载扬,和-谐万事兴。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创造文明城市。您的每一份努力,都让我们的城市文明更进一步,您的每一份辛苦,都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一份光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幸福嘉峪关,营造文明安全的就餐环境而不懈努力!

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嘉峪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0一三年八月十二日

服务企业倡议书 [

传销活动不仅严重地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阻碍了全市物业服务行业“创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让业主满意”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做好创建“无传销社区”工作,有效遏制传销活动,合肥市物业管理协会就创建“无传销社区”,向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发出以下倡议:

一、把创建“无传销社区”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制定工作方案、安排工作人员、完善工作机制,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打击非法传销活动。

二、大张旗鼓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在小区内开展宣传活动,将打击传销的通告和标语发放到广大业主手中,提高广大业主对打击传销活动的认识,自觉远离传销、抵制传销、举报传销。号召全体业主绝不给传销分子提供居所和其他便利条件。

三、认真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组织专门人员,对所服务小区住户情况进行摸底,重点对闲置和出租房屋调查摸底,核实租户身份证等资料,加强对出租房屋的日常监管;配合公安机关、工商部门对辖区内出租房屋进行检查,配合做好断电、断水、断气等工作。

四、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之间联络机制,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强化对所辖小区的日常巡查,发现存在非法传销窝点及活动的要立即向公安、工商部门举报。

让我们携手广大业主朋友共同创建“无传销社区”,打造最优城市发展软环境,为建设“幸福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合肥市物业管理协会

2017年10月12日

服务企业倡议书 [

一、遵守行业规范,真诚服务顾客,坚守食品安全,务求用具卫生,尊重消费者权益,诚信经营,童叟无欺。

二、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倡导餐桌礼仪,文明用餐,尊老爱幼。

三、引导合理消费观念,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主动提示点餐适量,剩菜打包。

四、遵规守法,确保人民群众餐饮安全。

倡议单位:涪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三年五月三十日

餐饮服务单位:

负责人签字:

签订时间:

服务企业倡议书 [

为了认真贯彻盐城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更好地服务全市中小微企业和盐城经济建设,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各成员单位要切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在创新担保业务、提升服务能力、增强行业自律、服务重点项目等方面成为担保行业表率。为此,盐城市担保服务联盟向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出倡议如下:

一、全市各担保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行业发展和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经营原则,恪守诚信、守法、公平基本理念。

二、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三、以新兴产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农”产业企业和高成长型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对象,在贷款担保方面努力创新担保品种、担保方式,优化担保服务,支持促进盐城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四、执行合理的担保费率,最高不超过2.5%,继续保持在全省较低的收费水平。除向受保企业收取担保费外,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收取保证金不高于向银行存出保证金的额度,并实行专户管理。对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优惠担保费率。

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运作速度和工作效率,在可能的条件下,简化担保申请手续,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

六、自觉维护受保企业的合法权益,保守客户商业秘密,决不利用客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担保业务无关或有损客户利益的活动。

七、各担保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与银行合作时,始终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积极配合信贷人员,向银行披露真实的相关信息,包括受保客户的信息和担保公司自身的信息。

八、各融资性担保公司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批评,共同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希望全市各担保公司积极响应倡议,自觉遵守倡议,积极承担本行业的社会责任,共同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的贡献。

盐城市担保服务联盟

2017年10月16日

第二篇 中小企业的数量
《2016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一)

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16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五)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

目前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虽大部分并不是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但从受益主体来看,基本上或相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中小企业虽然单个实力较弱,但就整体而言,已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量。

1、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约为全省GDp的40%。2016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4279.34亿元,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68.4%,占全省GDp总量的38.4%,这表明,每1亿元GDp中,约有0.4亿为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

2、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6年,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2718.62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7.5%。

3、中小企业占据了城镇就业岗位的半壁江山。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更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16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609.22万个,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9%,占全省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53.7%,即全省1134.78万个城镇就业岗位中,有一半以上为中小企业提供。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实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产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注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一)“小”、“灵”、“快”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小而专”和“小而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小批量、多样化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由上可见,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因而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约1000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的数量

湖南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目前又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政府已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湖南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制定或正在制订各项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目前我省仍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故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政策环境也不尽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调查还显示,超过70%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从2016年某省金融机构对1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其中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这些都说明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部省份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融资难的原因:一是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16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中小企业的数量

(五)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当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1.乡镇企业政策。乡镇企业所提税可按应缴锐款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不再税前提取10%;国家在信款上重点支持乡镇企业的出口创汇、东西部合作和农村适用技术转让(星火计划项目)三个方面。

2.鼓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政策。新办法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人数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3.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后年度起征所得税2年。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脱离技术转让及发生的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税。

4.支持贫因地区发展改革政策。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民族自治地方企业,需照顾鼓励的,经省政府批准,可定期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

5.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政策。1)为农业生产的行业企业,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免征所得税;2)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3)新办独立核算的咨询、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或单位,开业之日起,第一至二年免征所得税;4)新办独立核算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锐;5)新办独立核算的公用事业、商业、物资、外贸、旅游、仓储、居民服务、饮食、文教卫生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1年。

中小企业的数量

6.福利企业政策。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安置“四残”(盲、聋、哑和肢体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免征所得税;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超过10%不足35%,减半征收所得税。

7.小型企业所得税政策。1994年税制改革确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的比例税率。为照顾小型企业税赋能力,对年利润在3万元以下企业,减按18%征收所得税;3至10万元企业,减按27%征收所得税。1998年7月1日国务院决定,年销售额180万元以下的小型商业企业,增值税率由6%调减为4%

促进我省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更是新形势下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一)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切实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二是要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suibi8.)三是要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四是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争取更多的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bsp;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在技术创新方面,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在信息化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系统与外部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贸易全球化趋势。

(三)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抓紧抓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一是要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模具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三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国内外知名度。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二)

中小企业的地位

1、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经营特点

(一)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

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所谓企业的竞争优势,说到底是由它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但这种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力。市场竞争与其说是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不如说是技术竞争。因为通过服务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价值增加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限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注意扬长避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彩、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

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合理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参与型"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形成高度的团队精神,减少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的,中小企业在具体作战略选择时,要遵循一条原则:“适者为优”的原则,即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适时、适度、适合企情、适合环境的战略选择才是最优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状况,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控制经营风险,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就能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金融危机下,搜索引擎营销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方式。

在已经开展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中,九成企业表示将在09年加大或保持在搜索引擎方面的营销投入,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企业中间,这一比例也高达81.7%,表明搜索引擎营销正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被调查的企业经过改制后,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拨款解决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它们在新的体制、新的经营理念下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

除了仍然积极主动地与银行进行沟通取得其支持外,企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自身的发展和内部资金的积累上,通过内部留存利润灵活地运用自有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这需要有中小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者延续以往传统的大型企业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成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信息化的行列中来。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三)

第三篇 中小企业的数量
《2016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

一是工业经济结构不优。在这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铅锌、黄金及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共39户(其中,从事铅锌资源开采和选矿的企业31户,从事黄金资源开采的企业2户,从事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3户,从事铅锌、黄金冶炼的3户,从事水泥生产的2企业户),是一个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新型建材、植物化工等产业还未形成规模,电子工业、机械制造、日用品加工,以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引进难度大。导致工业产业结构和工业产品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不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是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铅锌、黄金等主导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跌,铅锌价格较去年5月同期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1568元和465元。特别是今年2月与4月相比,0#锌、1#锌及1#铅的价格,月均价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947元、977元和1020元,黄金价格也下降了50元/克。同时,矿山企业用工、原料成本、开采费用均有所增加,利润空间压缩。虽然我县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但由于市场价格下跌,企业生产、销售同样数量的产品,现价产值和利税等指标较去年同期均出现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趋势明显。

三是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增大。一方面由于我县在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产业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在探矿增储方面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加之受土地及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泰黄金和省矿建5.5万吨铅冶炼项目由于环评等问题停产、银母寺等老矿山企业的原有探明资源已开采殆尽,面临停产的局面,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面临缩减。另一方面,由于铅酸蓄电池、锌空蓄电池等产业下游延伸产品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发展相对滞后、石墨矿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九子沟磷矿综合开发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发展缓慢,培育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凸显。

四是企业销售渠道出现萎缩。自去年年初铅锌精粉外运费由100元/毛吨调整到200元/毛吨后,由于采购成本的加大,使株洲冶炼厂、白银有色集团驻采购站纷纷撤离县,导致全县铅锌精粉销售渠道出现萎缩,销售量持续下滑,我县铅锌精粉销售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积压的铅锌精粉近3万金属吨。

五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由于资金短缺,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个别部门服务企业的意识还不够强;矿山爆破服务费偏高等一些收费项目给企业压力较大;企业融资难和办证难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的思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围绕工业强基础”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命脉的根本性决策来落实,坚定发展新型工业的决心和信心。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理清阻碍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新型工业健康发展。

2、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步伐。我县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是围绕铅锌、黄金和建材等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已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产业和产品关联度较高,下一步要围绕形成资源配置做文章:一是积极创建紧密型(或松散型)的铅锌、黄金、建材、风电等四大产业联盟(或协会),以抱团发展,逐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支持探、采矿技术力量薄弱、安全风险控制不良的小型矿山企业,逐步退出矿产开发行业,转型到其他领域,为大企业、大集团搞好产业配套;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四是积极引进风力发电、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等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五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步伐;六是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今后凡兴建加工型工业项目必须向工业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条,全力将县域工业园区打造成特色产业集中区;七是加快工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积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3、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结合我局工作职责,积极同财政、安监、质检、环保、发改、电力、林业、水利等涉企部门的协调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发展环境。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兑付力度,开展涉企检查备案审批制度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谏言、献策,为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4、努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力争10月份挂牌运行;加强县、镇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积极扶持、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逐步扩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及时组建“县专家服务团”,积极推行“对标管理”“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普遍提升。合理引导非公规模以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继续推行成本、资金、质量、安全等基础管理工作,强化财务管理,堵塞“跑、冒、滴、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各类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健全企业监控体系,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6、认真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目前县农行为企业融资18630万元,工行为企业融资2000万元,信用社为企业融资389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向驻金融机构上级推介,适时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对接会、签约会,努力协调驻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争取下半年增加贷款额度1.2亿元,积极督促、协调邮政储蓄银行给鑫海矿业、秦华贸易签订的融资协议得到及时落实,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加强与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门的联系,协调解决超顺铸业公司、万禄工贸公司、天盛矿业公司道路、河堤修建问题;加快和电力局联系为隆泰石墨矿、岩湾石墨矿、南方矿业和嘉陵再生资源利用等企业解决用电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2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发展应该以哪一方面做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定位呢?项目建设作为未来区域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唯一的支撑希望,本人按照全县党的群众路线调研要求,以工商产业项目建设为主题,于近期集中精力走访重点单位,通过深入调研、听汇报、实地考察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并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重点项目建设,结合我县实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完善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现将此次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提出一点个人拙见供领导参阅。

一、我县工商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抓发展,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等各项战略,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和调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项目建设规模成倍增加,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全县产业发展基础,拉动全县经济即期增长和积蓄发展后劲,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重点项目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重要性更加突出。如“十二五”以来,我县工商产业共累计实施项目建设45个,完成投资6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20%,年均增长46.2%,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3%,保证了GDp13.1%的平均增长速度。三年来,年均工商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了50%,人均投资赶超到全市的平均水平。

2、摸索积累一定经验,化解了各种新问题。随着重点项目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建立起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项目单位三级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市领导挂帅推进、目标任务分解、定期调度例会、开调度单整改等成体系的调度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建设的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力度进步加强。但同时,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也是焦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地、集中地,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及其他综合承载压力加剧,尤其是重点项目一些土地、资金等要素获取的难度也同样加大。

3、项目推进机制激发了新的活力。创新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分行业、产业组建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与部门包抓责任制,每个项目各有一位县级领导同志挂帅,主要依托一个部门成立,多个相关部门参加,以这种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实行大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20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县级重点项目,对在建项目、拟新开工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协调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效地整合领导力量、工作力量,加大了推进力度。一批新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县,其中,龙源风电项目、六万吨铸铁配件项目、三十万吨过磷酸钙项目建设。1-6月份,全县工商新开工项目1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个。完成投资15.9亿元,完成年计划49%,为近几年进度最快的一年。

4、项目建设的思路呈现新的时代特征。一是标准更加务实。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县这一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我县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最终实现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双增加”,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凡国家产业政策禁止的项目、环评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上,凡“赔钱赚吆喝”的事坚决不办。二是方式更加灵活有效。在科学进行产业规划、项目策划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的全球产业转移、资本流动规律,积极开展双争取活动,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整合部门、企业、园区的资源,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开展专业招商;选择重点地区和城市,有针对性地开展“蹲点招商”、“敲门招商”,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年西洽会“双对接”活动,共对接项目6个,投资总额19亿元。三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注重以商招商、以项目招商,引导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购并联合、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合资合作,既引进了新的技术、新的资金,又促进了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高。如,三合磁铁选矿技改项目达产后,将成为我县铁原料第一大生产基地。中苑黄金采选项目、石材产业园建成投产,将成为目前西北技术领先的技术研制中心和出口基地。

5、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度实现新的提升。成立的项目包抓责任制和考核体系,既是一种领导方式和推进机制,更是推进产业招商,提升产业聚集度的重要举措。坚持把上大项目与培强产业结合起来,无论是原有企业通过内部挖潜、横向联合、技术改造、战略合作等多种途径上项目,还是新引进项目,都重点围绕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的集群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促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对于打造工业、商贸产业高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必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6、项目建设为加快富民强县进程起到新的推动作用。全县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既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又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还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有力地促进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工商产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策划储备不足。突出表现为部门对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不重视、不主动、不细致,很少提前3-5年对中长期储备项目进行策划、筛选、论证。从“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储备情况看,虽然在全县范围内已经开展了两轮“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的提报工作,但目前汇总的策划储备重大项目只有23项、投资仅35亿元,与测算的“十二五”期间300亿元投资规模有较大差距。从争取中央和省市投资项目情况看,不少时候是我们及时了解到了国家、省市扶持政策,但由于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不充分,手头没有项目或者没有成熟的项目,只能临时拼项目、找项目,往往在短时间内拿不出符合要求的项目(包括项目的规划论证、可行性研究、审批立项等具体材料),而无法获得上级资金扶持。

(二)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部分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项目因在项目选址、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建设条件落实、资金筹集等方面的研究不深入,致使项目列入计划后因无法实施而取消投资计划。二是项目设计深度不够。初步设计时对项目建设条件、使用功能、整体效果等方面考虑不周全,对主要建设内容、工程量清单等测算不准确,造成工程开工后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过多。三是项目概算编制不全面不细致。部分项目在编制投资概算时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中仍只考虑了工程建设费用,而土地补偿、拆迁等费用未计入投资概算。一方面是超概算问题时有发生。

(三)项目建设管理监督“多位一体”。主要表现为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责权不明晰,这点在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中尤为明显。在多个领域存在着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的现象,这些单位既是项目建设单位,同时也是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督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运动员,项目监督管理质量受到影响。

(四)项目后期管理相对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不及时。二是少数项目竣工验收后结算不及时。三是项目投入使用后未开展后评价。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运营一段时间使用后,全面评价项目实施后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经验与教训等,是不断总结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决定政府投资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目前我县各类项目都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五)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要素制约方面,一是土地制约。突出表现为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土地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过长。二是资金制约。我县项目多元化融资渠道还没有形成,项目融资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项目融资难度加大,小企业及新建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尤为突出。环境制约方面,另外,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一方面是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本身就相对复杂,项目建设申请办理立项审批、规划许可、土地征用、土地权属登记、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手续,涉及规划、国土、建设、发改、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另一方面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协调配合不够和项目建设单位不了解手续办理常程序的主观原因,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甚至出现项目手续不全即开工建设的现象。

三、工商产业项目工作对策与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座谈考察和讨论分析等,调研组同志共同认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针对当前日益扩大的管理规模、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等原因,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重视不够之处,应该有序梳理逐一加强和完善。从当前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角度上看,初步提出以下三个需要突出重视及解决的重点及难点方面的问题。

1、必须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植财源、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能够引进大量资金,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断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一是继续强化项目带动战略。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大项目大发展,好项目快发展,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可持续发展就要大打折扣;项目不落地,再好的规划和蓝图都是水中望月。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把推进项目建设和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不断扩大投资,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切实加强项目策划储备。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充分考虑平阴发展实际,既要重点谋划和储备一批具有资源、区位等传统产业项目,又要“无中生有”,抓紧提报一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新兴产业项目;要着眼于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谋划一批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项目。对条件成熟、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要聘请县内外知名专家组建工程咨询专家库,评估论证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提高重点项目策划的水平与质量,并协调争取进入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规划盘子,以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连续增长。建议设立重点项目策划基金,主要用于重大项目的规划论证、规划可研编制、资金争取等必须把加强组织领导和机制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坚实保障。一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完善指挥部的领导体制,实现行政推动和市场主体的有机结合,是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有效组织手段,也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有效体制机制。要继续坚持领导小组领导、县政府主抓、指挥部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完善和改进,实现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统一指挥、协调沟通、高效运转,确保工作的实效。二是切实明确落实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各指挥部的职能定位和工作任务,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参与包保的领导同志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项目单位进行督导,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各责任部门单位要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方位、全过程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调度考核。及时召开各种形式的调度会,跟踪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协调解决,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工作业绩和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3、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落实“县级领导包挂”责任机制,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协调服务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报告通报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严工,对未开工项目抓督查,推进项目开工,对意向项目抓跟踪,使项目尽快落实。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一是准确把握宏观环境。有关部门要认真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投资政策的前瞻性分析和研究,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二是创造良好微观环境。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乡规划、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市场准入条件要求的新上项目,要简化程序,及时办理,保障项目尽快开工。三是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要着眼长远,完善规划,加快水、电、路、绿化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软硬件条件和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格项目建设监控机制,对开工项目抓进度,保证如期完成。

必须把创新方式方法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拓宽眼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注重引投资数额大的大项目,也重视引进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小项目;既抓好内资项目,也抓好利用外资的项目,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一方面积极“走出去”,主动出击,上门招商;另一方面,要坚持“请进来”,邀请外地有投资意向的客商来实地考察参观,增进了解,扩大合作。要鼓励本地企业结合实际,通过内部挖潜、横向联合上项目、技术改造上项目、扩大规模上项目、装备提升上项目等多种途径,着力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产业集群的集聚膨胀。要充分利用日常招商工作积累的信息资源,积极为本地企业牵线搭桥,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形成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坚持集中、集约、高效的原则,把园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主阵地,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形成产业发展的集群效益。

4、必须把突出质量效益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基本遵循。坚持招商“选”资,在做大总量、提升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把能不能增加财政收入,能不能增加居民收入,作为评判好项目的重要标准,高标准策划项目、引进项目。特别是在项目策划上,要重点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扩大园区招商、搞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加快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开展项目策划,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要从产业集群着眼,围绕拉长产业链和产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设立招商项目库。要高起点搞好重点招商项目的策划包装,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行业权威人士、高层科研机构参与指导或承揽产业规划、项目策划和骨干企业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5、必须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金字招牌。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关键在环境,成败在服务。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硬的措施,全方位优化发展环境。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大力推进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在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发展至上、服务第一的观念,切实承担起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责任,压缩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的要特事特办,快办办好。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对某些部门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品链,策划、论证、包装、储备和推介一批投资规模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的建议一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受经费制约,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加剧的形势下,一些企业对重大项目前期资金的大量投入也产生犹豫,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应该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其中适当地优选一些重大项目进行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补助,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市场失灵的情况发生。

第3

1、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人才,人才引进困难。即使勉强留住的人才也因待遇问题容易跳槽。人员流动性大,许多人员走后不转养老保险,根据养老保险政策等于给企业方面造成资金浪费。

2、单一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受限严重。省药品实行“三统一”,对市场竞争有很大影响。

3、收入分配是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总体看,职工的收入在稳定、持续提高,但收入增长的幅度、速度各具差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企业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管理高效化,另一方面一线职工收入普遍较低,工资涨幅与职工期望值有很大差距,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和群团组织不健全,职工思想工作难以深入,直接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及职工队伍的稳定。

4、矿产品经营受地方政策影响,市场面窄,得不到公平买卖。各项收费增加,收费没有随矿产品市场调整,企业得不到优惠政策,从而发展困难。

5、民爆物品供应形成恶性竞争,爆破员培训费用高,民爆物品运输费用高。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对企业党组织建设必要的考核和管理体系,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冷漠、存在戒备心理,党组织负责人没有独立工作条件,身份仅是“政治荣誉”,缺少报酬待遇和精神奖励,不能找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表现为重视抓生产促经营,轻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乏长远规划,致使企业党建工作停与表面,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把党建工作经费列入企业预算,已建党组织普遍存在党员活动无场地、教育培训无经费、党建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未建党组织的企业由于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党员队伍很不稳定,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保障“主人翁”地位,企业对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带有福利性质,不能切实调动党员为企业谏言献策的积极性。

7、村容村貌落后,村领导班子不团结;群众小额贷款担保困难;教育和医疗水平差,缺乏好医生、教师。

二、对策建议

1.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服务保障跨越发展”活动,全力提升政府形象,打造优质外部环境。一要重点解决破坏企业生产秩序、干扰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二要重点解决政令不畅、作风漂浮的问题;三要重点解决企业发展负担过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举报反馈、跟踪落实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通过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机关效能监察平台,坚决杜绝违规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以及强制收费、随意罚款、“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使政府部门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推,全力为抬商引资和

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着力完善工作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把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负责人正当利益相结合,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实到“能力关怀、情感关爱、心理关注、成长关心、利益关切”上。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完善以平等协调集体合同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创新以扶贫帮困、激励关怀为主要载体的救助服务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二是健全群团组织,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制度,拓宽维权途径,增强维权实效,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三是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群众性活动,为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3.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要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入推进“支部心连心、党员手拉手”活动,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形式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行为,加大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群众满意度。要大力推行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规范建、逐步建等企业党组织组建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保障组织功能有效发挥。要重视和加大对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力度,把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和有一定影响力的职工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把企业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骨干,把企业生产经营骨干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积极创新企业党建工作载体,广泛开展企业党员“建言献策”、“三同三先”、评星定级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党员承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挑大梁、走前列、树标杆,搭建党员与企业管理层、党务工作者与职工沟通的桥梁,激发党员服务企业的热情。

第4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迅速增长、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增加、工业用地供给难度加大、劳动力成本快速攀升,原有的比较优势开始减弱。

2、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一直以来,我县工业经济都是铅锌产业一枝独大,“十二五”规划中的建材、非金属开发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铅锌、黄金等后续产品开发进展缓慢,产业链不长。体现工业经济科技、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软件开发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屈指可数。由于工业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导致县域工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为脆弱,国内外铅锌市场价格稍有下滑,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下降的幅度就会被迅速放大。

3、非公工业发展缓慢。国家虽然放宽了对小微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条件,但是却提高了工业行业准入门槛,一般规模较小的企业根本达不到相应的准入条件。土地政策对工业用地控制也更加严格,环保、国土、林业、水利等多家部门对工业用地都有严格限制和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使企业和投资商望而却步。同时,企业在办理安全、环评等生产许可时,手续多,周期长、费用高,企业难以承受,导致非公工业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县域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张难度进一步加大。

4、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减弱。自古以来,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素有“川陕咽喉,秦陇锁钥”之称,境内南北交通贯穿,宝成铁路、316国道、212省道相会其中,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三线”企业纷纷迁出县,企业数量迅速减少,交通运力也随之减弱。近几年,新建的十天高速等快速公路干线绕开县,外地企业进驻我县的机会越来越小,我县被边缘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交通运力成为制约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5、资源优势已不再明显。多年以来,我县工业围绕着资源开发在持续发展、快速扩张,培育了以东岭锌业公司、四方金矿等在全国同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工业龙头企业。但伴随着资源的开发,势必带来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这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换取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必将被逐步淘汰。与此同时,由于过度重视铅锌、黄金等资源开发,而对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植物化工产业重视程度降低、扶持力度减弱,导致我县植物化工产业严重萎缩,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原料种植面积大幅缩减。植物化工原有的技术、资源优势已不存在。

6、企业管理方式比较粗放。从管理观念上讲,企业对各项手续办理不重视。特别对安全环保、国土资源、城建规划等关乎企业“生命线”方面的手续办理不及时、不完备,如遇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就面临停产整改或关闭的局面,更享受不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从管理模式上讲,存在着严重的“家族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随意性较大,表现最突出的是28户资源整合的企业,企业章程形同虚设,董事会不能发挥作用,各矿洞各自为阵,过多的重视眼前利益,造成企业安全环保等责任落不实,更谈不上对科技创新、科技研发的投入,企业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制约。从管理手段上讲,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低,各项管理漏洞较多,能耗和产品成本指标居高不下,在铅锌行业整体效益下滑的情况下,生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7、工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县上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以及成立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支持、引导、扶持和服务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显现。但面对工业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企业办证难、融资难等问题的凸显,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尚未成立,为企业提供物流、咨询、推销服务的外包公司几乎没有。工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孵化区和标准化厂房还达不到企业“五通一平”项目建设的条件。另外,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还有待提高。

三、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发展工业经济的必要性

面对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压力,我县是“去工业化”,还是逆势而为,以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这是摆在我县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但是,纵观国内外和本县实际,工业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取向,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

从国际看,正是虚拟经济泡沫的破裂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暴发。西方发达国家再次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逐步调整经济政策,重新审视并注重工业经济,纷纷谋求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经济迅速崛起。世界经济重塑发展新模式,步入了大转型期。

从国内看,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不少促进和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均涉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工业经济发展指标,对工业经济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市出台实施了建设工业强市、率先实现工业化、加快九大产业集群建设等一系列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横向看,各个地区发展中,都将工业经济作为基础性工作,并将工业作为强市、强县之策强力推动。

从本县看,首先,工业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仍占有相当份额。从经济总量看,2016年,我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3.4亿元,工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5.3%。从税收看,2016年,我县工业实现地方税收3.1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1.6%。从就业看,2016年末,我县全部工业企业就业人数2.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55.5%。其次,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2016-2016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7%、22.2%、31.5%、22.4%、25.6%,呈逐年递增的走势,对全县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再次,工业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占优。从2016年、2016年全县规模或限额以上不同行业经济效益数据比较分析,我县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强。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经济,但服务业经济发展须依托强大的工业作后盾,且投入产出比较小。最后,我县工业经济比重在全市中排名靠前,具有相对比较优势。2016年,我县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11.7%,在12个县区中比重排第三。工业对我县近年来经济增速名列全市前列,以及争创全省十强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鉴于工业经济的重要作用,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指出,全县工业要按照“稳铅锌、扩黄金、壮建材、兴风电”的思路,以打造循环型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发展为抓手,以践行服务企业承诺制为保障,加速传统工业向循环经济型和能源效益型转变,加快构筑大中小项目合理配套、上下游产品高度关联的产业格局,不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进程。这为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二)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当前,我县工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其紧迫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新一轮经济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机遇。目前,将是我县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张、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时期,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大机遇,面临着实施“十二五”规划、关天规划的重大机遇,面临着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和国内外新一轮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发展机遇和发展条件不可多得。

2、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重点发展建材、非金属开发、植化、风能、太阳能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有色金属产业、黄金产业、新型材料产业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在州园区和留关新区聚集,推进工业集约化发展;加快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关停转迁一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工业企业。因此,根据规划要求加快我县工业转型升级异常紧迫。

3、生态环境和生产要素约束对工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随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水韵江南、七彩县”展现在世人面前。城镇的居住和商业功能不断提升。一批高污染、高能耗、高消耗工业企业逐渐退出我县历史舞台。同时,土地、能源、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攀升,对工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亟需加快实现从粗放型比较优势向集约型竞争优势的转化。

4、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转型升级。调研中发现,企业普遍认为实施转型升级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出于自身发展,也会主动实施转型升级。例如,四方金矿、震奥鼎盛全面实施数字化矿山建设,优化了管理结构、技术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矿产品采选结构整体优化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庞家河金矿面对低品位难选矿,改变传统的选矿工艺,从技术改进中也收到了效益。站在全县工业企业层面分析,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使工业发展方式从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转变、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变、从粗放向精细转变,全面提升工业的质量和效益、核心竞争力、资源产出率,推动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四、县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服务创优为支撑,以工业结构高新化、生产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管理现代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结构梯队化为导向,以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抓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把我县建成关天经济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新型能源和制造业基地,走出一条具有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建议在具体工作中做好“12345”,即唱响一个主题、推动两项融合、促进三个发展、实施四大战略、抓好五项工程。

(一)唱响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围绕工业强基础”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命脉的根本性决策来部署、来落实,更加凸显工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彰显我县坚定不移发展新型工业的信心和决心。唱响工业发展最强音,建设富裕、绿色新县。

1、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工业发展大会。高规格召开工业发展大会,制定出台一些引导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明确工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表彰明星企业、优秀企业家,以及我县工业战线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纳税大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获得省级以上新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平台和服务的单位等)。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催发全县发展新型工业经济的思想源泉和工作动力。

2、定期组织工业经济发展大讲坛。高标准组织工业经济发展大讲坛,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为全县党政干部、企业家和广大职工讲授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形势、方法和路径,使全县上下在不断储备经济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工业发展对支撑壮大县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意义,从而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和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进一步明确我县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县人大十五届二次会议,以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新型工业经济的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思路、定措施、抓落实。既要“满天繁星”全面发展,又要“一轮明月”重点培育;既要工业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又要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推动两项融合

1、推动新型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新型工业的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反过来助推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和留关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步伐。力争中小企业孵化区、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在年内建成投用,并争取用3-5年时间,将其创建成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工业企业的聚集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建立融资平台,拓宽筹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各商业银行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贷款额度用于支持非公企业发展。三是加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以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运营主体,整合社会各个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的专业服务,并力争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省级示范平台。

2、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涵。要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带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规模以上矿山企业要加强数字化矿山建设,非公工业企业也要按照“六大系统”建设的要求,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融合。同时,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加快各创业、科技、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外包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信息、产品、业务的融合和产业衍生。

(三)促进三个发展

1、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工业集群发展。以引导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新建的加工型工业项目要向工业园区集中。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铅锌、黄金精深加工、新型材料、石材加工、生物植化和现代物流业,建成百亿新材料产业集群和有色金属物流配送基地。留关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集群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通过工业企业的聚集发展,将温江寺孵化区催生成省内知名的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的生态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将留关-南星建成集商贸、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绿色经济产业基地,将留关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成在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2、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配套发展。我县铅锌、黄金和建材等资源开发体系比较完备,产业和产品关联度较高,但在资源配置上还大有文章可做。要积极创建紧密型(或松散型)的铅锌、黄金、建材、风电等四大产业联盟(或协会),以抱团发展,逐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探、采矿技术力量薄弱、安全风险控制不良的小型矿山企业,逐步退出矿产开发行业,转产到其他领域,为大企业、大集团搞好产业配套。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3、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实施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型产业体系。一是加大铅锌、黄金等矿产资源的探矿增储力度。确保企业后续资源不断档,生产不滑坡,并为引进铅锌、黄金延伸加工项目创造条件。二是加大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重点加快内外石材园项目和微晶板材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大石墨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九子沟磷矿综合开发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和落地建设。三是加大龙源风电、宏润风电、韵达风电、歌美飒风电等风电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推动新型能源的发展。四是加快植物化工(食品加工)、光伏产业等绿色、阳光产业的发展。依托我县独特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借助中泰黄金周边企业搬迁的时机,在两个工业园区打造植物化工(食品加工)产业示范区和光伏产业示范区,为其产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借助九大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轻工等重点领域的配套工业企业,重点支持超顺铸业、迪宝防水等企业做大做强,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新引擎。

(四)实施四大战略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八方山、银母寺铅锌矿已超过资源开采设计年限,近年来在资源勘探方面没有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企业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民营矿山企业目前由于受勘探技术和资源占有量等因素的制约,普遍采取边采边探,巷道掘进的费用支出成为导致铅锌精粉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受利益驱动,非法开采、乱挖乱采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对此,县上要在综合治矿、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有所作为。积极实施综合探矿,加大低品位矿的采选,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冶炼废渣、废水等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三废”资源化。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

2、实施人才引领战略。人才作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资源”,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是引进高端人才。聘请和引进知名专家,及时组建“县专家顾问团”,定期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诊断号脉,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用高端人才引领产业转型。二是挖掘本地人才。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优势,组建“县企业家协会”,完善“矿山企业技术人才库”,整合人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强化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设立人才引进和培养资金项目,不惜重金奖励人才,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定期组织企业家、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

3、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技术改造是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污染少、消耗低的优势,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迈上新台阶。重点抓好矿建公司5.5万吨铅冶炼技改以及矿山“六大系统”建设项目的实施。自主创新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着力突破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加强创新型技术队伍建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4、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提升质量品牌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县是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企业对商标的注册、品牌的创建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致使产品竞争力不强。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已是务实之举。要在抓好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和服务改善的同时,着力加强自主品牌创建、培育和推广。重点抓好东岭锌业公司的“东岭牌”锌锭、雨润椒业公司“耳”和“芽”芽菜芽酱、迪宝防水建材公司的“秦岭-迪宝龙”sbs防水卷材等已注册品牌商标的宣传营销,加大县铅锌、中泰黄金、四方黄金、内外石材、超顺铸业、丰禾过磷酸钙、利德锌业等商标注册和推广步伐,力争在十二五末创建一批国内和省内知名品牌产品,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五)抓好五项工程

1、政策引导扶持工程。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二是实行减负让利。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矿产品过站定价机制,根据铅锌市场价格变动及东岭公司采购情况,及时调整过站费收费标准,让利企业。切实加强民爆物品及服务费监管,减少乱摊派乱收费项目,不断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工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

2、工业招商推进工程。一是灵活招商方式。采取小分队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展会招商和网络平台招商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上规模、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工业项目。二是突出招商重点。围绕有色金属延伸加工、新型建材传统优势产业及植物化工(食品加工)、光伏产业等绿色、阳光产业的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大的“补链型”企业。三是实施产业招商。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行业100强企业,在我县设立研发机构、地区总部和制造基地,不断提高我县工业承载和发展能力。

3、小微企业成长工程。一是坚持就业优先。积极开展以“扶助小微、转型成长”为主题的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主体,促进新企业的创办与发展。二是坚持内涵发展。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推进产业分布结构、规模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实现中小企业成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文化。三是坚持“专精特新”。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支持培育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有需求、生存有能力、竞争有实力的小微企业发展。四是坚持重点扶持。每年至少安排5个以上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培养,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促进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

4、发展环境优化工程。一是教育引导全县上下树立“关心企业就是关心县发展,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县发展”的理念,形成推动工业发展的合力。二是继续实行县级部门服务企业承诺制和涉企部门包抓重点企业制度,形成全社会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格局。三是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坚决遏止涉企收费、入企检查、索拿卡要等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四是认真执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推行“企业宁静日”、“特别保护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等制度,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5、企业文化培育工程。企业文化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激励、协调、凝聚等多种功能,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依法、诚信、安全、创新经营的共性文化元素,也要体现差异化文化元素。对我县大企业大集团而言,要有勇立潮头、引领发展的雄心,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员工创造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力上下功夫;对我县中小微企业而言,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的专业化发展道路,瞄准方向向纵深发展,形成精益求精的“职人气质”,打造专业化小巨人企业。要培养引导全县每个企业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形成竞争和持久发展的基础。只有把企业文化做好,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中小企业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相关概念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中小企业”这一名词已经耳熟能详,但是,人们真正懂得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算作“中小企业”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目前在理论界,各国学者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还存在分歧,没有形成统一意见。而且在现实中,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不统一,甚至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所以我们现在所谓的“大企业”,“中小企业”都是模糊概念。虽然从理论和现实中都难以对“中小企业”下准确的定义,但是世界各国各行业还是制定了自己的标准。

目前世界各国制定的企业类型标准有两类:一类是定性标准,也称质量界定标准,是以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控制方式加以定义,“独立所有”、“自主经营”、“较小的市场份额”为核心的定性;另一类是定量标准,即以若干数量指标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定性和定量界定同时存在,但一般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80%以上)采用的是定量标准,我国采用的也是定量标准,标准中不仅包括雇员人数,还包括行业所属类型,年营业额等指标。

定性标准:中小企业定性标准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特征:较小的市场份额(企业在所经营领域中不具有垄断控制地位、无法进行资本市场融资等)、自主经营(业主直接控制企业)及企业家具有独立所有权(业主持有50%以上的股权)。因为定性标准中含有过多的主观判断成份,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把握,所以在一些使用定性标准界定中小企业的国家同时也应用定量标准界定(如英国)。

定量标准:通过一定的数量标准来准确界定中小企业,一般有三个指标: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和销售额,划分的数量标准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内有不同的标准。在三个指标中,大多数国家只采用其中的两项,即从业人数和销售额。目前大多数国家都以定量标准来进行企业的划分,其中从业人数是被世界各国所普遍选用的指标,其次是销售额。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随着国家、地区、行业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2003年2月19日,由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对我国中小企业

作了进一步的清晰界定。

我国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二、我国中小企业总体概况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明显有别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以下特征:

1、数量多,分布广,涉及行业广泛

中小企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

础,因此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数量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全国各类市场主体期末实有情况:

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实有企业1191.16万户(含分支机构,下同),比上年底增加54.68万户,增长4.81%,实有注册资本(金)66.16万亿元,比上年底增加6.53万亿元,增长10.95%。内资企业实有1146.57万户,比上年底增加54.61万户,增长5%,实有注册资本(金)55.46万亿元,比上年底增加6.27万亿元,增长12.74%。其中私营企业903.49万户,比上年底增加57.98万户,增长6.86%,注册资本(金)22.85万亿元,比上年底增加3.64万亿元,增长18.98%;外商投资企业44.59万户,增长0.15%,注册资本(金)10.7万亿元,增长2.52%。

个体工商户实有3601.1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29%,资金数额1.5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1.98%。

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44.6万户,比上年底增长17.66%,出资总额0.57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26.12%。

全国各类市场主体上半年新登记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100.1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9.1%,注册资本(金)3.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02%。内资企业登记注册98.1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9.38%,注册资本(金)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81%。其中私营企业登记注册91.32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1.86%,注册资本(金)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47%;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2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6.93%,注册资本(金)0.4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4%。

个体工商户新注册355.2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7.73%,资金数额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

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6.4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0.36%,出资总额0.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5%。

资料表明,根据现行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1%,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软件开发、生物医药、微电子产业等行业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比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市场主体实有户数在第一、三产业增长较快:

从产业分布情况看,全国企业在第一产业实有28.51万户,比上年底增长7.83%,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2.39%,比上年底扩大0.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有327.81万户,比上年底增长3.71%,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27.52%,比上年底减少0.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有834.8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5.15%,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70.09%,比上年底扩大0.23个百分点。

个体工商户在第一产业实有57.48万户,比上年底增长9.84%,占全

国个体工商户实有总户数的1.6%,比上年底扩大0.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有300.9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2.5%,占全国个体工商户实有总户数的8.35%,比上年底减少0.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有3242.72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37%,占全国个体工商户实有总户数的90.05%,比上年底扩大0.07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市场主体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企业增长率略快于中、东部地区,占全国企业总户数比重比上年底扩大0.04个百分点。东部十二省市实有企业户数为746.02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75%,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62.63%;中部九省实有企业265.17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78%,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22.26%;西部十省市实有企业179.97万户,比上年底增长5.12%,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15.11%。

个体工商户在中部地区发展较快。东部十二省市实有1782.59万户,

比上年底增长3.25%,占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49.5%;中部九省实有1093.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5.64%,占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30.36%;西部十省市实有725.2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88%,占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20.14%。

2、企业寿命短,新旧更新较快

中小企业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导致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缺乏发展动力;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存在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低,造成其市场竞争力差,市场影响力小;中小企业收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弱,对经济景气变动、金融环境及产业形势变化,无法及时判别,抗风险能力弱。因而其寿命周期都比较短,每年都有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同时又有大量中小企业创立,新旧中小企业的更新速度较快。

3、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差

在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技术装备差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根据对全国418869个乡级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单位固定资产吸收劳动力的统计分析,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396515个,占94.66%,其单位固定资产所吸收的劳动力相当于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的4.3倍;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的20.9%,而吸收的劳动力达到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劳动力的53.3%。同时,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数利用传统技术进入农、牧、渔等传统行业,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出规模都比较小,产品的技术含

第四篇 中小企业的数量
《中国究竟有多少中小企业》

中国究竟有多少中小企业

著名经济学家周天勇教授近日向记者表示,对我国究竟有多少中小企业而发布的多个数字版本中有很多是不客观、不严肃的,如果据这些数据制定政策,将会误国误民,贻害无穷。

周天勇说,现在见到最多的数据是原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2001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所称我国全部中小企业达3980万户。而此外还有一个版本是由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单位联合调查的。调查认为,截至2001年底,中国共有中小企业2930万个。此外还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到了全国企业总数的99%,达到2000多万家。”周天勇说他还在大量的文献中看到这样的引用,“根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最新数据统计,国内中小企业数量是1100万家”,此外,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曾说,近两年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

面对这些不同的数字,周天勇不无忧虑。

周天勇说,如果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真的达到原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近4000万个,那么按国际通行算法,一个中小企业平均就业10人左右的规律,中国已经有4亿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那么,加上大型企业就业和非企业就业,中国目前根本就不会存在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用这样的数据以此来制定政策,岂不误国误民?”周天勇说。

那么,怎样统计、分析和计算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才能给分析创业和就业形势及制定政策的学者、官员和中央领导一个较为客观和准确的数据呢?周天勇说,首先,应当划清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与企业的界线。个体劳动者,或者自由职业者,是指以自身的劳动为主要要素进行生产和服务的劳动力本身,而不是以一定的资本为要素结合劳动者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实体。国外在统计上,也不把个体劳动者,或者自由职业者计入中小企业范围。其次,应当将过去的乡镇企业虚报数字剔除。过去,一些县乡为了表现成绩,在乡镇企业数量统计上做文章,一是将农民的一口大锅、几只羊、几棵果树等等,都算做乡镇企业的情况很普遍;二是编造和虚报乡镇企业数量的现象也不少。因此,不能以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的统计作为中国中小企业数量的根据。第三,应当将一些事业单位所属于的产业单位区别对待。在我国一些事业单位是差额拨款,自收自支,或者收支两条线,都有一部分收费,而且,还有一部分产业下属单位。因此,这部分单位是不是企业比较复杂。周天勇认为,凡是进入国家统计局普查产业活动单位的,都应当算作是企业。第四,村组织等,虽然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代表,但是它们大多数早已失去了经济组织的性质,不应当算作是企业。第五,确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做得很大,有场地,有雇的工人,有一定的资本,不能再算作是个体工商户,应当计入中小企业的数量之中。

“现在我们来分析有关数据。”周天勇对记者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推算,我国2003年6月底的中小企业数量应当是1043万个。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1年末,我国共有法人单位510.7万个,其中企业法人302.6万个,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附属于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708.8万个。假定法人企业与所属产业单位相对独立,则2001年底共有1011.4万个企业。如果企业数量按照过去5年的平均速度增长,中小企业占99.5%,2003年6月,中小企业数量应当是1043万个。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推算,目前应当有832.4万个中小企业。据国家工商总局统

计,2003年6月底,各类注册登记企业共计为721万个,其中私营企业为270万个,另有个体工商户2298万户。

现在的问题是,个体工商户算不算企业,如果算,算多少?前面已述,确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应当算做中小企业。但是,从总体上看,个体工商户投资者加雇工为4512万人,平均一户不到两人。将其全部都算作是中小企业,显然不妥。周天勇个人估计,能计入中小企业的个体工商户,不到全部个体工商户的5%,约为115万个。这样,如果登记企业中99.5%是中小企业,加上个体工商户中实际应当看作是企业的,2003年6月底,中国城乡共有中小企业832.4万个。

综合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我国2003年6月底时的全国城乡全部企业为1163万个,每千人企业8.9个,与发达国家每千人40—55个水平相差较大。其中城乡中小企业应当为1158万个。国家统计局的单位基本普查数据中,显然没有包括个体工商户中够中小型企业规模的企业。这样,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推算的中小企业数据与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推算的数据相差326万个。那么,数据的分歧在哪里呢?周天勇估计是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没有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登记的下属的独立核算的产业单位。那么,这部分产业活动单位,能不能算作是中小企业呢?周天勇认为,国家统计局在普查时,是按照有场地、有资金、独立核算、提供产品和服务等这样一些有企业特征的单位来统计的,应当是企业。因此,再将国家工商总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中应算作企业的115万个中小企业计入,目前共计有1158万个中小企业。据推算,将全部企业中就业的人与全部企业相比,中国每个企业就业人数平均为15人,即目前有17370万人在各类企业中就业;其中中小企业中的就业人数为15054万人,平均从业人员规模为13人;大型企业中就业的人数为2943万人,平均从业人员规模为588人。

周天勇说,目前,城镇企业总数为920万个,每千城市人口企业数量为19个,不到发达国家每千人企业水平的2/5。其中城镇中小企业数量为916万个。但是,由于失业率计算的是城镇范围内的发生情况,并且农村失业有土地保障。因此,我们还必须计算城镇中的中小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绝大部分国有、联营、公司制和其他项目企业在城镇中,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登记的集体所有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有一部分在农村,估计在20%左右。这样,农村有40万个集体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城镇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为173.7万户,个体工商户为1169万户,按其中5%达到中小企业规模计,有58万。这样,据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登记数推算的城镇企业总数为620万个;加上上述国家统计局普查与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数的差额,即没有在工商总局登记的326万个产业活动单位,估计300万个在城镇,除了个体工商户折算的中小企业,其余城镇企业按照99.5%为中小企业折,则城镇中小企业总数为916万个。如果平均按照13人就业计算,城镇有11908万人在中小企业中就业,占目前城镇全部从业人员的47%左右。与发达国家全部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比重65%-80%相比,差距甚大。上述研究说明:一是中国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等非企业单位就业的劳动力过多;二是中小企业发展不足,本应是最大的就业渠道显得狭窄,就业问题极为突出;三是未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解决城镇新增就业及再就业的主要渠道是从数量上大规模发展中小企业。(记者张立栋)

中华工商时报 2003年10月14日

第五篇 中小企业的数量
《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与发展趋势》

关于企业类型,在工业行业当中,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在这当中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300人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上,不到300人,同时营业收入300万以上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者营业收入300百万元以下的叫微型企业,这是一个划分标准,在座的可以自己对照一下,自己的企业算是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数量

按照2013年底的国家统计,中国现在有1500多万家企业,在这1500多万家企业当中,1100多万家企业是小型和微型企业。如果再加上个体工商户,那么小型微型企业应该占到企业总数的94%,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工业企业,或者说其它类型的企业,从数量上来讲,大部分还是中小微型企业为主。中小微型企业面临很大的困境,这是大家现在普遍的共识。应该说从2008年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之后,咱们国家的整个企业,包括制造业,一直都是非常困难的。从国际上来讲,全球经济也不是很景气,据世界银行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的预测,认为美国的经济会有一点点的上升,但是非常缓慢。欧洲的情况也是如此,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经济还是继续下滑的。日本也经济增长也极为缓慢,甚至没有什么增长。新兴国家印度增长稍微快一点,巴西今年的经济不会很好,因美国和欧洲的制裁,俄罗斯今年的经济形势恐怕也不容乐观。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的统计数字,GDP增长大概在7.3%,大家知道今年的两会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宣布了今年的目标,大概是在7.5%左右,这应该是近年来最低的。总体来讲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这个趋势是基本上确定的。关于增速放缓,原因大家都知道,也都非常关心。因为我国前些年的发展模式引发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比如雾霾越来越严重,实际上都是前些年的发展方式所造成的一些弊病越来越突出了。为了改变这种方式,从国家总体上来讲,需要把经济的发展方式改变一下,直接的结果就是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一放缓对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影响,这是影响的一方面。这个影响还不是特

别的直接,另外一个影响就是我们国家人工成本在增加,按照劳动人员社会保障部2011年~2015年的五年规划,规划当中提出年均工资增长是13%,那么实际上2013年的全国平均的工资增长是17%。这样的增长可能对银行很有利,但是对老制造业压力很大,人工成本增加。前两天我到过江苏、浙江及广东一些地方,那里招工都非常的困难,这是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人工成本增加,原材料也在增加。前两天地震,国际市场铜价马上跟着波动。那么这些价格都在上涨,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形势不好,影响到我们一些外贸加工型的企业和出口外向型的企业,人工成本增加又使利润空间在不断地压缩。总体来讲,企业面临的大环境和形势都不是很乐观。反映在一季度,大家可以看到通货膨胀指数、物价稳定指数好像表现不错。 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可能就不一样了。从刘晓华理事长的工作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衡器行业有一些产品产量和销售量都在下滑,这是企业的现状。从宏观方面来讲。如果说具体到企业内部,它的结构性矛盾,不但存在而且越来越突出。中小企业的结构性矛盾,应该说是有共性的,简单来说就是小、散、乱、差,关于“小”大家都能够理解,我们的企业规模小。“散”就是说每一个行业,它的企业都非常的分散,集中性比较差。“乱”即无序竞争,同质化竞争,市场不规范,这个既有国家监管的问题,有市场自身的管理问题,也有企业自己的问题。大家可能都知道三一重工和中联中科,本来是两个非常好的企业,一个是民企,一个是国企,在自己的工程机械领域中各有各的优势,如果能够各自发挥特长,去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益的,但是一山不容二虎,两虎相争,常常是两败俱伤,实在让人惋惜。

我去过很多行业,发现越是技术含量低、行业门坎低的产品或者企业,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就表现得越发明显,这就是所说的“乱”。关于“差”,也不用多说了,一个是我们本身的整个中国制造业的产品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用“差”来形容也不为过。

并不是说没有好的企业,在座的可能很多企业很优秀,有自己非常成熟的管理办法,有很多专利技术,也有一些叫得响、有竞争力的产品。但是就中小企业总体的状况而言,小、散、乱、差,这是目前我国企业的普遍现状。

现在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一个挑战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我国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原来的一些竞争优势渐渐失去,中国制造业遇到了发展瓶颈。在国际上有一个产业梯次缓急理论。比如,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全世界的皮鞋英国做的最好。到了四五十年代就是意大利、西班牙的皮鞋做的好,再往后就是台湾、新加坡、日本的鞋做得好。等到了中国经济崛起,中国的皮鞋也上去了,按照这种转移理论,下一阶段应该转到非洲去了。但是中国的很多制造业的老板雄心勃勃地说,我们要打破这种规律,我们要延续我们的生产周期,还要继续保持我们的这种竞争优势。假如在皮鞋行业可以做到,但是像一些纺织品和服装,这种转移就已经出现了。因为同样来比较的话,比如说越南的工资就比中国低很多,工人工资最低工资相当于中国的60%,缅甸可能相当于30%。我想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们到美国去,买回的T恤或者衬衣基本上都是中国产的,也有哥伦比亚生产的。过去大家到美国买东西,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但是现在很多的纺织品产地已经转移到了比咱们发展更晚的一些国家了。那么在我们衡器行业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可能一些国外的企业把他们的技术设备转移到了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一些国家了,那么这样的一种挑战我想大家应该考虑如何面对。

另外一个挑战是经过这么20多年时间,中国中小企业的高管年龄普遍增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那么接下来面对的挑战,就是时代的变化,企业的工人在变化。我去年到一个企业去,跟一个老板谈说到了工人的问题,说现在的90后小孩到厂里上班,把头发染成的红的和绿的,在车间上班的时候不时地溜出去上厕所,但又不能不让人家上厕所。后来发现,原来他们是到厕所用手机上网玩游戏去了,这就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管理。

这一代的工人,他们的父母进城打工,那就是拼死拼活的加班,苦一点、累一点不要紧,只要能赚钱给孩子盖房子改善生活就行。新一代的工人,前两年大家都知道珠海工人罢工,本田的南海工厂工人罢工,这些工人罢工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加班。这一代工人和第一代的工人不一样,这是各个企业都要面临的一些挑战。就是说你怎么适应,一个是自身的年龄增长,一个是企业员工的年轻化。

再有一个我们面临的市场也不一样了,去年底马云被请到了中南海参加座谈会,大家细心一点看那个照片,马云穿着一件短袖的T恤,我后来写了一个评论,我说这是第一个穿着T恤在中南海开会的,在总理面前发言而且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把总理办公室当成他们公司的会议室了。他非常有底气,而不像柳传志等老一代的企业家那样穿着衬衫、打着领带一本正经地汇报,因为他是玩电商的,他讲的那些东西别人听着发楞,李克强总理评价说他给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马云一年的电子购物的总额等于美国全国的总量。那么这样一种销售模式,商业模式的市场变化,对很多企业恐怕也是冲击。义乌小商品城原来都是实体商店,每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我去年底跟浙江大学的几个老师搞了一个调查,看到了很多商店门可罗雀,老板店员在里面打磕睡,玩电脑。这说明销售方式改变了,很多的老板封了店铺干脆转型搞网店了。当然这跟我们衡器行业生产制造企业不一定有关系,但是销售模式变化本身,可能过去我们有一些企业老板会非常得意地说我有很稳定的销售渠道,我有我的一帮铁哥们,有忠实的分销商,他们帮助我打市场,帮助我卖东西。但是现在形势变了,像公牛插座企业,原来最得意的时候做到全国第一, 销售额达30亿元,主要就是靠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那么一旦有竞争对手开始网上销售,销售环节少了,销售成本低了,而按原来的销售模式,你还能保持销售30亿元的水平吗?恐怕不能了。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去年商务部公布的178个行业的8500种产品中,国产品牌排在第一的占65%。我们衡器行业也可能会有品牌排在第一。但是我们的衡器技术先进性到底能

够有多先进呢,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我上网搜索了一下,看到梅特勒-托利多在介绍了自己的产品时,其精确度可以达到0.0000001克,也就是千万分之一克。梅特勒-托利多的口号是“总有一款产品能满足您的称重需求”。它的解决方案从实验室到工业化,到家庭用,一应俱全。如果是纯民族企业,我们敢不敢说我们的产品能够达到零点后边几个零,我们敢不敢在我们企业对外形象宣传中,说我必定有一款产品可以满足您的称重需求。或者说我们敢不敢对用户说,我可以为您提供各种称重解决方案。因此这种技术质量方面的竞争,同样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企业要转型,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讲是,不转型等死,转型怕死,因为什么呢?转型意味着风险,转不好确实就是等死,应该说这些挑战都是存在的。像我刚才说的销售模式的变化,竞争的变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企业老板可能都有一个普遍的问题,第一是开始是看不见。对于行业当中或者整个市场的这些变化看不见。第二是看不起。听说谁谁干什么了,谁想去发明什么了,想去搞什么产业了,大多数是看不起,对人家的发明表示怀疑:搞那些东西行吗?不可能吧?自己做不到,还看不起人家。第三是来不及。等到变化已经发生,人家搞成了,自己再想在后面追,已经来不及了。这是很多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困难,这就是我了解的一些中小企业带有共性的情况。

接下来讲一下企业的发展前景或者说叫愿景。首先说制造业,整个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最残酷的说法是今后3~5年有50%可能要倒闭,要退出。企业有生有死,不要说中小企业了,你把全世界一百强中2013年和1993年的情况比较一下,已经有一大部分企业退出。像柯达那么好的企业也破产了。中小企业都是这样,中国的中小企业这么多年发展历程,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非常高。每年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不少,但是同样每年注销的也不少。在北京中关村,包括浙江一些地方都有数字可查,大概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两年多,所以为什么我一开始就向大家表示敬意呢,大家坚守十个两年都不止了,一开始创业到现在20多年了,国企不说了,要说的是一些民营企业,能够坚持到现在的非

第六篇 中小企业的数量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扶持的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从力度来讲,发达国家比较大,而发展中国家则比较小。从方式来看,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包括担保、贴息、低息、保险、风险投入等),鼓励直接融资以及提供技术、管理和信息援助等。

从总体上讲,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比较成熟。

美国

最近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势头,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龙头,而小企业在其间又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的中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基石。

目前,美国有2000多万个小企业,美国的非农业国内生产总值(GDP)中,超过50%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这些总数超过2290万的中小企业遍布美国从都市到乡村的各个角落,占到美国企业总数的99.7%。同时,这些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占到了全美就业机会的90%,并仍然在以每年50万人次的数量增长。 美国每年新技术中的70%是小企业创造的,发挥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美国小企业的最大特点。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收集的20世纪对美国和世界有过巨大贡献的65项发明中,全部都是由小企业或者个人创造的。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美国小企业的人均创新发明是大企业的两倍。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美国的中小企业也很少受到关注,每天见诸于报纸头条的大型企业左右着人们的视线。但是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作为美国经济良性增长的坚强后盾,支撑这个占据着全世界1/3财富的国家。

美国小企业署(U.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扶持国内的中小企业而专门设立的机构。正是认识到了美国中小企业在美国整体经济结构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这家专设机构就是为了在金融、人才培育、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建立政府与企业间通畅的沟通渠道等方面,全方位的对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美国政府对小企业的管理和扶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和政策支持。

(2)提供资金和金融协助。

(3)为小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和信息援助。

(4)对小企业实施全方位服务。

(5)帮助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

(6)充当小企业的喉舌。

(7)对遭受特殊困难的小企业给予特殊的支持。

法国

在法国,中小企业与中小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据法国中小企业联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01年底,法国中小企业与中小行业的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达88%,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达65%,产品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为61%,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为50%,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为62%。

目前,在法国,大约有55%中小企业从事服务业,23%的中小企业从事制造业,22%的中小企业从事商业。

政府与社会在扶持小企业发展方面的主要措施:

1、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方式转变

2、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援助

3、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法国总理拉法兰2003年在里昂举行的"创办中小企业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宣布,法国政府将采取税收减免等28项具体措施鼓励创办中小企业,以便促进就业,激励创业精神。政府的28项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设立社区投资基金并减轻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减轻企业转让税;成立责任有限公司的最低参与资本从

7500欧元下调为1欧元;新成立的公司在5年内可以在住宅办公;新创企业可以全部或部分推迟缴纳社会保障费用1年;保护私人财富;由领薪者新创的企业第一年只按领薪者身份缴纳社会保障费用,并保留其职工地位等。拉法兰指出,法国政府将要采取的措施是对世界经济局势的一种应对。法国政府的目标是每年创办的中小企业数从17万个增加到20万个,5年内创办企业100万个。

意大利

意大利是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其生产体系是建立在小企业制度上的。意大利一直被誉为中小企业的王国,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中的比例高达98%以上,自上个世纪60年代创造“经济奇迹”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富有活力、家庭式管理的中小企业一直是意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意大利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协作精神强,形成了许多专业区。专业区作为一个生产系统,地区分布集中,由高度密集的中小企业组成,这些企业参与同类产品或单一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也就是说,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割成一系列专业化过程,从而构成了企业间商业和生产内在联系的网络。

最典型的是意大利的伦巴第地区。伦巴第地区共有16个专业区,约有80万个中小企业,在伦巴第地区,每两家中小加工企业就有一家开展出口业务,每6家企业就有一家出口产品销售超过了国内市场的销售。伦巴第地区的生产总值占意大利国民生产总值的1/5,是欧洲平均产值的135%,出口量占全国的30%,进口量是全国的40%。在经济发展方面,伦巴第地区是意大利各行政大区的领头羊,也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伦巴第地区之所以成为意大利的经济支柱,是因为其生产体系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如竞争力强;灵活的工业机制以及大量具有顽强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和手工业企业。意大利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以至于改变了传统经济理论对企业规模的认识。

意大利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完全表现在其旺盛的创新能力上。首先,意大利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在产品或生产技术上,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诀窍”,而且还在不断创新。其次,在组织模式上,意大利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协作精神强,形成了许多专业区。第三,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健全有效的社会化服务系统的支持。

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发展启示是: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全民对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其次,各级政府应对中小企业专业区、服务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发展给以重点扶持。此外,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不能只追求眼前的利益。

德国

德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深、城市化水平高度发达的国家。在德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全德国有中小企业370万家,约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5%、国民生产总值的75%、就业人数的78%、税收的70%,成为德国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德国,超级跨国大企业名闻遐迩,从化工巨头拜耳公司、巴斯夫公司到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汽车等,尽人皆知。然而,谁又认识活动车顶制造商Webasto、明胶出品者GDF、螺钉推销商Wurth或者香烟机制造厂Haumi呢?这4家德国企业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全是这类商品的世界市场上的领头羊。无人能在这些生产领域里与这些中小企业相匹敌,它们在国内外通常仅为内行人所知晓。这就是德国中小企业引起经济学者们兴趣的原因。“毫不声张的获胜者”,德经济学者教授赫尔曼?西蒙在他的同名畅销书里这样评价这些对德国的出口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成绩卓著的中小企业家。

综观德国中小企业的成功轨迹,人们不难发现其竞争致胜的奥秘:中小企业是德国这个创业者之国的天之骄子。这些不声不响的获胜者,诀窍常常简单得令人惊讶:敢于创业,在世界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和来公司(MATT)生产的口琴和手风琴,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5%,阿诺尔德和里希特公司生产的35毫米电影摄影机,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0%,梅尔克林公司生产的模型火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而只有10名职工的卡尔?耶格尔公司,生产的香柱、香棒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0%。它们以灵活的经营策略和见缝插针的竞争力克服经济萧条的压力,这是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的标志。

据统计,德国每年建立的新企业大约有45万家,关闭大约34万家,有11万余家企业在竞争中扎下了根,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市场国际化是德国中小企业保持产品品质优价廉的捷径。生产和市场的全球

化,迫使德国的中小企业作出战略上的适应。而1991年完成的欧洲内部整合,使他们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德国政府把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着眼点放到了营造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上,在宏观调控、引导扶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加强法律和宏观调控

2、提供强大的财税金融支持

3、科技计划扶持

4、社会化的信息、培训等中介服务

总之,德国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生存环境,而中小企业以其新的投资和新兴产业的工作岗位为德国经济注入了生机,即使在最近两年德国经济不景气,大企业面临衰退的挑战时,中小企业为德国经济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其他国家发展中小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日本

二战以后,日本神奇般地从战争的废墟中迅速崛起,令世人瞩目。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显示出日本经济发展的超越性,而实现这种超越性的主体,是日本既具有世界超一流规模水平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又同时拥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共有中小企业644.8万家,占日本非农企业总数的99.3%;从业人员3950.6万人,占非农就业劳力总数的80.6%。同期,就业人员不足300人的中小企业产值为132.4兆亿日元,占生产总值的52.0%。在制造业的附加值中,日本中小企业1986年创造的附加值为50.5兆亿日元,占该年制造业所创附加值的55%。在零售商业中,中小企业的零售额,1985年为80.8兆亿日元,占该年零售商业销售额的79.4%。在服务业中,中小企业1985年的经营额为252.1兆亿日元,占当年该行业经营总额的58.9%。由此可以看到,中小企业无论是在企业数量、就业规模、生产总值和经营额上,都超过了50%,这反映了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日本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是广泛的,几乎包容了所有的行业。其中,制造业中有中小企业约87万个,就业人员约1300万人;建筑业中有中小企业约58万个,就业人员约479万人;零售商业中有中小企业149万多个,就业人员约960万人;服务业中有中小企业300多万个,就业人员约1560多万人;其它行业中有中小企业50多万个,就业人员约550多万人。日本中小企业中,服务业的就业和企业数都居首位,分别占日本中小企业就业总数和企业总数的34.5%和46.99%。服务业发展之所以能居首位的重要原因在于,日本已进入信息化的社会。制造业的企业绝对数虽然低于零售业,但就业人员总数却超过了零售业而居第二位。从企业的就业规模看,制造业居第一位,平均每个企业10.3人,建筑业7.9人,服务业4.5人,零售业4.4人。

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对中小企业的认识,一开始并不完全一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之前,日本各界普遍看法是要取消中小企业,这主要是出于日本资源十分稀缺,以及中小企业技术层次较低,设备落后,效率不高给人们造成了很深的印象之故。然而,60年代的发展事实表明,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但改善了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技术层次,企业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培养出了一代具有很强进取心和市场开拓精神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构成了日本企业界的中坚力量。日本中小企业在不断地摸索中找到了自己发展的道路,即通过完善与大企业的分工合作关系,确立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互补充的地位。

为此,日本政府于1963年颁布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力图通过立法的方式,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立法的方式,确保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落实。日本政府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构造高度化政策。第二,防止不正当和过度竞争的政策。第三,中小企业的金融与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