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体裁无端识得离人苦,渐行渐远渐无书无端识得离人苦,渐行渐远渐无书

无端识得离人苦,渐行渐远渐无书


第一篇:《渐行渐远渐无书》

渐行渐远渐无书

看电影《非诚勿扰》的时候,对一个桥段的印象极为深刻。梁笑笑与秦奋分开以后,先是每天一个电话,然后是每天一条短信,最后短信的内容变成了两个字,身为乘务人员的梁笑笑发:“起”“落”。秦奋也回两个字:“安”“妥”。

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欧阳修的那首词:“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渐行渐远渐无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病。

闲暇之余,整理旧物,书橱里哗啦啦地落下一堆信件,原来是学生时代的书信,厚厚的一叠,散落一地。有单线信纸、双线信纸,还有花样信纸,淡蓝色的字迹微微泛黄,内容也是学校琐事云云,只是青春的痕迹力透纸背,如今拈来,往事一幕幕,如电影般在眼前闪过,那些记忆鲜活如初。

花样年华,谁没有自己的小秘密和小烦恼?父母说不得,老师说不得,只有年龄相仿的同学才能产生共同话题。在书信里,我们肆意挥霍着喜怒哀乐,以及与年龄不符的多愁善感,还有同学们之间相互拌嘴皮的事儿,倾诉着对升学压力的无奈与叹息。

有一封是折成心形的书信,通篇英文。那时的好友读大三,正在备考英语六级,用英语写信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当我打电话告诉她这封英文信时,已为人母的她竟然已经不记

得,自己曾经用英语写过信,还费心地折成心形,既而唏嘘一番。

还有一封笔友的来信,整整5页,细述异地的天气晴暖、地方特产以及风俗人情,文采斐然,令人浮想翩翩,身未动,心已远。如今的彼此,早已失去了联系。

渐渐地,书信变得遥远而又陌生。

如今,一根网线联通世界,方寸荧屏里你来我往,无论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即时视频、即时对话,交流与问候变得简单、方便。纵然如此,我们的话却越来越少了。

每天打开QQ,准时登录,看看谁在线,通过说说和微博,观察着别人一点一滴的变化,反复着“展开分组”和“关闭分组”。遇见久未谋面的朋友,又没有了共同语言,多是尴尬,只好说句“你忙吧,不打扰你了”的客套话。渐渐地,挂着QQ隐着身,偶尔进入自己的空间,看看哪些人还在意着我,访问过我的动态,接着下拉,下拉,再下拉……于是,网上流行起一句话:“有一种崩溃叫密码输入有误,有一种惊慌叫账号异地登录,有一种悲伤叫在线对其隐身,有一种感情叫隐身对其可见,有一种失落叫你没访问权限。”

渐行渐远的,或许不只是书,还有情。

第二篇:《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此处问——读詹福瑞新著《论经典》》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此处问

——读詹福瑞新著《论经典》

作者:唐萌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1日 10版)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经典”这一概念,古已有之,经典是圣贤的述作,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恒久不变的至道,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反映着人类普遍关注的社会人生问题,承载着普适价值与意义,记录了人类成长的心灵密码,伴随人类的发展,直到今天。然而,在大众文化盛行,阅读逐渐退化为消遣娱乐的当今社会,经典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该如何应对?

詹福瑞先生的新著《论经典》,正是针对当代社会的“经典缺失”问题,开出的疗救之方。对我们认识经典,重拾经典,推动全民经典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詹福瑞先生在图书馆工作领域担任领导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图书馆工作经验,对我国文化建设、图书发展事业有着系统、全面的宏观视野,同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及经典对于文化建设的价值有着深刻而独到的思考。《论经典》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精心磨砺的一本思想深刻、内容扎实的著作。

该著是中国学术界首次以“经典”为中心,深入探讨“经典”的实质及相关属性的系统研究著作,堪比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作者从中西方关于“经典之争”的话题引入,对“经典”的内涵作出界定,指出研究经典的两种倾向“内部品质”与“外部建构”。结合具体作品总结经典的传世性、普适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等本质特征,又探讨了经典与政治的关系,媒体、教育对经典的传播与建构问题,以及大众阅读与经典面临的挑战,从根源上解决了“为什么读经典,读什么样的经典”的问题。 本书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分析透彻,论证翔实。理论表述难于文学创作之处在于理论本身的严谨与客观。作为一部理论著作,作者并非就理论本身大加铺衍,而是从分析各种文学文化现象入手,引用一系列富有说服力的文献资料,结合现实案例进行生动解剖。分析透辟,入木三分,论证具有说服力。例如,在本书第三章,论述经典的普适性时,作者以中国著名经典小说《红楼梦》的普适意义为例,阐释“在《红楼梦》中,给人最为深刻启示的还是它所表现出的人生哲学。家庭的盛衰也好,人生的聚散也好,都在诉说着人始终都在探索、都在迷茫的一个问题,即人事的无常与人生的空幻。人来自何方,又归于何处?这是古今中外都在探寻的问题,又是无解的问题。《红楼梦》则以中国人的智慧告诉人们,不仅来去为空,而且存在即空。看起来极为悲观,然而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们都不能不服膺它的深刻”。在论述经典与政治关系时,作者以《庄子》与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对抗为例;在经典的耐读性一章,论述经典的陌生性时,作者对卡夫卡长篇小说《城堡》中主人翁土地测量员的经历进行了详细的解剖,最后总结出小说的陌生性源自其思想内涵的深刻。通过现象的分析,提炼出观点,再加以严谨的论证是本书理论构建的一大特点。 其次,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本书的重要特色在于其广泛的引经据典,引述了大量古今中外的重要思想和经典言论,例如黑格尔“认识自己本身,这对于精神来说是何等伟大的工作”,林语堂“真正有益的读书,便是能引领我们进到这个沉思境界的读书,而不是单单去知道一些事实经过的读书。”„„为读者开启了古今中外文学殿堂的大门,让人想进去一探究竟。粗略统计,全书共引用参考文献211种,其中,中国古代文献典籍50余种,外国文献、研究著作63种。除了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以外,还有历史学、哲学、美学、宗教学、社会学、目录学、教育学等多种人文社会科学类著作。作者在探讨某个问题时,一方面注重对问题的延展与生发,借助相关材料,帮助读者理解问题并拓宽读者的阅读视野,做到了“旁征”;另一方面,不拘于谈古只引古,说今只引今,运古今中外典籍于笔

下,真正做到了“博引”。丰富的征引材料,再加上翔实的论证分析,使得本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为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再次,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该书内容共分十章,可以划归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中外的“经典之争”展开,列举了中国古人以及西方学界对经典的认识,对以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经典”论争予以辨析,最终回答了“经典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第二部分是本书的第二到第六章,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经典的外部属性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从时间维度看,经典具有传世性;从空间维度看,经典具有普适性;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经典具有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第三部分是本书的第七到十章,从经典之于“外部建构”相关因素的关系展开讨论,其中,论述了经典与政治的同流异质关系、媒体对经典的传播与建构的影响、教育对经典的传播与建构的重要性以及大众阅读与经典面临的挑战等相关问题。十章内容,三个部分,由内而外,从理论到现实,层层递进,真正做到了合则一体,分则无迹的体例结构,体现了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人文学者与图书馆员,面对当今社会大众文化流行、阅读逐渐“消遣化”“娱乐化”,而经典却不断地被“边缘化”的现实,作者深知读书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以及倡导读书之于图书馆员的责任。所以,作者提倡“全民阅读”,并且是有深度、有厚重感的经典阅读。学术研究提倡问题意识,然而,学术研究中可能涉及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只关学术而无视现实的。应该说,学术研究的最终旨归是服务现实社会。作者既从阅读之于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着眼,又从当下社会的阅读问题入手,深刻地揭示了阅读对于人类心灵的塑造、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充分反映了一名人文学者与图书馆员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作者说:“正是经典,不断发现并揭示社会的不完美甚至还存在的丑恶,使人类虽然行恶,却在理想中保持向善。因此,经典不仅给读者认识社会、提高其是非善恶的判断力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会培养读者不断向善,不断追求完美的品质,从而促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唐萌,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第三篇:《渐行渐远渐无声》

渐行渐远渐无声

最先消失的是温度,然后容貌、声音、最后也许就是记忆了。爱情总是这样一步一步抽离了你的生活,眼睁睁地看见它逐渐模糊,但无能为力,不是你的怎么求也没有用,怎么哭都白搭,你就像一个独自看电影的人,坐在黑漆漆空荡荡的影院里,看一场电影怎样缓缓拉开序幕,看动人邂逅,缠绵过程最后走向凄冷结局。

最先消失的是温度,你们曾经十指交握,把一条马路踩得烂熟,你们亲吻,拥抱,相互纠缠,彼此燃烧,但后来一切都变了,不再熟悉对方的心跳,不再从彼此身上取暧,而是越来越积了寒气,冰凉冰凉的连眼神都是带着隔阂的冷。

如果没有了爱,再没有碰触的理由,即使还有偶尔的拥抱,也能感觉到冷淡的敷衍,身体是最真实的,容不得一丝背叛与假想。

因为爱情淡出了,所以你们站成了两岸,不再相依相偎,你所拥有的仍然只有自己37度。

然后容貌,也开始退场了,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短,见一次少一次,最后终于不见了,你甚至想不起那一次才是最后的诀别,他穿了什么,说

了什么,做了什么,怎么从你面前消失,等你凝想时他已不再见你,因为没有必要了,你们爱情的残翳冷炙,只够通通电话了,大多数都是由你打过去,你不知说什么好,捏着话筒一大片的沉默,他陪你沉默片刻,然后找了个理由挂了,你知道在爱情急剧焚烧时你们把所有的话都讲完了,现在已无话可说,又不能像孩子那样哭嚎,你为什么不再爱我,问这样的话是没有意义的,他爱不爱你不是他自己决定的,真的不他决定的。我们每个人都想和一个自己爱着的人天长地久至死不渝,但发誓是没有用的,行至水穷难以为续,决心再大幻想再美也会现出苍凉的尾声,决定爱情消失的是爱情本,或者有人为因素,但我始终以为就像一部韩国片《爱有天意》在无法怪罪谁或者怪谁都没有用的情况下,还是把症结推给缘分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吧!

有位友人说:过了25岁谈恋爱,如果想有什么结果,更多的要靠运气了,运气不够所以你的爱情渐行渐远渐无声、、、、、、、、、、、

人活着总有些无奈,总有些困惑。

总有时对生命的怀疑,总有时必须戴面具。 总、、、、、、、、、、、、、、、、、、、、、、、、、、、、、、、、

第四篇:《宋词名句》

中国文学史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汤里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村行》王禹偁{无端识得离人苦,渐行渐远渐无书}.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林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晏殊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仙《天仙子》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木兰花》 宋祈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木兰花》晏殊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晏几道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欧阳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碧云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寄黄几复》黄庭坚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秦观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 《鹧鸪天》晏几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水调歌头》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zūn)还酹(lèi)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秦观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 醉花阴》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宋·李清照)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 辛弃疾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柳永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 》贺 铸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 苏 轼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满江红》 岳 飞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 晏 殊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浪淘沙 》欧阳修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菩萨蛮 》辛弃疾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 柳 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柳 永

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柳 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 柳 永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水龙吟 苏 轼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清照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菩萨蛮 辛弃疾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苏 轼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踏莎行 欧阳修{无端识得离人苦,渐行渐远渐无书}.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苏 轼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木兰花 欧阳修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苏幕遮 范仲淹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 辛弃疾

第五篇:《表达离别的古诗词浅析》

表达离别之情的古诗词浅析

广安代市中学 肖娟

1、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诗经·燕燕》)

登高瞻望,出嫁妹妹的车马人影已不见,唯伫立泪满面,伤心思念。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前人对此,极为赞赏。清人陈震《读诗识小录》说:“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以“瞻望弗及”的动作情境,传达惜别哀伤之情,不言怅别而怅别之意溢于言外。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