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斗殴的看法


篇一:《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及对策》

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及对策

现在的中学校园不时的会发生学生打架斗殴事件,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中学生打架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中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作为一个学校教育工作者,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分析。 主观因素:1、思想单纯,头脑简单。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缺乏明辨是非,识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自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低下;感情容易冲动,遇事相当不冷静,更不会考虑后果;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烈,爱管闲事;喜欢身体力行,模仿能力强等。

2、学习成绩相对低下,上进心不强,无事找事。如今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更有一些学生各科成绩门门不及格,经常挨批,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的思想,上课睡大觉,下课乱逛游,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什么理想啊,道德啊,法制啊,纪律啊,统统丢入脑后,我想干啥就干啥,鸡毛蒜皮小事就对同学大打出手。

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要说近几年,社会治安情况相对以前要好得多,党中央提出并做到了“以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打黑扫恶”,各地“110”的认真负责等等。但是,仍有一些不良风气在影响着中学生。邻里邻居的争吵,社会青年的酗酒闹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的污染着纯洁的中学生。电视、网络、书报上的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诸如武打片、恐怖片、网络游戏等过分渲染凶杀、暴力等,这些都会腐蚀模仿能力较强的中学生。一次在处理两个高年级男生打架的时候,一学生居然说出了“风风火火闯九州,该出手时就出手,大不了赔点钱。”我们的中学生只能看到梁山好汉“出手”一面。由于理解水平有限,也只能断章取义了。总之,社会这个大学校,没有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纯净良好的教育环境。

2、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故家庭教育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中学生。有些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拳脚相加。还有两口子之间常对着孩子的面大打出手,

毫不避讳。生活在一个暴力家庭的教育环境里,潜移默化接受的就是些暴力教育,每到遇事解决时,首选的方法就是暴力解决。其次,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中学生,享受不到应有的父爱、母爱,自卑感强,不允许受到同学的歧视、侮辱、另眼相看,这样的中学生也容易滋生打架念头。我们学校有这样的一个学生,父母双亡,跟着伯父生活,要说孩子也很乖,学习成绩也行,就是容不得同学们提到他的父母,提一次打一次架,不论我怎样费尽口舌,一点也不起效。无奈,我们只好到班上教育其他同学,当然这位同学回避。这样的学生由于不健康的心理,才会产生不正常的行为。

3、学校教育的失败。一台合格的机器,才会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学校教育在中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中学教育却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素质教育”以分数衡量老师,评价学生,学生在校期间,课业负担重,课余文体生活单调,又容易被挤占,设置的体育、艺术等学生最喜欢的课,常因各种借口被挪作他用;各科教师迫于成绩压力,就书教书,忘记了孔圣人所谓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的学校没有足够大的活动娱乐场所,又常以安全为借口,学校的许多优良传统教育丢失殆尽,诸如歌咏比赛、运动会、越野赛、诗歌朗诵、演讲赛------

总之,学校过度强化文化课教学,异化安全意识;学生以学为主,别的一概不要,往往容易导致中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或受到的委屈,得不到释放和宣泄,性格近乎扭曲,故很容易因小事就出手打架伤人。

对待中学生打架这个问题,看法各有不同。常听有人说,孩子们打打闹闹很正常,不必小题大做。错,这等于是支持或纵容我们的学生,承认他们打架有理。由于对打架案例的处理,引导不到位,不得法,以致于打架致死事件时有发生。我们不能把中学生打架看作简单浅表的小事。往深处看,远处想,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加以有力的控制,我们的学生必将会误入歧途,走向犯罪。因此,怎样有效地控制中学生的打架问题就应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起来,齐抓共管,中学生打架问题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消失。

对策一,就社会而言,公安机关要坚持不懈地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从严从重惩处那些恶性聚众斗殴,扰乱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分子,起到威

慑敲击震虎的作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政法机关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深入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的活动,在中学生中进行经常性的法制知识普及。文化部门,要努力推出适合当代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视作品,要净化文化环境,坚决封杀涉及凶杀、武打、暴力的作品,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对策二,家庭教育要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作为父母,要严格自律,以身作则,树立子女学习的好榜样,最大限度的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子女方式方法要得当,多与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换位思考。

对策三,学校教育,办学单位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要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上,为学生一生利益负责。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丰富校园生活,开展类文体活动,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设法搭建中学生施展才华才艺的平台;要合理地、科学地对教师、学生作出评价,构建多文化的评价机制,要重视分数评价,但不唯分数论。

篇二:《对学生之间暴力事件的一些看法》

对学生之间暴力事件的一些看法

发布者:gr 发布时间: 2014-2-10 16:00:28

最近,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增多,轻者,致人伤残,重者,失去性命.具体原因简直不值一提,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比如:走路样子太牛逼,被同学连捅七刀.再如:某男生被嘲笑名字滑稽,怒持刀刺杀同学.又如:认为同学总是抢着埋单,是在炫富,故将其杀害......

对这些事故的产生追根求源,大致有观念冲突,过度自尊,社交失范等原因.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我们的基础教育仅侧重于功利性的培养,教育功利化使人们对教育的预期是文凭能换来一个好饭碗,而忽视了对人本身的探究,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加上家庭,社会上的一些原因,导致个别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对他人缺乏同情,理解和包容,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相处.

为了防止同学之间暴力事故的再次发生,应该做到:一.平时,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二.学生面对暴力事件,要提醒施暴者,他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根据情况也可以及时报警或呼救.三.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察申诉,报案,寻求保护,不要什么事都自己扛,给施暴者你好欺负的印象,而再次受到伤害.

辅导教师16 陈老师已在2014-2-10

18:31:34推荐!

篇三:《与中学生谈谈暴力问题》

与中学生谈谈暴力问题

暴力,按词典的解释,指强制的力量或武力,特指国家强制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暴力,主要是指前者。

据不完全统计,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后,暴力事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几乎占了中学生违纪事件的一半以上,所以我要特别地与中学生谈谈暴力问题。

一、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暴力产生的根源。

中学生生理、心理正处于裂变时期,身体上青春萌动,心理上渴望独立,而现实中有学习的压力,有对未来竞争社会的恐惧,内忧外困,使得中学生身上的矛盾极易尖锐化。而解决矛盾最容易选择的手段,就是最原始的手段——暴力。

1、源于证明自己的愿望。

人都渴望被承认,中学生自然不例外。学习跟不上的学生,由于长时间在学习上处于落后状态,受到冷落乃至讥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逐渐产生了不如人的自卑心理。长时间的压抑,碰到身体发育、渴望独立的冲击,于是极度的自卑扭曲成极度的自我膨胀,努力想通过一些事件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与公众场合大喊大叫的学生、与老师对抗的学生、与同学打架的学生、乃至于勒索小同学的学生,通过这些行为,自卑的学生似乎从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向同龄人乃至社会证明了自己什么。

学习上比较好的学生呢,也有参与其间的,这些学生主要是出于好奇,也是在试图寻找另一种证明自己的途径。

2、源于追求心理平衡的愿望。

由于中学生生理上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使其心理上惶恐、压抑、郁闷,得不到排解时,就需要选择一种方式来释放心中的压力,除了大喊大叫之外,中学生们常选择的一种方式就是使用暴力——打架。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打架后毫无斗志的学生,这个毫无斗志是因为在打架(使用暴力)后心理的发泄成功,而恢复到最先的精神状态的结果。由此,这些中学生们在心理上达到了一个暂时的平衡状态。

3、源于生理因素。

科学研究表时,人在某些外在刺激下生理上会出现一些特定的情绪反应。比如,人在夜晚是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如果加上一点舞厅里狂乱的灯光刺激,乃至于一点酒精,都极易诱发人的情绪的较大的波动,诱发人的暴力倾向。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舞厅斗殴、夜间暴力和凶杀等案件,也经常见到有的夫妻夜晚反目成仇、弄得邻居尽知后而第二天却和好如初。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明显较弱,因而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更容易情绪激动,倾向于暴力。

二、社会应对暴力的办法。

我们的社会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讲规则的。那么,我们的社会自然是法制社会,是讲规则的社会。一个讲规则的社会是需要稳定的,暴力无疑危及社会的稳定。为了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法律对破坏社会稳定秩序的行为是强力制止的,使用暴力者将受到相应的被剥夺生命、限制人生自由、取消政治权利、处以罚金等处罚。

这样,一方面,暴力,特别是暴力犯罪给社会秩序和他人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使用暴力者终将受到法规纪律的制裁,落得自食其果,侮恨终身的下场。记得2004年听到了湖北沙洋农场的少年犯们含血带泪的悔恨报告,至今我是记忆犹新!

1、首先,看看我们的法律法规对于打击暴力行为,有哪些处罚规定。

(1)、《刑法》中关于暴力侵害他人与社会的行为的部分处罚条款: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暴力侵害他人与社会的部分处罚条款: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2、其次,在应对暴力侵害时,如何在法律的范围内合理有效地保护自己,法律也有规定。

前面谈了不能用暴力加害他人和社会,但是,当同学们在生活中遭遇敲诈勒索、暴力侵害时,如果你判断你能赢,是可以采取正当防卫措施的,当然,它是指用暴力手段来对抗暴力。这在《刑法》上是有规定的,是可以不负责任的。

但是,正当防卫时,也要防止行为过当。比如,已经制止了对方的暴力行为,就不要再加给对方暴力了。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正当防卫是指对方的不法行为正在进行时运用的对抗行为。当事情已经过去,如果你再找上门去,则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而是暴力加害了。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刑法》上的这条规定。

《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上面谈到了你能正当防卫时,可以用暴力对抗。但如果你判断你不能赢,或有危险时,就要稳住对方,以等待时机寻求行人的帮助;或者暂时答应对方的条件,事后马上报告学校和公安机关,由学校和公安机关出面处理。毕竟这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极少数在黑暗中活动的闲散人员岂能抗拒法制这个太阳的光辉!

3、第三,谈谈对极少数暂未处理的未成年人的看法。

有人看到,社会上有那么几个未成年人,公安机关似乎也把他们没办法,今天进去,明天又出来了,好像很了不起。其时,公安机关已经将他们违法行为一一记录在案,只等他们年龄一到,该抓的就抓,该判的就判了。等待他们的是一个漫长而沉重的青春代价!{中学生斗殴的看法}.

这就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可叫:秋后的蚂蚱,看你还能蹦几天!

三、克服暴力倾向的对策。

前面谈了暴力倾向的生理及心理成因,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有生理成因,看来是无法避免的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毕竟是有别于一般动物的高等动物,是有理智的动物。下面,就谈谈如何用理智来克服暴力倾向的一些方法。

1、发展正当的特长爱好,充实自己,建立个人基本的自信。 人,都需要个人的基本自信,否则,很难做成一点事情。那这个自信从哪儿来呢?实践证明,拥有一技之长能唤起人起码的自信。学习好的学生,因为考试的成绩好而自信,结果会激发其内在的动力,而学得更好。学习跟不上的学生,最容易失去信心,失去自信,这时,除了努

篇四:《处理学生打架事件的方法》

昨天下午在宿舍黎睿和我班一名男同学龙剑豪发生矛盾,导火线是龙剑豪上历史课是时候因为身体原因不想开风扇,黎睿想开风扇。下午放学后黎睿到龙剑豪宿舍提起这件事,问龙剑豪,“你是不是和我作对啊?”龙剑豪说没空,黎睿打了龙剑豪一下,准备走的时候,龙剑豪语言挑衅:“你打我啊,你不是很想打我吗?”然后黎睿又打了龙剑豪一下。【教育过程】我今天早上了解到这件事之后马上让两名同学用纸笔写下发生什么,一开始黎睿不愿意写,后来他在门外站了10多分钟才开始写。我已经教育了黎睿,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以动手,而且他的态度比较恶劣。(未完)我教育他情绪控制很重要,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忍住,一旦动手,事件就升级,并且先动手的人要承担主要责任。他自己也主动承认错误,我叫他再写一份反思给我。本周末回家之后,希望家长必须配合教育,教育他要控制好自己的态度,又要及时主动承认错误,然后改正和同学相处的态度,不然后会吃大亏。

虽然学校规章制度严令不准学生打架斗殴,但学生之间的磨擦经常存在,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打架事件。

如遇打架事件,如何处理呢,现在我就处理程序和方法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现场控制阶段。打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到场,并控制局面。班主任要在学生中间安插明岗暗哨。“明岗”指的是班干部,宿舍长,他们对当天值日的班级或各自的宿舍的安全情况要负起责来,遇到有情况发生,能制止的要及时制止,如不能制止,要第一时间通知给班主任和就近的老师。“暗哨”指的是班主任通过观察,在学生内部挑选信的过的学生作为“情报人员”,随时向自己通报信息。

这样打架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能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情况。如有时间,要及时赶到现场,把当事人带回到办公室。切忌在现场给学生问话、论理。当然有很多时候,没有人承认自己是当事人,这时可以找在现场的表现较好的学生到一边问清情况,或能过现场观察确定“嫌疑人”带回办公室。并要求其它围观的学生回自己宿舍(座位、班级),现场找其它老师或指定负责的同学看好现场,维护秩序。

二、事件还原阶段。当事人带到办公室(门关好,保持安静环境)后,分开询问事情经过,简单了解一下情况。检查一下双方受伤情况,如有受伤,则先安排人员送医院,并通知双方家长到校。如未受伤,或受伤不严重,可让双方写事情经过,要求写清楚时间,地点,事情原因,经过,几人参加,谁先动手,几人动手等要点。

然后通过看双方对事情经过的描述,分开询问事件的细节,以至对事件的发生有清晰的了解。学生在陈述事情经过时都会避重就轻,指责别人,掩饰自己,强调自己行为的合法性。所以处理的老师要有一定的辩别能力,通过询问细节或向其他在场人员的了解,判断学生是否撒谎。

但同时要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撒谎,是因为他怕,怕被老师、家长责骂,怕被学校处罚,怕承担责任。有些犯错误的同学态度很差,口气很强硬,其实这就一种心虚,害怕的表现,正是因为害怕,才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掩饰。

所以一开始老师就要对学生表明态度,套用监狱的一句话即“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用在我们这里,是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态度决定一切,老师让你们讲出来就是给你们一个认错的机会,犯了错误先要坦诚认错,有错不认,是错上加错,那会受到更严重的处罚。第二,要诚实,世上的事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撒谎终究会被揭穿,到那时,你所说的话都没有人采信,作为不守诚信,敢做不敢当的人,会被人瞧不起。第三,老师了解情况的目的不是惩罚谁,而是帮助大家化解矛盾,不要再发生不愉快的事,大家想解决问题就要配合老师,讲清楚问题。 经过做思想工作,根据相关证据、证言,可以还原事情真相。

三、划分责任,批评教育阶段。

责任的划分要基于对整个事件前因后果清晰的了解的基础上,作为兼任“检察官”和“法

官”的老师要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让学生信服,不留后遗症。

对于责任的划分,从结果上分析,要弄清谁先动手,从过程上分析要了解动手的原因,挑起事端,把事件扩大化和先动手的学生要负主要责任,打乱公物,或打伤对方的学生要负赔偿责任。然后根据学生所错误轻重,报学生科给予一定的处罚,有必要的要给予纪律处分。 教育中要纠正学生的几点错误认识:1、有理就能动手(他威胁我,他骂我,或他做了有损害我的事)。2、 他打我,我就要还手。

要让学生明白,动手是事情的升级,如果矛盾只限于口头上的争论,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动了手,性质就变了,会造成对方的伤害。动手打人蕴藏着极大的风险,曾经就有一巴掌打出几千块钱的案例,那怕对方没有事,到医院随便检查下,照个CT,也得花个千儿八百的,顶的上我们好几个的生活费了。

动手打人是个素质问题,动物界中普遍存在“打架斗殴”,是因为它们没有思维,没有语言,不会思考,不会沟通和表达,只好用暴力解决问题,如果人一激动就动手打人,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动手打人也是处理事情的习惯问题,有些人在情绪激动时就忍不住要动手,这是个很坏的习惯,在社会,大人们有什么矛盾都知道找警察,动手解决问题一定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将来在社会上会吃大亏的。动手打人也是欺软怕硬的表现,为什么呢?为什么敢动手打别人,是因为自己人多,势力大,或自己强壮,打的过别人,所以别看打人的人是一时冲动,但在动手之前,一定在心里有所权衡,如果实力悬殊过大,他会动手吗?如果对方是泰森,他会动手吗?

通过深层次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动手打人是野蛮、愚蠢、丢人的行为,是要承担责任和付出代价的。

学生明白道理后,还要教会他克制手段和防范意识。首先,遇事冷静,小事情不要太放在心上,不要为面子上的事和别人争个你上我下;第二,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找老师帮助,社会上有句流行语:有事找警察。在学校也有一句:有事找老师。第二,任何时候 都不要动手,也不要挑起别人动手,凡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学之间本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不至于水火不容,即使有矛盾,大家也要守住底线,让事情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