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的心情


篇一:《听雨的心情》

听雨,最好是在深夜。有人说过听雨最好一个人;但也许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坐在窗前听雨的感觉,更好一些吧。

读《雨霖铃》,自然觉得古人对雨有一种文学情结。对雨的感慨几乎都是悲乎叹乎,以此诉说自己的境遇和心情。那种力透纸背的心情,怎一个雨字了得?

抛弃这些古董书吧,从小到大我对雨的所有感觉就是:蜷在床上听窗外雨声送来黄秋叶的清香。最好还有一些雷声。

今夜是一个安静的雨夜。静夜,我一个人,听雨。

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心突然很疼的感觉,一颗即使雄霸天下的心都可能在某些时候有一种苍凉疲倦。雨做为生命的一部分被所有人共享,同时被共享的还有那种特别的心情,是什么心情呢?我找不出很贴切的形容,也许,就算是“听雨的心情”吧。 在静夜的雨里爱那种莫可奈何的心情,你可以把它当作一种音乐来听。

许多人有类似的体验,许多人忽略了这种体验。

外面的灯光闪烁而模糊,路上灯影斑驳。我的爱,我愿在你的身边,在雨地奔跑或携伞漫步。想你想到心很疼,我宁愿我没觉察这个雨夜。然而此刻我一个人听雨。听雨使我的心变的那样软弱。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听雨好象毫无意义,但当它落进火热焦灼的心里时,人才会发现自己正是需要听雨的时候了。

静夜听雨,心里想你。

度过这一夜,明天可能就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让湿漉漉的心再去接受阳光的温暖。 听雨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不,这无法用语言描述。你要自己去听才能够体会的。

篇二:《古诗词十一种听雨的情怀》

古诗词中十一种雨的形象分析

作者: 尹辂帷

[羁旅之雨]

旅寓他乡,偏逢霪雨,感怀身世、知遇,从少到壮到垂老,人生种种。此雨与雨无关,而与听者心境相关,上至帝王,下至乞丐人皆可有,然不用心听者则无。其意可从多方面去理解,不一定实指某一方面,感怀人生,是为听雨之集大成者,故推为榜首。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隐士之雨]

上至子陵渊明之隐逸,至太白之洒脱,至东坡之旷达,至后世无数文人而神往。中国儒道双重人格的另外一面。亦是中国正直文人内心的底线,也是现代中国人最须重建的精神世界。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

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聊斋之雨]

在学究的书斋里,在农家的菜畦果园间,绵绵不断的丝丝细雨,流溢着人鬼狐邂逅的浪漫,没有世俗气的爱情,惩贪治虐的大快人心等,展示着被压抑人性的另一方面。幻想出一个奇特鲜活的新世界。在小雨天,呆在农村,闲暇时间里,最神往的就是听上一段聊斋故事了。 题聊斋 王士祯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文人之雨]

也可叫心雨,雨亦语,心亦雨,故能融合于一体,此雨也许是下在文人心中,并不一定是实写下雨,而是心有语而寓于雨,后世亦有为写雨而写雨。后主盖真正之文人,现之人为名为利而写,为哗众取宠而写,甘做政治口舌,是为伪文人也。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学者之雨]

此类出现得较晚,但渐巳成为主流,至民国犹多,钻身书斋,不惯营谋,不同俗流,清贫自怜,实可敬也,多为一代大师,于今巳近绝矣。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才子之雨]

面对狂风暴雨,农户皆关门扃户,商贾亦行色匆匆。唯有才子,衣食无忧,富有才气,伤春、怀远、感世形诸文字,形成中国重要的才子这一流派。南宋,民国是才子最多产的时代了。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宦海之雨]

文人在宦海中面对时事,或担忧国家民族命运、或心怀天下百姓疾苦、或因政治风云迁谪等等,带着与生俱来的文人情怀,因而所听之雨也非常特别,不同于其它,故单独罗列,代表人物是陆游,也反映了儒道双重人格对中国文人的影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吾身。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断魂之雨]

用霖霪一词可以完全概括,是就听者心情而言的。国破家亡,或沦落他乡,或失所怙,无所依傍,心绪无法排解。因此每滴似都下到心坎里。自古至今,以两宋,明未最多仁人志士、遗民,体会尤深刻,留下的作品影响也极深远。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听雨的心情}.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时节之雨]

典型的像江南梅雨,所谓江南烟雨。不同于狂风暴雨、雷阵雨,梅雨一般绵延月有余,古文中有名句:“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春天的好时节,因此关于梅雨的诗词颇多。正是:“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烟雨亦足让人听得断肠。

有约 司马光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京城之雨]

渭城是长安地区,在中国文化里有着特别的含意,尤其是对文人而言。就算是分别,也没有了那番离别的惆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江湖之雨]

借用武侠中江湖风雨来形容,盖一代宗师,诗词之集大成者数十年风雨苦吟,创江西诗派。后世尚无几人可相比拟,可惜宋诗者,识者甚少。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篇三:《听雨》

听 雨

季羡林{听雨的心情}.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听雨的心情}.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的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听雨的心情}.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

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地中挣扎出来。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

1.文章围绕“听雨”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2.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引用了蒋捷的《虞美人》,其作用是什么?从文中来看,听雨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境界,文中主要写到了哪些人生境界?请概括出来。

听 雨

1.文章围绕“听雨”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解析 写作思路就是文章写作的先后顺序。应先大致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答案 先写自己听春雨时的喜悦感受,再联想古人听雨有不同的境界,最后点出听雨喜悦的原因,表现自己对农民和农村的深厚感情。

2.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 要把结构作用“铺垫”、手法“对比”、内容“听雨之乐”三点完整答出。

答案 从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学问、写作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声应该是讨厌的;为下文写作者听雨不烦反乐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快乐。

3.第④段中引用了蒋捷的《虞美人》,其作用是什么?从文中来看,听雨可以折射出不同 的人生境界,文中主要写到了哪些人生境界?请概括出来。(★)

解析 第一问考查穿插性材料的作用,注意引用的三方面目的。第二问信息点主要在第 ②、⑤、⑥三段。境界由小到大。

答案 第一问:(1)印证“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2)用古人听雨的境界反衬自 己听雨的境界。(3)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

第二问:(1)执著于个人悲喜。(2)超越了人生的悲欢离合。(3)关注民生

篇四:《听雨与诗词》

听 雨 与 诗 词

我国古代诗词中,梧桐、夜雨两种事物同时出现的时候,表现的往往是生离死别的悲伤情感。倘若不跟梧桐联系在一起,对诗人而言,听雨原本是一件风雅之事。唐宋时期,就有不少善于写听雨的诗人 最能把听雨变成一件风雅之事者,应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很多人都知道,白居易有一首邀请朋友刘十九饮酒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实,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诗体书信(《雨中招张司业宿》),邀请朋友到他家同宿听雨。诗是这样写的: 过夏衣香润,迎秋簟色鲜。

斜支花石枕,卧咏蕊珠篇。

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

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夏末秋初,穿着清爽的衣服,躺在新换的枕席上,白居易心情不错,诗兴大发。但是,道路泥泞,天气阴沉,没法出门游山玩水。于是,他别出心裁,写信邀请做着国子监副校长的这位张姓朋友,到他家住宿,以便同居一室,卧床听雨。很显然,在白居易看来,听雨是一件可以与朋友共享的风雅之事。

最有创意的听雨者,应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林黛玉说自己最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其实,林黛玉(或许是曹雪芹)记忆有误,李商隐的原作题为《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诗如下: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一“枯”一“残”,一字之差。把爱情视为生命的林黛玉,竟然不喜欢中国文学史上表现爱情的第一高手李商隐的诗,不免令人意外。或许,这是林黛玉先抑后扬的说话艺术,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对李商隐这一句诗的激赏。

最闲适悠然听雨的,当属盛唐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春晓》诗妇孺皆知,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头天晚上,诗人于有意无意间听到了风雨之声。第二天睡到自然醒之后,他悠然忆起昨夜的风声雨声,关心落花的多少。

最浪漫的听雨者,当属唐末五代诗人韦庄。韦庄有一首[菩萨蛮]词,是这样写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般人听雨都在夜间,韦庄却在白天;一般人听雨都在屋内,韦庄却在船中;一般人听雨不太讲究地方,韦庄听雨却是在江南;一般人听雨就是听雨,韦庄听雨却要联想到美丽的江南女子。不过,有人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两个好句子可能是温庭筠写的,韦庄不是原创者。

最有慈悲情怀的听雨者,非诗圣杜甫莫属。杜甫《春夜喜雨》诗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中虽然没有一个听字,但是,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杜甫是用心在听。他不但听到随风潜入夜的雨声,还听到了雨水滋润草木的声音。用心听,听得仔细,那是因为杜甫知道土地、草木、百姓的需求,他对春雨怀有感激之情。

最专心痴情的听雨者,非宋末人词人蒋捷莫属。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听雨》,全词如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不是一回两回,是一生一世。少年、壮年、老年三种听雨场景的变换,折射出词人经历的人生坎坷、家国兴衰、悲欢离合,使得读过这一首词的人,心灵深处,无不受到强烈的震撼。 辞曰:

西南大旱,爱莫能助;秀才人情,短文充数;名为说诗,实乃祈雨:龙王雨师,润我红土!

篇五:《听雨》

听雨

从小就喜欢听雨的轻歌曼舞,在那静谧的夜晚里。

我喜欢没有风的下雨天,斜斜的细雨轻轻的落下,空气里满是清爽的味儿。雨水带走了空气中的杂质,还我们一方晴空。它贯穿于天地之间,形成来来回回数不清的丝线,给予人间,最美妙的洗礼。

现在,我面对窗外,窗外……正在下雨。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细细的春雨,就像一个文静的小姑娘,总是以轻得不能再轻的脚步款款向你走来.悄悄地织着一幅如烟如雾的薄纱,将天地都笼了进去.此时,你得屏息宁神,一种无声似有声,在心中、在雨中奏成一首温柔婉约的、最富有春之魅力的乐曲,犹如星星对月亮说甜言蜜语。捧着一杯清茶,闻几缕幽香,听一番春雨,颇有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