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感想


篇一:《“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许多高职院校仅仅把校企合作当成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把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合作的全部内容,“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初级阶段或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深度和范围离深层次的合作相距甚远;产业部门尚未尝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甜头,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国家出台的政策依据并不缺乏,但缺乏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校企合作”,值得广大职教同行思考和探索。我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做法,也取得了不少体会。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践和开拓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针对当前国内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深、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院以合作共赢为出发点,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学院主动与世界和国内知名企业加强合作,探索形成了“引企入校”、“进企办学”、“订单培养”等比较成熟且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开辟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共赢的新途径。一是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习工厂(校中厂)。二是进企办学,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厂中校)。 三是订单培养,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订单式)。

只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实践。

一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院长赵学通说:“学院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企业岗位要求确定培养目标,量体打造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探索形成了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学院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率先在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机电类专业中,开展了以多学期、分段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由传统的“2 1”教学模式(前两年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三年集中顶岗实习),改革为分段式、工学交替模式:一年级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专业课程,第二学期进入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习工厂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三年级第一学期根据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技能再进行有针对性专业学习,三年级第二学期再到实习工厂进行半年的顶岗生产,从而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二是构建“三层次、五环节”实践教学体系。

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学院把改善教学条件,打造一流的实训中心,作为办好职业教育重要突破口。一是建设了国家一级图书馆。二是建设了省内一流的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三是建设了高标准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四是建设了职业教育园区。突出于“效”,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在办好人民满意高职教育的同时,学院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服务济源“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抢抓机遇,穿针引线,成功助推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投资项目落户济源,包括富士康产业园、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校办工厂和培训中心项目。

尽管我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但距离所期望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在学校、企业、社会以及政府之间

还没有形成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的动力机制。建立动力机制,政府是关键。政府应该通过法规文件等明确引导、支持和鼓励高职院校、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如通过制定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在有关法律文件中明确规定企业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逐步建立起一种能主动适应、自我调节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篇二:《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为期五天的校企合作结束了,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多,经历了许多感受到了课堂上所没有接触到的知识,视野被打开,也发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法律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用心去体会,会探索到很多奇妙的事物,以下是我从本次校企合作中所总结和感想。 第一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人和人律师事务所,这是一个注册册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与其他传统的律师事务所不同,这是一个重视团队精神的事务所,在与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交谈中,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实践中的法律,对于我们的疑问,她们耐心的为我们解答,作为一名律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对于当事人的秘密以及其他状况,要为他们严格保守秘密。作为一个法律人,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有几句他们经典的话语,如:我们视律师业为毕生事业,如果您仅仅将律师看作一种简单的职业抑或一种谋生的手段,最好别进入这行业,至少人和人不欢迎。法律应该是被受尊重的,在他们眼里,律师不只是一份职业而已,更多的是一种热爱。你所经营的事业关乎一生,应当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所作所为。律师应该成为实践智慧的杰出代表,因实践智慧的性格品质是人类自身内在价值中最主要的长处和优点。法律不是律师的武器,而是律师人灵魂的伴侣。听了这些话,就感觉律师作为一名律师是非常优秀并且是快乐着的。人和人律师事务所坚守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宗旨,摒弃一切金钱至上的投机行为,信守敬业、公正、严谨、高效、向上的服务理

念,为客户提供高效化、品牌化、团队化、规模化的专业法律服务,我想这便是他成功的所在。后来去搜了一下人和人的含义,才知道其中包含着很多意思 一、人和,以和为贵,合乎人心,为仁由己和人,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本治国固人和人,以诚为要,和为桥梁,人人为公。二、一人为人,势单力薄;二人为从,相辅相成;人和人为众,众志成城!最后,我们合影留念,挺愉快的一次体验。

听了刘佳老师关于“互联网 创意创业大赛”的报告,报告的形式很精彩,能够带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游戏,然后组队,提出自己的创意点。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小时,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科技趣味,刘佳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大赛的相关内容,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两组赛事。其中,参加创意组比赛的团队是尚未正式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2015年5月1日,申报人只能是普通高校的在校生。参加实践组比赛的团队为创业企业已在2015年5月1日前注册,申报人可以是普通高校的在校生,也可以是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

听了一位交警支队法制办左主任的讲座,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案例,以及在这个过程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颇有感触。

此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篇三:《校企合作总结》

各专业与合作企业有关情况总结

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已经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可以有效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避免产生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不适用,而企业又招不到需要的实用人才的尴尬局面。目前校企合作机制在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方面的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秉承 “立足交通办教育,融入市场求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岗位适应能力强、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现就我校各专业与企业合作总结如下:

一、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实践

多年来,我们坚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和方法,先后与148家企业开展合作,其中可作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的39家。学校充分利用合作办学企业的设备、场所和人才优势,在专业建设、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发、培训实习方案、订单培养等多方面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了“工学交融”的目标,使我校的教学进程始终与校外企业发展“同步”。

(一)于148家企业开展合作

截至2011年,我校先后与交通厅所属企事业单位、北京现代汽车制造厂、天津津京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沈阳汽车修理厂、公路勘查设计院等百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供需关系,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建立39个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

与丰田、大众、现代、通用、日产等一大批四S店、省内100多家一类维修企业,200多家二类维修企业及数十个职业中学建立了良好的学生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并在其中挑选了综合实力强,接收学生量大的39家企业挂牌建成学生实习就业基地。

(三)创建校办企业

我校拥有多功能驾驶教练场和各型车辆近70余台,进口国产实习车型近

20种,有提供学生生产实习的汽车修理厂和校内生产基地。

(四)开展订单式培养

我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组织和实施教学,先后与公路公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交科公路公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威龙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定向培养学生,学生学完专业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要求后,直接输出。

(五)与企业密切联系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选派干部到行业主管部门挂职,熟悉行业管理知识,洞察行业发展动向,与企业建立普遍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桥梁。

我校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选派教师到全省知名的汽车服务企业、道路桥梁、管理类企业顶岗进修,学习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派教师到全省各地进行教学调查,了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

二、校企合作意义深远

(一)对学生而言

一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正确引导,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指向基本确定;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践,对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加明确,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操作技能;三是通过参与岗位实践,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工作作风更加严谨,团队意识增强,精神风貌大为改观;四是通过参与岗位实践,积累了一定的职业经验,对工作环境基本适应,对工作要求基本明确,对工作过程基本熟悉,并且在工作中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五是通过参与岗位实践,对职业生涯及今后的成长道路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总之,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综合素养有了明显地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也得到了连年提高。

(二)对学校而言

通过校企合作,一是学校的教学理念有了根本转变,企业的需求成为学校培养的目标,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所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需要;二是促进了校内实训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训室建设朝车间式迈进,汽车修理实训室的布置如实训车型摆放、维修设备、通风设备、维修工具等的配备与4S店完全一样;三是各专业教学逐步朝品牌化方向迈进;四是

各专业教师按专业性质,教学内容逐步品牌化、个性化;五是专业教学从传统理实教学逐步转变为职业活动教学,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学情景的创设方面、在教学评价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六是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屡屡获奖,毕业生技能符合企业要求、工作环境基本适应,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三)对企业而言

通过校企合作,一是企业获得了超常发展所急需的规模人才,职业学校是产业工人培养的基地,是人才的聚集地,我院现有在校生10000多人,对企业来讲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储备库,在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招用急需的人才方面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学生愿意到合作办学企业就业,企业可以招到大批急需的人才;二是企业获得了发展急需的适用人才,企业在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已将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融合到其中,毕业生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管理和文化已有所熟悉,毕业生到企业马上就能顶岗,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三是企业的社会效益凸现,社会形象得到优化,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联系着千家万户,企业的形象是无形的资产,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企业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形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三、校企合作几点体会{校企合作感想}.

(一)政府介入是校企合作规范发展的推力

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建立信息、制度和交流的平台。政府是校企合作的倡导者,更是政策的制定者,还应是校企合作的有力推手。目前校企合作工作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各地也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工作。但光靠学校和企业自身一时很难形成共识,很难找到利益的平衡点促成校企紧密合作,校企合作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必须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逐步规范发展。因此,政府在舆论宣传、政策制定与执行和媒介作用等方面不可获缺,是校企合作规范发展的推力。

(二)校企共同投资是校企合作长期牢固的基础

与企业的合作经验表明,企业对学校实训设备、维修工具等实验器材的赠与,为学校节省了设备投入,降低了办学成本;免费为学院培训师资,提高了师资水

平;学校为此也愿意在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等方面加大投入。资金投入,利益捆绑,双方都抱有长远眼光,不轻言放弃,校企合作才能长期才能牢固。

(三)企业积极参与是校企合作成功运行的关键

目前不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缺乏认识,有时校企合作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现象,用工企业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没有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缺乏成熟合作教育的思想。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考虑,只想用人,而不想参与人才的培养,在出现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企业不必为此过多地分散精力。在这种状况下校企合作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说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校企合作成功运行的关键。

(四)学校教学质量是校企合作稳定发展的保证

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与学校一起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而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用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明确的专业教学目标,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学校教学软硬件不够,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企业对学校的合作就会缺乏兴趣,校企合作缺乏稳定的基础,长期发展就没有保障。

(五)职业课程体系是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核心

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技术革新需要适用人才,学校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职业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设施设备等,提高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和服务能力。课程体系变革的主体在学校,需求在企业,课程体系是联系校企合作双方的纽带,是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核心。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贯彻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及受训学员的多赢之举,校企合作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诸如制度建设方面、合作的深度广度方面和资金保障方面等,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实践,继续加强校企合作,为培养企业急需的实用人才而努力。

篇四:《校企合作的体会》

校企合作的体会

校企合作办学方案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前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和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现我校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的专业和就业的方向考虑,学校与多家企业达成了校企合作的共识,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实习的机遇,同时也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因此我校专请了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为我校教职工演讲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没有校企合作就无法培养出更高技能的人才,更说明了搭建校企产学合作的平台,开创出一条校企产学合作互动双赢的和谐发展之路。通过这次的演讲深刻体会到:校企产学合作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根本措施。校企产学合作,能使我系更好地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能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产学合作对于高职院校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涉及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等诸多方面。校企产学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而能否办出特色正是高职教育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站在整个视觉传达系的角度,校企产学合作是唯一实现更好更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办学目标的成功之路和必由之路。因为企业随着市场的变化,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设备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系部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来保证实训条件与企业技术、设备改进更新速度的同步发展。再则,我系的校园氛围和企业的生产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课堂教育和现场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只有通过校企产学合作,才能真正把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成功的嫁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来,从而让学生逐步培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刘宇建

篇五:《我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与体会》

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体会与思考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院长 孙元政)

摘要:本文介绍了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的历程、实践、思路及体会。提出了清晰的‚校企合作办学‛思路是成功的前提;正确的办学模式是成功的关键;鲜明的办学特色是‚校企合作‛的旗臶;良好的沟通是推动‚校企合作‛的润滑剂等观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联合办学 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许多高职院校仅仅把校企合作当成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把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合作的全部内容,‚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初级阶段或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深度和范围离深层次的合作相距甚远;产业部门尚未尝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甜头,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国家出台的政策依据并不缺乏,但缺乏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校企合作‛,值得广大职教同行思考和探索。我院在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做法,也取得了不少体会,现介绍给各位读者,与大家共勉。

一、‚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

我院的‚校企合作办学‛,从原来的船舶行业管理到现在的地方管理,从最初的政府行为到今天的市场调节,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过程。2001年从重点中专升格为高职院后,学院的各项改革并没有远离船舶行业,而是与船舶行业联系得更加紧密,坚持行业办学模式,并在组织、制度和机制上加以完善和创新,实现了由企业单方投入到今天的校企双向互动,使‚校企合作办学‛层次不断深入。

1、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校企合作

1987年,全国中专教改座谈会,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等相关问题。我院根据‚座谈会‛精神,结合造船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新形势,讨论并通过了《渤海船校关于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了如何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想,确立了以校企合作模式制定学校未来发展建设规划的改革思路。这是我院第一次正式把校企合作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当时,我院把《意见》精神汇报给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公司根据造船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渤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作为我院的合作企业。于是在88年7月,我院与近邻渤船重工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厂校联合深化教改领导小组‛,由学校和工厂的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正副组长,从此我院的校企合作机制正式确立。

根据《协议》精神,我校每年为渤船重工 ‚委托培养‛6名子弟,优先接纳其子弟入学,为其子弟在校学习提供方便条件,并推荐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供公司挑选;渤船重工则为我校学生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现场教学、岗位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等实训环节无偿提供厂地、设备和材料。这虽然是在政府领导下校企合作,但其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这次合作使我院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们的校园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延伸。

2、市场机制下的校企合作

2001年,我院由中国船舶总公司所属划归葫芦岛市管理,与市师范、电大三校合一,由‚渤海船舶工业学校‛更名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开始了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升格了,人才培养规格也相应提高了,但教学设施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太大变化,因此学院对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渴望十分强烈。失去了船舶总公司这一衣食父母,这次只有靠我们自己了。面对这种局面,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最终不但与渤船重工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还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两大集团公司确立了合作关系,把我院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推向了更深入更广泛的层面上。

这是我院开展校企合作以来的巨大成功。我院与渤船重工所属的船研所、焊培中心、管加工分厂、机装分厂、机制分厂、机电分厂、电装分厂、钢料分厂、船体分厂、甲装分厂、居装分厂、计算机管理中心等二十几个部门建立密切联系,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了‚我知企业所需,企业知我所能‛,实现了教学环节与生产环节的零距离。

3、探索‚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

为获得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加强与企业的渗透融合,我院充分发挥现有校办企业资源的作用,正积极准备与渤船重工所属的渤船机械公司共同筹建渤院机械加工有限公司。该公司将利用我院现有实习厂的设备、场地

和人员,由渤船机械公司出资入股,以校企股份制模式管理经营。根据船舶行业市场配套的需求,由学院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发船用配套产品和工艺,并实施成果转化,逐步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目前该公司筹建工作进展良好,其一旦成功,必将使我院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实践校企合作办学的一些措施{校企合作感想}.

我院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全院教职工付出了巨大辛苦,做了广泛而积极的探索。企业是讲效益的,如果我们与企业的合作不能对其有所帮助,企业会认为我们是一种负担而拒绝合作,结果形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为避免这种局面,我院从自身方面挖掘潜力,同时打出了‚品牌学生‛和‚技术服务‛两张牌,从而找到了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与‚结合点‛。

1、努力为企业服务,为‚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校企合作‛的内涵是产学合作共同育人。我院广大教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兼顾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利益和需求,积极参与企业的科技攻关和人员培训。

99年,我院船舶电器设备厂获得特种行业起重设备电梯、吊车安装许可证。2000年5月,我院船舶电气系四名教师应渤船重工船舶修造公司的邀请,承担了100吨龙门吊的工艺设计、电器安装和调试任务。历时一个月的努力后,圆满完成了安装和调试,经市技术监督局检测,一次验收合格并颁发运行许可证。既为企业缩短了一个月的工期,又节省了近50万元的材料费,公司非常满意。目前,我院船舶电器厂正承担着渤船重工钢料分厂4台80吨龙门吊电器设备的技术改造任务,该项目正在进行中。此次改造完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省维修费150万元。

为提高渤船重工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我院派骨干教师每年都为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义务培训,到目前为止,已对近千名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理论指导。

2、输送‚品牌‛学生,赢得企业信赖

高质量的毕业生是‚校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我院根据渤船重工的岗位需求每年优先推荐品学兼优的船舶制造类专业和机械加工类专业学生供企业挑

选。近两年渤船重工每年都择优挑选200多名毕业生。我院9781班一名学生在就业见习期间,参与了渤船机械有限公司802D系统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工作且表现突出,被厂方看中,毕业后留在该厂从事目前最大的数控车床西门子802D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工作,现已成为数控车间的技术主管,并负责所有数控机床的安装维护。截止到目前,我院毕业生近千名在渤船重工各岗位从事船舶设计、建造的技术管理和操作工作,绝大多数成为技术骨干。

3、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实施‚订单式‛培养

为实现渤船重工跨越式发展,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2004年底,渤船重工集团拟在葫芦岛筹建东北地区最具现代化水准的‚铸造加工中心‛,并将于2006年底正式投产。‚中心‛要辐射东北、华北地区,承接船舶主机座等大型铸钢件的毛坯冶炼和铸造以及高精度加工等。由于企业现有铸造专业人才短缺,经双方协商,我院决定从2005年起连续两年为其培养铸造专业毕业生100名。根据岗位设臵和人才规格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学院负责专业申报、招生和日常教学管理,渤船重工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及指导,并承担部分主要专业理论课程的讲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并向成绩优秀者发放奖学金。对学校而言,实践性教学环节放在生产车间,更生动,更形象,节约了购臵实习、实训设备资金,学生就业有保障,生源稳定;对企业而言,学生毕业能直接上岗,减少了培训成本;对学生而言,毕业后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培养方式企业需要,学生满意,学校乐意,实现了三方共赢。

4、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开展‚校企合作‛寻求结合点

校企合作是‚双向参与‛过程,教师如不能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为企业服务,双方的合作是不会长久和深入的。要做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优势互补,教师必须具备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全面提高我院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学院每年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渤船重工的焊接实验室、机加工分厂、轮机分厂、铜工分厂、电工分厂等生产第一线及研究所挂职锻炼,掌握企业一线的生产情况。通过挂职锻炼,拓宽了这些教师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增进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了解,拓宽了校企合作的领域。

5.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顾问,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由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把握准确,我院长期聘请渤船重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参与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等工作,并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目前我院每个船舶类专业都聘任了二名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学任务,每学期聘请一名专家为师生做一场学术报告,开拓学生视野。每个专业聘请三名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和答辩,突出了课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截止到目前,我院共出版船舶类专业教材30余本,其中有20余本教材均有渤船重工高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参编或担任主审,提高了专业教材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6.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为校企合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

成立渤海船院、渤船重工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工作年会,不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合作项目、会议章程和制度等。聘请渤船重工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船舶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和成员,全面参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等工作。由于企业专家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对船舶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十分熟悉。因此,定期召开船舶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请专家对学院新专业进行论证,参与专业建设和调整,以及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和决策,确保了专业设臵紧扣市场需求,使学校的发展始终和造船业的发展相一致。目前我院10个船舶类专业均由渤船重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三、几点体会

1、清晰的‚校企合作办学‛思路是成功的前提

校企合作办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是在校企双方自愿基础上开展的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的内在要求,是双方进行合作的基础。要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自身的‚招生、教学、就业‛环节必须实现良性互动。我院长期以来与企业密切合作,形成了符合船舶行业特色和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办学思路,即坚持‚‘双向参与,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依托船舶行业,服务地方经济;以高就业率带动高质量招生,以高质量招生为高质量教育教学打好基础,以高质量教育教学促进高就业率,提高就业层次和质量,努力形成‘招生、教学、

篇六:《校企合作实习生培训心得》

校企合作实习生培训心得

学习有酸亦有甜,工作有苦亦有乐;生活赋予了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去学习去工作,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拼搏——记我的实习心得。

半年的时光飞速而逝,在这半年里我哭过、笑过、迷茫过、坚持过,但一直鼓励我的,就是这一路陪我走过的人和事。

回想起半年前的我,刚刚开始实习旅程,那时候懵懂又兴奋,但也有一丝害怕,害怕自己做的不好,害怕自己会做错事情,达不到领导的满意,于是抱着这种心态来到了公司。我被公司分到了小区,刚到什么都不太熟悉,开始的时候是经过培训,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之后便负责物业客服前台接待。在那里,深刻的感觉到了,工作并不比学校,不是仅靠学习知识,就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还需要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及时处理事情和分析事情的能力。工作中总是会遇到一些麻烦棘手的事情,幸亏有经理的细心的指导和帮助,才使得我的工作即使有时候很累也觉得很开心,很顺利。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被分到了总部,在这里从事了我自己特别喜欢的文员工作,与此同时学到了一些知识,公司的领导对我的悉心照顾与鼓励,让我觉得自己奋斗的劲更足了。在他们眼中把我当成了一个孩子,正确的去引导,他们怕给我太大的压力,总是会问我一些工作情况,和生活中有没有困难等,还告诉我工作中的好的方法与技巧,使我不断进步并收获感动。在这里,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带给的快乐。

90后的我们在大家眼里可能是遇到点挫折,就容易放弃,受了点委屈,就容易迷茫,但我想说工作不是事事都顺利,难免会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不如坚定好信念,走好脚下的路。

篇七:《蒙牛校企合作班培训心得》

蒙牛校企合作班培训心得

为期两个月的蒙牛校企合作班培训已经圆满结束,回顾正果培训,感触很深,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技能。自参加工作以来,都只是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授课,很少能够接触到乳品企业内部的实际操作技能,此次参加了蒙牛和我系合作的校企合作班,弥补了我在实际技能方面的不足,获益匪浅,总结如下:

1、强化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

在蒙牛培训过程中,负责培训的教师都是在蒙牛从事化验、检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着丰富的经验,培训的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操作与规范,乳与乳制品基础知识,食品安全检测法,原料检验,掺假检验,各种产品检验,微生物检验,各种仪器分析检验NULAB原料奶软件系统以及蒙牛企业文化等内容。

所讲解的内容来源于书本,但都经过了企业的丰富和发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较课本知识更容易理解。

2、熟悉了食品检验的技能方法

此次培训,蒙牛的专业检验人员向学生和教师们认真的讲解了在蒙牛企业内部对乳及乳制品检验的许多实际操作方法,讲解全面、系统,对于没有进入过企业的参与到实际生产的教师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些知识是无法从课本中全面的学到的。通过蒙牛技术人员的培训,我们可以将这些实际操作知识丰富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广大学生的技能水平。

唯一不足的是此次培训讲授的内容并没有配合实际的实验过程,

没有实在的动手机会,希望下次有这样的培训可以结合在企业实际操作部分,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解所学知识。

3、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健康合作,共同发展

对于即将进入企业内部工作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培训可以使学生提前掌握企业的相关工作方法、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文化,为将来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创造更多会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这种培训模式也将有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利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企业培训,一方面有学校的教育资源可供利用,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之后的相关培训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将来为企业服务的效率。

此次蒙牛校企合作班培训是我系第二次组织,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认真负责,讲解到位;我我系的杨军飞主任在协调相关工作、组织教学考试方面都付出了很多精力,我们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学生对此深表感谢,也希望今后多举办类似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帮助学生丰富操作技能。

2011.12

篇八:《大学招聘会感想500字》

招聘会心得{校企合作感想}.

针对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 企业用人发生的变化使得大学生更加自主地分析自身优缺点,意识到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学习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积累就业前的经验,了解当前国内的整个就业局势、相关信息动态,随机应变,为以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于2013年03月26日举办了一次校园招聘会,此次招聘会规模不是很大,招聘单位只有30几家,不过前来应聘的学生更多,人山人海的排长队。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参加招聘会最大原因就是去感受一下那是的气氛和现在工作岗位的需求程度,但是我发现,即使我没有抱着要应聘者的心态,但招聘会的那种紧张气氛仍然影响了我。同时,这次的招聘会也给了我许多复杂的感受。

第一,因为没有经历过这种求职面试,而且也没有刻意准备,所以一开始我有点紧张,导致自己口齿不伶俐,说话有点结巴,这给面试者留下了一个极其不好的印象,所以这也给了我一个教训,以后参加面试一定要放松,而放松的前提是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第二,我还需要更加认真的去多学点知识。在每张招聘桌的上方都有一份招聘岗位及要求,通过这次参与我知道我所学的专业的热门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