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师推荐一本好书


篇一:《向青年教师推荐一本好书》

《致青年教师》——我向老师们推荐的一本好书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位益友,让自己有所提高;也有人说,一本好书就是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路;而我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朋友,在你孤独寂寞时给你无限乐趣。 优秀教师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就是这样一本书,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教育随笔,而是在用他三十多年的心血给教育的未来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书里的故事都是他亲历的,恰恰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人发现了不为人重视的“常识”,正如他说的“学校无小事”。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对待自己的事业?怎样发展专业素养?怎样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在吴非的文章里是那样的鲜活、具体,发人深省,举重若轻。那些厚厚的高头讲章所没有涉及的问题被他一一提出,并且逐个解答。

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对细节的关注。他对学生就像一个慈母关爱初生婴儿那样体贴入微。

如果说这本书论述了什么教育原则,那就是“处处想到学生,处处想到学生的未来”。在他的书里没有一句空话,一切关爱都化为无声的雨露: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高分要醒目地打在试卷头上,不及格的分数悄悄批在末尾;对学生不是“一碗水端平”,而应设法找后进生的亮点;叫学生去办公室谈话却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生怕单亲家庭的学生受伤害,在不得不涉及离婚问题时,不忘轻轻带一句“其实离婚率高也可以看成社会

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有重要的决定,他会说“去问问学生是否同意”;甚至,连“教学楼里有多少洗手间”,怎样让如厕问题不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在他的考虑中。他用得最多的词就是“不要伤害学生”。

庄子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吴非的教育教学已经到了近乎“道”的境界。

然而,吴非的高明还不仅仅在对细节的关注,更在于对教育本质的整体把握。“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是社会病”,吴非是聪明的,他看到了因为体制的力量而无能为力的所在,他没有直接去批判,只是在他谈的每一个事件中,让人处处看到校园问题的背后是社会问题。

吴非是用“心”在写《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他好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年轻教师。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他推心臵腹,现身说法,告诉他们自己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自己还做得不够,哪些问题还在深入思考。

在这本书里,他一再提醒青年同行:不要自我贬抑,不要丧失自我,不要妄自尊大,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太现实,不要放弃理想,应该有梦;他告诉青年同行,要尊重“常识”,遵循教育规律,要有教育智慧,要大气,心中要有阳光……这一切娓娓道来,如数家常。笔者从教四十三年,不久也将告别教学生涯,然而在阅读这一篇篇文章时,还是被深深地打动了。我诚恳地向青年同行推荐这本书。我深信各位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有收获的。

附:《致青年教师》精彩片段

1.我经常憧憬这样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2.我在病中,想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面容,感叹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赞叹生命的美丽。我感谢上天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美丽的生命,让我感受他们的仁爱和贤德,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让我知道职业的使命与荣耀,让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恒。

3.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4.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

5.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

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6.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7.无论是在公开场合或是在私下,都不要贬低同行(特别是那些薄弱学校的同行)的工作。大家的工作条件不同,教学对象也不一样。他们的工作比我们困难,付出很多,收获有限,由于评价机制不合理,他们的工作没得到应有的评价。

8.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

9.有位学生毕业多年后对他的高中班主任说:“我现在每次做假账时,都会想起老师……”教师说:“可是我从来没有教你做假账啊!”学生说:“领导、职工都在看着我,我不做,企业有可能垮;做了,自己良心上过不去,对不起所受过的教育……”

……

篇二:《向老师推荐一本好书》

向老师推荐一本好书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位益友,让自己有所提高;也有人说,一本好书就是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路;而我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朋友,在你孤独寂寞时给你无限乐趣。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一本好书是《皮皮鲁和魔方大厦》。他写的是一位小学生因为一不小心误入了自己的魔方。不过,他在魔方里交了很多朋友:乐乐乐﹑小哥璐……他和朋友们还一起去邻国冒险了。

这本书里的优美词句有很多,他还教会了我很多,如:亲情无价,要讲究卫生等。蚂蚁王国这一篇小文章写的就是:蚂蚁王国的两姐妹为了争夺王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双方打得不可开交,在来克的帮助下,她们姐妹两终于重归于好了,从此,她们也感到有个亲人比王位更好。

如果书是快乐的海洋,我愿做一只白船儿,游向那知识的彼岸。大家愿意做那只白船儿吗?如果愿意,就来读一读这本好书吧!

城关五年级:美梦精灵

篇三:《教师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征文》

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得益非浅。尤其像《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等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告别是“后进生”的工作,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后进生”转变

“后进生”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很令人头疼的。那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后进生”有什么灵丹妙药吗?按照苏氏的说法,他并没有为这些后进生补过课,而是教给这些学生阅读和思考。他认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后进生”的例子很多。某生家庭藏书仅有6本。当时我就和他的家长联系,一问才知绝对不止6本,家长滔滔不绝给我讲了好几本作文辅导书,另外还有一些更适合家长阅读的书。可是对于我们给孩子重点推荐的书籍,几乎没有。就算是拥有的这几本可怜的书籍,某生仍然不能做到好好利用,认真阅读,这样“贫瘠”的阅读土壤,是不可能让他的思维之苗发芽成长的。阅读能力的减弱,思考能力的下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成绩的不理想。而成绩的不理想,使得家长做出了一个严禁孩子阅读课外“闲书”的错误决定。殊不知,成绩其实正和阅读息息相关。{向老师推荐一本好书}.

为了扭转这样的错误观点,我大力在班级推行“阅读合作小组”建设。五到六个学生组成一个读书小组。采取自读、共读等方法,每天轮流写读书笔记。老师每天点评,进行小组之间的星级评定。为了避免学生只写不读的情况,还可以把家长请进来,共同参与我们的读书小组。把“后进生”分别编排到这些组内,依靠维护读书集体荣誉

的力量,吸取同组优秀学生榜样的引导力量,自觉和引导相结合,让阅读真正走进“后进生”的生活。

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多的激励、平等和宽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作为一名教师,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注意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只有做中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才能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首先,老师应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其次,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

四、学习指导要得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要让他们主动地担负起这个责任,主动地寻求知识、利用知识,做出自己的发明创造,而不能被动地依靠教师,等待现成结论的出现。要重视“发现”知识的过程,重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重视怎样取得知识和选择处理知识。正像书中所写“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们在研究解决问题时,可以以多种方式从多条渠道获得材料——记住这些材料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伪存真、分析综合、巧妙利用,从而得出新的、正确的结论,“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要有计划性、时效性、阶段性,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篇四:《向青年教师推荐一本好书》

向青年教师推荐一本好书

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优秀教师,在即将离开他所酷爱的三尺讲台时,他在想什么?他想把什么告诉年轻的同行?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就是这样一本书,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教育随笔,而是在用他三十多年的心血给教育的未来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书里的故事都是他亲历的,恰恰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人发现了不为人重视的“常识”,正如他说的“学校无小事”。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对待自己的事业?怎样发展专业素养?怎样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在吴非的文章里是那样的鲜活、具体,发人深省,举重若轻。那些厚厚的高头讲章所没有涉及的问题被他一一提出,并且逐个解答。

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对细节的关注。他对学生就像一个慈母关爱初生婴儿那样体贴入微。

如果说这本书论述了什么教育原则,那就是“处处想到学生,处处想到学生的未来”。在他的书里没有一句空话,一切关爱都化为无声的雨露: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高分要醒目地打在试卷头上,不及格的分数悄悄批在末尾;对学生不是“一碗水端平”,而应设法找后进生的亮点;叫学生去办公室谈话却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生怕单亲

家庭的学生受伤害,在不得不涉及离婚问题时,不忘轻轻带一句“其实离婚率高也可以看成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有重要的决定,他会说“去问问学生是否同意”;甚至,连“教学楼里有多少洗手间”,怎样让如厕问题不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在他的考虑中。他用得最多的词就是“不要伤害学生”。

庄子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吴非的教育教学已经到了近乎“道”的境界。

然而,吴非的高明还不仅仅在对细节的关注,更在于对教育本质的整体把握。“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是社会病”,吴非是聪明的,他看到了因为体制的力量而无能为力的所在,他没有直接去批判,只是在他谈的每一个事件中,让人处处看到校园问题的背后是社会问题。

吴非是用“心”在写《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他好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年轻教师。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他推心臵腹,现身说法,告诉他们自己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自己还做得不够,哪些问题还在深入思考。{向老师推荐一本好书}.

在这本书里,他一再提醒青年同行:不要自我贬抑,不要丧失自我,不要妄自尊大,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太现实,不要放弃理想,应该有梦;他告诉青年同行,要尊重“常识”,

遵循教育规律,要有教育智慧,要大气,心中要有阳光……这一切娓娓道来,如数家常。笔者从教四十三年,不久也将告别教学生涯,然而在阅读这一篇篇文章时,还是被深深地打动了。我诚恳地向青年同行推荐这本书。我深信各位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有收获的。

(作者简介:黄玉峰,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主编过《阿爸教作文》、《阿爸教现代科技》、《怎样写好高考作文》、《阿爸教做人》、《高中语文怎样学》、《阿爸教读书》、《东方情商》等多部著作,并担任上海电视台《诗情画意》节目总策划、总编。)

(刊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第九期)

附:《致青年教师》精彩片段

1.我经常憧憬这样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

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2.我在病中,想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面容,感叹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赞叹生命的美丽。我感谢上天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美丽的生命,让我感受他们的仁爱和贤德,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让我知道职业的使命与荣耀,让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恒。

3.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4.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

5.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

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6.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7..无论是在公开场合或是在私下,都不要贬低同行(特别是那些薄弱学校的同行)的工作。大家的工作条件不同,教学对象也不一样。他们的工作比我们困难,付出很多,收获有限,由于评价机制不合理,他们的工作没得到应有的评价。

8.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

9.有位学生毕业多年后对他的高中班主任说:“我现在每次做假账时,都会想起老师……”教师说:“可是我从来没有教你做假账啊!”学生说:“领导、职工都在看着我,我不做,企业有可能垮;做了,自己良心上过不去,对不起所受过的教育……”

篇五:《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

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

南旺小学 任飞跃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把读过的课外书,推荐给别人。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读过的书推荐给别人。

三、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四、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喜欢看课外书,你喜欢看哪类课外书呢?老师做一个现场调查。(生发言)

2、看来同学们读书的范围很广啊!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要看什么样课外书。

(二)认识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1、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学生发言。

2、总结:

(1)内容健康、有趣;

(2)语言优美、生动;

(3)启迪智慧、教人做人;

(4)使人获得有益知识……

(三)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 同学们喜欢看的课外书类型都不一样,那么,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一类的课外书呢?(生回答)

师:从不同的课外书中,我们可以获取不同的知识,汲取不同的营养。那么,当你们看了一本有趣的书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生谈自己的做法)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书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别人也了解了书的内容。

板书:分享有趣的内容

师: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们

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生答)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 板书:摘抄好词妙句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

板书:写感受

(四)推荐好书

1、当我们读了一本好书后,一定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那么,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这本书呢?

首先,你要向大家介绍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说说你推荐的原因是什么?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可以从作者、语言、内容等方面谈谈。

2、学生向同学们推荐图书。(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

五、总结:

听了同学们推荐的好书,老师真想也读一读,大家肯定也有同感。希望大家都能常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我们和好书交朋友吧!

篇六:《向你推荐一本好书 教案 1》

四年级口语交际《向你推荐一本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