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学生生活的文章


篇一:《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

让学生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作文

中心小学 李红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教师布置作文时,不少学生就眼睛盯着天花板,长叹着,无话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也是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创作时,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第一,观察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也要了解市场经济;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满怀激情的拥抱那春燕南北,长虹溢彩,金果飘香,白雪皑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然感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学生便会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尽情写作,激情满怀,童心焕发,自鸣天籁。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著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能够历其境,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作文能反映的生活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学有所获,应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我还发动学生,课下搜索整理名诗名句,精彩片段,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的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相互传阅,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小册子,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三、走进生活,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生活就会源源不断的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作文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情感越丰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当做很平常的动心,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当

你受到了挫折,不要自怨自艾,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看到别人吵架,不要当做一场闹剧,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你会更深入的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到田野、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捕捉各种生活画面,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而且目睹、心思,受到了教育,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让学生“吾手写吾心”,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

四、走进生活,走进作文

让作文进入生活,让生活进入作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激励学生真实的展示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篇二:《生活化作文心得》

作文因生活而精彩,生命因作文而绽放

------河南濮阳油田一小学习心得

邢现芬

2015年4月15日,我们有幸在段校长和张主任的带领下走进了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小,感受“五段三线”生活化作文的魅力。从报告演讲到毛虫实验,到作文课堂现场,一幕幕的精彩,一幕幕的感动。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谋篇”的程序,我们派生出一个个段落、合起来也就是提纲。根据提纲确定重点,重点详写,其余略写。”这一写作程序当然是合理的,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但收效甚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我们势必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应该以生活为起点,倡导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小学生的作文为什么写来写去就是那几句废话,没有自己的创造。写好人好事,必定是公共汽车上让坐,或是拾金不昧;写我的妈妈,必定是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生病的时候守在我床前等。生活中那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么他们没有发现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的指导。

1、教学线

在低年级濮油一小的做法是从字词句入手,识字成词再成句。利用课文插图训练说话。以说促写,提前起步。

中年级则是由段入手,品词析句,积累语言词汇,模仿围绕一个中心句,写好一段话。模仿重点段落,学习表达方法。

高年级是注重研读文本,写出感悟。注重写法指导培养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写真事,书真情。

2、社会生活线

“作文来源于生活”,但学校生活毕竟有限,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园,进入社会,尽可能接触各种人和事。有意识组织活动,可以让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春天来了,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到郊外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去感受春风的温煦,春光的明媚,春雨的滋润,春雷的震响„„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苦,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可以深入市场,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游览名景圣地,开展摄影等活动。也可以在教室里开展各种活动,激励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为作文积累素材。例如,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赛、辩论赛、专题讨论会等。通过讨论交流,相互激励,不断地积累作文素材。

3课外阅读线方面

阅读是写作的营养,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学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阅读知识面很窄的学生,也不可能旁征博引,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喜欢阅读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比较高,当然,这里讲的阅读是指阅读一些好的书籍。

学生的生活十分狭窄,他们成天关在四角的天空里。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到广阔的书海中去遨游,在书的世界里体验生活,思索人生,感悟生活,要求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以便积累作文素材与交流阅读成果。也在教室设置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让学生时刻闻到书籍的芬芳味,让学生时刻陶醉在书的世界中。由班上每个同学捐赠几本书,放在班上,每人可以一次借一到两本,还可以拿出一部分班费购买最新的书籍。也可以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自己去搜集资料,然后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交流。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无须给学生那么多限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字,用多长时间完成,一定要有深刻意义,结尾一定要升化主题等。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只有套用作文模式,仿照优秀作文范例依葫芦画瓢,没有半点自己的感情。一篇文章写出来,全部都是空洞的语言,没有半点内容。所以,在学生写作之前,我们要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亲身体验之后再去写作,用说的语言来写作文。很多学生能说会道,但要他们写作文,他们就一个字也写不出。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作文其实就是说话,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

作文离不开生活,无论是事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那么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丰富情感。我们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撷取绚丽的浪花,引导他们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自身最真实的情感。

篇三:《生活的积累,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生活的积累,真实的感受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做到文中有血有肉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将真实的感受融入到写作中,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同时,还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到孩子们所学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消除恐惧感和自卑感,自强自信,敢于做驾驭语言的主人,敢于主动大胆交谈。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写作的源泉,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 。

在教学中,我结合学校计划和本班实际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程度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班里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能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如教《翠鸟》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既从静态--动态。静态又从颜色--形体等,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具体形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组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这些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因此在本单元的习作教学时,就让学生借助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通过平时的点滴观察,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情写具体,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效果显著。

另外,我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丰富景象作为写作内容,使写作内容具有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例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篇作文,在习作前,组织学生出去活动,到实地欣赏春天的景观。活动前,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山上的山水草木、游人、飞鸟等特点,并把自己的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及时地记下来,为描写春天的美景作好准备。学生观

察时,及时给予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仔细观察寻找需要的素材。这也激发学生观察动机和写作兴趣的一种方法。

二、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咏。”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结合学校计划开展了“每日读古诗词”活动。这个活动的坚持使学生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每当学生拿到作业本最想看到的是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因此在批阅作文时不能总是“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从学生的用词到句子都要认真批点,并指出精华所在,以及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作文的方法。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5分钟演讲,每周写一篇日记,每月读一篇好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同时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读书、读报、读杂志以积累大量的信息,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篇好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和作者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四:《小学作文生活化》

“小学作文生活化”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约占语文总课时的六分之一,教师、学生对作文也非常重视,但学生作文水平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和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分不开:

(1)、 现行的写作以命题作文占绝大多数,教师全权决定作文题目,甚至规定写作提纲,提供所谓重要词语,从写作内容到写作技法都给了学生极大的约束,造成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学生写作实际上是在为教师而作,不是孩子生活所需。有时,教师似乎也注意习作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但所定的题目也往往是记时令性的活动(节日、假期活动等),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父母、老师、同学等),差不多年年在写相近的题目,对学生写作既无推动力又无吸引力,同时所写文章难免千篇一律,写出来的作文也缺乏童真和新意。

(2)、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章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

(3)、从作文现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仅仅把写作局限在小小的课堂。

学生要行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通过运用,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认知、模仿、习得的过程,习作能力是一种最富动感的显性能力,它的培养必须依靠具体的表达实践。所以,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经验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先前知识。他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头脑中;它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每位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习作。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写生活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作文走近生活,在我国古代,虽没有人进行系统的研究,但《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

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生活是写作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浙江大学刘力教授的《作文教学上的理论建树与实践突破——评李元昌的大作文观》,其特点有三:一是强调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二是突出写作教学的宏观训练,三是写作育人。

据许序修和金振《生活,做人,创造——1998年高考作文评析》:教育要直接从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二十多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如山东烟台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作文教学实验,它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不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为前提,以课堂为基础,以扩大阅读量为突破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广东潮州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五步序列训练,”通过五个年级的五步序列,使读写密切结合,充分体现了读中学写,以写促主导的思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情境作文训练”,其核心思想是观察情境作文,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这些作文教学改革,虽然在研究角度和层面上有迥然的差异,但如果对他们的风格进行理性的探寻,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研究有个共同之处:都让作文训练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接近,使他们的生活积累成为作文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近年来,就作文生活化这个话题,已经有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研究,如上海吴立岗老师的“实用作文实验教学”、“南京特级教师袁浩老师编著的《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一书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另外,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的“写真话做真人”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方案,从改革作文评价体系、创立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教学辅助策略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苏省吴江市的“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从作文内容生活化、作文训练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生活作文指导、批改以及生活作文活动体系。这些研究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可资借鉴。

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更是将作文引进生活,教师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思考和准备,作文命题也以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

本课题拟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丰富学生生活积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和生活的质量。

3、课题的界定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对小学生来说,习作本身就是生活,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生命力的绽放,所以小学生作文更应该重视从内容入手。因为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的生活越丰富,生活质量就越高,作文的空间就越大

作文生活化,就是让作文走进生活,具体地说是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作文,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作文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来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生活化给人一种亲切感,它提倡营造一种轻松、和谐、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