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书院的教学宗旨


篇一:《高等教育学考试题》

2012年高校教师培训 高等教育学闭卷试题

一. 高等教育功能及高校的职能等问题。

高等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这两个基本功能。具体表现为: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科技功能;4.文化功能。高校的职能主要包括:1.培养专门人才(首要职能);2.发展科学(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4.创新是现代高校的新职能。

二.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问题。

我国古代的大学起源于商代,较完备的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分为“国学”与“乡学”;春秋时期私学兴起,汉代创建太学和鸿都门学,西晋首创国子学,唐朝设立太史局、国子监、太医署等专业教育;宋、元、明、清书院兴盛。特点:1)官学与私学两种办学形式相结合

2)教育与政治联系紧密,学而优则仕3)注重儒家纲常伦理教育,强调修身养性4)重视人文教育,轻视自然学科。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学”。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由汉武帝开创,是中国当时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具备两种功能,一是国家教育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监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稷下学宫:“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是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它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官办的政治顾问团体。

三大功能:1咨政功能2教育功能3学术功能

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应天府书院、衡阳石鼓书院书院教学特点1教学与研究相结合2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3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4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5师生关系融洽

书院讲会制度:随着学术活动的开展,明清书院的讲会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组织,有明确的宗旨,详细的规约,固定的会期,严格的程序,隆重的仪式等等。

三. 西方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问题。

大学理念的三次演变1、德国的柏林大学 洪堡的大学理念:学术自由;完整的学科体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统一2、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 范·海斯提出的:“大学要忠实地为社会需要服务”。大学的三大任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3、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副院长布什的报告《科学—无止境的领域》力主将科研成果推向企业和市场从而出现了产学结合的“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指那些具有非常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并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其主要使命的顶尖大学,也是那些在创造新知识方面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学。现代大学的组织管理原则:学术自由、共享管理、责权明晰、精英选择、财政稳定、责任透明、定期检测、密切合作。《博洛尼亚宣言》:1建立容易理解以及可以比较的学位体系2致力于建立一个以两阶段模式(本科-硕士/博士)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3建立学分体系4促进师生和学术人员流动,克服人员流动的障碍5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6促进欧洲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合作。

四. 现代大学理念的有关问题。

现代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心目中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教育哲学观念。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共性:合理求真,使命导引,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积极应变

五. 现代大学的属性:

大学是学者的社团;2.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的场所;3.大学是探索和传播普遍学问的场所;4.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站;5.大学是独立思想和批判的中心;大学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六. 高校德育的内容问题。

高校德育的内容:1.政治理论教育;2.国家意识教育;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4.人格教育和健康心理教育;5.人生观教育;6.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七. 高校课程设置问题。

高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首先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1.专业和通识;2.共性和个性;3.理论与实践;4.课内与课外。其中,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强调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以探究真理;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创新性人才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实和完善我国的通识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通识课程得以实施,通识课程是完成通识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未来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课程理念;2.建设核心通识教育课程;3.构建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4.重视隐性课程的通识功效,加强隐性通识课程建设。

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为:1.课程的综合化;2.课程的多样化;3.课程的职业化;4.课程的人文化;5.课程的信息化;6.课程的国际化。

八. 有效教学的问题。

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知识和能力上(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情感和态度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执着到很执着)。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有:1.清晰授课;2.多样化教学;3.任务导向;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确保学生的成功率。

有效教学的辅助行为有:1.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2.组织;3.提问;4.探询;5.教师情感。

9、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1)坚持内涵式发展; 2)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3)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4)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7)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8)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9)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10)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11)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 12)推进协同创新; 13)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14)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15)改革高校科研管理机制; 16)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17)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18)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19)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20)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 2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22)推进试

点学院改革; 23)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24)加强省级政府统筹; 25)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2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7)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28)完善教师分类管理; 29)加强高校基础条件建设; 30)加强高校经费保障。

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功能的具体化。这30条意见,内容丰富、涵盖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模式、教师素质提升、经费保障等方方面面,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质量提升提供了现实路径。

10、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问题。

2012年3月22日,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颁发了《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

2011计划的推行,是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以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其总体思路被概括为“面向需求、推动改革、探索模式、提升能力”,又被简要归纳为:一个根本出发点、一项核心任务、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和八个方面的机制体制改革。

1.一个根本出发点即“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国家急需”即高校要围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问题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联合攻关、协同创新;“世界一流”即集聚一流的创新团队,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巩固一流的创新成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

2.一项核心任务即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3.建立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和文化创新四类协同创新模式。

4.进行八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在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八个方面进行体制改革。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校实现三个转变:

1.即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要超越学科导向,逐步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

2.组织管理从个体、封闭、分割方式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方式转变;

3.创新要素与资源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实现高校创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11、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问题。

大学制度:大学制度与办学理念是大学建设的关键。办学理念是灵魂,大学制度是保障。大学制度的形成受制于多种因素,主要源于大学理念。大学制度是大学理念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大学理念是大学制度的根基。

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最大障碍:政府干预过多;大学自主性缺乏;学术自由精神不彰。

现行大学制度,尚难胜任大学的新使命。大学制度中的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工作机制(包括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运作模式)和制度创新机制,都应改进与健全,以胜任大学的新使命。

因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提出而触发,受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与推行的影响。高等教育创新的重点正在逐步从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转变,通过创设有利于大学发展的外部环境、转变高等教育管理方式、调整大学系统以及大学的内部结构,解决长期制约与影响大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

现代大学制度包括两个基本层面:

1.国家层面的关于大学的制度安排,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等方面。

2.大学自身层面的内部制度安排和设计,主要表现为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大学面向政府办学的问题。政府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控制。办学自主权。大学章程。

2.形成大学与社会的有效互动机制。大学对社会需要反映的敏捷性与满足度。

3.优化大学内部的管理关系和权力结构。办学自主权中的矛盾现象。

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特征

1.重视大学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机统一;

2.强调大学办学自主与社会职责的相辅相成;

3.追求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和谐;

4.鼓励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密切结合。

大学制度变迁方式

大学制度的创新需要遵循那些反映大学本质特点和大学组织特性,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学制度安排,也要借鉴西方大学的经验,更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大学实际。我国大学外部制度环境对大学制度制度变迁的制约问题。西方国家的大学制度具有现代性特征和普遍意义,值得借鉴。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准确把握现代大学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对大学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大学是学术组织。大学内部的具体制度建设和治理结构需要围绕学术和学术活动的性质、特点来安排和设计。既要改变行政管理的模式,也要改变企业管理思想与模式。

12.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大体可以分为以德国为代表的“二元结构型”、以法国为代表的“三元结构型”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多元结构型”三种。

其中,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调整培养目标(凸显为国家安全服务的社会取向;调整人才素质结构,培养综合适应能力,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品质);2.变革培养内容(专业设置的变化;课程体系的调整);3.改革培养方式(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开展跨院系的人才培养合作;加强信息技术在人才配扬中的应用)。

篇二:《内蒙古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样卷(二)》

试卷二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C

A.技术人才; B.学者; C.高级专门人才; D.研究型人才

2、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 )。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自由讲学; C.教师强调讲授法; D.自由听讲

3、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B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4、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 )。B

A.专科教育; B.博士后阶段;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5、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 )。A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B.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C.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D.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

6、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 )。B

A.追求同质化; B.避免过度综合化;

C.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水平; D.加大应用型学科门类的比重

7、教育的基本规律涉及到( )。D

A.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C.教育与技术发展的关系; D.A和B

8、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 )。D

A.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B.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C.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D.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9、下列有关教师职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职业的一种; B.一种专门职业; C.学术性职业; D.实践性专业

10、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 )。A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11、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 )。B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C.道德水准; D.组织管理能力

12、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应是( )。B

A.专科; B.本科; C.硕士; D.博士

13、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D

A.终身的; B.有阶段的; C.创新的; D.以上全是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的是( )。B

A.思维力; B.学习目标; C.记忆力; D.兴趣

15、主张学习是动物和人在活动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获得或改变行为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A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6、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C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17、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学习过程的五阶段论是( )。A

A.学、问、思、辨、行; B.学、辨、问、思、行;

C.问、学、思、辨、行; D.学、问、辨、行、思

18、主张学习是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C

A.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9、通识教育一般理解为( )。D

A.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B.通识教育就是厚基础教育;C.通识教育排斥职业教育;

D.通识教育不仅强调宽口径,而且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2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 )。D

A.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B.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C.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D.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1、素质的涵义是( )。D

A.素质就是文化素质; B.素质就是思想道德素质;

C.素质就是专业素质; D.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

化素质,又包括专业素质;既包括身体素质,又包括心理素质。

22、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 )。C

A.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B.学术型人才的劳动是高水平的,而应用型人才的劳动是低水平的;

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

D.高校应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

23、根据工作方式和任务,可以将人才划分为( )。B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24、规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和学年编制、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活动等的指导性文件是( )。A{四大书院的教学宗旨}.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25、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 )。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26、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 )。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27、高校课程改革中,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B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B.跨学科选课;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28、高校课程改革中,牛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C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B.跨学科选课;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29、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30、关于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差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学年制重过程管理,学分制重目标管理;

B.学年制的教学计划较为固定,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

C.学年制强调共同性,学分制强调个体性;

D.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则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31、主张教育是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教育质量观是( )。B

A.外适质量; B.个适质量; C.内适质量; D.控制质量

32、下列哪一项不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 )D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手段先进

33、下列关于高校的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二者关系甚为密切;

B.理论性知识需要转化为技术性知识,才能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

C.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降低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D.实践对学校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34、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A

A.培养人才;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普及教育

35、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A

A.培养人才;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传承文化

36、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肇始于( )。A

A.美国; B.德国; C.古希腊; D.英国

37、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 )。A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38、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 )。B

A.苏格拉底; B.费希特; C.洪堡; D.范海斯

39、高校战略规划的核心是( )。B

A.战略分析; B.确定战略目标; C.实施战略; D.评估战略

40、教师绩效考评的首要原则是( )。A

A.客观公正; B.分类考核; C.注重实效; D.科学合理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 高等教育民主化表现在( )。 ABD

A.入学机会均等; B.教职员工参与院校管理;

C.开设选修课程; D.学生参与院校管理

2、 中世纪的一些著名大学主要出现于( )。 ABC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希腊

3、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 )。 ABCD

A.形成职业观; B.更好地理解高校; C.认识高等教育; D.形成专业发展观

4、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调节力量是( )。 BCD

A.国际因素; B.市场调节; C.国家宏观调控; D.高校自主办学

5、 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包括( )。 BCD

A.停止高等教育大众化; B.继续逐步扩大高等教育三个层次的总体发展规模;

C.提升博士教育质量; D.培育专科教育特色

6、 专业属性或标准可概括为( )。 ABCD

A.专门性与高深性; B.服务性与伦理性; C.教育性与组织性;

D.合法性与自主性; E.他律性与发展性

7、 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存在的古老专业是( )。 ABCD

A.医师; B.教师; C.律师; D.牧师; E.工程师

8、 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 )。 AB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学习目标; D.学习材料

9、 基本的学习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 ABC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迁移阶段

10、 对于高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BCD

A.培养目标体现为一种具体的教育预期和标准;

B.培养目标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

C.培养目标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

D.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

11、 高校培养目标的作用包括( )。 ABC

A.定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评价作用; D.引领作用

12、 科学主义课程思潮对大学课程带来的变化有( )。 ABD

A.促使大学内容学问化; B.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转变;

C.促进大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 D.促进大学课程更加专门化;

E.促使大学课程注重经典

13、 高校隐性课程的建设应着重抓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 ACD

A.优化校园物质环境;

B.大量开设选修课;

C.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开发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隐性课程;

D.培养富有特色的、奋斗不息的校园精神;

E.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

14、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是( )。 ABC

A.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B.师生教学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 D.更加强调间接知识的学习

15、 多媒体课件按功能主要可以分成( )。 ABC

A.讲授模式; B.自学模式; C.讨论模式; D实验模式

16、 美国学者博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观,认为学术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四种形式,分别是( )。 ACDE

A.发现的学术; B.讨论的学术; C.综合的学术;

D.应用的学术; E.教学的学术

17、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类型和方式主要有( )。 ABCE

A.教学性服务; B.科研性服务; C.综合性服务;

D.社会性服务; E.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18、 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一般有以下形式( )。 ABCE

A.直线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篇三:《高等教育学2 考试重重点 必考》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 )。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四大书院的教学宗旨}.

2、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 )。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自由讲学;

C.教师强调讲授法; D.自由听讲

3、1968年法国爆发的“五月风暴”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D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4、“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 )。C

A.中世纪大学的特色; B.哈佛大学首创的原则;

C.洪堡提出的办学思想; D.我国古代书院确立的原则

5、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必须进一步( )。B

A.收归上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 B.扩大;

C.保持; D.减少

6、教育的基本规律涉及到( )。D

A.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C.教育与技术发展的关系; D.A和B

7、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 )。A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 B.教学职能的延伸;

C.科研职能的延伸; D.创收的借口

8、高等教育的领导权主要取决于( )。D

A.经济因素; B.文化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治因素

9、优秀教师的个性特征不包括( )。D

A.学科知识丰富; B.表达清楚;

C.组织得当; D.教学手段先进

10、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 )。B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C.道德水准; D.组织管理能力

11、教师职业不属于( )。D

A.脑力劳动; B.第三产业;

C.专门职业范畴; D.普通职业范畴

12、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引领社会

13、下列有关教师职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职业的一种; B.一种专门职业;

C.学术性职业; D.实践性专业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的是( )。D

A.学习目标; B.学习任务;

C.学习材料; D.兴趣

15、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C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16、大学生的身份权包括:( )。C

A.生命权; B.人格权;

C.荣誉权; D.身体权

17、主张学习是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