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孩子


篇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新学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孩子,你是我生命的光,更是我生命的延续。你的快乐牵动着我的心,你的成长更是我永远的牵挂!

新学期爸妈对你的期望是:

一是要身心健康。身体是生活和学习的根本保证,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实现人生的一切理想和梦想。没有健康一切将无从说起,所以说,一定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保持阳光心态,保持生理、心理健康,相信你会在健康的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

二是要永远学习。学习是你成功的必要条件,更是你进取的基石!学习,不仅要学习文化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的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进步,这样才能永远不被时代淘汰。要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这样你的生活才会充实。

三是要诚信做人。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要说假话,不要欺骗别人,更不要欺骗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任何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为自己找借口,诚信会让你受益一生,诚信会让你倍加自信,诚信会提升你的层次和品味。

四是要学会宽容。要有宽广的胸怀,凡事要顾全大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要多去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老师、同学相处,学会接受个性相异的人,用欣赏和微笑合理的表达 1

自己。善于接纳于自己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会使你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更多成功的机会。

五是要坚强乐观。在新学期要有意识地考验自己的毅力和能力,有意识的磨练自己,学会逆境中生存,培养坚强毅力。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够赢得明天。同时要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你就能够不被任何挫折和困难吓倒,才能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六是要制定规划。新学期,你已经是高二的学生了,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精彩。在学习上要制定学习计划,在生活上要制定目标,任何事情要经过深思熟虑,不打无准备之仗。要科学合理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规划,并逐步校正完善,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理想。

七是要勤俭节俭。尽管你们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幸福时代,但决不能浪费,要学会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分钱,更不能存在攀比现象,珍惜父母亲的劳动成果。当然,勤俭节约不仅仅是指物质,也要体现在时间、金钱、精力上,学会节俭,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收获。

八是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阳光健康的人。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感恩每一次机遇,是对你人生的肯定;感恩每一次坎坷,是对个人毅力和心理的重要考核和评测;感恩你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对你有帮助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你会永远快乐幸福。

孩子,爸妈希望你在新学期学习进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

篇二:《对孩子的期望》

如何教育孩子

一、遵循规律

对孩子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父母的教育行为,也影响着孩子的发展。但是决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期望是对未来的憧憬,只有合理的、现实的期望才可能得以实现,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期望都必然只是一种幻想。期望如何才能变成现实?怎样的期望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促进孩子成才?父母要把握期望的"度"。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身心发展的特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要适合孩子的水平,也就是要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这就是适度。另外,父母在确定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时,要克服从众心理,期望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期望要循序渐进;要消除唯我独尊的心理,期望要取得孩子的认同;要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自己的期望{期望孩子}.

2岁识千字,3岁练书法,4岁弹钢琴,5岁学完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上述被许多孩子家长引为自豪的种种现象,却令一些教育专家深感忧虑。这种不顾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味抢前赶早的做法,实际是一种“抢先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所谓的“抢先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让孩子学那些他们没有兴趣的东西,另一类是让孩子学他们难以理解的东西。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有没有音乐天赋,整天逼着他们学钢琴、小提琴、电子琴等;有的家长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他们认汉字、学拼音、学算数;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提前进小学,挖空心思改户口、托关系,为此不惜跑断腿、花重金;还有部分家长为实施“抢先教育”,甚至采取恐吓、打骂等粗暴手段,使孩子早早地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举例说,有的孩子三、四岁就开始练书法、学钢琴,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导致脊柱变形、视力下降;有的孩子在强大的学习压力下心理长期紧张,造成心理疾病;有的孩子由于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入学后虽然短期内有一定优势,但对学习的兴趣减退,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注意力难以集中,失去优势后自信心、自尊心又受到挫伤,形成恶性循环。 学龄前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塑造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固然重要,但必须适度,不能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让孩子在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增

长智力,同时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发现并发展他们的特长,才是科学的早期教育之道。

二、承认差异{期望孩子}.

儿童不仅在体力、情感、社交能力、学习准备性、学业成绩和学科学习等方面有个体差异,在智龄和智商方面也是如此,而且差异极大。智龄是测量学生能力或学习准备性的一个重要标尺,和实龄一样,参照年、月等单位来计量。在同一个年级班中,实龄相同而智龄相差的学生大有人在。

儿童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的形成原因,概括地说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合理的生活制度能使学前儿童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与休息得到适宜的交替,消除疲劳,保证机体的正常代谢。因此要科学地安排儿童的生活制度,使他们能有足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丰富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促进生长发育。

季节与气候因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季节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显著地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等方面,一般在春季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长最快,炎热季节部分儿童的体重有所下降。

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

三、尊重个性

每个人都有内在的价值,都有内在发展的可能性,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承认每个人内在的价值,每个人都要学会宽容别人和尊重他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个前提就是要承认每个人都有内在发展的可能性。有一本很有意思的连环画,名叫《肚子饿了的青虫子》。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条饥饿的青虫,从小的时候就吃了很多水果和点心,后来结成了茧,最后他突破茧的束缚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漫画家通过美丽的图画是想传达这样一个道理:所有的生命物质都可以通过内在的力量发展变化,而我们人也是通过内在的变化不断发展的。 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从0.1毫米的受精卵成长起来的,一个60公斤的人有多达60兆个细胞,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和功能。大脑的细胞

是为了维持大脑的活动和思维,心脏的细胞是为了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如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变化,人们可以乘坐宇宙飞船登上遥远的月球。然而这些由高科技制成的结构复杂的航天器与蟑螂的结构相比,哪一个更为精妙呢?当然是蟑螂。甚至大肠菌的结构都比高度精密的航天器复杂。正是因为每个生物体都存在着内在变化的机理,所以每个生命体才具有内在成长的可能性,每个人才能不断进步,社会才能够发展。如果没有这个前提的话,教育就无从发展。{期望孩子}.

每个生命内在的力量、内在发展的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前提

四、培养特长

孩子增加一些才艺特长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的孩子觉得是负担,孩子如感到是负担,就不太好了。再加上教育目的和方法不得当,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家长在送儿童去学习的同时,还应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且,家长还应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的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时间。

学小提琴的适龄期: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岁~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岁~6岁较适当。{期望孩子}.

学绘画的适龄期:由于孩子在1岁或1岁多已会“涂鸦”,2岁~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岁~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有了认识并能画出,5岁~6岁时,不是画看到的东西,而是画认识的东西,此时的孩子观察力、想象力及表现欲都很高。因此,2岁半到3岁孩子学绘画最为适宜。

学书法的适龄期:学龄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这个年龄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在学习过程中,应先根据孩子所认识的简单字,执笔写字,学习要由易到难,初学要先学“描红”,学习基本知识。在指导孩子学习书法时,要注意孩子学习的姿势、习惯和态度,练习时间不宜太长,多带孩子参观书法展览、有碑刻的名胜古迹等,对孩子取得的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学溜冰的适龄期:越早学越好,一些活跃的选手大约是在4岁到小学入学前后开始学溜冰的,4岁~6岁是溜冰的开始适龄期。早一点开始学,就像讲母语一样,可以在自由、无意识之中,掌握溜冰的窍门。

篇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从小学到初中,看着你一点点长高,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我没有多少期望,希望儿子健康成长,将来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目前是初二阶段,家长看到你早起晚睡,周六周日,穿插补习,觉得孩子你确实很辛苦,人这一辈子苦和甜各半,前半生吃苦,后半生享福,前半生享福,后半生吃苦,我期望你在初二关键时期,认真学习新的知识,复习基础知识,争取考上你所认为的好高中,为自己人生路上找准位置。

初二阶段,也是儿童向青年人转折阶段,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注意自身道德思想的培养。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家里尊老爱幼,在社会上向思想高尚的人学习,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素养高尚、德性良好之人。

初二阶段,正是身体剧烈发育阶段,在饮食上不要偏食,不要暴食,从习惯上养成早起早睡,合理锻炼,平时活动注意安全,人这一辈子,没有好的身体是不会幸福的,没有好的身体是干不了大事业的。

追求愉快是人们的共性,但社会的事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顺应社会从而改变社会,而不是一味抱怨、愤恨、敌对报复,平时要多观察社会,发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真、善、美,结交素养高尚的朋友,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而愉快生活。

总之,家长期望孩子素养良好,德性高尚,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身体健康,愉快成长。

篇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有讲究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在家庭中,家长无一例外地对孩子的将来有所考虑和期望。期望孩子成绩出众,将来上大学,有成就的有之;期望孩子有经营头脑,将来可以挣大钱的有之;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记录,拿世界冠军的有之;期望孩子只要快乐、平安地度过一生的有之„„总之,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有本事,将来能够好好地生活,能够比父辈们生活得更好。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殷殷期望化作了孩子向上奋进的动力。而有时,过高的期望会变成孩子肩上沉重的压力。 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己成为家长们的普遍心态。然而现实与人们的期望往往有差距。所以,对孩子的期望是有一定讲究的。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

第一, 拓宽期望面,不要只局限于智能与学业。 以智能高低、学业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将来是否有前途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病。但事实上,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具有许多评价标准。

第二, 期望应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与志向爱好。 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形成对孩子的期望,替孩子设计一个未来的宏图,是一些家长乐此不疲的事情。甚至在家长心目中,对孩子期望的高低也会出现攀比心理。但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如果家长的期望不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 聪明的家长在对孩子有所期望之时,不妨先评估一下孩子的

智能特点、兴趣范围、个性特征。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孩子的优势在哪里,不足之处又有哪些。有些行业上的成功,不仅需要达到相应的智能水平,还需要具备相当水准的非智力因素,孩子是否具备了,或者是否可以通过一定的培养达到;父母所期

望的是不是孩子所感兴趣的;孩子的个性最适宜于从事哪些工作„„如此等等。

父母要记住,要以孩子自身作为参照,以他的特长为出发点,而不要以周围人或者自己的喜好作为期望的参照与出发点。 第三, 表达适度,激发动机。

要将期望转变为现实,得让孩子把父母的期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如今的孩子,生存于信息时代,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所以,他们生来就被置于五彩缤纷的天地里,享受着众多成人给予的关爱。在这样的生存空间里,孩子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种被动的习性,习惯于等待信息与指令。比如说,凡事都要大人说了才去做,每天在电视屏幕前一坐就是二三个小时,被动地接收着电视上的“精彩节目”。如此一来,那些真正源自于内心的需求与动机则显得相当缺乏,导致主动性与创造性水平较低。

同样,在父母喋喋不休的期望表达面前,孩子仍然扮演了被动的角色。其结果,要么使孩子人云亦云地盲从,要么使他对什么都无所谓,还有就是使孩子产生“你越是要我这样,我越是要那样”的逆反心理。一句话,第一次讲可能是真理,第十次讲就是陈词滥调了。在一个适宜的时间与场合,与孩子一起探讨一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其效果远远胜过一日十次的重复。

篇五:《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表扬与批评

牡丹江广电家庭教育服务中心:于万涛

在人的交际当中离不开语言,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作为家长同孩子交流也要讲究语言艺术。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不听话,有专家认为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的话不中听。是我们没有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是我们对孩子进行了误导。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表扬和批评是教育艺术的体现、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教育导向。

据本人观察,孩子之所以出现厌学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来自于父母过高的期望、盲目的攀比、忽悠式的表扬和解恨式的批评。

先说过高的期望和盲目的攀比。

期望是一种教育策略,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期望是一种爱。期望会使孩子产生信心,能激发孩子的巨大潜能和创造力,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实现教师和家长预想的目标,会变成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家长对孩子寄以期望是对的,但是这种期望要有梯度,要根据孩子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期望,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孩子智能现状和潜能开发的可能性寄以较高的期望。如果超出这种可能性,就是盲目攀比。比如说,别人的孩子能考清华,我的孩子也能考清华,因为他的孩子是孩子,我的孩子也是孩子。别人孩子能成为钢琴家,我的孩子也能成为钢琴家。我这辈子没出息,

我一定让我的孩子有出息。这就是盲目的攀比,这种攀比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一旦没能达到你期望的标准,双方都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或者偏差行为或者过激的行为。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我的孩子就做不到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智力水平的差异,有的人智商高达200以上,有的人智商在100以下,这就会出现智力能力的差异,比如说记忆能力,智商高的记200个单词需要一小时,智商低可能要用3个小时。二是智力类型的差异,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占优势,有的人音乐智力占优势,有的人身体运动能力占优势。三是非智力因素差异,动机不同、毅力不同、兴趣不同、性格不同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另外,每个人获得能力、形成能力的速度也是有差异的。

别人的孩子学什么,我的孩子也学什么。别人的孩子考多少分,我的孩子就得考多少分。别人的孩子考第几,我的孩子就得考第几。否则就说,你看人家孩子咋就那么有出息,你再看看你咋就那么笨。这样的比较,孩子是不能接受的。

再说忽悠式的表扬和解恨式的批评。

很多家长认为与孩子说话没那么多的讲究,看到什么说什么,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生气了什么解恨就说什么。虽然是一家人,但是对待孩子的表扬与批评还是要有原则的,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一、 表扬与批评的原则:

1、不要对孩子进行忽悠式的表扬。{期望孩子}.{期望孩子}.

比如,孩子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时,家长说;“这孩子可聪明了,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孩子会把聪明与好成绩联系起来,不会把努力、方法、策略与好成绩联系起来。那么,当学习难度增加时,这个孩子能否再取得好成绩是个未知数。再如,希望孩子做什么事之前就来一顿忽悠,“儿子,你真棒!”,“我儿子最听话了。”等等。

2、不要对孩子进行解恨式的批评。这样的批评令人反感、甚至让人恨之入骨,记恨终身,至少造成逆反心理。

在家庭中有些父母经常使用人格取向的评语和结果取向的评语;“笨蛋、胆小鬼、窝囊废、懒蛋子、馋猫。你老毛病又犯了。你真给父母丢脸。你看人家孩子。你下一次一定考多少分。学习不好将来没有出息。再犟嘴就打死你。再骂人就把你的嘴缝上。你怎么还不写作业?你怎么还没写完作业?你怎么偷懒啊?你怎么死不改悔?你还要不要脸了?怎么还磨蹭呢?你可愁死我了。我这辈子算是毁在你手了。”这些都是侮辱人格,典型的解恨式批评。这是污染孩子心理环境的行为。常听此类话题的孩子,不逆反是属于不正常现象。

3、过程取向的表扬与批评能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明辨是非,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要运用科学的表扬,即多运用过程取向的表扬,表扬孩子的努力和使用的策略。在学习过程、细节上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孩子会经常总结学习方法,积累经验,不断取得好成绩。

4、好事、正事、该做的事做错了坚决不指责。比如说孩子的学习、家务劳动。试想当您的爱人做家务时,您百般挑剔,不断批评,

这不对那不对,再来一顿人格羞辱,下次他(她)还能为您做家务吗?

5、坏事、不该做的事做得再好也要惩罚。比如,打架、骂人、拿别人的东西、好吃懒做。

6、批评是纠正孩子行为过程中的错误方式,而不是指责和羞辱,更不是体罚。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慎用批评。对年龄较大的孩子使用恰当的批评。

二、关于惩罚和奖励

惩罚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其后果对自己的惩罚。不是我们平时使用的打骂和体罚。比如说;孩子的家庭作业写得不对或者没写完,家长用不着打骂体罚,给老师打个电话,沟通好让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这就是让孩子自己承担没写完作业的后果。这种办法比你唠叨、打骂体罚效果好得多。

奖励是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认同,对孩子取得进步和改正错误的强化和激励。奖励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孩子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的体验越丰富,学习就越有热情。但是过渡的奖励会让孩子把应有的目标抛弃,降低内在动机,当人们受到内部动机激发时,他们是将活动本身作为目的的,相反,当人们受到外部动机激发时,他们只是把活动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在学习上,如果家长用现金奖励或者是物资奖励,孩子不会把学习当成乐趣,而是把学习当成获得奖励的手段,一旦家长放弃奖励或者是满足不了孩子的胃口,孩子就会放弃学习。对不爱学习的孩子,可以先用奖励的手段把孩子吸引到学习上来,然后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挖掘学习中有趣的事,慢

慢引导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当孩子的学习略有进步时,孩子就已经产生了愉悦感和自我成就感。这时,家长给予及时的鼓励,孩子就会渐渐地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然后再强化学习本身带给孩子的快乐。

奖励不可多用更不可滥用,一般说可以用在以下几方面;

1、家长的奖励可以用在孩子能够获得成就感的活动上。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个性和特长,一旦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某种潜能时,就要注意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引导他们仅仅去谋取一些物质上的“蝇头小利”。例如,如果孩子有体育才能,可以推荐他们参加运动队及各种比赛;如果有文艺才能,可以推荐他们参加某个文艺团体或者比赛;如果在写作、发明创造等方面有成果,可以为他们举办成果展览会等;如果孩子在某学科上学有所长,那么家长可以让他们参加各种比赛,让他们去更好的学校。让孩子在某一领域有成就感是对孩子最高的奖赏。

2、家长的奖励可以用在孩子能够增长见识、增长知识的活动上。例如,欣赏国内的国外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购买图书,学习用品等。

3、家长的奖励可以用在孩子能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活动上。任何一个孩子都生活在一个集体里,没有人愿意在这个集体中被冷落,人最怕孤独和寂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被别人认可,支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支持孩子为这个集体奉献,支持孩子关心他人,支持孩子的爱心活动。在这方面家长对孩子应该要钱给钱,要物给物。

篇六:《对孩子提出期望和要求适度》

对孩子提出期望要适度

金州新区马家小学 张红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在家庭中,家长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考虑和期望。期望孩子成绩出众,将来上大学、有成就的有之;期望孩子有经营头脑,将来可以挣大钱的有之;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纪录、拿世界冠军的有之;期望孩子只要快乐、平安地度过一生的也有之……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殷殷期望化作了孩子向上奋进的动力。然而,万事总有个度,并不是说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越高,则子女对自己的成就愿望就越强烈,其学业成绩、品德水平就越高,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越好。

我的孩子今年上一年级了,作为家长,都有“恨铁不成钢”的同感。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对子女成长期望值过度,陷入了认识误区和行为误区,导致了许多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适度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

一、家长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孩子取得成功的期望,不要用孩子的成绩成就自己的面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愿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谁都渴望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于是,从平民百姓到高官巨贾,从普通工人到知识分子,工作之余谈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出色的,高声大嗓,眉飞色舞,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孩子成绩不如人的,不是保持缄默,就是低声叹息,总觉得自己矮人三分。因而在家里,孩子听的最多的话语是:"小子,好,这样的分数为你爸妈挣得了面子,我们总算没有白辛苦!"或者"你真没出息,这个分数叫我怎么去见人?"……称赞也好,斥责也罢,总之,在多数父母心目中,孩子的分数直接跟父母的面子挂钩。殊不知,这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摧残。

二、家长要拓宽期望面,不要单以智力高低,学业成绩来衡量孩子。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作为父母,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更应该看孩子实际的学习效果。不能仅以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学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孩子考好了,不妨进行精神鼓励;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要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找出失误的原因,并鼓励孩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孩子才会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身心各方面才会健康发展。孩子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些都需要父母配合老师对孩子加以积极的引导。

三、家长的期望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应从自身的喜好出发,按自己的意愿为孩子设计发展的方向。必须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家长的期望值。父母应该在社会需要与儿童需要的交汇处找到自己期望的准确站位。父母的需要只有转化为孩子的自我需要才能成为内驱力,父母的期望只有内化为子女的自我期望才能实现。

四、家长的期望应该定位于最近发展区内。前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开创者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认为,至少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在这两种水平之间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父母适度、恰当的期望应该定位于最近发展区域内。通俗地说,就是孩子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就是最恰当的。如果把果子放得太高,孩子怎么跳也摘不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丧失自信心。如果把果子放得太低,

孩子不用跳就可以摘下来,会使孩子不求进取,做事马虎、不认真。父母适度的期望应该是孩子愿意达到的,能够达到的和应该达到的。

五、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还需具备动态发展性,也就是说,父母在具体设臵期望目标时必须根据孩子的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不断变化,以动态的目标启动期望效应。

总之,“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正如大诗人雨果所说:“寄托有时候会成为断送”。我想,天下的父母谁都不希望自己美好的期望与寄托成为断送孩子前程的最终祸根吧?做家长的,要想自己的期望成为有益孩子健康的积极力量,必须调整好你们的期望值,不要让你们的期望变成对孩子的伤害,要让喘不过气来的孩子呼吸一下外面的清新空气,让孩子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立和自强!

篇七:《我们对孩子的期望》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

在教育岗位,自然希望我的学生能够优秀,能够成才。于是我对我的孩子的教育也颇费心思,有以下几点心得,愿与大家交流。

一、在学习方面:

我首先给她树立榜样。袁贤玉有强烈的上进欲望,紧紧抓住这一点,我给她树立刘亦婷这样一个榜样。并买了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我们共同细读,了解这个优秀女孩的成长过程,共同受益。她很喜欢,表示自己也要像刘亦婷一样努力学习,将来也要读哈佛,于是我就不失时机地教育她要付诸于行动,不能做一只空有鸿鹄之志的麻雀。

再就主要抓两点:一是课上。跟她大讲上课注意听讲的重要性,再三强调“课上溜号一分钟,课下要费一天功。” 二是课下。几乎每天的作业我都会检查,她做事不太认真,做题大错很少,小错不断,堪称“马虎大王”,但她自己很少能检查出错误来,并且屡教不改,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大讲危害的同时也订了一个规矩:凡属马虎造成的错误,并且自己检查不出来的,错一题,罚重写二十遍,而且必须字迹工

整。这一做法有效地遏止了她做题的出错率。秦乙天基本上能够独立、自觉、有效地完成作业,基本上是作业做完就完成任务了,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看电视了,很少复习功课,即使不让她看,她也是心猿意马,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于是我就关掉电视,索性大家都不看,并规定家里只允许周五和周六看电视,彻底断了她的念头,这样一来她无事可做,也就自动自觉地回到了书桌前。

二、思想教育:和孩子交朋友,由于她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她的一些情况我不能很好地了解到,也不可能总是去找老师问,我就想办法让她自己说,为了让她能无所顾及地讲出自己的事,我也很神秘地告诉她一些我的“秘密”,和我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让她觉得妈妈真的是想和她交朋友,即便是有错讲出来也没问题,她可以放心大胆地并且毫无顾及地讲出她的所作所为,甚至是心事,这样我就可以及时掌握到她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行为,以便我能够把一些不良倾向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倾听她的声音,使我非常受益。

篇八:《对孩子的期望》

鼓励

亲爱的毛毛:

今天,妈妈在这里记录了你成长路上的一段故事,若干年后,当你能够读懂这封信时,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儿时美好回忆和自信向上的生活态度。 毛毛,还记得吗?当你第一次跨入幼儿园大门时,你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东张西望,恨不得将周围新奇世界的一切都看个够。你的求知欲是那么得强,妈妈看在眼里是多么高兴啊。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妈妈焦急不安了:每天按部就班的幼儿园生活让你意识到没有亲人陪伴的陌生,尽管有老师亲切和蔼的笑容和小朋友们善意友好的交流,你仍然不能自如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妈妈意识到你是个感情细腻的孩子,心里有了委屈不能很畅快地吐露出来。为了帮助你克服这个弱点,我和爸爸刻意在星期天经常领着你到小朋友多的地方活动,促使你学会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学会与陌生的小朋友交往,当我们看到你能够主动上前向小朋友问好,并说出“你叫什么名字?”时,我和爸爸不由得佩服起你的勇气,因为这种陌生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有时连我们大人都做不到。正是有了这样的勇气,你由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女孩变成一个非常受人欢迎的孩子。希望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够一直伴随着你。

毛毛,加油!

孩子,当你成功越过了入园的焦虑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接受现实后,我们发现在你身上逐渐闪现出许多令人喜悦的亮点:

勇敢:在妈妈的记忆中,你从九个月大的时候就体会到了输液的滋味。因为那时很小,你一看到白大褂就紧张。为了帮助你克服掉这种惧怕,我和姥姥在输液时转移你的注意力,并鼓励你向其他勇敢的小病友学习,并和他们交朋友。渐渐地你不再害怕输液,并学会在新环境下结识新朋友。现在当初输液时单纯的勇敢精神已经沿伸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就在前几天,在上电子琴课时,因为天黑,你不小心撞到防盗门上,头上碰了个比乒乓球小点的包,还有个血道子。听爸爸回来说,你当时眼里含着泪,坐在沙发上,在婷妈妈的鼓励下,你坚持没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孩子,你真勇敢!长大了!希望这种勇气能够传播到你今后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毛毛,爸爸、妈妈相信你!

礼貌:这个优点的形成与爷爷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每次和爷爷出门时,遇到熟人爷爷总是停下来打招呼。爷爷的言行在你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待人要礼貌的印迹,现在你一遇到熟悉的爷爷、奶奶,就主动叫打招呼,大人们都夸你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勤劳:这个定义准确地说应该是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养成的。妈妈希望你永远记住“小组长”这个称号。别看它的称谓小,它在你的成长道路上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里你协助老师帮小朋友发放碗碟,在家里你就会主动帮大人

扫地、擦桌子、端饭„„这些看似细小的变化,正是“小组长”这个称号,让你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给予?什么是尊重?

自立:记得从1岁半的时候,姥姥就把你放在儿童餐椅上,让你自己拿着勺子吃饭,尽管经常吃得满桌都是,却使你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勺子。到了3岁的时候,每天晚上洗漱时,你已经完全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做了。洗完后,跟大人说一声“爸爸、妈妈,我去睡觉了。”然后打开每晚必听的磁带《鞠萍姐姐讲故事》,在优美动听的故事声中渐入梦乡......

自觉:说到自觉,得说说弹琴。尽管这个琴你学得有点不情愿,但妈妈希望你能从中学会什么是坚持。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和爸爸发现你逐渐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知道每天的弹琴作业是必做的。这种好习惯在幼儿园的学习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经常能听到老师的表扬。

亲爱的毛毛,在你的身上还潜藏着很多没有闪现出的亮点,就象颗颗未被人类发现的星星。可爱、细腻、有爱心,这是你天然的。当然也有一些不太亮的暗点:比如时间观念还不是很强、做事仍有点拖拉,但我们相信,随着你慢慢长大,一定能够克服掉身上的弱点。

加油,毛毛!愿闪光点永远伴随你走向人生的每一步,好好把握自己。记住,你是最棒的!

永远爱你的爸爸和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