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孤独


篇一:《孤独是有意义人生的必要境界》

孤独是有意义人生的必要境界

陈行之

我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好,之所以写出一些你喜欢的随笔和你看到的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只是因为我把活着当作了一项严肃的工作,比较好地处理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而已。在所有这些关系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了独属于我自己的生活领地,没有被懒惰、虚荣、矫饰或伪善所侵占,我就是在那里过我的生活的,并且几十年以来没有改变。

在一定意义上,对事业的选择就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自从青年时代(正像你注意到的那样,那时候我还在陕北插队,还是一个刚刚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孩子)发誓“我要说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后,我在文学写作这条路上的确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主要因为工程浩大,其次是技巧磨练,即对长篇小说的艺术把握),好在我坚持下来了。这种坚持并非源于意志的坚韧,而是因为写作成为了生命本身,非如此就不能证明自己活着,这样,这种坚持也就没有了刻意,没有了疲倦,它成为了享受的过程,就像我们享受生命一样。

所谓“与对文学的选择相对应的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当然可以罗列很多内容,但我觉得没有一个词比“孤独”两个字更能概括和描绘那种特殊的状态。是的,是孤独。只有在孤独中,人才能够保持灵魂的完整;只有在孤独中,人才可以比他人更深刻地洞悉世界;只有在孤独中,人才可以比他人更清晰地辨别社会的肌理;只有在孤独中,人才可以比他人更确切地为自己划定必须到达的精神疆域„„在这种境况下,孤独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尾随人生而来的负累,相反,它成为了推动生命进展的动力源,成为了人的本质的一部分,所以我经常说:“孤独是迷人的”、“孤独是人的一种权利”、“一个有精神质量的人一定是能够并且懂得享受孤独的人。”

艺术家刘继庄先生(遗憾的是我至今与之没有一句交谈)曾经以“寂寞陈行之”归纳我,下面我引用他的话(请你不要太在意这里边的抬爱文字)--

在我眼中,陈行之先生是《博客中国》心路行走的最远的人物之一,先生孑然一身的踽踽独白,使我看到在粉丝赞歌声中的另一位陈行之,一位寂寞孤独的行者。我喜欢读“1+1=3”的文章,“1+1=2”的文章不吸引我。前者是“智识”,后者是“知识”;前者是“生命学”治下的“物理学”,后者是“物理学”统下的“生命学”。行之为文,当属前者。

一般读者很容昜陶醉于陈氏的正义的呼唤,微熏于先生对“民主”的呐喊,其实先生实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文字的背后是对自己的同情,是对生命的悲悯,是对信仰的尊重--说到底,陈先生立志的是“文学”,而非“政治”。我想倘“天下有道,之,必不与易也”,然而,当一名文学天才遭遇人性历史链条断裂,审美底线坍塌,举世皆匍匐在权力与金钱膝下(的时候),一位人本位的文学家必然要被„„捆绑为人质,被扭曲变态的颂圣学者(所排斥)。陈先生选择了“自己”,而非“他人”。“我即文学”,“文学即我”,说到底,陈先生呼唤“民主”是为文学请命,是为文化归属请命,是为人类终极关怀请命„„行之无论是力挺韩寒的雄文或为钱云会寃魂呐喊的泣血文字的背后,其实都是想为“文学”给力,想给当代“死文学”输氧,想让文学回到文学的本位,如此而已。

引起我对陈先生文章关注的不是他的洋洋洒洒的社会问责,而是他仰望星空对宇宙“暗能量”--在那篇《在与不在的世界》的人生体验(文章中),他把自己的心灵锁定在天上,在与天地对话中寻找人生定位,敲定自己的价值取向„„用陈行之的话说,他关心的是宇宙的“能量”对人性的失控。他看重的并非仅仅是社会的“利益分割”,而是文学救赎人性的责任。具有这种人性自觉的人,别说《博客中国》罕见,纵所谓“作协”统领下的“作家委员会”之委员们,几人欤?是的,行之先生选择了“人的文学”,选择了“由识转智”,所以注定要与“热闹”无缘。

艺术是相通的,艺术家与作家之间,一定敷设有一条相同的价值通道,所以刘继庄先生才把我看得十分透远(这是让我甚为感动的相知),这种透远,集中体现在“寂寞”即我上

面所说的“孤独”两个字上。

在我的话语中,其实孤独并非仅仅是某种固定人生形态的描述,而是需要谋求的状态--为了创造,人有时候需要主动为自己创造孤独,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创造欢乐一样。前段时间一位喜欢我作品的朋友来信,很为我不善于经营自己的事业(不善于利用自己的条件)而惋惜,认为我应当好好料理作品出版事宜,应当获得比现在大得多的影响,并为此提出了很多在我看来非常有诱惑力的建议。然而我在回信却说:“我不能那样做。如果我那样做了,陈行之就不是陈行之了,我也就写不出你喜欢的那些文字了。”这的确是我的心里话。

试想,想方设法利用微博制造轰动效应以博取社会知名度,并由此转化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那个人还是陈行之吗?在饭局中海阔天空神侃和热心于结帮拉伙的那个人还是陈行之吗?利用社会热点话题哗众取宠,处心积虑扩大社会影响的人还是陈行之吗?他可能是张三,可能是李四,更有可能是王二麻子,唯独不是陈行之。陈行之只有一个,只有大家看到的不问收获地写作长篇小说和思想随笔的“这一个”。“这一个”的任何改变都意味着他不再是“这一个”,而是虽然活得风光热闹却写不出长篇小说和随笔的“另一个”了。所以我仍旧不改初衷地坚守着我的书房,在我的文学世界里流连忘返,仍旧自得其乐地在让朋友们觉得“遗憾”的境界中进行思想和创造,在精神创造的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我是在为后世活着„„我认为这样很好。

虽然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我不善交际和应酬,然而这绝非我的本相,事实上,在需要交际和应酬的时候我是可以很好地交际和应酬的,但是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恪守这样一条永远都不会被松动的原则,那就是:人生形态是否有利于你通过文学和思想作品表达你对世界的观感?我对于那些无意义地寻求交往和热闹,用以刺激没有味道的人生的人,从来都嗤之以鼻,绝不会与这样的人为伍。当我感觉到热闹、温暖和舒适导致精神懈怠、创造力萎靡的时候,我也一定会坚决地摒弃掉热闹、温暖和舒适,让自己重新回到创造性的“应激”状态,就像生命面对超越极限的严苛环境下会主动调动生存潜能一样。

写到这里,我想跟你说一说我所知道的路遥。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获奖之后,巨大的荣誉和人们的追捧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他一下子成为了中心,要不断接受采访,受邀做文学报告,推不掉的饭局,难以拒绝的拥趸„„用路遥的话说:“我陷入了广场式的热闹生活。”他曾经很多次跟我感慨:“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否则我就完蛋了。”(后来他把这种感慨写进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孤独,背着稿纸到铜川陈家山煤矿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屋子里开始了新的“受难”历程--写作三卷本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那个与老鼠相伴的地方,路遥一定是在享受孤独,这是因为,孤独是他亲手创造出来的,就像他笔底下创造出的那个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一样。

写作间隙,他曾经面容枯槁地来到我家(那时候我还在西安工作),瘫坐在沙发上,用温情的、温暖的、近乎于爱情的目光静静地看着我为他沏咖啡。把咖啡放到他手边,我突然哽咽起来,眼睛里噙着泪水,说:“路遥,你为什么要把自己搞成这样?”路遥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算计起了他的文学工程:“我还需要七个月时间„„”又经历了七个月难以想象的艰难和孤独,他终于完成了百万字巨著《平凡的世界》,在结束的那一刻,他感叹说:“完成了,完成了就是好的„„”

这一定是他当时说出的最能够表达他精神和情感状态的话语了。

就像一座超过负重极限的桥梁,路遥,这个具有钢铁一般坚韧意志的人,终于在完成这部巨著以后轰然断裂了。1992年8月,他在延安病倒了,我和他的弟弟王天乐专程从西安赶去看望他,他拉住我的手,说:“日他妈的,我被拦腰斩断了。”随后是三个多月与病魔的搏斗,这次路遥没有成为胜利者,他失败了--1992年11月17日,我亲眼看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临终喃喃的最后话语是:“妈妈最好,妈妈最亲„„”

关于路遥,你还可以读一读我在路遥逝世十周年(2002-11-17)纪念大会上的演讲,题目是:《路遥:一个点燃精神之火的人》,网络上可以找到。

最近,一位我不熟悉的作家给我来信,说他写作了《路遥传》,希望我给看一看并为之作序,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是那么希望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杰出的路遥。我认为,记述路遥生命历程和精神创造的书,一定要给孤独预留一个显要的位置,孤独不仅是路遥的生命底色,甚至是他一辈子的精心谋求,没有孤独就没有永远处于“应激状态”的路遥,没有孤独就没有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没有孤独就没有影响了一代人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没有孤独就没有路遥那个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文学世界。 你看,“应激状态”就是这样需要以孤独作为条件的,所以我才说,一个立志于创造的人,首先要懂得“创造孤独”,只有在被创造的孤独中,你才可以体悟人生和思索世界,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的生命所能达到的极为必要的境界,非如此就不能说我们认真活过。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说,被创造的孤独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人的负累,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路遥就站在我的面前,我知道该如何把握生命形态。我可以骄傲地说,孤独是我的灵魂站立的凭据,是我的精神快乐之源,没有它,我就什么都不是了。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就是这样摒弃浮华与轻薄,摒弃无意义的交往,过独属于我自己的生活的。

篇二:《人生孤独》

人生孤独

有人说,“不害怕孤独的有两种东西,一种是野兽,一种是神仙。”不管你承不承认,人就是一种害怕孤独的动物!人也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人的奇怪来自于人的不坦率,明明怕孤独,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掩盖。人为什么要掩盖呢?因为在人类文化里,“害怕”就是“懦弱”的孪生兄弟,谁愿承认自己懦弱呢?其实谁都不愿承认自己懦弱,至少口头上不会承认!有懦弱的人就有勇敢的人。懦弱的人害怕孤独,难道勇敢的人就不害怕孤独了吗?不,因为勇敢的人和懦弱的人只有很微小的差别,所谓勇敢的人不过是比懦弱的人“掩盖”得少一点而已,所以不管你是懦弱的人还是勇敢的人,你都逃脱不了“人生孤独”!

人生是短暂的。有很多人用“草木一秋”“白驹过隙”来形容人生的短暂,但造物主并没有因人生短暂而把孤独从人的身边抽走。穷人是孤独的,因为穷,亲戚躲了;朋友远了;窜门的邻居少了;白事不通知你;红帖不发给你;就连开家长会时,自己的孩子也有意无意远离你,让你在操场的旮旯里消受那份本不该有的孤独。富人是孤独的,因为富,远亲来了;朋友多了;点头之交的主动和你套近乎了;官宦的猫死了通知你;大姨妈的二舅子的小表弟的“红色罚单”寄给你;今天一聚会,明天一桌酒;在人堆里打转儿的富人却感到说不出来的孤独。权人是孤独的,因为权,权人和亲戚始终保持距离,他怕亲戚把自己巴起;权人没有真朋友,因为他常提防朋友坑自己;权人想和上级交朋友,但担心舆论说自己巴结,交往只在暗地里;权人想和下级交朋友,又担心被利用,届时只有把官架子端起;通常权人晚上都是不爱回家的,因为白天干那些勾当是不能告诉家人的,憋着虽然难受,但为了保护家人,深夜里的权人只有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听着老婆的鼾声熬孤独。

老人孤独。膝下的孩子都“树大而直”,直而成材,因材而家,有家就盘算着自家的小九九,哪有精力管老人!?有老伴的老人要好一些,但不知何时,老伴撒手人寰,可怜的老人最孤独。

人生孤独,有不孤独者,究属寥寥。孩子相对要好一些,察其原由,主要是因为孩子还没学会掩盖和不坦率!

综上所述:我准备向神仙和野兽靠近!

人生孤独是福气

时间老人的拐杖,在别别扭扭中,把我的人生带入了新的行列。

作家梁实秋说:“中年最大的妙处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孤独}.

这是梁大作家的开悟,而我的开悟是什么呢?——人生孤独是福气。

时间让我已经体会过了太多的人生冷暖,细细品味,回首自己曾经走过的人生岁月,这其中的平平仄仄,有过成功,有过幸福,也有过失败与心碎!但总的来说,我还是感恩上帝,他让我惜福,也让我坚强地一路走过来了!

身边的朋友已慢慢地疏离,这个时候我体会最深的是人生孤独的妙处!——那是一种离群索居而又心灵博大的孤独!是一种平淡风清的精神升华,一抹苦涩岁月的淡定的笑容!

孤独是美丽的,孤独的时候可以看清自己的位置,读懂了自己的心。等待的日子里因为有了一分期待而变得珍贵。

佛家说:“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人生不过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执著不如随缘,我们都在人生的路上。

孤独的人不一定拥有心灵上的寂寞,但寂寞的人常常是拥有心灵上的孤独。

寂寞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不管身边有没有爱你的人,我们常常都会感到寂寞。而孤独不代表不快乐,常是在孤独时,我们放下了所有的伪装,呈现一个赤裸裸的自我。孤独是对时空而言的,寂寞是对心灵而言的。

孤独虽然像是一杯浓郁的咖啡,却能让你品尝香浓的气息,那样 轻盈的气味弥漫在宁静的氛围中,特别地香醇恬静优雅,伴我走进心灵美感的思潮中。孤独也是一种独立,试图唤醒沉睡的灵魂!

寂寞就像你身处在热闹的人潮中,身边尽是车水马龙的喧哗吵杂声,可是你却一点都感受不到热情,也没有快乐的心情。真正的孤独是你在纷闹的人群中间,你还能面对自己的灵魂作独立的思考,一个人天马行空让心灵逃离这繁杂的人世,作心灵主人的主宰者。

话得说回来,其实,孤独是任何人一生中都无法摆脱的命运,活着,我们就要让心灵主宰我们的思想,让思想为我们服务,让我们在孤独中享受这一份以生俱来的清福吧!

让我们共同感悟孤独中的妙处吧!让我们做一个孤独中快乐的主人!人是万物之灵!灵即是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灵魂高高地飞翔!指引我们人生前行的路,在这条共同“孤独”的路上,我们其实并不孤独,因为我们的思想是有共鸣的,因为共鸣,我们就不会孤独!

在这心灵的后花园中相会!你来吧,我等着你!

篇三:《人生与孤独》

女儿上班去了,爱人也上班去了,看似狭窄逼仄的居室,因为缺少人气,骤然间空旷起来。我象躺在床榻上一只圈在铁笼内的困兽,我不是不停地吸烟,就是坐在电脑前打游戏,尽管我把音量调到最大分贝,但我依然感觉房间的空荡,就像一个人茫然行走在无边的荒漠。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体验,按理说不会落到我的头上。可是我真的没办法让自己思想集中起来,想一些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百无聊赖的虚度了数日,心境总算平静下来。便不禁心生疑窦:曾几何时,我已经习惯了热闹喧哗的生活,而不再适应一人独处的寂寞的生活了呢?我不知道,我能够知道的是,习惯的力量正在把我拉向另一个不很确定的人生轨道。意识到这一点,我蓦然惊觉,有许多时候,一个人生活习性的形成或改变,或则说堕落和升华,似乎是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进行的。

于是便想到了多年前在边城写就的小文《享受孤独》,这篇不足两千字的稿件发出来后,虽获了奖,但读者褒贬不一,这也是我复杂心绪的一种佐证。我是说,并没有人真正喜欢孤独,就像没有人真正向往杳无人烟的沙漠一样。但是,人生不大可能长久地处于喧哗的境地,之所以有许多时候我们必须独自面对,也只有在这样的静谧的氛围中,我们才能真正听到自己心跳和灵魂的声音,这声音穿过寂静的海面鸥鸣般漫进我们警醒的耳轮。一个人也只有一个人,才能在清静与孤独中完善和发现自我。而在喧闹的人群中,我们心灵的声音被红尘所淹没。所以,尽管置身热热闹闹的场所,而一旦远离它将会被更大的孤独所包围。我想我前几日的心烦意乱,无法让内心安静下来,正是这个无懈可击的原因,只是我不明白,世俗的力量为何如此强大,它可以影响甚至左右一个人心灵的空间,唯一能够说明的是,没有意志和耐心的围墙,我们就无法放牧远方绚丽的彩虹。这不是夸张,想想看,一个人连孤独都无法战胜,你还相信他可以战胜什么?

边城十载,除了工作和必要的应酬外,我几乎是在孤独中度过的,我甚至可以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几日足不出户,全身心地读书或写作。我许多能够称得上文章的文学作品,也正是在这十年中完成的。所以我的《享受孤独》绝非做秀和胡言乱语,而是我内心体验的真实独白。在我看来,一个人独处就是直视自己的灵魂。可以清晰地感知内心深处涌动的思想的浪花,它穿过寂寞的时光的海面,抒情诗般拍打我不再茫然的心灵堤岸。这时候,我回归了自己,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品味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我还特别喜欢一个人孤独的旅行,不大习惯同人结伴而行。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挨窗的座位上,周围均是陌生新奇的脸庞,而奔驰的列车正在呼啸着奔向远方。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在时光隧道里穿行;还有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囊形单影只地出现在洪荒大野,内心的豪气和悲壮呼之欲出,可以尽情玩味陈子昂的那首千古绝唱。我始终相信,一个有思想有品味的人,一定是在穿越了无数的孤独后,才玉树临风的挺立在令人瞩目的人生高地上。在许多沉静的时光背后,正在孕育一场心灵的风暴和洗礼。那是另一个崭新的人生黎明,当我们学会了在孤独中创造和思想,收获的肯定是不同凡响的生活。

这也是这些日子以来,我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的重新发现,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有这种得以释怀的人生自觉。否则我还将在蹉跎岁月中逐渐迷失了自我,甚至以喧闹消磨时光为乐,其结果我肯定是用时光之砂埋葬了自己,而毫无人生的意义。说到底,尽管人生注定是一场{人生孤独}.

大孤独,就像再奢华再气派的盛宴总会曲散人终,剩下的只是无边的寂寞与冷清,但是,在生命之车的奔驰中,一个人的孤独恰好是对人生的一种最佳诠释。在这样的状态下,你会意外的发现,其实你并不孤独,孤独的只是你的心灵和生活。当澎湃的心声从脑海漫溢而出,你会发现,你正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俯瞰人生甚至整个世界。

篇四:《人生本就孤独》

人生本就孤独

------光线传媒刘同说: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人生如戏,在人生这个舞台上,你我都是演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上演着不同的曲目,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演好自己的那一出戏,因为都希望它能精彩。

人生本就是一场单人旅程,与你结伴而行的人有一天终将会离你而去,而那些在你生命里出现过的人只不过是你身边的过客,到最后,你会发现还得你一人孤独地走完剩下的路,因为人生本就孤独。

有一种孤独是努力过后的失意,没有人看到你过程中流的汗,因为结果就摆在那里,你只能对着不争气的结果独自垂泪。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比过程来得更重要,即使过程中你付出了很多,在别人眼里,你的结果也只是和那些并未做出过多大努力的人一样。可能你会说,何必在意别人的言论,只要对得起自己即可,没错,但毕竟人言可畏,失败一次,两次,三次,你可以忍受,若是次数多了,恐怕你也没有那份走下去的勇气了,况且,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在乎别人的看法?面对失败,你会抱怨,会失意,你甚至有些嫉妒那些凭着小聪明的人做出来的成绩,但这些只是作为发泄的一种方式,于结果的好坏并无多大影响,声声抱怨只会让你更加讨厌自己。一直记得小学语文老师说的一句话:跌倒了,怕什么,就怕不振作!的确,但我们终究还是得明白,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劳心劳力的付出也并不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但是没有付出必然没有回报。其实,成功的影响因素有许多,付出的努力是一部分,机遇和运气又是另一部分,有时候,机遇和运气更为重要。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搞起了计算机,后来却成为了轰动世界的风云人物,因为在那个计算机悄然兴起的年代,比尔·盖茨抓住了难得的机遇,所以,他成功了。约里奥·居里夫妇——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两次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他们发现了新的中性射线,却未意识到是中子,让别人“抱得大奖归”,因为他们差了点儿好运气。我认为成功=付出 机遇 运气。

有一种孤独是明明怀揣着理想,而你发现你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一文不值。有个师范专业的朋友对我说,她的梦想本就不是当老师,她不甘于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她想要从事传媒工作,做自己想做的访谈,写自己想写的文章,但周围人都觉得她太异想天开,放着老师这个铁饭碗不端,而去搞什么传媒。她自己心里也明白,一个非专业的学生跨专业学习其他领域的东西,还想要做出点成绩,这条路注定是艰难的,说句现实点的,以后可能面临着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的处境。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人生有些路很重要,一旦你走错了,想回头却已经晚了。我们每个人都是造梦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把儿时的梦当成了天真,坚持梦想走到最后的又有几个人呢?面对现实,我们必然得要做出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若不知道罗马在哪里,路再多又有何益。无论选择哪一条路,这都是你的生活,后续接二连三的麻烦与挫折你也要坦然接受。不改初心,对得起自己当初的选择,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