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对准一个城墙口


篇一:《“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与任正非面对面》

“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与任正非面对面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

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

28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15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增速均达30%以上。作为华为领军人物,任正非从一名中年创业者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深深影响了许多人……

华为走过了怎样的创业、创新之路?成功密码是什么?“28年只做一件事”的任正非究竟做了怎样“一件事”?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当下的深圳乃至中国应该如何创新驱动发展?政府需要筑牢哪些堤坝?

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华为总部,与任正非面对面,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访谈……

成功密码:‚坚持只做一件事‛

记者: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

任正非:第一,华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治大环境和深圳经济小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发展。深圳

1987年18号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没有这个文件,我们不会创建华为。后来,华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我们感到税负太重,很多同事说把钱分了算了。这时深圳出了“22条”,提出投资先不征税,等到收益后再征税,实行了好几年。这个时候我们就规模化了。

第二,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第三,华为坚定不移持续变革,全面学习西方公司管理。我们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学习,至今还没有打通全流程,虽然我们和其他一些公司比管理已经很好了,但和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公司相比,多了2万管理人员,每年多花40亿美元管理费用。所以我们还在不断优化组织和流程,提升内部效率。

记者:华为每年花上亿美元请IBM顾问团队来帮助管理企业。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价钱改进管理?

任正非:你们知道吗?丰田的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

在我们公司工作了10年,德国的工程研究院团队在我们公司也待了十几年,才使我们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从生产几万块钱的产品开始,到现在几百亿美元、上千亿美元的生产,华为才越搞越好。我们每年花好多亿美元的顾问费。

我们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不知道什么叫交付,全是请世界各国的工程顾问公司帮助我们。第一步就是认真学习,使公司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现在我们正在自己往前一步,就想再做得更简单一些、更好一些。

记者:华为有没有弱点?

任正非:有。华为公司3年前应该快垮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有钱了,怕苦了。我们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买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我们就琢磨:为什么不提升一线作战的人的待遇呢?我们确定非洲“将军”的标准与上海、北京的标准不一样,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记者:创新能把华为领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任正非:比如4K高清电视,现在北京、深圳都还做不到,但四川全省连边远农村用的都是4K高清电视,就是我们和四川电信合作做的。4K电视会把带宽、信息管道撑得很大。手机很快也是2K了,也会把信息管道撑大。这么大的管道一定要有人来做!4K现在还没有到来,VR(虚拟现实)就要到来了,还能互

动,流量会远远大于4K。这是阻挡不住的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巨大的战略机会。香港、澳门马上也会实现。四川的实践证明,普通的农村也可以享受很高的带宽。

坚守‚上甘岭‛:‚中心是有理想‛

记者:华为成长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爆发,您是否动摇过?

任正非:没有。没炒过股票,没做过房地产这些东西。 记者:没有诱惑么?

任正非:没有。那时,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着。我们楼上则平静得像水一样,都在干活。我们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

记者: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文化的?

任正非:傻,要总结的话就是傻,不把钱看成中心。中心是理想,理想就是要坚守“上甘岭”。钱不是最重要的。

记者: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任正非: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创新者窘境:‚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 记者:历史上很多大公司几乎在一夜之间倒闭了,就像在《创新者的窘境》里写的一样。您有没有这种忧患意识?

任正非:至少在大数据传送这个领域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我们可以及时把“黑天鹅”转化成“白天鹅”。我们内部的思想氛围是很开放自由的,“黑天鹅”只会出现在我们的咖啡杯中,而不是在外面。我们这里已经汇集了世界主要的技术潮流。

记者:您对华为的未来比较乐观,但是您自己也在强调“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为什么?

任正非: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公司也会懈怠,我们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增长完了以后会不会变懒呢?我们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第二,我们国家一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物权都有物权法保护了,至少知识产权要等同于物权。国家要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发明。

记者:前段时间您和爱立信签订了一个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任正非:是的,签订后我们公司高层欢呼雀跃,因为我们买了一张世界门票。我们一个普通员工写了个帖子,说“我们与世界握手,我们把世界握到了手中”。

如果我们保护原创发明,就有很多人去做原创,最后这个原创就会发展成产业。

修宽航道:‚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 记者:企业间的竞争其实挺残酷的,但刚才听您讲到和国外的竞争对手可以自如地对话,这是怎么做到的?不是都讲企业竞争搞焦土政策吗?

篇二:《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

‚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与任正非面对面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

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

28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15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增速均达30%以上。作为华为领军人物,任正非从一名中年创业者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深深影响了许多人……

华为走过了怎样的创业、创新之路?成功密码是什么?‚28年只做一件事‛的任正非究竟做了怎样‚一件事‛?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当下的深圳乃至中国应该如何创新驱动发展?政府需要筑牢哪些堤坝?

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华为总部,与任正非面对面,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访谈……

成功密码:‚坚持只做一件事‛

记者: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

任正非:第一,华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治大环境和深圳经济小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发展。深圳1987年18号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没有这个文件,我们不会创建华为。后来,华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我们感到税负太重,很多同事说把钱分了算了。这时深圳出了‚22条‛,提出投资先不征税,等到收益后再征税,实行了好几年。这个时候我们就规模化了。

第二,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第三,华为坚定不移持续变革,全面学习西方公司管理。我们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学习,至今还没有打通全流程,虽然我们和其他一些公司比管理已经很好了,但和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公司相比,多了2万管理人员,每年多花40亿美元管理费用。所以我们还在不断优化组织和流程,提升内部效率。

记者:华为每年花上亿美元请IBM顾问团队来帮助管理企业。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价钱改进管理?

任正非:你们知道吗?丰田的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在我们公司工作了10年,德国的工程研究院团队在我们公司也待了十几年,才使我们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从生产几万块钱的产品开始,到现在几百亿美元、上千亿美元的生产,华为才越搞越好。我们每年花好多亿美元的顾问费。

我们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不知道什么叫交付,全是请世界各国的工程顾问公司帮助我们。第一步就是认真学习,使公司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现在我们正在自己往前一步,就想再做得更简单一些、更好一些。

记者:华为有没有弱点?

任正非:有。华为公司3年前应该快垮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有钱了,怕苦了。我们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买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我们就琢磨:为什么不提升一线作战的人的待遇呢?我们确定非洲‚将军‛的标准与上海、北京的标准不一样,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记者:创新能把华为领向一个怎样的未来?{任正非对准一个城墙口}.

任正非:比如4K高清电视,现在北京、深圳都还做不到,但四川全省连边远农村用的都是4K高清电视,就是我们和四川电信合作做的。4K电视会把带宽、信息管道撑得很大。手机很快也是2K了,也会把信息管道撑大。这么大的管道一定要有人来做!4K现在还没有到来,VR(虚拟现实)就要到来了,还能互动,流量会远远大于4K。这是阻挡不住的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巨大的战略机会。香港、澳门马上也会实现。四川的实践证明,普通的农村也可以享受很高的带宽。

坚守‚上甘岭‛:‚中心是有理想‛

记者:华为成长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爆发,您是否动摇过?

任正非:没有。没炒过股票,没做过房地产这些东西。

记者:没有诱惑么?

任正非:没有。那时,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着。我们楼上则平静得像水一样,都在干活。我们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

记者: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文化的?

任正非:傻,要总结的话就是傻,不把钱看成中心。中心是理想,理想就是要坚守‚上甘岭‛。钱不是最重要的。

记者: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任正非: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创新者窘境:‚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

篇三:《2016高三语文三模作文评分标准》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访谈现场,记者问两位成功人士:“而位在各自领域都取得骄人成绩,你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一位回答说:“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另一位回答说:“对准一个城墙口进攻。”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材料分析】

一、“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

关键词 网到鱼 意谓成功

一个网眼 意谓关键点、重要节点

一张网 意谓全面

依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点与面”“个人和集体”,成功的获得需要的是全面而充足的准备。

去功利化,做事不能急功近利。

全面而充足的准备,以备将来,以为成功的获得。

二、对准一个城墙口进攻

我们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

《光明日报》5月10日一篇访谈《“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

任正非说:‚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感悟: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企图能走向事业的高峰。但是,他们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基本上已经决定了他们能走多远。

“只做一件事”,这就是专业、专精、专注。专业,合乎社会需求;专精,把事情做成一流;专注,心无旁骛,坚持不懈。这道理并不深刻,但真正能这样做的却是不多,这是因为外界诱惑太多,内心容易动摇。

在华为成长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爆发,股票市场热闹。那么,华为和华为的员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任正非说,他们公司‚没做过房地产这些东西‛,员工没有炒过股票。那时,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他们楼上则平静得像水一样,都在干活,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究其原因是:不把钱看成中心,钱不是最重要的;而中心是理想,理想就是要坚守‚上甘岭‛。

感悟:俗话说,能站多高,就能看多远。华为有长远的目标,有崇高的境界,有宽阔的胸怀,因而能专注于他们认定的事业。在身边,在晋江,也有不少全国知名的企业,但有哪几家不介入房地产业呢?表面上,他们往钱眼里追潮,也得到了不少信手拈来的财富,但最终却是被房地产拖累,这是残酷的事实。

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来说,树立理想,确定目标,投身做好一件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依此,我们们可以提取处以下关键词 专业、专精、专注

树立理想,确定目标,做好一件事

【立意写作】

一、根据第一回答

“点与面”“个人和集体”,成功的获得需要的是全面而充足的准备。

去功利化,做事不能急功近利。

全面而充足的准备,以为将来,以为成功的获得。

注意:“全面而充足的准备”不是做事应从全局考虑。阅卷过程中,老师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对“全面考虑、着眼全局”的理解,就是要做好全面的准备。

二、根据第二回答

专业、专精、专注

树立理想,确定目标,做好一件事

注意:此回答不能只论“一技之长”(此类文40分以下)

三、综合第一第二回答立意,确定文章写作内容,但文章内容必须侧重于一个方面。

文章写作,可以选择一个方面,也可以对两方面加以综合。

注意:综合两方面立意写作,不能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因为材料的两个方面不形成正反对比性质。如果文章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40分以下。

【赋分标准】

切入分 45分

一等54-60分

二等48-53分

三等42-47分

四等 36-41分

五等35分以下

字数不够每缺少5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 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最多扣5分。

篇四:《任正非 在2012实验室的讲话》{任正非对准一个城墙口}.

华为创新的未来:任正非答“2012实验室”科学家16问

岑峰 2012-09-07 23:19 3条评论

任正非许多曾经的讲话和文章都值得深入学习。最近这篇与华为“2012实验室”(“2012实验室”是华为的一个部门,专门搞创新基础研究,名字来源于任正非看了电影《2012》以后说,以后信息爆炸像数字洪水一样,华为想生存下来就得造方舟)科学家的会谈纪要也将成为新的经典,从这则纪要中,我们可以看到任正非并没有局限于科学家们的问题,而是从更高的角度阐述了华为的创新思维,以及华为在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华为应该如何造自己的“方舟”的看法。雷锋网摘编如下: 诺亚方舟实验室

2012年7月2日下午,任总与2012实验室干部与专家座谈,部分董事会成员、公司各部门领导也应邀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