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苦乐观


第一篇:《领导干部要有正确“苦乐观”》

龙源期刊网 .cn

领导干部要有正确“苦乐观”

作者:杨小草

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4年第05期

习近平主席在谈及访俄之旅时说,“我不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一句“累并快乐着”,道出了一位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知疲倦辛劳奔走的领导人内心朴实而高尚的苦乐观。领导干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作为党的事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乐于吃苦的工作作风。乐于吃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领导干部每天处理大量的工作,难免会出现差错,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抱怨。这个时候,领导干部应发扬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工作作风。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革命就得吃苦,不怕苦。怕吃苦,吃不得苦,就不能实现向乐的转化。真正的快乐只能由奋斗的艰苦转化而来。领导干部要牢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战胜艰难困苦,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自己。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锻炼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拉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领导干部只有在“困境”中磨掉“细皮嫩肉”和“弱不经风”,才能变成“柳骨颜筋”和“坚韧不拔”;只有到群众身边,更多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接地气、固根本,亲身感受群众冷暖,才愿意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才能找到走向“乐”的方法。

乐在苦中的人生境界。苦与乐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人们所讲的“苦尽甘来”“乐极生悲”,说的都是苦与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苦”的感觉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和所做事情的难易程度,而“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的态度。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把困难、压力看作财富,看作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垫脚石,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本领,修养党性;把解决群众的困难当成享受,愿意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怕苦”是一种态度,“乐在苦中”则是一种人生观。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苦乐观”,才能干事不畏艰难,才能受挫心平气顺,最终在实践中学到本领,在苦中收获快乐。 以苦为乐的奉献精神。奉献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职业操守。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奉献来计算。”古语讲:“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图名利、多做奉献,既是领导干部的优秀品质,也是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前进的重要保障。领导干部要永远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官”,“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权”。领导干部只有为人民谋利益的义务,没有为个人捞好处的权利,绝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变成牟取私利的工具。领导干部要坚决做到心不动于红利之欲,手不伸于物流之诱,目不炫于七色之惑,乐于为群众奉献青春、才智和力量,在奉献的同时收获自己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能够正确对待名利,是衡量每个领导干部的试金石。古人说:“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 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知足,才能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反之,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道德经》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认为,人的祸患

第二篇:《我的苦乐观》

我的苦乐观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你会如何回答?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那么请听听我的苦乐观吧!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是他理解的苦与乐,叫作《最苦与最乐》,他所认为的苦与乐就是一种责任,苦呢,是因为肩上背负着责任,还没有完成,该做的事没有做完,就像又有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上,那种感觉是很难受的。最乐呢,肯定就是责任尽到了,该做的事也做完了,可谓是如释重负。

当然,我的理解肯定是和梁启超先生不一样的,我所认为的苦与乐就是一种和家人在一起所能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也就是亲人给予你亲情的力量。就算你有再好的才能,再强的本领,再富有,如果缺少这样的一种幸福与快乐,想必就生活在了痛苦之中。如果让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的话,我就感到有无限的欢乐围绕着我,相反,如果我和我的家人分开了,我就会感到孤独,开始觉得没什么,越到后来这只能够感觉就越强烈,被孤独环绕着,就算吃下了蜂蜜也会觉得是苦的吧!好像陷入了无底洞。如果一家人的感情很好,彼此之间就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相处的十分融洽,那么和他们在一起会像进入了欢乐谷一般,这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亲情的

伟大之处,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为了亲情愿意放弃一切,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愿意一辈子向往亲情。还有什么能代替亲情所带给你的一切。

现在我真正懂得了“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所谓的亲情不就是建立在亲人之上的吗?没有了亲人,你怎么会感到亲情的力量?又怎么会感到快乐呢?感到的也许只剩下了空虚和痛苦了吧。

在美国的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栋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这个富豪虽然家产万贯,住在豪华的别墅里,本应享受着荣华富贵,快快乐乐的生活,但寂寞和空虚总是使他痛苦不堪,所以才喝的烂醉来消除心中的孤独吧。他豪华的“家”在他看来只是房子这么简单,甚至从来没有看做是一个家,是因为他一直以来只生活在“家”的幻影当中,即使很豪华,对于他来说也只是空壳一个,没有亲人,更没有亲情,最苦的事莫过于此了吧。

某国内战期间,一个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十个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五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冒死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悲喜交集的他紧紧地搂着自己的女

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就是如此,这个中年男子虽然在战争中失去了像房子,但却没有失去家。他会悲伤吗?他会痛苦吗?当然不会了,因为亲人还在,亲情还有,这时的他就算是露宿荒野,也会感到亲情所带给他的满满的幸福和快乐。由此看来,还有什么抵得过这种乐?最乐的事莫绝对过于此!

谈了这么多,想必各位应该清楚了我的想法了吧!没错,用一个词语话来概括我所认为的苦与乐就是——亲情!苦的是失去了它,乐的使拥有了它。在这茫茫人海之中,你是否和我一样?是否和我一样珍惜它并享受着它?

第三篇:《人生苦乐观》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软件工程四班

学号:2011242255

高祥

1{我的苦乐观}.

人生苦乐观

众所周知,世间万物都在追求着幸福和欢乐,如果你仔细分析,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所想所思都是为了趋乐避苦。可以这样说,趋乐避苦是世间所有众生思想、行为的唯一动力,因此,一个人一旦持有错误的苦乐观,那么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也就是获得幸福和欢乐的方法也会出错,因而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安乐。

世间大多数人都认为痛苦和快乐取决与自己的周边环境,例如:金钱,地位,名声,住房等等。他们认为,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些,他们就得到了快乐;但是,往往相反,这些人拥有了钱,拥有了地位,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豪宅,精美的食物。可是,他们却整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他们不得不雇佣很多的保镖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他们所有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我想问一下,这是他们想要的快乐吗。

相反,有些人他们没钱,没房,没地位。可是他们全家和睦,万事顺心,身体健康。他们每天开开心心的上班,下了班可以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前享受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饭菜。但是,你能说他们不快乐吗?

佛教认为,世上的这个苦乐观是偏颇的、舍本逐末的。不是对苦乐真正的认识,因而通过“调整周边环境”得到的快乐是不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世间万物都是“因缘聚合”而生的。“因”也即“直接原因”;“缘”指的是产生事物的间接原因。例如:苹果就是因“果树”和缘“空气,阳光,水,土壤”聚合的结{我的苦乐观}.

2

果。仔细观察和分析产生痛苦和快乐的原因,都是“外界环境”和“内心对待环境的态度”这两个因素综合聚合的结果。“外境”和“内心对待外境的态度”这两个因素聚合的结果,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仔细分析这两个因素,“内心对待外境的态度”应当是苦乐的直接原因——也即因,而“外界环境”则是苦乐的间接原因——也即缘。

佛典中常说:人生是一大苦聚。不谋而合的是不论中国抑或是西方哲学,许多思想都对苦情有独钟。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对叔本华的悲观论点十分赞同,认为“除以生受苦难为生活之目的外,人生概无他目的可言。”汤用彤也在《理学、佛学、玄学》中谈到:“婴儿呱呱之后,其心无一日不劳,其体无一日不动,其志无一日不摇,其灵无一日不昏,劳也,动也,日甚一日而人日惫。仰而思,思伐人之心志,斫人之体力;俯而视,视夺人之灵魂,驱人之体魄;就地而卧,卧有梦其梦也„„”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也能找到对苦的人生观的揭示,只不过孔孟之道以苦乐为警钟,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佛陀之法化苦乐为尘埃,所谓妄生分别皆无色相。

我们生活在这世上就是要享受痛苦,而佛教中的苦乐观正是以这苦的享受为基础的。佛教是一种实践的人生观,它是从人实际的原始生活状态、心理状态出发,它体例人生,终得到人生皆苦的论点。

佛教讲苦是有现实依据的,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是生理上的痛苦,求不得,爱离别,爱憎会,五蕴盛,是精神上的痛苦,这样一来八苦思想就概括了人生的一切痛苦,同时他又很现实,每个人都{我的苦乐观}.

3{我的苦乐观}.

能从现实中找到八苦的依据,生老病死自不用说。求不得,爱别离,爱憎会,五蕴盛也能在每个人所经历的痛苦中找到其现实依据,而八苦刚好又会伴随人的一生,所以说佛教说人生皆苦是有现实意义的。如果以八苦来看待人生,那么苦就是人生的主题。

由此可见,这苦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而且无可避免。那我们苦的源头是什么呢?从四圣谛中我们便可以找到答案。苦是人生的结果而非原因,而苦谛之因便是集谛。集,聚集。正是来自人们内心的欲望之火点燃了痛苦的导火索。有欲就有求,有求就有不得,有不得就有痛苦!所以解决痛苦的唯一途径就是“无欲”,而“无欲”绝对不是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的。

无忧无虑、潇洒快乐,这是我们期望的理想境界,但我们做不到。因为人生皆苦。为什么悲剧比喜剧更有震撼力呢?原因是人类毕竟是生活在充满困苦灾难的世界里,而欢乐仅仅是苦难的插曲,是生活中的灵光一现。与苦难常相随的悲情却总是在不知不觉降临。何乐可言?人生在世总是无奈地承受各种各样的劳苦愁烦的煎熬,就像佛教给这个世界的定义:无涯的苦海。

4

第四篇:《军人的苦乐观》

军人的苦乐观

艰苦奋斗是革命军人实现正确人生追求的精神动力。艰苦奋斗,既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国宝民魂。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其中就包含了艰苦奋斗的美德。

让人遗憾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部分同志开始淡漠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了,“享乐主义”在部分人的头脑中滋生起来。什么“人生苦短,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等等。剖析犯罪军人的犯罪诱因,大多与其怕苦怕累,贪图享受密切相关。 在平时,我们面临着许多“苦难”。比如,有些同志的家庭经济有困难,有的同志身体得了疾病;还有军事训练三伏天热,三九天冷;施工中遇到困难等等。在这些“苦难”面前,一种是害怕、退缩,甚至垂头丧气,退下阵来;一种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坚决与艰苦、困难作斗争;作为革命军人,应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思想上藐视艰苦,坚定战胜艰苦的信心;在行动上,做征服困难的英雄,而不做屈服于困难的懦夫。

革命乐观主义,就是对事业、对前途抱着充满希望和

信心的积极态度,无论是在怎样艰难困苦场合,都不灰心、不气馁、不悲观、不动摇,始终充满胜利的信心,保持旺盛的斗志。这种乐观主义,是一种战胜艰难困苦的巨大精神力量。要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合格的革命军人,就要象当年红军战士那样,敢于吃苦,敢于向困难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勇往直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和磨砺,不可能有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中甜”。倘若在艰苦面前停步或绕行,必然会在人生的旅途中迷路、出轨,在空想和失望中虚度一生,到头来还要被迫去“干受苦”。

记得有一哲人讲过:“在某种程度上,苦难对于人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作为一名军人,能正确对待苦难,继而战胜苦难,那么他得到的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得到的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军人追求的苦乐,体现在思想品德上,应该是志存高远,建功立业,无私奉献,报效祖国,而不应该是胸无大志,玩世不恭不仅体现在生活情趣上,应该是健康向上,以苦为荣,贫贱不移,而不应该是低级趣味,放荡不羁;体现在工作作风上,应该是艰苦朴素,令行禁止,勇于开拓,百折不挠。而不应该是漂浮虚假,墨守成规。这才是

军人应有苦乐观。{我的苦乐观}.

我们生活在一个创业的年代,一个需要千百万人为之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年代。“三更灯火更五鸡,正是男儿立志时”。朋友,珍惜这个年代,把握住自己,绝不可让青春年华在“玩乐”中虚度。

第五篇:《个人成长经历》

破茧成歌—我的成长纵向观

张用锋

云南星耀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为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讲述了本人走向心理咨询师的心路历程,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全面回顾及剖析,阐述了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深层次地审阅并分析了自我的人格特征,从而揭示了自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内心追求和渴望,并对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所具备的条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从而指明了自我的努力方向。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成长的历程并不平淡。从一个胆小内向的孩子,经过青春期的“叛逆”与“早恋”,渐渐成熟,慢慢的读懂父母的爱,懂的感恩与回报。通过大学的历练,知道如何独立的规划自己的时间和人生,在各种欲求之间学会取舍,明白“有舍才有得”,学会放弃才会真正的长大。种种实践与学习成就了一个外向,开朗,乐群,真诚的我,也激发了我对心理学的热爱。

有着系统心理学与教育学实践与理论支撑的我,对教育和同事有着特别的关注与喜爱,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能够为需要帮助的他们提供咨询,帮助求助者摆脱自己无法摆脱的困难,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人格,健康成长;同时我要励志关注老人的晚年健康,让他们在晚年也有一个温暖的心。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童年的经历,是我的人生宝贵的财富。我生长在江苏的一个小村里。父母亲都是农民在当时家中条件还算可以。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勤劳善良,父亲是名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爱好广泛常识渊博。

在我的童年,父母给了我良好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特质。 受父亲的影响,我对什么都爱好,喜欢美术写作同时对生活中一切的新鲜事物总是布满好奇。母亲很善良,经常对他人的困难予以帮

助,对子女呵护有加,常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正派的人,这些教导从小就深深的刻在我的脑子里,并且影响我的以后的行为,影响我的整个人生。于是,从小我就在认真学习之余并帮助家里做一些家务活动。这们既锻炼了我的工作技能,同时也培养了我的高尚的情操。这是我的一笔人生的巨大财富,同时也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工作中受益无穷。

在父母亲的引导和培养下,我迅速的成长了起来,父母亲教给了我面对压力和困难的踊跃态度,培养了我坚韧,耐劳,追求独立,追求完美的性格。这一切,并逐步奠定了我的苦乐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随后的学习生活也较为顺利,升入大学,参加工作后并考上在职的MBA研究生。但是我清楚,如果没有父母的鼓励与教导,还有“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与重视”的信念支持,我可能不会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现在我是一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这对于有社会经验的我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能更好地完成我的人生规划,我想我会做到顺利的转变。

(二)、对人生价值的思索,使我决定选择心理咨询师。近些年,我常常在思考:到底我要规划一个怎样的人生呢?我应该利用我的工作之余寻找一个更有挑战性,更让自己找到兴趣与快活的事做。我常常感到时间的流逝的无比可惜,这是一笔无法言述的最宝贵的财富。生命只有一回,应该充分利用那些工作之余的时间,让生命放出异彩。

但我的人生应该作一个怎样的规划呢,我思索着,我迷惑。这个问题我想过许多,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觉得,要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曾踊跃的影响过别人,给别人光与快活,我们要常常对自己的进行深层的心理进行了解,探求自我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快活。

那段时间,我徐徐感觉,我最适合学习心理咨询专业。学好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别人,自己收获快活与幸福。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农村几乎是一个空白,但是社会需要极大。假如有一天,我与一位心理有暂时障碍的人沟通时,用我的心理学专业的方法与手段为他带来安宁,哪怕只是暂时的安宁时,我无疑会收

获至真的快活,同时也是我的人生价值所在。{我的苦乐观}.

想到这里,我参加了滇大教育的心理健康培训。并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认真学习。经过一年多的日日夜夜。我拿到了结业证书。

我还是一个对各方面知识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中医哲学经济,历史等等。这其中既让我体会了学习的快活和成就感,也养成了我的天天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塑造了我为事执著、自信自强的人格特征,这些良好的品质,让我能够始终以踊跃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三)我的情感经历

童年的经历让我与爸爸妈妈的接触较多,有时听到朋友怀念小时候很少与爸爸妈妈去公园,或者小时候犯错被爸爸妈妈训斥,他们都会十分的羡慕我的。

大学的时候,班上一个女同学公开表示“喜欢”我,但是年幼的我们,只是对偶像剧的模仿,没有什么感情的付出,只是在老师看来有些担忧,好在并没有影响到成绩。但聊到投机的话题非常的健谈。我们也许就是话题投机吧,将这种“投机”扩大为“喜欢”,开始了我的初恋,也就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早恋。那时候的长辈将“早恋”视作洪水猛兽,而我对于他们的各种“谈话”和“教育”熟视无睹,继续坚持我认为正确的友情,即使我们的性格根本不合,直到后来自己被这种坚持伤到痛醒,这时已经面临毕业了,我不得不承认这段感情同时影响到我们双方的学习成绩,即便我仍然深深的喜欢她,还是理智的结束了这段不合适的感情。

(四)成熟

大学是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学会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就要分析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各种需要之间学会“取”和“舍”。否则过多的欲望只会导致“需要”向“现实”转换的失败。其次就是要提高自制力。在这里只有自己给自己找到目标,自己监督自己,一点的懈怠就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和不好的结果。在我的大学中我体会过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在这里,我经历了各种的沮丧、竞争的激烈、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人格。我的人格类型更接近外倾型,但也比较开朗、乐群,有比较稳定的人际网络。

反观之前的成长路,对错变得分明,也更加清楚自己以后的路,懂的什么是包容并蓄,也明白什么叫“有容乃大”。我的座右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成为心理咨询师是我人生的理想和职业要求

通过对自我人生历程的分析,让我切身感受到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是多么地重要,健康的心里是人生成功的前提,心理咨询师职业正是一项能让我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同时,它也是一项送人玫瑰而手留余香的助人自助的职业,在以往上心理健康课以来,更看到同事们在我的课上那失去自信而茫然的眼神,面对这些困惑祈求的面孔,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信心,通过几年的努力我觉得同事们能和我走的更近了,有什么问题也很乐动向我求助,从而帮助他们重树了自我,找回了自信,让许多同事排解了心理问题,让多梦的同事童年充满了阳光和喜悦。同时,也使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