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中作文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荐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你好 ! 我是**西航空

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在老师同学眼里我是一个积极向上、

有远大抱负的热血青年;在朋友眼里我是一个重感情、守信用,用真心对待每一个人的**北

汉子;在家里,虽然我最小,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孝敬父母、帮助兄弟姐妹。 大学期间,我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曾担任过所在班级的班长、系学生会主席,这些经

历让我知道了做任何事要有责任心,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克服挫折

的过程中更让我明白了团队精神的伟大。从小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大学培

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大学三年我不光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还注重自己技能的

培养,考取了计算机操作证、 Auto/cad 高级证、 Pro/Engineer 等证书,同时我还利

用课余时间用自己所学的电脑知识为同学解决电脑故障。回家后,我又在本市的交通驾校考

取了汽车驾驶 C1 证书。平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的涉猎了大量的书籍,不但充实了自

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

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贵公司始终坚持 “ 绿地,让生活更美好 ” 的

企业宗旨和 “ 和谐绿地、共建共享 ” 的发展理念,这使得我十分看好贵公司今后的

发展,同时贵公司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不忘回报社会,多次投资公益事业。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介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二)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该专业培养掌握常用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典型机械制造工艺,机械自动化控制原理,有较强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从事机械电气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及新产品技术的推广应用等。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新)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三)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精神,持续推进专业建设,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此我们在制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过行业现状分析、同类院校的调查比较、企业走访、学生实际工作岗位的现场考查、毕业生顶岗实习反馈等途径,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形成了此调研报告,为专业培养方案的开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机械制造行业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的定义,但目前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 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具有以下6个特点:

①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②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③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④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⑤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

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

▲机械制造自动化;

▲精密工程;

▲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 很大的提高。按同口径推算,2000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为31880亿元,占当年GDP的35 6 %。同时,国家财政收入的50%来自制造业,800多万个制造业企业安置了13934万人就业。 可以肯定地说,至少在21世纪前50年,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是, 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制造业面临以下结构性矛盾和主要问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1)制造业产出的人均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000年,中国不少制造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钢、水泥、化肥、化纤、数字程 控交换机等重要产品产量为世界首位。但按人均制造业产品数量比较,我们就处于一个非常 落后的地位。日本经济学家将人均700公斤钢产量作为一个国家重化工业完成的标志,而2000年中国的人

均钢产量才100公斤。国际钢铁协会对19个国家和地区钢材生产和消费的经验判 断,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小于1500美元时,人均钢材消费量是直线上升的。美国有2亿多人 口,钢材消费量超过亿吨的时间持续了27年(1955年~1981年)。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新材 料可以取代钢铁,但机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等仍然是钢铁需求大 户。假设以美国钢铁需求量为参照数,并考虑新材料对钢铁的替代性,那么中国目前1 28 亿吨左右的钢产量,应该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2000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为7700万辆。工 业化国家汽车实际生产能力的增长将超过本身的需求,而中国的汽车生产远未满足12亿人口 消费的需求。2000年中国的汽车产量仅有207万辆,其中轿车607万辆。据有关资料统计, 1996年美国平均1 8人1辆轿车,德国21人1辆轿车,日本29人1辆轿车。2000年,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轿车产量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左右,而1亿人口的日本占213%。人均制 造业产品的水平,不仅反映了一国制造业生产的规模,也反映了一国经济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低水平制造产品的相对过剩,替代不了高技术含量制造产品的绝对短缺。

(2)制造业技术开发水平相对落后 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一方面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 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据有关部门1999年对中国514家机 械制造企业2009种正在生

产的主导产品调查统计,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0 5年,平均开 发周期为18个月,而美国一些机械企业1990年就已经做到了“三个3”,即产品的生命周期 为3年,产品的试制周期为3个月,产品的设计周期为3个星期。中国制造业水平的融合水平 太低,高新技术与现有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与其他领域技术、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的融合和 发展都太慢,因而制造业产品更新周期长,市场反应速度慢,新兴产业群体发育迟缓。另外 ,作为研究开发主体的大型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科研开发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 距。如美国和英国科研经费的84%和97%集中于万人以上的大公司,国外大公司的科研开发 经费一般都占到销售额的4%~10%,西门子公司一家研究开发经费就占德国电气机械行业 的一半。而中国机械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目前仅占销售额的1%左右。科研开发能力薄弱已经 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严重障碍。

(3)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集中度低的矛盾十分突出 位居我国汽车行业销售额首位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为560亿元, 仅相当于世界500强排名第1位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销售额的21%。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厂— —中国一拖集团公司,年资产总额和销售额仅分别相当于1995年世界500强排名第393位的日 本久保田公司的36%和493%,以及排名427位的美国迪尔公司的325%和332%。徐 州工程机械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公司,其资产总额和销售总额分别只相当于1995 年世界500强排名第232位的美国卡特匹勒公司的197%和139%,只有日本日立公司的3

44%和187%,美国通用公司的138%和225%。2000年,中国电子工业总产值1200 亿美元,销售收入720亿美元,销售额仅相当于IBM一个公司的年销售额(785亿美元)。中国 最大的电子企业长虹集团2000年销售额为161亿元人民币(合19 4亿美元),仅为IBM公司的2 5%。即使是中国生产多年的传统产品,也远未达到合理规模的要求。目前,全国普通机 床年产量约为58000台~60000台左右,但生产厂家达90多家,平均每厂仅为650台左右。而 日本森精机床公司1家年产数控机床即达4500台;叉车全国年产量约为20000台左右,分散在 54家企业生产。由于经营规模和专业化协作的巨大差距,使中国制造业在跨世纪发展和国际 竞争中面临着组织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

(4)管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①制造业的产品质量。目前,中国主要机械制造产品中,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还 不到5%。一方面,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严重短缺,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另一方面,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产品严重积压、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据原机械工业部对9省市639家重点企业的调查,1995年生产主导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20世 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的仅占178%,居国际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的占269%;居国 际20世纪70年代初水平的占487%,还有7%的产品属于20世纪60年代水平。目前,中国生 产金属切削机床2500多种,其中数控机床品种仅占28%,而日本1987年已达30%,德国1990年就达54%。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运用方面,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四)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

刘冬桂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柳州 545616)

摘要: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给当代工业制造行业科学化、创新化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量。为此,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研究基础上,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展开讨论,并总结当前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涉及领域,最终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予展望。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LIU Dong-gui

(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616,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modern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the huge driving force. To this end, the author bined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is field of research itself, by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reading and stud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nvolved field, eventually give prospect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1引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工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我国政府也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域”的发展战略。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助力,其融合了当代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对各行业的发展起到优化流程、节约人工、形成大规模化生产等重要作用。而在这一产业发展中起到最为关键作用的技术之一,就是机械技术。大型机械的研发、精密设备的设计、人机交互设备的研究等均离不开机械技术。为此,大力开发、研究机械技术成为了当前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任务。机械制造技术作为机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针对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逐渐得以完善,其更加偏向于智能化、自动化、专属化等特点,从而促使其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并能够在我国各行业、各产业的发展中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因此,鉴于机械制造技术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作者将在本文中探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并在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思考。

2当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研究

针对当前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科学技术特点而言,其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现代机械制造已经形成系统的工程。对于当前机械制造而言,其设计的服务和范围愈发广泛,已经渗透到了产品的设计、加工、制造,企业的价值管理、产品质量监控,业务网点销售、材料运输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了一家企业日常运作的整体,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使用,使其贯穿于上述整个过程,与其共同构成现代企业价值生成的系统。

(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多种技术相互融合。科学技术之间并没有边界,现代机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之间产生了良好的融合,并借助多学科领域致力开发其智能化、自动化特点,以为企业价值创作、企业运营流程优化、学科研究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3)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时代紧密联系。当今时代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产品更新速度快、人们需求内容的改变等均给制造业生产、服务业拓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现代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随时代应运而生,其为大规模生产效率、产品运输效率等多行业效率的提

升,及自动化操作提供了技术基础。

3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展望

(1)我国未来机械制造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当代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各技术的更新与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拥有更加智能化元素的机械制造技术,其将会更加全面的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通过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整体机械制造流水线的管理和操控,从而能够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影响下,实习对大型设备、精密设备的流水线制造。除此之外,具备更加智能化元素的机械制造技术,还可与芯片技术充分结合。通过将CPU以及芯片加装于机械设备中,使机械的运动和操作均可由智能化的系统统一发号施令,从而能够在一次输入最终目的基础上,利用机械设备实现各流程操作和最终目的实现。

(2)多媒体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的巧妙融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能够使机械制造技术更加便于操作人员的使用,通过在机械设备上加装LED数字显示屏,将能够使操作者对加工制造过程有着更加直观的了解。并且,针对当前大多数智能化机械设备而言,其缺乏较为统一的数控系统界面,从而致使了机械操作人员不易于掌握对机械的使用。对于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使用而言,其为了在智能化路上渐行渐远,就势必需要结合多媒体技术为操作人员提供较为统一的、便于操作、易于认知的界面系统,从而能够一方面能够减少对软件操作系统差异化的设计,也可借此促使远程操控、同时控制多台机械等功能的实现,实现使用机械制造技术来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3)绿色、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部署。目前,我国工业的发展已经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在机械制造技术当中融入绿化元素,从绿化工业做出努力,将能够在污染物、废弃物排放源头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工业行业的绿色发展而言,其不应单包括对最终利用机械制造原材料本身的绿化环保创新,而且还应包括在整个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出库等一系列使用机械运作的过程中对动力能源和机械资源的有效使用。因此,可针对机械设备的使用领域及运作方式,利用机械制造技术为其设计具有专用性强的零部件选择与运作方式、优化其操作的流程,从而能够在科学制造机械、合理使用机械基础上,实现对设备使用率的提升与使用资源的合理调配,达到机械设备制造与使用绿化、健康、可持续化发展的要求。 5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机械制造技术在当前我国各行业及领域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能够便于机械生产、制造、开发,也能够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人机交互。以自动化技术为导向机械制造技术的开发,将能够节约机械制造成本、简化机械生产流程、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也能发挥机械本身的潜能、提高机械设备使用范围,从而带来各行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而言,其将会与更多行业、领域相互结合,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互融合,从而为共创和谐、健康社会与居民生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贞. 浅谈机械制造业的综合运用发展趋势[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8) .

[2] 王永静.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五)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 目:支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和专用夹具

设计

序言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生产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批量生产成为时代的需求,而组合机床就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我们有必要来研究他。另外,支架是主要起支撑作用的构架,承受较大的力,也有定位作用,使零件之间保持正确的位置。因此支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的精度性能,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机械制造毕业设计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它是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综合,是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全部专业课,并进行了实训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我们对所有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三年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次毕业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践中学到的技能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支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定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

目 录

一、 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并画零件图

1.1 支架的作用及结构特点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4 1.2 支架的工艺分析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4 1.3 支架的零件图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5 二、 选择毛坯的制造方法并绘制毛坯简图

2.1 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5 2.2 确定毛坯的形状、大小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6 三、 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3.1 确定零件各孔、平面加工方案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7 3.2 定位基准的选择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9 3.3 制订工艺路线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9 3.4 选择各工序机床及工、夹具,刀具,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

与公差的确定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0

3.5 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的确定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1 3.6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3 四、 机床夹具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4.1 4.2 4.3 4.4

确定夹具设计方案,绘制结构原理示意图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5 工件在夹具中加工的精度分析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8 计算夹紧力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20 画夹具装配图和零件图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21

五、参考文献及毕业设计总结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21

一、 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并画零件图

1.1 支架的作用及结构特点

支架是起支撑作用的构架,承受较大的力,也具有定位作用,使零件之间保持正确的位置。

在支架高20mm处两个R12mm宽12mm的凸出部位之间相隔2mm,其中一个上有螺纹孔,另一个上有通孔,则此处构造比较复杂,且在支架高36mm处有2mm宽的一个缺口,这两部分刚度比较低。中间有Ф30mm的孔,属于套类结构,伸出部分为一平台,上有螺纹盲孔,在端部有倾斜60°的凸出部分,起定位作用,此处应力教集中,强度要好。在平台下面有增强其硬度的肋板。两个R12mm凸出,2mm宽36mm高处缺口及R10mm凸出部分为复杂结构,其加工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求较高,防止其损坏,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热处理。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主要加工表面Ф30mm中心孔及两端倒角,上、下端面,M6↓12螺纹盲孔,右端部倾斜60°凸出部分中间孔Ф8mm,左端两个凸出部分外侧面及其中间M10螺纹孔和Ф11孔。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1)选用灰铸铁HT150,硬度150~200HB,负荷低,磨损无关重要,变形很小,经过正火处理。灰铸铁件的牌号和应用范围如表1-1所示。 (2)未标注圆角半径为R3mm。

(3)加工表面不应该有毛刺、裂缝、结疤、夹渣等缺陷,并应清理清洁。 (4)所有加工表面应光洁,不可有裂缝、压痕、毛刺、气孔、凹痕以及非金属夹杂物。

(5)上下表面应与中心孔轴线保持一定的垂直度0.06mm和平面度0.05mm,中心孔内表面表面粗糙度Ra≤1.6μm,左端两个凸出部分外表面Ra≤6.3μm,

0.015

右端部倾斜60°凸出部分中间孔内表面Ra≤1.6μm,为较高精度,且Φ80。

(6)在加工之前进行人工时效热处理,对毛坯预备性热处理,为降低零件硬度,在精加工阶段的磨削加工前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后工件硬度提高且易变形。

1.3 支架的零件图,见图纸所示。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六)

附件4: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目 录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建设基础 ............................................................................................ 1

(一)学院概况 ........................................................ 1 (二)专业建设背景 .................................................... 1 (三)专业建设现状 .................................................... 1 (四)校企合作情况 .................................................... 3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 5

(一)专业发展规划与专业建设目标 ...................................... 5 (二)人才培养目标 .................................................... 5 (三)教学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 .......................................... 6

三、专业建设内容 ............................................................................................ 7

(一)师资队伍建设 .................................................... 7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 8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 8 (四)课程建设 ........................................................ 9 (五)中高职衔接 ..................................................... 10 (六)教研科研 ....................................................... 12 (七)对外合作与交流 ................................................. 12

四、改革举措 .................................................................................................. 12

(一)改革措施 ....................................................... 12 (二)保障措施 ....................................................... 15

五、绩效指标 .................................................................................................. 17

(一)2011年预期绩效 ................................................. 17 (二)2012年预期绩效 ................................................. 17 (三)2013年预期绩效 ................................................. 17 (四)实习实训条件 ................................................... 17 (四)师资队伍建设 ................................................... 19 (五)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 ............................................. 20 (六)校企合作 ....................................................... 20

六、预算安排进度计划 .................................................................................. 21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4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教育部备案,是东莞市政府投资11亿兴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占地93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为50万平方米。学院坐落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南临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学院以“起点高、体制新、有特色”为指导思想,以“办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目标,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支撑,努力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受社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学院规划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专任教师800人。目前已招生三届,在校生9000余人,已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业设计、印刷技术、会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酒店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园林技术、服装设计、电气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社区管理与服务等16个专业,26个专业方向。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东莞近30年经济飞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2010年GDP达4246亿元,机电产品出口495亿美元,形成以电子、机械、服装、食品、化工、家具等支柱产业体系。但目前企业中高技能人才只占一线人员的1%,已成为制约东莞经济转型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这一背景下,东莞筹办职业技术学院,确定“起点高、体制新、有特色”的办学思路,用10年左右的时间办成一所具有东莞特色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

东莞制造业发达,制造类企业接近90%,共有制造企业1万多家。这些制造企业,存在大量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工艺、自动化生产线监控与维护、质量检测与控制、数控编程与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产品开发、绘图、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机电产品销售、售后技术服务支持、车间管理等就业岗位,每年需补充机械类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人,但本地高校只能培养1000多,远不能满足需要。要从根本上改变高技能人才匮乏的局面,只有抓紧筹建紧缺专业,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东莞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素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目标为开设本专业提供可靠依据。基于东莞制造业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制造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等特点,学院已将本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在资金投入、师资引进等方面进行倾斜。

(三)专业建设现状

2009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正式批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2009年8月机械制

造与自动化专业招收第一届学生268人,2010年招生408人(其中自主招生2年制120人),2011年招生376人(其中自主招生2年制95人),目前有机电、数控、模具三个专业方向,在校生共计1052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一定规模,招生数稳定,报到率逐年提高,师资力量雄厚,各项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逐步完善,成为学院的重点和特色建设专业。

1.师资情况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朝气,现有在编专业教师32名(包括本学期新引进的11名),平均年龄34岁,其中副高以上8人,中级15人,博士后1名,博士2人,硕士25人,有企业背景的占47%。兼职教师16名,已承担一定教学工作量,在数控实训、企业短期实训指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训指导专任教师9名。

目前机电工程系已申报两个院级教学团队并获得立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数控技术实践教学团队。 2.课程建设情况

本专业现有机电、数控、模具三个专业方向,专业平台课程9门,基本技能实训课程6门,三个专业方向各有职业技能课程7门,专业方向技能训练课程4门,职业选修课程3门。目前《机械制造技术》和《数控编程与加工》已申报院级精品课程。

根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各类课程的不同特点,以及各类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程度和课程教学的现有条件,着力建设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作用大、影响深、教学覆盖面广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建设目标分三个层次即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立健全课程建设的相关制度,形成申报、审批、中期检查、自评、验收评优、奖励、举办课程建设成果展览等作法,对在建的各类课程进行专项检查。 教材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积极使用国家规划教材,根据现有条件、专业特点、东莞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组织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具有一定特色的实践教学教材,同时制作、收集和整理电子教材、课件、教辅、学辅资源库,逐步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3.实验实训室建设

经过两年多时间运作,本专业已投入经费1391.5万元,设备1612台套,其中大型设备78台套,价值757.6万元,建成实验实训室16间,总面积5968m2。

(1)2009年建成实训室:机械基础综合实验室(包括机械零部件陈列柜1间、机器展示及机械拆装实训室1间、工程制图室2间、零部件测绘实训室1间、金相组织观测实验室1间、材料机械性能实验室1间、公差与技术测量实训室1间);机械加工实训室(包括车、铣、钻、磨,及磨刀房1间);钳工实训室1间;电工、电气实训室1间;PLC、单片机控制实训室1间(与电子工程系共建)。

(2)2010年建成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1间;焊接实训室1间;模具陈列柜及模具拆装实训室1间;CAD/CAM/CAE/CAPP专业应用软件综合实训室3间;数控CAD/CAM一体化实训室1间(含数车、数铣、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

(3)2011年建成场室:数控维修实训室1间;机电一体化技术技术综合实训室1间。

实训基地有机械专业实训指导教师9人,校外聘请3人,工种包括车、铣、焊、钳、磨、电火花线切割、数控加工、模具等。目前能承担本专业所有实训教学任务,且能对外开展普车、普铣、焊接、钳工、数车、数铣、加工中心、模具、电火花线切割、机电一体化、数控维修、AutoCAD、UG、Pro-E、CAXA等培训,为当地企业、周边社区和院校服务。

(四)校企合作情况

东莞在加快推进加工贸易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急需大量高技能技术人才,大

力促进校企合作刻不容缓。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加强与各企业的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