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资料


篇一:《香港回归的资料》

1997年7月1日

1997年6月3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香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踏上香港的土地。 同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开始履行防务职责。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欢送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向即将启程的驻港部队官兵表示欢送,并发表重要讲话。

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6月30日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中方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英方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库克、离任港督彭定康、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格思里,同时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零时12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1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七楼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和钱其琛、王汉斌、张万年等中央代表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钱其琛主持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第一个宣誓就职,国务院总理李鹏监誓。接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23名主要官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行政会议14名成员,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 会59名议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常设法官、高等法院法官36人,分批走上主席台宣誓就职。随后,李鹏总理讲话,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成立表示 热烈祝贺,并且宣布:从今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作题为《追求卓越,共享繁荣》的讲话。

当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典上发表讲话,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回到祖国大家庭的600多万香港同胞表示亲切问候,并郑重重申:“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变,是中央政府一项长期的基本方针。

当日下午,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盛大招待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及首都各界人士等共四千多人出席。当日晚,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江泽民在大会上讲话指出: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篇二:《关于香港的资料》

关于香港的资料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香港回归】

1 9 9 7 年7 月1 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 9 9 7 年6 月3 0 日午夜至7 月1 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 9 9 7 年7 月1 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零时4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于6 月3 0 日午夜举行。2 3 时4 2 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2 3 时5 6 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 3 时5 9 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7 月1 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接着,江泽民主席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讲台前发

表讲话。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1 9 9 7 年7 月1 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香港最大的岛屿:大屿山游乐指南(图)]

香港地区最大的岛屿,其面积比香港岛大近一倍。位于珠江口外。大屿山地势西南高峻,东北较低,主峰凤凰山海拨935米,是全香港第二

高峰。 大屿山岛上山多平地少,只有山溪下有小块平坦土地,岛上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是西南面的大澳镇。从70年代开始,许多香港人在周末或者节假日,都喜欢到大屿山游玩、休息。所以现在大澳镇也是比较繁华、热闹的一个地方。其主要旅游景点有:宝莲寺、大澳、青马大桥。

大屿山是香港最大的岛屿,面积141.6平方公里,等于两个香港岛。这里海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与沙滩、高山与流水,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交相辉映。

考古发现,先民的足迹很早就出现在这里。至唐朝,大屿山和广东水道相通,发展极为迅速,在香港国际机场建设过程中,曾经挖掘出土了唐朝的灰窑和其它文物,见证了这座岛屿的古代文明。明万历年间,为抵御倭寇与海盗,官方曾派兵驻扎。清雍正年间,大屿山设炮台,以后又建了东涌炮台与东涌寨城。

香港国际机场位于大屿山赤蜡角。从大屿山通往九龙的青马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铁路双层斜拉三塔吊桥。迪士尼乐园将在这里落户,预计2005年开业。另外,游船码头与度假酒店等多项设施相继建成,也增加了大屿山的现代化气息。

大屿山的历史遗迹,最具有游览价值的是东涌炮台和宝莲古刹。从东涌地铁搭乘巴士,就可以抵达宝莲古刹。位于大屿山昂坪高原上的宝莲寺,是香港规模最大的佛门胜地之一。寺院由三位僧人开创于1920年前后,最初只以一间小屋供奉佛祖。1924年,纪修和尚将寺院命名为“宝莲禅寺”,之后僧人日多,规模越来越大。1993年,坐落在宝莲寺对面木鱼峰上的天坛大佛落成开光,和宝莲寺共同组成了闻名遐迩的佛教旅游区。

- 天坛大佛 观光景点

天坛大佛坐落于大屿山宝莲寺,该像是全球最大的室外青铜佛像。天坛大佛建造工程历时12年,占地约6567平方米,耗资6,000多万港元,单是像身便用了250余吨铜和黄金4000多斤...

- 宝莲寺 (梅窝码头及东涌有巴士直达){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资料}.

有南天佛国之称,为香港四大禅林之首。宝莲寺始建于1924年,数十年来,刻苦经营,使今天寺宇建筑雄伟壮观,有宫殿式的大雄宝殿和庄严威武的天王大殿等。此寺斋菜久负盛名,同时亦提供留宿,以便游人赴凤凰山观看日出或作短暂清修。禅寺牌坊正对的木鱼山顶,新建的一座世界最大的铜佛像,称为天坛大佛。该像由中国航天科技部设计和制作,总高度近34米,为一结合宗教艺术和尖端科技的结晶品...

篇三:《1997香港回归祖国》

1997-10 香港回归祖国 (J){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资料}.

1997-10M 香港回归祖国(小型张)

【商品单位】:枚

【全 套 数】:1枚

【发行日期】:1997-7-1

【 规 格 】:140mm×95mm

【齿孔度数】:12度

【设 计 者】:任宇、王虎鸣

【 版 别 】:胶版

【印 刷 厂】:辽宁沈阳邮电印刷厂

小型张规格:140mm×95mm

小型张邮票规格:60mm×50mm

邮票介绍: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 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零时四分,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为纪念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香港回归祖国》纪念邮票,2枚邮票画面都以解决香港问题的历史性文献为中心,下部饰以环绕的花环。而小型张则以邓小平的形象作为主图。

篇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基本历程》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基本历程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回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基本过程,对于以创新精神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基本历程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11-01

一、香港回归祖国的基本历程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却最早在香港、澳门问题解决中得到成功实践。

1959年,在谈到香港问题时,毛泽东曾说“香港还是暂时不收回来好,我们不急,目前对我们还有用处。”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尤其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与发展,香港回归时机已经成熟。1980年 1月16日,邓小平提出中国20世纪80年代三大任务: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就是要收回香港与澳门的主权。从1982年9月22日开始,中英两国进行了几次重要会谈,讨论解决香港问题。整个会谈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整个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

经过邓小平等人与撒切尔夫人等人多个回合的较量,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

篇五:《在香港回归中国之前》

在香港回归中国之前,英国在香港实行的是典型的殖民式统治,香港是殖民地吗?

一、 香港于哪一年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被迫和祖国分离

1839年至1841年,清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英国海军的查理·义律与满清大臣琦善谈判后签订穿鼻草约,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义律根据协议,于1841年1月20日登陆及占领香港岛。但清政府认为琦善无权割地而不承认穿鼻草约,并将琦善革职。而当英国政府收到穿鼻草约的消息后,亦对条约中无提及开放通商而大为不满,于是改派砵甸乍为全权代表到中国。之后战事扩大,英军先后攻占厦门、宁波、上海、镇江,抵达南京下关。清政府于是令耆英于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正式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自此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

1856年至1858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在1860年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上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再割让给英国。当时的清廷已经是日薄西山,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英国政府在以香港的防卫需要更大纵深为理由,向清政府从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龙界限以北,深圳河以南的新界。这些地方后来成为现在的新九龙、新界,以及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租借为期九十九年,在1997年6月30日午夜12时届满。

二、 英国在香港是怎样实行典型的殖民式统治的?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一环1843年6月26日,英国利用《南京条约》换文生效的时机宣布香港为英国"直辖殖民地",派璞鼎查为首届香港总督。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总督,又称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担负最高首长职责的人。按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诰》的规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香港总督是英皇的全权代表。港督之下设立四个系统,构成港英统治政权:(1)咨询性质的行政局和立法局,(2)以布政司为首的行政机构,(3)以首席按察司为首的司法机构,(4)受命于英国国防部的驻港英军。此外,还设立一个"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辅助港督行使职权的两个重要机构。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员,还包括:布政司、财政司和律政司等。驻港英军,是英国维护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英国自强占香港以来,在香港一直保持着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的军队,约有一万人,包括陆、海、空三个军种。源于英国的法律与司法体制,是英国对香港实施管治的重要手段。英国除了从政治上实行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外,还从经济上确保英资财团在香港的特权地位。英资财团是指以香港为基地的英国资本财团,主要有汇丰财团、太古财团、怡和财团等。英资财团大都创业早,长期插足香港经济,与港英政府关系密切,对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命脉。如英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拥有发行港币的特权;英国大东

电报局通过它附属的香港大东电报和香港电话公司,独占了香港对外通讯和全市电话、电讯服务;英资的地产公司拥有香港大批地产物业等。这正如香港民间所说的:"实际统治香港的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港督府。"英国的殖民统治,使整个香港社会充满着殖民主义的色彩。

三、 香港在回归中国之前是殖民地吗?

读新中国历史,发现在谈到香港的历史时,很多官方文章都称香港不能称“殖民地”,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英国在香港实行的是典型的殖民式统治,但这并不等于香港就是殖民地。因为,通常意义上的殖民地主要是指因外国统治、管辖而丧失了主权的国家,是要使其获得独立的问题。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国要对被占领的领土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所以,殖民地概念不适用于香港。

1843年,维多利亚女王颁布《英王制诰》,开宗明义地宣布,设“香港殖民地”,隶属于英国殖民地部。那个时代,英属殖民地很多,按情况不同,分为3种模式:一为军事基地,总督全权管治,不设行政局和立法局;二为植根白人区,英国在欧美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地皆属此类,设总督,总督下面设行政局和立法局,议员由选举产生;三为亚洲殖民地,总督下设行政局和立法局,议员由英国委任,叫“直辖殖民地”,按照《英王制诰》规定,香港是“直辖殖民地”。

从其实际作用看,香港不是殖民地。英国殖民地部大臣曾给首任港督璞鼎查写信,明确指示说,占领香港不是为了殖民,而是为了在东亚的外交、商业、军事目的。从那时起,英国也并未把太多的英国人殖民香港,他们只是控制和利用香港,使之成为英商拓展对华贸易的前哨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后不久,当时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于1972年3月8日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明确宣布:“香港、澳门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因此,不应列入反殖宣言中适用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之内。”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于同年6月15日通过决议,向联大建议从上述的殖民地名单中删去香港和澳门。中国政府在港澳问题上的立场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支持。同年11月8日,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通过了有关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除去的决议。

首先关于殖民地的概念: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器,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殖民地不仅有国家,也有作为某国一部分的“地区”,证明香港不是殖民地的论据之一,至于说“使其获得独立的问题”这和殖民地的毫无关{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资料}.

系,而更象是一个政治表述。殖民地独立不独立,两码事。其次,承认一个地区被进行了殖民统治,但这个地区不能被称为“殖民地”。

1972年,中英建交前夜,黄华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地化委员会主席,强调香港不是殖民地,是被英军强占的中国领土,解决香港问题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在联大表决之前,周恩来通告英国客人,“新界”租约期满时,中英必须就香港问题谈判,从中国拿走的领土必须归还。第27届联大,确认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并在殖民地名单中删除了香港,由此排除了让香港像新加坡那样独立的可能性,也排除了国际势力插手香港或对解决香港问题实行国际共管的可能性。

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是有特定语境的,港澳问题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而非像其他殖民地一样由该地区人民实行独立,所以“不应列入反殖宣言中适用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之内。”但这句话也被简单地理解为“不列入殖民地名单”,而把“反殖宣言中适用的”这个定语给“简略”掉了。这样一来二去,被实行殖民统治的香港就再也不能被称为“殖民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在1965年12月5日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过一份公函《关于公证文件上不得写香港“殖民地”字样的函》文件。

四、 香港是在什么条件下回归的祖国?

一、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和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个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民族人民历年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统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二、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民族复兴,就是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住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图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只有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的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再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定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人民同一切破坏中国统一的敌人做斗争,不断的推动实现祖国的统一的过程,毛泽东曾严厉的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是中国的内政。邓小平指出,如果到1997年后中国不能收复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江泽民指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敌对势力如何阻扰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的决心。{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资料}.

五、 回归祖国,大势所趋。

一、和平统一、一国俩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根据国内形势的变化,顺应民心,适时制定和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在五十年中,经历了“解放台湾”与“和平统一”两个时期。

解放台湾,从1949年到1954年,实行的是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从1955年后,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宣布:“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此后,毛泽东、周恩来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 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财政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从70年代初起,毛泽东、周恩来为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作出了不懈努力,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决定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而且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其要点有:(1)强调在解决统一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2)提出“我们寄希望于台湾1700万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3)提出首先通过中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4)提出“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重要宣示,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政策(简称“九条”),其中提出:国家实行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的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国外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制度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破坏他那个制度。不只是台湾问题,还有香港问题,大体上也是这几条”。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时说:“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一个代表团时,又进一步阐述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概念。他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这次谈话,标志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完整构想和它作为统一祖国的总方针的形成,在随后召开的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得到了人大代表的一致赞同,并被确定为统一祖国的一项国策。

这个构想包含了四个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这个大胆而求实的伟大构想,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开始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来的,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的主权回归问题。它既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整个国家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尊重了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照顾了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它的实施必将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

二、和平统一、一国俩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篇六:《香港回归史》{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资料}.

A、 割让史:

1842年:英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永久割让香港岛

1860年:英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永久割让九龙半岛

1898年:英国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

二百多个岛屿(新界),租期99年(1997、6、30到期)

B、回归史:

中英两国政府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至1983年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会谈。第二阶段从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两国政府代表团就具体实质性问题进行了22轮谈判。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坚定立场与明智决策

中国收回香港、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

中国收回香港,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则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多次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内容包括: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政府从来不承认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于中国的关于割让香港岛、九龙和租借新界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政府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与英国政府谈判,解决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在未解决以前,维持现状。

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而决定待条件成熟时才解决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呢? 如果仅从军事力量上讲,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乘革命胜利之势,一鼓作气,用武力夺回香港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由于当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国政府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内地通向国际社会的贸易通道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暂时不收回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待时机成熟时再考虑收回的决策。

实践证明,我国政府的这一决策是非常明智和十分正确的。因为,在一定时期内维持香港地位不变,能够为新中国保持一条同国际社会联系的通道,输入国家建设所必需的物资。同时,有利于我国分化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打开外交局面。英国在1950年就率先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国建立了领事级的外交关系,这同我国当时采取的继续维持香港地位不变的正确政策是有关系的。此外,我国还可以充分利用香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香港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3个主要部分。陆地面积1078平方公里(1993年的统计),狭小如同一颗“弹丸”。全境多石山、岩岛和港湾。大小岛屿星罗棋布,约230个,把位于香港岛与九龙之间的维多利亚港环抱,成为海湾的优良屏障。

香港位于珠江出海口东侧。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南濒南海,北与深圳经济特区相连。香港又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道的要冲,是世界航运中心之一。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使用新石器和陶器的我国先民在香港区域劳动与生活。最近在香港大屿山北部发掘出的一个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村落扒头鼓遗址,内有房屋、石器工具(如石戈、石箭、石斧)和土陶容器等。从遗址中寻到的石器工具,与在广东出土的石器工具基本相同,证明当时两地是联系在一起的。自秦始皇平定岭南(公元前214年)时起,香港就一直处在我国历代王朝所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有效管辖之下,并先后被划入广东所属的番禺、宝安、东莞、新安等县的管治范围内。这种历史联系,可从保存至今的香港古迹中看到。比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宋王台”,相传是南宋末年(1278年),宋至二帝赵罡、赵昺在陆秀夫等兵将护送下,逃亡到新安县的官富场。宋室人员常在此附近被称为圣山的小山岗上活动。后来,元朝兵将南下追至,二帝逃离避居大屿山。后人将圣山一带建成公园,并刻“宋王台”三字,以作纪念。现刻石存放在宋王台公园,成为人们瞻仰的历史遗迹。

香港作为正式名称并被标在中国地图上,最早可从明末郭裴(fěi)的《粤大记》中看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同时随着1997年的临近,英国开始试探中国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撒切尔夫人1982年9月24日与邓小平会谈前,中英双方已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接触。中英双方在这些接触中的根本分歧在于中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收回整个香港地区,而英国则坚持三个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要求在1997年后继续管制香港。在遭到中国政府的严辞拒绝后,又提出要在1997年后与中国政府“共管”香港,并“提醒”中国政府如果不这样做,“将给香港带来极大的混乱。”邓小平针对这种言论,在与撒切尔夫人会见时发表了这一谈话。通过这次谈话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

此后,经过谈判中英双方于1984年12月19日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并于1985

年5月27日互换批准书,联合声明正式生效。香港问题获得解决。{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资料}.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回归祖国。

对于这次会谈,外电是这样评论的:撒切尔夫人是锋芒毕露,邓小平是绵里藏针,撒切尔夫人也许忘了她会谈的对手不是当年的清政府和李鸿章,而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已形成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的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会谈后这位铁娘子终于意识到:中国政府愿意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还是给英国人一点面子的。毕竟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去了。会谈结束后,她落寞地从门口走出,脸色凝重。当她走到人民大会堂前倒数第二级石阶时,身体突然失去平衡,栽倒在石阶地上,连皮鞋和手袋也摔到一边。是她偶然地失足,还是内心感情的流露,我们不敢妄加揣测。毫无疑问,这次会谈让她碰了一个大钉子,不能不改变荒谬的认识。经过多次曲折的谈判,199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