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中作文国际化生存,如何与外国人交流国际化生存,如何与外国人交流

国际化生存,如何与外国人交流


篇一:《如何与外国人交流》

在中国的老外们,大多饱经被问了上千遍、无聊而毫无创意的问题的摧残,这里为苦练英语的“大侠”提供8条小技巧。

几个月前,我在乌鲁木齐坐公共汽车,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青人坐在我前几排座位上。从我上车开始,他就盯着我,过了一站又一站,他仍盯着我。突然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坐在我旁边,用急速的英语,自顾自地开始了让我极其不愉快的交谈。

“你有妻子了吗?”

“你多大年纪了?”

“你曾离开过乌鲁木齐很长时间吧?”

“你住那边的老楼,是吗?”

让我感到尴尬的不是因为处于这样一种谈话氛围中,也不是因他盯着我看了很久,并坐得离我这么近,更不是他问了我很多西方人从来不会问的问题。真正使我感到尴尬的是他对我的行踪很熟悉。很明显他一直在观察我,并至少有一年,这有点让人毛骨悚然。

我很高兴,中国人正努力与我这样的外国人进行接触交流。虽然我在公共汽车上遇到的只是一个极端事件,但我发现,外国人与本地人的最初交谈经常都会归于平谈。

我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缺乏英语能力,而主要是文化差异。知道说什么和知道在合适地点与时间说很重要。有一些特定短语及话题会提高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正面回应的积极性。我这里想提供有助于与外国人成功交流的8条小技巧。前一半适合任何人与外国人不期而遇的情况,后四条尤其适合中国大学里学习英语的学生。

交流中能让西方人感到轻松自在的通用原则如下:

避免问一些特定的问题

有些问题对中国人来说,第一次见面时问是礼貌,但是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却感到不自在,在他们看来这些问题比较特别,甚至觉得有点粗鲁无礼。例如:

你多大了?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你结婚了吗?为什么不结呢?

这些问题在国外是不直接提出来的。事实上,对于前两个问题,在西方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朋友之间也不一定知道确切答案。至于有关婚姻的问题有可能会比较快地提出来,但最

好还是等对方自己主动说,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询问。

虽然在西方社会问类似问题是不礼貌的,但不用过分担心:绝大多数在中国的西方人,都知道这是文化差异,中国朋友这样问并不是要冒犯你,会一笑了之。不过,若我们选择其它话题,可能会使谈话更容易进行下去。

不要给对方肤浅的赞扬

这个习惯再次体现出了文化差异,你认为礼貌的事情,并不是世界上每一个地方都这么认同。当我第一次与中国朋友用中文交谈时,我经常听到中国朋友说“你真聪明”,“你中文说得真好”。我知道那是出于礼貌的恭维,是向在中国的外国人说的鼓励话。

然而,在西方除了给自己小孩这样的鼓励外,初次见面一般不会直率地、迅速地说出这些恭维话。当类似恭维的话,你每次遇到一个新朋友都听到,而你又知道自己中文能力一点都不好,就完全感觉到这是虚假赞扬了。有时甚至我一句中文还没有说,对方也会说出“你中文真好”。

赞扬别人是件好事,不过要出于真心,如果某件事真的让你印象深刻,你可以赞扬。

作更深入的交谈

在中国我喜欢坐火车旅行。之所以选择火车而不是飞机的主要原因是坐火车可以获得时间更长,范围更广的交谈机会。我对火车有非常好的印象:人们共享食物、相互交谈、互相认识成为朋友。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谈话。当然两人一开始可能是围绕没有明显个人感情色彩的话题交谈,不过这些话题可以在找到双方共同兴趣点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信息共享的方式提出来。我与在世界各地人们的交谈中,发现人们往往并不是真的在提问,而是自己在做推测。

我给你一个建议,当与来中国旅游的西方人交谈时,不要事先设定问题答案,而应该多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对方提到他们刚去了新疆,不要问“你去了天池吗?”而是问“你们在新疆去了哪些地方?”不要问“你喜欢中国吗?”可以试着问“到了中国这么多地方,有什么样的感觉?”“对中国哪个地方感觉最好?”“在旅途中遇到什么困难?”等等。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像审问一样提问题。不管选择什么话题,记住交谈要双方有来有往,有相互交流,你从外国人那里获得新信息,同时也要与对方分享自己及所生活地方的信息。

更好地把握交谈的语境和时机

在某些情形下可能更适合与外国人开始交谈。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很有礼貌也很懂得尊重人。但是我也曾看到有一些人一看到外国人或者是说英语的人就会跑上去打断别人,强行与人交谈。

如果你看到一个外国人在城市里迷了路,可能正在兜圈子,或者不时地看地图,那是一个与他交流的好机会。他会非常感激你,不仅仅是你会说几句英文,更重要的是你及时给他提供了帮助。

如果在汽车上或火车上,有个外国人盯着窗户外面,无聊地打发时间,这也绝对是交谈的好机会。

但若对方很明显正在处理事情,就请不要打扰对方了。这个建议可能对许多人来说感到奇怪,因为这是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不过我的确时常遇到不受欢迎的打扰。有许多次我正忙于其它事的时候,被直接走过来的陌生人打断,并仅仅是为了说几句英文而已。

下面的建议是给中国学英语的大学生朋友,他们倾向于多交外国朋友。

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大学里学习的我处于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与一个像我一样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谈在大学里是很难得的。作为一个外国人,很自然有学生走过来跟你交谈,或练习一下课上学到的单词,或者是寻求友谊。许多次,学生好像期待的不仅是一次偶遇。很多人第一次遇到我,就向我要电话号码,好像从我们交谈的第一分钟起就成了朋友。

由于我自己也正在学习普通话和维吾尔语,因此我当然能理解交流的重要性。下面我给出的是在大学校园里第一次与外国人交谈时的技巧:

不要太急于表达过多的内容{国际化生存,如何与外国人交流}.

有许多次,我遇到的人都很想展示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熟悉。特别是大学生,他们会立即把国外运动队、电视剧、流行音乐或者是超级模特带到谈话中来。通常这样的确是使谈话继续下去的一个好方法,能在谈话的两个人间建立共同点。

但许多中国朋友忽略了在中国所见到的西方流行文化只是他国流行文化的一小部分,有时这些话题反而会加大距离:

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对NBA很熟悉。然而,那并不意味着每个美国人都对篮球有很深的兴趣,或知道所有NBA名星(明星)。

最近几年有一些英文歌,我在中国的每个地方都能听到,如“Casablanca”,“Big, Big Girl”等。但这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都挺陌生的,我回国后就从来没听到过。

我发现与我交往最好的人是那些本色的人,他们并没有一见面就立即表现出要到国外大学留学的渴望和对国外流行文化的熟悉,也没有把对方标记为“西方人”,而只是作为一个朋友,就像和本地人交谈一样。

不要太期望寻求持续的联系

我遇到的学生几乎没有人会把第一次谈话作为最后一次谈话。很显然,他们与我交谈的原始目的就是要练习英语。如果这作为一种交换条件我是不会感到受扰的,例如“如果你教我英语的话,我就教你维吾尔语”。但是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的人把交往看成了单向的事情,“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你可以教我英语!”没有任何互换条件。

我真的不愿拒绝别人。不过,作为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好几年的外国人,我已有了自己的生活圈,有时会感到我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在中国认识的所有朋友进行交往。

不要过分苛求

如果你所求不多,你我之间可能会更有机会在将来一起聊聊天。如果刚刚认识的朋友不立即向我要电话号码,我的感觉也会好些。

如果我们曾在某个非正式场合聊过,而你希望继续保持联系,很欢迎你告诉我你自己的电话号码。不过,如果我没有给你电话号码,并且当你给我电话号码时我也没有主动告诉你,请不要再询问了。

被要电话号码是外国人经常会遇到的情形。刚刚认识的人要你的电话号码,意味着如果你给他电话号码,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会打电话来寻求你的帮助或者是消耗你的时间。这并不是说某人值不值得交朋友,而经常是没有时间。遇到这样的情形,直接说“不”有点拉不下面子,但是如果经常接到你没时间应付的电话却会更尴尬。

我觉得对这种情形处理得最好的是一位女子,有一天晚上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饭馆吃饭。她走过来,说道“打扰一下,我已经把名字和电话号码写在这张纸上了。我在旅行社工作,如果你们想在城里转转的话,可以打我的电话。”然后,她转身离开了。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任何让我感到有压力的期望。说实话,我从未给她打电话,但是却一直保留着她的联系方式。

不要固执

如果外国人对你的提议没有表现出兴趣,就不要固执地坚持你的提议。

我想强调的是许多阻碍与外国人进行成功交流的行为是以表示友好或者是表示感兴趣的形式出现的。

我想了一句开场白,可以在几乎任何情形下使用:“Hi, would you mind if I talked with you for a while?”(你好,你介意我和你交谈一会儿吗?)这句开场白很短,有礼貌,并且会使绝大多数的西方人感到轻松自然,不会让他们有被“逼到绝路”的感觉。除非确实有紧要的事情要做,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回答说“好的”。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无论什么时候在你的国家遇到外国人时,都能创造一个成功的交流。

【END】

篇二:《如何选择同外国人交谈的话题》

如何选择同外国人交谈的话题

[网友:匹诺曹]回复:自从我国国门打开之后,中国人到外国去,外国人到中国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机会与外国人接触和交往。在此背景下,同外国人在一起应该聊一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大致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条:要选择外国地喜闻乐道的话题。

不论是哪一国家的人,对诸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风光名胜、旅游度假、烹饪小吃等方面的话题,大都是感兴趣的。谈谈这一类话题,使人轻松愉快,因而受到普遍的欢迎。

中国人与不熟悉的人相处,喜欢谈论天气,或询问外地人对本地风土人情的印象。例如,“你来这里多久了?”“你在这里生活得习惯吗?”还有一个老办法,就是从询问对方籍贯入手,进而就自己所知引导对方谈论家乡的风光与特产。同外国人交谈时选择这些话题,均是可行的。

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志趣爱好不尽相同,同外国人交谈时不能不注意这一点。刘淑静是一名大学生,很喜欢未来学。她曾希望教自己英语的外藉教师评论一下《第三次浪潮》这部关于未来学

的新书,对方却告诉她:“我只喜欢历史学,从不研究未来学。”于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常青是一位导游,他带过一个英国旅游团,其中有位老先生十分难侍候。不论你介绍什么,老先生都会蹦出一句“没什么了不起。”小常一点不生气,反而热情地向对方介绍起了中国的家庭关系,特别是老年人受尊敬的情况。老先生很爱听,接下去就再也不为难他了。小常比刘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发现谈话对象的“兴趣点”,并且能够“对症下药”。

了解并尊重对方,是进行顺利而有成效的交谈的前提。众所周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公务繁忙,来去匆匆,可是有一些中国记者却经常能够见缝插针地同“老萨”侃上一通。侃什么呢?侃的就是他酷爱的集邮。一番神聊之后,记者的专访也就同时完成了。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选准了话题。

第二条:要选择中外双方都熟悉的话题。

与外国人接触和交往,如能找到双方都熟悉的话题就等于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将大大地有助于彼此这间的理解和沟通。于人于已都可以扬长避短,发挥正常,至少也不会由于某一方所答非所问,而使人感到难堪。

詹姆斯先生是位计算机专家。他来中国讲学,很受欢迎。有次在他的讲座中间休息时,一名年轻的中国学者虔诚地问道:“请问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究竟是因何坠毁的?”岂料詹姆斯好生尴尬,支吾良久说:“我实在抱歉,我不清楚……”原来这位专家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人物,对非专业的问题毫不关心。可见,与外国人交谈,不要选择人家不熟悉的话题。像那名年轻的中国学者的冒昧提问,实在叫人下了不台。

如果外国人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我们应当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同外国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不然,非但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朱一凡在一家涉外宾馆当服务员,一天她忙里偷闲,同一位联邦德国的钢琴家拉开了家常。她告诉对方,自己很佩服德国人,德国的交响曲好棒。对方没想到小朱这么有水平,立刻对她刮目相看。她乘兴往下说:“我最喜欢你们德国的柴可夫斯的《天鹅湖》也不是交响曲。小朱张冠李戴,班门弄斧,只能贻笑大方了。”

第三条:要回避外国人忌讳的话题。

钟天舒在一家外国商社的驻京办事处当秘书。有一天气温骤降,她

见一位外国同事穿得单薄,便关照对方:“天特冷,您该加一些衣服。”那位同事平时对她极为友好,此刻却哼一声,便扬长而去。人家之所以知此,是因为钟天舒选择了“老外”忌讳的话题。

通常下列话题在同外国人交谈时是不宜选择的:

其一,过分的关心和劲戒。中国人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外国人却强调个性独立,所以不能将中国式的善意的关心和劝戒施之于外国人,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你问外国朋友:“吃过饭了吗?”你跟他打招呼“您上街去?”你显然是出于好意,在他看来却是被粗暴地干涉了个人自由,心里会说:“你管那么多干什么?”

中国的售货员被要求主动向顾客介绍和推荐商品,对“老外”来这一套可行不通。因为人家认为买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我们万一非跟外国人谈论这种话题不可,则要尽量讲得委婉一点。在语气上特别要加以注意,少用祈使句,不要让对方感到是在对他下命令。

其二,个人的私生活。同外国人交谈,不得随便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经历、收入、住址以及其他家庭生活方面的情况。这类话题对中国人来讲习以为常,而在外国人看来,却意味着打探个人隐私,动机不纯。对外国人的服饰、住宅、家具、汽车等物品的价格、式样和产地也不要予以评论,它们均与收入有关,亦属个人隐私的范围。

其三,令人不快的事物。衰老与死亡、讨厌的甲虫、惨案与丑闻、淫秽的故事一类的话题均系危害耸听,格调低下,与外国人交谈时不宜触及。他们认为,谈论这些“脏、乱、差”的话题既令人扫兴,又不吉利。中国人相见,往往要相互问候对方的身体状况如何,但是最好不要同外国人谈及这个问题,更不宜跟一位外国病人详谈他的病情。

南方某市的一位领导在一次会见奥地利客人时,兴趣盎然地同外宾们聊起了烹调经。他说:“我马上就要请你们品尝此地名菜活杀鱼,那烧好的鱼端上来的时候,眼珠还一眨一眨的。它可是此地一绝呀!”谁想外宾却不领情,人家马上就表示了抗议,结果宾主不欢而散。事后了解到,这批奥地利客人是该国动物保护组织的成员。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他们把我们津津乐道的“此地一绝”,当成不能容忍的残害动物的行为了。{国际化生存,如何与外国人交流}.{国际化生存,如何与外国人交流}.

其四,他人的短长。散布小道消息,评论同事的美丑、上司的好恶、女士的胖瘦、路人的衣着,都会被正派的外国人当作缺乏教养和不务正业。谈论人际纠葛和他人的过失,也被视为无聊之举。

王亚伟特别爱向领导打同事们的“小报告”,这一手使他颇受重用。当他调入一家合资企业不久,又向外方总经理如法炮制。人家根本不吃这一套,并且责问他:“你光盯着别人,自己的工作怎么能干好呢?”没几天,他就被解雇了。

篇三:《如何和外国人聊天》

如何与外国人聊天

(2)MSN

和ICQ、QQ等一样,MSN

Messenger的最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网上聊天了。启动MSN Messenger后,在主窗口上部“我的状态”窗格中显示了用户自己的状态,可以点击登录名左边的倒三角形或任务栏上的MSN

Messenger图标菜单中的“我的状态”来更改自己的使用状态,状态包括联机、忙碌、马上回来等7种(下图)。

如果用户想与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