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第一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崇高者解读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之崇高者解读

《崇高者》解读

《崇高者》一文作者主要从表明崇高者的不幸出发,到查拉图斯特拉为崇高者指明方向以及崇高者应达到的理想状态来写崇高者的现有品质以及查对他们所寄予的希望,共通过三部分来体现。

一、崇高者所处的状态被认为是不幸的

查拉图斯特拉的内心是平静的,这种平静是基于对真理的参透与释怀,“诙谐的怪物”则是查对于他所经历的事以及对世事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评价体系,而这种价值观是坚定的,稳定的,不可动摇的,最重要的是他可以对世事进行一种客观评价和修正,因此,他说:“我的海底是平静的,谁能猜测他隐藏着诙谐的怪物! 我的深渊是不可动摇的,但它发出漂浮的谜团和大笑的光芒。”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一些所谓的“崇高者”,查看到了“一个崇高者,一个庄严者,一个精神的忏悔者”,而这些人貌似庄严、冷酷,并且时常忏悔其内心,敬仰上帝,纯粹属于基督徒的他们是丑陋的,虚伪的,因此查说道:“我的灵魂是怎样因他的丑陋而发笑!”

“崇高者”依然在努力追求他们所谓的“真理”,在思考着是世事的因由,他们“默然无声”,在追求所谓的真理,“丑陋的真理”时,他已浑身衣衫褴褛,身上也布满了刺,为了追求其所谓的真理,他们几乎穷尽了努力,而结果却是“没有看到一朵玫瑰”,他们还没

有学会“笑和美”, “笑和美”即对事物的一种正确的评价和修正与释怀自身内心的纠结。“这个猎手”即“崇高者”,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真理而阴沉地,心怀遗憾和不满地从知识之林回来,“他从与野兽的战斗中回来:但从他严肃地神情上,也透出一只野兽的模样,一只未被战胜的野兽”,“野兽”代指未解决的问题和谜团,崇高者们总是被问题所困扰,他们一直在思考解决谜团的答案,正是这种心态占据了他们的整个思想,因此他们的灵魂都处于紧张状态,脸上也还有一只“野兽”的模样,而这恰恰是查最反感的。“一切生命就是趣味和口味的争执啊!”关于“趣味”,相对于探索者而言,是一种推动他们探索认识的不懈动力,“他既是重量,也是天平和衡量者”,他们是浑然一体的,理想化的,而“口味”却是生活现实中真正实现的行为,二者是相矛盾的。哲学家应有的品质是一种敏锐的品尝力和认识力,是一种重要的辨别力,因而是具有极其敏锐趣味的人;而现实世界中,人们被世俗的世事所萦绕,在思想上失去了一种极其敏锐的趣味,以及纯粹的认识力,从而趣味变成了口味,但是二者是相矛盾的,因此,他们只能在相互争执中存在。

一、 查拉图斯特拉为崇高者指明了方向——成为天国的孩子

崇高者只有厌倦了自己的崇高,不再把自己看的那么重,抬的那么高,学会了谦虚时他的好的品质即美才得以实现,只有转变他们那种居高临下的目光和视角时,他们才会寻找到真正的真理,而不再是之前他们所谓的真理,这时查才会中意他,世俗中的人才会敬仰他们,“而且惟当他背弃自己时,他才能跳跃自己

的阴影”。当崇高者们完全改变他们以前对于事物的观察和探索的角度,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视一切时,他才会“跳入他的太阳之中”。但现实很骨感,崇高者们只是知道了他们应该做什么,但是他们未能从内心去接受这种教化 ,他们已经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太久了,而这种品质也形成了一种习惯,不容易改变了,他们依然对大地,对民众,对世俗持蔑视的态度,居高自傲,虽然对于查的说教有所感触,“现在安静了”,但他们还没有完全将自己的恃傲置于坦诚的境地。

“公牛”是忠实、孜孜不倦,任劳任怨的象征,查希望他们成为“公牛”,是希望崇高者能够拥有好的品质,这种品质是能够从现实出发,找到现实中的美来更好的完善自我的心态,而不是像走钢丝“智者”那样悬在空中,随时都面临掉下来的可能,诚然,“手掩蔽了行动者”,他还不曾克服自己的行为。但是查却对他们充满期待和信心,指引他们应该必须忘却自己的英雄意志,应当成为一个高升者,而不只是崇高者,依托大地的力量,他们才能高升,只有成为无意志者,他们才能解救自己的怪物和谜团,最终成为“天国的孩子”,孩子的精神是新的开始,有无限的可能性,更有圆融的希望。

二、 超英雄的产生

崇高者们还没有学会好的品质,“他涌动的热情还不曾在美里安静下来,”但此时的崇高者已经开始改变,“他的渴望不应在餍足中沉默和隐匿,而是要在美中,优美风姿属于心思宏伟者的

慷慨大度。”

美对于英雄来说是万物中最艰难者,是因为美是一种善的品质,而这种品质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能有的,英雄所要做的就是坚守这种品质,这是最难的,是“对于一切热烈的意志都是不可获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崇高者开始将他的强力意志下降为善和仁慈,这便是美的产生,他们从内心里拥有了美的品质,他们“径直要求美”,这使得他们的善成为了最终的自身克服。

善的品质的拥有不是懦弱和无能的体现,而是强者做出的一种本质上的改变,他们应当“追求柱子的德行:柱子升的越高,就变的越来越美,越来越温柔,但内部却越来越坚硬,越来越有负荷力。”最高的美的品质是炼就的外柔内刚。只有成为高升者,崇高者才会超越自己,背弃强力意志的灵魂,“才会在梦中接近灵魂——那超英雄。”至此,从崇高者到超英雄的转化才会实现。

第二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第三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

有些人读书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这也是一种境界,不是吗——莫雅平 这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中的一句话,用的是反问句,多少有些无奈,讥诮,惋惜,知音难觅的愁绪。我之所以重视它,在我看来,我看到了,而且我刚好应该算作是他所指的这类人,多少不是让这个讽刺意味的话更深刻了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对于黄明嘉的这个译文,实话说,我真的读懂的不是很多。对于西方哲学,我一直持有的是有一种崇尚敬畏的心态,要说曾经给到我冲击的作品,那还是高中时代看过的《博尔赫斯》,这本书我也没看懂多少,但是里面有些话,到现在还印在脑海里,我也一直带着这本书,偶尔闲暇我都会看。只是从广州来上海后,这本书借给一位同样喜欢西方哲学的朋友,我还没有去拿回来。 也正因为莫雅平的这句话,触动了我,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真正的不求甚解是不注重细节,而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个人要求读懂的层次不能相同,但一定要在你的思想境界水平上理解,而后让你的思想水平能上一个台阶,我是这样理解读懂一本书的。

我句句锱铢的读了每一部分,对于每个小的篇章我还清晨大声的朗诵一遍,我以一个演讲者的口气,主人翁的口气和心态去感悟。目前为止读了三分之一。 一本好书对成长总是有好处的,我很欣赏的是尼采的三种精神:独立思想,批判思想,开创思想!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境界高,处身立世,不就是需要

经历这些思想的蜕变吗。尼采还用了三种形象的寓意代表物展示这三种思想境界:骆驼,狮子,婴儿。

哲学家是心理学家也是预言家,他的思想毫无疆界,随时可以驰骋万里,而同样他们所想到的都是一般常人难以想到的。我一直在思考这三种思想的境界是怎样的,能理解这三种精神,但是生活中我该如何应用却并非容易。

第四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课件(复旦核心课)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第五篇、对施特劳斯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解析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大学音乐欣赏结课论文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设11-1班

毕帅

120113401067

对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解析 关键词: 查拉图斯特拉 西方音乐史 交响诗 名作赏析 施特劳斯 尼采 概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 “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横扫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在这本书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 ”,让“超人”出世,于是近代人类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异彩虹;1896年德国著名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创作了同名交响诗,把一部艰深复杂的“哲学”用音乐解释得生动、易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受哲学家尼采的同名散文启发而作。著名的“引子”部分表现“日出时人类感觉到上帝的能量”,一个起初由小号悠远地奏出的庄严题旨,一波波地被推向包括管风琴在内的乐队全奏的高潮,壮丽而神圣。

交响诗《查拉图斯拉如是说》的标题不仅拗口,还很费劲,不知所云。如果单纯从音乐的角度出发,不去顾及标题的提示,则会无从把握音乐的内容;而过分受标题的限制,则更会感到玄奥不着边际。所以,首先了解一下这部交响诗的文学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是必要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19世纪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长篇散文诗,在德语文学界,这部散文诗被认为辞藻华丽、文雅精致,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受到世人关注,不在于它的文学性,而在于它表露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它的“超人”理论。尼采在这部散文诗里假借古代哲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滔滔不绝地陈述自己的人生理想,大量涉及道德、意志、操守、宗教和科学。他提出人类应当由最优秀的人,也就是“超人”来统治,“超人”是能够超越人类的人,他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比人与猿之间的距离要大得多,尼采的超人理论在当时的德国社会受到大部分人的喝彩,被认为是德国人的精神财富,尼采也就被看成英雄般的伟大人物。所以,当理查德.施特劳斯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题写交响诗的消息传到社会上时,引起舆论大哗,谴责者有之,嘲笑者有之,人们不能容忍把哲学著作谱写成音乐的做法,尤其是尼采的著作,用音乐去表现好像必定要亵渎了真理一样,“超人”也会遭到嘲弄,而“超人”,按照他们的理解,又似乎注定要从他们自己那个种族里产生。

然而理查德.施特劳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用音乐表现或阐释哲学,因为音符无论怎样也不能替代文字,他曾明确表示,他不想写富于哲理性的音乐,只想用音乐表现人类经由宗教以及科学的各个发展阶段,由原始人逐渐进化,直到产生尼采的超人思想。他想用一首交响诗表达对尼采的敬意。所以音乐的表现原则在这里并没有被放弃,聆听这部交响诗也完全不必以尼采的散文诗为线索依据,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内涵的联系。

理查德.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最主要的作曲家之一。浪漫主义艺术潮流在欧洲兴起之后,就一直在寻求各种艺术领域之间的互相融通:诗、戏剧、文学、绘画、音乐,互相影响。其中,文学对音乐的渗透最为明显,表现突出的是交响诗这一体裁,所有的交响诗都取材于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交响诗这个名称由李

斯特首创,紧随其后的有斯美塔那、柴科夫斯基、圣—桑、弗朗克、西贝柳斯、埃尔加等,施特劳斯几乎是这个行列中的最后一位。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对交响诗的兴趣便逐渐退去了,但是,在19世纪后半叶,交响诗的创作和演出蔚然成风,不排演交响诗的乐团会被视作因循守旧,要不就是能力不足。的确,要演奏《查拉力斯特拉如是说》这样织体复杂的交响诗是需要有好的乐队素质的。 尽管施特劳斯多次强调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只表达对尼采的敬意,不寓含哲学意味,但它所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却不容忽视。这部交响诗完成于19世纪末的1869年,此时,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均已完成,能量守恒和转换、细胞学说、达尔文学说,相继加入到经典科学体系中,形成历史上空前严密和可靠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19世纪被誉为科学的世纪,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的根本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只是学科的完美和技术的转化。自然科学的发展当然影响到哲学思想的演化,产生的后果有时竟是消极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本来是提示自然界物种进化奥秘的,它可以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并探索生命的起源,而尼采却把它歪曲地运用到人类社会,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现象,以此来说明人类社会中种族间的关系,从而推演出超人理论。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鲁迅

超人理论产生于德国,也盛行于德国。1870年,普法战争以普鲁士军队大获全胜而结束,世界名城巴黎被占领,普鲁士国王威廉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不可一世的威廉把即位典礼搬到法国的凡尔赛宫举行,以示国威。大多数德国人昏了头,他们被威廉的军国主义精神刺激得头脑发热,一种病态的民族自豪感四下蔓延,狂热的民族情绪使这个民族带有一种危险性,他们狂妄性地藐视其他民族,19世纪的后三十年里,德意志帝国的国力有很大发展,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治理下的国家机构像一架精确运转的机器,社会效率很高,这一切都使德国人产生了扩张的欲望,他们甚至对其他种族有毁灭性的敌视。尼采的超人理论太满足他们的心理了,尼采描述的优良种族“金发野兽”统治人类的途径在德国被视为真理,尼采被视为英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则是理查德.施特劳斯对一位英雄的致敬。

尼采死于1900年,他属于19世纪,但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与他的思想有若干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士兵的背包里有两本必备的小册子,一本是《圣约翰福音》,一本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些行将把尸骨抛在异国冰冷土地上的士兵,蜷缩在战壕里读尼采的诗句:“我教你们做超人。人是应当被超越的。”施特劳斯的同名交响诗开头用四只小号奏出的宏伟主题和定音鼓震撼性的敲击,都使人想起那句话:“我教你们做超人。人是应该被超越的。” 尼采死后,他的一切文字遗产都被他妹妹伊丽莎白个人掌握着,伊丽莎白是个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者,一个受贪婪欲望驱使的伪造者。她整理出版了尼采生前抛弃的手稿《权力意志》,直到现在,也无人知道那里有多少内容是按照她的需要歪曲修改过的。她伪造尼采的日记,手稿,使研究尼采的学者们在半个多世纪里为了辨别真伪而聚讼不休,直到1997年中国的尼采翻译者和研究者们还在打着笔

墨官司。伊丽莎白对希特勒的崇拜以及希特勒对尼采哲学的着迷都使尼采的名字与纳粹相联系。

法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很早就慧眼地看出施特劳斯音乐在追寻一种崇高的力量,一种“支配人类的力量”。他谈到施特劳斯的音乐精神时说:“经过多年的内心冲突,这位理想主义者感到越来越痛苦,终于狂怒并演变成傲视一切的英雄主义。施特劳斯的大笑,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像鞭子一样抽在我们身上,像蜇刺一样刺痛我们!„„他的高傲升到了极限。”这种“支配人类的力量”和“升到极限的高傲”,既是德意志帝国思想文化背景的产物,又可以视为20世纪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的社会文化基础。

施特劳斯是个长寿的音乐家,他在19世纪已经成名,在20世纪取得了歌剧创作的艺术声望。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还写了几部悦耳动听的作品,84岁时写了向人生告别的《最后的四首歌》。纳粹德国时期,施特劳斯接受过纳粹当局的职务,这是他个人历史的疑点。他也受过纳粹的迫害,财产被冻结,一度被限制居住。战争结束后,他不得不接受是否“纳粹化”的甄别,他遭到过不少道德上的诘责,也享受着来自社会各方的辩解。人们为他战争期间的行为争论,却很少有人通过他的交响诗研究他的思想,研究他的美学特质与社会思潮的关联。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由于明显的政治关联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演奏的机会不多,1968年拍摄的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中,采用了这部交响诗激动人心的开头部分,此后,人们才给此曲更多的关注。应该仔细倾听一下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可以是纯粹音乐欣赏式地听,也可以是知人论世式地听,听听“理查德.施特劳斯如是说”。

相关链接: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

比才:歌剧《卡门》—沈弘

第六篇、《查拉图斯特拉》读后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如斯特拉告诉我

有这么一个人,他叫做查拉如斯特拉。某一天,某一晚,他进入了我的视线,他的言语也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我的梦境。梦境里,我看到了一个孤独的演讲者,他畅快淋漓地表达着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如痴如醉,如癫如狂。他就是这么一个浑身上下都充满魅力的人。 对尼采的初印象来自于中学课本,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上面写着:尼采自诩为“太阳”,是一位被许多人认为是“疯子”的哲学家。尼采=疯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只是一个精神领袖,他太过于心急地想要向世人讲述他的想法,他告诉世人“上帝死了”,违背了根深蒂固于人们脑海里的“神”。他疯狂地演讲,无论在哪个年代似乎都会理所当然的遭到愚昧的世人的讥讽和嘲笑。

翻开《查拉如斯特拉如是说》,我看到了一个如此清晰的尼采,他在我眼前活起来。每一个小篇章每一句话都闪耀着这位已经故去多年的伟大的哲学家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这些多年之后仍在拜读他作品的时候依然惊叹于他的智慧和超凡思想。

查拉图斯特拉是孤独的。某一天,他下山了,开始了一段冒险和挑战的旅途。他要送给山下的人们一份“宝物”,他想要给世人带去他的思想,他想通过自己的演讲让世人“醒悟”,但是当他背着死去的走钢丝者在森林中行进时,他终于明白了,他要找的是同伴,能理解他想法的人,而不是向所有人讲,因为世人是如此愚蠢。他不惧怕,因为他是超人,他是思想的巨人。

从精神到骆驼,从骆驼到狮子,从狮子到小孩。尼采用了三个比喻,三个简单的形象的比喻而已就道尽人类精神的境界。

“所有这一切的重负,都由负重的精神承担起来,就好像满驮着赶向沙漠的骆驼,负重的精神就这样赶向自己的沙漠”。在漫漫时间的河流里,我们每一个人渺小得或许连蚂蚁也不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或许也不能对人类的发展起到多大的作用,充其量能够影响自己的人生路而已。但人所以成其为人活在世上,总归有自己的路途和这路途中的意义。或许这终极意义便在于精神吧,倘若一个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那么他活着的意义就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精神的富

足是我们成其为人的意义。在充满未知的沙漠里,精神是我们的食量,精神是拯救人的源泉,是使人活下去的勇气。因而如同骆驼一般驮着精神赶向沙漠是人作为人的使命或者是命运吧。

仅有满载的精神当然不是终点。“为自己去的创造新价值的权利”,这是查拉如斯特拉所说的第二个关于狮子的变形。人在获得精神之后,怎样才能够使精神真正成为自己的财富呢?在漫漫沙漠里,我们需要成为狮子,我们需要敢于创造和夺取自由的勇气。需要在风暴来临的时候依旧泰然处之,需要让满载的精神成为灵魂的一部分。

“小孩子是无辜和遗忘,一个新的开端,一种游戏。一个自转的轮子,一种原初运动,一种神圣的肯定”,到了第三个变形,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轮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终点式的阐述。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当我们有了满载的精神,有了狮子般的勇气之后,我们还需要一件更重要的东西——一刻原始的心。保存着这份原初的心和信念,无论走多远,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都只是浮云。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你遇到了多么令你感到难受的冷嘲热讽,而是连你自己都失去了你自己。

“如若你们有一个宿敌,那么不要对他以德报怨:因为这会使他感到羞辱。相反,要证明他也为你们做了某种善事。”人活在人的圈子里,势必会遇到毒蛇,无论它是否给了你致命的毒液,正确对待此事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篇章里,我们看到了尼采对于那些讥讽他的人的“报复”,他用犀利的语言告诉那些评论的人——他屈服于这种不公的言论,因为他不会在乎,这就是他的态度。

在任何人的路上都挡着一个高贵者,不要抛弃你灵魂里的的英雄!查拉如斯特拉如是说。

人类是一头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一条高悬于深渊的绳索。要从一端越过另一端是危险的。行走于其间的人是危险的。回头观望的是危险的。战栗或踌躇不前都是危险的。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类之所以可爱,正在于他是一个跨越的过程与完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这是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话。短短几句,寥寥数语,浓缩了尼

采关于人类的观点的精华。

超人是什么?作者还是两点一线来描述。此岸是人类曾经为的动物,是人类进化的前身。超人在彼岸,它是人类必将通向的地方。尼采认为“超人是大地的目的。”而人类目前正处在连接此岸和彼岸的钢索上,尽管这条路对人类来说是充满危险的,但是人类必须被超越,他们处在非人和超人之间。人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们既能够超越也能够堕落。“人的价值不在于我们是什么,而在于我们能够成为什么。”为了走向彼岸,人类还在前进。而这一切,就是尼采为之疯狂的梦想。

此篇读书笔记仅仅想表达一些在我读完此书之后尼采带给我的最触动心灵的感想。我承认关于此书我的认识或许连冰山一角都不是,因为这本尼采“为所有人而又不为所有人写的书”对我来说还需要在日后慢慢研读,仅仅这一时期这一次的阅读肯定是不够的,这样一本伟大的书,这样伟大的哲学家,是人类的财富。

第七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课件(复旦核心课)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第八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书报告

初中开始,就听语文老师说过尼采自诩为太阳,却一直没听他讲过尼采为什么自诩为太阳。我也不求甚解,只是在越来越多的“优秀作文”中看到这句话,于是我开始好奇这个自诩为太阳的男人到底是谁,他说这句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上了大学,也有很多老师提到尼采,说他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可我还是不了解他。直到我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才知道原来“我是太阳”来自于这本书的开篇部分。越是想要了解他,越觉得自己不够了解他。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我只是惊讶于它名字的拗口,一直也读不通顺。正如初次阅读时一样,译本的每个字我都熟悉,却始终难以读懂。奥修大师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进行过解读,使人们稍稍可以理解尼采所阐述的思想,但不管是阅读原文还是解读,还是得先了解一下尼采的生平和写书的渊源。于是我了解到他自幼丧父,又经历弟弟了的夭折,他自己回忆说:“在我早年的生涯里,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所以全然不像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这往往是在大自然的自由殿堂里,我在那里找到了真实的快乐。”搬家后生长在一个被女性环绕的环境中,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死亡的无常使幼年的他变得孤僻,尼采曾经这样讲述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在中学时代,除了理智的发展并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1864进波恩大学,修习神学与古典语言学。在1867年应召入伍,并于1868年负伤退伍。1870年8月普法战争爆发,志愿从军担任卫生兵,却得了赤痢与白喉,被迫退伍。1871年开始执笔《悲剧的诞生》,后陆续发表《德国教育设施之前瞻》、《不合时宜的考察》、《人性,太人性的》、《漂泊者及其影子》、《曙光》、《快乐的知识》。在这段时光中,他生过大病,认识很多新朋友,也与好友瓦格纳绝交,至1883年,前好友瓦格纳去世,开始撰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开始撰写这本书之前,他的人生阅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也不断的获得灵感,最终将之付诸于笔端。尼采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著名的“同一性的永恒轮回”的思想以及著名的“超人”理想和“末人”形象就是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尼采评价自己这部著作:“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给予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馈赠。这部著作发出的声音将响彻千年,因此它不仅是书中的至尊,真正散发高山气息的书—人的全部事实都处在它之下,离它无限遥远—而且也是最深刻的书,它来自真理核心财富的深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放下去的每个吊桶无不满载金银珠宝而归。这里,没有任何‘先知’的预言,没有任何被称之为可怕的疾病与强力意志混合物的所谓教主在布道,从不要无故伤害自身智慧的角度着眼,人们一定会首先聆听出自查拉图斯特拉之口的这种平静的声音的。‘最平静的话语乃是狂飙的先声;悄然而至的思想会左右世界。’”

尼采选择查拉图斯特拉作为发言人的原因有很多,人们通过书中的阐述的思想和尼采本人的经历而推测出是因为尼采对生命和查拉图斯特拉有相同的看法。尼采看到这些伟大的宗教正在人类身上创造越来越多的罪恶感、悲惨、战争,他们活活的烧死人们;他们谈论着各种无法证明的无稽之谈,他们没有任何证据;他们让全人类陷入黑暗、盲目之中,因为他们的教导建立在信仰之上——而信仰的意思就是盲目。只有查拉图斯特拉是唯一肯定生命的人,他不反对生命,他的宗教是庆祝的宗教、感激存在的宗教。他不反对生命中的娱乐,他也不赞成弃俗。读懂《查拉图斯特拉》需要极其丰富的阅历,我的见识便远远达不到能够产生同感的高度。查拉图斯特拉不希望人们把他当作信仰,“我恳求你们,我的兄弟,要对大地保持真诚,不要相信那些对你谈论炒饭希望的人!”他对人们的称呼是“兄弟”,他真正的走下神坛,他对人们的劝说是说教,而不是布道。“我教你们关于超人的事情。人类是某种应该被克服的东西。你曾经做过什么事来克服它呢?”读到这句话时,我在想他说的“克服”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克服我们身上的缺点,祛除精神上的杂念吗?可这和尼采的理念并

不相符,直至我在一堂课上听到了老师根据他个人的阅历来讲述自己对于“超人”的理解时,我才稍稍能够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人们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猿猴进化为人类并不是它们预先设想的结果,而是在自然条件的变化过程中,他们遵循这本能的召唤不自觉的进化成人类。原始的人类也并没有设想过自己能够制造现代发达的科技,而是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不自觉的超越其原有的水平才达到这一步的,一切都是“本能”的驱使。结合我自身的阅历而谈,从小到大的读书、考试、升学,这些让我逐渐掌握了知识,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也算是“超越”了自我吗?不,不是这样的。我喜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于当下教育体制下所要求学习的内容并不是我渴望的,考试、升学也并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完成的,这一切都被施加了一个外力的推动,所以这并不是尼采口中的“超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已经有人为我们预设了这些道路,完成的每一步都是在向预设的目标前进,我的前进并不是受我本能的驱使。想想自己究竟在什么时候受过内心的召唤而短暂的超越过自己呢?是在我的中学时代,有段时间放学后,我不愿回家面对沉重的作业,羡慕那些“坏学生”轻松抄完其他同学的作业就可以愉快的玩耍,却又不忍看到父母失望,反复挣扎与自责。直到有一次,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过往的车辆,车灯与霓虹灯相互辉映,不自觉出了神,就这样慢慢的走着。忽然间觉得世界很美好,生活也应该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作业、学习之类的根本就不应该成为折磨自己的烦恼。那种无法言明的感觉让我神清气爽,投身在学习的海洋中不再迷茫„„作业的繁重可能在大部分人看来都不算什么,可是它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人生中最大的难关,而我能够在那一刻明悟,在某种角度上来说我超越了自我。我认为“超越”不是给自己找到另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而是能够走在其上,却已经超越了这条路本身。尼采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查拉图斯特拉也是如此,正因为如此,他才会选择走下神坛,去接近人类,带给人们礼物。他既然这样做,那么在他们的眼中,人类现在一定是有缺陷的。于是我想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每天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受着七情六欲的困扰。西方基督的禁欲和东方佛教的断欲都是以一种直接否决的方式来教导人们要断绝欲望的困扰,这并不是热爱生命的态度。只有查拉图斯特拉是希望人们能够变成“超人”,去超越自我,同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生活态度,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读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我的疑惑反而更多了,这也很正常,我以为每本书都凝结着写书人独有的精神,而一本好的书则还包涵着引起人们共鸣,启发人们寻找自己精神的智慧。于是我以我的个人阅历来读这本书,以从前看过的别人的阅历来读这本书,从而得到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因此有不恰之处,愿能聆听老师之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