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体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


【第一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中国地质大学重点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重点学科一览表

【第二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中国地质大学_北京_研究生培养的使命_挑战与出路

2012 年第 4 期

中国地质教育

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13

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学术专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的使命、挑战与出路

王训练,张寿庭,段红梅,葛文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北京 100083

摘 要:系统分析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现状与特点,认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既要服务于国家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又要提高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将研究生培养对于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归纳为几个方面:一定的研究生规模和良好的结构比例;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数量;SCI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影响因子和引用率);发明专利数量与转化率;国际化程度与水平。分析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研究生培养的思路和措施: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扩大师资队伍;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改善研究生的专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培养环节;鼓励创新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化水平;加强和改善研究生管理。关键词:研究生管理;核心竞争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2)04-0013-06

一、学校的基本特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成立于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和西北大学等院校的地质系组建而成。学校成立之初,名师荟萃,大师云集,发展迅速,成就辉煌。196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校”,成为64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文革”期间学校受到重创,被迫南迁,先后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学校在北京地质学院校址恢复办学,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次创业。1987年11月国家教委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办学。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独立办学。独特的发展历史决定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具有如下特点。

1.后发型学校

尽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当年曾经创造过辉煌,现在也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全国首批试办和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但是由于“文革”的重创,不仅严重破坏了学校的校园和基本设施,还严重破坏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使学校一度沦为“地质大杂院”。经过多年的顽强

收稿日期:2012-10-18。

拼搏,学校近年来逐步走向正轨,但不可否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依然是一所后发型学校,在高校林立的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后发型特征尤为明显。这种特征决定了学校的艰苦创业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2.以研究生教育为重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1978年在北京地质学院校址以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名义恢复办学的。1987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之前,学校几乎全部培养研究生,即使在1987年以后,学校也是以招收研究生为主。时至今日,学校年入学的学生中研究生总数依然超过本科生。二次创业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以研究生培养起家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重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所以,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在学校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专业性极强的学校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经发展成为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文、教、哲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大学,但依然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学校。学校在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负有国家责任。学校的历史和现实都决定必须大力推进和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

作者简介:王训练,男,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生物学、地层学与历史大地构造学教学与研究,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略,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坚持地学特色与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每年仅招收2000名本科生,是教育部招生人数最少的高校之一(艺术类院校除外)。在高校竞争激烈、强手如林的北京,招生数量如此小的学校如果没有专业上的特殊优势,学校存在的价值都会受到质疑。

4.校园面积狭小的学校

由于“文革”的重创,学校现在用于办学的校园面积仅仅几百亩。有限的校园面积也确定了学校必须走特色和高端发展的道路,向办学特色和办学层次要效益。办学层次越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大。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留学生,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迅速增长。在有限的面积上办学,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稳定本科生教育。

5.处于欲进困难、欲退不忍两难境地的学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近年来在武书连的大学排名榜上一直在90名左右徘徊,武书连的大学排名榜又把学生的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地质大学不可能走规模扩张的道路。如果学校被甩出前100名,对学校会造成难于承受的打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向来有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绝不会自暴自弃,甘于落后。学校在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这种欲进困难、欲退不忍的两难境地。要保持和提高学校的排名位置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必须在内涵发展上下工夫。

二、研究生培养的使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既要服务于国家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又要提高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通过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学校在全国高校排名榜上的名次位置。研究生培养对于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一定的研究生规模和良好的结构比例。尽管学校有很多困难,特别是空间困难,但是,研究生规模不仅不能缩小,而且应该尽一切可能适当扩大,特别是要扩大博士生、免推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生规模与比例。博士生、免推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生不仅能产出大量SCI论文,而且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2)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数量。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是衡量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程序规范,要求标准高,竞争激烈,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预选赛。作为从研究生教育起家、以培养研究生为重要特色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必须长期不懈地重视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产出,这既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前奏。

(3)SCI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影响因子和引用率)。尽管对SCI论文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在依然没有超越SCI阶段。为了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下大力气重视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当每个研究生都可以发表高水平的SCI论文时,我们才有资格讨论SCI论文是否重要。SCI论文目前依然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研究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评奖的重要基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不能再走仅重视SCI论文数量的老路,而要更加重视SCI的质量,催生高影响因子SCI论文的产出,才能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4)发明专利数量与转化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一定数量的工科研究生,除了鼓励研究生产出高水平的SCI论文外,还应鼓励研究生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特别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易于转化的发明专利。

(5)国际化程度与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国际化视野,而且为扩大学校影响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会大大促进学校科研水平上台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要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办学目标,提高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是必由之路。

三、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挑战

遥想当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地学研究生培养方面独领风骚,成为中国地质教育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虽然学校发展很快,但研究生培养出现了新的困难,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有限,每个教师带的研究生偏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6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91人,副高级职称269人。2012年学校实际报到硕士研究生1743人,博士研究生377人。如果这些研究生全部由学校的教师来指导,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平均每人指导2名博士研究

生,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平均每人指导3.8名硕士研究生。按研究生学习时间为3年计算,每个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平均指导6名博士研究生和11.4名硕士研究生。相对于师资力量来说,我校研究生规模偏大,每个教师指导的研究生太多,特别是传统优势学科每个教师带的研究生太多,负担太重,压力过大,疲于奔命,不仅影响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使学校一些管理政策失灵。

(2)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有待改善,非地质专业的研究生偏多。研究生报考有一个就高不就低的基本规律,即学生要么选择自己的学校,要么选择比自己学校声望高的教学或研究单位,很少有学生选择比自己学校声望低的教学或研究单位读研究生。30多年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地学研究生的首选之地,不光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的学生青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而且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的学生也纷纷加盟。加上当时招生人数很少,招生优中选优,生源很好。经过30年的发展,学生报考研究生对学校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研究生报考就高不就低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近几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研究生中几乎见不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另一方面,由于就业的导向作用,近年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研究生生源比例明显下降,跨专业研究生比例明显提高,非优势专业研究生比例增长过猛,导致研究生培养效率下降。跨专业研究生的成才率太低,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不高,非传统优势学科研究生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也不高。

(3)培养环节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等方面管理都比较粗放,体现学校的意志不够,需要进一步改善。

(4)研究生学习研究长期与科研仪器脱钩,导致动手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归结到研究生培养环节中。之所以将这个问题单独拿出来,是因为这个问题太突出了。留学生的实践表明,中国人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绝不比外国人差,直到硕士阶段都不明显输给外国人,但在博士阶段实验室动手能力普遍不高。这与我们的研究生学习研究长期与科研仪器脱钩

不无关系。

(5)鼓励创新型、拔尖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一些政策执行不到位,大锅饭现象盛行,耗费了学校大量优质资源,影响了拔尖人才的培养和标志性成果的产出。

(6)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化水平不高,主体限于国内办学,虽有一定的国际交流,但规模不大,水平也有限。

(7)研究生管理多为按部就班的服务,创新不多,特别是对全局具有带动作用的创新不多。

四、研究生培养的出路

1.加长板凳,利用社会力量扩大师资队伍尽管学校现在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办学空间和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但是,从学校长远利益出发,研究生规模不仅不能缩小,而且应该尽一切可能适当扩大,特别是要扩大博士生、免推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生规模与比例。为了解决师资队伍短缺的困难,在目前情况下,只能采取利用社会力量扩大师资队伍,特别是扩大硕士导师的数量,来弥补研究生导师不足。可以通过聘请与吸纳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区研究所及地调中心,各省地矿局(厅)、各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各省级地质博物馆、石油公司、油田、矿业公司等单位专家学者作为研究生导师来扩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地质、矿业、石油、工程、环境等市场持续火爆,经费充足,而人力资源紧张,对研究生这种人力资源需求很旺,而且一大批专家有带研究生的热情。这些专家和领导一旦成为我校的研究生导师,会允许甚至鼓励本单位的职工报考研究生,可明显扩大学校的人脉。来自一线的人员产出SCI论文的概率不高,但可在本单位做论文,就地解决问题,少占学校的资源。这项措施的落实,会大大缓解我校研究生导师资源不足、研究生导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会进一步扩大我校和社会的广泛联系。

这项政策的推出和落实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从政策上保证免推生和优秀生源不流失;二是校外导师单位、校外导师遴选的标准和程序公开透明,既要扩大指导教师队伍,又要保证指导教师队伍质量,以此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学校声誉;三是校外导师的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主管业务,校内导师主管日常行为,使研究生有归属感。

2.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改善研究生的专业结构

改善和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需要减少跨专业研究生的录取比例,调整研究生的专业结构。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有下列几条:一是明确专业性极强的地质学及与地质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的招生导向,积极鼓励学科交叉,但不主张大幅度跨专业的学生报考地质学及与地质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二是在考试科目中增加数学;三是按照导师队伍规模和学校发展的需要限制一些专业的招生数量,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标出限量招生专业的招生人数;四是隐性提高生源毕业学校的门槛;五是加大面试和复试的淘汰率。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优化研究生的数量结构,减少大幅度跨专业研究生的比例。当然,优秀生源不足与一定的研究生规模是学校需要很好把握的一个问题。

3.进一步完善培养环节

(1)课程教学:适当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增加课程类别,减少单门课程的学时数;让研究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课程教学的意义不在于教会研究生干什么和怎么干,而在于教会研究生如何学习这门课程,重在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招生工作:积极推进按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既要考虑压缩研究生课程总学时,又不能影响研究生的就业,一定要让研究生在学校学会一门走出校门在社会上立足的手艺和本领。

(3)增加实践环节,特别是增加有科研经费支持的实践环节,在实践中提高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将教师的招生数量与科研经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挂钩。开展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活动,引导优秀生源与优秀导师结合。

(4)密切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仪器的关系,让研究生从科学问题的提出、采样、测试和测试结果解释都自己动手完成,通过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来提高创新能力。

(5)在现有“产学研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争取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从国家层面获得支持,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师资力量和实习实践基地短缺的现状。

(6)充分发挥“双导师制”在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取得研究生培养和就业双丰收。

“双导师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校内正导师,校外副导师,可以拉近研究生与用人单位的距离。另一种是校外正导师,校内副导师,使学生有归属感。

(7)狠抓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高质量成果依然是高质量人才的首要标志。SCI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发明专利依然是衡量研究生质量最主要的标准。让学生尽早进入科研环节,在科研中增长才干,根据自己的科研需要进行课程学习,而不是将课程学习仅仅作为拿学分的手段,不能将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割裂开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高质量研究生和具有创新能力研究生的唯一标志。

(8)改革“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使之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有所区别,更加侧重于实践环节。可尝试实行“全日制工程硕士”一年上课修拿学分,一年在实践一线(时间先后可调整);不做论文,只做设计;由实践单位与学校、导师共同考核等做法,可在一些单位先行试点,取得经验,然后推广。

4.鼓励创新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平均主义不是政策,只能是有限的资源白白浪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必须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创新,鼓励冒尖,让冒尖者得到更多的实惠与资源,让指导教师与研究生都安于创新,乐于冒尖,用于冒尖。围绕创新和冒尖组织和分配资源。下列几项工作应常抓不懈:实施“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工程”和“北京市优秀论文工程”,出台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要求与激励、保护措施,本硕连读研究生的要求与激励、保护措施和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激励和保护措施,包括拔尖研究生提前破格留校、出国研究,形成一个冲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的群体,备战“杰出青年基金”,为未来的院士储备人才。学校应统筹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开展拔尖人才培养,给优秀研究生更多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机会,促进标志性成果产出。根本不要担心派出去的研究生不回来。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选派留学生的成功经验就是很好的例证。应该像爱护野山参苗子一样爱护创新性拔尖人才的苗子。这样的苗子实在是太难得了,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应该聚全校之力,像重视培养“杰青”和院士一样重视培养“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百优”是“杰青”的苗子。

另外,对不同生源和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资源投入,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还要改革研究生培养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从以量为标准计算向质、量结合、以质为主计算工作量的方向转变,让院系与指导教师从关心自身利益出发来关心研究生质量的提高。

5.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程度是研究生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比例,国际化水平是指研究生是否在自己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大学接受教育并联合发表成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或者说是必由之路是开展国际化。通过下列途径提高研究生的外教开课率和国外学习率:(1)加强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2)资助研究生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3)举办国际性研究生学术论坛(如中日韩研究生论坛);(4)与国外高校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5)系统开办研究生名师讲堂,将外教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在现有的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学校自主资助力度,设立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基金,资助部分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研究生出国留学或交流。一方面资助我校研究生出国学习,另一方面吸引国外留学生来我校。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探索与国外著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促进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我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水平,而且,对于研究生服务国际人才市场、培养世界公民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对出国学习学校积极性很高,学生积极性很高。由于政策上的缺位,学院基本上放任自流,指导老师是双重心理,在项目压力大时希望把能干的学生留下来干项目而不是出国深造。学校不仅要提高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程度,更要提高国际化的水平,从政策上调动学院和导师鼓励帮助学生国际化的积极性,对一定层次上的苗子进行政策上的非常规干预。

6.研究生管理研究

学校要把研究生管理当做科学研究,在全校范围内紧紧围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立项,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规律,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舞台上要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的声音,作为全国最早试办的33所研究生院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至少应该在研究生培养的某些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建树,做出特色。我们不能满足于遵循规律,而且要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规律。

加强学风建设,对学术不端的导师和研究生将重拳出击,绝不手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目前正处于艰苦卓绝的奋斗期,不进则退,退则死路一条。对学校来说,学风不端、学术造假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会让我们前功尽弃,会让我们二次创业的希望和目标化为泡影。全校上下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我们的学术声誉。

研究生管理一切围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注重标志性成果产出,进而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督导员队伍建设,发挥离退休教师作用,提高培养过程监控力度。推进优秀博士研究生的遴选与提前留校工作相关制度建设和实施。开展研究生教学评优、指导教师评优、管理人员评优工作,细化相关实施办法。

研究生管理的要诀在于服务、创新和不折腾。服务在于坚持政策的原则性,创新在于利用政策的灵活性,让政策服务于提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核心竞争力,不折腾就是尊重科学,提高效率,不折腾研究生,不折腾指导老师,不折腾研究生管理人员,营造和谐向上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环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种机遇稍纵即逝。研究生培养在学校的二次创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时不我待,我们则需要尽快行动起来,不断开拓创新,制定系统的研究生管理政策和条例并尽快试行,在实践中补充完善。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应尽量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合理,保证政策条例足额到位,发挥效益,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服务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第三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专本科招生专业设置

内容整理自学校官网。

【第四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管考研报录比-育明斯泰朗考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必读信息

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已经发展为教育部“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其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目前,京汉两地独立办学,由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人文经管学院成立于1993年,现已发展成为以学校的地学优势为依托,覆盖经济、管理、法学三大学科门类,以资源环境经济、资源环境管理和资源环境政策法规学科群为特色的学院。

地大作为传统理工类院校,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公管专业的学科排名一般。但是近年来地大为了建设综合性大学,对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师资水平也不断提高,发展很快。地大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十分重视,经过育明教育的统计,近年来地大公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十分不错,以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社会认可度较高。最后地大(北京)作为211高校,学校知名度高,地理位置优越,每年都吸引大批学子报考,综合以上因素,地大公管考研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地大公管考研辅导可以咨询育明张老师老师扣扣:七七二六、七八、五三七

育明教育为大家整理出了地大公管专业的招生情况:

育明教育解析:

地大是将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等其他学校作为二级学科的专业合并,统一以公共管理大类专业进行招考,录取后再分方向教学。因为培养目标不同,各方向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差异较大,而且初试报考时即需选择方向,同学们一定要提前规划。

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序号

123

年份

201620114

政治

454648

英语

454648

专业一

686972

专业二

686972

总分

335335335

5150

5150

7775

7775

345340

45

20132012

育明教育解析: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复试分数线一般按照国家线

2、但根据招生计划指标和上线生源情况进行差额复试,复试比例(包含调剂生)不超过1:1.2。3、2014年最低录取分数为360分,最高录取分数为394。2015的最低分数是350分

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共管理专业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招录情况统计表育明教育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公管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比较固定,每年都在14-16人左右,报录比也基本在1:10左右浮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招考模式,难度比较固定。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只要按照我们的规划,稳扎稳打,坚持到底,正常发挥,考取地大公管是稳定可预期的。

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初试专业科目、初试参考书、复试与同等学力报考相关信息

(一)初试专业科目

育明教育解析:

地大公管初试专业课其中一门可以选择考610高等数学或619管理学概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进行合理选择。对于有数学基础的同学,推荐考610,比数三简单。

(二)初试参考书

育明教育解析: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从参考书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三)复试与同等学力报考相关信息及参考书

参考书:

育明教育解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

1、实行差额复试。各专业复试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20%。根据招生规模,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复试的考生名单。

2、专业课笔试时间为120分钟/科目,成绩满分为100分/科目。外语测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加试科目考试时间每门为3小时,试卷满分为100分。

五、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资料一本通(目录)

1、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出题规律深度解析①报录比及相关数据统计②参考书及章节重点解析③出题趋势及命题规律④就业情况简介

⑤历年育明成功学员及辅导简介

2、2008-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真题汇总①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②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③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④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⑤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⑥2010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⑦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⑧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

3、2008-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真题解析①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②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③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④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⑤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⑥2010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⑦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⑧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公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

4、2013-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复试问题汇总①2015年复试问题汇总②2014年复试问题汇总③2013年复试问题汇总5、复试经验及指导

6、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考研背诵版笔记①罗宾斯《管理学》笔记

②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笔记③陈振明《公共政策学》笔记7、出题人题源论文精编与课件8、常考热点专题汇总(共30专题)专题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题二:公务员薪酬改革专题三:国企及事业单位改革专题四: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专题五:反腐败及廉政建设

专题六:新常态下政府职能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转型专题七: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网络治理专题八:公共财政改革及地方债务问题及对策专题九:大数据环境下政策评价与决策支持专题十: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养老问题专题十一:网络监督问题及电子政务专题十二:官员考核及选择方式专题十三:行政伦理及官德考核专题十四:社会组织发展问题、对策专题十五:政府公共危机应对及能力提升·········

专题三十: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决定性作用9、模拟押题试卷

①2016年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一②2016年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二③2016年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三④2016年小班专享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⑤2016年一对一专享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⑥2016年状元集训营绝密版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

六、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笔记3

第八章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

【第五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地质大学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外出实践,我们去了地质大学的物理实验室,我去之前我查了些资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该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是建国初期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资源产业经济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等多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111计划”建设高校。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基地。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学校是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地质学院,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等等………

我们参观了物理实验室和长廊,让我们知道了一些数据的由来.同时我们也知 道了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物体,生物和细胞的。我们也知道了一些中国过去的历史,我们也作了一些实验,这 使我对物理产生了兴趣

有趣的是鱼洗,鱼洗奇妙的地方是,用手缓慢有节奏地摩擦盆边两耳,盆会击撞一样振动起来,盆内水波荡漾。摩擦得法,可喷出水柱。当两手搓双耳时,产生两振源, 振波在水中传播,互相干涉,使能量叠加起来,所以这些能量较大的水点,会跳出水面

还有很多的演示实验我没有写出,通过这次试验让我明白了很多实验原理,扩大了我的知识背景,增进对现代技术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和追求,作为当代初中生的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课,还要多了解科学技术,这样才能担起祖国交给我们的重任,才能把我国建设的更富强,更美好。 通过这次的外出实践,使我感到物理的奥秘,同时我也对它产生了好奇心和兴之,大学物理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

【第六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全国重点大学强势学科(超详细)

(一)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史:南开大学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世界经济:南开大学 辽宁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辽宁大学

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兰州大学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 暨南大学 国际贸易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 厦门大学

数量经济学: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二)法学

法学理论: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刑法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

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北京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北京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央党校

中共党史: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国际政治: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复旦大学

社会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学:中国人民大学

人类学: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民俗学: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

(三)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比较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学:厦门大学

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基础心理学:北京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浙江大学

运动人体科学:北京体育大学

(四)文学

文艺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北京大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安徽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央民族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北京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俄语语言文学:黑龙江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德语语言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印度语言文学:北京大学

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延边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广播学院

传播学:复旦大学

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

美术学: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清华大学

戏剧戏曲学:中央戏剧学院

广播电视艺术学:北京广播学院

(五)历史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北京大学

历史地理学:复旦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专门史:厦门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南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世界史: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六)理学

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础数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计算数学:北京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南大学 应用数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新疆大学 四川大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理论物理: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兰州大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

等离子体物理: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凝聚态物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郑州大学 中山大学

声学:南京大学

光学:北京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山西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无线电物理: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无机化学: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析化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有机化学: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兰州大学

物理化学: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天体物理: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南京大学

自然地理学: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兰州大学

人文地理学: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气象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北京大学

物理海洋学: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化学:厦门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生物学:厦门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地质:同济大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北京大学

空间物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中国地质大学 西北大学

构造地质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西北大学

植物学: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

动物学:北京大学 内蒙古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生理学:北京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水生生物学:暨南大学

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神经生物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遗传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发育生物学:武汉大学

细胞生物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山大学

生物物理学: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浙江大学 云南大学 兰州大学

系统理论:北京师范大学

(七)工学

光学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浙江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北京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固体力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流体力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

工程力学: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清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燕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精密仪器及机械: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重庆大学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南昌大学

材料学: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东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华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郑州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

冶金物理化学:北京科技大学

钢铁冶金: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上海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东北大学 中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工程热物理: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热能工程:清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流体机械及工程:江苏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制冷及低温工程: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化工工程机械:浙江大学

电机与电器:清华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国矿业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清华大学 重庆大学

物理电子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电路与系统:清华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复旦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清华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天津大学 浙江大学

系统工程: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导航、制导与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计算机系统结构:清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东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建筑历史与理论:东南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岩土工程: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浙江大学

结构工程: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湖南大学 广西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市政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清华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河海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清华大学 四川大学

水工结构工程:清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武汉大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武汉大学

化学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京化工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艺:太原理工大学 石油大学

生物化工: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