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反思


篇一:《教学反思读书笔记》

1.来源: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_邵光华顾泠沅

笔记: 1、美国著名教师教育专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

2、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将反思自觉纳入日常教学生活之中

3、多数教师一次反思时间通常不多于半小时

4、研究表明,“教师需要的是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教师反思后必须要有行为跟进,没有行为跟进的反思常常是无效的反思

5、多数教师是对问题进行反思的,没有问题将难以反思

7、反思只有以自我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为基础和前提,才是有力量的和有效果的

8、多数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对反思的作用效能比较认可,这对进一步有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是非常有利的

9、被教师认为最有实效的反思形式是同事间讨论,最不被看好的是写教学总结,其他的形式如写反思日记及不写只做内省式的反思则被大多数教师认为不太具有实效性

10、对于不同的教师其有效反思形式有所不同,表明有效反思的形式具有个体差异性

11、多数教师还是出于比较实际的想法———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而进行反思的

12、教师是务实的,同时也反映出,教师是课程实施者、执行者,他们的职责自认为是根据课程和教材要求,搞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更多是关注课堂教学目标,而较少考虑大的教育目的和方针

13、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教师是要经常进行反思的,至少一周一次

14、教师的反思多指向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目的多是总结经验和教训

15、“制度化的反思只能使教师被动地反映,而决非主动

16、“教学反思很大程度上只取决于教师自身从事工作的需要和自身的态度、认知水平等

17、反思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行动,所以,写也可,不写也可,无需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重质轻量,不要一味地写”

18、目前教师的反思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视角单一,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而其他方面的反思如教育观念的反思、学生问题的反思、专业发展的反思、个人成长的反思等较少被作为反思的内容,而这些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都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19、当前教师缺少对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而关于优秀教师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 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 „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2、来源: 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 刘加霞,申继亮

笔记: 1、反思型教师观是针对技术型教师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观点,技术型教师观认为教师基本上承担技术人员的角色,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去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

2、洛克在使用“反思”这个词时,认为反思是指对自身心灵状态的知觉或者指对心灵运作(思维活动)的注意,是以思维活动为思维的对象,是对思维的思维。 斯宾诺莎则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他把自己认识论的方法称为“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观念本身是认识的结果,是理性认识的对象,对于作为认识结果的观念的再认识和对于这种再认识之所得观念的再认识,这种理智向着知识的推进,即是“反思”,由此可以看出斯宾诺莎的反思是以思维活动的结果为思维对象的,而洛克的反思是以思维活动的过程为反思的对象

3、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一书中,对反思做了界定: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2]并进一步解释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对其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和周密的思考

4、一般说来,反省思维解决的是现实问题,它允许在问题获得解决之前存在怀疑和困惑

5、杜威认为,个体进行反思,有三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开放的头脑(Open- mindedness),二是责任感(Responsibility),三是专心致志(Whole- heartedness),[4]正是这三种态度确保和推动了人们的反思行为

6、D.A.Schon(1983)提出的两个概念:“行动中反思”是个体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不断地对与他以往经验不符合的、未曾预料的问题情境的重新建构。“行动后反思”是个体对已经发生的行为的回顾性的思考,其中也包括对行动中反思的结果与过程的反思

7、D.A.Schon的另一精髓就是他所提出的行动中知识(Knowing- in- action)或缄默的知识(Tacit-knowledge)的概念(1983)——有一些行动、理解和判断,我们是本能地执行的,行动前或行动中我们并没有思考过,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学会了这些知识,这就是行动中知识(Knowing- in-action)或缄默的知识(Tacit- knowledge),教学反思的重要方面就是意识到自己的缄默知识,并加以激活、评判、验证和发展,使之升华为教育理论

8、Grimmet和Erickson(1988)认为对教学反思主要有三种:(1)、认为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Cruickshank,1985),是对教学活动本身(尤其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技术层面的)和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这里的“应用”从性质上说是技术性的、甚至是机械地应用——该观点的教师,是一种指导和控制教学实践,并认为新的信息只来自“权威” (2)、认为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教学观”进行深入思考并依此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观点的教师能够考虑到教育事件发生的背景,能够预期不同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该观点下,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并由此达到三个目的:a、对各种教学活动的背景有新的理解b、对自身作为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文化环境有新的理解;c、对关于教学的一些想当然的假设有新的理解

9、Van Manen对反思水平的划分:(1)经验分析模式——依据个人的经验对事件进行反思,或进行非系统的、非理论性的观察,往往看不到目的的存在——处于这种水平的教师只注意

到了教学知识和基本课堂原则的应用以获得良好的结果,而看不到教学结果以及课堂、学校以及社会中的问题(Zeichner和Liston,1987) (2)、现象学模式——能够对系统和理论进行整合,经常认为教学事件中存在着问题,但往往表现出个人的偏见——处于这种水平的教师,开始对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以确定目标和方针是否适宜,如何发挥作用 (3)、批判———辩证的模式——能够整合道德与伦理的标准。在这一阶段,教师以开放的意识,将道德和伦理标准整合到关于实践行为的论述中——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带个人偏见地关注对学生发展有益的知识和社会环境的价值

10、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仅仅包括反思的内容,还涉及反思的过程和反思的策略

11、反思是思考与行动紧密结合的过程

12、反思既可能是短暂、迅速的(行动中反思),也可以是持续、系统的(行动后反思)

13、教学反思内容的指向不同:技术水平的反思、实用水平的反思、批判水平的反思

14、只有当信念对自己而言是真实、清晰的时候,我们才能与别人交流,才能促进个人化信念的发展。我们认为,反思是一种社会性、公共性的活动,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最好方式是教师以及研究者之间的合作。

15、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教师的一种认知行为,在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教师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与教师的非认知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反思即包括认知成分也包括非认知成分

3来源:教师的教学反思为何不见效_以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经历为例_胡定荣

笔记: 1、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质疑,教学反思缺乏系统深入和有证据的思考以及缺乏同伴和专家的引领是造成案例中教师教学反思失效的真正原因

2、笔者认为,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获得教学专业知识的途径是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自己教学观念和行为合理性的质疑来获得教学知识的认识过程

3、有效的教学反思活动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 (2)、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合理性的质疑为内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需要根据教学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行为背后的一些想当然的教学观念的合理性进行质疑,产生问题

(3)、以观察和系统的思考为方法 杜威曾经说过,一个有思维的人,是指他能够审时、度势、深思熟虑,根据对情景的观察产生问题和疑难,提出假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5]可以说,没有正确的思考方法,就得不到合理的思考结果 (4)、以帮助教师改进自身教学实践和获得教学实践知识为目的——教师的教学反思不是为了获得理论知识,满足研究者的求知欲,而是以增长自己的教学实践知识和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教学反思是思考与行动结合的过程

4、教师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应发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不能一般性地号召或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让教师个人去摸索教学反思之道;应教会教师反思,帮助教师明确反思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反思的培训不能从理论知识的传递出发,应从教师的经验和具体情境出发,帮助教师诊断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验证方案的效果,使教师通过对自身反思实践的反思,形成正确的教学反思观,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技能

4、来源:论教师的教学反思_申继亮/刘加霞

笔记: 1、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人、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2、杜威指出,“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境。有些观察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 ——教学反思也始于教师对

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观察或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以及自身或他人教学经验、理念的回忆。

3、参照Van.Manen(1977)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在本研究中,我们根据教学反思的内容,将教学反思划分以下水平: (1)、前反思水平——教师关注最多的是程序性的、技术的问题,即如何利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最短时间内,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师所关注的是“怎么教学”、“面临问题应该怎么处理”的问题。——处于该水平的教师最关心的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重视手段的效果和效率,而将教育目的看作理所当然,没有对教育目的的分析、审视和检讨。 (2)、准反思水平——教师能够透过教学行为层面来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但这种分析往往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其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考虑行为背后的原因、意义。——主要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来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教师对结果做解释是基于个人对环境的主观观点而不是对客观结果的描述,还达不到反思意义的水平, (3)、反思水平——教师在反思时能够考虑道德的、伦理的标准,并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背景下来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藏于这些问题中的意识形态,以引导改革——教育者关注知识的价值以及对教师而言有利的社会环境并且能够去除个人的偏见。进一步,教师对于课堂和学校行为能够做出防御性而非盲目的(不是人云亦云)选择,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其中包括伦理、道德的思考。这一水平,能够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政治意义下来分析教学行为

4、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思产生于“问题”或“无知境界”。

5、来源: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_涂荣豹

笔记: 1、反思性数学学习通过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数学学习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探究性 就是在考察自己活动的经历中探究其中的问题和答案 重构自己的理解 激活个人的智慧 并在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 产生超越已有信息以外的信息

3、反思性数学学习的优势是可以帮助学生从例行公事的行为中解放出来 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学习 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 有策略的主动行为 可以使学习成为探究性 研究性的活动 增强学生的能力 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可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 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反思性数学学习可以说是针对操作性数学学习的 这两种学习形成鲜明对照 操作性数学学习是学生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所依赖的是那些通常并不清楚的经验和理解 进行的自动化的 直觉的操作活动

5、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 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 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 必须要经过多次地反复思考 深入研究 自我调整 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 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6、 反思性数学学习 要反思什么 即如何进行反思? (1)、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2)、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可能提供对某一个数学对象提高认识水平的机会——与情境联系在一起的认识 才是活的认识 才是能够迁移的认识 才是在新的问题情景下能够加以运用的认识 才是真正有用的认识 (3)、要求学生对所涉及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数学的思想方法没有独立的存在形式 在数学的各类教科书上没有也很难系统的讲述 往往蕴涵在具体内容的字里行间 或伴随在具体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之中 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播和学习 主要靠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提示 归纳 点拨 更要靠学生自己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领悟 吸收和运用 (4)、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

进行反思 (5)、要求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过程进行反思 (6)、 对解题思路 推理的过程 运算的过程 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 (7)、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 (8)、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形成要靠教师的示范 引导 但重要的是要学生自己学会反思并在数学学习中自己自觉地进行反思 逐渐形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篇二:《《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读书笔记》

《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读书笔记

有幸拜读了肖川主编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一书,此书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分五个章节进行撰写,经过“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学”、从而提出“理想的课堂”、“爱的教学”、“人本教育”的要求。本书行文升入浅出、通俗易懂,并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读完此书,我思绪万千,难以平静。是啊!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它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在读到《期待素课》一文时,我为之一振,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朱老师的这篇文章,从教学的语言、设计、再到教师的着装,及作业的布置,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期待,处处给人以自然舒适的感觉,是啊,点缀太多,让人眼花缭乱,感觉华而不实,而多一点儿“素”,则让人眼前一亮,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喜欢!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人因思想而伟大。”那么,生物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呢?

首先,要多读书。肖川老师指出,对我们中小学教师而言,更多多读教科书,阅读各科教科书,就可以使自己所教的课程中经常地提及别的课程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融汇贯通的理解。另外,我们还要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这样教育界同行们对于教育最前沿问题的思考,会推动自身的思考和探

索。另外,还可以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和思想随笔。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温暖、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

其次,生物教师要多进行教学反思。作为一个生物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而在课堂实施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在特定环境下产生,若不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另外,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等等。这些成功的教学反思会让我们进步。

但是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如表达不清、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等。如果生物教师把这些问题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这样做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为以后的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最后,要铸造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的魅力不仅仅是来自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娴雅的举止、美好的姿态,更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优良人品才是吸引学生最根本的原因。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所以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那么,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怎样铸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呢?

一、要善良与关爱 关爱他人,首先是一种人格,一种修养,一种素质。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生,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智商高还是低,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而教师的关爱源于善良。因此说,善良与关爱是生物教师高尚人格的前提。

二、要宽容与公正 海伦·凯勒,从一岁半,因一场大病,就成为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幼儿。她后来居然成为通晓5种语言、知识渊博的学者,成为美国著名女作家。一个又聋又盲又哑孩子的成功,不仅来自于她自身的努力。还来自于老师的宽容与公正。教师不能只爱成绩好,而应该爱差学生。养成宽容与公正的人格教师爱学生就会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会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就会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让更多的孩子从中感受到殷切的期望,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向上的动力。

三、要敬业与正直 做一位思想的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教师这份工作理解为谋生的手段。要把教师这个工作看作一项事业,虽然说物质生活不是很高,但精神生活却很丰富。对优等生不溺爱,对后进生多亲近,办事言行一致,为人正大光明,处世廉洁自律。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要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学生不仅学到了渊博的学识,更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做人道理。

总之,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生命感,随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

把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记在心底,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做一个思想和行动统一的成长者!或许有一天,我们终将年华老去,但我们的思想永远会在曾经的足迹中闪光,并一直照亮着前行的路!

篇三:《反思型教师读书笔记》{教师读书笔记反思}.

《反思型教师》读书笔记

一、反思是中外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我们现在所说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思考、分析、探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写教后记、日记、随笔等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写,是最好的反思;写使反思更具体,更深刻,更缜密,更理性,更易于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魏书生强调,不写研究文章的老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常写者极有可能是创造型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最近发表的《我,长大的儿童》一文中总结道:“于是我就拿起笔去写,写随笔,写散文,写经验,写论文,也写了专著",“我觉得通过概括,通过写,把零乱的思路、浅表的认识,变得条理化,清晰了,深刻了。”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二、写作反思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1、教后记。他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是改进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教后记,通常是教师依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氛围与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总结,是教师教学的再备课。一篇好的教后记,可反映出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和吸纳新理念、新经验的能力,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总结教学得与失,经验与教训的能力,学科教学测量和运用评价能力,教育科研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后记可长可短,长可千言,短可几百字,可总结经验之得,可反思败笔之处,可分析问题原委,可指定补救措施,还可捕捉课堂上的机智亮点等。教后记要力争体现纪实性、客观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2、教育日记。即教师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用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苏永新教授认为:“中小学教师,我是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的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写教育日记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法宝。

3、教育随笔。即教师记录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属于散文体裁的文章。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是从实际出发,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是大教育家,他们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随笔。著名学者李镇西是这样评价教育随笔的:“对于

普通教师,甚至可以提倡这种表达——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

篇四:《《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写案例和论文》的读书笔记》

《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写案例和论文》的读书笔记

上学期,我读了《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写案例和论文》这本书,是由潘海燕、何晶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讲述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教师在这个日益进步的世界中的作用的关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关于教师发展的新思路。如果教师不反思,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教师的“叙说”将成为困难。本书实质上是要求教师把“写”教育事件转化为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的突破口,变革课堂教学行为的突破口,促进教师成长的突破口。

本书分三章,分别叙述了反思、案例、论文的含义及写作方法。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第一节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一、教育反思的概念;二、教育反思的特点。第二节教育反思的时代价值。一、教育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意义;二、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反思的内容与策略。一、教育反思的内容;二、教育反思的策略。第四节反思的实施。一、反思点的选择;二、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与方法;三、教育反思的步骤。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第一节教育案例概述。一、教育案例的形成与发展;二、教育案例的含义与特征;三、教育案例开发的意义。第二节教育案例的分类。一、教育案例分类的意义;二、教育案例的类别与举要。第三节教育案例的撰写。一、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二、教育案例的结构;三、教育案例的选材;四、教育案例撰写的方法;五、如何提炼主题。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第一节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一、研讨型论文;二、经验型论文;三、述评型论文;四、报告型论文;五、学位论文;六、叙事研究报告。第二节教育论文的结构。一、论文题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三、摘要;四、关键词;五、序论;六、本论;七、结论;八、引文或参考文献。第三节中小学教师撰写教育论文应注意的问题。一、选题要适当;二、论证要清晰科学;三、行文要有个性。

读了这本书之后,对自己的触动较大,收获较多。以前,我也曾多次地写过反思、案例和论文,但是,这三者究竟区别在哪,怎样写,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很多时候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拜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收获颇丰。

一、勤于反思,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摘记:

1、教育反思的含义。

何谓“教育反思”?概而言之,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2、教育反思的特点。

(1)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遇到的大量教育教学事件,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源源不断的素材。

(2)教育反思以探索教师行动意义为目的。

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动力来自于对高效、优质教育的追求,来自于自我成长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为了发现或贡献原理性的知识和体系。

(3)教育反思架起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

教师的教育反思是一种为改进自己教育行为而进行的反省、思考和探索,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即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出发,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将普遍性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论,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改进和提高。

3、如何撰写教育反思。

教育教学反思的内容是什么呢?如何写好教育教学反思?简单的说,教育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记录和思考。

(1)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2)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3)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4)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5)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读后感:

读完第一章,使我对教育反思有了新的认识。回想自己写过的教学反思,大多是“就事论事”,就现象说现象,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没有找到,不会反思,所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不快。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将从教学中的“四大环节” “三大行为” “三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树立问题意识,有序地、多层次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从而对自身行为产生指导意义,让所学理论真正能应用到实践中。

在教育反思的策略中,我对以下内容记忆深刻。

一是“教学三个问题反思策略”:学生角度;听课教师的角度;自我反省的角度。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的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与时俱进。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新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途径。让我们都成为善于反思的教师。二是“教学评价反思策略”:1、从学生眼中反思;2、从同事的感觉中反思;3、从理论文献中反思;4、自我批判反思。

二、描述案例,不断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

摘记:

1、何谓“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简而言之,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2、教育案例的特征。

(1)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2)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3)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3、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教师读书笔记反思}.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而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读后感:

之前,自己对“案例”一词的理解很模糊,只知道是“举例说理”,但是究竟如何举例,举几个例,自己还不太清楚。仔细回想,有些案例自己已和论文混淆,写作不是很规范。读了本书的第二章,使我的思绪豁然开朗,我真正了解到案例不同于论文、教学设计、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它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它的结构包括: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探究、评价反思。在实际工作中,可写的案例有很多,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注意倾听、注意思考,从事例中寻找理论支撑,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三、撰写论文,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摘记:

1、什么是教育论文?

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这就是教育论文。它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

2、教育论文的结构。

(1)论文题目。

(2)作者姓名和单位。

(3)摘要。

(4)关键词。{教师读书笔记反思}.

(5)序论。

(6)本论。

(7)结论。

(8)引文或参考文献。

3、撰写教育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1)选题要适当。

(2)论证要清晰科学。

(3)行文要有个性。

读后感:

论文是我们教师经常写作的一种文体,但是许多教师都怕写论文,确切地说是不知道如何去写。读完本书第三章,我知道了论文分为研讨型、经验型、述评型、报告型等,而且,写论文时要注意规范,选题要小,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根据论文题目列出小标题,即一篇论文分成几块来写,做到心中有数;语言要准确,要简洁,既要让读者看得懂,又要叙述生动,使读者乐意读下去。我会谨记这三点,以后再次写论文时,努力使论文写得陈述规范、语言精练、观点鲜明、推理严密、结论清楚,不断提高自己分析、总结的能力,向“研究型”教师努力!

篇五:《《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读书笔记》

《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读书笔记

有幸拜读了肖川主编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一书,此书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分五个章节进行撰写,经过“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学”、从而提出“理想的课堂”、“爱的教学”、“人本教育”的要求。本书行文升入浅出、通俗易懂,并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读完此书,我思绪万千,难以平静。是啊!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它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在读到《期待素课》一文时,我为之一振,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朱老师的这篇文章,从教学的语言、设计、再到教师的着装,及作业的布置,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期待,处处给人以自然舒适的感觉,是啊,点缀太多,让人眼花缭乱,感觉华而不实,而多一点儿“素”,则让人眼前一亮,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喜欢!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人因思想而伟大。”那么,生物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呢?

首先,要多读书。肖川老师指出,对我们中小学教师而言,更多多读教科书,阅读各科教科书,就可以使自己所教的课程中经常地提及别的课程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融汇贯通的理解。另外,我们还要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这样教育界同行们对于教育最前沿问题的思考,会推动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另外,还可以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和思想随笔。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温暖、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

其次,生物教师要多进行教学反思。作为一个生物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而在课堂实施教学中,随着教学的

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在特定环境下产生,若不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另外,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等等。这些成功的教学反思会让我们进步。

但是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如表达不清、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等。如果生物教师把这些问题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这样做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为以后的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最后,要铸造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的魅力不仅仅是来自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娴雅的举止、美好的姿态,更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优良人品才是吸引学生最根本的原因。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所以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那么,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怎样铸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呢?

一、要善良与关爱 关爱他人,首先是一种人格,一种修养,一种素质。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生,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智商高还是低,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而教师的关爱源于善良。因此说,善良与关爱是生物教师高尚人格的前提。

二、要宽容与公正 海伦·凯勒,从一岁半,因一场大病,就成为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幼儿。她后来居然成为通晓5种语言、知识渊博的学者,成为美国著名女作家。一个又聋又盲又哑孩子的成功,不仅来自于她自身的努力。还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