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讨活动总结


篇一:《区域活动有效性专题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专题总结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有效性研究”

姓名:管胜楠 班级:小一班 日期:2015.01.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区域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学习活动,让幼儿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学习、探索,掌握知识。而不是先教后玩,也不是边教边玩。我们把区域活动看作是能给幼儿提供一个优化的有利于幼儿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和机会,它可以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提供充足的能刺激幼儿活动的材料,建立和谐、自由、轻松的气氛,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区域的设置和引导

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自由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去布置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区角的活动。如:本学期我班用“给娃娃讲故事”,“争做故事大王”,“漂亮的书签”等方式方法引导幼儿进入图书区。

二、材料的提供

在区域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孩子对区域活动不感兴趣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区域投放材料不适宜,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影响了幼儿活动的兴趣。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本学期我班幼儿都是新入园,对很多操作的东西不熟悉,他们都喜欢去建筑区和娃娃家,美工区最初去的人不多,后来经过观察分析,我们加入了大量的半成品材料,简单易操作,色彩鲜明,并且把它们都放在柜子的最上层,幼儿很容易看到,渐渐地美工区的人气就旺了。

三、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小班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差,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另外,老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介入和指导,介入游戏可采用平行式、交叉式和垂直式。

本学期,我从最初的介入方式大多都是垂直式发展到现在运用平行式和交叉式更多。我发现这两种介入方式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效果比垂直式要好。如:学期初,幼儿如果发生了冲突,我会马上介入,通过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再次遇到幼儿发生冲突时,我通常采取先观察幼儿反应,如幼儿能够解决,我就采取不干预的方式;如幼儿解决不了,我一般会采取交叉介入的方式,扮演角色进入活动,这让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错误,同时也给犯错的孩子及时改正错误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交往的技巧,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

四、科学的评价

活动区的评价可通过个体过程性评价与集体的交流评价来进行。在个别的过程评价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如 “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教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而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 在集体评价中,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激发幼儿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自然生成出他们自己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的角色,成为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总之,教师应以幼儿发展为本,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习性区域活动应有的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有效发展。

篇二:《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数学学科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主持人:赵立柏

数学学科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根据小学教研室的安排部署,10月18日新集镇六所兄弟学校在东营小学进行了区域教研活动。我作为数学学科主持人,全程参加了活动。下面,把活动过程简单总结如下:

本次区域教研,行仁庄小学和大罗村小学共同承担数学学科的作课任务。月会后,我积极与行仁庄小学刘庆济校长沟通,结合学科特点与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何评价一堂课”这一研讨主题。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是为将来的省、市教学评估做铺垫,确保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另外,这个主题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可操作性,在模式创新如火如荼的今天,深入研讨这个主题,对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应该说,如果笑声、赞美声、惊讶声、争辩声、否定声充满课堂,游戏、挑战、竞争融入其中,学生一定会快乐地徜徉在数学的殿堂。在确定主题、确定人选的基础上,我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在选课上下功夫,争取突出主题、强化主题。

10月12日,数学学科教案下发到相关学校,确保听评课教师人手一份,为教研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总主持人李连凤主任的协调下,数学学科两位授课教师在东营小学进行了首次试讲。我们深入东营小学,相关领导与学科主持人、作课教师一起进行了实战前的拉练。在听课后,与作课教师面对面交流,提出了具体的、有指导性的意见。教师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完善预设的教案。

10月18日,新集镇六所学校在东营小学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区域教研活动。数学学科的教研活动严格按照活动程序进行,全体与会教

师围绕活动主题,结合两位老师课堂教学实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对课例进行了评价。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研讨活动推向深入,达到高潮,可以说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嫁接。真正做到了“研有所获,研有所用,研有所长”,充分体现了研讨的实效性。

实事求是地讲,主持区域教研活动,对于我自身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是一次丰富阅历、自我提高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讲,参加区域教研活动,是一个展示、交流、研讨、学习的平台。从学校的角度看区域教研活动,解决了师资匮乏、专业引领力量薄弱、教师教研积极性不高的实际问题,开创了片内学校最为广阔也最为实际的交流空间。

大罗村小学

赵立柏

2012年10月22日

篇三:《中一班区域活动总结》

合肥市仁和佳园幼儿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区域活动总结

班级: 中一班 教师:陈恬恬 叶燕霞 时间:2013年元月份

一、 区域活动的设置和调整:

(一) 学习性区域活动(包括阅读区、科学区、数学区、益智区等)

1、阅读区:图书屋

本区域一个书架,摆放了30本绘本。在晨间活动有30分钟让幼儿自由选择翻阅绘本阅读。下午3:00—3:10教师讲故事给幼儿听.

2、数学区:喜羊羊数学角

本区域有按排序规律找车牌号、能按物取数、比大小、排序等。

3、美术区:艺术创想

这个区域由两组柜子组成,摆放有油画棒、水彩笔、固体胶、记号笔、糨糊、剪刀、绘画本、纸盘、折纸、又长又短的小吸管、白纸、皱纹纸条一筐等。

4、益智区:

好玩的泥沙石头、各种各样的杯子、各种各样的鞋子、拼图、钓鱼、找图形

(二) 社会性区域活动 (包括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等)

1、建构区:纸盒搭建、组装花片、接水管、铺地板、组装玩具、搭建城堡

2、角色区:

美羊羊花店

材料投放:装扮卖花的服务员衣服若干、剪刀、一次性纸杯、油画棒、水彩笔、吸管、皱纹纸等

人员安排:服务员、收银员、顾客、后勤{区域研讨活动总结}.

小灰灰写生馆

材料投放:演出服、头饰、化妆品、相框、道具小狗头像、照相机、

人员安排:摄影师、化妆师、顾客、洗照片的、

懒羊羊餐厅

材料投放:厨师衣服若干、服务员衣服若干、各类蔬菜、餐具、小笼包、饺子、烧烤架、吸管、饮料、

人员安排:厨师、服务员、顾客、收银员

二、 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一)空间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作为一名工作在幼儿园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幼儿园空间利用首先要遵循合理的原则,其次一些活动区要分开来不能随意安排,而且一定要注意采光,还要注意颜色一定要丰富,这样会吸引小朋友的兴趣,最后,重中之重就是考虑孩子们的安全问题:

1、不能有尖尖的、有刺的、易滑伤孩子的东西;

2、特别小的东西也不能随意放,如各种豆类、扣子等,因为孩子好奇心非常强,特别想玩一玩,一不小心,孩子可能就会把它们塞到鼻孔里、耳朵里,非常危险。

(二)环境创设:

1、成品材料投放:各种动物形象、如:维尼熊、小猪、驴、海绵宝宝、蘑菇、花店的花、小狗相框、餐厅的串串、各个区角牌、字等

2、半成品材料投放:花店:投放纸杯、吸管、

相片制作间:大头贴的相框

餐厅:各类食物,幼儿自己串食物

3、师生共同制作材料:我喜欢的动画片:由幼儿和教师一起做的相框、

动画放映厅:共同收集关于动物的图片资料

一起制作的植物标本挂在教师里

4、幼儿独立制作材料:我喜欢的动画片、我的设计:幼儿自己动手画的画

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展情况

(一)学习性区域活动

1、幼儿社会性

我们发现学习性区域活动是幼教领域教改实践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在实践活动中,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对其今后的学习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它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仿真的小社会,设置一些孩子经常接触的熟悉的角色区,把幼儿社会化技能练习融入在游戏中,比如尊老爱幼、遵守交通法规、谦让等,孩子从中体验到社会生活准则,尝试交往的多种方法,体验自主独立,对孩子的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有促进作用。

2、幼儿认知能力

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

(二)社会性区域活动

1、 幼儿社会性

通过角色的扮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社会性能力,积累社会经验。 角色扮演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大约从1岁半开始,宝宝就会出现“假装”行为,如将喝水的杯子当做话筒、将小马扎当坐骑等等。尤其是宝宝的语言进一步发展以后,他会主动要求你假扮童话中的公主、巫婆、狐狸……

角色扮演游戏对于宝宝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们应积极和宝宝玩角色扮演游戏,而不应显得不耐烦。下面介绍角色扮演游戏的好处有哪些。

1、体验各种感情

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能够体验到各种角色内心的情感。时而扮做宇航员,时而扮做小动物,时而安排情节的继续发展,其内心情感的跨度是惊人的。同时,角色扮演还可以宣泄焦虑、压抑的坏心情。{区域研讨活动总结}.

2、熟悉社会角色

幼儿常会扮演家庭场面和经常看见的职业人员――如扮做爸爸妈妈、老师、医生、商人、警察、消防员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宝宝了解各职业的基本特征,而且有助于宝宝洞察自己和周围世界间的联系。

3、有助于提高社会认知和社会能力

那些花更多时间在社会性游戏中的幼儿,一般在智力发展方面要更超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感受,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假装”还能加强多种智力能力,包括记忆、语言、逻辑推理、想像和创新以及对自己思想的反映能力和应用另一观点的能力。

通过角色的扮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社会性能力,积累社会经验

2、幼儿认知能力

幼儿通过区角游戏的一步一步开展让幼儿更加的体验生活,也让学会玩区角、认识区角中的人物以及最基本的礼貌用语。

四、下一学期有待发展的方向

1.形式要丰富多样

2.功能多样

3.品种多样

(1)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并且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

(2)材料提供时可设置一定的障碍。

(3)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废旧材料。

篇四:《区域研讨课活动总结》

区域研讨活动

--之阳川教委下堡小学交流课小结

(**小学 ***)

根据阳教字〔2012〕07号文件精神,以“活动式”和“参与式”教学模式为抓手,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基本目标,3月15日由区域内万泉教委骨干教师来我下堡小学开展示范课教学,我校全体教师观摩学习,开展了各教研组说课、评课,同年级教师之间进行了同课异构交流。

现对本次开展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与交流”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研讨课总体特点:

1.严谨的治学态度

从教师的授课内容来看,驾驭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如曹梅老师上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一课,紧扣课本,整节课一挥而就,无一多余的言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各位老师在备课方面十分的扎实,想方设法的用简洁的语言灌输内容的精要,让学生在清晰的思路下掌握知识。这就说明他们治学的严谨性,有着对教育的一份热爱、一份执着,一份探究与创新。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分组交

流,小结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用简洁的语言时而提示、时而引导,把大多数的时间留给学生,最后总结归纳,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教师面对陌生的学生,课比较难上,但万泉教委的万旭旭老师一走进教室,语言亲切,笑容满面,用游戏的方式不但介绍了自己,并且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才能放开自己,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4.评价语言恰到好处。

教师的恰当、适时的激励语言,对调动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万泉教委的万旭旭与万晓燕老师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适时用“很好、真聪明、老师喜欢你”“下次我有信心比你强”等语言树立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5、中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敢于挑战自己

本次研讨课,我校参与的一些青年教师,他们勇于承担研讨课的重担,勇于挑战自己,尤其是我校语文教师张郁竹、杨爱玲、王军霞、王莉莉,数学教师苏彦飞、李存良、金灵利、郭霞等,在这一次次认真的磨课中,他们对新教材新教法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刻,对教学中的各细节逐步熟化,能轻松的凌驾于课堂教学之中;对教学中的评价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是阳川教委一支团结奋进的新教学能手队伍。

6、其他教师认真听课,积极研讨。{区域研讨活动总结}.

在组内备课试讲阶段,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都能主动调课,积极参加本组教师的试讲活动,在课后的说评课活动中,针对课堂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认真地研讨与交流。在研讨课展示过程中,每位老师能认真听课,积极思索。评课时,大家不分彼此,各抒己见,不仅能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优点,还能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达到了互相提高的效果。

二、反馈发现

通过这次区域“新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与交流”活动,我深深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1、教学理念的变化。在这次系列研讨课中我们感觉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已经象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进入了教师的每一节课。

2、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的变化。这次的系列研讨课,教学模式体现出了活动式、开放化,多样化,参与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是解决课堂活力不够的问题。

作为课改的主阵地和课改的核心,我们的课堂教学距离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差距。加强培训的指导等途径促使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在在课堂大力提倡 “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好”、“你真棒”、“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再

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多好的问题,会说会思考,你真行”等赏识性评价语言,让教师带着尊重、赞赏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课堂教学充满温馨和活力。

4.是解决小组合作简单的问题。

小组学习次序不好,合作意识不够,学生发言没有中心,部分同学把它当成了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有的讨论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还有的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需要加强小组建设的指导。

总之,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新课标的理念得到真正的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已经走进我们每节课中,尽管研讨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研讨却没有停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多交流,多探讨,通过听课、评课、说课、议课,扩大相互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进而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附:活动附图

篇五:《大一班区域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