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临泽烈士陵园习作


篇一:《临泽烈士陵园观后感》

临泽烈士陵园观后感

为深入学习党史,加强党性锻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党员。我们新华镇政府在三月十号下午组织和带领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参观了临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临泽烈士陵园。这次参观烈士陵园的意义深远,对我们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动力,对我们永远跟当走的思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到达临泽烈士陵园,大门两侧的石雕让我肃然起敬,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临泽烈士陵园大家不禁敬礼默哀,在最可爱的人面前接受心灵的洗涤。参观过程中,大家都热情高涨,并且深有感触。我们才深深地体会到了老一辈人的爱国热情。我们说话的声音和脚步都不约而同的小了起来,似乎不想打扰这些英雄的安静。在这里首先对这些老一辈英雄进行了默哀,烈士陵园的领导们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近代史,更能融入去感受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的光荣事迹,无谓的精神,特地聘请了一位丰富的解说员。果然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都很有组织的参观了整个烈士陵园。

而后我们又惨观了近代博物馆,解说员详细的解说了每一幅画,每一张照片的伟大的人和事,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都被那些韦德历史和人物事迹所感染了,就好像我们曾今经历过一样,我们都有一种心血沸腾的感觉。有些事情随发生过,但会随着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然扬名一时可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讲述一九三七年的一月,在红军西路军艰苦的征战河西走廊时期,红军战士在衣不遮体,缺少弹药的情况下面对着马家军的重兵疯狂围剿血腥屠杀,在敌众我寡,红军伤亡惨重饥寒交迫,粮弹无济的生死关头,依然坚守阵地,最终成功守城3天实现了突出重围实现临泽成突围的故事,却将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注视着陵园石碑上刻着„西路红军战士永垂不朽‟我陷入了沉思,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我来到烈士墓前边,深深鞠一个躬,抬头望着这葬有中华英雄儿女的陵墓,虽然曾从电影中看过许多类似的镜头,然而此时,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遥望陵园里观光者,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人们脸上安然幸福的表情不正是烈士们所期盼的吗?

是他们用自我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幸福以至现代有抗洪战士为保护人民财产的生死不顾,有白衣天使誓死挽救病人的碧血丹心, 有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这些不正是烈士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吗、我想,西路军烈士墓,不仅仅为了纪念,更是为了鼓舞我们需要有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工作,脚踏实地,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虽然这已是历史,,,,,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每天有很多的参观者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烈士陵园最真实的感受。

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红军烈士们:他们为真理而战,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战士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者感慨不已,

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

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

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在英烈们精神的感召下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我要从现在开始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更加努力学习。但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纵然消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记在心!

篇二:《烈士陵园观后感》

烈士陵园观后感

利用周末时间,我们班组织大家参观了南京著名的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面积为153.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这里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事迹陈列馆,凭吊人流常年不断。

进入风景区,我们首先来到庄严的革命烈士雕像前。在烈士们的注视下,我们凝视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共同表达对我党我军的无比忠诚和对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无限缅怀。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变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闲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雨花台被杀害。自1927年——1949年,约有10万革命烈士殉难于此。

在烈士纪念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心灵经受着巨大的震撼。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就义的时候还是那么的年轻,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能够义无反顾地英勇前行。在奉献自己的生命时,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恪守共产党人的气节,一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尽瘁。照片上他们的稚嫩却又充满坚毅的神情,一直烙印在我们的心底。

纪念馆外,是优雅的烈士陵园风景区。也许风景秀丽,也许气候宜人,但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们始终步履蹒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黑暗统治的腥风血雨中,先烈们表现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不屈意志,正是我们始终要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顶住各种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革命遗志和远大理想。参观了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现在虽是21世纪,但我们仍要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忘不了在纪念碑前默哀的情景,忘不了宣誓的那一句句话语,忘不了参观革命先烈纪念馆里的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和一颗颗火热的心,我想我永远会将宣誓的话铭记在心,时时提醒自己,改变成一个全新的自我,立志成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用先烈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一切从我做起,脚踏实地,勤奋工作。

我们虽然结束了参观烈士陵园的旅程,但是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它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无穷的。 瞻仰着高大的烈士纪念碑,不禁想到为共和国的明天,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革命先辈们孜孜追求,苦苦探索,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开拓出属于人民的道路,使多少代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当代人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想想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怎么做! “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无限哀思无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这几句话详尽描述了我

们复杂而无比沉重的心情。当全体宣誓高喊道“……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时,我们的心情顿时振奋起来,革命先烈是我们思想的力量源泉,是催人奋进,使人昂扬向上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所在。

篇三:《烈士陵园观后感》

烈士陵园观后感 252173650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进入陵园大门,沿着水泥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雕塑家何鄂创作的红西路军第五军“血战高台”的雕塑:几个头裹绷带的战士正瞄准马匪。画面表现了红五军血战高台的情景。雕像东面是纪念堂,堂内坐落着红西路军董振堂、杨克明这两位烈士的雕像。堂内还有一些图片、文史资料,还有马匪对红军的拷打手段,如马步芳把红军的肠子绑在马尾上,然后让马在前面跑,红军的肠子都被拽了出来,惨不忍睹。红军抓了俘虏,不打不骂,想参军就参军,不想参军就发两块大洋回家。虽然马匪手段残忍,但西路军没有一个投降变节的。

1937年1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在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的率领下,英勇奋战,一举攻克了高台。此时,西路军总部及九军到达了临泽、沙河一线,红三十军到了倪家营子。敌军军长马步芳、副军长马步青集中9万兵力围攻西路军。除了一部分兵力在倪家营子、沙河、临泽钳制红军外,以4个骑兵旅,1个骑兵团,1个手枪团,1个炮兵团及民团,一共有两万余人集中围攻高台。红五军从元月12日一直打到元月20日,最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高台失守。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30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在这几天,我看了一部叫《惊沙》的电影,让我明白了许多许多……在这些烈士中,有很多感人的事例。如,杨克明牺牲时,他的妻子正在千里之外每天看着他中学时的照片和杨克明工作时用的公文包,这一看,足足看了30年,白发苍苍的妻子最终等来的却是一个噩耗—自己的丈夫早已离开了人世。妻子悲伤欲绝,最终在一天后去世。还有军长董振堂的事迹也垂人泪下,1937年1月20日,高台因敌我力量悬殊,红九军准备从事先挖好的地道撤退,但因副总司令彭德怀的不同意,只好死守高台。下午2点,我军只剩下军长和四个警卫员,敌军还有七、八万人,军长只好命令跳下城楼,两名警卫员不幸摔死,其他两名被敌人杀害,只剩下了孤军奋战且摔断了腿的董军长,最后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每年,我都会去烈士陵园。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听着主持人说:“向革命烈士鞠躬,低头默哀三分钟。”我郑重地低下头,听着哀乐,心中想起了革命烈士们为了创造今天的美好新生活,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旧社会,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使我们后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的生命虽然失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这时,我心里暗暗发誓:我们的红旗使用烈士的鲜血险些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进行到底。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荣辱感和耻辱感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篇四:《烈士墓观后感》

烈士墓观后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时光却将烈士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为缅怀革命烈士,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战士的优良传统,深化“感恩”教育和哥们传统的教育,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进行了一次烈士墓参观,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西山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萧然起敬。我们先排好了整齐的队伍,没人手上都拿着鲜花,有序的进入陵园,有序的为烈士们献上鲜花,接着就是默哀,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心中那份深深的哀痛和感激,随后我们在纪念碑钱进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嘹亮的声音响彻天空;最后,同学们进行参观,看着一排排的烈士墓,心中有不尽的感激,感谢你们给我们现在的生活,感谢你们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你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想这是我们唯一能为先烈们做的一点事了,让他们能有个更好的环境,静静的安息。“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我抬头瞻仰雄伟的墓碑,墓碑上写者: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多么耀眼的字,多么的令人崇敬,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仆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伟大的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祖国增光,为祖国添彩,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篇五:《高台烈士陵园观后感》

高台烈士陵园观后感

五2班 郑桐鸣

今天是四月二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高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牺牲在那里的西路军烈士。

早上,我们先在五楼多功能厅听区党史办的领导给我们讲西路军的征战河西的光辉历史以及他们与马匪顽强战斗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十点钟,我们便高高兴兴的出发了。一路上我们认真阅读有关西路军在高台浴血奋战的历史资料。

两小时后,车在高台烈士陵园停了下来,同学们很快下了车。满怀崇敬的心情列队进入烈士陵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李先念爷爷的亲笔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十五个金色大字,大家戴着小白花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纪念碑前举行了庄严的仪式,然后绕烈士公墓静静的走了一圈。接着来到了西路军烈士纪念馆,听讲解员姐姐讲述西路军历史。1936 年12 月下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了打通“国际路线”, 背靠苏联,建立一个战略基地长期抗战,红军西路军从甘肃靖远西渡黄河,占领张掖、酒泉,控制了河西走廊。西路军总部令我红五军为先头部队,在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领下,于12 月30 日从山丹城出发,绕过甘州城,经过一天急行军,于当天黄昏一举攻克临泽,全歼该城守敌。1937 年1 月1 日拂晓,红五军在董军长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高台城发起猛攻,一举攻克。 我军进城后的第三天,马步芳、马步清调集三万五千余敌,包围了高台城,企图阻止我

军西进,军长董振堂一直在城墙上指挥部队与敌拼杀,他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宁死不屈,与两名警卫员一起跳下城墙,壮烈牺牲。西路军只剩四百多人,结束了悲壮的西征。1956年叶剑英元帅到高台悼念西路军烈士时,慨然赋诗:“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尔著荣光。”

讲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了西路军与马匪进行殊死搏斗的场面,他们在强敌面前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西路军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今天,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因为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今后,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篇六:《让我感动的革命圣地红西路军烈士陵园》

让我感动的革命圣地红西路军烈士陵园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一工程小学 二年级 权莹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但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可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讲述一九三七年一月,在红军西路军艰苦征战河西走廊时期,红军战士在衣不遮体、缺少弹药的情况下面对着马家军重兵疯狂围剿血腥屠杀,在敌众我寡,红军伤亡惨重饥寒交迫,粮弹无济的生死关头,最终在秦基伟将军的指挥下守城3天,突出重围实现临泽城突围的故事,却将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注视着陵园石碑上刻着的红西路军战士永愧不朽”,我陷入了沉思。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来到烈士墓前边,深深鞠一个躬,抬头望着这葬有中华英雄儿女的陵墓,虽然曾从 电影中看过许多类似的镜头,然而此时,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

遥望陵园里观光者,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人们脸上安然、幸福的表情不正是烈士们所期盼的吗?是他们用自我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幸福,以至现代,有抗洪战士为保护人民财产的生死不顾,有白衣天使誓死挽救病人的碧血丹心, 有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这些不正是烈士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吗?{游临泽烈士陵园习作}.

我想,西路军烈士墓,不仅仅为了纪念,更是为了鼓舞我们需要有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

在此 ,借清明节的袅袅青烟寄去我们的思念与决心。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每天有很多的参观者 来 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 烈士陵园最

深的感受。临泽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红军烈士们:他们为真理而战,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战士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者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 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 ,在英烈们精神的感召下我将更加努力学习。 但我要从小做起,发扬少先队先锋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更加努力学习。但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纵然消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记在心!

篇七:《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奉党中央的派遣,挺进五台山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后,师主力南下,成立了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经过8年浴血奋战,开辟了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以南,渤海以西80万平方千米的晋察冀解放区,并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大解放区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撤销,建立华北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区党政军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游临泽烈士陵园习作}.

1948年秋,朱德总司令来石家庄视察时,提议利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随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决定修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50年3月正式动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陵园的建立题词。1953年6月竣工,1954年8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国家内务部、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及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党政机关代表参加了大会。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华北人民对曾经战斗和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先辈深切的缅怀之情。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我国兴建较早、规模较大、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又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40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以来,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极为重视。1995年省委、省政府会同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及省民政厅拨款2023万元对陵园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新建、改建。现在,园内苍松翠柏,绿树成荫。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陵墓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影视厅等。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园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三条轴线上,并有绿篱相隔,布局严谨,东西对称,层次分明。更有无数苍松翠柏陪衬,越发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蔚为壮观。中间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陵园大门、悼念广场、铭碑堂、烈士墓群、烈士纪念堂等纪念建筑。烈士陵园大门由花岗石和青石砌成,门壁上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5个贴金大字,门壁连接着东西两座不锈钢门构成这座宏伟的纪念建筑。高大雄伟的纪念碑镌刻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题词,坐落在可容纳万人的悼念广场中央。广场东侧为革命文物厅,西侧为影视厅。在铭碑堂前广场上矗立着3组大型铜塑像。东边一组是两名手握钢枪、准备拼搏的八路军战士,象征着我军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英雄气魄;西边一组是两名男女民兵警戒着埋雷的勃勃英姿。这两组塑像体现了当时华北战场上的兵民两支主要武装力量。中央的主雕像由3名全副武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组成,战士高举“八一”军旗,目视前方,象征着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像座两侧是“参军”、“支前”两幅汉白玉浮雕。广场的北面是铭碑堂,它是全园的中心纪念建筑物。铭碑堂外部由花岗岩石砌成,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堂内中央是一幢大型汉白玉卧碑,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贴金大字。卧碑顶端的汉白玉石台上,镶着一个由奥地利侨民盖斯特精心制作的铜铸花圈。248位烈士的英名镌刻在铭碑堂北墙的中央。堂内东西两侧墙壁上镶嵌着刘少奇、

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彭真、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撰写的字碑,对烈士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铭碑堂后面是烈士墓群。东西两墓区由3幢中心碑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烈士墓是花岗石墓身,规格大体一致,打破了传统的前碑后墓的格式。墓后竖汉白玉碑,墓顶建有花池。317位烈士的灵柩就安葬在苍松翠柏之中。新型的纪念建筑——烈士纪念堂,坐落在园内向北最深处,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堂内中厅为“晋察冀革命纪念馆”,陈列着革命历史照片和革命文物。堂内东侧是烈士骨灰安放室,现安放着600余位革命先辈的骨灰;西侧是烈士遗像室。纪念堂前面的广场绿草茵茵,苍松浓郁。广场东西两侧分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宁都起义的领导者、原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和红五军团副总指挥赵博生烈士纪念碑亭。

烈士陵园东西两条辅轴线上的纪念建筑采取遥相对称的我国民族形式。南边一条辅轴线上,西面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陵墓,东面是柯棣华大夫陵墓、爱德华博士和巴苏大夫纪念碑。两墓前的广场中央分别矗立着白求恩、柯棣华高大的汉白玉全身雕像,使整个陵园突出了国际主义精神。北面的辅轴线上,西边的纪念亭、展览馆与东边的烈士纪念馆相对称。纪念亭是由6根水磨石柱环抱着一幢大型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的题词,以示不忘先辈之功业。展览馆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东厅是聂荣臻题写馆名的“白求恩纪念馆”,馆内展出白求恩生平事迹照片130余幅和22件珍贵文物,再现了白求恩伟大光辉的一生。西厅是聂荣臻题写馆名的“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长达85米的事迹图片展,充分体现了印度援华医疗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发展中印友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烈士纪念馆前墙壁的中央,镌刻着中共中央华北局撰写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记”。馆内展出了25位著名烈士的事迹。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安葬着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抗美援朝战争中晋察冀和华北军区牺牲的248名革命英烈的灵柩以及建国以来的600多位烈士的骨灰,其中有工人运动领导者高克谦,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晋察冀民兵爆炸英雄李混子,著名战将楚大明,红军骑兵团创始人、第一骑兵团团长刘云彪及全国闻名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等。园内珍藏着革命历史文物、烈士遗物等1万余件。其中有1973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赠送中国人民的白求恩生前发明并使用过的两件手术器械——“铁制助理医生”、“肋骨截断器”和1978年加拿大外长贾米森代表加拿大政府赠给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半身铜像等。

这里记载着华北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共和国的昨天。

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河北新河人。出生于较殷实农民家庭。幼年入曹庄初级小学读书。1914年,考入冀县中学。1917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预科清河预备学校。1919年12月,毕业后被分配到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任军官候补生。1920年暑假后,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炮兵科深造。1922年春,任冯玉祥部第11师参谋处见习官。后任西北军学兵团炮兵连排长、连长。1924年随冯玉祥参加了推翻贿选总统曹锟,打倒直系军阀吴佩孚,驱逐末代皇帝出宫的斗争和欢迎孙中山先生到北京等活动。同年,任国民第一军机炮教导队大队长和陆炮营营长。1926年9月,参加了五原誓师。后任国民军联军第一军4师12旅旅长。随冯玉祥击退了围困西安杨虎城部的河南军阀刘镇华部。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36师师长。率部转战河南、湖北等地,策应北伐战争。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13师师长兼河南洛阳警备司令,剿除匪患,改善了地方治安。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5师师长。1930年,率部参加了豫西战役和豫东战役,受到冯玉祥的通令嘉奖。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25师73旅旅长。同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一起在江西宁都率部起义,加入中国工农

红军。后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深入各军团参观学习,亲自撰写了《模范的红五团》介绍老红军的传统和经验,为红五军团的发展壮大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2月,率部参加了赣州战役。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参加了龙岩、漳州战役。后任红五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了水口大战。同年12月,荣获中共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红旗勋章。1933年2月至9月,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担任全军后卫。1936年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5军军长。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奉命率部西渡黄河,进驻山丹,一举攻克临泽县城并占领了高台。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组织抗日人民政府,建立抗日武装。1937年1月,敌两万余人包围了高台,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指挥若定,从容应战。命令大家:“坚决守住高台!我们人在高台在,誓与高台共存亡!”先后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终因寡不敌众,高台沦陷,他壮烈牺牲。同年,毛泽东主席和许多中央领导都亲自参加了在延安宝塔山下为他召开的追悼会。1946年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决定将河北省新河县改名为“振堂县”。

马本斋(1902~1944)字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过私塾。后流落东北,参加了东北军。1932年,因不满旧军队,毅然返回故乡,寻求救国救民的新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母亲教育下,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任队长,积极领导乡民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任回民教导队队长。7月,任回民干部教导总队总队长。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转战河间、献县、青县、沧州一带,先后作战3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500多人;破坏铁路70余次,覆车20余次。1939年7月,奉命开赴无极、藁城、新乐一带,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后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8月,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10月,所部荣获冀中军区授予的“打不烂、拖不垮、攻无不克的铁军”锦旗一面。1941年1月,奉命率部北上,挺进大清河北,粉碎了敌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分割、蚕食政策。同年夏,率部转战子牙河畔,先后作战27次,歼敌500多人,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的正面作战。因此,引起敌人极大仇视。日军山本队长写信威胁:“有你马本斋就没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没有你马本斋„„”。他针锋相对地回敬道:“有你山本就没有我马本斋,有我马本斋就没有你山本„„”。后其家房屋被烧,母亲被捕。但他仍坚定抗日决心,毫不动摇。母亲牺牲后,他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1942年4月,率部参加了陈庄歼灭战。后奉命率部转战鲁西北抗日根据地。1943年秋,又奉命调到范县、观城一带,组织了新的第三分区,粉碎了敌人的秋季扫荡。同年11月,率部参加了八公桥战斗,被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盛赞“后起的天下军事家”。1944年2月7日,身患重病。弥留之际,仍不忘抗日。叮嘱身边同志:“让部队等着我!我不行了,把我的家属送到延安去,告诉三弟抗战到底!”后病逝于山东省莘县张鲁镇。同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他赠送了挽联。吴玉章在悼词中称赞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模范军人和民族英雄。后张鲁镇人民献出6670平方米土地为他修建了祠堂。1956年,他的家乡东辛庄被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乡”。

李混子(1924~1946)河北新乐人。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幼寡言,少倔强,爱琢磨,不忍富户欺凌,遂立抗争之志。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站岗放哨,捉拿奸特,百姓称赞。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任村青抗先指导员,后任爆破组长,率民兵出没于平汉铁路沿线,打击敌寇。1943年在县受训回村以后,更坚定了信心,同民兵们共同研制炸火车的地雷。不断试制,不断改进,终于制造出了有效的“姻缘雷”、“太阳雷”、“自触火雷”、“专门炸火车头地雷”。在铁路道轨上巧布地雷,炸敌火车、毁敌交通,炸毁机车10辆,车厢48节,炸死炸伤敌伪军220余人。英勇威震燕赵,敌寇闻风丧胆。敌人悬赏300万元缉拿他,而他毫不畏惧,斗志更坚决。1946年10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命名他为“爆炸英雄”。同年12月9日,不幸殉难于新乐县北李{游临泽烈士陵园习作}.

家庄。解放后的1950年,将烈士遗骸移葬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84年在烈士家乡修建了李混子烈士纪念亭。

赵博生(1897~1933)学名思溥。河北黄骅人。1904年,入私塾读书。1914年,入保定军官学校,1917年夏毕业。曾先后在北洋军阀的皖系、直系、奉系军队中任职。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不久,转入冯玉祥的国民军,历任团副、参谋处长、旅长等职。1926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后,和共产党建立联系。1929年,在西安任十四军参谋长兼特种兵旅旅长,并兼城防司令。时值连年大旱,无数农民卖儿卖女,而军阀反动政府却依然横征暴敛,面对惨景,他极为愤慨。于1930年将特种兵教教导大队改成三民主义救国军,拟入汉中,另创革命局面。事未成,入国民革命军任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在蒋介石的威逼之下,奉命南下参加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二次、第三次“围剿”,均遭失败,困于江西宁都,对蒋介石打内战极为不满。“九一八事变”后,曾请求北上抗日,被蒋拒绝。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14日,与董振堂等率部起义,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任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1932年2月,参加围攻赣州的战斗。4月,与一军团组成东路军,东征福建漳州,旋即回师江西与第三军团会合,于7月在水口大败广东军阀陈济棠部。后率部参加攻克建宁之役。这期间,改任五军团副总指挥、第十三军军长。因屡立战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令嘉奖,并授予一级红旗勋章。1933年1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亲临前线指挥,所部多次击退疯狂进攻之敌,不幸在指挥战斗中弹中右额,为革命献出生命。毛泽东称他为“坚决革命的同志”。叶剑英于196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赋诗怀念。诗云:“宁都霹雳响天晴,赤旗高擎赵博生,虎穴坚持神圣业,几人鲜血染红星。” 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人。他自幼倔强好胜,富有主见。自公塞·凯采私立学校和俄昂峡高中毕业后,入多伦多大学,攻读生物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在加拿大皇家陆军第一师战地医疗队服役,后负伤,伤愈后回多伦多大学继续学业。1917年,第二次应征入伍,加入加拿大皇家海军,在一艘军舰上任副医官,后又到皇家空军任同一职务。1918年,在英国退役。1923年1月,参加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会会员考试,顺利入选。1933年春,他到美国底特律赫曼·济费医院任代理外科主任。1935年11月,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1月8日,率医疗队启程前往中国,3月到达延安,并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热情接见。他谢绝了党中央挽留他在延安的建议,毅然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6月17日,到达山西省五台县金刚库村。在这里,他受到了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和卫生部长叶青山的欢迎,并被聘为军区卫生顾问。

1938年冬,一二师主力开赴冀中,他率领由18人组成的东征医疗队随师行动。为了配合部队作战,他还发明了“马背医院”。伤员到哪里,他就出现在哪里。

1939年6月,他回到冀西,向军区提出创建“卫生学校”的建议。他亲自准备教案,亲自为医护人员讲课,并积极争取美国的资金支持。白求恩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为抗日军民服务,培养了大批医务骨干,为我军的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年冬,日军对我根据地实施冬季“扫荡”,白求恩夜以继日,紧张工作,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前线抢救伤员,后因抢救伤员左手中指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一个外国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毛泽东同志为此撰文:《纪念白求恩》。

印度医生柯棣华(1910~1942),1938年随国际红十字会援华医疗队来到中

国,次年赴华北抗日前线。在晋察冀边区,他担任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12月,积劳病逝。毛泽东对柯棣华大夫作了高度的评价,称他的逝世为“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建园已有40多年了,在这40多年里,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以及政府各部门对陵园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建国后不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先后亲谒陵园并挥笔题词。

今天,当我们站在苍松翠柏掩映中的烈士墓前,追寻往事,缅怀烈士丰功伟绩的时候,我们可否会重新定义一下幸福的含义,可否对我们今后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