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米用途


第一篇:《高粱的功效和作用》

高粱的功效和作用——青怡养生指南

高粱知识介绍:

高粱(Sorghum vulgare,spp.),脱壳后即为高梁米,子粒呈椭圆形、倒卵形或圆形,大小不一,呈白、黄、红、褐、黑等颜色,一般随种皮中单宁含量的增加,粒钯由浅变深。胚乳按结构分为粉质、角质、蜡质、爆粒等类形,按颜色又有红、白之分;红者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白者用于食用,性温味甘涩。高粱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高粱是酿酒、制醋、提取淀粉、加工饴糖的原料。

高粱营养分析:

高粱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低,属于半完全蛋白质。高梁的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但却能为人体所吸收,因此,以高粱为主食的地区很少发生“癞皮病”。特此推荐青怡出品的高粱,其产自“中国小杂粮之乡”的辽宁建平县,产地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因此所产高粱质地优良,颗粒饱满、圆润晶莹、口感香甜、营养丰富,是均衡营养、改善膳食结构的佳品。

高粱补充信息:

1. 高粱的皮层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单宁,单宁有涩味,食用后会妨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易引起便秘;

2. 加工粗糙的高粱米中含有较多的单宁,加工精度比较高时,可以消除单宁的不良影响,还可以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高粱适合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适宜小儿消化不良时服食;适宜于脾胃气虚、大便溏薄之人食用;黏性较强的高粱,适宜于肺结核病人食用;

2. 糖尿病患者应禁食高粱,大便燥结以及便秘者应少食或不食高粱。

高粱食疗作用:

高粱味甘、性温、涩,入脾、胃经;

具有和胃、消积、温中、涩肠胃、止霍乱、凉血解毒的功效;

主治脾虚湿困、消化不良及湿热下痢、小便不利等症。

高粱食物相克:

高粱米忌与瓠子和中药附子同食。

高粱做法指导:

1. 高粱米一定要煮烂,供早晚食用;高粱米可制作干饭、稀粥,还可磨粉用于制作糕团、饼等;{高粱米用途}.

2. 民间常用高粱米一份、甘蔗汁四份,一同放入锅内煮成高粱甘蔗粥,具有益气生津之作用,对老人痰热咳嗽、口干舌燥、唾液黏涎者有食疗作用;

3. 高粱米或碾粉熟食,有健脾益胃、充肌养身的作用,煮粥滋养,供脾虚有水湿者食用。

第二篇:《饲料中高粱作用介绍》

品种{高粱米用途}.

高粱有很多品种,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高粱属有40余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产国有美国、阿根廷、墨西哥、苏丹、尼日利亚、印度和中国。

经过培育和选择形成许多变种和品种。按其用途、花序和籽粒的形态不同分为 4类:粒用高粱、糖用高粱、饲用高粱和帚用高粱。

粒用高粱的颖果,含淀粉60-70%,蛋白质、脂肪及钙、铁、维生素 B和烟酸等。中国主要种植区为西北、东北和华北,播种面积约占全国高粱总面积的2/3,常作主食,由于种皮含单宁,带涩味,又易与蛋白质结合,难消化,美欧各国多用于畜牧业发展上。

主要价值

高粱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在我国、朝鲜、原苏联、印度及非洲等地皆为食粮。除食用外,高粱可制淀粉、制糖、酿酒和制酒精等。

(1) 20世纪50年代初,高粱籽粒曾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食。

(2) 茅台酒、汾酒等名酒,主要以高粱为原料。

(3) 甜高粱的茎秆含有大量的汁液和糖分,是新兴的一种糖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

营养成分

高粱的主要利用部位有子粒、米糠、茎秆等。其中子粒中主要养分含量:粗脂肪3%、粗蛋白8-11%、粗纤维2-3%、淀粉65-70%。{高粱米用途}.

蛋白质在子粒中的含量一般是9-11%,其中约有0.28%的赖氨酸,0.11%的蛋氨酸,0.18%的胱氨酸,0.10%的色氨酸,0.37%的精氨酸,0.24%的组氨酸,1.42%的亮氨酸,0.56%的异亮氨酸,0.48%的 苯丙氨酸,0.30%的苏氨酸,0.58%的缬氨酸。高粱子粒中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略高于玉米,而精氨酸的含量又略低于玉米。其他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玉米大致相等。高粱糠中粗蛋白质含量达10%左右,在鲜高粱酒糟中为9.3%,在鲜高粱醋渣中是8.5%左右。高粱秆及高粱壳的蛋白质含量较少,分别为3.2%及2.2%左右。

高粱蛋白质略高于玉米,同样品质不佳,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质消化率低,原因是高粱醇溶蛋白质的分子间交联较多,而且蛋白质与淀粉间存在很强的结合键,致使酶难以进入分解。

脂肪含量3%,略低于玉米,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也略高,所以,脂肪熔点也略高些。亚油酸含量也较玉米稍低。高粱加工的副产品中粗脂肪含量较高。风干高粱糠的粗脂肪含量为9.5%左右,鲜高粱糠为8.6%左右。酒糟和醋渣中分别为4.2%和3.5%。子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较少,仅为3.6%左右,高粱秆和高粱壳中含量也较少。

无氮浸出物包括淀粉和糖类,是饲用高粱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畜禽的主要能量来源,饲用高粱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于17.4-71.2%之间。高粱秆和高粱壳中的粗纤维较多,其含量分别为23.8%和26.4%左右。淀粉含量与玉米相当,但高粱淀粉颗粒受蛋白质覆盖程度高,故淀粉的消化率低于玉米,有效能值相当于玉米的90-95%。高粱秆和高粱壳营养价值虽不及精料,但来源较多,价格低廉、能降低饲养成本。

高粱壳中粗纤维含量为26.4%,高粱粒中粗纤维2-3%,考虑添加纤维素酶。 矿物质与维生素矿物质中钙,磷含量与玉米相当,磷约40-70%,为植酸磷。维生素中B1、B6含量与玉米相同,泛酸、烟酸、生物素含量多于玉米,但烟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据中央卫生研究院(1957)分析,每千克高粱子粒中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4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7毫克,尼克酸6毫克。成熟前的高粱绿叶中粗蛋白质的含量约13.5%,核黄素的含量也较丰富。高粱的子粒和茎叶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尤其是作青饲或青贮时含量较高。

每100g食物营养值(3.5 oz)

热量340 千卡 1420 kJ 74.63 g

6.3 g

3.30 g

11.30 g 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脂肪蛋白质

饲喂中的抗营养物质----单宁

单宁介绍

单宁是多酚中高度聚合的化合物,它们能与蛋白质和消化酶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影响食物的吸收消化。可分为水解单宁(hydrolytictannin,HT)和缩合单宁(condensedtannin,CT),两者常共存。后者也称原花青素

(proanthocyanidins)全谷、豆类中的单宁含量较多。

单宁又称单宁酸、鞣质, 存在于多种树木(如橡胶树和漆树))的树皮和果实中, 也是这些树木受昆虫侵袭而生成的虫瘿中的主要成分, 含量可达50 -70 %。单宁为黄色或棕黄色无定形松散粉末, 在空气中颜色逐渐变深, 有强吸湿性; 不溶于乙醚、苯、氯仿,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水溶液有涩味。单宁不是单一化合物, 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缩合单宁, 是黄烷醇衍生物,分子中黄烷醇的第2 位通过C - C 键与儿茶酚或苯三酚结合。一种是可水解的单宁,分子中具有酯键, 是葡萄糖的没食子酸酯, 另一种是常用的单宁。

生理活性

单宁的生理活性是其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多糖、核酸等作用的最终体现,而这些作用又取决于其分子结构。按化学结构单宁可分为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L3i,前者指酚酸或其衍生物与葡萄糖或多元醇主要通过酯类形成的多酚,在稀酸、稀碱和菌作用下可水解成较简单化合物;缩合单宁系黄烷—3—醇(其衍生物称为儿茶素类)和黄烷—3,4—二醇(其衍生物称为白花色素类)的聚合物(三个单体以上聚合),不能被水解,在酸、碱或菌的作用下氧化脱水而缩合成高分子红棕色不镕于水的“螺红”沉淀。

食物中所含单宁主要是缩合单宁,切开的苹果、李和茶水久置后即有“螺红”生成。绿茶中单宁实系单宁前体,属儿茶素及其衍生物类,在发酵制成红茶中经菌催化而氧化缩合为茶黄素、茶红素及菜渴素等,具有缩合单宁的性质。低聚缩合单宁可被微血管吸收进入血液而具有抗氧化作用,而多聚物(超过三个单体)无法吸收,或排出体外,或留在胃肠道中,因与蛋白质结合较强而保护胃壁免受酒精、盐酸的伤害。

单宁酶的利用

高粱中的单宁可以使植物蛋白以及家畜自身所分泌的消化酶蛋白凝固沉淀, 从而减少家畜对摄入蛋白的消化率和增加粪便排泄中的氮源。因此,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如用单宁酶进行相应处理, 将大大提高家畜对植物蛋白的利用和吸收率, 降低畜牧业的生产成本。ViverosA等研究发现, 在对家鸡投放的豆类更壳饲料中添加单宁酶,将显著地增加鸡肉的获取量。与之相比, 添加蛋白酶和淀粉酶则

增产效果不明显。

单宁酶全称是单宁酯酰水解酶( Tannase, EC3.1.1.20) , 它可以水解没食子酸单宁中的酯键和缩酚羧键, 生成没食子酸和葡萄糖。单宁酶在自然界中分布相当广泛, 有关单宁酶较早

的报道是20世纪20年代, Freudenberg在进行黑曲霉培养时发现在其菌丝中含有单宁酶, 以后又发现各类微生物, 包括真菌、酵母、细菌都能可产生单宁酶; 单宁酶还存在于一些植物材料中, 例如茶叶提取物。日本和美国对其研究较早, 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单宁酶的研究。

单宁酶主要是由微生物生产的, 能够产生单宁酶的菌种十分丰富, 除了传统的青霉、曲霉、酵母, 还有巴斯德菌、寄生内座壳菌、绿色木霉和茄形镰刀菌等。但是目前研究得较多较为深入的还是青霉和曲霉。

第三篇:《高粱根的功效与作用》

高粱根的功效与作用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拼音名】Gāo Liɑnɡ Gēn

【别名】蜀黍根、爪龙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高梁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ghum vulgare Pers.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高粱,一年生栽培作物。秆高随栽培条件及品种而异,节上通常无白毛髯毛。叶鞘无毛或被白粉;叶舌硬纸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狭长披针形,长达50cm,宽约4cm。圆锥花序有轮生、互生或对生的分枝;无柄小穗卵状椭圆形,长5-6mm,颖片成熟时下部硬革质,光滑无毛,上部及边缘具短柔毛,两性,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穗轴节间及小穗柄为线形,边缘均具纤毛,但无纵沟;第1颖背部突起或扁平,成熟时变硬而光亮,有窄狭内卷的边缘,向先端渐内摺,第2颖舟形,有脊;第1外稃透明膜质,第2外稃长圆形或线形,先端2裂,从裂齿间伸出芒,或全缘而无芒。颖果倒卵形,成熟后露出颖外,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我国北方普遍栽培。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平喘;利水;止血;通络。主咳嗽喘满;小便不利;产后出血;血崩;足膝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烧存性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第四篇:《高粱概念》

高粱概念

高粱,禾本科,高粱属。1年生草本。秆实心,中心有髓。分蘖或分枝。叶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蜡粉,平滑,中脉呈白色。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种子卵圆形,微扁,质粘或不粘。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我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或制饴糖。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 中文名

称:

别称:

二名法:

界:

门: 高粱 蜀黍、木稷、荻粱、乌禾、芦檫 纲: 目: 科: 属: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高粱属 Sorghu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起源与历史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起源问题目前尚未定论,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以后传入印度,再到远东。高粱分布广,形态变异多。非洲是高粱变种最多的地区。斯诺顿(1935)收集到17种野生种高粱,其中有16种来自非洲。他所确定的31个栽培种里,非洲占28种;158个变种里,只有4个种在非洲以外的地方。中国高粱(S.bicolor var.kaoliang)又名蜀黍、秫秫、芦粟、茭子等。关于它的起源和进化问题,多年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二说中国原产。因为高粱在中国经过长期的栽培训化,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高粱群,许多植物学形态与农艺性状均明显区别于非洲起源的各种高粱。中国高粱叶脉白色,颖壳包被小,易脱粒,米质好,分蘖少,气生根发达,茎成熟后髓部干涸,糖分少或不含糖分等。另外,中国高粱与非洲高粱杂交,F1容易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两

种高粱遗传距离差异较大。高粱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有关高粱的出土文物及农书史藉证明,最少也有5000年历史了。如《本草纲目》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4米。茎圆柱形,节上有黄棕色短毛。叶互生,狭披针形,长达50厘米,宽约4厘米;叶鞘无毛或被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生纤毛。圆锥花序长达30厘米,分枝轮生,无柄小穗卵状椭圆形,长5~6毫米,成熟时下部硬革质而光滑无毛,上部及边缘有短毛。颖果倒卵形,成熟后露出颖外,亦褐色。有柄小穗雄性,其发育程度变化甚大。花、果期秋季。{高粱米用途}.

品种分类 简介

中国建国以来经历了全国高粱地方品种的普查、征集、整理和从地方品种选择到杂交育种的转变。育种目标从单一产量育种到高产前提下的品质育种,再到高产、优质与多抗的育种变化。尽管中国高粱产区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产目的各异,比如粒用、饲用、糖用、造酒或工艺用等,但是有了良种才使亩产由20世纪50年代的73公斤,提高到近年的313公斤;在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而总产量趋于平稳。

品种 高粱有很多品种,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又分常规品种、杂交品种;口感有常规的、甜的、黏的;株型有高杆的,中高杆的,多穗的等;高粱杆还有甜的与不甜的之分。粮食(面粉做出的食品)颜色有红的、白的,白脸红面的,不红也不白的等多种。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高粱属有40余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高粱起源于非洲,公元前2000年已传到埃及、印度、后入中国栽培。主产国有美国、阿根廷、墨西哥、苏丹、尼日利亚、印度和中国。

变种 经过培育和选择形成许多变种和品种。按其用途和花序、籽粒的形态不同分为 4类:粒用高粱、糖用高粱、饲用高粱和帚用高粱。粒用高粱的籽粒外露,品质好,有卡佛尔变种,具大而扁的颖果;都拉变种,有紧密下垂的果穗;中国高粱有直立的长果穗和近圆形的颖果;糖用高粱-芦粟秆节间长、髓具甜汁,含糖量10~19%;帚用高粱茎皮柔韧,编织用,花序分枝长,帚用。饲用高粱分蘖多,生长旺,籽粒较长,有苏丹草、约翰逊草等。粒用高粱的颖果,含淀粉60~70%,蛋白质、脂肪及钙、铁、维生素 B和烟酸等。中国主要种植区为西北、东北和华北,播种面积约占全国高粱总面积的2/3,常作主食,由于种皮含单宁,带涩味,又易与蛋

白质结合,难消化。美欧各国多用于畜牧业发展上。

人类食用高粱的最早发现 在莫桑比克的一个溶洞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10.5万年前的各种石器,有刮削器和研磨器,而且石器上面粘着许多当地的一种高粱的颗粒。由于洞穴中很黑暗,不适合作物生存,这些高粱颗粒肯定不是洞穴中自然产出的。显然,原始人从洞穴外收集大量的高粱作物,然后在洞穴中用石器处理外壳后食用它们。这是迄今为止人类食用高粱的最早发现。

高粱品种资源与育种 建国以来经历了全国高粱地方品种的普查、征集、整理和从地方品种选择到杂交育种的转变。育种目标从单一产量育种到高产前提下的品质育种,再到高产、优质与多抗的育种变化。尽管中国高粱产区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产目的各异,比如粒用、饲用、糖用、造酒或工艺用等,但是有了良种才使亩产由20世纪50年代的73公斤,提高到近年的313公斤;在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而总产量趋于平稳的

高粱用途与生产意义 综合利用高粱的籽粒、穗荛(花序)、穗颈、茎秆,是中国高粱栽培的传统习惯。高粱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在我国、朝鲜、原苏联、印度及非洲等地皆为食粮。食用方法主要是为炊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比如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粘糕等。除食用外,高粱可制淀粉、制糖、酿酒和制酒精等。

⊙20世纪50年代初,高粱籽粒曾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食。

⊙茅台酒、汾酒等名酒,主要以高粱为原料。

⊙甜高粱的茎秆含有大量的汁液和糖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糖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

关于营养 高粱的主要利用部位有子粒、米糠、茎秆等。其中子粒中主要养分含量:粗脂肪3%、粗蛋白8~11%、粗纤维2~3%、淀粉65~70%。 蛋白质在子粒中的含量一般是9~11%,其中约有0.28%的赖氨酸,0.11%的蛋氨酸,0.18%的胱氨酸,0.10%的色氨酸,0.37%的精氨酸,0.24%的组氨酸,1.42%的亮氨酸,0.56%的异亮氨酸,0.48%的苯丙氨酸,0.30%的苏氨酸,0.58%的缬氨酸。高粱子粒中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略高于玉米,而精氨酸的含量又略低于玉米。其他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玉米大致相等。高粱糠中粗蛋白质含量达10%左右,在鲜高粱酒糟中为9.3%,在鲜高粱醋渣中是8.5%左右。高梁秆及高粱壳的蛋白质含量较少,分别为3.2%及2.2%左右。

高粱蛋白质略高于玉米,同样品质不佳,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质消化率低,原因是高粱醇溶蛋白质的分子间交联较多,而且蛋白质与淀粉间存在很强的结合键,致使酶难以进入分解。

脂肪脂肪含量3%,略低于玉米,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也略高,所以,脂肪熔点也略高些。亚油酸含量也较玉米稍低。高粱加工的副产品中粗脂肪含量较高。风干高粱糠的粗脂肪含量为9.5%左右,鲜高粱糠为8.6%左右。酒糟和醋渣中分别为4.2%和3.5%。子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较少,仅为3.6%左右,高粱秆和高粱壳中含量也较少。

无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包括淀粉和糖类,是饲用高粱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畜禽的主要能量来源,饲用高粱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于17.4~71.2%之间。高粱秆和高粱壳中的粗纤维较多,其含量分别为23.8%和26.4%左右。淀粉含量与玉米相当,但高粱淀粉颗粒受蛋白质覆盖程度高,故淀粉的消化率低于玉米,有效能

值相当于玉米的90~95%。高粱秆和高粱壳营养价值虽不及精料,但来源较多,价格低廉、能降低饲养成本。

矿物质与维生素矿物质中钙,磷含量与玉米相当,磷约40~70%,为植酸磷。维生素中B1、B6含量与玉米相同,泛酸、烟酸、生物素含量多于玉米,但烟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据中央卫生研究院(1957)分析,每千克高粱子粒中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4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0.7毫克,尼克酸6毫克。成熟前的高粱绿叶中粗蛋白质的含量约13.5%,核黄素的含量也较丰富。高粱的子粒和茎叶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尤其是作青饲或青贮时含量较高。{高粱米用途}.

丹宁属水溶性多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