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中作文关于读书学习的调查报告,,小学生作文关于读书学习的调查报告,,小学生作文

关于读书学习的调查报告,,小学生作文


篇一:《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

1405陈淼 1430010238

小学生作文不仅是儿童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运用文字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面对作文,小学生又有怎样的态度与想法,如今的作文教学是否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都是值得思考并予以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5月1日-5月3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见附一)、采访

调查对象:太平镇小学三、四、五年级中随机抽取的30名小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现在小生中高年级的作文情况,寻找影响小学生写作的问题所在,为改进以后的作文教学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共包含四个方面:

1. 关于习作的态度:总体上看有64%的小学生认为习作是快乐的事,认真完成;而36%的小学生认为习作是苦恼的事,消极应付。75%的学生认为写作时有激情而17%的学生则是烦躁不想写,其余则是感觉无所谓。有50%的小学生认为完成写作后的感觉是愉快满足的,38%的学生则是感觉完成任务的轻松,而剩余小部分则是没什么感觉或者是很累。由此看来,面对习作,大部分的小学生的态度是积极的。那么究其原因,从写作目的来看,有50%的同学认为是记录生活表达感情,25%的同学是为了练好作文,其余25%的同学则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关于喜欢或是不喜欢作文的原因,62%的学生是由于作文题目不感兴趣则不喜欢习作,剩余小部分是由于作文难,分数低,等原因而不喜欢写作;反观喜欢作文的原因,仅仅20%的学生是因为对作文感兴趣。因此,小学生是通过了习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想法,大体上对作文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可是由于老师的作文题目的单调死板没能激发出儿童写作的创造力。

2. 关于习作的课外积累:只有12.5%的学生表示从来不读课外书,而其余大部分读课外书的学生中25%的学生表示只是在家长要求下读。而在读书时有摘抄习惯的占80%,其中是在老师要求下进行摘抄的占20%。而关于积

累的词句是否可以在习作中得以运用,50%的学生表示经常运用,30%的学生表示不会运用。由此看来,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做到读书摘抄并得以运用,不过其中也有小部分是在老师家长要求下做到的。

3. 关于作文课:有83%的学生认为作文课是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13%的学生认为是严谨无乐趣,而其余4%的表示平稳单调,不讨厌也没乐趣。并且90%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回忆习作。由此看来,小学生对于作文课的感觉大体来看算是良好。

4. 关于习作习惯:有81%的学生表示每次写作时有充足的习作内容,然而其中有33%的学生却不知如何下笔。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是有所欠缺。那么原因是何,根据数据统计,只有17%的同学有经常写日记的习惯,而其他同学则是偶尔有兴趣或是老师要求下才写。因此,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可能与缺少文字锻炼有关。

三、调查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表明,小学生对于习作总体来讲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并且有读课外书和摘抄的好习惯,上习作课也是比较喜欢并能和老师积极配合进行写作,而写作方面更是有充足的生活材料,乐于表达自己。所以,总体的数据分析表现的是小学生习作情况十分良好。然而,通过被采访者(本人的弟弟,先就读于小学四年级,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的质疑,又有了新的发现。由于被调查者多数为被采访者的同班同学,所以被采访者对于被调查者的学习习惯略有了解。所以被采访者提出部分同学的问卷填写情况并不属实。例如,被采访者提出,其中一部分学生属于不爱完成作业,写作时也只是随意应付,因此不会像问卷中填写的一样习作时充满激情,轻松愉悦。并且关于老师的作文命题的无聊呆板,学生也很难有充足的真实情况可写。那么,为何小学生们在不记名情况下填写一份不影响自己生活的问卷时要填写一些虚假情况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学生自我心里的美化与满足,虽然自己没有做到,但是却将其美化,这也是儿童心里的正常表现。其二,是教育问题,被采访者表示在学校也总是填写此类问卷,或关于老师教学,或关于学校情况,不过老师却总是让同学往好的一面填写,因此老师的成人思想教育影响了儿童。

四、调查体会

关于此次问卷调查数据反映出了小学生对习作有积极的态度,但是教师作文命题的局限性限制了小学生写作。所以,以后的小学习作教学中应该给儿童思维更大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除此之外,此次调查更是有意外发现,那便是小学生为何不自主的对回答进行美化,这不仅反映出此阶段儿童对自我有了美好的追求却在没有实现的情况下的自我美化。更反映了部分教师成人化思想对儿童的影响,这是身为一个教师的错误,是用成人世界的世俗玷污了儿童纯真的世界。所以,儿童教育需要发展更是教师自我需要提高,教育制度需要完善,是之一切更加具有科学性。

篇二:《关于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学生的作文应关注现实,关注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条理不清、千篇一律、满篇大话空话、胡编乱造,这一切提醒我们,作文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为此,我对我班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了一番调查,以便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寻找作文教学的新路。

二、调查对象:

本班五年级学生,共30人。

三、调查方法:

利用谈话、看作文作业的形式加以调查。

四、调查内容:

1、对作文的态度。2、写作的动机。3、作文材料来源。

4、写作中最困难的问题。5、关于观察。6、关于课后阅读。

7、对教师的要求。

五、数据分析:

从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发现作文教学问题多多。

(一)作文离开了本来的目的。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作文的目的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但写作动机调查显示,认为写文章是完成功课的需要,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的占39.7%,认为写文章是为了将来工作有作用的占30.5%,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大家的占30%。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分数的高低比自身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占有更高地位。这样为作文而作文的练习离开了习作的根本目的,使学生只是围绕着”写什么”,“怎样写”,失去了独立人格上的作文权利,难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文章以大话、空话、假话来搪塞老师就不可避免。

(二)缺乏应有的创作自由。

调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希望老师“放手让自己用喜爱的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然而,在现实中,教师过于注重怎么描写,如何注意详略得当,怎样紧扣中心等表达技巧的训练。同时一般的作文课有规定的时间、字数、结构、文章体裁等,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地位,导致学生难以跳出教师给予的作文框框,不敢标新立异。不是从自身生活体验出发萌发表达愿望,而是带着教师给的题目要求找合适的材料。调查显示写作材料来源中,“找符合题目要求的范文稍为改编”的占25%,“老师给什么材料就写什么材料”的占23%,“根据题目要求编人和事”的占18%。作文不是“情动而辞发”,而是“主题先行”,诸多限制,抑制了学生的创作自由,导致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内部动力。

(三)缺乏积累,无话可写。{关于读书学习的调查报告,,小学生作文}.

学生的“积累”包括语言、作文经验的积累,更包括学生生活情感体验的积累,而这些都是学生所缺乏的。首先是生活积累底子薄。调查显示学生作文素材源于生活积累的仅占12%,而依赖他人或范文却占48%。平时能注意观察并有兴趣的占21%,观察时能展开想象并能及时记录下来的更是寥寥无几。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酝酿情感没有进入作文教学基本环节,作文教学只禁锢在封闭狭小的课堂内,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

其次,是语言积累底子薄。第一阅读量少,调查显示“学生能自觉阅读课外读物”的仅占24%,这说明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的条件,更缺少课外阅读的习惯。另外,语文阅读也存在重思想内容分析与概括,轻诵读的状况,一学期下来就读二三十篇文章,学生阅读明显偏少。第二不重感悟、不重消化。调查显示学生“阅读时能自觉写读后感”的仅占12%。而根据教师布置要求在课外读物上摘抄优美句段的却占24%。这显示了教师不是让学生自己从读中感悟,发现写作规律,而是“喂给”各种写作技巧,提供各种“捷径”,不是“厚积薄发”,而是“急功近利”。这种外不注重拓展观察和阅读的空间,内不注重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源头枯竭,表达困难。

(四)少交流,少沟通。

正如叶圣陶所说:“写作是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显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越多越好。”但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唯一的读者是教师。但恰恰是教师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表现为重静态评价,轻动态评价,往往是一个分数、

一个“阅”字或一些空洞的评语应付了事,对教师地批改结果,多数学生往往只看过分数就把作文本塞入课桌。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的时空,学生作文不知道写给谁看,成了没有实际对象的“面壁而作”,难以产生那种人与社会,人和人直接交流时的愉悦感和表达冲动。

六、思考建议:

第一重视学生的积累。

首先要把握“积累”的本质,不要仅仅把积累等同于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后读物和背诵名家名篇或摘抄所谓的优美句段。作文是学生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生活、情感体验、语言、作文经验等多方面的积累。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用心去观察,培养“好眼力”;用心去体验,培养“感受力”。作文教学应走入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注重拓展阅读与观察的空间,注重感悟和内化,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从大自然中,从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中获取素材和灵感。作文教学要克服知与行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要注重加强教、学、做的联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切实加强作文实践活动。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中动眼、动心、动脑去实践,从中体验感悟”是最有效的积累。

第二,还学生一个自由挥笔的天地。

《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过多地强调形式,让学生觉得写作难,反而使学生对写作丧失信心和兴趣。反之,让学生自由表达,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个性化的作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写作的信心,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认识的个体差异,不以教师主观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其次,提倡作文民主,自由民主的文风是培养学生真实的作文情感的关键。作为教师,平时的言谈中就要鼓励学生有话就说,有话就写,让他们大胆地写困惑、写胸臆、写思考。鼓励学生“我笔写我口,我笔诉我心。”这时学生就会放下思想包袱,从而达到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真情流露的境界。

第三,多交流,多沟通。

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交流情境,建立交流机制。(1)提供有利于师生交流的话题,让学生把情感和需要真诚地表达出来。提供的话题要做到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喜欢说,喜欢写的话题。(2)创设激发学生交流的空间,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首先变写作指导为点拨讨论。教师提供交流话题,让学生思考写什么、怎么写。接着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构想或点评同学的发言,教师的责任是组织交流与点拨。这样的讨论交流,激活表达思维,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写作题材。其次变教师评价为学生交流阅读。学生作文完成后,作者先上台阅读自己的作文,讲讲自己作文中的得意之处,然后请同学谈谈各自的看法与建议。(3)形成师生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更具体的指导。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作文批阅方式,即将眉批变成点拨指导学生修改的评语,将总批变成与学生交流,表达自己读后感的评语。其次是教师经常写“下水文”,与学生进行写作体会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感情。”师生交流,不仅可以融洽师生感情,形成和谐的写作氛围,而且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写作欲望和热情。

篇三:《小学生阅读调研报告》

专题调研

平定县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平定县教研室小教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大概只有三成。《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标明确地界定课外阅读的量的指标,在我国还是第一次。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与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

因此,根据县教学工作会安排,我们对全县各联校(学校)四、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谈话访问活动,客观地调查和研究了当今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课外阅读总量等,而后加以分析整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调查目的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了解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实际阅读状况)、读物来源及学校图书馆的有效开放利用程度,根据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这是本次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调查表包括读物名称、作者、主要人物、主要内容、读物来源等项目,供学生填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三本读物;还设置“你还读过哪些课外书籍”的问答,供调查者适当发挥。

2.个别交谈。这是本次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

40有关教师、学生交谈,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三)调查对象

本次抽样调查对象为全县四、五年级学生1317名。

二、调查情况与分析

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童话、寓言、神话故事,课外书屋推荐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外名著,其他辅导类书籍,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在课外书籍的选择上除年龄、性别等的差异外,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一种从众心理,如果有一些书被大家喜爱便能迅速形成风潮,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虽然中高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增强了,但读书的种类上却没有相应的调整,很大一部分同学仍旧沉迷于看一些形象具体丰富的书籍,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想象力的发展。

(二)关于阅读能力

从学生对作者、人物、内容的表述上分析,他们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被迫与好奇,没有发自内心的心理需求,更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或源于教师、家长的强制,只能是疲于应付,机械、被动地完成任务;或是读物能使他们产生积极的体验,他们有的读到了有趣的人和事,有的获得了新鲜感,有的在读完后有成就感、满足感。可这类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特定的目标和计划,随心所欲,具有散漫性。因此在交流读书收获时最抢眼的表现为说不清、道不明,究其原因为读书的目的不明,没有内驱力的被动完成任务。

(三)关于读物来源 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来自哪里?对“读物来源”一栏的数据统计表明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和自购的家庭藏书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但在与老师的闲谈中,我们了解到所有学校都利用图书馆的藏书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只是这些书籍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学生也只是在教师要求完成读书笔记时借阅参考。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有效地指导与长效管理机制的引领,随意性太大。

(四)关于阅读总量

在“你还读过哪些课外书籍”一栏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了以下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儿童文学》《小学生作文》《蓝猫淘气3000问》《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中华伟人故事》《神探福尔摩斯》„„从量上说,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基本达标;但从反馈信息分析,由于阅读的质量没有保证,数量也就大打折扣,我们不能不对“学生是否真正阅读”有所质疑。调查同时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学校及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这些书目也说明,经典的儿童文学仍为现代儿童所喜爱。

三、实现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乐读。

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1.课文引伸。课外阅读正是符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策略。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们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主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学生的主观要求。例如学了《伊索寓言》,就及时向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等各种童话、寓言选。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立“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

2.榜样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根据小学生都很仰慕英雄、名人的心理特点,经常介

专题调研

绍毛泽东、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读书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他们能有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身边同龄人读书的事例,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更大。

3.活动激情。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长征诗歌”朗诵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比如“语文节”“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4.巧设悬念。故事人人都爱听,对于情节曲折的故事,更是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授以方法,让学生会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1.选读法。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是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读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建议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书多了,还要选文质兼美的书读。在选的内容上,教师还要注意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小学课文大多语言隽永,文质兼美,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批画地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思考边批注,逐渐养成

平定教研 2015年 第1期41

专题调研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略读法。现今科学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给学生略读法,以培养其迅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而略读法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内容。平时要放手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寻找信息,充分利用图书馆、书籍报刊、网络、电子读物等,有效搜集处理信息。当然,还应让学生明白,略读也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

4.读书笔记法。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写读书笔记的要求不求千篇一律。如:学生可摘录精彩词语,为作文积累词汇;还可概括故事大意,归纳写作特点,培养概括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但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三)拓宽渠道,让学生多读。 吕淑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教师应注意拓宽学生获取书源的途径,让学生多读书。

1.班级阅读指导

——开辟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2.学校阅读指导 ——建好图书馆。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调集人力、物力加强和完善自己的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尽可能购置配备较多的图书资料品种,尤其要注意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不断购进最新出版的社会上有影响的优秀书刊,从而满足学生的读书欲望,为学生开辟一条图书借阅的主渠道,这样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也是学校良好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学校做好课时调控,拥有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制定教师伴读值日制,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时间内,均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

——引导网络阅读。互联网的产生和被广泛应

42用,给我们的课外阅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教师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开阔眼界,认真阅读,广览博采,为我所用。

3.家庭阅读指导

——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规划,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做到“三个一”--每天陪读一会儿书,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书。我们积极拓展渠道,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4.课堂阅读指导

——课外延伸,拓展视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策略。扩大阅读量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狠抓落实,让学生需读

调查中发现,真正自觉主动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在时间、活动、指导、检查上步步落实,让学生感觉不读不行,真正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需要。

1.时间落实。统一指导课外阅读的时间要落实,保证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量,增加阅读时间。

2.活动落实。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要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故事会、辩论赛、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评等。

3.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供阅读的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要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要多样化,从摘抄、批注、质疑、欣赏、写读后感等多种角度进行指导。

4.检查落实。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使学生养成习惯,并且及时表扬先进,扩大影响。

在这种有目标、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簇星星之火,会以燎原之势蔓延,一发而不可收拾!

(责任编校 王润霞)

篇四:《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 “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阅读;重死记,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一直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大多只重视学习那薄薄的一本教科书,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下。因而,有专家称: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不可能有很多直接经验,大量的是间接经验,而阅读就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营养。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我通过这项调查,全面了解我们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找有关部门对学生最喜欢的课外读物的调查结果。

2、通过在同学当中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

3、观看电视里的少儿节目,指导专家对学生读课外读物的分析和推荐。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基本情况与分析

1、大部分同学喜欢读课外书,但对于喜欢的原因还不明确。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46人,占95.8%的同学选择了喜欢和很喜欢读课外书,只有2人,占4.2%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而对于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属于语文学习成绩极差的几位。但是,对于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以及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时,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答案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可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汲取广博的知识精华,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二是“读书就是读课本,与语文数学无关的书都是野书”的观念仍是大部分家长的主导意识。三是学生认为,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2、老师、家长对学生课外书的指导,以及学生对课外书的自主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31人,占64.5%,诗歌1人,占2.1%,科普读物4人,占8.3%,报刊杂志5人,占10.4%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家长、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特别是学生社会阅历不深,自控能力差,易受不健康读物的影响,这就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和引导,尤其是教师的指导。而作为学校、社会和家长,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正确选择阅读的书籍,阅读的途径和方式,教师要推荐适合当今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要正确引导学生上正规网站,搜取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要求学生远离营业性网吧,要多阅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比较重要的。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教辅书比例较大,阅读面较窄,需要老师有效引导。

2、学生课余时间(双休日、假期)阅读随意性较大,部分家庭缺乏读书氛围,家庭藏书不够或根本没有,学生借阅图书渠道不畅。

3、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硬件所制约)

4、学校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仍需进一步落实、完善,建议设立奖励机制,扎实检查,使每一项活动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个学生。

5、班级与班级之间开展的阅读活动存在差距,需要了解情况,增进互动,取长补短。

6、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还有待持续培养、进一步提高。读书笔记有待指导、完善。

(二)对策及改进措施

1、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通过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如 “亲子阅读”、认读成语、讲故事比赛等成果展示活动,来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同时利用家长会宣讲课外阅读的必要性、重要性。这样,校内引导、校外延伸,让浓浓书香萦绕校园、勃勃兴趣油然而生。

2、扎实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针对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学生阅读随意性大、班级及个体存在差异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读书小报交流会、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以及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一些高年级的读书活动竞赛,也可以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高年级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让年级间、班级间、个体间互动起来,也可建立“课外阅读联谊会”,这样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缩小差距。{关于读书学习的调查报告,,小学生作文}.

3、完善“落实”机制。从很多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经验表明,建立、完善“落实”机制是多么重要。本校也将推行以下落实机制。一是时间落实。学校安排的阅读课要落实,保证每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不能挪为他用;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机械性抄写作业量,增加阅读时间。二是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要多样化,从勾出好词佳句、摘抄、朗诵等多种角度进行指导。三是活动落实。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故事会、表演会、读书成果展评等。让每一项活动都落到实处。四是检查落实。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要经常检查、督促、评价,对学生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使学生养成习惯。并且及时表扬先进,扩大影响。

篇五:《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状况的调查报告》

什字中心小学

作文教学状况调查报告

习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习作过程也是

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学生通过习作反映自己眼中的生活,“以

我手写我口”,按理说,会说话就会习作,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的习作

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满篇大话空话、乱编乱造,语句不通顺,错别字满

篇,言不成句、句不成段。这种种现象提醒我们,作文教学到了非改不可

的时候。因此,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习

作情况抽样问卷调查,力求通过调查,查找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以便在今

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寻找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时间:2012年10月7日—10月14日。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谈话、看学生作文,主要用问卷形式加

以调查。

(三)调查对象:什字中心小学中高年级部分学生,四到六年级学生

各一个班中随意发放问卷,抽样调查,共计56人,。

(四)调查内容:

其中1—3题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4—10题学生调查对作文的态度。

11—14题调查学生作文时的材料来源。15—19题学生调查对作文的兴趣。

20. 题调查学生对老师作文教学的期待。

调查问卷

什字中心小学学生作文现状调查表

姓名 班级

一、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作

文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