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第一篇、说文解字的价值和局限

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说文解字的价值和局限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国人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解字》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贡献 1.建立部首是许慎的重大创造之一。汉字是凭借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此,对汉 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这是汉字学家的工作,这项工作, 由许慎最先完成了。《说文解字》一共分540部,除了个别部首还可以合并与调整外,从总 体上说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图。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费苦心,把形体相 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又分成若干大类,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 义符,更正确地理解字义。 每部所属的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依据以类相从的原则。具体说来有三 种情况:其一,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极的 排在后边;其三,专有名词排在前边,普通名词排在后边。 许慎创造的540部首和一部之中各个字的排列方法,都是从文字学角度出发的,这 种排列方法更能体现部首与部首、字与字之间的意义联系,这与后世从检字法角度的分 部和按笔画多少分类迥然不同。

2.训释本义。许慎之前的经学家为经典作注,都是随文而释,所注释的字(词) 义,基本上是这个字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义和灵活意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紧紧 抓

住字的本义,并且只讲本义(由于历史的局限,个别字的本义讲得不对),这无疑等 于抓住了词义的核心问题,因为一切引申义、比喻义等都是以本义为出发点的,掌握了 本义,就能够以简驭繁,可以推知引申意义,解决一系列有关词义的问题。 此外,许慎在训释本义时,常常增加描写和叙述的语言,使读者加深对本义的理解, 扩大读者的知识面,丰富本义的内涵和外延。

3.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 进行分析,如果是形声字,在分析字形时就指示了读音,如果是非形声字,则常常用读 若、读与某同等方式指示读音。汉字是属于表义系统文字,是由最初的图画文字演变而 来的,这样通过字形分析来确定、证实字义完全符合汉民族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而语 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许慎深知“音义相依”、“义傅于 音”的原则,所以在《说文解字》中非常重视音义关系,常常以声音线索来说明字义的由来, 这为后世训诂学者提供了因声求义的原则。

4.以六书分析汉字。在许慎之前,有仓颉依据六书造字的传说。现代文字学家认为,六书是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而不是汉字产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许慎之前,仅有六书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 量地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 分析《说文解字》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这在汉字发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

局限:

由于许慎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说文解字》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局限性:

1).

许慎所据以探求文字本形、本音、本义的形体,仅限于战国以来已经发展

变化的形体。与最初的形体相比,有许多已有很大的差异,这在推求文字本形、 本音、本义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2

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和观点。在《说文解字·叙》中有:“文字者,经艺之

本,王政之始。”从其解释当中,我们不难体味到其浓郁的阶级立场和维护封建

统治的观点。由此窥一斑而识全豹,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其他的作解也显露其

鲜明的立场。3).使用语言资料的局限性。许慎所处东汉,书中多取周秦文献,在科学性方 面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据悉“当时王朝的兴起,革秦之弊,除禁书之律,提倡经学,通经者可以为博士,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当时各项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形成了诸家争立的局面。”有些注解不详,实乃自圆其说,时有错误。注定它只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4).纳方法的缺陷,查阅不便。南唐有名的文学家徐铉曾说:“偏旁奥密,不可意知;寻求一字,往往终卷。”于是乎当今人用《说文解字》查找字时耗费大量时间。

5).体制的紊乱。部首制既属许氏的独创,当然难免有不完善不精当的地方,比如:无“群”部首,叠文会意字部首,声旁部首,异体字部首,古今字部首,等等。许氏以小篆为解说的对象;“就形以说音义”,实际上是据义归部,是造字法部首。与后来以楷书为对象,据形归部的检字法部首的要求相距较远。所以历代文字学家对许氏部首有或多或少的改并。以下我想举几个老师上课讲过的有关《说文解字》里出现的错误解释:

1.“武”:甲骨文中为许慎解释为“止戈为武,从止从戈”,意为停止战争,但实际上依照甲骨文中“止”的写法,是“脚趾头的中的“趾”的初文,意味着“行动”。

2.“王”:在甲骨文中为许慎解释为“天下所归往也”“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天地人三才”。但根据刻在青铜器上“王”字的写法,有以下三种解释:第一,像君王站立的形状;第二,是“旺”的初文,意为火燃烧得很旺盛;第三,取像于斧钺,是一种兵器和兵权信物,加之最早的军事首领即为王,而且根据史料记载,周武王作战,手拿白旄作为令旗,还有青铜制的斧头——黄钺

第二篇、_说文解字_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第20卷第3期平顶山学院学报Vol.20No.3

                      

2005年6月JournalofPingdingshanUniversityJun.2005

《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王蕴智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摘   要: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为六个方面。《说文解字》,。当代学者既不能过于苛求《说文解字》,,充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关:学术价值;历史局限

: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05)03-0052-05

  汉代经学的兴盛和小学的发达,把汉语言文字的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自许慎的《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问世以后,传统语言文字学即小学《说文》

阶段,有些时人说字,甚至流于荒谬,用许慎《说文解字・叙》的话说,就是“未尝睹字例之条”。《说文》正是力图根据小篆系统的古文字去详尽地阐明六书条例,第一次把六书理论和说解汉字本源结合起来。当然,

的研究,便着重以《说文》为对象。人们把对许书的研

究称之为“《说文》学”,或亲切地称作“许学”。过去的六书说并不是许慎本人创立的,然而却是许慎通过

学者一直把《说文》放在与儒家经典相等同的地位。《说文》最终确立并加以论证和发挥的。六书学说是晚清乾嘉学派再度使传统的小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他们的主要学术贡献就是基于对《说文》学的深入研究。直到今天,如果想要深一步地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也必须了解、熟悉《说文》。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一、奠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础

《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说解文字的专用字典,具有实用性的一面。同时,它又是一部开辟汉字研究领域的文字学专著,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说文》的基本内容,就是运用六书的理论来实际分析解释隶书之前的古汉字形体,兼及音义。实现这一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关于汉字源流特点的本质认识,还要涉及汉字的起源、演化、功用、构造等一系列具有规律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些重大问题皆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有所阐发,并用来指导贯彻全书的说字实践。《说文》的最可贵之点,正在于以理论来联系实际,尤其是把《说文解字・叙》提出的六书这一衡量汉字造字、用字的理论具体化,做到逐一对每个汉字穷追根源,分条缕析。依赖许书的发凡,使得中国的文字研究早在汉代就形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奠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础。

在许慎之前,人们对汉字系统的认识尚处于感性

收稿日期:2005-01-21

作者简介:王蕴智(1955-),男,河南省许昌人,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中国古代史重点学科及博士点

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

中国文字学的经典理论,自《说文》问世以后,它一直支配并指导于中国文字的研究,文字学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字学著述,都不能不涉及六书的内容。直到近几十年来,随着古文字新材料的整理与研究,文字

[1-4]

学家们相继提出了有关古汉字的构形学理论。这

些新的文字学理论,实际上也是在许慎六书条例和古文字形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符合汉字研究的传统精神,因此六书理论的重要性仍然不可低估。相信由许慎开拓和奠定的汉语文字学这一学术领域,在

1800多年之后,随着现当代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

和高科技手段的信息开发,今后必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二、开创了字典编纂的体例

依据六书的原则建立汉字的部首,并把数以万计的汉字“分别部居”、“据形系联”,使之各有归宿,统一编排,这是许慎的空前的创举、了不起的发明。许慎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在当时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他

不仅有意向人们阐发六书理论和关于汉字结构的知识,还旨在向全社会提供一本可以检阅每个字的字典。在许慎笔下,仅对浩如烟海的字头进行正确说解是不够的,还必须创制一种编排汉字的崭新体例。在

第3期           王蕴智《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53・

许慎生活的时代,反切注音法尚未产生,按字音系统编次汉字是不可能的。《尔雅》式字书是按义类排列的,它的发展方向是词书,许慎如果参据这种编纂体例,当然写不出具有文字学特色的字典,因此,许慎必定要选择字形编排法。六书是许慎用来探求汉字构造系统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正好可以帮助他合理解决汉字字形的编排问题。许慎切合小篆字形结构的特点,经过苦心爬梳,破天荒地归纳成了540个偏旁相对独立的部类,即部首。540部的创立,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统摄所有汉字的问题,,,意义范畴。,为汉字部首检字法提供了科学依据。《说文》正是根据部首制度的特点来系统地编排、解说字形,较为完善地建立了一套以收字、析形、释义、注音、引证为内容的字典编纂法体例。这种编纂体例较之《说文》以前《三苍》式、《尔雅》式等不够科学的字书体例,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而且它很快便取得了汉字字书编纂的正统地位。后世较为重要的字书,如晋吕忱的《字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等,基本上承袭了《说文》的编排形式。明清以后的字书,如梅膺祚的《字汇》、张玉书等的《康熙字典》等,还有近现代的一些字书,多依据通行汉字的形体结构,对《说文》部首有所简化、改革,字的归部也由严格依照文字学原则改为适合一般群众的检字法原则。然而从本质上说,这种编制仍然属于部首检字法一系的,从源流上说,仍然取法于《说文》,不过是对《说文》编纂体例的继承和发展而已。至于专门领域(如古文字)的文字字书,如今大多仍遵循和因袭许慎“据形系联”的部首格局,此足见《说文》部首及其编纂体例的强大生命力。

三、释读古文字资料的津梁

《说文》是一部以篆为主,汇古、籀为一体的字典,论其材料,当属于古文字的范畴。然而这些材料经过许慎长期不懈的整理与研究,一直流行于世,和隶楷字形的对应转换关系比较明显。因此,古文字学家无庸再把篆系文字当作考释的对象,而是把《说文》当作工具,用为释读古文字的钥匙、沟通古文字资料的津梁。唐兰曾经说过“:因为周代的铜器文字,和小篆相近,所以宋人所释的文字,普通一些的,大致不差;这种最简易的对照法,就是古文字学的起点。一直到现在,我们遇见一个新发现的古文字,第一步就得查《说

[5]文》,差不多是一定的手续。”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

较容易地了解一些中国文字的来龙去脉。

20世纪以来尤其是建国以后,随着殷墟甲骨文、

殷周青铜器铭文以及战国简帛书、古玺等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说文》,的重要作用愈发超出以往人们的估计。现在看来《说文》,不仅系统保存了古汉字阶段许多有参照价值的字形,使中国的文字像化石一样从古至今连成一系,而且还通过,《说文》,,,又可以经常弥补修正《说文》的不足和缺陷。《说文》和古文字,二者密切结合,相得益彰,古文字学如今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说文》,可以看成是《说文》直接帮助和间接启发的结果。运用《说文》帮助释读古文字,例子甚多,兹略举一则。

《说文》七上鼎部“,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籀文以鼎为贞”;三下卜部:“贞,卜问也。……一曰鼎省声。”此引据大徐本。小徐本鼎下还有“古文以贞为鼎”句。许慎的时代尚去古不远,他曾广为搜求古文字的素材,于《说文》中保存了许多精到的字说。许慎认为古以贞为鼎,以鼎为贞,小篆贞字从鼎省声,都是言之有据的,可是这些说法都已经不能再通过传世的典籍得以证明。今唯于殷墟卜辞中发现有鼎字,屡见同音假为贞卜之“贞”,西周甲骨卜辞中见有从卜鼎声的贞字,而在周代铭文材料里,这个从鼎的“贞”则又通常借为鼎字,古时贞、鼎二字的用法及其字形关系正由于《说文》之引线而得以证实。为此郭沫若曾揭案云“:‘古文以贞为鼎,籀文以鼎为贞’者,可改云‘金文以 为鼎,卜辞以鼎为 ’。鼎、

[6]

贝形近,故鼎乃讹变为贞也。”

四、规范、统一汉字的重要工具

汉字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丰富、演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加以规范、趋于统一的过程。殷商至西周时期的文字,本是受着官方绝对控制的,看起来比较统一。到了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以及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使通行的文字形体急剧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适时地进行文字的统一工作,使古汉字的发展变化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商鞅变法,曾试图做一些统一文字的工作,他所采取的只是行政手段,而且仅仅局限于一定的地区。史称秦始皇统一文字,但他的“书同文”事实上只是指罢与秦文不合者,所谓官方立书,并没有对民间通行的文字起到多大的约束作用。再说秦王朝的统一时间总共不过14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用小篆作为规范统一的字体,事实上

能够借助《说文》,则可把学习古文字的距离缩短,比

・54・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年

[9]

古代语言学的宝藏”。

是不可能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秦书有八体,形体并不统一,这一状况继续波及到古今文字交接过渡的两汉。如出土所见汉初的帛书简策,文字写法仍然纷呈不一,点画出入随便,书体结构或袭战国文字遗风,至于《说文》成书前后的碑刻文字,也是别体繁出,不可胜数。这说明秦王朝的书同文,对于民间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而汉代文字使用上的混乱状况,则亟待进行统一和规范化的工作。

汉代的三苍式识字书以及平帝时的未央廷讲字、汉末的《熹平石经》等受官方支持的活动的规范和统一,系影响的,。文字的规范化过程,信服和掌握的过程,这就要求规范的文字具有权威性。而权威性是必须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的。《说文》广泛搜集了汉隶之前的篆系文字形体,以字形结构分析为主,形音义融汇贯通。这种正本清源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因而也就容易树立权威,使人信服,由此确立起规范化的标准和依据。

《说文》的字形结构分析首先规范了小篆,从此以后,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可以共同遵循的文字系统,汉字的运用及其发展变化,就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汉字隶楷形体的演变,明显地受到了《说文》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汉世以后,历代都曾利用《说文》作为规范、统一文字的经典和工具,积极为正字而努力。如魏江式作《古今文字》“,大体以许氏《说文》为本,上篆下隶,竟专能成”;[7]北朝李铉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辩”;[8]唐代以后,开科取士《说文》,被列为必试课目,选举中设“明字”科,国子监又设书学博士,这些行政措施,进一步加强了《说文》在实现文字统一中的作用。由唐迄今,千余年来,中国的文字形体一直比较稳定。在此,我们应当看到《说文》的一份功绩,不容忽视许慎及其《说文》在汉字的规范和统一方面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五、探求上古汉语音韵、词汇的宝库

古汉字是记录古代汉语的载体,其特点是形、音、义熔为一炉,字词皆以单音节为主,文字结构尽可能符合最初所标识词义的需要。《说文》主释字形,因形而说音义,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解释词义,说明词的读音。在熟悉掌握典籍和综合分析文献训诂材料的基础上,许慎充分发掘和吸收了前人语言研究的成果,于《说文》里集中整理保存了上古汉语的语音、词汇资料。因此《说文》,不仅是文字学的经典,又为传统训诂学的典要,正如王力所云“,《说文解字》是中国

在释义方面《说文》,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保存了大量的古义或本义,这首先是通过字形分析得来的,另外主要还结合了文献上的来源。从字形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字本义即文字得形之由,应是比较原始的意义,这种意义如果凝结概念,应用于上古语言,那么也就可以看成是词的本义。

籍,,所以《说,,并成为后人释读古籍的依据。例如九下而部“: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作其鳞之而。’”“而”字在文献中的用法很多,这里许慎择取了《周礼・考工记》中的一则辞例,探明了“而”字的记词本义。又如二上走部“:走,趋也,从夭止”“,趋,走也,从走,刍声。”走、趋二字同义互训,本为跑的意思《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战国策・赵策》“入而徐趋”,皆指此义。《说文》中出现了许多同义为训的释例,它们是从早期实际语言中比较归纳出来的,对于研究上古的同义词提供了可贵的材料。

随着历史的发展《说文》,所规定了的字词古义,后来大部分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引申,有的被假借义所取代,还有由于词义的新陈代谢以及文字通假、用字习惯等种种原因,而使原有的记词符号发生变易者。例如十四下酉部“:醋,客酌主人也”“,酢, 也”。文献中主宾敬酒或用酬酢字,而醋字后来则习惯用来表示 醋义。又如四下肉部:“ ,口 也”;二上口部“,唇,惊也”。后来“唇”之本义隐而同音用来表记“口 ”义。古今词义的变迁和记词习惯的变化,使汉语词汇的内部运动规律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而《说文》对于古代词义资料的保存,则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凭借《说文》所列示的古汉语词义信息,无论是从宏观上研究汉语词汇史,建立汉语词汇学,还是从微观上梳理汉语的词义系统,考察探讨其间的差距与变化,准确释读古书,明辨文字的通假现象等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释音方面《说文》,一是靠形声字声符直音,它反映了汉代以前的读音系统,二是用读若法拟音,基本反映出汉代的读音实际。《说文》仅形声字就占了收字总数的80%多。加上读若,没有标音的字已经很少,而被标音的字往往通过本身的构字偏旁反映了无标音字的音读。这样《说文》就成了中国韵书产生之前记录汉语古音最为丰富的资料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说文》所收形声字,皆注明从某某声,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形声系统。在这个谐声系统中,凡从同

第3期           王蕴智《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55・

一声符得声的字,它们在早期的读音必然是相同或相近的。清代小学家在古音韵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首先注意到了《说文》所揭示的汉字形声

[10]系统“半主义,半主声”的特点和规律。他们发现这

石概念意义之下,表现出古代繁荣的玉文化景观。草部收字440多条,分别从植物的称名分类、用途、特征、习性、产地等角度进行了解说,详尽记载了先民生活圈中的草本文化知识。牛部有45条说解,不同年岁、性别、毛色的牛各有专名,另外还分别记载了牛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其使用方面的称名,反映出悠久的牛的文化知识。马部计115字,,仅24有运输的常用,,《说文》中与牛、马相类的部首还有豕、羊、豸、象、鹿、犬等,部下列字也异彩纷呈,成为记载古动物学知识的典藏。其他如邑部记录了160多处地名及其位置;水部载明了130多条水名及其发源流向,实为古地理学的宝贵资料。贝部可以考见古代货币文化,车部可见当时的车乘制度及其工艺水平;酉部体现出灿烂的酒文化;系部详述了古代丝麻手工业的盛况,禾、黍、米等部则详尽记述了有关农业生产的景象。

《说文》中还有许多精蕴的解说,资料性甚强,有助于考史和印证古代文化。例如,一上王部“:余分之月,五岁再闰”;二上止部:“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 阴阳,十二月一次。从步,戌声。律历书名五星为五步。”这是有关天文历法的资料。六下邑部:“郭,齐之郭氏虚,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也。”这是在释义中兼述郭国诸侯不能去恶存善,因而亡国的历史掌故。一上玉部:“瑁,诸侯执桓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似犁冠。《周礼》曰‘:天子执瑁四寸’”;十三下土部“:圭,瑞玉也,上圆下方。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于执蒲璧,男执谷璧,皆五寸,以封诸侯。从重土。楚爵有执圭。”这是由瑞信礼仪说明等级制度。十四下酉部“:酒,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这是关于远古酿酒的传说。

应该看到《说文》,中的许多字词,由于时过境迁,早已作古,另有一些字词虽然活着,却湮失了古义。然而往往是这些古义和死字,能够反映出先民们历史文化活动的痕迹,今幸赖在《说文》中保存了这方面大量的重要资料,成为今之学者探索古代文明的渊薮。当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最好与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取得联系,客观而不穿凿。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术手段的进步《说文》,的历史文献价值也愈加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可以预见《说文》,在弘扬汉民族文化方面,还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说文》一书体大思精,前无古人,学术价值极高。它对于促进民族文化和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过卓越

些谐声字的声符读音与《诗经》押韵系统大体一致,而且材料宏富,有助于古韵的分部研究。在这方面,段玉裁独辟蹊径,率先把对《说文》谐声系统的分析整理同先秦的押韵情况相为结合,著《六书音韵表》,考订古韵17部,终使古韵学走上了科学研究的轨道。其后,严可均的《说文声类》、姚文田的的、、的、18部说,章太炎的古韵部说,黄侃的28部说等,分别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因为主谐字与被谐字之间不仅韵部相同,声母当然也应该是相同或相近的,所以清代以来的古音学家,也有依靠谐声系统的双声关系研究古汉语声类的。如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著名论断,章太炎的“娘日归泥”等说,都在《说文》中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今之学者,仍然把《说文》谐声看成是研究上古声韵价值最高的材料之一。

至于《说文》之读若,从时代上说,它上承先秦而向通行反切的魏晋过渡,当是研究汉代语音断层以及古音演化痕迹不可多得的材料。如今,借助《说文》,人们对汉语古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从发展上看,配合其他研究手段和方法,人们还必将在古音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六、记录历史文化知识的典藏

《说文》中所记载的那些丰富多彩的上古语言材料,还会映照出早期华夏先民生活的各个侧面。从这个视角来看《说文》,又是一部记录历史文化知识的珍贵典藏。这正如许冲《上〈说文解字〉表》称云:“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许冲此说是符合实际的。1928年,当时的学者程树德即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说文》,著有《说文稽古篇》2卷。他根据《说文》所见资料,就汉以前的名物、制度、风俗、逸事等方面进行考索。尽管程氏在选材上并非完全确切,对史料发掘得也不够,然而他却别开生面,充分重视到了《说文》的历史文献价值。

许慎对于汉语字词本源刻意求真的诠解,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广博性,随便打开《说文》浏览,从部首下以类相从的排字和释义中,即可领略到一幕幕具有华夏遗风的文化视界。如玉部140字,皆聚合于玉的美

・56・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年

的贡献,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说文》,毕竟成书于1800多年前,科学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封建意识的束缚、时代氛围的影响等多种复杂的因素又制约着《说文》的作者,使《说文》必然存在着不可超越的时代局限性。

许慎所据以探求文字形体本源的材料来源,主要是战国以来流传下来的。这些文字距离其早期状态已经比较遥远了,其在字形上有了很多演化和讹变。用这样的材料去分析解释汉字的本形、本音、本义,难免会出现误差,的年代,用上,。19,随着考古学的发展,殷周古文字资料大量被发掘出土。经过广大学者的不断努力《说文》,中的许多错误及不准确的解说已被新的考释成果所纠正。

因为《说文》对文字的材料分析解说存在着误差,字形源流判断不准,所以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考察它所建立的部首,自然也有不少问题。许慎是按有时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小篆形体特点进行归纳整理的,在不明古文字结构和演化特征的情况下,字形构件的提示及其部首的建立往往是凭主观因素去实施的,甚至还会不自觉地受流行的讹变字形、隶书字形的干扰,随意肢解文字结构,以致许多来源相联系的形体被分割开来,不该联系的附会在了一起。为了统摄每一个字形《说文》,实际上羡余出不少价值不高的部首,如将有些部首异文、叠文、不能独立拆开成字的笔画及无属字字头立部,而少数具有这类特点的字却未能立为部首,这无形中自乱了“凡某之属皆从某”之原则。因为立部不够严密科学,所以文字的归部,尤其是一些小部的辖字也就跟着出现了与之相关的问题。

再者,封建的儒家王政学说以及东汉盛行的阴阳

五行学说,给《说文》一书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许慎著《说文》的根本目的,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他的“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部《说文》之中。而当时为统治阶级提倡的阴阳谶纬之言,也不能被许慎所无视,使得他对文字的某些说解,必然要受到那个氛围的浸透,涂上了一层神秘的油彩,以致减少了后人阅读《说文》,所说的一《说文》的研究受到任何学术领域,如若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就不可避免地会失去其应有的活力。因此,我们当代学者既不能过于苛求《说文》的不足,也不可一味曲意加以维护,而是应该占有更为丰富的资料,充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去弘扬发展由许慎《说文》所奠定和开创的文字学事业。

参考文献:

[1]唐 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4]王蕴智.试论商代文字的造字方式[A].殷周甲骨集成[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5]唐 兰.古文字学导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1.[6]郭沫若.卜辞通纂[M].东京:日本东京文求堂,1933.[7]陈 寿.魏书・江式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8]李延寿.北史・李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9]王 力.中国语言学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10]戴 震.答段若膺论韵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TheacademicvalueandhistoricallimitationofShuoWenJieZi

WANGYun-zhi

(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0,China)

Abstract:XuShenandhisShuoWenJieZipossessesaloftyacademicpositioninChineseacademichistoryandhistoryofcharacterstudy.Itsacademicvaluecanbeseenfromsixaspects.ButtherearesomeerrorsintheanalysisexplanationofwritingmaterialsandinexactjudgementoftheoriginofwordformfromShuoWen

JieZi.

Keywords:XuShen;ShuoWenJieZi;academicvalue;historicallimitaiton

第三篇、浅述《说文解字》

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浅述《说文解字》

[摘 要] 成书于东汉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一座语言文化的宝库,它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具有创学科的意义。其所创立的“六书”学说及用以对所收9353个汉字的解析,不仅建立了分析研究汉字的科学基础和应用体系,而且在我国文字学以及语言学上和文化和文化学上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影响。历代尤其是清代以来的人们都对它非常重视,也一直在取得进步。

[关键词] 说文解字;许慎;小篆;部首;优点;缺陷

在我国文字学史上,《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直以尊师的地位存在着,。《说

文》它的影响从未中断,至今仍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说文》作者是东汉的许慎。许慎字叔重,是汝南召陵人。生性质朴厚重,年轻的时候就是广泛学习经籍,经学大师马融时常推崇敬重他,当时的人都说:“五经无双许叔重。” ①许慎做过郡县的功曹,被举孝廉,再次提升为洨长。当时,许慎认为各家对《五经》的解说混乱而褒贬不一,于是自己写了《五经异义》,又写了《说文解字》十四篇,都被世人传阅。 《说文》在东汉和帝永远十二年(公元100年)写成初稿,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定稿。今行世之《说文》为徐铉校定本,分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两篇。前十四篇是正文,第十五篇是许慎撰写的《叙》和其儿子许冲的《上说文表》。据《上说文表》,全书于九千三百五十三正篆之外,另收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共计收字形一万零五百一十六),说解凡用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撰写《说文》主要是为了保存古文,宣扬古文,捍卫古文经学,给古文经学家寻找文字上的依据,以发扬儒家的五经之道,并批判当时今文经学家的诸多无稽之谈。许慎在书中斥责今文经学派的俗儒鄙夫说字是“人用几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②他写《说文》的直接动机就是为了辟邪立正,用他自己的话来来说就是“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③当然,我认为《说文》的实际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说文解字》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这首先是在我国文字学以及语言学上的价值,还有是在我国文化和文化学上的价值。但是它也有缺陷,甚至是相当严重的错误。

首先谈谈《说文》的价值。

1、它开创了字典式的字书体例 。它明确地以文字的构件为分部依据,建立五百四十部首,将所有文字“分别部居,不相杂厕”④,立形而明音、义。其系统部首,可以说是汉字历史上第一次对于结构体系进行彻底规范整理的结果。后代建立的部首,都在在《说文》部首基础上加以归拼的结果。

2、把汉字形音义结合起来分析 。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进行分析,如果是形声字,在分析字形时就指示了读音,如果是非形声字,则常常用“读若、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读与某同”等方式指示读音。汉字是属于表义系统文字,是由最初的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

这样通过字形分析来确定、证实字义完全符合汉民族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 而语音是语言

的物质外壳,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许慎深知“音义相依”、“义傅于音”的原则,所

以在《说文》中非常重视音义关系,常常以声音线索来说明字义的由来,这为后世训诂学者

提供了因声求义的原则。

3、保存了大批古代文字字形和古义,篆文形体经过了统一和定型。《说文》把汉代全部

小篆都保存下来了。小篆古文、籀文的曲线统一为按回转匀称来规范化的线条,有了规律。

他/她还保留了部分“古文”、籀文的形体,是辨识更古的文字——金文、甲骨文和更早汉字

必不可少的阶梯,也是现在整理、注释现存古籍、文献必备的工具。

4、运用“六书”分析构形 。在许慎之前,仅有六书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量地分析汉字。 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

为六书下了定义,并把“六书”理论用于实践,逐一分析《说文》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

这在汉字发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

族风格、民族特色。

其次,《说文》也存在着缺陷。

1、由于时代局限,一些说解反映出作者封建政治思想和唯心世界观。例如,神:天神,

引出万物者也⑤。 祸:害也,神不福也⑥。

2、《说文》的部首排列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是尽量把篆文形体相近或相关的部首排在

一起,例如“三、王、玉、珏”相从,“人、匕(化)、从、比、北”相从;同部首的字是尽

量把意义相近的字摆在一起,例如,口部“喘、呼、吸、嘘、吹”相从。这种排列方法是无

法贯彻到底的,而且许慎也没有严格遵守它,因此从《说文》中检字是很难的。

3、许慎所解说的字义是他认定的本义,他根据小篆的形体来分析字形结构,说解字义,

大部分可信。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古文字材料的不足,也会存在错误。

总而言之,《说文解字》虽有缺陷,但是小疵不掩大醇,它确实称得起我国文学史上最伟

大的著作。我们应该客观地去认识《说文解字》,对它作出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

① : 南宋 范晔 后汉书·儒林列传第六十九

②③④ :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叙》

⑤⑥ :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参考文献

张其昀 《汉字学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李亚军 《说文解字》述评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报 2004(1):6 王力 《古代汉语》第一册 中华书局 2012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凤凰出版社 2007

·

第四篇、_说文解字_的价值和功用

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第五篇、《说文解字》研究书目

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一 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物

《说文解字今释(修订版)》出版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价值 《说文解字》在传统小学中的地位 张其昀 《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述评

卞仁海

王蕴智 乔智慧

大江

语文研究

2009/01

2007/06 2007/09

2007/01 2005/03 2003/02

古典文学知识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平顶山学院学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二 词义研究

浅析《说文解字》的同义词 王顼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说文解字注》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说文解字注》对同义名词的辨析 《说文解字注》词义引申术语 《说文解字注》对同义动词的辨析

孙红梅 孙红梅

2008/05 语文学刊

2009/08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张燕青

语文学刊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S1

2006/06

孙红梅

《说文解字》女部字与中国古代妇女文化 李清 从《说文解字·宀部》字透视中国古人生活状况

张艳青

消费导刊 西安社会科学

作家

语文学刊

殷都学刊 才智

2009/23

2009/14

2009/02

2009/12

2009/08

2008/04 2008/03

从《说文解字·衣部》看古代服饰的“礼”文化 丁娅兰 《说文解字·女部》的女性文化分析 说文解字》“网”部字与古代渔猎文化

马芳 孙玲玲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康国章 《说文解字》反映的古代战争手段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凤鸟文化

胡晓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黄交军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侯彦艳

美与时代

2008/01 2008/01

2007/04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酒文化美

从《说文解字》谈中国古代熊丧葬文化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六畜文化

蔡丹梅 商业文化(学术版)

辛世芬

文教资料

2007/05 2007/22

《说文解字》所反映的古代葬埋习俗

五 体例研究

《说文解字》体例研究的历史演进

古敬恒

河池学院学报

2005/03

书体研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与字形文化研究 浅析《说文解字注》中的古文字

王芳

韩伟 语文知识 2008/04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青少年书法

2009/04

2003/18

《说文解字》与古代文字变迁 胡小石

训释体例研究

依声解字之妙——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声训词 《说文解字注》“叙”的词语训释方法考察

《说文解字》双音词训释研究

张风岭

语文知识

安徽文学(下半燕 月)

2009/09

冯宽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2008/04

2008/03

浅谈《说文解字》的训释 赵昭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说文解字》“异词同训”现象研究 《说文解字》训释语引证中的假借观

《说文解字注》声训条例述评

胡晓萍

龙仕平

楼兰 平顶山学院学报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刘瑶瑶

兰州学刊

2007/06

2007/04 2006/06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2006/02

2005/04 2004/06

《说文解字》中的声训类型 《说文解字》中的不等值训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解植永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吴泽顺

云梦学刊

《说文解字》声训的特点及其在音转研究史上的价值

编排体例研究

《说文解字》的编撰体例及释字方式 《说文解字》部首体例研究

赵永会 胡达超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现代经济信息

2003/05 2009/05

六 比较研究

《说文解字》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义界比较 宋本《玉篇》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比较

徐璐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何瑞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9/03

2007/06

七 方言研究

许慎和《说文解字》

陈安

商周刊

2009/15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7/03

2006/03

2005/04

叙》看许慎的汉字学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张青松 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与许慎哲学思想浅析

王卫敏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齐新卷

许慎与《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寻根

第六篇、说文解字

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说文解字》读后感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世界第一部大字典。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因此很值得一读。

翻开《说文解字》,在其前言有孙星衍文:“唐虞三代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于不知六艺;六艺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解”。通过序,可见《说文解字》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深远的影响。

本想深层次、全方位解读研究《说文解字》,然而由于能力方面原因,只作简要的略读。而在之前,我认为对陈述许慎生活的背景、创作动机和学识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来看序言。《说文解字·序》:“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其迷误不喻,岂不悖哉!。由上可以看出,一是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今古”

文之争”,同时也可以看出许慎作此文的原因。通过百度,知道“今文经”是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典籍,而“古文经”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典籍。在那个时候,有所谓的“诸生竞说字解经谊”,就是读书人都猜测讨论文字起源和结构,比如把“长”字说成是“马头人”,将“斗”字

说成是“人持十”等等。针对“鄙夫俗儒”的这些“野言”,许慎以“古文经派”的身份出现,批判这些“巧说邪辞”,捍卫古文经学说的学术地位,并提供了相关依据。因此有了《说文解字》。许慎少时就博学经典,学的乃是今文经,中年受教于经学大师贾逵,学的又是古文经。这样,可以说是博古通今,既兼通古、今文经,这样一来就使得他写出来的文章比较令人信服。

而抓住文字进行研究,在当时来说,是许慎找到的反对今文经学派的一条捷径。,因为对文字逐一进行说解可以对六经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达到否定“鄙夫俗儒”臆测文字起源和结构的目的。另外,对今天来说,《说文解字》这部文字专著也是我们研究文字学的必备。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给“六书”作了很明确、很完整的界定,并同时举了例子。

(一)象形。顾名思义,“象形”就是像实物之形。也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的意思。许慎:“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所谓的随体诘诎也就是随着物体的自然形状,弯弯曲曲的描绘出来。比如日、月就很像一轮红日和一弯新月高悬天空。再看“山”的甲骨文字形,当中一峰突起,周围群山环抱。而甲骨文的“洲”是三条曲线,表示波涛汹涌的流水,其中的小黑点表示水中的陆地。由此可知,象形不难理解。但是象形字要“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这种造字法有很大的局限,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就必然会被有标音成分的、产字最多的形声法代替。

(二)指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这就是说,初看起来是可以认识的,再细细观察就能了解意思。比如上和下。也就是说指事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再加上个指事符号作为标记的一种字。比如在古代表示树的根,在木的下面加一点。如在上面就表示树梢而成为“末”,这就是本末倒置的由来。综上,上下本末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再加上指事符号的指事字。但是指事字在占很少一部分的字。因为绝大部分都不需要用指事字来表示。

(三)会意。许慎给会意下了这样的定义:“比类合宜,以见指挥,武信是也。”意思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像“武”、“信”就是会意字。比如“步”在甲骨文中就是脚趾朝上的两只脚一前一后走路的形象。如果两只脚从水中过就把“水”字加在两脚中间,这就是“涉”字的由来。

(四)形声。又叫“谐声”。《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清代段玉裁说:“以事为名,为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二字以水为名,譬其声为工和可,因取工、可之声而成其名。其别于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这段话解释了什么是形声字,而且还说明了形声字和象形字、指事字在结构上的不同。我们知道,象形字或者会意字有很大局限,世界上很多事物和概念很难用象形和会意来表示。比如,“鱼”是整个鱼类的总称,但是鱼的种类有成千上万种,也就不能为每种鱼都造一个字。于是,就出现了形声法。在后世,形声字发展很快,在所有字占绝大多数。

(五)转注。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个定义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所谓的“建类一首”,就是指的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义字可以互相解释。比如在《说文解字》中,“考”和“老”就是一对转注字。都属于八卷的“老部”。这就是“建类一首”的意思。从意义上看,许慎的训释是“老,考也”,“考,老也”。这种互相注解就叫“同意相受”。读音相同,意义也想通,可以互相解释。就是一对转注字。

(六)假借。许慎给假借字下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也就是说,当某个新事物出现之后,在口语里已经有了这个词,但在笔下却没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称声音相同的字来代替(托事),这就是假借。全区声音相同或相近,与字义毫不相干。假借字在古代普遍使用,这与当时的字少有关。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六书”是后世对文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并不是先有“六书”,然后再根据六书来造字的。

一部《说文解字》能统近万字,其中形声字近八千,这些形声字中又有谐声偏旁千余个,文字的形体结构有助于我们透过字形来考察其本义,即文字产生时所代表的意义,然后通过本义又可了解引申义。同时,许慎在解释字义时大量引用了先秦典籍中的材料,他还“博采通人”,大量引用了经学大师的言论以及部分方言俚语。这些材料现在或残缺,或遗失,因此,《说文解字》对于考察先秦的词义、了解汉代的训诂和方言是十分宝贵的。

在《说文解字·序》中,还有一点让我感概颇深的,那就是做学问要“信而有证”、“不知盖阙”。因此他对每一个字的说解都要求言必有据,出言无论大小都得确凿有证,若实不知晓,则悬而阙之。许慎的这种严谨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有位作家说过只有淡泊明志方能宁静致远,做出好的学问来。还有个历史学家曾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强调做学问要实事求是,不可急功近利。”在《说文解字·序》中,我更能体会到这一点,许慎当时力求做到“信而有证”。因为他看今文经学派信口雌黄,缺少“信而有证”的态度,可能“使天下学者疑”,于是决定消除这些隐患。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要像许慎一样用一颗诚实、敬畏的心做学问。而不要写一些套话、空话、废话连篇的文章。更不能弄虚作假。但就其序而言,我更多的只能大概了解其内容,并不能详尽甚至粗糙的谈论整本书的结构乃至价值,可有一点又是可以肯定的,我大致了解了许慎作《说文解字》的意图,并觉察到其价值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尤值得一提的是,我进一步感受到真正的学者是怎样做学问的。总之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更多的了解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在对每个字的解读过程中,我知道了用传统文化来分析汉字的构造,理解汉字的形、音、义,为以后进行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打下了基础。

第七篇、_说文解字_的学术价值_纪念_说文解字_成书1890年

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第八篇、《说文解字》叠文浅谈

谈谈说文解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