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老人家突然神志不清


篇一:《心梗抢救记录》

抢救记录

患者,女性,86岁。既往体健,独居,生活自理。2011年1月30日突发急性前壁 高侧壁心梗,经保守治疗好转。本次因心梗后心衰合并肺部感染于2011年7月27日入院。2011年7月31日 凌晨0点,患者极度烦躁,即刻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口唇紫绀,心率下降至40次/分,呈室性自主心律,大动脉搏动不可及,呼吸浅慢。立即给予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并行紧急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SIMV模式,Fio2 100%,Vt 400ml,f16bpm,Peep 2cmH2O。同时给予Atropine 0.5mg及Adrenalinum 1mg,Coramine 0.375g、Lobeline 3mg静推,并予NS500ml加Coramine 0.375g、Lobeline 3mg静滴维持。心电图提示“持续室速”,立即给予Lidocaine 50mg静推,无效,再予Lidocaine 50mg静推,仍无效,继续Lidocaine 50mg静推,仍示“室速”,再给予Cordarone 150mg静推,Cordarone 300mg加入补液维持,心电监护提示室速与室性逸搏交替。至凌晨1:30,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心率66次/分。患者出现四肢自发性活动,血压仍测不出,给予Dopamine 100mg及Doblltamine 60mg加入补液维持。自凌晨2:00起患者极度烦躁,先后给予 Diazepam 共计70mg 静推,30mg另一路补液维持,患者仍有躁动,再给予 Morphine 10mg静推。至凌晨3:30心电监护示:HR 112次/分,窦性心律,Bp 70/40mmHg,RR 29次/分,SaO2 100%,患者仍神志不清,伴躁动,两肺可及哮鸣音及湿罗音,给予 Cedilanid 0.4mg及DIPROPHYLLINE 0.25,Methylprednisolone 40mg静推,测血气分析,血常规,血Na,K,Cl,血糖,肾功能,心肌酶,提示代谢性酸中毒,给予5%SB125ml静滴。至4:30患者口插管距门齿18cm,口腔内见管道弯曲,遂给予拔除气管插管,并予留置口咽通气道,面罩吸氧,Fio2 10L/min,SaO2维持在85-89%。继续补液维持,至凌晨6:30患者无烦躁,呼之有反应,心电监护示:HR 70次/分,窦性心律,Bp 100/60mmHg,RR 15次/分,SaO2 100%。复查血气分析,血Na,K,Cl,血糖,心肌酶基本正常。

篇二:《突然心梗或心脏不适》

突然心梗或心臟不适,就拍打胳膊弯处,效果立竿見影!

篇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一、严重性

1、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25%。死亡的患者中约一半是在发病后的1小时内。

2、幸存者中的大部分发展成心功能不全或出现梗死后心绞痛,生活质量下降。

3、发病率在增加,每10年增加1倍。老年人多见,有年轻化趋势。

4、易发生医患纠纷。

二、警惕性

出现以下情况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1、急性心肌梗死的易患人群: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向心性肥胖,运动少,遗传和年龄等不可改变因素。

2、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

寒冷或气温变化大,剧烈运动,创伤,情绪激动,饱餐,急性失血,休克,严重感染等。

3、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

剧烈的胸骨后或左胸部压榨性疼痛持续30分钟以上,疼痛向左肩部及左上肢放射,伴胸闷、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

4、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症状:

①胸痛不典型:表现为:上腹部痛,肩、背部、左上肢痛,颈、下颌部及牙痛等。

②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

③突发呼吸困难、心悸、出汗、恶心、 呕吐。

④突发晕厥、休克。

5、疑诊急性心机梗死的其他表现:

①突然的神志不清,血压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擦音,两肺湿罗音伴哮鸣音等。

②心电图监护示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段及T波改变。

6、认识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

①无胸痛型心梗占20~40%。{心梗老人家突然神志不清}.

②出现上述不典型症状的多。

③并发症多。

④死亡率高。

7、老年急性心机梗死的的诊断 1.具备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两条就可以确诊: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三、紧迫性

时间就是心肌细胞。

时间就是生命。

1、病理依据

研究证实:心肌缺血30秒就会产生心绞痛;冠脉血流阻断20分钟后可出现透壁性心肌损伤;3小时后60%心肌出现坏死;6小时后心肌坏死高达70~80%。

心肌在缺血、损伤、坏死时易造成心电不稳定。

大块心肌坏死易造成心衰。

2、临床依据

在急性心梗死亡的患者中,约一半是在发病后的1小时内,大部分是由于致命的心律时失常引起。

急性左心衰多在发病的最初几天;而右心室梗死,一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

大面积心梗(40%),在起病数小时到1周内出现低血压或休克。

左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等多发生在起病后第一周。

四、急性心梗处理的程序性

急性缺血性胸痛及疑诊AMI患者:

1、卧床、吸氧(5L/分)

2、18导联心电图( 10分钟内)

3、含化硝酸甘油片、阿斯匹林300mg口服

4、准备除颤仪、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查:心 肌坏死标志物及生化、血凝4项。

5、止痛:静滴硝酸甘油,稀释吗啡分次静注、罂粟硷肌注。

6、 ST抬高型心肌梗死:对于在90分钟内能进行PCI(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首选PCI;否则,在30分钟内开始溶栓治疗(无溶栓禁忌症者)。

注:有急性心梗症状伴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止者,处理方法与ST段抬高型心梗相同。

7、 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不溶栓。其他治疗相同。

8、右室心肌梗死:慎用硝酸甘油静滴。

9、无心衰和心动过缓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美托洛尔2.5~5mg静注。

10、常规治疗:

①抗血小板制剂:阿斯匹林:初始剂量150~300mg/天,维持剂量75~150mg/天。氯吡格雷:150~300 mg/天,维持剂量75mg/天。

②肝素抗凝:PCI或溶栓后给予肝素60u/kg 静注,然后12u/kg/小时 静滴,使aPTT维持在50~70秒,均用3天。可用低分子肝素4100u皮下注射,不需常规监测aPTT。

③硝酸甘油:5~10ug/分,每5~10分钟增加5~10ug,直至平均压降低10%,但收缩压不低于90mmHg。 ④ACEI,ARB:普利类、沙坦类等(除非血压过低)

⑤他汀类: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稳定斑块和改善内皮功能。

⑥改善心肌代谢:磷酸果糖,环磷腺苷葡胺,曲美他嗪。

⑦抗心律失常:选用;乙胺碘夫酮,利多卡因,美托洛尔,硫酸镁,阿托品等。

⑧住监护病房,监测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观察症状、体征及化验变化,完善心超、胸片等相关检查。 保持休息状态,避免打扰和情绪激动。

保持大便通常,做好心理疏导。

五、正确性

1、诊断的正确性:

临床表现是线索,注意症状是突然发作、持续不缓解或不断加重的特点;

心电图是快捷和重要依据,注意相联导联的ST段和T波改变,注意和以前心电图对比,注意心电图的跟踪复查对比;

心肌坏死标志物变化是确诊的金标准,注意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T等的出现时间及变化曲线。 注:心肌坏死标志物

①肌钙蛋白I (cTnI): 3 ~6小时血清中出现,12~48小时达高峰,持续10天。(参考正常值:<1.7ng/ml ; < 0.35 ng/ml ; < 0.1 ng/ml )

②肌钙蛋白T (cTnT):3~6小时血清中出现,24~48小时达高峰,持续14天。(参考正常值:<0.1ng/ml ; <0.06ng/ml ) (少数骨骼肌损伤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也有升高)

③肌酸激酶(CK):6~12小时血清中出现,24小时达高峰,72小时后恢复正常。(参考正常值:<269U/L) ④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4小时血清中出现,10~12小时达高峰, 2~4天。(参考正常值:<25U/L) ⑤谷草转氨酶:6~12小时血清中出现, 24~48小时达高峰7天。(参考正常值:<48U/L)

⑥乳酸脱氢酶: 10小时血清中出现, 72小时达高峰 14天。(参考正常值:<240U/L)

2、鉴别诊断

①心绞痛:胸痛胸闷等症状和过去的相似,持续时间<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有效;无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志物演变。

②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疼痛极为剧烈;如无累及冠状动脉,无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志物演变;胸片、超声心动图和CT造影有利于鉴别。

③肺动脉栓塞:突然发生的胸痛、气急伴发绀咯血,体循环淤血;心电轴突然右偏,SⅠQⅢTⅢ;D-二聚体增高;CT造影;无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志物演变。

④急性心包炎:心电图ST段广泛抬高,弓背向下;不伴有心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升高。

⑤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肠穿孔等。

⑥注意不典型症状的鉴别。

治疗的正确性

1、尽快使冠状动脉再通:①溶栓②介入③抗血小板聚集

2、减少心肌耗氧量和维持心电稳定:

3、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溶栓的适应症{心梗老人家突然神志不清}.

1、2个或2个以上相联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 )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起病时间<12小时(一般6小时,3小时内最好,越早越好,诊断明确立即),年龄<75岁。对前壁心肌梗死、低血压( < 100mmHg)或心率增快(>100次/分)患者治疗意义更大;

2、年龄>75岁者,无论是否溶栓,死亡的危险性都很大,仍可考虑溶栓;

3、发病时间在12~24小时,溶栓收益不大,但有进行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者,经过选择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

4、发病时血压>180/110mmHg者,将血压降至150/90mmHg时再考虑溶栓;

发病>24小时,虽有ST段抬高,但胸痛已消失者不主张溶栓。

溶栓的禁忌症

1、近期(14天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出血、咯血、痔疮出血等);作过外科手术、活体组织检查;心肺复苏术后(胸外心脏按压、心内注射、、气管插管);外伤史。

2、高血压>180/110mmmHg;不能除外主动脉夹层分离者。

3、有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史,或半年内有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包括TIA)史者。{心梗老人家突然神志不清}.

4、对扩容和升压药无反应的休克。

5、妊娠、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纤颤且高度怀疑心房内血栓者。

6、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

7、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进展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者。

8、 2年内使用链激酶或对其过敏者,不得使用链激酶。

静脉溶栓

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的间接征象

1、溶栓2小时内抬高的ST段下降>50%。

2、溶栓2小时内胸痛基本消失。

3、溶栓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短暂的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止突然消失;下壁心梗出现一过性窦房传导阻滞或伴有低血压状态)

4、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在发病的14小时内。

注:4项中有2项考虑再通,但2项和3项组合除外。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1、所有急性心肌梗死和新发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症状发作12小时内或>12小时但症状仍持续;

2、年龄<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36小时内出现心源性休克,在休克18小时内能进行血管重建; 3、在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内出现严重心衰和肺水肿;

4、有溶栓禁忌症者;

5、超出溶栓最佳时间者;

6、溶栓失败者(补救PCI,联合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等);

7、病人和家属同意并在介入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

①测血压,做心电图,查血细胞、肝肾功能,心肌坏死标志物。

②术前尽早服氯吡格雷300mg或/和阿司匹林300mg。

③术前禁食禁水。

④备皮

⑤碘过敏试验、抗生素皮试。

⑥签手术同意书。

篇四:《心肌梗塞前兆》

心肌梗塞前兆

临床经验表明,心肌梗塞前兆时,应高度怀疑无痛性心肌梗塞的存在。{心梗老人家突然神志不清}.

近期内,屡次发生胸背部闷胀、沉重或气短。

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咳白粘痰或粉红色泡沫痰。 突然出现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

老年人突发的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

糖尿病人出现昏迷者。

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尤其在近期内出现者。

突发的不明原因的晕厥或抽搐。

由于心肌梗塞的预后与疼痛的程度无关,并且无痛性心肌梗塞由于老年人好发,且就诊晚,并发症多,易误诊漏诊等原因,死亡率反而高于有疼痛症状者。因此,临床上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一、梗塞先兆: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心电图检查,可显示ST段一时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此时应警惕病人近期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

二、症状:

(一)疼痛:心肌梗塞前兆为此病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二)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p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三)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

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四)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着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五)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重表现,心肌梗塞前兆特别是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死亡率最高,约有1/3—1/2的心肌梗塞患者在住院前死亡。若能及早发现梗塞前先兆症状并予以处理,至少可避免梗塞发生或使梗塞范围缩小。 心肌硬塞常见的诱发因素情绪激动;劳累过度;饱餐,尤其是进食脂肪过多的食物太多,造成本来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大手术。此外便秘后用力解便、各种感染、休克、持续较长时间的心动过速及气候突变等,也可使冠心病患者诱发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常见的先兆症状:

1、心绞痛发作较前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常伴有出汗现象,疼痛发作时患者烦躁不安;2、胸闷多伴随心绞痛同时出现,也可出现活动时心慌气短;

3、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衰症状;4、有时患者自感心慌气急,心肌梗塞前兆触摸脉搏为不规整脉,此症状可反复频繁出现;5、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胃肠道症状;6、无心前区疼痛等不适,而表现为牙痛、胃部不适、左侧肩肿部酸痛。

急性心肌梗塞可在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青、中、老年人中发病,且因症状不典型不易被重视而延误诊断。因此,有以上症状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篇五:《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救治 (2)》

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救治

张宏楠 2014.4.23

一、心肌梗死概论

1、心肌梗死概念

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了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产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出现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最严重类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和陈旧性,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后4周之内。 2冠脉循环解剖

1)左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由主动脉根部发出,行于心脏表面,并分出许多分支,穿行于心肌间,以供给心肌营养成分和氧气,左冠状动脉分两支,一支为前降支,供氧心脏前壁,另一支为回旋支,供氧心脏的侧壁和部分后壁。

2)右冠状动脉 起自右主动脉窦,在肺动脉起始部与右心耳之间沿右房室沟右行,绕过右心缘到心脏膈面,在心后面房室交接处进入后纵沟转向下,走向心尖区。右冠状动脉供应右心室、右心房、室间隔后部和左心室后壁等处的血液。

3)分布类型

在整个心脏,由于左室心肌所占比重大,左冠状动脉对心脏提供的血液大体上是心脏所需血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