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主题


篇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书》

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十八届三中全会爱国主题教育活动

共青团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委员会

2013年11月15日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接下来,如何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我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为此,我院将本次全会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热点解读进行了收集整理,希望通过开展本次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加深化院全体学生对于全会精神的理解。

二、活动目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丰硕我院理论教育成果,以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提高素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院根据校党委、团委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决定开展本次爱国主题教育活动。期待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切实增强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促使大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动态、了解时事政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对党的政策方针的学习和领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活动主题

聚焦全会亮点,共谈改革大事

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委员会

2013年11月18日—11月26日

六、活动地点

阶段一:主楼1002

阶段二:A楼102室

阶段三:各专业团总支、团支部自行确定

七、活动对象

全体化学工程学院学生

八、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1.1、根据下发文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确定活动方案;

1.2、将初步定成的方案作出策划书;

1.3、分配安排各部门任务,做好活动流程准备;

1.4、组织安排三阶段学习;

1.5、通知各支部开展活动;

2、实施阶段

2.1、阶段一:团委中心组学习

2.3.1、人员构成:化学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高勇老师、团委主要成员、学生会主席、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大队长

2.3.2、学习形式:视频教育、老师宣讲、焦点讨论、心得写作、感想交流

2.3.3、学习要求:每个成员制定个人自学计划;集中学习前,有关人员要提前做好学习准备,确保学习效果;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2.2、阶段二:化院全体学生干部交流大会

2.2.1、人员构成:院党委书记周锦忠老师,院团委书记高勇老师,团委、学生会、青协全体、各班班干(班长、团支书)

2.2.2、交流主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2.3、大会内容:学风建设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体概述,十大亮点阐述,学生代表分享学习全会精神过程中的体会

2.2.4、大会要求:认真听讲,做好会议的相关记录,会后完成学习心得

2.3、阶段三:各专业团总支、团支部分享交流大会

2.1.1、人员构成:各团总支、团支部学生

2.1.2、学习形式:由团支书带领全班同学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了解会议内容 、

2.1.3、学习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概述,精神实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1.4、学习要求:班级成员写好心得体会。不可偏离此次会议的主旨与主题,字数500-800字。

共青团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委员会 2013年11月15日

篇二:《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的人民日报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会议重点:

●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资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时间:1984年10月20日

两个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

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时间:1988年9月26~30日

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重大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重要讲话: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

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重要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解读:权威人士解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

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国企改革步入实质内容

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在改革中追求社会公正

十六届三中全会解读:使体制完善 为中国定型

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意义:十六届三中全会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新华网专题: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至14日){三中全会主题}.

会议将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问题。

时间: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京开始举行 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0月9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文

会前动态: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农村考察纪实

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会前准备:政治局开会讨论拟提请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定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了望:从30年历届党的三中全会看治国理政思路

10月9日~12日的北京,将迎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这是30年以来的第7个三中全会。此次全会的主题将定位于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30周年,在人们看来,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必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文

勇于变革 勇于创新――改革开放30年解放思想的伟大历程

转眼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讨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从此,改革开放的大幕在解放思想中被浑然拉开,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十几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开始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0年来,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始终在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文

30年七个三中全会:引航中国改革开放之路

之所以三中全会的议题大多锁定发展与改革,这是因为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每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中心工作。而从30年来7个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与关键词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党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方式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成熟,并进行着逐步演进与探索。>>>全文

十七届三中全会

探索•实践•突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11日 21:03: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 李亚杰、谭浩、李靖、刘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在京召开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追昔抚今30年大跨越、大变革、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新台阶„„

从30年前农村改革揭开序幕,到30年后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偶然的巧合昭示着历史的必然。

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回眸30年大跨越,经济建设一直是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主线

位于中国最西南角的云南省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少数民族之一德昂族的聚居区。经过30年发展,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李腊军说:“以前家里猪也没养,包谷也不种。现在,卖猪的收入一年有三四千元,种的香蕉也投产了,年收入13000多元。这在父母那辈,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个村的变化,折射着国家的变迁。

资料图片: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3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历史性抉择。从此,中国的改革事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艰难探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随后,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订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次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对于开创我国农村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此为起点,经济体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

党的十七大对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突破,使中国经济发展的

航船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航道。”

回眸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之路,无不铭刻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烙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30年来,我们党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方式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成熟,并进行逐步演进与探索„„”

在探索中勇于实践--回眸30年大变革,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和发展,开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00多亿元。而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近25万亿元--如今,中国一周内创造的财富,就超过30年前一整年创造的财富。

“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确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当时为什么由农村的乡镇企业‘吃螃蟹’做个体经济?因为即使失败了,成本也很小。”被称为中国企业常青树的鲁冠球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里的关键节点,也深切地体会到成功来自在探索中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真谛。

1978年,鲁冠球把村里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作了“战略调整”,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走向全国市场。30年后,万向集团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未来的标本式企业。

资料图片: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上张村新貌(2007年3月29日摄)。目前,这个村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7万元。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受益于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和农产品价格的恢复性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9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比2002年增长44.9%,年均增长达到11%。新华社发

“实践证明,市场的作用每扩大一步,改革的进程每加快一步,经济发展的水平就跃上一个新台阶。”南开大学教授李毅说。正是在改革发展的坚定实践中,经济和社会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

--以公司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带动力不断增强。2002年至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从8.53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6.1%;实现利润从3786亿元增长到16200亿元,年均增长33.7%。

--市场体系不断健全,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在市场运行方面,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从近年来数据看,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一直稳定在95%以上的水平。

--驾驭宏观经济运行的经验不断丰富。针对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党中央、国务院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适时调控,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使得我国经济连续几年保持了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态势。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从2002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2%和6.2%。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200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目前,我国城镇普遍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也于2007年上半年初步建立。2007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亿人以

上,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比上年末增加1300万人以上。

……

正是坚持在探索中勇于实践的精神,3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

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8%,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十跃居世界第四,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

30年来,“我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道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说。

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回眸30年大发展,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势不可挡,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胡锦涛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30年前的这片土地上,安徽凤阳小岗村18名农民在土地包产到户的“盟约”上摁下手印。随后,他们的做法在中国燃起了燎原之势。“事实上,‘人民公社’化后,包产到户的想法和实验就没断过。安徽小岗村的关键一步,让这种改革的热情在全国农村瞬间爆发。”中央党校教授刘海涛说,“我们党充分尊重农民包产到户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因势利导地推进了这场改革。”{三中全会主题}.

资料图片:农民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金贵镇金穗米业产销合作社销售稻谷(10月9日摄)。 时下正值宁夏秋收时节,宁夏银川市贺兰县金贵镇金穗米业产销合作社迎来众多销售稻谷的农民。该产销合作社采取水稻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在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帮助农民获得最大效益。目前,金穗米业合作社共有300户农户加入,已形成产业化规模,产品畅销青海、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极大地推动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的增长。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弹指一挥间,这场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30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由2.5亿人减少到1500万人;粮食总产量由改革开放前的3000亿公斤增加到5000亿公斤。

农村的改革发展在实践中必须突破,不断突破--

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目前,已有19个省份出台关于推进改革的文件,已完成承包的林地8.78亿亩,占集体林地的34.5%。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试点积极推进„„

我们党十分重视农村改革。南开大学教授李毅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率先在农村发起了改革。纵观30年来,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30年间,10个“一号文件”清楚记载了我们党领导农民群众改革实践的历史轨迹。“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政策措施,给亿万农民带来实惠,不断续写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2006年1月1日,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正式废止,标志着对农民实现由“取”

篇三:《十一届至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调控政策及效果》

十一届至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

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88年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199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1998年 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03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2008年 十七届三中全会

推进农村改革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中国的经济波动及政策的效果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九次经济波动,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基本原因,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经济波动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1978-1990年间,供求关系体现为供不应求。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居民货币收入增长过快,社会总需求扩张速度快于总供给的增长能力,出现了投资和消费的双缺口,物价水平全面上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仍遵循计划体制的模式,宏观调控的水平相对不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对经济运行内在规律认识不够充分;宏观调控措施相对滞后,调控措施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市场调节能力。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的下降,引起了比较大的经济波动。

第二阶段,1991-1997年间,供求关系体现为严重失衡,需求过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调节作用得到加强,微观经济体逐渐活跃,中国市场经济开始快速升温。但是,由于新的规则未能及时建立,一些微观经济体在利益驱使下出现无序扩张和膨胀,致使经济活动处于非市场化状态,从而推动区域化产能过快升温,投资产业失调,导致局部通胀压力加大,进而破坏了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和产业链条的合理性。但此时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对市场机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变行政手段为市场调节机制,变全面紧缩为有针对性地调控,

还特别注意依靠和运用财政杠杆为经济活动注入稳定因素,从而使该周期内的经济波动幅度趋于理性,周期持续时间延长,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的良好态势。

第三阶段,1998-2000年间,供求关系体现为供过于求,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在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并经过了2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快速增长的总需求也带动了总供给的快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消费关系发生变化,由短缺经济逐步转变为膨胀供给,有效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出口需求进一步萎缩,供求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产能过剩与内需不足。此时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得到根本性加强,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加深了政府对我国经济运行内在关系的认识,调控措施第一次由控制和稳定需求转向扩大需求。在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促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提速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逐步回升。

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供求关系再次出现局部需求过热的苗头,出现了一些影响经济稳定的因素。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但是由于出现了部分产业{三中全会主题}.

需求过热,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从而导致了许多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增大了经济总量过热的风险,威胁着宏观经济的稳定。我国的宏观调控在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之外,更加注重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局部需求过热采取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调控措施,并注意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合理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应用。我国的宏观调控增强了驾驭三驾马车的能力,提高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保持了经济总量的大体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

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积极应对当前的挑战,减小经济波动幅度

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总需求再次出现部分产业过热,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形成较大的威胁。国家宏观调控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然而,旧的问题没有解决,2008年世界金融市场就出现剧烈震荡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股市、房市、能源产业及出口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国内虚拟经济总量出现下滑以及外贸增速下降。我国的宏观调控,凭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认识,凭借以往历次经济波动

篇四:《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主题(整理版)》

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主题(整理版)

35年前,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掀起了中国大地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变;35年后的今天,当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改革的号角,我们期待的是一个更崭新的中国。如何深化改革?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如何破解?从11月9日~12日,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国内各主要媒体密切关注,报网互动,纷纷推出专题、开设专栏,深入解读改革背后的要义。

《人民日报》推出《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专题述评》《改革政策在基层》等栏目。其中,《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决策篇、变化篇、方向篇、方法篇等,围绕党中央在改革实践中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进行了具体阐述;《改革专题述评》《改革政策在基层》则分别聚焦中央各项改革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以及来自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实践经验总结。《光明日报》推出的栏目《改革进行曲》深入基层,重点报道各地市改革进程中的优秀成果和经验。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各主流新闻网站也推出专题,通过多种形式聚焦改革。人民网推出《深化改革 升级中国——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型专题,全面深刻地解析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该专题以“改革”和“升级”两大关键词点题,充分突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意义。在内容方面,人民网将中央主要领导对当前改革问题的精辟论述置于显著位置,为广大网友进一步深刻认识全会定下基调、铺就脉络。专题还盘点了社会广泛期待的若干改革热点,汇集了海内外专家、媒体的观点。社区、微博及多语种报道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升了专题的互动性和传播的广泛性。

光明网推出《聚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专题设立《高层论述》《会议前瞻》《改革进行曲》《专家视点》等栏目。其中,《专家视点》栏目中,来自各专业领域的政府官员、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对相关的改革政策作了详细解读。

此外,央视网推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报道——改革成就中国梦想》专题,特别策划《总书记论改革》《释放最强声音》《国企改革篇》等栏目,并策划《前进中的基层改革探索》报道经济转型实践、惠民新政,《经济学家热议改革》针对法律、经济、财税、行政体制、城镇化等领域发表观点,《三中全会待解难题与公众期待》围绕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金融体系等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

的改革问题持续关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老百姓一直以来翘首以盼的会议,希望这次会议带来全面深化改革,期望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期望凝聚改革力量最大能量释放制度红利,期望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协调,期望在经济转型社会建设中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老百姓对这次会议充满期待,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征程,能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点,住得安心点,活得开心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全方位改革的盛会,不仅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而且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三中全会急切期待。老百姓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除了一般百姓的吃住条件能得到改善,上学、就业、医疗也享受到公平,不再为养老问题而担心,期盼三中全会能让百姓生活更实惠、政府形象更清廉,公职人员服务群众意识更强态度更好,权力真正进制度笼子规范运行,不再有权大于法的特权阶层,不再有贪污腐败,不再有地方保护主义,不再有行业垄断。

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期待”的调查问卷在网络上涌现,“反腐倡廉”一项稳居各大民意榜单前列,在这场“将对改革作出总体部署”的会议前夕,今年第二轮中央巡视工作启动,“抓老虎苍蝇”随之再次成为中国网民讨论的热词。而民众对于反腐的期待似乎更高。如何严控“三公”遏制百姓身边的腐败,如何推进官员财产公开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如何完善监督渠道让全民参与反腐治贪„„30多年前,改革开放激发出中国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30多年后的今天,改革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最大共识,集结号将再度吹响,挑战重重,期待满满。

对老百姓来说,对此次会议将有哪些期待呢?希望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改善和提高呢?

期待房价不要再疯涨,本次三中全会将在房改上会采取什么样的新举措、出台什么样的新政策,让人充满期待。期待物价不要过快上涨,在如何在推进改革的同时,不让物价上涨给居民带来太大压力和恐惧,值得关注。期待居民收入增幅跑过GDP,收入分配制度怎么改革,社会财富分配如何更好地趋向公平,是广大居民十分期待的事。期待社会保障更公平,养老保险的双轨制能否打破,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