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


【篇一】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浅谈语文课堂“生生对话”中的教师功能



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 周来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于“对话”的展开、“对话”的对象和“对话”的程序设计等问题,广大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已经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就“对话”中“生生对话”中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所谓“生生对话”,即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它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课改思想的重要方面,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才是课改的终极目标,因此加强生生对话对培养学生语文多方面能力、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生对话中,教师该做些什么呢?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教师的角色又是什么呢?

现实的情形是,我们有些教师在生生对话中似乎成了旁观者的角色,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体现对学生“自我体验”的尊重,一些教师误以为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是尊重,对学生的意见、观点、看法一律采取赞成而不加评判的做法就是尊重,其实这是对“尊重”的误读,也是对课改精神的误解,毫无疑问,课改的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作用的强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课改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简单的“传授者”,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扮演好自己的重要角色呢?

一、倾听者:“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生对话”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普遍感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展开对话。学生对话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清楚对话双方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对话双方的精华所在,听清楚双方的主要认识偏差,听清楚双方对话的焦点,同时思考下一步的对策。只有听得清,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巧。

二、引导者:“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对话活动中,有时对话双方囿于自己的一得之见,或者囿于对文本理解侧重点的不一样而产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可以用“双法的观点都有道理”之类的话来化解纷争,因为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作用,学生并没有达到共识。如果让学生还固守着自己明显带有局限性的答案,那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并没有什么作用。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作者写山用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的句子,按理‘鸢飞戾天者’应该更加激发功名之心,怎么会‘息心’呢?我认为作者在写作时有疏漏。”对于这样的观点,有些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反对者认为“因为作者看到寒树们‘互相轩邈’,感到这样争下去没有意思,于是才有了‘息心’的心理啊”,一时仁者见仁,知者见知,莫衷一是,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做“和事佬”的角色,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鸢飞戾天者看到的仅仅是山上的树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醒悟过来:原来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促使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了,“峰”只是作者议论的一个媒介。教师的一个问题就能使对话难点处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由此可见,生生对话中不可缺少教师的引导。

三、激发者:“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些具有人文教育意义或者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教者千万不要让它轻易滑过,要善于激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编者的意图,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他们对人文主题的深刻体会。在教学《寒风吹彻》一文时,在差不多结束对文章语言魅力探寻的生生对话时,最后发言的女同学在充分肯定这“有人说这是一“心中自有青山在”

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双方观点相异,争执不下,必须教师决断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如果可以把两边的观点各取其长而为一的,教师可以综合两者意见,得出双方都能接受的结论;如果只有一方观点比较正确的,教师要拿出令认信服的理由让错误的一方接受;如果双方观点都不对,教师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教师作为对话的“一方”,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提倡“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不是要教师没有自己的观点,完全顺从学生的观点。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学生思想模糊时发出“我个人认为”的清晰响亮的声音。在教学《我很重要》一文时,当学生为“集体重要还是个人重要”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教师要清楚地表达“过分强调其中一方而忽略另外一方的看法都是错误的”的观点,同时告诉学生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社会忽略个体重要性的某一段时间里,作者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代意义。当学生为“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也重要吗”而争执不下的时候,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一个人的重要与他的伟大与否、贡献有无无关。每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是重要的,罪犯是人,他来到这个世界与每一个人一样也不容易;罪犯也有家庭,有父母、妻子、孩子、朋友,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你能说他对他的家庭对他的朋友不重要吗?但是我们要永远记住作者的观点:我们要“时刻努力着,为光明而奋斗”,我们要无比重要的活着。这“无比重要”是鼓励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只满足于作为生命个体而活着的重要,而是要对社会、国家、民族体现出我们的重要来。这样的观点,既解答了学生的疑难,又是对学生的一次生命意义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生生对话”过程中决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一个和事佬的角色,一个模糊自己观点的角色,相反,他应该是一个倾听、引导、激发、决断者的角色,扮演好这些角色,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提高自己驾御课堂的能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机智,一句话,在语文“对话”教学的课堂上,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在日益提高,我们只有不断进取,努力钻研,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才能适应今天改革不断深化的语文教学。

字数:2865(包括标点空格)

地址:上海浦东张江华师大二附中语文组

邮编:201203

email:shzlhjj707@sohu.

时间:2005、3、24

【篇二】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呼唤“回归大地”的语文教学(教师中心稿)

第三中学

2004年2月11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一“著名人类学家博阿斯说过: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文化成果是语言。那么,不言而喻,继续维护这一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语文教学。”语文界有识之士也都有类似的共识:“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通过立言以立人,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与任务。”(《新语文读本》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在扬州召开的首届中国儿童阅读教育论坛上,“亲近母语”课题主持人徐冬梅说,语文教育有三个层面:一是语言文字,主要是语言的实践和运用;二是语言文学,这是比较高的形态,关注学生的精神、态度;三是语言文化,是让学生对世界要有独特的认识。徐冬梅所说的这三个层面是相互关联的,其核心是“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大地”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的“根基”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的“源头”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一旦忽视了它、冷落了它,将会“失魂落魄”,无“土”可依、无“根”可寻、无“家”可归!

但是,长久以来,一提到语文,一提到语文课,一提到语文课文,想到的,自然是“文以载道”;讲解的,必然是“中心思想”等等……语文教学承载着不堪之重负。诚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所言:“现行语文教学的误区之一就是‘对语言文字所附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代替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语文教学没有走在“语文的路上”,长此以往,语文教学既无法培育出繁茂的向语言土壤深扎的根,也就自然长不出翠绿的朝着精神的天空伸展的枝叶——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既无法“上天”,也无法“入地”的。要扭转语文教学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我们热切呼唤“回归大地”的语文教学!

一、以阅读为“切入点”,提升阅读品位锻造思想,纯洁语言

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是字典词源里找来的字汇词汇。我们的思想好,感情厚,我们就一定能教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老舍。要想让学生学好语言,用好语言,那就得首先让他们有思想、有情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的这个故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有一次康有为介绍梁启超去见张之洞。张之洞考察的方式就是传统的对句。张之洞的上句是:“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张之洞是当时的湖广总督,也是现代冶金工业的创始人,又是大学者,这上句说得非常狂傲。梁启超是晚生小辈,不能狂傲,但又不能懦弱。他的对句是:“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你自称老夫,我自称小子,我不过是个读书人,读书人以谦恭为美德,我怎么敢在前头呢?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我怎么敢在后头呢?所以是“岂敢在前,岂敢在后”。此句一出,令张之洞刮目相看。像这样的句子,岂是单单学好了语文修辞就能写得出来的?这里面有修养、有抱负、有境界,显示着一种人格的魅力。这个故事让我们再次感悟到:“有境界自成高格”这个道理。它也同时提示我们,要锤炼学生的语言,应该从锻造思想入手。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锻造思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余秋雨先生认为:“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会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造,阅读是锻造的重要一环。”

二、以教学为“立足点”,注重语言表达的示范与培养,美化语言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语文特级教师魏国良先生曾经指出:人的一生,一般要经历三次基本归属变化,由此伴随着三次质的飞跃和三次文化适应性水平问题。从上述三次归属过程来看,学校的语文素养教育不仅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关系着个体的发展水平与进程,而影响其归属的关键因素是母语的书面语学习。(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的形象。而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不仅是教师话语本身包含的意思,还有说话人的声音、表情,乃至性格、风度等,这些都会给他们留下潜移默化的影响。原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锤炼学生的语言,首先一定要锤炼好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教学应该是一个互相依存的整体。学习语言的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融听说读写为一体的,有意识和具有挑战性的交流。”并通过有效的评估,“帮助学习者懂得他们应该做什么、做得怎样和怎样改进”。(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语言教育课程草案•指导原则》。转引自饶杰腾《发达国家母语教学的核心理念》)就这一点来说,一个高素养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语言示范作用,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重“学”也重“习”

第三中学

《语文学习》2003年第9期肖家芸老师的《本须归本》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现实中有时会存在这种现象,有的教学非常优秀的教师,他的学生在高(中)考中成绩却很一般。除却生源、应试等各种不合理因素构成的不可比性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这类教师注重发挥学生性情中有利于教的方面,将趣味搞得很浓,课堂搞得很活,气氛搞得很热,效果自然很好,教师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示;在对于学生如何习,尤其是习中所表现出的种种不良习性,则缺乏严格的要求与足够的耐心及策略,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与纠正,甚至不以为意。事实上,课堂的效果与学生实际所能并非简单成正比,课堂‘学’的东西需要课下‘习’去检验、巩固、迁移拓展,并在反复运用之中,才能逐渐成为能力。”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师,读了这段话深有感触。的确,如果教师只注重课堂中的教、学生在课堂中的学,注重表面上的活跃,上完课后就潇洒离去,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所学东西通过必要的练习进行检查,课内和课外也不大为学生创设各种语言实践活动,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提高学生的能力也会成为一句空话,“以学生发展为本”又何从谈起。这一问题在普通中学中尤其应引起重视,毕竟普通中学的学生与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差距既在智力,又在习惯。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再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我个人以为对于“习得”还可多一层理解,即让学生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获益。所以,我以为真正以生为本的教师,重学注重学生真正的体验习得,重习更让学生在游泳中操练习得,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落到实处。以下就谈谈我在重习方面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注重纠正学生“习”中的不良习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坐在同一教室中学习的学生,最终的成绩有优劣之分,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是关键因素之一。我以为普通中学学生与重点中学学生的差别很大程度在于此。故而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就应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纠正学生“习”中的不良习性,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这些事情看似琐碎,可能为某些人所不屑,却最能显现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最能测出教师心中“以生为本”的分量。

普通中学的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几乎不接触除课本外的书籍,更遑论名著;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特别是大部分男生,不愿认真写字;缺乏良好的口头及书面表达习惯,表达时错别字多、病句多,常常词不达意……部分学生在堂上堂下时不时地会表现出不利于自身学习进步的随性、任性行为。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可谓任重道远。心中真正有学生的教师必然会直面现实,采取必要的措施。实践证明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实际工作是很有效的:如上课的习惯,新课标对高中生口语交际中聆听一项有这样的要求:“养成尊重他人发言、认真听话的习惯,能在听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应在上课伊始就将此要求明示学生。事实上,在普通中学,听讲习惯差的学生大有人在,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地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眼神、带“潜台词”的语言等暗示督促有此不良习惯的学生,引起他们的重视,改掉不良习性,使他们逐渐养成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再有课上记笔记的习惯,教师就要花一段时间教学生边听边记边思考,而且要学会捕捉关键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在开始阶段以课前提问、做课后小测验等方式作检查,促使他们养成好习惯。还有诸如鼓励学生与他人大胆交流,在交流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想法不断走向成熟等好习惯。又如课后的习惯,应先复习再完成书面作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让学生明白端端正正地写字,既是自己“内秀”的外显,又是对人的尊重。当然,并不是让学生明白了道理,这项工作就会一蹴而就。学生往往在教师刚提出要求时会认真写字,但坚持不了几天就会故伎重演,教师就要有耐心在学生松懈时不断地以各种方式督促学生纠正不良习惯,严格要求学生,直至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另外还要养成每天阅读报刊的习惯,能了解各种信息,记住重大事件,并及时与他人交流。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推荐适合高中生的阅读书目,并且通过下文将提及的训练内容,如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等方式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并提供机会让学生能相互交流阅读感悟、体会,逐步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正的,因此需要时时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语文习惯是在语文学习中时常表现、时常起作用的,因此需要时常检查。真正做好这项工作的确很烦琐,需教师付出大量精力,但如果说一阵,抓一阵,以后就放任自流,很可能会前功尽弃。所以真正出于为学生考虑的教师必须认真耐心,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受益非浅,学生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二.精心设计练习,在“习”中检查“学”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存在惰性,教师如果自以我教过了就万事大吉,那么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定会令你目瞪口呆。所以教师除了要耐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外,还得设计安排适量的、有效的练习,以促成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而且,必要的练习还可起到督促学生养成好习惯的作用。在普通中学,设计安排练习也应从最基本的做起。如可将一普通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建立在良好的习惯及扎实的基础上,而这些不过就是学习语文的常识。

善待“学困生”

第三中学

课改的内涵是要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园地。从根本上说九年义务教育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而是所有未来公民都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因此九年义务教育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好、中、差学生都要本着“全面发展、全程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差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困生”,“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差,学习成绩低,缺乏自信心,自卑感严重,逆反心理突出。因此重视“学困生”问题,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善待“学困生”,对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学困生”学业不良补救教育的有益尝试

1、探明“学困生”成因,设计和执行补救教育

由于表现在每个“学困生”身上学业不良的原因存在个体差异,首先要确定是否为原发性学业不良(比如学习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良学习习惯等造成的学业不良,可看作原发性学业不良)如果伴随有其他心理问题,那么学业不良就可能是其他心理问题导致的继发问题。因为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身体、心理和环境三方面的原因。因此要明确学生学业不良的性质与问题之所在,探明其原因就尤为必要,这要求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的测试和多方面的观察、谈话、鉴别。并要求仔细地分析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有的放矢地建立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心,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和不思上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如何以成功教育的理念,挖掘学生成功的潜能等等,这些方面都应考虑同时集合于教学计划之中,执行中往往要求灵活地结合运用多种心理方法,进行行之有效的补救教育。

2、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解困

应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学困生”成绩长期跟不上,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爱和帮助,自卑、不思上进,对教师、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这时,为人师者应真心实意地走到他们中间,通过观察、谈心的方法来感受和体验他们的心情,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心桥”,用教师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找到转化工作的起点。

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如果抱有消极心理,就不可能积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对待“学困生”,教师应注意从他们个性心理入手,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困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教师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训斥,可有意提高语调或突然停顿,或用眼神示意,促使学生作出反应,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否则学生因在众多同学面前丢脸面可能会与老师“顶撞”弄的老师很尴尬。对“学困生”的知识点要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布置应考虑简单易行,做到一本教材,两套方案,两种教法,不同要求。并多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设身处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3、“成功教育”让更多“学困生”体验成功

帮助学困生的方法策略很多,但笔者自1998年调入中学以来,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最多的方法之一是“成功教育”,这种方法运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且确有明显成效。“成功教育”经验最初由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率全校老师进行实践、总结和推广,在全国颇有影响,它是旨在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的一种教育。“学困生”一般都有习惯性的失败感,自我意象低下等问题,所以加强“学困生”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成功心理是很重要的。“成功教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成功者的愿望和需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的是你发现了“学困生”的潜能了吗?你看到了“学困生”渴求老师对他们仅有的成功是否给予了成功的肯定?你在评价“学困生”进步时是否只看其绝对值,而忽略了原基础上的相对值呢?等等如何正确地实践“成功教育”是一个老话题,也是实实在在的新课题,每个老师在实践“成功教育”理论时的感悟是有差异的,但只要有一颗爱学生和想深刻了解学生的心,也就具备了有效教育的前提。成功的老师定能唤回“学困生”的自信,创造出成功的作品,使每一位“学困生”都能走上成才之路!

付出爱与真诚,感受教师幸福

第三中学

以前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参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幸福”,当时并不是很了解其中的含义,直到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发生了这样的事。

刚开学不久,学生对我而言是陌生的,我对学生而言也是陌生的。大概是由于我的长相比较具有亲和力,很快就博得了很多孩子的喜欢。在那么多双注视我的眼睛里,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她——同样欣喜的眼神,在一边偷偷地看着我;却在我看她时,像头受了惊的小鹿一样急忙避开。她的脸色很苍白,一根黄黄细细马尾辫软软的垂在脑后;很瘦,身上的衣服总是不那么合身;很脏,脸上手上都能看到污垢。班里的其他学生都不怎么喜欢她,她也从来不和同学交往,她在班级里好像是隐形的。上课总是趴在她课桌上,头枕着她的细胳膊,也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但是我看得出,她是很认真的在听我的课,因为她的目光是总是抬着的,而且时不时的还在书上做些记录。只是她眼光一直闪烁不定,游移在我的身边,可能只有在我注视其他同学,或者在我回身板书的时候,她的目光才会定格在我的身上。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她有一个患癫痫的爸爸,家境不是很好,周围的邻居也有点歧视她家;她有点自卑,学习成绩也一直不理想。“难道她就这么一直自卑下去吗?”我在心里问自己。于是我开始关注她,心底带着一种对弱小生灵的怜爱,甚至是一种偏爱!

一次课上,我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看出她能回答,就叫她的名字,她惊慌地站起来,低着头,声音很轻很轻,我紧张地看着她,觉得自己像犯了个错误——我吓坏她了。课后我找她到办公室来,用我以为的最温柔的声音对她说:“你回答得很好,不过声音太轻了……”她站在我的面前,低着头,双手紧紧地捏着她的两个衣角,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使劲的点着头。我已经不太记得当时还说了些什么鼓励她的话,但我记得她离开的时候,她的脚步是轻快的,背影是快乐的,连那根细细的马尾辫也那样轻快的左右摇荡着。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我走进教室,平时安静的课堂此刻却闹哄哄的,学生们有的在笑,有的在闹,还没等我走到讲台,就有人大声地告诉我:“老师,陈慧子尿裤子了!”又是一阵哄堂的大笑。我一惊,忙朝她的座位看去,只见她趴在课桌上,瘦小的肩膀一耸一耸,无声地哭着。我一瞬间心里有些慌乱,不知是应该先去安定那些吵闹的学生,还是先去向她了解真相或是安慰她。定了定神,我脸色一正,对全班学生说:“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怎么会尿裤子呢?她这样一定是生病了,你们嘲笑一个生病的人,还是你们的同班同学,这样做,对吗?!”教室里霎时安静下来,我没再说什么,开始上课。那天,班里的同学,没有一个再嘲笑她。

这件事后,我依旧很关心她,而她也对我更加亲近了,看我的目光里甚至有了些崇拜。她慢慢的在班级里活跃了起来,经常能听见她爽朗的笑声;连她的班主任都说她变了,变得爱干净了,甚是有些爱美了。在那个学年的期末考试中,她的英语很居然考了九十多分,我高兴极了,这对原本总是考六七十分的她是多大的进步啊!

后来,我没有再教她。但我还是能在校园里感受到她追随我的目光,听到很多有关她的事。有时候在校园里,她会突然飞奔着从身后穿越我,似乎为了让我感受她对我的惦念,而我也总是从她那根左右晃得更起劲的马尾辫上感受她的快乐。有时候我也会问起教她的老师她的成绩如何,他们总是微笑着点头……

我觉得,爱是永恒的教育手段。

我常想,怎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作为教师,在他回首往事,念起一个个学生时,脸上可以是含笑的;作为学生,在他回顾成长历程,想起他的老师时,心里会是温暖的,这样的教育应该算是成功的吧?

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有机会参与一个孩子的成长,你有权利去启发诱导,去激发智慧的火花,你也有权利去推荐书籍,去指点迷津,这种亲历“创造”过程的发生,恰似赋予一团泥土以生命,有什么比目睹它开始呼吸更幸福,更激动人心的事呢?

我开始明白了“参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幸福”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的,参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幸福!只要你舍得付出爱与真诚!

我,很享受这种幸福!

【篇三】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

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课堂效果会更好,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的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

2.课前要“胸有成竹”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著名特级教师 徐斌)

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3.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安静下来。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开始上课,那样,你很难把课上下去。(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老师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4.巧用课前三分钟

课间休息结束了,一节课开始了,老师应该尽快地让孩子静下来,兴致勃勃地迎接“智力体操”的开始。老师应该具备这种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的本领,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5.第一印象很重要

第一节课,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

6.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说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幕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平静平和中藏着的只不过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著名特级教师 窦桂梅)

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做一个真实的人

真实的遗憾比虚假的完美更加动人,更加具有生命力。(著名特级教师 张化万)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真实更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优秀的教师都能很坦率地以“真实的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反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学生也因此爱听他们的课。

8.要了解你的学生

你了解了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苦衷;你更善良了,就会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就握着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让你自己事业成功的钥匙。(著名高级教师 郑杰)

9.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每一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长,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著名特级教师 李希贵)

10.课堂要立规矩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11.给学生一个期望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著名特级教师 李元功)

12.和学生有个约定

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充满深情的眼神、笑貌,给孩子赞扬、肯定,滋润学生的心田,焕发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荡起孩子幸福、欢乐、奋发、向上的激情,他们会显得特别活泼、开朗,与老师的感情也会特别相融,自然生发求知欲望。孩子一旦老师有约定,被老师寄托了期望,在他的身上就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性都能顺利成长,学生个个都可雕琢的神话就变成了现实。(著名特级教师 詹明道)

13.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

清代的冯班曾指出:“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什么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而不宠”就要求严之有情、严慈相济。

14.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经常听教师们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心态不平和。如果教师上课时满脸的不高兴,一开口就批评孩子,那么,课堂上只有教师和学生紧张的、糟糕的情绪,这种情绪不利于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著名特级教师 张化万)

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15.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作为教师,对待应该应严而有格、宽而有度,儿童尽管小,但是“冷暖自知”,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会珍惜教师的这份信任和期盼,所以包容是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的一帖良药(著名特级教师 张化万)

教师的包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16.把爱给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用爱唤起每一位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是教师的重要责任。(著名特级教师 吴正宪)

17.保持亲和力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力。(著名特级教师 孙建锋)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18.赏识你的学生

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蹲下来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19.切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爱心贴近童心,它会让学生爱学、乐学、好学。(著名特级教师 丁谷怡)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20.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

课堂上学生的笑既是一种愉悦的享受,也是一种对知识理解的表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的、比较幽默的语言,常常会引发阵阵笑声,这种幽默往往会比清晰的讲述更有吸引力,它会使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概念,更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21.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课堂上,没有比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声音更幸福的了。(著名特级教师 李镇西)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作为教师,应该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心灵之音,重视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

22.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还可以把举手发言变成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代表要经常更换,不要固定。有的学生发言占用时间过长,影响其他学生的发言,对此,要有时间上的规定,表述要简洁明了。如果有的学生说起来没完,教师就要提醒,甚至请其暂时停止发言。总之,要尽量多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著名特级教师 程翔)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23.让你的眼睛会说话

课堂上,我的眼睛不是盯在教案上,也不是盯着正前方,而是用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可以在教风上为学生作个示范。(著名特级教师 聂在富)

眼神是一种丰富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恰当的眼神可胜过几多苦口婆心的长谈,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4.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调

我讲到主要的地方就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就情绪高亢;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低沉。但是,这种“高低轻重的变化”是有要求的,即语调在其主旋律上应保持清新、平稳,在平稳之中再加以变化,做到“稳中有变”。(著名特级教师 斯霞)

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5.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恰当地使用胶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握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恰当地使用胶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把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6.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时时刻刻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人格力量的作用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比单纯的说教大得多。儿童以自己的视角在观察着社会,观察着老师,不但听老师怎么说,更在看老师怎么做。因此,身为人师必须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学生示以做人的榜样,永远留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形象。(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27.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教师通过精心设疑、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强烈冲突,充分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性极强。在学生精神焕散时,用提问的方法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著名特级教师 嵇明海)

教师精心设疑、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强烈冲突,充分开启学生心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28.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无论什么理由,一个老师让学生不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了,这个老师的教学就失败了。(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课堂教学要努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这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表现。

29.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老师站到学生中间,忘掉自己是老师,不是刻意在寻找一种感觉,而完全是以一颗童心在心理上和学生相容,这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信任,是一种真正的师生情。(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30.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

教师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31.让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

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交汇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喷射;新的信息、新的学习需要不断涌动产生,通过讨论、辩论、争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拥有了创造的机会,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辉,闪烁着五彩的生命原色,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在课堂的精彩生成中,学生拥有了创造的机会,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辉,闪烁着五彩的生命原色。

32.控制好课堂的“活”

老师不要经不住课堂上的沉默,因为,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著名特级教师 李希贵)

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

33.将游戏引入课堂

教会学生读书、读人、读生活。教会学生在玩乐、游戏中发现真善美。(著名特级教师 张化万)

游戏是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趣味性活动,将这种活动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更适合学生心理特点。

34.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

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著名特级教师 王海平)

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5.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信;注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在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中强化自信。(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36.平等、民主的课堂很重要

在课堂上一定要尊重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绝不能“居高临下”,而要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在一起的参与者、探索者。(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37.善待学生的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出现错误后是孩子最容易丧失自信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予关注,并且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出现错误后是孩子最容易丧失自信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予关注,并且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要让孩子带着遗憾回家。

38.让学生自己“认错”

学生犯错误不承认,是个棘手的问题,教师说服批评甚至训斤,往往收效不大,学生依然如故,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学生做错了事,有时还并非是学生的错,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也允许他沉默,可是我们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往往没有耐心听完学生的申辩,或不作调查就不分青红皂白、痛加训斤,直训得学生不声不响,才以为达到教育目的。其实,不允许学生申辩,非但不能奏效,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产生一些不良心理。自尊心和耻辱感是促进学生产生自我教育愿望的直接情绪因素,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心和耻辱感才会自爱、自重,做了错事才会自责。因此,教师的职责也在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利用他们的耻辱感进行正面引导,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又保证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著名特级教师 华应龙)

教师对学生犯的非原则性的错误不必去严厉地指责和处罚,而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分析,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39.善意“忽视”不良行为

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在教师善意的“忽视”中流露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善意地“忽视”学生不良行为,有意识地关注其积极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40.表扬和批评要适度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表扬与批评可能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了,我认为应该以表扬为主,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特别是当孩子犯了错误,在严厉批评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肯定它的积极因素,增强孩子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表扬和批评看来很简单,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掌握好,尤其是“适当”的尺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只有善用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 刘永宽)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给予及时适当的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兴趣得以调动,同时对学生的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促进其健康成长。

41.把握好公正的天平

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喜欢一些美好的事物,老师也是一样,对成绩好或是守纪律的学生总是有些偏爱,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成绩和表现不佳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在这些后进生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在不问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将错误全部归于他们。老师的不公可能会引起学生之间的互相排斥,进而影响到一个集体的凝聚力,所以,一个老师要尽量做到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团结一致。(著名特级教师 于漪)

要使爱的教育真正具有公正性,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42.善于委婉地劝诫

批评学生的过错,一定要事实确凿、批评得恰当中肯,孩子才能消除抵触情绪,才能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认识错误,产生自责、肉疚的心理,为改正错误打下思想基础。批评的言辞、态度一定要适度,要符合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果违背适度原则,只凭主观愿望进行批评,很可能困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著名特级教师 詹明道)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委婉的语气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帮助和希望。

43.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若是你当众宣布学生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对其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著名特级教师 詹明道)

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带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的拍拍肩膀的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4.正面教育效果好

学生犯错后,教师假如能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说服教育,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反之,挖苦、嘲讽或者是压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会使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丧失。(著名特级教师 刘德武)

课堂管理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学生为本,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能心悦诚服,从而能自觉克服其不足,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5.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课堂管理中,树立榜样,相当于在集体中确立了一个坐标系,使学生感觉到有压力,有动力,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模仿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有榜样就能够给他们压力,给他们动力,只要在适当的时机推出适当的榜样,就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动力,使得学生能够以积极竞争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不断取得进步。(著名特级教师 华应龙)

榜样的激励作用远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

46.帮助学生赢得信心

对学生来说,家长、老师无疑是权威人物,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或评价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都会触及孩子的心灵,都会对孩子自信心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信是人追求成功的一种意念,是坚持走向成功的一种意志,是一种巨大的潜能,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切记:孩子的自信是学好的关键。(全国优秀教师 金荷华)

自信是人追求成功的一种意念,是坚持走向成功的一种意志,是一种巨大的潜能。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切记:孩子的自信是学好的关键。

47.巧用个别谈话

有些学生,在师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作用下,“装样儿”也能装十天半个月,之后,一些问题就开始暴露了。这时的谈话,我丝毫不流露出早已了解了他的过去,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很不错”的学生,现在出现了错误,我总是先诚恳地讲述他开学以来的种种优点,然后再指出他的问题,提去批评和希望。这样的谈话使学生感到“我在老师眼里并不是差生”,感到“开学以来的努为没有白费,我是个好孩子,克服了老师提出的缺点会更好”;这样的个别谈话起到了“加油”作用,并且在师生间建立起了信任感,孩子会更爱自己的老师,也会更爱听老师的话。(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个别谈话使教师避免了与学生在课堂上正面冲突,同时也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思想上转变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48.“一帮一,一对优”

尽量鼓励好的学生、优等生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互帮互学,消除了学困生的畏惧情绪;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解,又便于学困生及时提问;学生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增进友谊。(著名特级教师 宋运来)

“一帮一,一对优”能有效地发动优等生帮助差生,使学生能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增进同学问彼此的友谊。

49.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

惩罚,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惩罚,是让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剂。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中成长,固然对树立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禁不起挫折,不能敢于承担责任。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教师适当地惩罚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他们,孩子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的磨砺,要让他们从失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50.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伤的,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有时候,教师不恰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个眼神,都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而学生一旦受到伤害,再要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不大可能了,这时,教师往往要用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自己一时疏忽造成的损失。在这一点上,教师真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小心翼翼才是。(著名特级教师 钱梦龙)

老师要用心保护好学生的自尊,要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成长的空间,不要把他们的脸面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样才保护了学生成长的动力。

51.多看学生的闪光点

经验表明:在批评中长大的学生,会养成自卑、指责、挑剔的习性;在表扬中长大的学生,则会养成自信、欣赏、合作的习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在充满宽容和鼓励的气氛中,让我们的学生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欣赏;少一点挑剔,多一些合作,从而走向人格独立、身心健康的理想彼岸。作为教师,无论何时何地,要想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就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著名特级教师 王勤)

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将他们融于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努力学习。

52.巧设物质奖励

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这一点要求老师要严格地分别:即是口头表扬还是以光荣榜的形式写出来;是当众表扬还是单独谈话时称赞;是精神表扬还是物质奖励。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津、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他,这样可以帮他恢复名誉,创造利于学生树立优秀品质和行为的环境;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找他单独谈心,表扬他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他上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对考试进步大的学生,发几个作业本给他以示奖励,这样运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表扬,效果很不错。(著名特级教师 嵇明海)

教师应慎用物质奖励,过频的物质奖励方法容易使学生养成追求物质的不健康心理,物质奖励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为前题。

53.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

适时地赏识、激励学生,对其实实施发展性评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很多不起眼的学生找到自信,看到宝贵的自我价值,从而点燃内心从未熄灭的希望之火,奋发努力。(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把握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化为良好的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54.慎用您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语言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即使批评也要充满激励性,教师的语言应该象“雪中炭”、“六月风”,应当把自尊、自爱、自我调整的权力留给学生,而教师自己则主要起点拨、引导和激励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55.用心对待“个别生”

学生总是有差异的,特别是一些智力稍差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成功,需要教师特别“用心”,找到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著名特级教师 刘永胜)

56.签订课堂管理合同

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给学生规定应尽的义务,指出学生在执行或未能执行合同要求的具体行为时,应得的奖励或惩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管理。(著名特级教师 宋运来)

57.用好学生舆论监督

一个人从生下来,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周围的环境,而学生交往的圈子最多的就是班集体,学生犯错时他可能不怕给自己的处罚,但是他一定在意大家对他的看法,如果大家一致“攻击”他,都指责他的错误,那么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制约就会远远大于老师的批评和说教。老师要抓住这一点,利用群众监督的力量,号召大家批评犯错同学,在“寡不敌众”中明白错误,进而修正自己的行为。(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群众监督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它能在学生心里形成一道屏障,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激励每个学生的行为。

58.给孩子认错的勇气

孩子年龄小,对自己的某些行为还不能很好地控制,甚至不知道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只有找到孩子错误的根源,对孩子要进行细致耐心理智的教育,给孩子认错的勇气,才能帮助孩子战胜错误。孩子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尊,也有丰富的内在情感,他们不能采取简单生硬的批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既要心照不宣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又要给孩子认错的勇气,让他在宽容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著名特级教师 于漪)

59.教师要有慧心、恒心和耐心

对于学困生,说来我的做法也简单,首先就是要有爱心和恒心。(著名特级教师 王凌)

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的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60.放宽胸怀,学会等待

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的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著名特级教师 霍懋征)

教师放开胸怀,学会等待,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灵召唤,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自由、全面地发展。

61.不要放大孩子的缺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教育者积极的教育眼光,需要教育者一个个真诚的微笑和鼓励,那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教师就会以宽容的态度观察和处理特殊学生的独特问题,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教育者积极的教育眼光去观察,需要教育者一个个真诚的微笑和鼓励,那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62、尽量赢得家长的支持

对所有家长都要以礼相待,不要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对任何学生要首先肯定他的长处,把优点放大,也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树立信心。(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要想成功地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得到父母们的支持,教师必须保持与家长间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63.学校里没有相同的课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校里也不应该有一模一样的课堂,不同的班级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才能获得理想的课堂管理效果。

64.用心呵护课堂的秩序

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必须有稳定的课堂秩序,把握课堂的走向,处理好学生与教学的关系。(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建立完善的课堂秩序,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把花费在维持纪律上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65.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

教师不能 “老”,经验固然可贵,但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新”的,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育教学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学需要创新,创新能给课堂注入活力,创造奇迹。(著名特级教师 薄俊生)

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师不但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66.“课堂”管理功夫在课外

东坡先生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确实,老师们只有重视课外工夫的积累,时时注意自己知识的“厚积”,对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学问,处处留心,兼收并蓄,才能得心应手地做好课堂管理工作。(著名特级教师 杨一青)

教师们要重视“课外”功夫的积累,时时注意自己知识的“厚积”,同时也要意识到课堂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自主性。【篇四】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教师语言魅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语言魅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

教师语言,也就是教师的课堂语言,泛指教师课堂所说的所有的话,尤其是教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语言。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无论是亲身经历还是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都让我非常赞同教育家第斯多慧的话。每听一节课,我都会想教师语言怎样组织会更利于课堂?每上一节课更会思考,教师到底怎样组织语言能更高效?也正因如此我十分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谈,因为我明白也许因为我的一句话会改变学生的命运。这就是教师的语言,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我觉得,教师的语言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言要平实。教师的课堂语言,其作用就是引领学生,如果能使学生的思维有深度,便是有用的语言,如果没有这个作用,那无论多么深奥的,多么华丽的语言都只是炫耀卖弄而已。于是,我想到了“平实”一词,平实的语言,平实的课,并不是就一定不好。教师语言作用几何?作用很大——引领学生,鼓励学生,评价学生„„就是没有炫耀,更不能有卖弄之嫌。这也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努力改进自己的语言,力求简洁而富有说服力,作用于学生,作用于课堂。至于自己的功底,我深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简洁有用的语言定不会埋没了它们!

2、教师语言要幽默。为师者,谁都希望自己的讲课或说话收到最佳效果。而教师语言的魅力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桥梁,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武器。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话如果没有文采,不讲艺术性,就不能打动人,因而也不能广泛、长远地流传。由此可见,中

国古代的教育家对教师语言就颇为重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制约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规范性、还要讲求艺术性。语文教师是更直接地同语言打交道的,因此,对其语言的要求也应更严格。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在准确鲜明、简洁明了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风趣幽默。幽默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它的恰当使用,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驱除了学习疲劳,引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往往会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备课仔细认真,讲课也很卖力,语言也较简洁准确,但学生就是不爱听,课堂效果与教师的努力程度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只重视了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因而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文化的修养,丰富铸炼自己的语言,并努力培养开朗、明快和乐观的性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教师语言要机智。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上《林海》一课,当研究大兴安岭为什么美得不空洞时,有位模样英俊的男孩讲得头头是道,最后他说:“所以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老师马上接口道:“你也美得并不空洞,不光人帅,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小兴安岭?”顿时课堂里一片笑声,这个学生也高兴地笑了。这样的评价是根据特定的教学进程随机引发的,不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巧妙地把“空洞”一词的含义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使评价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

4、教师语言要有激情。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激情是语文的魅力,对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堂,学生缺乏兴趣,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课堂实效不高。 我们说,语文是对诗意的追求;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老师没有了激情,追寻诗意、高效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教师首先要有情感、有激情,始终是想学生所想,和学生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一个教师以自己的激情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

5、教师语言要有激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激励性语言评价可以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例如:在排队时,简单的一句:老师看我们哪个小组行动最快?学生就会用最快的行动去集合队伍。又如:“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看谁跑得最快?”等等。虽然是几句很简单的话,可对学生来说,有时就是他们的“动力”。对待做的不到位的同学并不一定非要正面否定,去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批评。特别是对那些不遵守纪律、任性顶撞老师的学生,言语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如果教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可能会使学生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伤害,反而产生更加抵触的心情。

6、教师要注重肢体语言。人的体态是人类的无声语言,负载着大量的信息,是人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重要补充。出于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身体的相关器官的作用,通过适度的动作、姿势、体态、造型等,配合自己的有声语言,达到一种更加完美的境界。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

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支持、信任,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体态语言,增强活动的效果,千万不要吝啬运用微笑和肢体语言去激发学生发出积极的信息。不过,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少而精,要自然朴素,不可生搬硬套。身为教师,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应自然而然。否则将陷入画蛇添足的尴尬局面。张弛有度,相得益彰。

总之,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它既是没有止境的科学,也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因此,不论是教师的有声语言,还是教师的肢体语言,都需要不断地锤炼。

【篇五】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数学课堂中的教师语言

数学课堂中的教师语言

广小教师:刘明芬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怎样才能将抽象的“符号语言”深入浅出地译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大众语言”?怎样才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成为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引领学生有效建构的载体?

教学语言要准确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每一数学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与外延,每一结论都有确定的含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首先要自身“无惑”, 其次要表达“无惑”, 才能确保为学生“解惑”,避免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自身“无惑”才能准确把握数学概念、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等。比如,“数”与“数字”、“除”与 “除以”、“时间”与 “时刻”等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再如,教学“年、月、日”时,如果将“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说成“平年2 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欠准确,就一个“只”还是值得推敲的。表达“无惑”,就是要力求课堂教学语言严谨、准确、精练、规范。

教师语言要精练

是不是少讲几句就叫语言精练呢?不是,语言精练是指讲到点子上,讲到关键上,使学生一听就懂。那么精练的语言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认真备课,深钻教材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围绕着重点、难点和关键考虑需要讲哪些话,提问哪些问题,哪里要多讲,哪里要少讲,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语言精练。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

教师合理使用肢体语言

在组织教学中,可以姿势助说话,用“目光”“走动”等简单的动作来代替你的课堂管理,以便减少教师说话的次数,使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语言应是有声的行动,行动则是无声的语言。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教师就要精神饱满,讲课声音有轻有重,使孩子们爱听。上课时教师两眼的注意力不能放在教案上,而要放在每个学生的脸上,观察学生的表情,揣摩他们的内心变化,当他们听懂的时候,教师就不要再重复了,要让学生多讲、多练。俗话说:“百听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教师在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学生模仿力是很强的,要想让学生用精练准确的数学术语来回答问题,教师讲课时就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对学生在课堂里每一个正确的回答,都要给以及时肯定,热情鼓励。对答错的同学要给以热情帮助。尽管老师只用了“好”“很好”“问得好”“说得对”这样一些简单的话语,但由于亲切、真诚、准确、公正,充满对学生的信任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的语言

这一过程教者从找长方形——找长方形的周长——再到如何求长方形的探讨。教者只是通过语言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活动的方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恰当地引导,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学生是轻松的,快乐的。在放手的过程中教者的语言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者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又用了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思考中完善思维的过程。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得到了有机的张扬。

如何能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认为:王老师有这样一些做得好的地方:

1、评价的语言具有专业性,不能空泛化。一个“很好”,远不能概括好在哪里,尽管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也希望老师能从数学学习的专业角度去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让自己和其他学生明白好在哪里。特别是关于对新知的理解,教师的评价不仅是肯定或否定的作用,更是学生说明数理、算理的过程,是学生纠正认知的偏见,进一步升华认知的过程。

2、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实事求是,不能为“表扬”而表扬。有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出来后,教师也称赞“很好” ,当这样的情况多的时候,学生觉得教师的“很好”就不是那么珍贵,评价就自然没有效果或很难达到评价的效果。只有在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情况下,教师及时的鼓励,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同,这个“很好”让学生觉得弥足珍贵。我们的“很好”要慎用,才有价值。

3、评价的语言要坚定,及时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意见。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果要么是对,要么错,没有中间状态。这是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数学学习的方法所决定的,数学是一门严密而精确的学科,数学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要认真思考,认真完成每一次运算,每次的算理都是唯一的,答案多

是唯一的,需要学生更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考。新课程标准指出和强调算法多样化,学生更多的主动积极的学习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正是对数学学习和学科特点的肯定。而我们在课堂中当学生很明显的数学错误时,往往不否定:你再想想,到底应该怎样„„的话语,这样,往往让学生走进一个思考的误区。我们更需要的是及时指出他的错误,指出他的正确。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现实和有意义的,只有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每次学习的结果,他们才不会在下课时仍在思考上课时的回答正确与否,也会体验在数学学习中肯定会有失败,也一定有收获。 4.灵活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沦认为,人除了言语语言、逻辑数理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视觉空间、音乐节奏等多种智力。因此教师在运用课堂评价进行价值判断过程的智力评价时,应当不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吝啬鼓励的词语,让鼓励语言多元化。

一方面,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导情境以及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提出切实中肯的评价语言。教师可以从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多维度地给于评价,过关注学生思维和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如“真了不起,你的优秀表现一定付出了很多血汗,我们握握手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语言、肢体语言,调动全身的每个细胞参与,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动作、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意传给学生,以自己真情感染学生,让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3.正确运用否定性评价语言

所谓否定性评价语言,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的否定性评判,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调节。否定性评价的方式不同,收到的教育效果也大相径庭。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能力不够强,出错较多,理解能力有限,委婉的评价可以引领学生走入正确的轨道,过于直白的断言或许会造成对学生进步的消极影响。

一次,在计算式子3+4=?时得出了8的结果。W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你的声音比任何一次都响亮,结果也很接近正确答案,再想想看,你一定能算出来。”这个内向的女孩没有红着脸不出声,而是很大声地说出正确结果。教育实践证明:否定性评价后给学生以再次尝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树立信心,重拾那颗沮丧而慌乱的心,这也是评价的根本目的所在。否定评价学

生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因此,当学生知错以后,再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让学生重塑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人总结了这样一个公式:流利的口语 “身”情并茂的肢体语言= 口语表达的新境界,这话不无道理。确实,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是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彩屏,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诠释自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篇六】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浅谈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 要]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三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作一浅显分析。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师用语 语言艺术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课堂用语的运用。苏联有位著名的教育家也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因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思维、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科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用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常看到有些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试着将其归纳为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三个方面。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 、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语言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把话讲通、讲好。

(一) 教师课堂用语要规范

教师规范的课堂用语首先表现在语音上。教学中教师必须会讲一口流畅、规范的普通话,词汇方面一般不用方言词和学生不懂的古语,更不能自造生词;语法方面,无论是句子或语段语序或词语的搭配都需符合普通话的语法习惯。因为少年儿童对老师的崇拜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语言训练几乎全部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所以,教师规范、准确的语言必将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训练,否则会误导学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听一位教师的课时,他把“一对老夫妻住在木棚(péng)里”,读成了“一对老夫妻住在木盆(pén)里”,这位老师因前后鼻音区分不清楚,传递给了学生错误的信息,导致当场就引起了所有学生小声的议论。可见,像这种不规范的语言很容易造成歧义。

其次,教师规范的课堂用语还表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用语一定要规范,传授的知识也必须准确无错误,绝对不允许概念不清的现象出现,否则将会误人子弟。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讲语法不规范,必将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例如:有位教师在词语教学中解释“外甥”这个词语时,说:“姐姐出嫁了,生个孩子就是外甥。”那么,妹妹出嫁后生的孩子叫不叫外甥呢?一推敲,就看出,这样的解释是不规范的。凭借这样的语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不仅是语文课需要教师语言规范,数学等学科也需要教师语言规范。因为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讲解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时,教师语言更需要规范,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或误解。如果要解释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必须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要透彻的了解。 比如:“除”和“除以”,“时间”与 “时刻”等概念如果混为一团,就违背了同一律;又比如说,“课桌是长方形”时就忽略了长方形是平面图形,应该说,“桌面是长方形的”。同样,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这些都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分数都有分数线、分母、分子组成”,“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盖全,不符合规范;由此可见,教师规范的语音、规范的语言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与否。

(二) 教师课堂用语要准确

教师准确的课堂教学用语依赖于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和细致地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 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要求概括课文内容,就须抓住知识要点,话要中肯,说到点子上。例如:我在听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讲授《小英雄雨来》这一课,他在引导学生分析雨来是怎样从一个机灵顽皮的孩子变成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后,作了这样的小节:“这篇课文写得很好,不仅介绍了雨来的英雄事迹,还介绍了雨来如何成为小英雄的。雨来原来是一个机灵顽皮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影响下,成为一个爱祖国、恨敌人的机智勇敢的小英雄。”这个小节语就准确的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揭示了雨来成为抗日小英雄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样,在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准确性也是很重要的。如“大约”、“差不多”、“多(少)得多”、“多(少)一些”等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也不可小视它们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平移”讲成“平行移动”,不能把“三千六百(3600)”说成“三六

零零”等。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语言毕竟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并使之熟练化是不容易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这份“神圣”的教育工作。

二、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语言,又非口语,它必须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并要能让学生听得有滋有味。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各科能力的目的。

(一) 教师课堂用语要生动

课堂教学中生动的语言能使文中景物形象逼真,有声有色,讲授时时而用亲切明快的叙述性语言;时而用简洁朴实的说明性语言;时而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性语言;有时还要用精辟透彻的雄辩性语言。再结合教学内容插入一些发人深思的典故、名言等,能使讲授更富有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弥补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学中可以用顺口溜、歌谣、谜语等。如:“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这远比那翻来覆去的讲解好得多。

教师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还体现在充满激情的讲解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内,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 提高学习效率。如在《长江三峡》一课教学中,教师先以充满深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展开想象、联想,使瞿塘峡的雄伟壮观,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险,“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印之于脑,留之于目,犹如身临其境,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口,使其意皆出于吾心” 的目的。既领略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又增强了爱国的真情实感。又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或事件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视,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 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教学中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渲染环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使之进入课文所

烘托的氛围,更容易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意境。如在上《两个朋友》一文时,学生一开始对当时的危险情况没有切身体验,所以对中心的理解也就发生了困难。这时候,教师对熊的吃人本质进行了描述,对当时胖子所处的境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 让学生马上有了危险的感受,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篇课文, 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当然语言的生动、形象,是为了学生更顺利地寻求知识,获得能力,绝非大讲笑话之类,更不能以低级趣味来迎合学生。如果言之无物、虚张声势,尽管语言技巧上花样翻新,皆不能称之为生动、形象。

(二) 教师课堂用语要形象

形象性的语言既精彩直观又活泼有趣。英国文学理论家西德尼指出:“形象的语言更能打动和深入人们的心灵,更能占据其心田。” 形象的语言赋有魅力,它像欢跳的山泉叮叮咚咚的流进学生们的心房;又像那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的笑脸。形象有趣的语言可以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再现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睹其色”之感。例如:我在教一年级小朋友写“美”字时,问学生:“这位女同学的头上戴两朵红花,你们说美不美?”文学家听了这句话也许会大笑,但小学生听了却觉得生动形象、新鲜有趣。学生不仅马上能够掌握“美”的形体结构,或许还会念念不忘呢!

形象性的语言不仅使语文教学精彩有趣,同时也能使数学内容通俗易懂。如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宽老师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就如何量圆的周长展开讨论,有学生提到用量腰的办法。刘老师说了一句:“用软尺子拿来一围,聪明!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点到了问题的关键点,而且非常形象,学生会不掌握吗?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像一杯浓缩知识的醇酒。它凝聚着知识的精华,给予学生深刻的启示和隽永的回味,使学生更牢固、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三、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是非观念的认识。那么,课堂教学用语的幽默又有哪些方法呢?

(一) 温柔惩罚式的幽默

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

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学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结合当今小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产生错别字情况的原因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了学生哄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清字形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马虎粗心的习惯要不得。又如:当我发现安排在下午的课中,有个别学生“神情恍惚”时,便加重语气提醒说:“XX同学的心跑到大草原上去了吧!”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同学会会意地笑,自然要比 生硬地抛出一句“XX同学,不许开小差”效果好得多——这就是幽默的魅力与作用之一。可见,幽默既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机制、教育风格,这看似温柔的话语远比单纯的理论教育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不仅如此,课堂教学的幽默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如有位班主任发现班上有位男同学偷偷吸烟,便诙谐地说:“今天,我跟你们讲讲吸烟的好处。”一句妙语使那位吸烟的同学吃了一惊。他接着说:“一是吸烟引起咳嗽,夜半尤剧,这样小偷不敢来偷你的东西;二是咳嗽会导致驼背,可以节省布料;三是可以演包公,从小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不用化妆;四是永远不老,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对于吸烟的同学,这位老师虽没有点名,但吸烟的危害已经足以引起他内心的震动了。恰当的场合,恰当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能使学生在莞尔一笑中受到教育。例如:在一所寄宿制中学,有一个冬天周末,班主任没有事,就到教室里去看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哪知道几个男同学在教室里静默着。老师一进教室门,突然满身沾满了水滴,原来是一个学生在搞恶作剧,他想等另外一个学生进来时,把门一推,让挂在门上的盛有水的小塑料带掉在同学身上,没想到却掉到了老师身上。同学们都惊呆了,谁知这位班主任却笑着说:“今天是泼水节吗?我怎么不知道啊!再说我们不能在教室里过这个节的。”大家都笑了,那位搞恶作剧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可见,幽默的方式能引导学生更好的认清孰是孰非,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二) 自我调侃式的幽默

对学生进行批评,有时可采用自我调侃式的批评方式,使说服更加委婉,从而避免由于直接论理而使学生形成防御心理,使他们自觉地领悟到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可以让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某教师脸长,有学生嘲笑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驴头,并注明“XX的驴脸”。该教师来上课,看到这幅漫画,摇摇头撇嘴说:“没画好。”随即拿起彩色粉笔修改画。他以娴熟的简笔画法,三下五下就构勒出了一匹活泼可爱的小毛驴,然后又顺手把“脸”字擦掉,原话变为“XX的驴”。还问:“我画的这驴怎么样?比刚才那画强多了吧!”同学们有的鼓掌,有的赞许说:“强多了!”教师也以得意的神情笑了笑,宣布上

【篇七】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cn

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刘惠群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1期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语言,这不仅是老师语言表达方式的变革,更是蕴含了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即要求老师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方面具有积极性、建设性、激励性。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情绪和发展影响效果截然不同:采用积极语言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强老师所期待的行为。所以,应用积极语言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享受人生的幸福,而且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的幸福,即能为学生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发现和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让生活得到快乐,享受教育的幸福。 关键词:积极语言;初中语文;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

积极语言应用的基本思路是:老师对学生有积极期待——从情境中找学生相关闪光点——老师使用积极语言——把闪光点与期待联系起来——激励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积极品质或期待形成的积极品质——具体指导和全力支持学生去做期望达到某种品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这些行为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及对自身行为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这个过程即是老师和学生积极语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激活积极语言,使学生想行动并行动起来,达到老师的预期目标。

一、及时鼓励学生,把握语言运用的良机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恰当地用积极性语言来评价学生,使学生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在使用积极性语言的时候,语文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语文难题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

二、语言使用恰当,表达意思要准确得体

教师在使用积极性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使用得当,切忌浮夸。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言过其实是目前课堂教学积极性语言的主要问题之一。不管学生回答的程度如何,总是说“好的”“不错”,这种言不衷的评析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导致许多负面效应。积极性的语言应该准确得体,符合学生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随意打击,也不能夸大其辞。如可以这样鼓励学生:“你回答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同学们就能听得更清楚”,“你说的非常正

【篇八】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东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专 业: 初等教育

姓 名: 周锐文

准考证号:

东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学生姓名:周锐文 准考证号:060811300053

初等教育专业

摘要:课堂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经过长期使用而形成的教学用语。课堂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使用原则、表达方式和风格,是社会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和表达灵活生动的口语的高度统一,它既是书面语的“声情”化,又是口语的语法、逻辑规范化。因为有了“严谨”,才能保证知识的准确传授;课堂教学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及教学阶段,力争做到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精炼准确、生动幽默、激发思维,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示范,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并产生新的思维点,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教学语言;规范科学;精炼准确;生动幽默;激发思维

Abstract:Classroom language is formed by the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after long-term use of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 languag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use principle, expression and styl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social language. Classroom language is written scientifically rigorous and flexible express vivid oral highly unified, it is written "genie", it is oral English grammar, logic and standardization. Because of the "strict", can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knowledge of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language has a vital role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to a certain extent determines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mental work. Classroom teaching language is a teacher, a professor at the knowledge, wisdom, shaping the mind of the most basic tools, also is the most basic teaching skills. Teachers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ontents,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tage, strive to achieve scientific, the norm of the teaching language refined accurate, vivid and humor, inspire thinking, a demonstr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and to inspire students' thinking,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deep, and generate a new point of thinking, for their lifelong learning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science; Refining accurate; Vivid and humorous; Stimulate thinking

前言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做到“学术功底﹢语言艺术”。二者必须有机整合,缺一不可。“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

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学语言这一人类交际工具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又是教师选择最

完美的语言为手段,培养人才的技能。因此,教学语言除了具备一般语言的共同性质外,还显示出与其它语言的明显区别,有它自身的特征。教师所从事的是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崇高事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一点出发,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还是在思想工作中,即在一切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用最完美的语言区启迪、影响、感染学生的心灵世界、用最完美的语言去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是对教师语言的总要求。另以方面,学生每时每刻都在密切地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因此,作为教师,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都要严肃认真,使自己的语言尽善尽美,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由于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语言的基本特点。

(一)教育性

教师的职业性决定了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

须有意识地注意语言的教育作用。教师语言教育作用的发挥同教师个人的威信有直接的联系,也同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对教师来讲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人师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提出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质,必须以身作则,必身作则,为人师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无私无畏、诚实勇敢。

2. 语言要有辩证,防止绝对化

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使理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世界上的事物种类繁多,千变万化,在讲解它们的共性和规律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许多特殊和例外,不能一概而论。

(二)学科性

教学语言所传递的使每个学科的教学信息必须运用本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

来进行。因为专业术语是一定学科范围内的共同用语,运用它们进行教学,一说就懂有利于交流。否则,不但语言不严谨,甚至可能出现错误。

(三)科学性

首先,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语音正确,吐字清

晰,语调丰富,语速、音量适中,符合学科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应避免出现诸如“嗯” “啊”、“这个”、“那个”等画蛇添足的口头禅。

其次,规范科学的教学语言要求教师力求做到,思想无谬误,知识没差错。

对知识的描述和界定要肯定、准确、科学,切勿含糊其辞,避免使用“大概”、“或许”、“可能”之类的言辞,更不能用想象和猜测替代严密的推理和科学的论证,尤其在介绍定义、公式、原理、规则等方面,更要准确科学,并注意使用恰当的学科专业术语。

(四)简明性

教师语言的简明性是由教育教学的特殊任务所决定的。教师的语言不简明,

势必给学生吸收教学信息带来极大的困难。教学语言的简明性也是由其特定的环

境和表达方式所决定的。一节课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较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语言的表达必须简明扼要。另外,教学语言是诉诸学生的听觉,转瞬即逝,冗长的语言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影响学生的情绪。

(五)准确性

教学语言的精炼准确应体现在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合乎逻辑。内容上要符合以旧带新、从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有因有果,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要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如为了特殊目的,穿插一些小故事,时间也不宜太长,达到效果即可,避免教学语言偏离授课主线。

(六)启发性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也就是说,教学语言不仅应做到促使师生情感上产生共鸣,而且应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给学生以力量、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语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看他的语言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启发性有三重意义,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启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七)可接受性

教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要使之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用的语言必须能为学生所接受。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外部形式,声音过低、吐字不清、节奏不适,都要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声音过高、语气太重,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学语言应当声调的高低要适度,节奏快慢要合理;既不要用平淡的语言无表情地去讲授重大而有趣的问题,也不要用激昂慷慨的言词去讲授那些本来平淡无奇的事实。其次,是要了解学生的语言,会运用学生的语言。在这里,仅仅能模仿学生的语言是不够的,教师不仅要说学生能听得懂的话,而且在语言运用上要比学生稿一筹。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在教师的影响下才会迅速发展。另外,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跟学生当时的思维联系起来,跟学生的接受水平相一致。因此,这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不是一字不差地背诵讲义,而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一边按计划讲解,一边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表情上“洞察一切”。发现学生有难于理解的问题,应能随时选配学生易懂的词句,或更改叙述的结构进行再一次说明,直到学生理解为止

(八)幽默性

生动幽默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法宝之一,应体现在语言丰富、表达灵活、激发热情、活跃课堂、深刻智慧,促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当然,教学语言不能只是为生动而生动,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了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地取笑逗乐,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油腔滑调的调侃、戏谑讽刺的挖苦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而不良的语言习惯或许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

二.教师课堂语言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语言可根据上课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1.引入阶段的教学语言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的开头,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入环节的教学语言必须简明扼要且具有启发性,既要做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本环节的教学语言不能占用过长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两分钟。否则,就会使课堂主次不分,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容易使课堂产生前松后紧的现象,导致达不到课堂预设的效果。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的《春》,用了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天,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样的导语,用诗一般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

2.讲解阶段的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讲授的优劣,而讲授的优劣又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技能。因而讲授的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也有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只要能把知识传授出去,学生能听清楚就万事大吉了,还谈说明语言技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课堂教学的失败,并不都是教师知识贫乏或资历短造成的,大多使讲授缺乏应有的语言技能。那么,究竟怎样来选择教师在讲授新课时的语言呢?这以阶段应从思考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开始。把学生的具体的已知内容纳入教材的未知体系中去,使已知与未知有机地联系起来。总的看来,此阶段的教学语言主要体现在逻辑性、精辟行和启发性上。

在课堂讲解阶段,学生很容易产生人在教室心在外的现象。要想学生在45分钟内思路紧跟老师,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必须运用形象、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并非一味地使用“安静”、“坐好”、“别走神”、“认真听”、“别睡觉”、“做笔记”等要求命令的语言达到表面上稳定的课堂秩序。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用严密的逻辑和科学的思维指导教学语言,不能信口开河。良好的语言习惯、与时俱进的语言积累、深入浅出的讲解语言,可以使教师将教学内容讲精、讲深、讲透、讲活,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实效。

3.课堂小结的教学语言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阶段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精炼准确,而且要高度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促使学生准确把握所学的新知识,帮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对以后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期待,争取达到“课已尽,趣未尽”的效果。

(二)教学语言可根据教学意图进行调整

1.提问的教学语言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一方面,提问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提问应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加深理解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尽量使用简单且激发学生思维的语言,促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到由衷的满足和自然的提升,找出差距的同时,产生探索的动力。教师可用“谁争取”、“谁来试一试”、“谁还有不同的观点”、“谁还有更好的办法”等教学语言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到课堂的研讨之中。

2.评价的教学语言

【篇九】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师是传播文明的使者。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劳动的特殊工具。教师要把书本知识,教学信息,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的要求传授个学生,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可见,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语言表达能力既是一种技能因素,又是一种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应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下面就从教学出发来谈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问题。

1.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教学

教师上课主要凭语言表达来进行,因而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而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有以下四点作用。 第一,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媒介作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要表现是认识的间接性,即由教师通过语言表达来把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就起着一种重要的中介作用。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系统地把握、透彻地理解书本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书本上比较“死”的书面语言转化成为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性强的教学语言,才能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勾画成一幅鲜明图案,是学生形成一个清晰地概念,从而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

第二,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教师不仅用语言表达想学生传授知识,而且用富有表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所谓“以声传情,以言动心”就是这个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恰如其氛地进行富有感情色彩的讲述,则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收到“以情悟文,以情感人”的效果;如能进行形象而逼真的描绘,辅之以轻重缓急的语调,则能使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龙活现则能把祖国的山川河流勾勒成一幅绚丽的彩色图案,让人饱览其风姿,饱享其思泽。这就无疑地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洗涤和陶冶。

第三,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诱导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一方面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所谓“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就说明了教师语言表达力的重要诱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好,学生听起课来兴致盎然,津津有味,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不好,学生听得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势必不好。

第四,语言表达力在教学中的强化和内化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力好,一方面可以激起自己讲话的兴趣,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力;另一方面,能成为学生竞相仿效的榜样,从而不断地把教师语言表达的特征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特点。所谓“耳濡目染,不学而会”,正形象地说明语言表达的作用。据心理学的观察资料表明,教师语言中常出现的语义和修饰的错误,往往是他的学生语言贫乏和不正确的原因之一。这就说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对学生起着一种直接的内化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满足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还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发音,如何正确地遣词造句,以及如何正确地掌握语法规则,以便学生在正确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既具有讲演式独白的特点,又具有平心静气地与人谈心的口头语言的色彩,具体而言有如下特点:

2.1 准确简练,叙述连贯,逻辑性强。这是由教师传授知识这一特定任务要求

的。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首尾的连贯性既叙述的准确性。如果教师把它说得支离破碎,前后矛盾,模凌两可,这样会使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须力求语言准确简炼,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2.2 通俗易懂,设问多,比喻多,停顿多。这就是说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明白,流畅自然,跌岩起伏,抑扬顿挫。因为教师是要通过语言表达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只有把话说得明白,易于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起着作用,否则一口疙瘩话,半截话,或满口概念术语,晦词涩句,或微言大义,故作高深,都会使学生如坠五里雾中,如听天书。所谓“言者滔滔,闻者憔憔”,这样会造成学生理解的障碍。加里宁曾对一个教师说:“要研究文法,使得语句通顺,但要说得自然,要说得普通。”

2.3 讲究艺术,富于情感。这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竭力地设置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尽可能把话说得生动活泼,鲜明形象,感情洋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只有在这样一种境界下,学生才能真正地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听讲。难怪有人说:“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

基于教师语言的这些特点,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准备,广闻博采。平时,教师要注意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成语典故,以便上课时根据需要信手拈来。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强并非一时之效,一朝之功。俗话说:“道得人人意中语,千回万转费寻思”。“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矿藏。”(马雅可夫斯基)因此,应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的训练,不要到上课时,照本宣科。

第二,树立信心,满怀激情。信心是临场不乱的保证。信心是临场不乱的保证。俗语说:“只有事先成竹在胸,才能临阵不乱方寸。”因此,教师要做到语言表达酣畅淋漓,有条不紊,就必须树立信心。同时讲话时要充满激情。没有激情,教师板着面孔,平淡无奇地讲下去,学生听起来为同嚼蜡。

第三,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有鲜明的观点,明显的侧重,这样才能使学生抓住要领,掌握重点,不致在学习中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同时,教师应运用充分的论据来把自己的观点讲清讲准,以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轮廓。

第四,学会用手势。教师在讲话时,如果能伴以适当的手势动作,更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教师在运用手势动作以辅助语言表达时,要力求自然,切忌做作;力求有节奏,切忌装腔作势;力求庄重大方,情真意切。 第五,注意声调、节奏、速度和修辞。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声调要有高有底,有起有伏,高时慷慨激昂,低时和风细雨。节奏要平稳、分明、适度;要有抑扬顿挫,抑如平湖秋水,扬若天女散花,顿时金戈铁马,挫象雷霆万钧。同时还要讲究速度和修辞,区别轻重缓急,多用谚语、歇后语和成语典故,使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第六,加强语言修养。我们常看到有的教师上课时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长于雄辩;有的教师则泼辣幽默,言简意赅,长于风趣;有些教师慢条斯理,语词平稳,长于解说。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个性特征不同,因此各人的语言表达也便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一般来说,各种讲课风格总有自己的优缺点。为此,教师应在语言表达中加强自己的语言个性修养,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