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第一篇、我们教师应该做什么

教师

我们教师应该做什么

北滩小学 陈慧琴

我觉得教师应当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去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教育方式,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也历经着种种的变革。在未来,教师们所需要担负的责任也将越来越大,传统的传道授业已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够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更是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必须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老师要给“死”的知识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师生在课堂的活动中彰显活力。特别是老师应该由知识的灌输者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要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们主动去学习,用兴趣、爱好、理想或者其他方式激励学生自发学习,从而去唤醒他们的潜能,我们要做好学生发展的督促者。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树立这样的一个信念: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获得发展的可能,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材。而我们不学习也是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的,所以教师的学习更加不能够放松。我想,一位优秀的老师,不是培养出多少成绩好的学生,而是在工作中,那种在日复一日平凡的工作里,能不断发现创造,看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这次网络学习,我意识到了身上存在的问题。我想在前进的路途中仍然会有许多坎坷,许多迷惑,但我选择了这条道路,我将会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就像“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哪个老师不想成为好老师。作为教师,我所要去学习的,就是拿智者的经

验来充实自己,吸取他人的教训来鞭策自己,在多读书,读好书中提高自身的修养。

诚信教育,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

北滩小学 杜积宏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诚实守信、表里如一等良好的道德规范,懂得做人的准则,而且能使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作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那么我们老师首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对学生教育的作用。

一、教师做学生诚信的表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全班学生的视线中,在诚信方面的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时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用自己的言行去熏陶学生,力争成为诚信的表率。如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能解答时,要向学生如实做好解释,切忌不懂装懂,愚弄学生;当教师示范出现失误时,不要掩饰,要勇于承认失误,重新示范。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一视同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切忌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二、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诚信教育。

1.在室内课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诚信教育。如采用以诚信为内容的组字游戏、歌谣、演讲、猜谜、小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从思想上打下诚信的烙印,把诚信根植于学生心田,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游戏教学时,教育学生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规则的公正性,使学生懂得规则是任何事情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3.担任裁判时,教育学生要根据“公正准确、严肃认真”的裁判要求去执行,按照规章办事,公正执法。

4.教学比赛时,教育学生要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要凭实力取胜,不要投机取巧,违犯规则。

5.考核评价时,要求学生在进行自评或互评时,一定要做到客观全面、公正诚实。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努力营造一个诚信的氛围,让诚信的气氛充满整个校园,让学生在诚信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

第二篇、做一辈子教师 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

学习《教育的内涵建设》有感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张新实书记《教育的内涵建设》一文,感受颇深,21世纪是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资源的时代,教育面临着日益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肩负起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在我们的身边,教师们经常埋怨没有空闲的时间,每天都被备课和批改作业弄得晕头转向,更别说读学术著作了。我便是其中的一个。书架上那些学术著作充当了一种摆设,总是到需要的时候才去找一些资料。俗话说得不错:“书到用时方知少”,经常会感到自己知识含量少,文化底蕴差。现在我明白了,教师只有不断读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有一教育名言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想这桶水还是很有限的,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要有一条奔涌的知识河流,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才能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如果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学生的问题就有可能无法解答,无法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的教师如何让学生信服,又怎能担负起教育这个神圣的使命呢?

有人说“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我想,我们应当把它当做教育路上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永不满足于现状,边学边干,做一名终身学习的教师。

所以提高教师内涵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提高教育的内涵,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应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上下大力气,真正提高教师待遇,让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把教育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那时,我们的教育一定会社会满意教育。

我行,我能,我们看到了差距,但我们有信心,为了宿迁教育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听于漪老师《学做老师》有感

真的是不得不叫人佩服称赞啊,于漪老师今年已经八十的高龄了,说话还是那样的铿锵有力,步履还是那样的矫健轻快,平易近人的笑容让人觉得很是和蔼可亲,能和这样大师级的人物亲密接触真的很难得,她身上的人格魅力更是令人折服。

今天上午,在上海市北中学的多功能报告厅里,于漪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学做老师》。

于漪老师有一句话说“她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而且以此为座右铭的。刚刚开始,于漪老师讲了五十年来,在教育领域的酸甜苦辣可以与大家分享,教师要在感情上全身心的投入,因为教师不仅关系现在,而且关系着将来的千秋万代,关系着家家户户,所以选择的教师就选择了高尚。她反复的强调,教师就是“以人育人”“育人为本”的工作,现代社会的孩子视野开拓,知识广泛,信息了解的也快,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定力,文化判断力,要有思想,具有坚守精神家园的意志,要有人格魅力,要以教师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举个例子,一个班的班主任待这个班三年以后,这个班的学生的性格或者行为方式,甚至就连走路都有相似之处,可见,一位老师的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有多大。对于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因为我亲身见证了邢老师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们班的所有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在跟前也好背后也好,对他的评价很高很高。而有的老师则不同,看似学生在面前好像不说话服气了,其实则不然。逐渐的因讨厌班主任而胡闹放任自己,甚至于自暴自弃。可见,教师具有人格魅力至关重要。这是我第一个感悟,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魅力,不断的认识自己,不断挑战自己。

于漪老师说什么人才能做教师哪?应该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也,人师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老师的智慧就好像泉水不断地涌现,形象也要是仪表的表率,才可以成为老师,老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来自于言教和身教,而往往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遂令而不行”可见身教的重要性。言教同样重要,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有了这些理论知识还不够,还要将先进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才能够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于漪老师说教师应该有虚怀若谷的心怀,“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她常常会用两把尺子衡量,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别人的短处。这样的话,无处不是自己的老师,要学会借用别人的智慧,学会从别人那里学习知识,记录自己的不足可以使得更好的认识自己。于漪老师每节课就会记录下来这节课的不足和缺点,还有记录学生的闪光点。从而,了解学生,了解教学,了解自己。这一点给了我重要的启示,上学期的时候,我有些时候会写一些心得体会,可是没有坚持,也没有深入的写,从下学期开始,我要向于漪老师学习,要将自己每节课的不足和学生的闪光点记录下来,不断的进行反思,教师的反思是多么的重要啊。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

教师要“学而不厌,勇于实践”学什么?以及怎么样勇于实践,今天就到这里吧,且听下回分解!!

写此篇文章是为了于大家分享于漪老师的智慧,共同学习进步!!!!!呵呵,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学做人师——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五十年教师生涯,桃李满天下:半个世纪孜孜不倦,心血洒讲坛。这是名师于漪的真实写照。听了于漪老师的《学做人师》报告之后,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位“老太太”如此有激情,如此的人格魅力、如此热爱教育事业,如此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深深打动着我。于漪老师说“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他老人家一生勤于学习、勇于钻研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有一个对老师的非常好的诠释:“智如泉涌,形可以为表议者”听了她的解释,我感觉自己愧做一名老师。其中对于老师报告中的两点感受颇深。

一、“一辈子学做老师”。“自己学,学别人”

像于漪老师这样的名人,都坚持“一辈子”学习,尤其是她被评为特级教师后更加坚持“学习”,实在是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回忆自己的教学历程,已有数几年了,我学到了多少呢?尤其是现在的

学生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相互交融,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也并不仅仅来源于课本。老师只有多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才能适应现代学生要求,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尤其是在现代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学科交融,更加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做一个“智如泉涌”的老师。

于老师不光自己刻苦学习,他还学习别人,学习别人的长处,“用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她说如果将办公室里17名老师的长处学来,他就成长了。可见在她的眼中,人人都有长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进步。

二、“屡屡创伤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敢于正面自己的不足”

于老师说:她上的每一节课都伤痕累累。一个特级教师的课应该是无可挑剔的,为什么

她还说每一节课都“伤痕累累”呢?那是应为于老师和我们对课的要求不同;于老师对课后的处理和我写得反思也不一样。她每一节课后,都会记下自己的不足和自己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情况。敢于将自己的不足“光天化日”在众人面前,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境界啊。她曾经讲到:在她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每天都有人去听她的课,所以她说,她每天都上公开课,就连早读课也不放过。因此,她说她的工作都在别人的监督下进行,而屈指一算,至少上了2000多节课,在这些课中,她都发现有毛病,没有一节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她教的两个班教法也不一样,她认为她是教了一辈子的遗憾的课,而“屡屡的创伤却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因为有不足,于是我更加不断跨越,跨越过去以后,我就进步了。

重新审视自己写的教学反思,(在于老师的熏陶下,我在这里自我反思)

第一:写这节课的闪光点,只记闪光点,不计缺点。如果说于老师的课“伤痕累累”的话,那么我的课讲是“一无是处”, 自己怎么没有看到缺点呢?有些时候自己感觉一节课上的很糟糕,教学反思上却没有记录。这样的教学能有进步吗?自己与成功的距离就是对待缺点视而不见。或者把自己的缺点看成是不光彩的东西,设法去掩饰,于老师却让我知道了缺点可以带来成功,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缺点。

第二:上课过程中,学生反馈的好多信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非常灵活的,如果及时将这些东西记下来,那将是以后备课中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于老师让我知道了要及时扑捉这些灵活的素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学生才会更喜欢你上的课。

今后的教育之路还非常漫长,我想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学别人之长,取自己之短,正视自己,虚怀若谷,做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读“一辈子学做教师”有感

[ 2009-5-18 15:19:00 | By: shilinhongyun ]

推荐

文章说:以往谈到教师时,人们往往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里着重讲的是教师的牺牲与奉献精神。然而实际上教师和蜡烛并不能划等号,因为我们知道蜡烛只能靠自己有限的能量去照亮别人,而教师却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补充自己的能量,并加速自己的成长。”

我认为今天的教师不能像蜡烛,只能向学生学习一样,要不断地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境界。这跟我们的生活一样,每天的生活内容各不相同,每天对人生的理解有不同的追求。所以教师不应该是蜡烛,而应该是长流水,源源不断。

一辈子学做老师——听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报告有感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智如泉涌”,就是你的智慧要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行可以为表仪”,就是你的思想言行能够做别人的榜样。

2008年9月20日,在浦东新区后备骨干教师培训的第一堂课上,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对“如何做教师”给予了以上的诠释,她用时刻鞭策着自己的“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这句话勉励着我们在座的中青年教师。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于漪老师的报告,也听说有很多人听过她的讲学,有很多人向她求教,她始终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不速之客”。从她条理清晰的讲述中,我们发现,这位有着80岁高龄的人民教师,从未放慢过思考的脚步,从未停歇过执着的追求,她是我们这个教育时代的一位领军人物。随着她的讲述,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不仅要走进孩子的知识世界,还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把课上到孩子心中,对孩子心灵产生震撼作用,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融化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我们聆听的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的教学感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睿智的长者风范和胸怀。我找不到恰到好处的词藻来表现这位大师级人物的思想境界,她的讲述亲切平和,语调中透出深邃和执着,听完报告,会让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崇敬。

报告会后,我感想很深:经常,我们都希望自己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这种愿望是好的,也是对的,但前提是我们自己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师德,要有丰厚的知识功底,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对所有的学生无限关爱,对事业的无限忠诚来赢得学生的尊敬,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而懂得如何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对祖国建设与人类进步有用的人。由此可见,一个教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以及对具体事情的某种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有时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何激发一个“趣”字,不忘一个“新”字,牢牢揪住一个“情”字,铸就一个“活”字,是对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于漪老师老一辈的师德师风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学历高未必就能做好老师,知识储备丰富也未必就能把课上得明白。我认为,教师的主要工作还是要搞好教学,而教学的全过程也是教师展示自己师德水平的过程。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表现出来的是课下认真学习并领会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参加各种业务进修,不断更新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

我是一名校外教育工作者,校外教育的教师拥有的不仅仅是三尺讲台,我们的活动场所从校内到校外,创新实践的机会有很多,但是创新活动不是指没有准备的教学,任何一次面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活动都应该是具有科学的教育意义的活动,如果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严重失职。

当然,校外教育的很多教师已经具备了高尚师德,能够做到对课堂教学精益求精,严格把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随着校外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满激情,富有活力。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由于自身的师德失范,极少数教师,在教学中带给学生某些不良影响的痕迹。可能会有以下这些现象:1、自身业务水平不高,没有积极进取、提高专业发展的愿望和行动;2、没有把自己的真功夫和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不深入钻研,对知识的讲授只是局限在技能技巧上;3、工作得过且过,想省就省,能少做就不多做。以上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人的责任心问题,而根源却在师德上。

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是一项良心活儿。的确,教育工作虽然有各种管理制度和要求,但是,制度再完善也不可能保证和替代全部的教学过程与每一个工作细节的高质量,制度是为人服务的,更多的是需要教师本人的自觉自愿,自我约束,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名教师如果不具备高尚的师德,就不可能对学生充满爱心,不可能对自己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更不可能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敬。我认为,师德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在自己不起眼不经意的言谈举止中,其中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对照自己师德水准的一面镜子。从于漪老师身上,我们看到其真正地把工作当作事业,刻苦钻研、严于律己且充满激情。 要做一个学生需要并喜欢的老师,必须时刻注意修养师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 “一辈子学做老师”——我们就必须负责任地播撒!

第三篇、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教师

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常君芳

“无德无以为师”。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这实际上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高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教育,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效应。

一、关心每一位学生

做一名好教师、特别是一名好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会理解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做一名好老师,关心学生,不能只表现在语言上,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生病,轻轻关心几句,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开水,学生是不会忘记你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就具有了凝聚力的。

二、尊重每一位学生

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班主任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动不动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了解每一位学生

二十几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懂得,教师爱学生,不是一个纯粹主观的过程,如果学生从来不向他们的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心灵之门打不开,那么教育就无法进行。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彼此促进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只有获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让学生主动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灵窗口,老师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

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教育工作必然会事半功倍的。

四、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孩子,而是所教的全部学生。但教师只有一个,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就必须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学生感到温暖,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做一名好教师,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做一名好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学生偏爱,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的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对学生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 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学生时,学生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第四篇、教师如何把控课堂

教师

教师如何把控课堂

宅梧小学 陈宇安

摘要: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把控课堂的能力,控堂能力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证,课堂是自己的,把控好要有办法。做老师的绝不能让自己的才华被吵闹的课堂埋没了。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把控 学生

我们学校老师自身的教师素质毋庸置疑。但有的教师据我观察,他们的教学态度十分端正,但他们共同的困惑是对课堂的把控。

首先是教师,是教师就是要上讲台,面对学生。与学生亲密接触,就面临着如何把控课堂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是欺软怕硬的主,他们很会看人打发,新教师要想先入为主,赢得学生的尊重,把控课堂是第一要务。

如何把控课堂呢?一位老师的课堂把控好不好,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你的课堂是不是学生在跟着你的思维在行进,有没有故意闹堂的孩子,或者说你的课堂意图是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贯彻下去。

班级授课制很难做到小班制,我们学校一般是50人以上,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有效果,把控课堂是第一关。

到底如何把控课堂呢?

用得最多的一招就是以气势压人。老师习惯于居高临下,俯视学生,让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 ,多采取打压的办法,提高嗓门,板着面孔,企图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威严。这种方式可以起到课堂静悄悄的作用,从形式上看也是有效的。但时间一长,学生会发现老师就是黔之驴,他们会很快适应那几声大吼,几次踢脚,随后学生的天性就会暴露无遗,到了这种地步,再厉害的驴也不足为怕。 好的课堂把控办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下办法可以参考。

第一 以气势震撼学生,让学生佩服你。

这种气势可以是自己非凡的谈吐,技巧的课堂设计、认真的态度、丰富的学识,幽默的语言,总之是个人的魅力。

第二 以情感亲近学生,让学生喜欢你。

这种情感是最容易实现的,人都是有感情的,而且人人喜欢被关注,被表扬,被称道,哪怕是一件小事情,做老师要不吝惜自己的表扬,要做一个极为有心的人,对其中特别的孩子要给与特别的关爱,争取他对你的认同。 第三 以耐心磨砺学生,让学生敬畏你。

每个人在心底里都怕麻烦,如果有学生不交你布置的作业,你不用发火,不用罚做,就是一个陪做,把他叫到你的身边,你工作,他作业,做完了,改正了,

就结束了。每次都如此,这样进行过三五次,绝对没有学生不交作业。我们抱怨学生不听讲,不交作业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与他们较真,没有让他们感到麻烦,他们有机可乘。你磨砺学生,学生为了不麻烦,就惹不起躲得起,不缠你,不就是交作业?不就是听讲吗?照做就是了。

第四 以真挚取信学生,让学生感激你。我举一个例子,一次星期天,我在校外看到我的学生进入网吧,那个孩子在我这一门学科考试中不及格,我真为此操心呢。我对那个孩子一番教育,然后我们书面协议,他保证以后不再进入网吧,我保证守口如瓶,不予张扬。我说到做到,看到他就拍拍他的背,或者轻轻敲一下他的脑袋, 经常提供他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次期中考试他竟然考了75分。

第五 多变的课堂教法,吸引学生。

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管我们的备课有多充分,不管我们的讲解有多细致,但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听,那这堂课也等于是白上了,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们的学生正处花季年华,充满了对因未知而神秘的世界和未来的好奇与憧憬。天性好说好动,有锐气不服输,愿意表现自己,勇于接受挑战和与人较量。语文教学,如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浮浅。现实教学中要改变与消除学生的被动心态,激发出一争高低的青春热情,教师就要设计好课堂环节,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语文教学,他们才能感情自然,自觉、主动地去理解课文,挖掘深意。

老师的讲课风格不能总是一个样子,如同一个电视栏目一样,不常常做调整,就会被淘汰,老师也是,你每天不温不火的上课,一成不变的风格,别说是学生,就是自己都烦自己呢。要不断地改变课堂模式,多学学别人好的做法,巧妙的嫁接到自己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时常给学生兴奋感,哪有有时间在课堂打野呢。

一句话,课堂是自己的,把控好有办法。做老师的绝不能让自己的才华被吵闹的课堂埋没了。善于学习,及时总结,不断改进,敢于尝试,一定能很轻松的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

第五篇、教师本人述职

教师

本人述职

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本人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爱岗敬业, 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恪守职业道德, 坚持在一切场合都为人师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本学年本人担任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兼班主任。能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潜心教研,锐意教改。 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深钻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合理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讲精练,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加强培优补差,对于语文方面的特长生, 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这些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将来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课外辅导,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也能学好语文。从而使整个班级语文成绩逐步上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成绩较好。

作为班主任,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因此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远大的志向。 对学生多次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交通,食品,深林防火等),对学生“严

字当头,爱在其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生。建立家访制度,使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由于我的努力,班上工作井井有条,上学期我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

总之,学习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更多的贡献,成为一名优秀出色的人民教师。

第六篇、教师职业特点分析

教师

教师职业特点分析

一 教师职业的发展

教师职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但作为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性教育却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概括起来,其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从“经验化”到“技术化”再到“专业化”,教师教育目标则经历了培养“工匠型”教师到“技术型”教师再到“反思型”教师的发展历程。

1.“经验化”与“工匠型”教师观

从上古学校产生起到工业制度形成以前,教育还没有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也没有进行专业化训练的教师教育机构。随着工业化制度的建立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教育规模扩大,对教师的需求量激增;另一方面,人们开始认识到,若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劳动效率,还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职业训练。于是,许多国家在设置初等学校、国民学校、初级中学的同时,也开始设置培养专职的中小学教师的师范教育机构。1861年,拉萨尔在法国兰斯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可算是人类教师教育的滥觞。此后,奥地利、德国等纷纷出现了一些短期师资培训机构。但这些早期的师资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很短,水平很低,充其量是一种职业训练而非专业训练。它好比是师傅带徒弟,培养的关键在于有经验的指导者,指导者必须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年轻的受训者通过模仿“专家”的手艺技术,遵循他的指导和建议来学习,通过这种程序,专业技术被一代一代传递下来。这种“学徒制”的师资培养模式,把教师看作工匠一样,认为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就会掌握教学和管理技能。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缺乏系统性,虽然能使新教师获得一些感性的知识和个别的经验,却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和规律性认识,因而也就无法对以后的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技术化”与“技术型”教师观

随着教育学的发展,教育规律被大量揭示,教育不再是过去的教师随心所欲的活动,而是必须依据由教育科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行动。特别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及技术理性的发展,技术理性主义亦成为教育领域的主导意识形态,这使得教师专业化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因而转向“技术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能力本位”的师范教育理念将“胜任型”教师的培养推向高潮。教师职业被看作是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及技术的熟练应用。这种培养模式解决了师范教育扩展数量的问题,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即在让师范生单纯操作技术的过程中,把“只要掌握各种技术,就能有效工作”的假设也传递给了师范生,从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批判地分析、思考复杂的教学背景和过程的愿望与能力,放弃根据自己的思考而决定自己的行动的责任感,成为按照固定模式和方法操作的“技术员”

3.“专业化”与“反思型”教师观

尽管早期的教师教育缺乏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支撑,但毕竟标志着从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历史性转变,意味着教师专业化的开始。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和霍姆斯小组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这种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师专业化理论与20

世纪后期兴起的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现代学校制度把人

当作“工具”来塑造,师范教育也只是强调教师教学技术行为训练而忽视对教

学行为的理性思考和价值评判,不能解释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基础。由此提出,教育不应是冷冰冰的工具主义的技术操作,而应该是充满爱心、平等对话、相

互理解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而是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和政策报

告的解构者。这种以后现代主义思想为背景而形成的教育理念,推动着教师专

业化运动中“反思型”教师观的形成与确立。实践也证明,成熟的教师,应该

是反思型的教师。他们不仅要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

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而经验型教师在现实教学中是直觉的而非理性的、

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二 教师是什么样的职业

研究教师是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从教师的职业对象、职业内容和职业手段

与其他职业有什么不同来说明它所具有的特点。

1.从职业的对象来说,教师职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生命的物

质,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千差万别,人人

不同。社会职业中没有任何职业的对象能像教师职业的这种对象有如此的复杂

性。医生的对象也是人,但是它是人德尔疾病。而人与人之间的生理解剖是没

有什么差别的。教师职业对象是人的成长,是体力和脑力的发展,是知识的获

取,智慧的增长,品德的养成。这个过程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把每一个

学生培养成才,如果不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懂得教育的规律,不掌握正确

的教育方法,是很难做到的。

2.从职业的内容和任务来讲,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唐

朝教育家韩愈说,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今天来说,就是要使学生身

心健康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教育的

内容很丰富,任务很复杂。不是只有知识就能教好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一名教

书匠。教师需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养成学生崇高的思

想品德的专业能力。

3.教师的工作方式也与其他社会职业不同。他不是象其他职业那样要使

用什么工具,而是要用教师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共同活动中

去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

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能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能不能对学生起积极影响。

三 教师的职业特点

1.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劳动不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

而是要从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出发,培养人的目的出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

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仅教书,而且要育人,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和

谐的发展。这将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教学的知识,以一种恰当的方式传

授给学生,而且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了解不断

发展的社会对人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并把它贯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这就决定

了教师工作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科研

工作等。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和其他相关的举

措知识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特点,钻研和革新教学方法。

2.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教师也要集体备课、相互学习,但其目的

也是要使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它不能代替教师个人的独立工作。学校的各

科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人工作来独立完成的,每个教师的工作

方式都各有其特点。教师虽然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但是每

个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自我要求,自我

监督和创造性。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脑力劳动,包括精神财富的占有和输出,这

些都是由教师本人来完成的,带有明显的个体特点和独立性。

3.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群体,每

个学生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身体、心理、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

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都有所不同,每

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也会不同。教师的工作必须针对这些不同有的放矢。教

师的工作对象既不是没有生命的自然材料,也不是一般的有生命的动物而是一

群有思想、意志、情感和性格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

诸多方面的差别,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而且正处于多变化的阶段,又都具有

主观能动性,有主体存在,并要求得到别人承认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在教育过

程中,只有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的活力配合默契时,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目

的;另一方面,不仅要以其思想、知识和人格作用于教师,即所谓:“教学相

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随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注意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4.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教师的工作过程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而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不断转化、渐进的长期的复

杂的过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比较漫长

的过程,一个学生从入学校到接受教育到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要经过十几年

的时间。所以,教师的工作周期比较长。另外,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把一

定的科学知识教给学生,并且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品格,而且要排除多种因

素的干扰,需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同时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

断更新,社会对人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切

决定了教师工作过程的复杂性。

5.工作价值的迟效性和间接性。教师的工作价值就是学生的发展和对社会

的贡献,这不像直接地创造物质财富的工作那样可以立竿见影。教师工作的价值

最终转化为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但这种转化不能立刻显现出来,也

不能直接显现出来。在学生未走向社会服务之前,教师工作的价值处在一种潜在

状态,只有当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时,教师的价值才会显现出来,而且是通过

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间接地表现出来的。

6.工作成果的集成性和社会性。教师工作的成果是指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

方位的发展。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同教师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结果,

而且都需要在班级集体中形成。教师工作成果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工作成

果的要求是由社会决定的;教师的工作成果的出发点总是引导学生服务社会;教

师工作成果的优劣最终取决于学生在社会中的表现。

四 21世纪的教师

教师的素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21世纪是知识

经济的世纪,创新的世纪,个性得到尊重和发展的世纪。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拓展

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能力。

1.要在教育理念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在培养目标上要改变过去以教师

单纯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为主。当然,不是知识不重要,知识是基础,始终

要放在重要位置上。但在学校教育的短短几年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人类的

全部知识教给学生,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2.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在计划经济时

代学生毕业以后就有一个工作岗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已不包分配,需要个

人到市场上去竞争,去选择。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的经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

得胜利。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需要每个人具有创新的能力。个性的核心就

是创造性,培养个性就是要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和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3.要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

学习化社会,只有学习,不断的学习,才能生存,才能发展。21世纪,学习已经不

再为了什么目的,学习本身就是目的,学习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为了

自身的发展也好,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也好,都要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

能力。

4.要树立教育国际化观念。经济的全球化,网络的国际化,国际的交往越来

越频繁,也越来越便捷。我们的教育需要更加开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教育学生了解别国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国际交往能力。

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世界,具有教育国际化的观念,善于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5.树立网络教育的观念。教师对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有一个清晰的认

识,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积极影响来促进教育的最优化。滥用网络技术不可取,拒绝接受也是不明智,不可能的;只有取利去弊地运用它。

6.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师德也有时代的特点。敬业爱生是师德的集中体

现,而敬业爱生也要赋以时代的内涵。新时代更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重

视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教师

最后有一个结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

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

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

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问题设置

1.不同时期的教师职业特点有什么不同?

2.同一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师职业特点有什么不同?

参考书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曲铁华,冯茁.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1).

[5] 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6]张静慧.浅谈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J].北方经贸,2007,(3).

[7]陈牛则.论教师的职业特点与职业道德[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3).

[8]候怀银,王霞.教师职业叙事的特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9]寇冬泉,黄技.职业韧性与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的产生[J].广西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版),

2008,(3).

第七篇、教师交流的好处

教师

教师交流的好处

教师由于忙于平时的教学,很多教师不知道自己的同事在用怎样的思路工作,工作中的不同效益,因此,为了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教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查陋补缺的常规经验交流办法,能促进教师的学习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第八篇、什么是有效教师

教师

什么是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有效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教师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认识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发展自我

四、在合作交流中,自我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对学生的期不要太高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4.教师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地教学内容和学生,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主观能动性、性广阔的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式学习。

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一个优秀的教师从来不需要维持课堂秩序

一些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但讲课时却收不到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未掌握系统的运行和控制规律,不善于随机应变地采取调控措施。教师应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从多渠道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过程的可控程度,常取决于信息的交流畅通程度,特别是取决于反馈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反馈方法,随时收集从各个渠道来的反馈信息,才能针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调控。

其次,要及时从多方面调控课堂教学。教师从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从多方面进行及时、全面、有效地调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控制:①控制环境,主要控制师生双方情绪。②控制知识,教师传递知识信息要注意知识的数量、难度及传输速度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③控制思维。思维调控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积极状态,保持连续性与及时性。

第三,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解剖自己,及时找出知识与学习方法上的缺陷,及时修正自己,使自我组织活动有效展开,自我适应、自我调控能力增强。

总之,调控的目标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从来不需要维持课堂秩序。

教师控制学生注意力的六种方法:

方法一:教师可运用多种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讲到关键句子和短语时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通常能达到更佳的效果——“高声私语”能使言语更传神,还可运用感叹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点。

方法二:运用短暂的沉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沉默是教师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这能引起学生注意所学内容,激发思维。比如,讲完一课的重点后停一下,然后,再轻声细语地重复一遍,或向全班提出问题后,有意地停顿,暂不要求谁来回答,只需考虑。

方法三:教师讲到主要词语或句子时运用高音以避免学生精力分散,运用这一技巧淹没学生的吵闹声。如果学生是窃窃私语,这办法效果更好。

方法四:用微笑的面容、用爱抚的眼神、用柔和的声音,增强亲和力,使教师的言行似涓涓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

方法五:在逻辑上与讲课的内容保持一致。运用幽默、笑话等寓于讲课之中。 方法六:发现精力分散的学生,上前用手爱抚,用手势制止,用眼神制止等行为示意让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控制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调节课堂中出现的“离轨”行为,使课堂教学保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正确方向上。

1、练习的控制。控制练习的范围应限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并考虑这些练习与该单元的关系;练习的难易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练习速度应考虑规定单位时间完成的练习量。

2、教学反馈信息的控制。首先,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学反馈信息。其次,反馈信息必须是简洁的,

应体现出科学性。再次,反馈要及时,只有及时才能强化学生正确的认识。

3、 教师的自我控制。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以随时修正讲授速度及方式。因此,课堂教学应要求教师板书科学、举例生动、表述精要、作图清晰,切忌随心所欲、海阔天空。

4、 纪律的控制。课堂纪律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两个系统对教学信息的输出、接收和反馈。因此,课堂纪律必须由师生共同努力来管理,无论从个人或集体意义上说,师生间的热情和融洽的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纪律的基础上。整个教学控制系统中,师生间信息交流频繁,就能使系统维持稳定,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就越能保证。切忌大面积的训斥,大面积惩罚(罚站、哄离教室),切忌教师面对学生“离轨”行为无奈而弃之课堂,切忌动

不动找班主任汇报,交班主任处理,越这样,日久天长,越降低授课威信,影响调控机能,失去管理尊严。

教师的课堂教学心理与教学效果

教师的课堂教学心理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应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专心致志地进行课堂教学呢?

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教学效果有密切关系。教师心理状态稳定,情绪高昂,自然能吸引和感染学生,使之亢奋,进入学习最佳状态,能够聚精会神,积极思考,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锻炼意志,增强自制力。要知道,征服学生最有力的武器不是师道尊严,而是教师高雅的气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讲课艺术。只要教师具有心理优势,临变不乱。就能够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化解不利因素,巧妙地驾驭课堂,创造理想的课堂气氛。

养成课前“静一会”的习惯。安神静心,酝酿情绪,默想教学要点,步骤等,是进入良好的教学境界的必要条件。有些老师对此不大在意,临上课了,才匆忙拿教案,上课后情绪久久安定不下来,这是一种松散疲踏的精神状态,所以不能把“预备上课”视为细微小节,应把它当作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讲好课要充满信心、充满自信。认真扎实的课前准备,是讲好课的基础。对于备课,不仅应从狭义方面(全面把握教材,熟悉了解学生,选择适当方法,然后写成教案)理解,而且也应从广义方面(教师平时多方面的学习探索,如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教学规律和方法探索,语言表达的锻炼等)理解。课堂上的思若泉涌,挥洒自如,是与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对教学规律,方法的执着探求紧密联系的。如果在这些方面都做出了艰苦的劳动,并且颇有收获,就可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以展风采。

怎样才能优化教学过程

成功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

成功教学的充分条件有三个,即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良好人格为目标。教师

一、以学生为起点

课堂教学究竟以什么为起点?传统教学主张以课本为起点,成功教育以学生为起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教学本身是以学生为对象的,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即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起点了解得愈清楚,教学也就愈切合学生的需要。

(一)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起点

成功有效的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并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教学内容若低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或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同,学生将感到过于简单而索然无味.如果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或与学生原有基础全然无关,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学生将感到疑惑太多而无法学习,所以教师要注意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减小难度。

(二)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起点

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善于用听觉来获取知识,有较好的听觉记忆力,听课能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称为“听觉型”;有些学生则善于在动手过程中获取和理解知识,有较强的运动记忆能力,需要动手或一经动手便能很快地掌握和理解,可以称为“动作型”;有些学生虽没有上述某一方面的明显优势,但能调动各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去获取新知识,可称为“综合型”。以上是以知觉类型来分。如果按思维类型来分,有的是“冲动型”,有的是“沉思型”,有的是“独立型”,有的是“依赖型”,还有的属“分析型”和“综合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觉类型、思维类型,并以此为特点,开展教学,才能使教学真正有效。

(三)以学生原有的兴趣为起点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佳的内在动机。兴趣是环境与文化的产物,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就要以学生原有兴趣为起点,把学生已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找出这些知识和学生有兴趣的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以学生参与为基础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参与。有一种习惯说法,认为学生是教师教会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中心论。应该说只有教师的教是教不会的,还得要学生主动地学,如果学生不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是枉然。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那么怎样使学生始终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种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种是教师和知识的关系。

三、以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智慧与获得良好人格为目的

传统教学是以学生获得知识为唯一目的,采用灌输、强制方式传授知识,现代教学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获得良好的人格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所谓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常用的五种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式

它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基本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能使学生比较迅速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信息,突出地体现了教师直接控制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使其主动从原有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固定”或“同化”新知识。

(二)自学——辅导式

其基本程序为: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只起解惑,释疑的作用,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三)引导——发现式

其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这种模式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对提出的假设如何推理验证等。其局限性是较适用于数学、科学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学会怎样才能从强烈的问题意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四)情境——陶冶式

其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这一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个

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较适用于外语课、语文课、课外各种文艺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

(五)示范——模仿式

它多用于以训练行为技能为目的的教学,通过这种模式所掌握的一些基本行为技能,如读、写、算以及各种运动技能,对人的一生都是十分有用的。它包括: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四个基本程序。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远远不止这几种,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各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和各个具体教学单位时间(课时)一一对应的,有时一个课题的教学过程

往往需要好几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来完成,而有时一种教学模式又需要通过若干次具体教学活动才能完成。因此,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选择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如何优化教学过程

就教学全过程来讲,应设计一个科学的教学结构、掌握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应达到的高度。教学过程优化的意思,就是按照教学的规律和原则要求来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有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而不能让教材束缚教师。教师无权随意增删教学内容,但有权处理教材。教材处理的含义,不外乎就是,前后移动,引起过渡,适当换倒,突出结论等。所以教材处理得如何,反映出一个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同一节教材,有的教师只能按教材罗列的顺序去塞给学生,而有的却经过动脑筋重新安排调整,使人听后感到有创新,有发展。教学过程要体现出对教材能融会贯通,能注意知识的结构和规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课内、课外同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能体现出教师知识渊博,能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教学过程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符合知识结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既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既重视“结论”的教学,更要重视“过程”的教学(所谓过程即分析总结的思路,解决问题的策略。)

优化教学过程还要注意节奏要紧凑,过渡要自然,方法要灵活,气氛要活泼,时间分配要合理,有讲有练,有巩固检测的时间。

有效教学的新方向——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接受学习方式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有支配地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成为课堂教学中接受学习的典型模式。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主要在于接受学习方式所依托的知识观未能得到根本的转变。

传统的知识观倾向于把“知识”视为客观的、普遍的、确定的结论,作为认识者的个人与知识不能发生任何关联,个人的热情参与、个人的见解看法不能构成客观知识的一部分,反而被视为对知识的干扰。个人参与和个人见解等只能作为增强动机、“主动”接受知识的手段或媒介。当这种客观的、普适的知识进入课程之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提问方式和“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理所当然地把课程知识视为学生只能接受的既定结论。教师所做的是考虑如何有效地把既定的课程知识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学生,学生需要做的则是怎样把通过教师传递的课程知识原样照收,接受过来。评价学习结果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能够保持记忆,在需要时准确无误地把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再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