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体裁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第一篇、实施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相关反思

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2008年第06期(总第162期)

学前教育研究

StudiesinPreschoolEducationNo.06,2008SerialNo.162

实施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相关反思

刘亮辉*

(湖南省株洲市幼儿园,株洲

412000)

[摘要]整合课程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但幼儿园要实施整合课程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和调

整。现实中这些反思一般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一是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目标纬度如何统整;二是各板块活动和资源如何结合;三是谁来把握课程的整合。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课程实施;综合课程;整合课程

这样的课程与教学也往往知识技能贫乏、孩子的学习落不到实处。目前幼儿园教学普遍轻知识技能,很多活动热热闹闹,孩子似乎感兴趣,但到头来孩子几无收获,慢慢地也失去了学习兴趣。如:绘画教学忽视形状颜色认识和运笔练习而追求画得不像,并认为画得不像才是创造性的体现;科学教育不明确科学活动过程、不探讨现象背后的科学原因、不引入前科学概念、不强调科学探索的规范方法而追求孩子毫无理性的探究和表达等。

对此,我们认为,在任何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你中中,五大发展目标都是

有我,我中有你”的,[6]各发展目标都应努力实现整合并使其结构最优化,以提高幼儿学习的效果与效率。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学活动设计要尽量情趣化、尽量结合幼儿真实生活,以激励与熏陶幼儿的情感与态度;另一方面,在各种生活情境中要尽量挖掘其内涵的知识、技能学习及能力锻炼的机会,并利用孩子积极的生活热情与态度推动其更快、更好地学习知识、技能和锻炼能力。

二、幼儿园的课程能全部整合成一元化的单线序列吗

幼儿在幼儿园参与的各种活动都是课程,这些活动的确可以结合为某种课程结构整体。但它们之间究竟如何结构?能靠某一条线索将各板块活动全部串联起来吗?各板块在被单一线索综合的过程中

“综合性”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相比其他基础教育阶段,改革对幼儿园课程提出的综合性要求更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可按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等五领域组织课程,并要求“各领域的内

[1]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强调幼

儿园课程的“综合性”取向。

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幼儿园综合课程已有20多年实践,[2]近年来各地在综合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课程整体性而出现了整合课程。[3][4]近两年我园改造实施了几套成型的整合课程,但实践中我们发现,要真正体现整合课程的精神是要费周折的,需要不断反思。

一、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有轻重先后吗新课改将课程目标总体指向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但在中小学各科课标中这三者排列顺序有所不同,这便给中小学教师以强烈暗示———在不同学科中,三维目标有着先后、轻重的不同次序;而《纲要》的表述是:“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

[5]

这当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然也给了幼儿教师一种暗示———情感、态度最重技能最不重要。要,能力次之,知识、

这对纠正传统幼儿园教育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自主探究等弊端固然有积极意义,然而,

收稿日期:2008-4-28

*通讯作者:刘亮辉,E-mail:songxih@sina.com

其独立性和内部结构性是否会遭到一定破坏?

为了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这几年来我们确曾有意无意地形成这样一个念头:能不能把每天幼儿的全部活动都挂到整合课程提供的主题经线上去呢?但几年来的实践和理性思考,让我们感到这种“单线思维”和“一元化理想”有问题。以幼儿生活活动为例:其中固然包含五个领域的相关内容,因此似乎可以让生活活动每天去为当天的教学活动服务;但生活活动最重要的价值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所具有的反复性和周期性也有利于培养这种习惯,反之,根据多样且多变的教学各主题把生活活动打碎,零散地粘贴到一个个教学活动上去,会毁掉它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价值。再以舞蹈、美术、书法等特色培养课程为例:依据多元智能展示和培养理论,它们最重要的教育价值是发现、

幼儿的某种优势智能,[7]而要实现这一价值,这类课程必须在内容编排、学习时间安排等方面有相当强的系统性和周期性;如果忽视这一要求,拆散这些特色培养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把拆出来的一个个零件装到各主题的活动上去,这类课程还会有什么教学效果呢?

由此,我们对幼儿园整体课程结构有了一种网状式设想:以主题教学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综合课程是第一条线,以日常生活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生活课程、以体能活动为主要载体的体育课程、以特长学习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特色课程应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另三条线。综合课程内部实现着五大领域与目标的整合;而生活课程、体育课程和特色课程则同样实现五大领域与目标的整合,但它们分别侧重与强化某个领域,协同指向幼儿的全面与个性化发展。

三、谁来掌握整合性课程的领导权

现在的幼儿园课程实施充满多样性、充满弹性、充满教师的自创性,传统的那种集权于园长的全园统一的课程领导方式不但失去了效力,而且成为实施整合课程的障碍。例如,以往那种全园统一的一日生活程序安排便不适合了。面对整合课程带来的挑战,幼儿园教学管理如何改革?我们认为,关键是将课程的领导权交给教师,以支持与保障课程的改革。上世纪末在美、英等国兴起的“分布式领导”理论启发我们:教师应是他负责的教学领域的领导者,校长则应是“领导者的领导者”。学校的领导权不应一统于校长,而应恰当分布于校长和每一个教师之手。[8]因此我们应该将该由教师掌握的整

合性课程的领导权交给他们,提供权力和条件,让每个教师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因教学活动而异,自主地、创造性地实施整合性课程。

自2006年开始,我园通过尝试探究改革了统一、刻板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程序安排,即将学习活动、特色活动、生活活动、体育活动等授权给教师,让教师自己围绕整合性课程实施的需要灵活安排。我们修改了一日作息时间表,将过去较为零散割裂的一日活动时间合并为较大的块状时间,支持教师更整体地、灵活地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更好地实现活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以促进整合课程的实施。以主题整合活动为主线的网状式课程体系没有刻板、固定的课程时间表,不会规定哪一堂要上什么课、每一堂课要上多久,而是将每天的作息时小组、区角活动等时间,间分成几个时段,如集体、

而且为配合主题学习的需要,将集体、小组、区角等学习活动综合弹性运用,而不限定这些活动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我们还打破了单元活动时间的限—既然容许幼儿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当然也可制——

按照幼儿的兴趣弹性伸缩活动时间。与此同时,我们还改革了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检查、考核的办《星级教师评比与奖励办法》《自主管法,如实施了

理班级评比细则》,鼓励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自主探究,根据本人优势以及班级优势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做出创造性成绩;我们将对教师的单纯指导改为对话研讨,鼓励教师以主人的身份、用对话的形式对幼儿园的教学、管理问题发表见解、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赵寄石.幼儿园综合教育研究回顾.早期教育,2003,(11)

[3]牟映雪.重庆市幼儿园整合课程实施现状及相关研究.当代学前教育,2007,(4)

—一种整[4]杨莉君.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新取向——合的教育目标观.学前教育研究,2003,(4)

[6]刘健智.科学素养:学前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学前教育研究,2006,(9)

“多元智能做中学”整合课程[7]霍力岩.对幼儿园

开发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6,(1)

[8]马明.从分布式领导看我国学校组织领导变革.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2)

第二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组织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组织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听了凤凰康轩陈谧老师的课,使我收获很多,受益匪浅。老师在上课之前和幼儿进行了简单的认识和互动,然后以问答式引出歌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很快幼儿就激动的和老师互动起来。

课堂教学结束后,陈老师就如何开展音乐教学给我们做了培训,首先老师介绍了常用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法,从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等环节给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平时,我认为幼儿园艺术活动也就是单纯的哄孩子们,老师唱着孩子们跳着或老师教给孩子们一些舞蹈,或者是老师弹琴孩子唱歌。其实真正的幼儿园艺术发挥它的作用和魔力是要靠老师们的努力和知识技能才能做到的。我明白了,我们要给幼儿贯穿具有活动色彩的音乐思想,并不是单独的音乐,而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孩子们听着音乐或半周即兴表演,通过亲身体验,鼓励激发和培养幼儿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兴趣。

陈老师提到音乐构成的主要不是旋律。人类语言本身含有生动丰富的节奏。是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老师还和我们做了几个律动,先是听着音乐唱,然后再分组唱,效果真是很奇妙。我们先分组一问答的方式练习了《小鸟》这首歌的歌词,并做了简单的动作,很吸引人。接下来老师又给我们分组,听着音乐分节拍说了一首儿歌。在老师的指挥下听着音乐我们说的真是非常的好。我想如果再教孩子们的时候,分组,分节拍。并跟着音乐来学说。用这样的方式一定会很吸

引孩子们的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参与。也就是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示范帮助幼儿身体创作。通过老师这一堂课的讲解,我对幼儿园音乐活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促进幼儿在认识、情感个性及社会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篇、对当前幼儿园整合课程的思考

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里期教育

¨

课程整合化问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进入了我国幼教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视野。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整合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但不能否认的是,由

强调儿童认知发展与情意发展的整合。所以,它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课程价值取向。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们依据“整体有机论”来思考课程整合。“整体有机论”认为,自然、8

。。

卫广、,m究

探索

鄹鸯蓟绒茎|:画螯氢谩露卿星鸯

万 

方数据于人们对整合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因而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误区。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整合课程的实质及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界一般把整合课程叫做综合课程。“整合”在哲学上“是指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据此,笔者认为,整合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型态,它以内在的价值整合观念,如人文、自然、社会学科的整合,儿童与文化的整合,认知、情感、需要、体验的整合,使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所以:(1)整合课程超越了学科课程。因为学科课程以学科的形式来组织教育内容,尽管教育内容规范化、系统化了,但却人为地割裂了原本是统一的知识体系及其联系,这样就使儿童所获得的知识不能转化为一种智慧,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儿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再者,由于学科课程注

重对认知和知识的追求,从而使认知、能力与情感之间也割裂了。而整合课程却能克服学科课程的这种弊端。(2)整合课程也超越了儿童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主张从儿童出发,过分强调课程的儿童本体价值,从而走上王春燕

了与学科课程相对的极端。整合课程则与儿童中心课程不同,它明确强调课程的儿童本体价值与文化社会价值的整合,强调学科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整合,

社会、儿童是一种整体有机统一的关系。这种整体有机统一的性质在每个主体的精神世界中具体表现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与自主性的有机统一,它是人的主体性的实质。在这里,自然、社会、儿童两两之间的二元对立得以消解;教育的终极目的则直接指向儿童的新的主体性的生

成——儿童的自然性、社会性、

自主性的健全发展。这样一种新的主体教育观反映在课程的价值变迁中,便使课程由对知识的追求转向对意义的追求,由对工具理性的追求转向对价值理性的追求,由对认知、智能的追求转向对个性价值的追求,从而形成了整合课程新的教育价值取

向。

整合课程的实施整合课程除了在价值取向上有别于传统的课程以外,在课程的实施上也与以往课程不同。它更强调游戏、体验与对话在课程中的作用,强调智性、情性与德性的结合,使儿童在知识、道德、审美的有机融合中,通过体验和对话,获得健全发展。

1.游戏的乐趣。罗素曾经说

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

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的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的确,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不受外力约束的自主活动,也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是积极的、愉

悦的;教师与儿童是平等的;各种知识之间是有机联系的、整合的;教学与生活也是相互融合的。另外,游戏在

而在组织每一个具体活动时,也往往追求各科知识的齐而全,甚至追求每一学科知识的平均分配,实际上这与学科领域课程的实质是背道而弛的。

2.单元主题课程。单元主题课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发生的事件或某一节日,等等。在我国学前课程史上,单元主题课程并追求其本体价值——愉悦与享乐功能的同时也能自发

地促进儿童身体、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无论课程是以主题、领域还是方案的形式切入,都要照顾到儿童的兴趣、需要,使课程活动充满游戏的乐趣,使儿童在活动中能够沉浸在欢乐、愉悦与兴奋之中。

星期教育

m》卫

m口

Co

2.情感的体验。传统的教育和课程实践往往忽视儿童的体验,因而儿童在课程活动中不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体验者,正如后现代文化所言:“狭隘的教育目标只关心统治知识和有用知识,将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再体验、经历和自我创造的过程排除出去”。事实上,对于儿童来说,体验就是他们本真的存在方式,因而有体验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融情感的活动才是真正能够打动幼儿心灵的活动。为此,整合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和强调儿童内在的、个人化的、真实情感的体验。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体验生活的真情实感应该是教育应有的特点,这既是新的课程观的发展走向,也是我们目前正在着力建设的整合课程的要求。

3.对话的激发。对话原先属于语言学范畴,教育中的“对话”实际上是指一种隐喻的对话,是一种对话的意识或精神。它包括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文本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对话以及文本与文本的对话,等等。整合课程的实施也强调对话的激发。因为“真正的对话,是那种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自由交流,是扫除了一切正规性和严肃性之后的随意性的和不拘一格的交谈。”教学活动是在师生之间展开的一种对话活动,它不应该是教师一人的独白,而应是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活动,也只有在对话的激发和交流过程中,儿童才能与儿童、与教师、与文本不断地“相遇”,不断地“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火花,新的思想,并使课程活动摆脱眼前的、功利性目标的左右,不断生成新的契机,使课程成为一种永远具有不断生成,不断更新精神的活动。这样的整合课程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课程,成为促进儿童成长的“通道”。

当今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几种样式

1.学科领域课程。学科领域课程是目前幼儿园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整合课程(确切地说,它应该属于相关课程)。尽管它在形式上仍以学科或较大的学科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但学科知识的分类并不严格,而是把相关的知识囊括在一个相对大的“领域”内,如幼儿园的“科学”领域就包括了地理、物理、环境、生物等学科的内容。应该说,在逻辑上学科领域是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并试图完整地反映幼儿活动的对象世界,但当前在幼儿园实施学科领域课程的过程中,往往把领域理解成几种学科知识的简单拼凑,因

万 

方数据不陌生,从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课程”到幼儿园“综合主题教育”都是属于这一类课程。这类课程并不强调各科精细的知识,而是强调围绕儿童整体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某一中心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儿童自然能得到比较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经验和知识。但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倘若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教育活动,而不考虑主题与主题之间的相互衔接及其学习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儿童获得的知识与经验仍然将停留在各自为政的局面,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3.项目活动。“项目活动”主要是指教师与儿童在生活中围绕大家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共同讨论,在师幼合作研究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的一种整合课程模式。它强调儿童的兴趣与经验,主张以完整的学习囫

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从形式上看,它与单元主题课程究很相似,但单元主题课程的主题大多是事先设计好的,与而项目活动的主题则更强调在师幼互动中不断根据儿探童的反应对主题做出调整、修订,所以项目活动更强调索

课程或教学是一个师幼互动的过程,强调主题的生成性,强调课程的弹性计划。另外,项目活动更注重儿童的多样化表现,注重儿童的探究,注重课程资源的利用,注重儿童将自己的认识与体验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注重教师与儿童一起成长。一句话,项目活动对“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思想贯彻得更为彻底。但目前在幼教界对于项目活动的学习更多的是从形式,而不是其实质。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一课程模式的思想精髓,直接移植是难以取得好效果的。

整合课程作为我们正在着力建设的一种课程形态,关键是要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正确认识整合课程的理论内核和价值取向。至于其整合的形式则可以根据各方面的因素灵活加以组织。但课程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儿童成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

主要参考文献:

1.余震球选译,《维果斯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罗素著,杨汉酃译,《教育与美好生活》,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3.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4.滕守尧,《文化的边缘》,作家出版社,1997。

对当前幼儿园整合课程的思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春燕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早期教育

EARLY EDUCATION2003(8)3次

参考文献(4条)

1.余震球 维果斯基教育论著选 19942.罗素;杨汉酃 教育与美好生活 19983.彼得·科斯洛夫斯基 后现代文化 19994.滕守尧 文化的边缘 1997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彦琳 幼儿园整合课程特点及师资要求[期刊论文]-科学咨询2006(22)2. 赵冰 幼儿园整合课程初探[期刊论文]-贵州教育2007(2)

3. 马娥.Ma E 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其策略[期刊论文]-河西学院学报2008,24(6)

4. 周兢 活动整合课程生成发展的学习观文化观和教师观[期刊论文]-幼儿教育·教师版2007(1)5. 赵红霞.Zhao Hongxia 论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0)6. 刘亮辉 实施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相关反思[期刊论文]-学前教育研究2008(6)

7. 万鹏.黄民松.吴孔明.吴金萍 转Cry1A基因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及种群动态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

8. 李瀚瀛.Li Hanying Wiki作为知识组织工具的应用初探[期刊论文]-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6(3)

9. 刘天龙.佘锐萍.罗冬梅.张艳梅.包汇慧.丁叶.翟利剑.LIU Tian-long.SHE Rui-ping.LUO Dong-mei.ZHANG Yan-mei.BAO Hui-hui.DING Ye.ZHAI Li-jian 兔小囊肽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2008,25(2)

10. 钟柏昌.付小连.李艺 课程整合的多向度解析[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5(1)

引证文献(3条)

1.陶亚萍 浅谈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6)2.赵红霞 论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10)3.余岚 幼儿园整合课程内容统整与学习方式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第四篇、《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

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

沈小燕

前几天,聆听了李召存教授的《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主要从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基于发展、基于创新、基于团体)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运用了一些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了自身心目中的幼儿园课程,整个讲座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近阶段,我们各个幼儿园都在尝试着课程改革,由于各个幼儿园的自身条件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社区资源人文资源的不同,往往我们所做的就是在选择一种基本课程,在该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选择和重组,形成适合本园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我们幼儿园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其中还有许多问题不可回避:1.急于形成一套园本化的课程,而拼凑痕迹明显 2.过于强调特色,未很好地考虑到幼儿的发展 3.过于强调主题关联,忽略了科学系统性。

4.课程权利下放之后,出现教师随意更改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课程无法突破稳定、特色、适宜的瓶颈。

听了李教授的讲座,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幼儿园的课程。

1)从幼儿的发展出发:我们在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由上往下的途径,就是老师认为该学的内容就确定为课程内容,而这些内容里往往参杂了许多成人思维因素,例如为追求特色而强加了许多孩子不感兴趣甚至不喜欢的内容,为迎合家长的不正确需求,而添加了家长认可的内容„„这一系列扩充课程内容的行为,归根溯源就是教育者忽略了幼儿的发展需求,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课程内容,服从于使每个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学前教育总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2)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分析幼儿园的优劣势,筛选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以实际状况和现实条件为依据充实幼儿园的课程,确立本园课程的发展起点与发展方向。正视幼儿园课程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适合幼儿发展、切

实可行的、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内容。而切忌随波逐流,盲目追赶潮流而迷失了方向。

3〕从全员参与出发:调动幼儿园组织的一切力量,包括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课程内容的工作,教师的参与程度是课程实施质量和执行成效的重要因素。让全体教师充分理解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明确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做到心中有目标,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实施课程的空间,合理灵活运用幼儿园园本课程,有效地生成班本课程。

4)从稳定性出发: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发展的产物,往往我们的课程内容随意更改的情况屡见不鲜,备课组以及个别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故意规避一些课前准备相对繁琐的内容,而选择了一些准备简单但不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这种不负责的态度使得我们有的课程内容无法有效地执行。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追求相对的稳定性,有效地监督教师执行课程的情况,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当然课程的相对稳定只是在课程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稳定。为了课程的有力发展,还是要寻求不断调整修正,这种调整修正是要基于科学的基础。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才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幼儿园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才能不断完成的,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课程会不断完善。

《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学习心得

李素芳

有幸聆听了李召存教授所作的《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的讲座。李教授的讲座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状讲起,然后是有关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载体两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一线的幼教工作者来说,还是深有同感,颇受启发的。

关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李教授认为动态化是课程建设应有的状态、生态化是课程建设永远的追求,他还提出好的课程应是不断提升幼儿经验、提高效率的课程。我想,这也是我园目前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努力追求的。

关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载体,李教授提出了两大块,第一块是管理载体,包括公共管理(如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等)、专项管理(如课程审议、项目研究等)、自我管理(如活动计划与执行、活动记录与反思、文本整理等);第二块是资源载体,要聚焦课程的基本要素:素材、环境、幼儿、教师,要学会发现资源、建构资源并进行实践验证。

多年来,我们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始终坚持教科研同携手,不断形成自己的园本课程,优化自己的教育特色。

对新教育实验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调整,初步设想,以五大行动“听故事、讲故事、画故事、编故事、演故事”为主要策略,培养幼儿“爱听、善讲、能画、会编、乐演”的良好情感、技能、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小小的切入点更有利于教师进行更加深入和扎实的研究与实践,而“闻书香”课程的实施也初见成效,阅读正逐步成为孩子、老师、家长共同的兴趣。

课题无论大小,我们都让教师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体,全园教师人人都参与课题的研究,注重了资料的积累和课题研究过程、成绩的分享,并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得到共同的提高和幼儿发展水平的跃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更加注意了研究价值的体现,与我们教师队伍、教育特色、文化背景、园本课程等的对接,这就是研究之“本”。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不是什么空洞的话语,不是时髦的产物,更不是盲目的跟风,它应该是传承幼儿园的历史,面向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融化在幼儿园上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第五篇、说说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

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对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感悟

在使用《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之前,我们幼儿园采用的是建构式的教材。在使用整合课程后,不论是从观念上还是行为上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在走入整合课程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思考,用新的整合课程的理念,对以前教学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中一天天认识整合课程,一层层深入地了解它。从某种意义上说,“整合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和提高,更多的是如何去看待儿童,如何去帮助其更好的成长。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始了实践,而探索和实践带来的是更多的感悟,更多的思考。

首先我们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制订整合课程周计划,感觉不知如何入手:如果按照书上的教材进度。那么一周中各领域涉及到的内容就会不平衡。一周之中各种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应该平衡,否则幼儿该学的没有学到,会导致知识和经验的缺失。而整合课程强调幼儿的学习是整体的学习,反对将各领域学习内容割裂开来或简单拼凑。那么我觉得我们可以将一些必要的内容整合进主题活动。

比如说数学,课程指南中指出:“学习活动强调综合性,充分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内容间有机联系,互相渗透,并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开展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数学无所不在,它支配着各行各业与每天的生活。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也到处充满数学。吃多少食物(量);玩什么样的玩具(形状);排队(序列)等等。

例如:在现阶段开设的“神秘洞”主题里,我让幼儿对自己的五官进行观察以后,发现我们脸上就有七个洞:眼睛是洞,鼻子是洞,嘴巴是洞,耳朵也是洞,而且他们的大小、形状都是不同的,使幼儿获得了“用各种感官主动感知事物的特征”的经验。这样很简单的就把生活中的数整合到了主题活动中。

我们老师头脑中要慢慢形成“主题教学”的观念,努力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目标的整合。这是迈向“整合”的第一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活动整合课程实施要渗透到区域游戏活动中,因为区域游戏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让幼儿自主学习的活动,有利于各种能力发展不一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爱好美术的幼儿可以在美工区中尽情的发挥他的创造才华;酷爱表现的幼儿可以在表演区积极地展示他的表演天赋;对数学情有独中的幼儿可以在他的数学海洋中自由的遨游;喜欢读书的幼儿可以在语言区中悠闲地阅读,讲故事,读儿歌;总爱问为什么的小问号可以在科学区中探索他们心中的神秘世界;区域游戏活动为每个幼儿的独特发展提供

多方面的机会。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老师都应有意识地布置各个区域,将主题中的内容有机的容入区域游戏活动中,这样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就能得到迁移和巩固,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从而起到更好的复习作用。老师在游戏活动时,要合理安排各种活动,使活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其实整合课程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就是需要不断的探索、质疑,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第六篇、幼儿园学习心得体会

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小区域,大学问

——培训学习心得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2014年1月4日至5日,我在******参加了*****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

聆听专家们的讲座,不仅使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明确了幼儿园的发展方向,

还懂得了许多管理策略,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加之课余与各区县园长进行了一些交流,让

我了解到了幼儿园之间的差距和成功的办园经验。对于一个刚刚走上学前岗位的新手而言,

可谓是雪中送炭。其中,董旭花教授讲述的《回归与重构——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析与反

思》,对我触动极大,就此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重构幼儿教育新理念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是为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终身学习和

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所以要站在教育的原点看幼儿教育,那就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培

养有个性的人。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是我们

现在较为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同时也是符合儿童为本,改变幼教小学化倾向的捷

径。我们还要主动通过园内讲座、家长会、公开信、区域活动展示与讲解等途径改变家长的

育儿观念,摒弃知识为本的观念,最大限度理解和支持我们更多的进行区域活动。通过区域

活动课程的落实把幼儿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救出来,凸显其主体价值,在自由活动中保护儿童 的创造性,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发展。

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 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

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

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

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一是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 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

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

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

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

活动。如:当孩子用橡皮泥在捏一个苹果时,不要去问:你在干什么呀?捏的是什么呀?这

些问题的提出不仅不能推动幼儿的活动,反而会影响孩子。 二是要注重教师的隐性指导。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 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在活动区中,如果老师的指导太突出,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

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比如在指导创造性游戏时,当面对孩子的

无所事事,老师此时的适时引导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师的隐性参与指导 要适度,只要达到引发、深入游戏的目的即可,不必长时间参与游戏,尤其是对中大班

孩子。而且这种长时间的参与还会影响老师对其他孩子的观察和指导。 我觉得,老师本身还应该注意指导个别孩子时的音量,尽量 不要影响其它正在活动的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以自然观察为主,要做到:静心、

细心与耐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扰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细心是注意捕

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益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必要时可做一定纪录。耐心是不要

怕多花费时间,观察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观察是教育的

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教育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 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观察者。

三、为区域活动落到实处提供保障

一是重构幼儿园课程。要让教师和家长认识到区域活动是幼 儿课程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因此幼儿园要为这门课程的开

设提供保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区域活动安排到一日作息时间表中去,使之成为幼儿一日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一次甚至两次,让孩子们在这种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快乐成

长,全面发展。

二是提供适宜、丰富,富有层次性的材料。每个幼儿的能力 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

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 兼顾儿童的兴趣。比如美术区操作材料、益智区投放的拼图等都应该坚持由易到难,由

简到繁体现层次性。

就像董教授著作的名字“小区域,大学问”。幼儿的自主发展需要有自由的活动空间。让

我们一起为幼儿创设、提供这样的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篇二:参观幼儿园学习

心得体会

参观幼儿园学习心得体会 在园领导的安排下,我园全体教师有幸参观了我县3所幼儿园。 在这2小时的学习过程中,我很珍惜每一时刻,特别是看3个园的环创,认真看,认真记,

有了不少的收获,感受很深。 我们每到一处幼儿园,都会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儿童化气息,每所幼儿园都有一支充满爱

心、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通过观察、交流,都能感受到他们团结、进取、敬业、乐业的精

神。各幼儿园园长的热情接待、老师无私的经验介绍,让我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一、所见:

1.城关幼儿园: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走廊中的作品展示、随处可见的户外活动材料等,墙

壁文化都感觉丰富。班级中的小环境,区角材料、家园双通道以及幼儿作品都各有特色。教师

们充分利用活动室的每个角落,合理安排,布置温馨舒适。

2.实验幼儿园: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布置缤纷多彩、个性十足。整个布局像童话中的

城堡,并且极具中国特色,给幼儿无尽的想象力。这所幼儿园的办园档次高,能给幼儿充分

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在这所园里不管是活动室还是走廊,一幅幅幼儿创作画,一件件独具

匠心的作品,再加上管理规范的师资队伍,组成了有着的艺术色彩的办园理念,充分体现了

幼儿园的主体特色。

这所幼儿园教室里,设施齐全,各种活动丰富而富有幼儿趣味, 能够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很好的调动了幼儿的天性。再有这所幼儿园的区角材料

丰富,合理根据幼儿年龄段设置,老师们想得比较周到细致,使幼儿能得到全面发展。孩子

们在实际操作中认真的态度,并且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着,专研的精神令人折服,将幼

儿的想象空间与日常物品结合紧密的联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创意美。

3.两厂幼儿园:一进幼儿园大门,我们就被它现代的外部设计 所吸引。园长和善的笑容和有特色的介绍透出了这所幼儿园的恬静与独特。步入门厅,

看到宽敞的空间,协调的色彩,现代与童趣味结合 着各个布局,整个人让舒服包围着。我们在园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她们的教室,各班的活

动室布置各具特色,主题墙面、空间挂饰、区域设置整个环境布置充满了童真和人性化。这

所幼儿园的教育体现了人文

关怀、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充分给幼儿一个创造和想象的空间。

二、所思

这次学习看到那些幼儿园的发展和变化我心情非常激动,听着幼 儿园负责人介绍他们的办园过程和艰苦,我深受感动,参观回来后我觉得我们要做到取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我的思路是: 1 .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也可以利用网 络学习。

2 .环境创设做到尊重儿童,以后我们要做到给教师和家长看的 在成人高度。给小朋友看的全在低处,“成人处”的墙报做到与时俱进,处处体现科学发

展观和和谐社会。幼儿园的教师也应该学习时政。低处的墙面,留给幼儿一些展示和想象的

空间。

3 .细心、耐心、虚心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所具备的。我应该做 到,做每一件事都要细心。对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在工作中做到虚心请教每个问题,

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归根结底就是我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责任心。 4 、转变教学观念, 在组织活动中,要做到始终以 “ 支持者、 合作者、引导者 ” 的角色参与其中。多给孩子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不急于帮

助孩子调节,而是让孩子们去发现问题,再一起想办法解决。 总之,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在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懂、不会的地方虚心

向别人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满怀爱心的为幼儿创造一个

宽松、和谐、民主的美丽的活动环境!篇三:幼儿园学习心得体会 幼儿园学习心得体会

王中英 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不容易,

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非常不易的,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

就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幼儿幼小心灵的健

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所以幼儿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崇

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感染幼儿和教育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

正面,积极的教育,使幼儿从小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幼儿在园一日常规活动也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组织与实

施》就针对此问题展开的深入的研究。学习以后觉得幼儿园保育工作是整个幼儿教育期间的

重中之重。在我国。实行保教结合的政策,在通常情况下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同时,尽可能完

善幼儿的保育工作。幼儿教育与保育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

再有在教育和保育二者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教育中要

渗透保育,保育中也离不开教育。 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时期,身心各方面的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

应力比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一代人的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提供适应

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本次学习中曾老师讲的家园沟通的策略也让我懂得了一些沟通技巧,家庭是幼儿园重要

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

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

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沟

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根据沟

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

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满爱心,家园合作,运用多种沟通策略,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

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家园协作更密切,教育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让沟通成

为多赢。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

摸索、不断总结。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幼儿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的信念。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把这次学习的知识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做

一名积极向上的幼儿教师。篇四:幼儿教师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贯彻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建新幼儿园 崔文秀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这是李季眉老师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会中,所说的一句话。听到这句话,我的感触很深:

的确,作为一名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们在教育路上会有许多的困惑,我们除了在学习理论

知识外,更应该了解幼儿各年龄段特点,从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 在听了李季眉、华爱华、冯晓霞三位专家的《指南》培训学习讲座中,我了解到《指南》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能力作了更详细的指导,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

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同时,通过聆听三位专家的讲座,我

对《指南》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在《指南》学习培训中,学到了什么?

1、《指南》不是《纲要》的替代品 《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

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

部分组成。但《指南》相对于《纲要》相比,更详细、更具体。教育建议则给我们教师教育

方面提出了一些可实施的合理化的方法。因此《指南》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更清楚、详细

的参考依据。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

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2、《指南》是教师的福音,家长的贴士 《指南》的颁布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 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作为教师,《指南》就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

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

让教师在指导幼儿过程中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作为家长,《指南》又像是一位“请回家

中的教育专家”,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家幼儿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指南》的出现,给

我国学前教育指明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通过学习《指南》,反思些什么?

1、幼儿园教学不是“教课” ,而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指南》中明确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

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

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华爱华老师在讲述“艺术领域”中所提到的:现

实的教育误区是教师往往“重技能,轻感受”,从而让幼儿失去了艺术兴趣。这句话,给我的

触动很大。的确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绘画教学中,教师往往教幼儿绘画的技能,

如怎样画一只蝴蝶、一只孔雀等等;而忽略了幼儿对绘画的表现力,大大抹杀了幼儿对艺术

的感受和表现。因此,在今后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而减少千篇一律的“教

课”。

2、《指南》不是衡量幼儿的标尺 刚接触到《指南》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将《指南》中所列举的各项一一与我班幼儿进行

对照,看看孩子现在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能力水平,不由自主的将《指南》当做一个衡量幼

儿发展能力的标尺。但当我通过三位专家的指导,我才慢慢领悟到,《指南》是指导教师如 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

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做

到个体教育。

三、深入落实《指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认真学习《指南》,充实自己理论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

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

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明确教育目标,保护幼儿自尊、自信心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让幼儿

“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同时,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目标:保护幼儿的尊心和自信心,

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

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

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通过学习《指南》,我又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将以《指南》的精神来指导自己未

来的教学工作,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改进、实践,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

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篇五: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心得体会 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心得体会 六一过后,园内组织学习了《幼儿园工作规程》。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认真学习《幼

儿园工作规程》的重要性。《规程》是为了增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依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的。认真学习工作规程能够让本身把工作做到实处,在规

程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

美诸方面全面民展的教育,还提出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

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

幼儿智力,培养正确动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

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

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刻服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

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等。这些也将成为我以后保育教育

工作的奋斗目标。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期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然而又是易被成人忽视,幼儿

自己全然不知其价值和不能把握其发展进程的时期,幼儿期是幼儿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

的时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为此,纲要中指 出老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它需要教师对生活的热爱珍惜和敬畏对生命规律的生命潜力的

认识,理解和尊重对生命早期智慧的敏感,心中惊喜和理解。它需要教师深刻地懂得生命的

整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教师必须进行上与幼儿生命特性相结合适应的教育,让幼儿

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规程》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这一作风

和角色的定位符合当今世界的幼教发展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许多研究都清楚地表

明。教师支持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如费德曼教授的“非普通性发展理论”告诉我们

幼儿个体可凭借其后学习的倾向在“普遍范畴”(指人类个体一般都能获得的共同发展经验,

第七篇、幼儿园课改培训心得体会3篇

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幼儿园课改培训心得体会3篇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教学的唯一标准。下面是幼儿园课改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幼儿园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在理论基础思想观念、目的目标、课程设计、教材编制、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深入教改之际,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包括幼儿在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见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新一轮的课改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身在一线的教师们都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响应课改的精神到付诸于实践已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幼儿园的业务助理,我已看了新的变化,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一)知道教师不是全知全能者

过去的幼儿园课程受中小学课程的影响,深深地打着"授受式"学科形态的烙印。这样的课程形态把幼儿完全置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的状态,从而严重地压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人们普遍提倡构建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游戏化课程实质也就是活动化课程,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幼儿才是活动中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活动室还给幼儿,让尽可能多的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把"主宰"权还给孩子。我认为,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为了达到一些功利性的目的,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孩子,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幼儿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权,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提出教师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是无意的主动学习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地以幼儿为中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我园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往往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忽略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自我园开展课程改革之后,我园就一直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确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教育观念,比如开展"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做孩子的大朋友"等活动,让教师真正地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合作者,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课程本质上是幼儿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幼儿的学习生命存在于青少年具有显著差别,概括起来表现为"四好"的天性,好奇、好想、好问和好动,这分别来自于幼儿的四种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新的幼儿园课程,必须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好奇、好想、好动和好问的需要,从而实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的目的。

幼儿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教学实践中,这是培养幼儿主体性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幼儿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要做到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那样:凡是孩子能说的,让孩子自己去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去做。

(三)树立新的课程观。

以前,我园使用的教材都是南京版的《幼儿园活动课程》。每学期初的时候,就由负责抓教学的领导将课表制定出来,而各班教师将教学的内容整合到每一个活动之中,这就算完成了一个课程。现在想想其实并不是如此简单的,从前我们所理解的课程只是一种显性的课程,一种不完整的课程。而真正的课程是指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它应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隐性和显性课程的结合。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在明确了课程的真正内涵之后,教师才能将生成课程和预设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地结合,从而

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

(四)幼儿园课程改革呼唤创新教育

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程创新。幼儿园课程是大中小学课程的基础,在创新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里,幼儿园课程改革就面对"怎样为创新教育奠基"的重大问题,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潜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幼儿的特别潜能,使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发掘和发展。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五)加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教育的核心,教师是课程动力,教师的课程动力源自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改革的成败,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态度和能力,没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一直比较落后。一是规模小,二是层次低,三是资源缺乏。导致了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和课程改革飞速发展的需要。在这样条件下,需要研制和实施超常的措施,需要国家、地方、高等学校和幼儿园以及教师本人一起,群策群力,大力发展和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实处。

(六)确立园本课程

由于时代竞争的趋势,一所幼儿园要求得更好发展,就必须要创造自己的园本特色,而园本课程则是最能体现园本特色的。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自办园以来,我园就一直把农村广袤的自然风貌作为办园的发展主线和突破口。但多年以来始终感觉自然特色未能充分地彰显。理解了课程的真正含义之后,我园就结合本园实际,着力打造属于农村特色的办园途径。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改革犹如一场革命,革命的根本在于坚持。在漫长的教育道路上,课程改革还将会是教育工作者生生不息的奋斗目标。我园虽然小

有心得,但仍任重而道远。

篇二:幼儿园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培训活动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首先,在培训学习过程中,使我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教师专业,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如何去进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们以后开展教师培养和自身培养方面指明了方向。

再次,课程的培训,改变了我们的育儿观念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方法,学会从幼儿的心理去分析幼儿的行为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引导,以更科学的开展幼儿园的相关教育,使我们收益匪浅。使我们意识到幼儿园的发展与幼儿、教师的密切关系,就如何提高幼儿园的发展效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明确的方法。

《课程》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幼儿教师是一个引领幼儿成长成才的人,我们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幼儿教师。

我深知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其实也挺不容易的,但为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只能不断地鞭策自己,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不断前进。使得自己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并本着"一切教育从爱开始"的原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篇三:幼儿园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教学的唯一标准。从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感到这一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主题活动真感到无从下手。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通过与其她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借鉴陈鹤琴先生的课程思想,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幼儿园的教育决不仅仅在幼儿园。周围生活中有着广泛又有利的诸多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带孩子到周围社区,带孩子参观马路、图书馆;带孩子到镇中公园、广场;带孩子到菜场、商场。在《春天》主题活动中,我们带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附近的镇中园里,花园里满是各种各样的花和草。孩子不由自主地去看看、闻闻,相互小声地议论着。花丛中飞来了蝴蝶和蜜蜂,我们鼓励孩子仔细观察它们在花丛中的活动。秋天到了,我们又带领孩子们来到公园里,进行捡树叶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到大树底下,有的在对一些奇形怪状的树叶就发挥着自己的想象,有的对叶子的颜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在相互交流孩子对树跟的经验和看法;有的专心致志地研究起了树干;他们在公园里看呀、问呀、摸呀,用手比画着......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很快又投入到尝试树叶印画、拼画的过程中。凭借孩子刚才对树叶积累的经验及大胆创新的精神,他们还积极主动地尝试设计、制作奇奇怪怪的树叶脸谱。这样的活动,自然地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孩子在这过程中获得的何止是我们所能估计到的一些教学目标呢?他们真的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与外界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多元化、动态协调地发展。

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但反过来一想,人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山区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们的知识获得和想象力的发展也走不出山的包围,而如果我们的孩子始终坐在教室里,接受被动的知识灌输,思想也同样是狭隘的,和山区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孩子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的机会。

总而言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

第八篇、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3篇

幼儿园整合课程主题实施培训心得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3篇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成为区角游戏的必要性,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其次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再者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

再者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构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让幼儿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幼儿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我认为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篇二: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

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个幼儿园都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区域,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它的特点是:自由、自主、个性化、指导的间接性。区域活动的类型分为:主题 区域、常规区域(运动 、手工、角色、阅读、科学、表演)、特色区域(五子棋、废旧材料制作)。

区域活动的指导原则:目标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指导者,在幼儿需要的情况下做适度的指导。区域活动具体组织结构为:开始即介绍任务、介绍层次性材料、介绍活动要遵守的规则阶段;幼儿进入区域活动阶段即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适时指引;小结时进行多种形式的点评,对幼儿进行鼓励。

以上我的收获来自北顺幼儿园李延楠老师为我们所做专题《幼儿园区域活动》。这些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特别适用,李老师为我详细解剖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让我们对区域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我们今后开展区域活动指明了方向。

篇三: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11月24日上午8:00开展关于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培训,由黄老师主讲的有关区角活动培训班,黄老师在讲座中运用讲述课件、观看图片以及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每位教师在学习中获得了对区角活动重新认识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我受

益匪浅,我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对区角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例如:区角活动慢慢的从"重复操作"向"交换玩法"过度,如:益智游戏(图形配对、智利大拼版)、角色游戏、建构区、科学探索区。

二、区角材料准备:

为了丰富区角里的材料,我们将调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区角里的材料,欢迎家长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区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很感兴趣,老师建议幼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还有让幼儿带图书到幼儿园形成图书角,让幼儿带各种水果形成干果店。比如一些废旧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着丢掉(区角活动:娃娃家——幸福小屋能用的到)、好的瓶罐不用急着扔掉(区角活动:商店可以用到)、漂亮纸盒、糖果盒不用扔掉(区角活动:美工区等可以用到哦)。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中班可设置有重视孩子的合作意识的区域

大班提供自编的表演区域,丰富的科学区、探索区、运动角、操作区、搭建区。

爱祖国主题 可搭建名建筑——天安门、万里长城、六和塔、家乡名建筑、青岛的

五四广场等

找春天的主题 可设置种植角供幼儿观察,记录(在记录时注意真实性)

在区角活动中必须提供直观形象的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这样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如数学角的魔术罐,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一些不爱动脑的幼儿也乐意去玩,他们在抽抽玩玩中积累了数组成知识,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开发。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使主题内容融入各区角之中。在进行"马路上"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汽车的图片、图书、各种废旧的纸盒。

孩子们在与它们的互动中了解到了许多汽车的秘密。就拿建造汽车来说,我们在个别学习中为他们提供了各种辅助材料,但不指导他们怎样完成。起初,观察到:有的孩子做的汽车就是一个盒子上贴了四个小圆片。慢慢地,汽车的样子复杂了,汽车的功能丰富了,有的安装了车灯,有的剪出了车门──通过孩子们的不断尝试、探索,他们开始自己设计了汽车,并自主生成了"建造汽车城"的活动。采用开放性的材料投放方式,幼儿有更多自由发现的机会,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真实水平,并提供进一步的引导。

四、通过学习对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有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如在构建天安门的时候黄老师给我们出示了好几张照片,第一次孩子搭建是什么样的,中间没有的门是堵死的,老师跟幼儿说,我们要怎么进天安门呢,幼儿马上改造他们的"天安门",接着老师又说,天安门来了好多客人,可是门前的东西太多了,没地方停车了,结果幼儿马上把天安门门前的地方整理干净。就这样教师从旁指导,让幼儿自己对自己的"天安门"进行改造,结果孩子们做的非常棒!而且对这样的区域兴趣特别的强。

总之,通过学习区角活动,使我们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