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体裁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各种诚信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各种诚信

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各种诚信


篇一:《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报告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

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一.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调查对象主要为浙江财经学院的大一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

二.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大学生总体诚信很好,不值得担忧”的只占5%;认为“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的占74%;认为“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占21%,没有人认为”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认为自己是或基本是讲诚信的人分别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确承认自己不讲诚信. 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学生对个人的诚信要求高,但同时在现实中,不诚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学生的思想与其自身行为不一致,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 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的诚信现状

第一,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调查显示,竟然有高达40%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并且7%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经常作弊,偶尔作弊的也高达57%.这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的理想蓝图添上了多么不和谐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这样的不诚信行为?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 大学的学习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平时不注重学习的积

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

2) 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 3) 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

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不仅仅是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受骗者是他们自己.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危害显而易见.

第二,关于作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12%的学生表示”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的占59%,”大量引用资料”和”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分别占了23%和6%.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图方便,大部分学生借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东拼西凑,草草地去应付老师.

第三,关于出勤问题.对于”有一门课的上课时间与个人安排发生冲突,课堂考勤又很严格,你会:”这一问题,38%的同学选择上课,等点名后再溜走,35%的同学选择请同学帮忙点名,23%的愿意安心上课,也有4%的不去上课.除了安心上课的同学外,其他同学的行为都是在欺骗老师.如果事情真的比较紧急,应事先向老师请假,中途溜走和欺骗老师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情况应该高度重视.

3.大学生诚信与利益

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诚信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71%的答卷者选择在自己利益遭受损失时坚持维护诚信,剩余的21%的学生则表示无可奈何.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把诚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无可奈何的学生是采取中立态度的表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部分学生挣扎在诚信和利益的边缘, 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

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的社会不可能为我们提供长远的利益.个人应该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处理好诚信和利益的问题是协调好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4.诚信缺失的原因

本次的调查也暴露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就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 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给年轻的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价

值观形成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对诚信的漠视.

2) 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

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对诚信认识模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3) 学校因素.某些学校为了取得学术上的优势,偏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诚信等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接受

诚信熏陶的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诚信缺失的原因,我们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1.国家和政府加大管理力度,消除不诚信现象的发生根源,避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为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严惩不诚信的行为,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国家和政府也应该加大对诚信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社会上企业也应该在自己的运行发展中,做到诚信经营,为大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 2.家长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仅仅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孩子的标准,更应该重视诚信等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 作为孩子的效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诚信品质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家长自身要言行一致,做好表率,承担起言传身教的责任.

3.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多开展有关德育的活动,比如开展”诚信主题月”活动、组织学生进入金融机构切身体验经济信用行为等,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对于作弊行为和作业中的抄袭行为,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必要时采取恰当的惩罚.

在任何时代,诚信的美德都不应该被丢弃,特别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更应恪守诚信的原则。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对大学生诚信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当然,当代大学生的整体诚信意识是良好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以好的思想品质去感染别人,我们的社会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缪晓静 《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及对策》 路艳美 《浅谈大学生诚信问题》

附录:

篇二:《大学生与诚信的论文》

姓名:杨雪 学号:201253426 班级:检验一班

大学生与诚信的论文

诚信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不仅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德,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放眼今天的中国社会,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目前,大学校园里存在着严重的不诚信现象,主要表现为逃课成风,论文抄袭和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履历造假、随意毁约;恋爱态度不严肃、动机不纯、对感情不负责任;在网络交往中,欺骗现象更为普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及和谐校园的建设,也引发了这一群体的诚信危机。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不能简单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应围绕大学生成长学习的背景环境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不良现象是引发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外部原因。由于我国社会现阶段的文明程度还没有达到理想高度,人们的道德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利益诱惑等因素的影响,现实社会中的诚信现象遍及各个领域,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虚假政绩;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学术领域的泡沫学术、虚假文凭;文艺、体育赛事中的“黑哨”“潜规则”等。这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一种极端不良的影响。

2.教育模式偏颇是导致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存在着“重物质、轻信誉”“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学校教育向来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忽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基本道德素质的培养。家庭教育往往更重视子女的智育教育,对德育缺乏引导,甚至有的家庭从小就向孩子灌输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要孩子做人做事不要太老实,要注重利益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模式多有偏颇,不利于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

3.大学生自身素质欠缺是造成诚信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当代大学生思维开放、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又相对较弱,加之生活经历简单,社会阅历较浅,缺乏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也缺乏对社会阴暗面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使得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很容易走向极端,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进而随波逐流、放弃诚信原则,由此造成其诚信意识的淡薄。

4.诚信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许多高校也没有建立对学生进行诚信管理、规范的配套机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记录和考核,对违反诚信行为规范的学生也没有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在法制领域,国家在立法、司法、执法上关于公民诚信体制没有达到很好的统一。缺乏相应的立法规范,使得诚信虽然在观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明显的约束力。

二、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教育对策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并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诚信教育,塑造大学生诚信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高等学校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传授给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到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道德建设这个根本,全方位突出诚信教育。教师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教师不仅在用教材内容影响学

生,而且也通过言谈举止以及情感、品质等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影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并因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质的形成。因此,高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只注重师资的专业水平而忽视道德素养的现状,端正教师的教风、学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决抵制学术腐败,营造务实、求真的学术氛围。提高学术道德,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和道德形象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为学生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使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要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手段。高校在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让“诚信教育”走入课堂,将诚信教育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从正确的角度、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去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教育形式进行讲解,如演讲、辩论、讨论、案例分析等。要增加教育实践的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把诚信教育的思想观念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之中,提升其诚信品质。

2.建立完善大学生诚信危机干预机制。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它依靠的是人们的内心自觉。但是当人们的诚信意识还比较薄弱的时候,仅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他律的作用。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仅仅靠大学生自律、靠学校的诚信教育远远不够。根本解决办法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氛围,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漠,诚信缺失频发,迫切要求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将学生的诚信记录作为其学生档案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诚信档案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中的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纳入大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个人的基本情况、信用记录以及奖惩状况,便于学校和社会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把握。构建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结合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应该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通过诚信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可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从而逐步建立起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在校内,它是学生评优获奖、入党考研、发放助学贷款的一个重要指标;走入社会,与社会的信用制度对接,它又是求职升迁、银行信贷的考核标准。这就使诚信变成了无形的资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3.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与自身的道德素质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因此,解决大学生诚信道德危机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是诚信教育的主体,在诚信教育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学习与生活中完善自我,遇事多思考,不要盲目冲动;鼓励大学生要不断检查自身,经常自省、自勉、自改;倡导大学生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提高自控力;引导大学生增强诚信可贵、背信可耻的意识;培养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等。通过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真正做到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真正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古人云:“诚信于君为忠,诚信于父为孝,诚信于友为义,诚信于民为仁,诚信于交为智。”不难看出,诚信早已渗透到我们生 活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身边,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等 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就拿抄作业来说,抄别人的作业,无意中养成 了不思考的坏习惯,这样学习,成绩是不会提高的。没有完成最基 本的学习任务,该学的知识没有学到,就是对自己的不诚信,是在 欺骗自己。拿抄来的作业让老师批改,就是对老师的

不诚信,对老 师的不尊重。诚信是成功的基石,也是通往成功的路标。

怀拥诚信成功不远,诚信在我们大学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没有诚信呢?这问题真的值得我们为你好好深思一下了。

篇三:《诚实守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战略资源》

诚实守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智

慧,更是一种无价的战略资源

07人力资源管理

董乐乐

20072702044

诚实守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

无价的战略资源

07人力资源管理 董乐乐 20072702044

一、话题的引出:由网络上看到的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想到的

2008年5月,沈阳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对在校本科生做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其中涉及诚实守信的话题,调查反馈的结果很值得相关教育部门、学校的关注,更值得我们大学生深思反省。

这次问卷调查中有两个问题涉及到大学生诚实守信问题,首先是对于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的看法,受访学生中有37.9%的人认为考试作弊“可以理解”,有19.1%的学生认为此事“与己无关”,从总体看来,有将近60%的受访学生对于考试作弊的态度不够明朗。

第二个相关问题是对于大学生不按时还贷的态度,有36.4%的受访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不够明朗。总体上说来受访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诚信意识是好的,但是在诚实行为的表现上却不尽如人意。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目前我们大学生存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大学生具备了各方面的能力,而且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在社会群体中属于知识水平高、意识强、辨别能力强的人群,理应在道德水平,尤其是诚实守信水平上表现优异,然而却有如此高比例的学生对于诚信问题“态度不够明朗”,值得我们深思。

二、大学生诚实守信缺失的原因——从同龄人的角度说起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上的态度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有所经历的,对于大学考试,由于形式的原因,这时的考试不同于以前的测试,尤其是经过了残酷的高考之后,部分学生对于考试的看法会产生些许改变,而部分平时不用功的人在临考

时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在没有约束机制和缺少道德引导的条件下,会产生作弊这样极端的行为。然而,不能将压力作为自己作弊的理由,也不能用对于考试观念的改变而使作弊行为合理化。这是最基本的诚实守信原则,是最应该注重的素养之一。

而对于不按时还贷的问题,身边也有同学由于经济原因申请助学贷款,有了这部分经济支持,会解决大学里的后顾之忧,从而保证正常的学习生活并顺利完成学业。但是这上面同样涉及到诚实守信问题,提供助学贷款的银行和国家教育机关理论上对于申贷的同学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在顺利完成学业之后,理应将这部分贷款还清。{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各种诚信}.

抛开这两个例子不谈,现实中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涉及到诚实守信原则的情况还有很多,甚至还要复杂,而恰恰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表现的不够理想。 总结一下,当代大学生诚实守信原则缺失的主要原因有:

1、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失信行为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经营者在利益驱使下,产生了一些诸如制假造假、坑蒙拐骗等不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渗透,同时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

2、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不高。

大学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阶段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不成熟,在自身修养上存在不足。

3、信用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经济腾飞的同时,社会的信用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并不健全,在约束不道德行为上力度不够。

4、高校道德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道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创新,并且针对性不强,在某种程度上形式主义占上风,内容并不能为学生所认同。

三、从智慧和战略资源的角度来看待大学生的诚实守信

我们从小的教育认定“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教材中,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老师的讲授中,都将诚实守信作为一种

美德向学生传授,而且为了增强效果,会树立典型的榜样形象。如孔子、孟子等,诚然,这些榜样会为学生的行为提供指导和方向上的引导,但是这种方式也有缺陷,即把榜样神圣化、距离化。当榜样与自己有相当大的距离时,榜样的力量会更接近成为一种膜拜,而不会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当要求学生举这方面的例子时会自然想到榜样,但是当生活中面临诚信选择的时候则很难与自己膜拜的“圣贤”联系起来。{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各种诚信}.

在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利益和资源所吸引,单纯的道德标准会显得苍白,对于上面的大学生诚实守信问题,我们不妨从智慧和战略资源的角度来考虑,即诚实守信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其说是一种美德,不如说是一种智慧,一种战略资源。

1、诚实守信是一种智慧。

“大智若愚”这是中国一句古老的精典名言,愚在很大程度上市诚实守信的代名词。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本身就是一种付出。事实证明一个老实人看待问题往往更直接些,更接近主题。他们看待事物是客观的、未经处理的,最起码不会歪曲事物本身。不懂的时候他们就爱问,并会因自己对外界的无知而被动的去了解,去学习,从而不断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智慧尤其重要,因为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坚持诚实守信原则,保持“大智若愚”,将会以谦虚的心态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尽早的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自己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诚实守信是一种战略资源。

诚实守信是一种战略资源,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个人也同样适用,有眼光有魄力的企业家都会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经商的第一原则;对于一个有眼光、有抱负、有志向的大学生,也应该奖诚实守信原则作为自己做事的第一原则。

战略资源是一种短期来看可能不会有实际收获,甚至还会吃亏但是在长远来看却又重要战略意义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形成往往意味着短期利益的缺失,这是在为未来的长期发展做准备。

对于大学生来说,诚实守信是一种战略资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诚实守信可以为自己筹备好良好的口碑效应,有利于自己建立广阔的人脉关

系网。这对于自己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十分具有战略意义的。一般来说,人们一般都喜欢和诚实守信的人交往合作,以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这样,坚持诚实守信原则的大学生会在自己身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网,并且运用口碑效应向外传播,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2、诚实守信可以使自己更容易认清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积极改正,不断完善自身实力。

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的更加谦虚,对于自身实力有着更清醒的认识,并积极改正自身不足,一直处于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中,这样的状态更具有生命力,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3、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有机会获得支持和帮助。

诚实守信的人进行的活动在一般人的意识里更具有可信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自然也更有机会获得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增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意识的对策

1、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其在思想认识方面诚信意识的薄弱,因此要从根本上有所改变,就必须在加强诚信宣传,提高大学生对建立和维持个人诚信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要把诚信教育带进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尤其要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来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并将诚信教育作为一项制度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要在学校里形成一个领导、教师、员工共同参与的诚信教育环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让诚信教育贯彻到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将外在被动的受教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形成稳定的持久的诚信品质。

2、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制度

(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涵盖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品行说明、信用记录等。建立档案本身对大学生的行为就是一种有力的约束,如银行

篇四:《大学生诚信》

大学生诚信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但在少数大学生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营造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模式、完善诚信机制和强化诚信践履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诚信意识 缺失 重建

正文:

一、诚信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准,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当前大学校园里失信现象频频发生,诚信严重缺失,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面临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由此可见,大学生诚信重建的意义就尤为重要,而要真正的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地位,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诚信教育,还要完善现行的各种诚信机制等。

古人云:“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不能忘记《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男孩。那天真的话语和发自内心的真言,曾一度令我惊诧而感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被外在因素所左右,还不如一个小孩子那般诚实如一。古人云:“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华夏五千年,从来鲜有不诚信者。明朝宋濂小时家境贫寒,但他却酷爱读书,于是奔走借书,由于书很多,时间很紧迫,于是他便整夜抄书,终于在还书期限内归还。因为他诚信朴实,人人都乐意借与他各类书籍。从此成就一代文学家。如今社会上,信用越来越受人关注。而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诚实信用的力量似乎越来越渺小。作为一代青年,必须坚守诚信的阵地,只有用诚信的美酒来酿造生活,才能活出无悔的人生。

诚信是大学生安身立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在伦理道德领域不断地完善自我。在经济社会中,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受到社会的青睐,有才无德或者有德无才都难以立足于社会。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写进了中国公民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这一规范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于大学生来说,个人信用首先就体现为遵守诚信原则的敬畏精神,并把诚实信用作为自己安身立业的基点,无论对工作,还是对学习,都要做到笃行不倦,脚踏实地,任劳任怨;都要树立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都要养成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行为习惯。{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各种诚信}.

由此,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做文明之先风,不做有损个人名誉和国家利益的事情。

二、诚信缺失的表现

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急功近利、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错误观念的影响,

“诚信”意识在人们头脑中渐渐淡漠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日渐抬头,不规范、不合法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人曾经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讲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这些错误和片面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诚信教育的建立,“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这一社会公害倘若继续扩大,不仅会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且会引发人们对他人、对社会、对法律和道德规范、对国家和政府乃至对执政党的信任危机,使个人丧失人格,使法律丧失威严,使道德丧失魅力,使政府丧失民心。诚信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和招聘过程中,都本着诚信守规、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但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出现了种种不诚信行为。这种失信现象的产生,不仅损害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而且也制约了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而当代大学生中也存在诚信缺失的表现,如第一,弄虚作假严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给学生作报告,学生给他递了一张条子,“朱校长,如果告诉你我们大部分学生都在考试中作过弊,你相信吗?”朱校长回答:“我不相信,我只相信少数人作弊,因为作弊对个人的学业是没有好处的”,结果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一是在大学中考试作弊现象随处可见。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第二,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方面,教育改革,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另一方面,国家又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学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的父母为城市下岗职工的学生,不容易弄清谁是最困难的,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学校虽然实行了奖、贷、缓、助、免等一系列的政策,但是面对众多困难学生,学校并没有摆脱困境。有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一年级欠缴学费最少不足5%;二年级后,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利息和本金的学生越来越多,大约20-30%;毕业班成了欠费追缴工作的老大难。尽管有的学校实行“三证”扣押、担保等措施,但仍然有不少毕业生就是不还款,以至于有的学校不得不开起了毕业证书仓库。这样的局面长期下去,又会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信誉带来不良影响;第三,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第四,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非常不利于以后的发展与进步。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负面效应的影响是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经济根源。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人性的影响具有双面性。

一方面,它强化了人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及经济利益意识,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以经济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成熟、法制尚不健全以及国民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受市场自发性和市场主体趋利性特点所影响的市场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造假售假”、“偷税漏税”等非诚信行为,使整个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一种道德失范的状态。市场经济利益杠杆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不仅侵蚀着市场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将其魔爪伸向了曾经是“一方净土”的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及行为选择等产生不良影响,致使大学生们向市场不诚信行为“看齐”,做出种种失范行为。

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四、诚信的重建

首先,要在教育中加强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一般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各种诚信}.

其次,大学生应自身充分认识到诚信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道德要求;要把诚信作为高校和学生行为的基本规范,注重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要把诚信建设摆在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首位,将诚信视为一种文化在高校和大学生群体中传承发扬。

最后,要不断完善高校规章制度,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将学生的诚信纳入学生的考核中去。

丢掉了诚信就等于丢掉了人性中的闪光点,丢掉了可以搭筑人与人感情桥梁的基石。打碎花瓶敢于承认错误的列宁成为俄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打碎别人玻璃诚实地承认并保证归还父亲赔偿玻璃钱的里根成了美国伟大的总统;海尔因为它的信誉而使产品畅销全国乃至世界。环顾四邻,随处可见信誉第一的招牌。诸多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诚信的重要作用。因为诚信,生活中少了欺诈多了理解;因为诚信,生活中多了笑容少了仇视;因为诚信,生活中多了友善少了漠然。当人们明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时候,为时已晚。所以,让我们去接受诚信,用诚信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吧。

篇五:《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2016》

2016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