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体裁最强大脑第二季决赛中日本小女孩选手资料最强大脑第二季决赛中日本小女孩选手资料

最强大脑第二季决赛中日本小女孩选手资料


篇一:《最强大脑解密第二季:辨骨识人能力》

最强大脑解密第二季(2):子虚乌有的辨骨识人能力

---- 尚忆教育 张海洋

《最强大脑》第二季,那30个骷髅头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挑战者史俊恒“辨骨识人”的表演,也让现场的评委与观众叹为观止。对这个挑战,Dr.魏给出了9分的难度分,让史俊恒成为当晚唯一晋级的选手。

对于为什么会给这么高的难度分,Dr.魏说:史俊恒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面部识别的能力,而是颅面复原的能力(也就是通过看头骨而复原人的相貌),他所完成的任务,恰恰是电脑所不能完成的,他捍卫了我们作为人类的尊严。

我们想说的是,Dr.魏的这个评价,也确实太夸张了,其实所谓的“辨骨识人”能力,纯属子虚乌有的能力!

通过看头骨,而准确地复原出人的相貌,这样的能力是不存在的,而挑战者史俊恒所表现出来的,其实只是相对高超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已。

“辨骨识人”这个节目背后的原理,就像《最强大脑》第一季李玉娟所挑战的“辨脸识人”、以及杨冠新所表演的“微观辨识韩国小姐”一样,其实所考核的也是观察力和记忆力,跟复原能力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之所以认定“辨骨识人”属于子虚乌有的能力,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疑问:

第一个疑问:怎样学习?

在挑战之前,孟非所提出的怀疑是很有道理的,“辨骨识人”如果是一项能力,那么这种能力缺乏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这个能力是从哪里学的?怎样提升的?对此,挑战者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说明。

对于孟非所提的疑问,史俊恒解释说他是学中医和针灸的。这样的解释完全是蒙混过关的。其实学医的人都知道,不要说学中医,就算是学西医临床的,也不会有太多机会接触头骨。如果是学法医的,或许会多一些机会,但也不大可能经常接触头骨。

而且,史俊恒只是说他是学中医的,并没有明确地说他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头骨。如果连头骨都很少接触过,“辨骨识人”的能力又从哪里来呢?

有些伙伴可能会说,或许选手的能力是天生的呢,不必学就有了。

我们想说的是,不可能是天生的,因为,即使他天生有这种能力,也不可能被发现。

因为我们有第二个疑问:怎样验证?

史俊恒在节目中所观察的头骨,是3D打印出来的,都有活生生的对应的模特。然而在节目以前,难道他自己去打印3D头骨来进行观察?这不太可能。

假如他以前有看到过某些真正的头骨的话,那些头骨对应的主人都已经死去很久了,去哪里找到真人来验证他是否能还原?如果他是个法医,或许还有一丁点机会。然而他是个中医学生,即使偶尔拿到一个头骨来作为学习研究,也根本不可能知道那个头骨是属于谁的,更不可能去找到主人来验证他所还原的是否准确。

第三个疑问:为什么又是记忆大师?

节目没有交代的背景是,史俊恒曾在2009年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如果我们对《最强大脑》第一季的解密还有印象的话,应该会知道,第一季中表演“辨脸识人”的李玉娟和表演“微观辨别韩国小姐”的杨冠新,都是记忆大师。

如果这种能力都是天生的,而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又全都是记忆大师,“元芳,你怎么看?”

根据以上三个无法解释的疑问,我们完全有理由判断,“辨骨识人”所表现的,其实根本不是Dr.魏所说的什么“颅面还原”能力,而是相对比较高超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抛开故弄玄虚的表现,这个节目所表现的真正挑战应该是这样的:

30个3D打印的头骨,以及对应的30个模特的相貌(只需看照片即可),选手在节目之前是花了一定时间来进行观察和记忆的。请注意,是在正式挑战之

前就已经花了一点时间来进行提前观察与记忆的,而不是现场观察的——关于这一点,节目组刻意隐瞒了。

选手提前通过细致的观察,找出每个头骨的特点,并且找出每个模特的相貌特点。然后把头骨特点与对应的模特相貌特点进行联想记忆,从而达到这样的效果:一看到某个头骨,就能认出相应的模特。

这样的挑战看起来好像不是特别难,但也是需要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把抽象特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联想记忆能力,这就是这个节目为什么要找一个记忆大师来进行挑战的原因。

事实上,不仅那30个头骨看起来相差无几,甚至连那30个模特的身高胖瘦面容都差不多,如果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观察力和记忆力,确实是很难应付的。

如果为了增加节目挑战的难度,完全可以像陶子所说的那样,多打印一些头骨(例如100

个,虽然成本是高了一些,但节目组应该不缺这个钱),并且多{最强大脑第二季决赛中日本小女孩选手资料}.

安排几对双胞胎,这样就有非常高的难度了。完全没必要故弄玄虚,更没必要上升到“捍卫人类尊严”那样吓人的高度。

篇二:《最强大脑解密2:揭开心算神童的神秘面纱》

揭开心算神童的神秘面纱

《最强大脑》舞台上,三位心算神童刮起了计算旋风!听音心算五位数20

笔加减法、0.5秒看算四位数20笔加减法,Dr.魏破天荒听取评委建议,修改规则,少年心算冠军吴天佑和吴仁俊双双成功晋级,年龄较小的恩铭虽然听算的环节挑战失败,在看算的第二次挑战成功,赢得满场的掌声!三位小选手展现的超强的心算能力,是如何做到的呢?

(楚唐脑力 方然 《最强大脑解密》作者)

心算神童训练的原理是什么?

《最强大脑》的观众和评委们,在听算环节,层尝试着和挑战者一起进行计算,拿着计算器的观众甚至还没有按出第一笔,第二笔已经报完了,除了惊呼,感觉毫无规律可言,那选手的训练原理到底有无规律可言呢?

挑战者在进行心算时,大脑中会呈现一个屏幕,借助图像和记忆功能,调动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在大脑中进行多位数的运算。如下图所示,大脑屏幕可以想象成电影、电视或者投影的屏幕,因为算珠为黑色,屏幕背景颜色多为白色(灰色也可),熟练时没有手拨珠的影子,只是按实际珠算的运动规则跳跃着进行。简单的来说,在整个心算过程,相当于灰色或白色的底板上,黑色或暗白色的珠点在运动,这些没有图像记忆的参与是无法实现的(图像记忆,在之前的解密中介绍过相关方法,大家可以复习下)。

挑战者计算的过程中,大脑屏幕中的算珠图象显示,会随选手心算时姿势的不同而变化,抬头心算时,脑中珠象的盘面为竖立,低头时为平放。

在节目现场,训练时间较短的恩铭,在比赛过程中,手在快速的拨打桌板,其实是在桌板拨打模拟的算盘,而天佑和仁俊系统训练的时间较长,在大脑中的

屏幕与算盘更为清晰,这个过程直接在大脑屏幕中完成。

听算和看算的难度区分有多大?

《最强大脑》节目组,为心算的三位选手设定了听算和看算两轮比赛,很多观众会问,听算和看算除了使用感觉区别外,难度区分大吗?

在心算加减法中,练习者听到声音即转换成算珠图像,听算接收数的信息是直接的,而看算,有一个数字的映象在大脑中出现,这样与大脑中得到珠象容易相互干扰,在接收数的信息时,有一个转换过程,因而是间接的,当然,在经过记忆图像与珠心算过程系统训练后,能够将看算直接转化,训练过程会稍长。 科学助教读数的速度对挑战者听算有影响吗?

当然有影响!

节目挑战的第一环节听算,当挑战者听到科学助教读出第一个数字,便开始在大脑中显示表示该数字的算珠图象;念到第二个数字时,边听数边将结果在大脑中显示出来。如果所念的位数与练习者能心算的位数差不多,那么念慢了也会增加大脑对珠象的记忆负担。如果过于念快了,心算来不及,会给大脑增加负担。所以听算时,读数与心算的速度要保持一致,这个节目组在彩排过程中,三位挑战者也和科学助教进行了多次的读数心算的磨合练习。

《最强大脑》节目组为什么没安排乘法或者除法?

我们知道加减算是乘、除、开方等一切运算的基础,而且无论加数或减数有多少,运算时只能落实到一个数加或减另一个数,并且这两个数的加减算是由若干个20以内加减算组成的。

《最强大脑》心算神童大脑运算步骤解密分析

在第一轮,恩铭选择的是6六位数10笔,天佑和仁俊选择的是5位数40笔,大家感到好奇的是选手如何在大脑里进行运算的,下面,我们以五位数的6笔来举一个例子,一起来体验下心算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拨在算盘上,加上第二个数【2】“71,942”,加法的运算法则,从最高位“5 7”起,逐位相加,即5 7、3 1、0 9、8 4、4 2,最后得出结果为125,026。接着是算盘上的数减去第三个数【3】,即“125,026-64,210”的计算,减法运算法则,从高位起逐位相减,即2(12)-6、5-4、0(10)-2、2-1、6-0,以此类推,按这样的方法直至运算完毕。三位挑战者进行多位数加减听算,其实质是熟练地掌握20以内珠算加减法,看算和听算,原理上是一样的,这里就不再赘言。

速算神童VS日本闪电算萝莉哪家强?

《最强大脑》晋级的天佑和仁俊,据说要和日本的闪电萝莉进行PK,在这里呢,给大家教个小方法,支个小招,在总决赛的当天,大家可以和神童萝莉们一起参与下挑战!

在这里,我使用谐音的记忆方法,总结一句简单的口诀:先人谢竹鼠,听竹音,看朱茵!对应的步骤以及内容如下:

1先认珠2再写数3听珠算4听心算5看珠算6看心算

珠心算基础训练计划:

1、 听珠算或者心算可以从一位数加法8笔,打算盘10题,报的数即可。时间在2分钟左右;

篇三:《最强大脑国际赛 9岁女童获胜》

最强大脑国际赛 9岁女童获胜

2015-3-14晚,《最强大脑》第二季第二场国际PK迎来中日首次脑力竞技,除了200个魔方和200把折扇这两个超变态挑战项目,整场节目最令人屏息的部分恐怕是在多位数乘除法抢答环节中,年仅9岁的日本天才神童辻漥凛音以“快于其它三位中日选手5倍”的速度无情神碾压,其中还包括世界排名第一、心算世界纪录保持者笹野健夫。此外,中国选手王昱珩在扇面环节放弃赛前观察也引发争议,在媒体看片会上现身的他道出原委:当时生病了,心态也不好。

9岁女童闪电心算 碾压世界排名第一战友

在竞技第三阶段,“速算兄弟”吴仁竣、项天佑迎战日本闪电算的“奇才”笹野健夫和辻漥凛音,进行团队对战,比拼“铁脑三项”,即闪电心算、双脑速算、多位数乘除法抢答,挑战人类心算的极限。“不到第三轮的最后一分钟,我们不知道结果!”Dr。魏很是期待。

在这个环节中,中国队的吴仁竣选择了求稳的战术,而具有攻击性的笹野健夫一开始就选择了超高难度的题目,从而使日本队暂时领先。在多位数乘除法抢答环节,九岁的日本小学生辻漥凛音展现了她超人的心算天赋,在其他三位中日选手还未算出答案时,她不仅写出12位数的答案并验算多遍,就此以神一般的心算速度对包括她的战友——世界排名第一的笹野健夫等三名中日选手进行了无情的神碾压,也使整场比赛达到高潮。一向淡定的国际评审都忍不住感叹:“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比赛!以后也未必能再见到!”

据悉,年仅9岁的辻漥凛音天赋异禀,7岁获得了日本心算最高级别——十段,该段位合格率仅为0.1%。她还曾多次登上日本综艺节目,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公认的小神童。

篇四:《最强大脑解密第二季(1):辨骨识人能力》{最强大脑第二季决赛中日本小女孩选手资料}.

最强大脑解密第二季(2):子虚乌有的辨骨识人能力

---- 尚忆教育 张海洋

《最强大脑》第二季,那30个骷髅头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挑战者史俊恒“辨骨识人”的表演,也让现场的评委与观众叹为观止。对这个挑战,Dr.魏给出了9分的难度分,让史俊恒成为当晚唯一晋级的选手。

对于为什么会给这么高的难度分,Dr.魏说:史俊恒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面部识别的能力,而是颅面复原的能力(也就是通过看头骨而复原人的相貌),他所完成的任务,恰恰是电脑所不能完成的,他捍卫了我们作为人类的尊严。

我们想说的是,Dr.魏的这个评价,也确实太夸张了,其实所谓的“辨骨识人”能力,纯属子虚乌有的能力!

通过看头骨,而准确地复原出人的相貌,这样的能力是不存在的,而挑战者史俊恒所表现出来的,其实只是相对高超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已。{最强大脑第二季决赛中日本小女孩选手资料}.{最强大脑第二季决赛中日本小女孩选手资料}.

“辨骨识人”这个节目背后的原理,就像《最强大脑》第一季李玉娟所挑战的“辨脸识人”、以及杨冠新所表演的“微观辨识韩国小姐”一样,其实所考核的也是观察力和记忆力,跟复原能力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之所以认定“辨骨识人”属于子虚乌有的能力,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疑问:

第一个疑问:怎样学习?

在挑战之前,孟非所提出的怀疑是很有道理的,“辨骨识人”如果是一项能力,那么这种能力缺乏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这个能力是从哪里学的?怎样提升的?对此,挑战者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说明。

对于孟非所提的疑问,史俊恒解释说他是学中医和针灸的。这样的解释完全是蒙混过关的。其实学医的人都知道,不要说学中医,就算是学西医临床的,也不会有太多机会接触头骨。如果是学法医的,或许会多一些机会,但也不大可能经常接触头骨。

而且,史俊恒只是说他是学中医的,并没有明确地说他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头骨。如果连头骨都很少接触过,“辨骨识人”的能力又从哪里来呢?

有些伙伴可能会说,或许选手的能力是天生的呢,不必学就有了。

我们想说的是,不可能是天生的,因为,即使他天生有这种能力,也不可能被发现。

因为我们有第二个疑问:怎样验证?

史俊恒在节目中所观察的头骨,是3D打印出来的,都有活生生的对应的模特。然而在节目以前,难道他自己去打印3D头骨来进行观察?这不太可能。

假如他以前有看到过某些真正的头骨的话,那些头骨对应的主人都已经死去很久了,去哪里找到真人来验证他是否能还原?如果他是个法医,或许还有一丁点机会。然而他是个中医学生,即使偶尔拿到一个头骨来作为学习研究,也根本不可能知道那个头骨是属于谁的,更不可能去找到主人来验证他所还原的是否准确。

第三个疑问:为什么又是记忆大师?

节目没有交代的背景是,史俊恒曾在2009年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如果我们对《最强大脑》第一季的解密还有印象的话,应该会知道,第一季中表演“辨脸识人”的李玉娟和表演“微观辨别韩国小姐”的杨冠新,都是记忆大师。

如果这种能力都是天生的,而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又全都是记忆大师,“元芳,你怎么看?”

根据以上三个无法解释的疑问,我们完全有理由判断,“辨骨识人”所表现的,其实根本不是Dr.魏所说的什么“颅面还原”能力,而是相对比较高超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抛开故弄玄虚的表现,这个节目所表现的真正挑战应该是这样的:

30个3D打印的头骨,以及对应的30个模特的相貌(只需看照片即可),选手在节目之前是花了一定时间来进行观察和记忆的。请注意,是在正式挑战之

前就已经花了一点时间来进行提前观察与记忆的,而不是现场观察的——关于这一点,节目组刻意隐瞒了。

选手提前通过细致的观察,找出每个头骨的特点,并且找出每个模特的相貌特点。然后把头骨特点与对应的模特相貌特点进行联想记忆,从而达到这样的效果:一看到某个头骨,就能认出相应的模特。

这样的挑战看起来好像不是特别难,但也是需要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把抽象特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联想记忆能力,这就是这个节目为什么要找一个记忆大师来进行挑战的原因。

事实上,不仅那30个头骨看起来相差无几,甚至连那30个模特的身高胖瘦面容都差不多,如果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观察力和记忆力,确实是很难应付的。

如果为了增加节目挑战的难度,完全可以像陶子所说的那样,多打印一些头骨(例如100个,虽然成本是高了一些,但节目组应该不缺这个钱),并且多安排几对双胞胎,这样就有非常高的难度了。完全没必要故弄玄虚,更没必要上升到“捍卫人类尊严”那样吓人的高度。

篇五:《最强大脑解密第二季吕飞龙“狮吼功”震碎杯子的真相》

楼主技术宅男一枚,物理学硕士,最近看了一则很火的节目,里面竟然有一个人用声音把杯子震破了。楼主万分惊奇,百度了一下午,果壳了一晚上,知乎了一整天,现在完整的拼凑出这样一个技术贴,纯属爱好,不喜勿喷。

事件回顾:

那个挑战者就是个卖钵钵鸡的街边个体户,楼主最不喜欢鲁夫,他居然用声音吼碎了杯子,震惊了所有人,还得到楼主女神范冰冰的垂涎,好吧,这不是本贴的重点。楼主是来告诉你们他用声音把杯子震碎的真相的!

技术分析:

本人无聊把吕飞龙的声音输入系统后进行了声音比对下面大家可以看看他和孟非说话的时候,声音的波谱图有什么不一样。{最强大脑第二季决赛中日本小女孩选手资料}.

图1:吕飞龙吼声波谱图

图2:孟非说话波谱图

有图有真相就好说话了,图1吕飞龙在发出吼声时的声音频率图,图2是孟非的声音频率图。两人的图一对比大家就可以看到差别了,孟{最强大脑第二季决赛中日本小女孩选手资料}.

非的声音频率低,声音的幅值小,而吕飞龙的呢?强大的肺活量,让声

音的频率高的已经看不到间隙了!而且幅值持续在一个很高的值!常人是做不到的!吕飞龙的“一片一片”和孟非声音的“一丝一丝”再一次说明了吕飞龙异于常人的“狮吼”技能。而他的实例也证明了用声音震碎杯子的所谓“狮吼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吕飞龙为何要拿着杯子?

为何吕飞龙用手拿了杯子一吹就碎,放在架子上的时候却屡试屡败?根据楼主的分析,吕飞龙需要根据共震来调整自己的音频,其实第一次我们已经可以清楚看见吕飞龙清晰的判定除了杯子的共振可是他为什么没有吼破呢,下面让我们让看一下真相

我们可以看出,架子在摇晃,摇晃的架子把吕飞龙声音释放出的共振全部泄掉了。作用在杯子上的,能够让杯子碎掉的“力量”也是减少了许多。这就是为什么吕飞龙第二次把杯子拿在手上可以轻松的把杯子喊破。在这一点上楼主其实是觉得存在漏洞的。

吕飞龙能否达成“狮吼功”?

吕飞龙说因为录节目吃不好、睡不好影响了发挥,可能很多人觉得他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其实这个是合乎常理的。和歌唱演员相似,他们都是依靠气息表演的人,在演出时的表现,气息的稳定可能受到各种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不排除,他训练的还不够的原因,况且他走的还是一条野路子。音高(即声音频率)碰巧与杯子一致相对来说容易实现,但是持续发出巨大的声音(声压)可能是长期有目的的训练才可能实现的,比如电视上看过的通过音响来保证音量震碎杯子的例子就能有力说明这个问题。同理,我们假设一种极端情况,若吕飞龙的肺活量极大,吼得时间足够久,一旦接近对方人体固有主频率,就极有可能与人体器官产生共振,让对方内脏破裂当场死亡。而少林寺绝世奇功“狮子吼”,遇敌之后若发功,甚至可以让对方肝胆剧烈,无心打斗从而不战而败。这样一看,要是吕飞龙再加以练习,“狮吼功”这个神一般的技能又能重现江湖了,楼主很期待他练成的这一天。

篇六:《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中日战惊心动魄 打盹的王昱

珩怎么赢的

本周五晚,很多清华的高材生们并没有看校友李健《我是歌手》节目中唱歌,而是守在电视机前看完了一场堪比大片的“中日脑力竞赛”。

在这场《最强大脑》国际赛第二场——中日对抗赛中,“鬼才之眼”王昱珩力挽狂澜,拿到对中国战队来说至关重要的一分。王昱珩与原口证老先生比拼的“扇面之谜”成了整场PK赛的首个赛点,挑战规则要求选手从极为相似的200把扇子中,通过合起来的折扇折痕来匹配相应扇面,简直难度爆表。

虽然中国战队1:3惜败强劲的日本战队,但两队的实力较量让这场比赛惊心动魄。

而作为全场唯一获胜的中国队选手,长得很像明星朱亚文的王昱珩则成了全场的焦点。昨天,记者采访了他。

尽管王昱珩的技能在中日脑力pk中获得验证,但他的台风表现,似乎遭遇评审质疑。放弃2小时的赛前观察,中途打盹,种种举动让人颇生疑惑。王昱珩对此首度回应:“当时在台上还想说更多的,但怕打乱节奏没来得及脱口而出。” 王昱珩解释说,他挑战扇面之谜,不需要提前进行大量观察记忆信息,所以放弃赛前观察。“我的挑战基数可以达到x,所以后面提到几十万把扇子也可以。加之比赛前那段时间,一直在生病,所以没想到在台上居然打盹了一阵子。” 王昱珩也提及“心里一紧”:“我就是觉得哪怕错了一个,就是在打自己脸。所以我对挑战正确率再三确认,要保证观察速度比对手快。”

谈到具体怎样观察扇子,王昱珩保持着一贯的方法:“我还是采用的多信息匹配的战术,包括看扇骨、边边角角啊,就像通过合起扇子的侧面信息找它的孪生兄弟——打开的扇子一样。”

“扇面之谜”挑战中,评审挑选出了2把中国扇子,1把日本扇子。日本扇子存在1-2毫米的偏差。中国扇子的难度更大,画面存在2-3毫米偏差,这意味着可能原本出现在折起部分的信息被隐藏到凹进去的扇面上了。

“合起扇子的折起处也就芝麻宽的边儿,信息量很局限。我当时观察这把合起

扇子时也觉得奇怪。在架子上观察200把扇子时,我发现有一把中国扇子上有2条很浅的线出现在凹进去的面,画的是两条桅杆。后来揭晓答案才发现,那把合起的中国扇子,打开时里面藏着一艘船,而在折起部分,这个信息是被隐藏的!这就是那2-3毫米偏差带来的结果。”

有惊无险的是,王昱珩依旧凭借想象力“平移”扇面画作,顺利找出了三把扇子的正确编号。

篇七:《最强大脑解密2:听音神童孙亦廷的“最强耳朵”》

听音神童的“最强耳朵” 几十米的高空,装满水的气球随机坠落,选手要仅仅凭借气球落地的声音判断出坠落的高度,要求正负误差不能超过1米。8岁的挑战者孙亦廷,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听力,成功挑战高空坠物。听音神童是如何练就的“最强耳朵”呢? 方然

听音神童的挑战猜想

选手是否计算过时间差呢?

有观众看完节目,质疑选手计算过时间差,真相是这样的吗?我们以第一次的71米举例,气球在不考虑空气阻力时下落时间为3.622秒69米自由落体时间3.秒。首先,人耳能分辨的最小声音间隔是0.1秒,而这已经足够造成2米的误差了。其次,人在心里默记时间,精度几乎不可能达到0.1秒。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就算能听到321,但是主持人口中报的数字与实际按下按钮,气球掉落的瞬间也一定是不同步的。你可以让三个人都把手机的秒表

打开,一个人说321后大家都开始计时,然后321大家一起停止,会发现每个人之间都有0.几秒的误差!用时间差算出来的,我觉得完全不可能!

节目组提供的四个数字是否另有玄机?

选手一共听过53,55,62.5,71这4个高度的声音,78到10米之间一共 68米,71减去62.5是8.5米,68除以8.5正好是8,所以每隔8.5米应该就是一个音阶,所以第二次挑战应该是62.5减去8.5刚好是54米,规则是两个误差在一米以内,所以选手答53和55,其实你给他扔个56米他就不一定答得出了。

选手听出第一次的声音比基准音高一阶,所以就加上8.5,第二次比基准音低一阶就减去8.5,难度确实很大,但噱头大于内容,有配合的痕迹,个人认为难度还不及听和弦。

中外听音高手难度大PK

《最强大脑》第一季,意大利选手的抹水听音与孙亦廷的听音挑战,都有绝对音高能力。所不同的是,意大利选手选择的听水量,只有一轮,而且在室内,没有太多的干扰项;孙亦廷的室外高空抛物计算高度的挑战,噪声较多,预测高度的干扰项较多。孙亦廷在第二轮挑战时,因为耳朵的掩蔽效应,两个水球前后几乎同时落地,形成了噪声干扰,声音和高度从线性变化到非线性变化,无疑又加大了挑战的难度。

两者对比,孙亦廷的挑战难度无疑更高。两人若同场竞技,战胜意大利选手的可能性非常大。

听音高手的秘密武器---绝对音高!

意大利的选手和孙亦廷在绝对音高上都较为出色。绝对音高,是指人们具有对声音的实际音高的感受能力,能够区分、模仿出两个不同音高的声音,能知道所听到的声音的实际高度,

并说出音名。

《最强大脑》第一季挑战的杨冠新,在杯音说水量挑战项目上,惜败意大利选手。杨冠新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拥有的是相对音高。也就是说,给两个音,能判断出这两个音的差多少。但是单给一个音,没法判断这个音是多少。

以英语单词brain举例,单个字母提取b,理解为绝对音高,而字母的in,理解为相对音高。在记忆的过程中,信息的是否有意义,材料提供的丰富性都会影响记忆的效率。

聪明的耳朵

《最强大脑》两季的舞台上,”听风者“让人震惊感知的神奇,意大利的Marco、孙亦廷,将人类耳朵听觉发挥到了极致。人耳朵能够灵敏地分辨声音的音调、强度和节奏,能有效地过滤背景噪音,从中寻找出最重要的声音,还能够感觉出声音的方向、速度和距离。保护耳朵,切忌经常性大音量戴耳机听歌,对听力损伤较大。

图为人耳的解剖图

最强大脑听音项目科普贴

帖子一 为什么选水气球?

在孙亦廷挑战之前,孟非不解,为什么选水气球作为高空的抛落物体?脑洞大开的高晓松打趣的说,“铁球,城管不让,西瓜、有血花四溅的效果,榴莲……”。

声学教授赵其昌老师的依据是:要保证选手在挑战的噪声中间,提取有用的信息。风哨声音太小,信噪比不够,在试验的时候,铁锥、矿泉水瓶、有水的橡胶套,都不能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保证落地噪声频谱要相同!这个要求,水气球恰恰能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