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天然气的作文


篇一:《燃气安全文章汇总》

加强城镇燃气安全管理保证居民安全使用燃气

为确保城镇燃气用户使用安全,防止燃气使用事故的发生,江苏省建设厅于今年2月份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进一步加大城镇燃气用户使用安全管理力度,确保城乡居民燃气使用安全。《通知》要求:

一、强化燃气企业对燃气用户设施的安全检查工作,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燃气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制定完善用户安全用气规则,落实对燃气用户安全检查、安全服务和安全宣传的责任。燃气企业要通过安全检查、安全服务和安全宣传,及时纠正燃气用户擅自拆、改、装燃气设施、违反安全规定安装使用燃气器具以及燃气器具不符合安全使用等不规范行为,消除燃气安全隐患。

二、加强燃气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燃气企业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组织、物业管理单位的作用,大力推动燃气用户安全管理和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逐步将燃气安全管理和宣传工作纳入社区工作中。要继续组织开展燃气安全使用的宣传活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橱窗等各种宣传工具,向社会普及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增加用户使用燃气的安全意识。住宅的产权人有责任向租房人、临时居住人员告知燃气器具使用须知,正确使用燃气器具,提高防范燃气安全事故的能力。

三、提高燃气用户安全防范意识。燃气企业要通过向用户发放安全用气手册、安全使用须知等方式,对用户进行燃气安全使用宣传教育,教育用户对室内燃气设施及器具经常进行自检,发现漏气及时报修,不得自行处理。教育用户正确选用、安装、使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安装必须由专业队伍安装,燃气热水器使用必须在室内空气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不得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和超期使用燃气热水器(热水器判废年限:人工煤气6年,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8年)。燃气企业要公布燃气报修、报警电话,做好24小时值班工作。严道存

燃气安全监控装置率不足10%

我市推广燃气安全监测系统

叶珊

本报讯 我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6%以上,但燃气安全监控系统装置率不足10%。市城市管理局昨日召开燃气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应用安全工作会议,希望广大燃气用户自觉使用燃气安全监控装置。

据介绍,我市燃气安全监控系统使用率很低。记者昨日采访了我市某大型燃气企业的搬运工。他们说,很少有用户安装燃气安全监控系统,用户往往用鼻子嗅的方式判断有否漏气。有时候,用户请他们帮忙测试,他们用肥皂水涂在气管上,看到冒泡才证实是漏气了。

市城管局计划由各镇街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牵头,向用户推广燃气安全监测系统,并鼓励各燃气供应企业参加推广活动。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都很重视各地燃气用户安装安全系统进展情况,提出要多加宣传、推广,但不能对用户采取强制性措施,“我们不会对用户实行强制安装,但是希望用户能够提高安全意识,自觉安装。有关部门也会抓好相关的宣传工作。用户如需要安装燃气安全系统,可以找当地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也可以找提供燃气的正规企业咨询。”

据了解,安装燃气安全监测系统的费用将由安装用户承担。价格方面,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价格。如最新一代的费用约1000元。记者昨日采访了住在四环路附近的一些居民,他们表示没有安装燃气安全监测系统,原因是很少听过这方面的宣传,同时他们也表示,安装燃气安全监测系统很有必要,但费用过高,希望一套安全装置能在500元左右。

另据介绍,燃气安全监控系统已至少更新了两代。第一代是探头监测,发生漏气时系统自动报警,第二代产品不仅有自动报警功能,而且能自动切断漏气用户气源。

室内燃气安全事故剖析与安全对策

摘要:居民燃气用户多集中人员密集区,一旦发生燃气事故,不仅伤及自己,还会殃及邻里, 后果严重。本文对室内燃气安全事故的特点及其类型进行了层层剖析,并对其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作了详细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户内燃气事故;CO中毒;爆炸

1 前言

随着城市燃气的快速发展、供气范围的不断扩大、用户数量的增长,与燃气有关的各类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用气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户内燃气事故屡有发生,且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状况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为了有效的防止户内燃气事故的发生,改变燃气安全管理多注重“事后过程”,缺少预见性的现状,有必要对户内天然气事故的原因、规律、危害进行分析,并找出安全隐患与户内事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实施户内天然气风险评估,并逐步建立燃气风险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从事故一调查一整治一再事故的事后处理的被动循环,改变为事先分析、预测、主动防范及控制分析的管理,从而最终保证燃气企业的安全管理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燃气事故及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2 室内燃气安全事故的特点及其类型

2.1 室内燃气事故的特点

2.1.1 突发性。燃气事故发生往往都很突然,根本意识不到,这使得居民用户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地的防范。

2.1.2 危害性。燃气事故发生后,不管是中毒还是发生爆炸,都会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尤其是发生爆炸时损失巨大。

2.1.3 社会性。燃气泄漏会污染空气、水源;发生爆炸事故不仅造成用户自己的财产损失生命安全,还会影响邻居的财产损失生命安全。

2.1.4 复杂性。燃气事故中的火灾、爆炸及中毒,往往还伴随着机械伤害、腐蚀伤害、高温灼伤等,给救治伤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 室内燃气事故的类型

2.2.1 CO中毒。引起CO中毒的起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工煤气泄漏引起的。由于人工煤气中含有CO,泄漏后极易引起CO中毒;二是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的CO未排出室内,在室内大量积聚,引起CO中毒。

2.2.2 燃气爆炸。燃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当燃气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形成有爆炸危险的混合气体,这种气体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爆炸的破坏力与混合气体的体积、浓度和房屋结构有关。爆炸造成的损失与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产生的高温、高压和冲击波。 3 事故原因分析

3.1 燃气用户灶具连接胶管过长、老化和脱落。一般,灶具连接胶管不能超过2m,中间不能有接头,不能直接穿墙,穿墙必须加钢套管,胶管套入燃气管道和燃具接口后应用喉箍紧固,凡使用超过两年以上的胶管必须更换新的胶管。用户在使用燃气过程中,胶管过长,可能会造成气体压力不足,点不着火;胶管管径过大,容易脱落,造成燃气泄漏,引起爆炸或中毒。胶管长期处于温度较高状态下工作,极易老化、龟裂,发生倔气,不经常对胶管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换老化胶管,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2 燃气燃烧不完全产生CO。对于嵌入式灶具,进风口被封闭在橱柜内,容易造成燃烧不完全;对于燃气热水器来讲,同样会由于室内空气量不足造成燃烧不完全,使室内积聚大量的CO,造成中毒事故。直排式热水器将烟气直接排入室内,烟气中的CO极易造成用户中毒。

3.3燃具没有安装熄火保护装置。部分燃气灶和燃气热水器没有安装熄火保护装置,当燃气火焰由于自然因素熄灭时或者由于用户没有关好燃具阀门时,会造成燃气泄漏,遇到明火,引起爆炸事故。

3.4私自拆、改燃气设施。《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10号令)第26条规定,使用燃气管道设施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改燃气设施和用具,并不得擅自抽取或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使用燃气。有些用户出于家庭装修的需要,把燃气管道、燃气表等设施私自改变位置,容易使管道连接不好,造成漏气;把燃气设施进行隐蔽包装,在燃气发生泄漏时不易察觉,也会引起安全事故。部分用户为了盗气,拆下燃气表,直接将胶管连接到供气立管,遇到燃气部门检查,再临时接上燃气表,很容易造成燃气大量泄漏,危及燃气用户及相邻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3.5违反规范安装燃气设施。《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1993)(2001版)“燃气应用” 中规定,室内燃气管道不得穿越易燃易爆的配电间、烟道、进风道等地方;燃气管道严禁引入卧室,立管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或厕所中;用户计量装置宜安装在非燃结构的室内通风良好处,严禁安装在卧室、浴室、危险品和易燃物品堆放处。违反以上规定安装燃气管道和计量仪表,会留下安全隐患。一旦燃气泄漏,将不能及时排到室外,造成爆炸或中毒事故。

4 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4.1存在问题

燃气的户内安全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燃气企业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我们还应注意到燃气安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素质水平。就目前户内燃气安全形势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燃气法规、标准建设亟待加强和完善;企业、用户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待进一步明确;燃气器具安装市场的规范以及安全装置的推广应用和后期维护保养都缺乏相应的规范化管理;一些用户的安全和责任观念淡薄;受员工素质和用户配合程度的影响,燃气企业在户内安全检查的质量和效果上还存在差

距;燃气企业对燃气户内安全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缺少完整的事故统计资料等。

4.2对策建议

4.2.1加强宣传教育

室内燃气事故不断发生,很重要的原因是用户缺少安全意识,对于能引起燃气安全事故的隐患不知道或者没有在意。如果用户能清楚知道引起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经常检查室内的燃气设施,可以大幅度减少燃气事故。因此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技术,还应积极开展燃气安全进社区、进学校的等活动,以进行燃气安全、防护、救护等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将燃气安全知识印发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及时发现解决室内各种影响安全用气的因素。除此之外针对户内燃气事故的季节性特点,实行安全提示和警示,加强用户安全防范意识。

4.2.2加强对居民用户燃气设施的检查

燃气供应企业必须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用户的燃气管道设备进行检查,并进行维修维护,发现问题应协调用户及时解决,防止由于解决不及时出现安全事故。唯有如此才能及时把燃气管道的先天性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2.3加强燃气安全事故法规的建设

首先应该明确燃气供应商和用户对户内燃气设施的管理界限;明确燃气供应商和用户的安全管理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及相应的责任人。比如燃气供应商应保证燃气的质量和户内设施的完好;用户应购买合格的器具和软管并按规定的使用期限进行更换。其次推行和完善燃气具安装及维修许可制度,规范安装维修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行为,以保证安装维修质量和使用安全。

4.2.4积极推广安全保护措施

有些事故隐患用户可能很难察觉,可以采用一些高科技产品,确保用户的安全。例如对于使用燃气热水器的用户,热水器处应具有熄火保护装置和不完全燃烧保护装置,应采用强制排风式热水器,及时把烟气中的CO排到室外,避免造成中毒事故。还可以安装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和自动切断装置来确保室内用气的安全性。

5 结束语

户内燃气事故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因而在解决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思想意识、管理方面的问题;有工程质量、经济与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宣传服务方面的问题;还有用户使用方面的问题。总之,燃气的户内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管理和法律等诸多方面。所以,要解决好户内安全问题就需要燃气用户、企业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宝荣,田琦,王丹.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成因分析及对策[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年04期.

燃气报警器在日本的应用

燃气泄漏报警器在日本的发展已途30年,30年来, 日本政府和生产企业大力推广报警器的使用、使燃气泄漏和爆炸等事故的事故率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燃气报警器已成为了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本文简述了燃气报警器在日本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介绍了燃气报警器的种类和日本政府的有关规定。1前言

日本使用液化石油气始于1952年。70年代燃气用户急剧增长、到现在用户已达23,295,000户,然而家用燃气报警器在70年代才开始推广。据统计,1970年一年共发生将近800起燃气事故。随着日本燃气的普及,家用燃气报警器的研制、开发和销售发展迅速,现在已有99.1%的液化石油气用户(包括管道和瓶装)装上报警器。据1998年资料显示。每年与液化石油气有关的事故仅发生75起。而城市燃气管道用户发生事故率更低,在全国22,418,

186户城市燃气管道用户中一年发生事故仅为16起,燃气报警器普及率也达到了89.8%,可以说,家用燃气报警器已成为日本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2日本应用燃气报警器的历史

2.1日本第一台燃气报警器的诞生

60年代、日本九洲大学清山哲郎教授在进行氧化物催化剂研究时发现,氧化物半导体的电导宰随环境中还原性气体的浓度而变化、反过来利用这一现象。便可通过测定氧化物半导体的电导率检测环境中的还原性气体的浓度,这就是人类最初的气体传感器、清山教授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化学传感器之父”。不久,日本的田口先生又完全独立地发现这一科学现象,他在氧化物中添加微量的铂和把等贵金属、经过高温烧结制成半导体材料、它就是现在半导体传感器的关键元器件。气体传感原理被发现后不久,很快在1963年5月、由日本新宇宙电机株式会社开发出了第一台接触燃烧式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次年12月改良产品问世。命名为“电子燃气报警器”,这时的报警器已经可以检测燃气、一氧化碳等气体,可以安装在浴室或者采用集中监视、从功能上讲,已经较适合家庭使用了。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1969年2月,日本的科研人员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式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半导体式与接触燃烧式相LL,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寿命长、不易与硫、氯等元素化合而失敏等优点,应用前景更广泛。

2.2日本政府对燃气报警器的有关规定

1980年8月的一天,在日本中部静冈县某地下商业街、发生了大爆炸、在场的不少顾客受到伤害,当救援和消防人员进入现场又发生第二次爆炸,死伤人员共达213名。该事故的原因虽然至今仍未断定是由燃气泄漏引起还是由地下自然产生的沼气引起的,但是,这次事故加速了当时日本政府对公共场所安装燃气报警器义务化工作的进程。日本政府对相关的法律,比如液化石油气法、燃气事业法、消防法和建筑基准法等进行了重新研究和修订,最终于1981年2月,正式提出了对“公寓、居民大楼等公共住宅、非特定多数人进出的设施、建筑物以及地下街”等地点的燃气报警器的义务安装。

1983年11月22日,在静冈县一所娱乐场所野餐餐厅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顾客和餐厅职员有14人死亡、27人受伤,这是日本液化石油气历史上另一次重大的爆炸事件,震动了全国液化气行业、同时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以此为契机,与液化石油气行业携手加强行业的安全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全力致力于推广报警器。

2.3燃气报警器的安装场所

在日本的《液化石油气法》、《燃气事业法》、《消防法》以及《建筑基难法》等各种掖律法规中根据燃气的种类、规定必须在以下建筑物中、有灶具的房间都必须安装。

(1)特定地下街、特定地下室;

(2)其他种类的地下室(如:地下仓库、地窖等);

(3)集体宿舍(如:公寓式住宅、公寓大楼等);

(4)餐馆饮食店等建筑物;

a.剧场、电影院、公众会堂等类似的场所;

b.夜总会、游乐场等类似的场所;

c.宴会会场以及餐馆、餐厅等饮食店;

d.百货商场及超级市场;

e.旅馆、酒店;

f.医院、门诊;

g.幼儿园、学校等各种校舍;

h.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

i.公共浴室

篇二:《燃气安全小常识相关文章》

燃气安全小常识相关文章:

时尚生活小常识

生活小常识:被你随手丢掉的营养食物

饮食小常识:四季豆的保健养生功效

冬季健康生活小常识

冬季生活小常识

近年来燃气事业发展迅速,燃气的用途也从单一的炊事之用,向沐浴、取暖等多元化发展。

燃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燃气具有的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性,使安全用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燃气中毒、死亡事故屡有发生,给家庭造成了不幸,给社会带来了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使用者缺乏必要的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及使用不当造成的。因此,掌握日常安全用气常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每个用户都十分重要。

我们所说的燃气包括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

每个使用燃气或即将使用燃气的市民朋友时刻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 专接燃气要请专业人员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居民在装潢新居或其他原因需安装或改装燃气设备时,为了贪图便宜或过分追求美观,请一些没有燃气安装资质的民工擅自安装或改装燃气管道和器具。这些民工因缺乏专业知识,在管道的材料和走向上随心所欲,完工后又不进行气密性测试等必要的安全检查,造成燃气事故隐患。每年都有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燃气事故。{关于预防天然气的作文}.

二、 停止使用燃气后,要关闭全部燃气开关

许多管道或燃具因长期未进行保养或其他外力因素造成的轻微泄漏,一时不能被发现,但经长时间的积累也有可能造成燃气事故。所以,用户应在停止使用燃气后,关闭全部燃气开关就可避免该类燃气事故的发生。

三、 经常检查燃气设备,发现漏气及时报修

客户应该经常检查煤气设备是否正常,及时对燃具进行保养和更新,热水器至少每年请专业人员清洗保养一次,保持燃具清洁,使用正常。当嗅到煤气味或其他可疑气味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燃气总开关,严禁明火入内和启闭所有电器开关。

四、 发现中毒,及时抢救

发现有人燃气中毒,应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流通良好的场所,并使中毒者平稳躺下,将其衣领解开,头向后垂,下颚向前伸,便于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送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

选购安全燃具八要素

如何选购安全可靠的燃具?对此,燃气专家还给出了八条建议。

1.查看钢板厚度,劣质灶具表面钢板较薄,易变形。

2.选择带熄火保护装置的灶具,当火焰被风或水熄灭时,可自动切断煤气。

3.使用前应由专业人员安装调试,使灶具燃烧时火焰为蓝色。如调试后,仍有脱火、回火和火焰发黄等现象,说明灶具质量有问题。

4.灶具点火系统中最关键的是点火器,伪劣灶具点火时声音沉闷,火花闪点短。

5.用手掂灶具,劣质灶具由于材质薄,重量较轻。

6.要选择生产规模较大的专业生产厂家的产品,以保证售后服务。

7.查看燃器具是否贴有准许销售标志,是否有合格证、产品说明和标有技术参数的各项材料。

8.使用加强型燃气连接管和优质管卡。

居民使用煤气要注意以下情况:

煤气是一种优质的气体燃料,它具有清洁卫生、方便快捷、节约能源等优点,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煤气又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发生危险,造成事故。有些居民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以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因此,普及居民安全用气常识,增强居民安全用气意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1. 一 旦发生煤气意外泄漏,千万不要启动任何电器设备,包括开灯、排风扇、抽油烟机、电视、收音机,打电话等,要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并迅速报告燃气公司。

1995年1月3日凌晨1时10分,某小区居民楼发生一起煤气爆炸事故,男主人当场被炸身

亡,门厅、储藏室、厨房都被炸毁,两个卧室被爆炸后燃起的大火烧毁,室内物品全部化为灰烬。

事故原因查明,该用户由于煤气软管与灶具连接处接触不实造成煤气意外泄漏,当时家中无人,男主人凌晨回家后察觉到有煤气泄漏,他没有按照安全用气要求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而是去开抽油烟机,结果抽油烟机启动打出火花引爆了煤气,酿成了惨祸。

2. 煤气用具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不能贪图一时便宜,而埋下事故隐患。

1998年10月17日上午11时,某市一煤气用户全家煤气中毒,一家3口2人死亡,一人重度中毒。

事故调查发现,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使用了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煤气连接软胶管。由于连接煤气管和灶具所用的软管是淘汰的氧气管(用于气焊、气割),这种软管弹性差、不耐腐蚀,极易发生意外脱落造成漏气。{关于预防天然气的作文}.{关于预防天然气的作文}.

3. 安装煤气热水器,一定要请专业队伍进行规范安装,使用热水器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1997年7月30日,某市一煤气用户发生煤气中毒,造成两人死亡。现场检查发现,当时用户在使用煤气热水器洗澡时,由于室内开着空调,所以门窗紧闭,空气无法流通,造成室内的2人煤气中毒。

4. 使用煤气时,一定要有人在灶前看管。每天临出门、临睡前要检查一下煤气阀门是否关好。

1998年3月17日3时,某高校家属楼一煤气用户家中煤气着火,大火将厨房内物品全部烧毁,阳台玻璃全部烧坏,幸亏扑救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经调查表明,该用户在晚上11时左右临睡前,在煤气灶上烧了一壶水,后来睡下后就忘了取下,结果水烧干后引发了火灾,给家庭财产造成了损失。

5. 在进行室内装修时,不能移动煤气设施,不要将煤气表、煤气管等装在橱内,更不能将煤气阀门密封起来。{关于预防天然气的作文}.

1997年3月31日,某小区居民楼发生火灾,大火将煤气表烧坏,煤气从管道中燃烧喷射而出,需立即切断气源,但由于设于一楼煤气用户的总阀门被用户砌在了灶台里面,无法及时关闭,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6. 煤气灶具不能放在煤气表的正下方,必须错开煤气表的正下方30厘米以上,不能使煤气

表受热、受潮。

1990年8月17日,某小区运输楼一用户将灶具摆放在煤气表正下方,因长期受热,煤气表连接铅管被烧坏,造成煤气表脱落,引发了火灾。

安全使用天然气小知识

现如今,天然气已进入千家万户,使用天然气既方便又干净,给生活带来方便,很受用户欢迎。但是,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使用不当,容易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事故。因此每个用户对安全使用天然气要十分重视,不可麻痹大意。当然,只要注意安全,天然气会很好地为您服务。

一、天然气的组成和特性

天然气是从油气田产生的,主要由甲烷及少量乙烷、丙烷、丁烷、二氧化碳、氧及硫化氢等组成。气田产生的天然气含甲烷较高,可达95%以上,油田产生的天然气含甲烷量一般在80%左右,略带有汽油味。油田产生的天然气每立方米的重量约为同体积空气的75%左右,而1立方米的气田产生的天然气重量约为同体积空气的50%左右。

天然气比空气轻,浮在空气上面,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当空气中含有5~15%浓度的天然气时,遇火就会爆炸,其燃点为550°C。其发热量比城市煤制气的发热量高出两倍多,是非常好的燃烧气体。

二、天然气用具的安装

天然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很危险。我国天然气多采用管道输送的方法进入千家万户,因为天然气管线安装和设备的制造均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规定进行的。用户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用户不能自行安装。

天然气用户应该采用当地天然气管理机关所认可生产的专用天然气设备,而不允许用户随意购买和私自制造与安装,否则容易造成漏气、中毒、爆炸等隐患,其后果可想而知。

三、正确使用天然气灶具

为了保证用户安全,天然气灶具决不允许安装在矮小、狭窄和通风不良的厨房内。使用天然气的厨房应保持空气流通。因为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热值较高,燃烧时需要的氧气较多,假如厨房通风不好,就会造成空气中含氧量不足,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所以要求厨房应有直通室外的门窗。厨房高度不得低于2.2米。安装一台双眼灶,对于容积小于10立方米的厨房,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少于4次;对于6立方米的厨房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少于5~6次。最好厨房安装排风扇采用强制通风,以保证厨房内空气流通。

为了保证天然气的正常燃烧和安全使用,无架灶具应安放在耐火的灶台上,灶台高度在600~700毫米为宜。为保证灶具的燃烧热效率和防止火焰被风吹灭而引起事故,灶具要安装在避风的地方。灶具不应直接安装在气表之下,距气表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300毫米,气表距地面为1.6米。灶具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火等气”,即先点火而后再开气,这样安全;相反,若先开气后点火,气先流入空气中,达到爆炸浓度,遇火就会引起爆炸,这样很危险,所以一定要“火等气”。

2、在学会调节风门,根据火焰燃烧情况调节进风的大小,以防止出现脱火、回火和黄色火焰。

3、用旋扭阀调节火焰大小时,一定要缓慢转动,切忌猛开猛关,以防损坏。

四、家用天然气设备怎样维护才安全

为了保证安全使用天然气设备,只有更好地维护天然气设备,才能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

家用天然气设备均安装在用户的厨房内,包括输送天然气的管道、气表、灶具和控制天然气流通的阀门。气表和灶具之间用钢管连接成一体。灶具与天然气管道之间用耐压橡胶软管连接,各个设备之间的距离均按标准规定的间距进行安装,不可随意变动,更不允许用户私自改动和拆卸,这样才能保证安全使用。 不应在气管上晾晒湿抹布或衣物,更不应在天然气管道上和气表之下悬挂重物,以防止管道受力,造成接口处漏气。同时也不要把天线或地线接在气管上,这样可能产生电火花,易引起爆炸。

天然气灶具应注意日常维护,发现毛病及时消除,各种开关应轻开轻关,滑动自如,不可强行扭动,防止断裂。

五、天然气系统漏气怎么办

天然气系统漏气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管线上各种接头填料或垫圈损坏;

2、管道被腐蚀有孔眼;

3、气表损坏;

4、连接气管的橡胶软管老化或损坏,胶管两端安装不当;

5、灶具旋钮不严;

6、气表前阀门填料损坏。

天然气漏气是非常危险的,当闻到有臭鸡蛋味或汽油味时表明有漏气的地方。此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能动火,不能开关电器,不能吸烟或用铁器相互敲打,总之防止一切火花产生。此时应立即打开厨房门窗进行自然通风(钮不可打开排气扇强制通风),以降低厨房内渗漏的天然气浓度,同时用肥皂水在可能漏气的部位进行试验。试验地方若产生气泡,表明此处漏气,此时应首先关闭阀门。漏气点无法自行修理时,应立即通知天然气管理部门进行修理。

对天然气系统检漏决不允许使用火柴点火的方法去检查,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其后果不堪设想。使用天然气的厨房,严禁使用第二火源(如蜂窝煤、煤油气化炉等),以防漏气发生火灾

篇三:《安全使用燃气征文》

安全使用燃气,创建美好家园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然气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优质能源,既环保又节能。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使用天然气的人也越来越多,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天然气也有缺点,它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可燃性物质,因此,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正确使用。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一种热值高、燃烧稳定、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天然气是通过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来燃烧的,它不含一氧化碳,比空气要轻,是无毒的,与人工煤气相比,供应稳定,杂质含量极少,有助于延长燃气具寿命,减少用户室内设施维修费用;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代替煤气的使用,减少对石油的开采,从而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尘粉和碳氧化合物等气体的排放量,还有助于减少酸雨的形成,舒缓地球温室效应,有效的保护我们的环境。

天然气的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使用于工业燃料,用于工厂采暖、生产锅炉以及热电厂的燃气轮机锅炉。天然气还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如烤漆生产线、烟叶烘干等。它也可以为城市燃气事业做出贡献,特别是居民生活燃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城市都对天然气的需求明显增加。所以,天然气为民用燃料的经济效益也要大于工业燃料。

但是,天然气也有危险的一面,它有着无色、无味、无毒的特性,如果泄漏,它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有毒气体,从而造

成人员的中毒甚至死亡。记得2009年11月,在哈尔滨市,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妇在厨房里烧上水后,便到客厅看电视,把烧水之事忘记了。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厨房里一声巨响,老夫妇赶紧往厨房跑去,他们闻到一股强烈的燃气味,原来,灶台水壶里的水溢出将火浇灭,导致了燃气泄漏,遇火发生爆炸。最后老夫妇身亡。这件事就是由于老夫妇的大意,而丢失了生命。所以,当天然气泄漏时,我们应该迅速地关掉燃气总阀门,并且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在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开任何的电气用具,最后迅速离开现场,等气味散尽以后才可回屋内。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注意安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安全使用天然气,一起创建美好和谐的家园吧。

篇四:《预防天然气爆炸》

天然气是自然界中一切天然生成的各种气体的混合物。是蕴藏在地层内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份是甲烷、乙烷等气体烃。

天然气易燃易爆和空气混合后,温度达到550℃左右就会燃烧;其混合物浓度达到5%-15%,遇到火种就会爆炸。天然气热值高,约8500-10000千卡/米3,天然气燃烧后发出的热量是相同体积的城市煤气的2.5倍左右。

使用天然气的注意事项:

1、使用燃气的场所为什么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使用燃气(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灶具和热水器的场所必须保持通风良好,这是因为燃气燃烧时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来助燃,同时产生含有二氧化碳和少量一氧化碳的烟气,如1m3的天然气燃烧时要消耗10m3空气中氧气,同时产生1m3的二氧化碳和2m3的水蒸气。如果室内通风不良,则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减少,供氧不足将导致不完全燃烧,而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有毒气体,会造成人员中毒、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使用燃气的场所必须保

持通风良好,使新鲜空气得到及时补充,并将烟气随时排至室外,这样可预防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保护全家的安全和健康。

2、居民家中如何预防燃气事故?(天然气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应购买使用质量和安全性能良好的灶具和热水器,假冒伪劣产品是事故之源;

(2)应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按规范安装燃气设施,否则会留下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