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越战故事


篇一:《一位越战老兵的故事》

一位越战老兵的故事

诸暨市大唐镇冯村有一位瞎眼司令,虽说他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记忆过人,说起故事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能清晰的描述那次震惊中外的越南自卫反击战的风风火火岁月;他能描述战况中的血雨腥风中的残酷现实;他能记忆越战中的每一位战友,甚至于他们依稀的容貌;他能回忆起越战前后上战场时的每一句誓言。当我聆听了他的故事以后,感觉诧异之后,我忽然感觉那次越南自卫反击战已经深深地刻在他脑海里,伴随着他生活的节奏而起伏,伴随着丰功伟绩而放大,让我们永远尊敬他,让历史记住他,卫国而战,为民牺牲的精神和他的每一份功勋。

1978年末,南国边陲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边境挑衅事件,牛羊等牲畜被无端掠夺;边陲人民被无端骚扰,甚至于被打死;他们在我们边境线内埋伏地雷,破坏我们庄稼和损害我们的老百姓,而且驱赶我们的华侨,这样一次次的挑起事端,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神圣。党中央在严厉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国土边疆的安宁,为了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不可侵犯,吹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号角。

南国的年末还是阳光柔柔,鲜花灿烂,但是却孕育这一场残酷的人类的战争。戚定浩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12军34师一百团的机械炮兵连战士,已经闻到了战火的硝烟,他们连接到命令需要征集18名战士,有的战士彷徨了,毕竟战争意味着死亡和受伤,毕竟战争是残酷的对峙。戚定浩毅然打报告,要求到战争的第一线去奋战,他的请求令很简单:我家里有兄弟俩,就是我打死了,老父亲还有兄弟照看,小时候,我爱看战争片,我想做英雄,就是选一兵,我也要尽力争取。接着进行了党旗宣誓,家信巧妙回复,插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阆中的13军38师113团钢铁营三连,团长征前话简短、明了,让大家知道了战争就在眼前。他说:战争马上开始,战争必死人,不要怕!邓小平说,发挥牛刀杀鸡的本领,让敌人望而生畏,现在就出发!最后关山度若飞,万里赴戎机,进行战斗前准备开拔工作。

2月16日晚9时,伸手不见五指,山棱异常的静悄悄,只有几声小鸟低弱的鸣叫,预示着一场战争的开场。借着微弱的月色,埋伏在河岸的三连140名战士,分批坐上橡皮筏全速越过100多米宽的红河,戚定浩他们一组8人,正绷紧每一根神经,全速行进,试想一想,假如被敌军发现,一颗炮弹将会导致整船灰飞烟灭。他们不敢稍有懈怠,思想停留在冰冷的

寒风中。

终于上了对岸,工兵营开始极速排雷,侦察兵前面打头阵,步步紧逼敌军阵营,此时刚好是后半夜一点半,正是南国春寒料峭季节,后半夜冷风习习,他们连像一把尖刀,却悄悄地穿插进敌人的营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摸黑进入敌军阵营,侦察兵开始摸哨卡,他们穿插连攻敌人的营地,但是因为人生地不熟,侦察兵摸哨卡失败,引起敌人的警觉,一时枪声、叫喊声、手榴弹声等响成一片,按照敌人的火力,估摸着有两个连的兵力,他们随手丢掉身上的棉被和雨衣,减轻身上的重量,轻装上阵,因为出征前规定每一位战士必须带好雨衣、棉被、水壶、2斤米、四个弹核、两个手榴弹和五百发子弹,约莫60斤重的随声必用品,但是,戚定浩不一样,他作为炮击手,他带的是:两根标杆、一个格子记录本、棉被、雨衣和防毒面具。就这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估摸枪声已经零落,他们就必须停战、按照作战计划,他们必须绕道到指定的14号高地,履行封守巴山县城,阻断越军增援部队的目标,达到迎接总攻的开始。他们穿过封锁线,顺利的到达了目的地。

14号高地位于进巴山的公路要道边的山坡上。他们开展了战前的准备工作,挖出了深深的壕沟,同时,埋伏在下面。此时他们听到来自于祖国的排炮像炸雷,从头顶呼啸而过,然后一声声在敌方阵营开花,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和那爆炸的耀光在边境线形成强大的光束,久久不褪。他们以为我军炮力已经把敌人的阵地夷为平地了,心中一片窃喜。但是战争不可能这样一蹴就成。敌军的援兵纷纷增多,但是戚定浩他们连队居高临下,严密的监视着公路上的一举一动,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一次次都被他们打下去,那子弹像雨点一样密集的射向敌方,直到第二天下午3点,和大部队接轨,他们整整打了一天,五百发子弹几乎用完,为大部队的前进保障了实力和铲除了后援部队的帮助。

这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让他们异常疲惫,他们被转入第二梯队修整,准备参加第二场战斗的打响,在这过程中,他们睡的是猫耳洞或河床冲刷过的沟道,何为猫耳洞就是在斜山坡上挖一个够人斜躺的洞,和衣斜躺着,再在上面盖上香蕉叶或树叶。越南的气候很特别,好像和雨在较劲,一星期几乎要下两天雨,有时看起来阳光明媚,又淅沥沥下起了春雨,他们的衣服就这样湿了、干了,干了,湿了。让大家还有承受不了的有,在战场上,人就像机器,得不停地思考战况和保持高扬的战斗状态,神经一直紧绷着,吃饭也没有定时。有一次,两天两夜没有吃上饭,只啃了压缩饼干或少量罐头,当戚定浩看到嘉兴产的榨菜罐头时,异常感动,好想见到了久别的家乡的亲人一样,到现在还念念不忘那一幕。因为身体承受能力达到了极点,人的感情就会更加脆弱,他们的内心无时无刻都在渴望着战斗的尽早结束。

在行军中,他们每时每刻都要预防敌军散落游击队的袭击,有一次,敌人一颗子弹呼啸的从他眼前穿过,他以为自己牺牲了,但是命大福大,只是擦破了鼻子上的一点皮,然而心中还是有一点惊悸的,从地上爬起来时,发现心跳得特别厉害。

俗话说:战争就是敌我双方的对峙。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战争就是磨难,战争就是损失和无奈。他们不崇尚战争,他们希望和平。在我军强大的宣传攻势的引领下,一张张宣传传单从飞机上飞下来,告诉越南人民:中国人民和越南人民永远和好。他们照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心中更多的是害怕和强烈的渴望和平的需要。

记得有一次,戚定浩和战友在巡逻时,发现对面山上探出两个头,当时,大家犹豫不决,是游击队还是村民时,作为班长的戚定浩果断命令,以安全为主,不冒目伤害任何老百姓。最后发现的是两个十二、三岁的男孩,他们把他们送回了家,发现家中只有一个坐轮椅的老爸和一个年老的奶奶,当他们比划着告诉他们,别到山上乱跑时,老奶奶激动地敲打着凳子,示意他们坐一会儿,又拿出自酿的老酒,自己先喝了一点,请他们喝,让战士们培感温情。

2月22日下午,那才是战争进入白日化的一天,位于吉祥的563高地驻扎着越军一个师部的指挥所,接到情报后,我军派出了五、六两个钢铁连前去迎战,但是都被敌人的强大火力压下,迟迟不能攻下据点。接到上级命令,三连要发扬上次英雄作战的精神,不惜代价

啃掉这块硬骨头。穿插部队应命协同作战,敌我双方都出动了大批的坦克和大炮,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好像整个大山在震动。经过猛火的先遣以后,紧接着,三个连联合上阵,战场上厮杀声响彻天地。此时,敌军的机枪开始了猛力的反攻,直压住我方的火力,有一颗炮弹就在前面开花。眼看局势非常危急,戚定浩马上决定,

十班跟他走,往后退三十米,卧倒!分批越过敌人的火力点,然后从后包抄而进,当越过火力点时(一马路),被敌军发现这个计划,密集的弹雨从天而降,全部对准这马路,马路被炸成坑坑洼洼,

但是这马路是大家必经的要塞,戚定浩一马当先,拿着机枪,用密集的弹雨掩护着战友们跨越马路,当战友们来到对面时,反过来掩护他经过马路要塞时。他看准弹雨停息的间隙,一个箭步跨越到马路上,但是胸口的弹药负荷太重,羁绊他,摔了一个大跟斗,让战友们为他捻紧了一把汗,但是他不惊慌,一个滚动,滚到马路下的稻田里,然后来一个鲤鱼翻身,飞跃来到对边,和后面的增援部队,一起包抄到敌人的后方,趁敌人还没有回过神时,就消灭了机枪手,赢得了反扑的机会和战争的胜利。

紧接着,时间的指针指向了,2月25号上午3点,三连来到了563高地,据探报,563高地是敌军的师部的指挥所,要消灭这个据点,说明了这是一场特别的战役。9点双方火力接轨,开展了你死我活的火力急拼,阵地上硝烟滚滚,双方都在死磕,他们都为着自己的大部队的前进打着头阵,因为这样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与毁灭,就这样,双方不停地火并,枪声在山谷回荡,形成一股强烈的对流,让大家不寒而栗。最后,到晚上4点,终于敌人败下阵来,仓惶撤退,当从俘虏中了解到有一个师部的副师长腿部受伤带着兵在逃窜时,戚定浩他们连就立马决定,继续追赶,活捉师长。但是,因为道路不够熟悉,追了好长时间才不得不放弃,但是这一次战役大败了敌人,让敌人的士气大为受挫,我军士气高昂,为战争的胜利,打响了开头炮。

3月5日,戚定浩他们连又接到师部命令,表扬并且要求他们:三连穿插好,主攻好,撤兵也要好,就来一个压阵吧,为祖国人民树立一个英雄连吧。作为一个英雄连,他们的作用就是断后,圆满完成整个部队的撤退任务。

我军的撤退,助长了敌人反攻的心思,他们想死命的围攻我们的后面部队,想来一个小范围的围歼战,一次次从河对岸包抄过来,都被我们强大的攻势压下去。他们的一次次阴谋也烟消瓦解。

最后也就是3月12日那一天晚上,他们三连作为断后部队,一夜急行军撤退出90多里路,在离边境2公里的地方暂时驻扎下来,做短时间的修整,完成回归工作。

3月13日4点钟,他们终于在猛士机场下机,踏上了祖国的领土,一颗紧张的、紧绷的心终于安定下来,迎接他们的是鲜花和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真诚的欢呼声。他们为他们的九死一生而庆幸,为战友们的英雄牺牲而缅怀,为祖国中央慰问团的祝贺而自豪,为自己尖刀三连的荣誉称号而光彩,并且军委授予他们集体一等功和戚定浩个人三等功。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是人海沧桑,但是那一份战争的经历让他们永世难忘,同样让祖国人民永远尊敬和爱戴他们。尖刀三连的丰功伟绩将记录历史的史册,成为大家传颂与学习的榜样,时代在进步,他们的业绩将永远传承。

正如戚定浩说的:知足常乐,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人们,才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知道国家和平与强大的重要,大家都渴望祖国强大,山河壮丽,但这所有的一切,将会流淌着几代人的血和汗水,因此在工作上,戚定浩认真负责,在公益事情上他一马当先,在为人处事上,他谦和毕恭,他将把他的一生付诸于平凡的为人民服务中。

篇二:《这是一个被人们传诵了很久的关于越战后的一个美国士兵的故事》

这是一个被人们传诵了很久的关于越战后的一个美国士兵的故事。

他打完仗后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是我想求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一位朋友一起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回答道,“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一个真实的越战故事}.

“有些事情我必须先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了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直到 永远。”

“我很遗憾听到这件事,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一个地方住下。”爸妈很为难地 说。

“不,我希望他能和我们住在一起。”孩子坚持说。

“孩子,”父亲还是很难接受儿子提出的要求,“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我想你还是赶快回家吧,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孩子更多的消息。然而,几天过后,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他们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身亡。警察局认为这是一起自杀事件。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他们被带往市里的陈尸所辨认尸体。在陈尸所里,父母看到的 是:他们的儿子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父母感悟: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深思:孩子无力回避他们现在或将来所面对的残酷现实,他们站在高高的悬崖上踌躇着:或准备直面人生,或准备悄然遁世,或正在冷眼旁观。爱子情深似海的你是再把孩子往前推一把呢,还是与他们乘一艘同舟共济的船呢?

今天的孩子都面临着同样紧张的社会和家庭,为什么绝大多数孩子都在顽强地抵抗着沉重的心理负荷,只有少数孩子走向了绝路?谁也不希望故事中的这种悲剧发生在自己的家庭里,那么,既然我们这些单薄的个体无力扭转庞大的社会,我们就在自己的小家里给孩子营 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生存空间。

让我们少一点揭短和教唆,多一点安慰和宽容,用成人成熟的爱去抚慰孩子此时此刻正在受伤的心,因为他们也渴望健康、完美和向上。如果孩子受了委屈,我们少一点草率和冷漠,多一点理性和忍耐,用我们饱经沧桑的智慧去化解孩子稚嫩的谜团,因为他们渴望父母的理解和指点迷津;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对学习、人生的兴趣,我们不要让他们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告诉他们只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让社会容纳自己,就能找到人生的乐趣,就能做一个正派的人。

篇三:《虎啸:F-111的越战故事》{一个真实的越战故事}.{一个真实的越战故事}.

虎啸:F-111的越战故事(上)

2011-09-08 09:04:08关键词:f-111 土豚 战斗轰炸机

“No pain, no gain, the pain began in Washington; the gain began in Southeast Asia”

啸,形容飞机飞过的声音。虎是东南亚的一种倍受尊崇的动物,许多美国飞行员喜欢把 F-111 与虎的形象联系起来,这里用虎啸为题表示 F-111 的越战故事。

F-111 的故事开始于 1965 年,结束于 1996 年。从 40 余年历史的角度,可以将通用动力的 F-111 战斗轰炸机类比作孩子的成长。经过漫长的不适与分娩的阵痛,还有 6 年焦躁与不安的童年,成熟的 F-111 已经证明了自己,成为美国空军史极具价值的一员。F-111 的成熟来自于华盛顿的争吵,来自于 1968 年的越南战场。

华盛顿的阵痛

1950 年美国空军开始计划寻求新的飞机以替代现役的 F-100,F-101,F-105 等百系列飞机。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也正在寻求一种新的舰载防空、护航型战斗机以替代 F-4,F-8 系列。空军需要的是一种以对地攻击为主的飞机。1960 年空军提出了具体的性能要求,主要是最大速度达到 2.5 马赫,能执行高低空轰炸任务,作战半径 800 公里,具有 30,000 磅的载弹量,机体内部有弹舱。海军需要的是一种以对空截击任务为主的舰载机,要求具有长时间的巡航能力,并可以远距离地拦截敌方的轰炸机,并具备发射空空导弹的能力。当时海军寻求空空导弹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 Douglas F6D-1 身上,不过海军发展署认为 F6D 速度慢、应用范围窄,价格昂贵,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导弹。直到 60 年代末,海军理想中的导弹仍然没有出现。 1960 年美国国防部(DOD)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Robert S. McNamara)。上任伊始,这位国防部长便以其在福特汽车公司经营管理的手段,开始对国防组织进行改革,美国三军都面临巨大的考验。尽管海空军对新机的要求大相径庭,但这位少年得志的年轻部长仍然要求研制一种满足海空军共同要求的飞机,此外他还加入了能够为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提供近地支援的新指标,项目名称定为 TFX。虽然这样的要求有些不近人情,但从部长的角度,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飞机在高、低空范围内,高、中、低速度区域内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项目研发开始时,研究人员的目光转向了非常规的“变后掠翼技术”。这项技术虽然经过 NASA 成功的实验,但并没有投入实用。不过这是唯一的海空军都同意采用的技术,包括并列座舱等,都是海军妥协的结果。无疑,国防部长的目的是追求完美的通用性,以降低成本。但随着项目的进展,两军种对飞机的尺寸、重量、武器系统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美国国防部也做出了让步,决定试制两种型号,于是空军型 F-111A 和海军型 F-111B 的作战指标要求颁发到美国的主要飞机制造商手里。{一个真实的越战故事}.

F-111A 的原型机

F-111B 的原型机

经过持续一年的对各个方案的筛选过程,国防部和海空军最终选择了波音和通用动力提交的方案。两种方案中,海空军倾向于波音公司的设计。但是在 1962 年 11 月国防部却宣布采用通用动力的设计方案,理由是“该方案具有更高的通用性,更容易实现低成本的目标”。麦克纳马拉获得了最终的胜利:1962 年 12 月 21 日主承包商通用动力-格鲁曼公司在德克萨斯州的 Fort Worth 签署了项目合同。TFX 项目终于走上了正轨——然而矛盾的祸根已经发芽,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更多活剧正在酝酿之中。

保守的说整个 F-111 的项目是相当复杂的,项目需要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当然还有项目参与者大量的协调与协作。整个项目以通用动力主,格鲁曼公司的介入是因为其有设计和生产舰载机的丰富经验。还有普惠,休斯两个分承包商,普惠负责研制 F-111 的引擎。休斯公司研制海军型 F-111B“凤凰”机载电子设备系统。另外还有 17 个子承包商,分别负责飞机的各个子系统,范围从雷达、弹射座舱、导航系统等等,所有人都要自己从头做起,没有任何现成的产品。而主承包商和子承包商还要依赖分布在 44 个州的 6,000 个供应商。难怪会有人评论到:“一个接近完美的项目,几乎每个选举区都一个承包商”。

将所有的先进技术以及海、空的要求都集合在一架飞机上,这是非常困难的,就像一个婴儿的诞生,需要母亲做出 10 月怀胎的辛苦努力一样。不过这辛苦并不只是单单出自于飞机自身,还有来自于国会和媒体的持续关注,他们发现在新机的研制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成本过高、交付延迟的缺点。在他们眼中只有显而易见的缺点,全新的变后掠翼技术、电脑控制的全天候导航和武器投放系统、低空自动驾驶系统、这些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这其中一项新技术的成本和应用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喜欢高谈阔论记者和官僚们最难理解的。因此 F-111 的成本完全超过了麦克纳马拉的估计。首架原型机的成本已从估算的 450 万美元涨到 600 万美元。这使得以强调通用性降低成本的麦克纳马拉和 F-111 成为美国人眼中的笑柄,公众激烈的反应充斥着美国媒体。出于成本的原因,最终导致 F-111 的采购数量大幅度地削减。这对于通用动力和 F-111 都是非常痛苦的,不过好在还没有危及整个项目的发展。这样通用动力面对着双重的压力,一方面要尽量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新技术带来的困难。这样一些本应该在飞行实验中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全都转移到机场和工厂中进行。

尽管有很多的困难,婴儿还是如期地降生了,在签订合同两年之后,F-111 于 1964 年 12 月 21 日首飞,地点位于 Fort Worth 的卡斯威尔空军基地(Carswell AFB)。海军型的 F-111B 于 1965 年 5 月 18 日在纽约的格鲁曼 Bethpage 工厂首飞。但她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婴儿,超重、成本过高,还有一大堆恼人的技术问题。所有这些还需要技术人员的智慧来解决。 收割者和三叉戟作战

截止到 1967 年底,F-111 已经在艾格琳空军基地(Eglin AFB)和爱德华兹空军基地(Edwards AFB),进行了 18 项研究、开发,测试(RDT&E)。“牛眼作战测试”(Combat Bullseye test)显示了 F-111 战斗轰炸机攻击雷达的高精确性,单从这一点讲,足以使空军信心十足。但不幸的是,F-111B 的发展很不顺利。对于海军来讲 F-111B 太重、太大了,她最终夭折了。在“牛眼作战测试”成功的鼓舞下,空军将 5 架测试型的 F-111 送到了尼利斯空军基地,开始两个新的项目:“收割者”(Harvest Reaper)和“三叉戟作战”(Combat Trident),并为此成立了第 4481 战术战斗机中队第 1 特谴队。“收割者”开始于 1967 年 6 月,主要是对 F-111 的“顽疾” 进行进一步的甄别,为其将在越南开展的行动做准备。“三叉戟作战”开始于该年的 7 月,主要是将一群空战老兵中的精英分子训练成第一批驾驶 F-111 的飞行员。对于这些精英来讲,飞行驾驶不是问题,但是学会驾驶 F-111 却异常复杂。在 5 架测试型的 F-111 中,没有任意两架是相同的,飞行教官不得不对她们一一熟悉,直到首架生产型的 F-111 莅临尼利斯空军基地,情况才得以好转。首架生产型号 F-111,编号 F-111A,她是美国空军的第 31 架 F-111,但却是最为重要的一架。因此特地由“收割者”和“三叉戟作战”的指挥官,伊万代斯曼上校(Colonel Ivan H Dethman)来驾驶。当降落在尼利斯空军基地时,崭新的 F-111A 似乎还带着油漆的味道。

伊万代斯曼,一位老兵更准确说是一位经验老到的空军飞行员,曾经在二战的欧洲战场驾驶 B-26 执行了 36 次任务,也有报道说他曾经依靠自动驾驶系统和地形跟踪雷达(terrain following radar),以低于 500 米的高度,让 F-111 从 Fort Worth 飞到尼利斯空军基地,跨越 1,047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