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功颂德文章


篇一:《顾炎武的优秀散文作品》

复庵记·(清)顾炎武

旧中涓范君养民(1),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土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2)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颠,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3)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释:

(1)旧:指明朝。中涓:内侍太监,主持宫中清洁扫除。(2)东宫:太子所居之宫,这里指太子。(3)雷首之山:雷首山,在山西永济县南。此山西起雷首山,东至吴坂,绵亘数百里。随地而异名,有中条山、历山、首阳山等称。

与人书·(清)顾炎武

《宋史》言,刘忠肃每戒子弟曰[2]:‚士当以器识为先[3],一命为文人[4],无足观矣。‛仆自一读此言[5],便绝应酬文字[6],所以养其器识而不堕于文人也。悬牌在室,以拒来请,人所共见,足下尚不知耶?抑将谓随俗为之而无伤于器识耶[7]?中孚为其先妣求传再三[8],终已辞之,盖止为一人一家之事,而无关于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

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9],若但作《原道》、《原毁》、《争臣论》、《平淮西碑》、《张中丞传后序》诸篇,而一切铭状概为谢绝[10],则诚近代之泰山北斗矣[11]。今犹未敢许也[12]。此非仆之言,当日刘叉已讥之

[13]。

注释:

[1]顾炎武一生书信繁浩,这是其中之一,题目是后人所加。[2]刘忠肃:名挚,字莘老,东光县人,今属河北省。宋代嘉祐年间进士,官至侍御史。右仆射,谥忠肃。每:经常。戒:警戒,告诫。[3]器识:器度见识。[4]命:命名,称为。[5]仆:自称的谦词。[6]应酬文字:指祝寿、墓志、碑状等歌功颂德的文章。

[7]抑:或者。[8]中孚:李颙,字中孚,周至县人,今属陕西省,清初著名学者,与孙奇逢、黄宗羲齐名。明亡后隐居讲学,与顾炎武友善。先妣:死去的母亲。[9]韩文公:唐代文学家韩愈,谥文,世称韩文公。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苏轼《韩文公庙碑》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10]铭状:墓志铭、传、状等。[11]泰山北斗:极言其高大,比喻最崇敬的人。《新唐书·韩愈传》赞:‚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12]许:许可,赞同。[13]刘叉:与韩愈同时的诗人。史载刘叉曾投韩愈门下。一次与韩愈争辩,当着许多宾客,刘叉拿了韩愈的钱就走,说:‚这是讨好死人(指韩愈写了很多墓志铭祭辞之类)的钱,还不如给我做贺礼。‛讥:讽刺。

与友人论学书·(清)顾炎武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1],往往言心言性[2],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3];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4]。性命之理,著之《易传》[5],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6]‛;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7]‛;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8],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9]。‛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10]。‛颜子之几乎圣也[11],犹曰:‚博我以文[12]。‛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13]。自曾子而下[14],笃实无若子夏[15],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6]。‛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17]‛,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18],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19]。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20],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21],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22]。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23]‛。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24],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

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25],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26],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27],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28]。‛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29]。

注释:

[1]百余年以来:指明代理学家王守仁以来。[2]言心言性:这是指宋、明理学家所讨论的哲学范畴。

[3]‚命与仁‛二句:《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4]‚性与天道‛二句:《论语·公治长》:‚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孔子弟子端木赐。[5]‚性

篇二:《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课堂巩固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戊戌( ) 叱咤( ) 激亢( ) 蓟北( ) 酣畅( ) 涕泗(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Bǐng( )息 āng( )茫 lǚ( )稳健 精hàn( ) bìn( )除 āng( )桑

bìng( )除 chuàng( ) 木jī( ) hàn( )卫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

(2)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

(3)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

4.文学常识填空。

(1)梁实秋(1903~1987),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散文代表作________。

(2)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________,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合编为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

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6.本文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

7.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找出文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8.梁任公讲演时有什么特点?试从声音、内容、表情等方面分析。

9.试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梁任公的特点。

学习效果测试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显宦(huàn) 屏息(bǐnɡ) 精悍(hàn) 迥乎不同(jiǒnɡ) ....

B.莅校(wèi) 步履(lǚ) 谦逊(xùn) 博闻强识(shí) ....

C.箜篌(kōnɡ hóu) 弥漫(mí) 酣畅(hān) 叱咤风云(zhà) .....

D.沾襟(jīn) 蓟北(jì) 激亢(kànɡ) 涕泗交流(tì sì) .....

2.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风神潇洒 莘莘学子 炉火纯清

B.义无返顾 崭露头角 左右顾盼

C.大汗淋漓 雷厉风行 源远流长

D.壮极愉快 鸦雀无声 黄沙弥漫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B.古人在清明到郊外踏青的同时,往往还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例如踢球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的喜爱。

C.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D.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

B.高科技楼上大教室里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

C.温总理在各种场合,经常会脱稿讲话,而且喜欢旁征博引,这是由于他长期以来注....

重学习、注意积累的结果。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

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B.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C.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

D.为及时征求和收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省“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省统计局日前在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社会调查活动。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回忆老舍

梁实秋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他身体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着苍老。他写作的态度十分谨严,一天七百字不是随便写出来的。他后来自己说:‚什么字都要想好久。‛他的楼下住着老向一家,但是他们彼此往来并不太繁。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很孤独。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现在不是谜了。他死得惨。他的父亲也死得惨。胡絜青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他父亲死在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是舅舅家的二哥回来报的信,这个二哥也是旗兵……他败下阵来,路过那家粮店,进去找点水喝,正巧遇见了老舍的父亲。攻打正阳门的八国联军的烧夷弹把父亲身上的火药打燃,全身被烧肿,他自己爬到这个粮店等死。二哥看见他的时候,他已不能说话,遍身焦黑,只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后来父亲的小小衣冠冢中埋葬的就是这双袜子。这时老舍不足两岁。

这段悲惨的家史是天然的小说题材,在老舍的一生中,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的记忆里,勾起他的无限辛酸和义愤。

老舍父子都是惨死,一死于八国联军,一死于四人帮的爪牙。前者以旗兵身份战死于敌军炮火之下,犹可说也,老舍一介文人,竟也死于邪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毒箭之下,真是惨事。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个小湖的水里,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与世无争,他的思想倾向一向是个人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主义,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何况他也因恪于形势而写出不少的歌功颂德的文章,从任何方面讲,他也不应该有他那样的结局。然而,不应该发生的事居然发生了。

老舍最后一部小说是《正红旗下》。一九八○年六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四二页,九万七千字。这部小说作于一九六一年底和一九六二年。据胡絜青的代序说,这部小说的遭遇很惨,经过也很曲折。小说以写满人为主,而且是清朝末年的满人,并且是以义和团那个时代的骚动为背景。所以在体裁上当然与所谓‚现代体裁‛不同。老舍所以敢动笔写这一部早就想写的小说,是因为他以为他已获得允许可以‚在一定的大前提之下自由选择体裁‛,但是他想错了。一九六二年下半年,起了一阵‚现代文字狱妖风‛,株连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谁愿意莫名其妙地因写小说而被戴上‘反党’的大帽子呢?‛‚这些文艺政策上的不正常现象就构成了《正红旗下》既没写完,又没发表的原因。‛……(节选自《槐园梦忆》)

6.请简要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7.作者写“老舍之死”,为何连带写了“他的父亲也死得惨”?

8.画直线部分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9.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画波浪线部分提到的“任何方面”,具体涉及哪几个方面?

10.分析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内容层次。

三、语言表达

11.提取下面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寒食节”下定义。(不超过40字) ⑴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⑵寒食节的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⑶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烧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的这一天生火煮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⑷《邺中记·附录》中有关于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烟火、只吃醴酪等冷食的记载。⑸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就是寒食节的风景。⑹寒食节虽不像端午节那样有名,但我国北方仍有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场面。

寒食节是

1.xū zhà kànɡ jì hān sì

2.屏/摈/摒 苍/沧/怆 履/屐 悍/捍

3.(1)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2)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3)眼泪和鼻涕一起流,形容痛哭的样子。

4.(1)《雅舍小品》 (2)饮冰室主人 《饮冰室合集》

5.参考答案: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率,认真细致,幽默风趣,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解析:注意从文中找出关键信息进行归纳,仔细体会人物的特点,如形貌、声音、动作、气质等。

6.主要记叙了梁任公演讲时的音容笑貌、学者风度。

7.梁任公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且感染影响听众。如文中写到‚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8.梁任公演讲时开场独特,谦逊而又自负,声音沉着有力、宏亮而又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演讲时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

9.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学习效果测试

一、1.B 解析:B项中‚莅‛应读‚lì‛;‚识‛应读‚zhì‛。

2.C 解析:A项,‚清‛应为‚青‛;B项,‚返‛应为‚反‛;D项,‚壮‛应为‚状‛。

3.C 解析:A项应该去掉冒号;B项顿号应该改为逗号,因为一用‚呀‛,就表示是一个简单的语句了;D项引号内的逗号应该放在引号的外面。

4.D 解析:‚见微知著‛指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该句望文生义。

5.D 解析:A项前后不照应,‚在于‛后加‚能否‛。B项,‚早餐营养‛与‚提供‛搭配不当。C项,‚那几天‛与‚在这时‛搭配不当。

二、(一)6.参考答案:回忆四十多年前老舍生活、写作的情景及其为人与性格。为下文写老舍的不幸遭遇作铺垫。

解析:对该段分层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四十多年前‛加以概括,不难得出答案。分析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可以从段落的位置、与上下文的关系等方面考虑,在这里,该段处于段首,由下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起铺垫的作用。

7.参考答案:作者写‚他的父亲也死得惨‛,目的是说明老舍的悲惨家史,为下文写老舍之死作铺垫,也借此来感叹老舍死得无辜,同时通过比照来揭示‚四人帮‛的残暴。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时既要抓住第二段文字了解老舍父亲惨死的情形,也要结合第四段文字理解作者如此写的用意,从对比中归纳重点。

8.参考答案:将老舍父子俩的死因作对比,叙议结合,突显父子命运悲惨,尤其痛斥‚四人帮‛之可恶。

解析:此题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从内容上是写出了父子命运的悲惨,尤其是对‚四人帮‛的痛恨。从形式上运用叙述、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并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技巧。

9.参考答案:为人处世、思想倾向、写作态度、思想感情、政治表现。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可从第四段中概括。

10.参考答案:先以一个递进复句写老舍的平正通达,突出他亲近大众的性格,再以‚何况‛作让步表达,写老舍也歌功颂德,并非忤逆;再总述一下,无论如何不该置于死地;最后,转折一笔,笔力千钧,‚居然发生了‛。表达了强烈的斥责和深切的同情。

解析:注意理解句子中的关联词语,通过关联词语划分层次。

三、11.寒食节是我国北方每年在清明节前一天以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的一个民间节日。(清明节前一天1分,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1分,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1分,一个民间节日1分,不是单句不得分)

篇三:《领导文稿写作》

《领导文稿写作》讲授提纲

赵德强

领导文稿:是领导为实施领导、主持开展工作所作的讲话、发言、汇报、报告、致信和签发的文件、撰写的调研文章、工作文章等文稿,是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这类文稿体现组织意图,具有权威性、思想性、指导性、鼓动性,其写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对文秘工作者既是一种压力和挑战,又是一种磨炼和提升,更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一、 准确领会领导意图、上级精神

(一)领会领导意图。(解决对路的问题)

1、善于抓“点”。要点和核心,讲话精华和创造性的见解。(抓住领导交代的要点)

2、善于连“线”。由点联想领导过去对同一问题的见解,找联系,发展地串起来。(领导思路的连贯性)

3、善于扩“面”。对领导意图敢于从理论、内容上进行扩展,使之更丰富和理论化。(合理的理性拓展)

4、善于构“体”。在三者基础上,围绕主题,观点与材料统一,综合分析,形成总体结构。(合理的布局)

建议:一是关键在于平时要学习研究党委、政府和本部门(单位)的各项决策部署和主要领导领导的思想、观点、意图,可通过学习会议文件、领导讲话、领导签署的文件、领导署名文

章和调研报告、领导修改过的文稿、听会、跟随领导调研等方式进行学习研究,努力提高把握大局、服务中心的能力。二是平时要全方位加强学习研究,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能够站在领导的高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跳出部门看全局工作,要克服依赖的思想,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主体作用。四是研究领导的深层次的、真正的意图,力图抓准。

(二)吃透上级精神。

把握上级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精神实质和工作重点并力争予以体现。

1、 阅读范围要尽量广泛。

2、 阅读内容要突出重点。

3、 学习态度要严肃认真。

(三)明了下头情况。

领导文稿要尽量反映基层生动实践,有效指导基层工作,所以了解把握基层情况十分重要。

1、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2、 积累消化下面材料。

3、 争取参加有关会议。

4、 指定撰写专题材料。

二、详实搜集占有材料

(一)占有材料要 “多”。一是重在平时的积累,善

于通过多种途径积累,积累材料要多多益善。二是要善于学习研究材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如,专题学习研讨等)

(二)鉴别材料要“严”。真实、合法性。对调查、报送、网络等渠道获得材料要核实、甄别。(尤其对调查报告、上报材料等的核实十分重要)

(三)选择材料要“精”。以一当十,用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强的材料。

(四)使用材料符合文体目的。要“活” 。

三、准确把握写作结构

结构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点。

(一)标题。

1、单标题或简式标题。由会议或活动名称+文种名称,也有直接用揭示主题的关键句子作标题。2、复式标题。由一个主标题和一个副标题构成,主标题揭示讲话的主题,副标题与简式标题大致差不多。

(二)称谓。注意称谓的准确、规范、简炼和亲切。

(三)正文。一般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1、开头:开门见山、快捷入题。或交代背景或说明原因或说明目的或说明依据或强调重要性,常常采用会议评价法、会议总结法、开门见山法、概括说明法、目的动因法、抒情渲染法等。

2、主体:主旨鲜明、重点突出,结构明快、逻辑严谨。A、板块式(横式)结构:以小标题分板块;B、以顺序号分板块;C、纵式结构:板块间由浅入深的关系。

3、结尾:结尾要干净有力,不拖泥带水,往往发出号召、作出强调、鼓舞人心。有总结式、号召式、直接式、祝颂式等。

四、准确把握语言特点

(一)准确。概念、结论、分析、判断、政策、措施要求等要准确。

(二)庄重。主要用议论、叙述、说明,一般不用抒情、描写。

(三)简明。篇幅短小精悍、用词简明显豁、多用单句短句。

(四)注意文体差异。讲话、汇报、致信、致辞的语言各有差异。

五、快写细磨慢推敲

(一)突出主题。

(二)订正观点。

(三)增删材料。

(四)调整结构。

(五)润色语言。得当、得体、通俗、规范、合法。

六、撰写领导文稿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充分研究体现领导的语言风格。有的喜欢长句、有的喜欢短句,有的喜欢排比,有的喜欢典故、民彦、古诗词,有的喜欢引用领袖人物论断。

(二)要避免雷同重复。同一个会议、活动可能会有多个领导讲话,要注意领导的身份,准确把握领导讲话的角度、分寸,并做好协调分工;同时,还要注意领导就同一问题、同一项工作作的讲话,要错一个角度,要有新的思想和提法。

(三)做到指导性与生动性的统一。领导讲话既要注意政策指导、提出要求,又要注意听众的接受心理,语言要生动、贴近群众,增强讲话的 实效。

(四)做到常规要求与创新思路的统一。领导讲话既要注意按照上级要求和一般工作要求内容来讲,又要大胆结合实际创造性讲工作、提要求。

七、领导文稿撰写中的主要问题

( 一)文稿文风不实

1、内容空泛,文字冗长。

问题表现1 :从结构看,八股文式写法,求全求大。安排了形势任务、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机制、组织保障等等,这样不区分情况写上这些内容,就必然无话找话说。

问题表现2 :从文字表述看,不注重语言锤炼。穿靴带帽,讲大道理;泛泛而论,空话套话多;照抄领导讲话,拉拉杂杂。

篇四:《佳作篇》

1. 沉默是金

一位哲人说过:沉默是一种修养、一种冶炼,鲁迅也有论述: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沉默是一种德行,沉默凝聚着力量,酝酿出光辉,沉默是金。

在这个物欲横流,喧嚣聒噪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逐欲追利的滚滚“洪流”中,他们如跳梁小丑般的在历史的舞台上“翻”潮“弄”浪,自以为潇洒流行,却不知自己有的只是愚昧,只是烦躁,只是无所事事而一事无成,因为他们丢弃了沉默,忘记了沉默是金的至理真言。

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选择了沉默,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沉默凝聚着力量,只有厚积勃发,后发制人,恰到好处,才能克敌制胜,沉默是冷静,沉默是金。 古往今来,能说会道的人很多,但最终成就了大事业的又有几个呢?

纸上谈兵的赵括铁齿铜牙,最终全军覆没;做完再说或不说的闻一多先生闲静少言最终成就一番事业;隐居山林的诸葛亮事一鸣惊人,终成三国鼎立之势;面对跨下之辱韩信选择沉默,终成一代名将„„于是智者喊出了“沉默是金”。

孔老夫子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智者看来,实际行动比夸夸其谈更有意义,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遨游蓝天之后。在一次庆功宴会上说:“鸟类当中,鹦鹉是最能说的,但鹦鹉是飞不高的”所以“沉默是金”。

沉默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品格。如果没有沉默,就没有孕育,就没有震荡,就没有突破。蛾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终于把飞的梦幻变成现实;海在沉默了一时之后,终于把惊涛的壮观推出了地平线。朝霞在沉默了一夜之后,终于把绚烂的光彩洒向大地,禾苗在沉默了一季之后,终于把丰富的营养献给人间。总而言之,沉默是金。

后记: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

沉默不是金

从古至今,“沉默是金”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处世方法,然而,在如今这个众生纷纭的时代,我却想说:“沉默不是金。”

穿越时空的苍凉和沉重,我看到了秦末年间揭竿而起的陈涉、吴广。面对“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处境,他们放弃了沉默。为了自己的性命,也为了“苦秦久已”的百姓,他们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发动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沉默不是金”!

走过历史的长廊,我看到了直言不诲的魏征。在朝堂上,众文武百官面前,魏征敢于进谏,说出自己的观点,指出太宗的错误。他没有沉默,他用直言帮助太宗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唐气象。当他死时,太宗还为失去一个不会沉默的官员而痛惜。

轻轻推开现代文学之门,鲁迅先生浑厚的嗓音在耳边响起:“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确,如果我们选择沉默,迎接我们的很可能便是死亡。鲁迅先生选择了爆发,他更用文字使人们发出惊人的呐喊,进而成为“新中国的圣人”。

无数的先人向我们诠释了“沉默不是金”,可是,回到现实,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现在街上不乏有这样的现象:一个歹徒当街抢了一位妇女的钱包,而周围的人只会站着看着这一幕发生,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位妇女很倒霉。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会站出来声讨歹徒?人们说“他也许有刀,他

很厉害”。可他就算再强能强过群众吗?中国人啊,你们为什么要沉默,为什么就不能爆发一次!想到这些,我更加要说:“沉默不是金!”

人生短短数十载,岁月不居,流年似水,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富裕,我们又何必为了众人的眼光而心不甘情不愿的沉默呢?生命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为我们活着,我们更不可能重新来过。那我们为什么不爆发一次,哪怕最后失败了,落入了万丈深渊,至少,我们活得真正精彩。

沉默不是金,蓦然回首时,也许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