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出塞扩写成故事


篇一:《《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三-教学教案》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新课。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组内简单交流。

三、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

附板书: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和《出塞》,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长歌行》。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教师演示诵读动画。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将出塞扩写成故事}.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六、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将出塞扩写成故事}.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2.向别人讲述《七步诗》的有关故事。

附:板书设计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教案点评:

教师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篇二:《《七步诗.长歌行.出塞》读写练习题》

《七步诗.长歌行.出塞》读写练习题 姓名:

一. 默写《七步诗》,写出句子意思,根据课文填空。

诗句 句意

这首诗的作者是 时期的 。曹植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诗中用“豆”比喻 ,用“萁”比喻兄长 ,“同根生”指 ,“相煎”指 ,全诗表达了对曹丕 的不满,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 的残酷现实。

二.默写《长歌行》,写出句子意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诗句 句意

《长歌行》出自 ,“长歌行”的“行”是古代诗歌的 。诗的一至四句写了春天的 ,五六句写了秋天的 ,用季节的变换作 ,说明一年里最美好的季节是 ,人的一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是 时期。七至十句用江河不能西流作 ,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 ,不要到老了再后悔。

三.默写《出塞》,写出句子意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诗句 句意

本诗的作者是 代的 。一、二句表达了作者对连年战争的 ,对出征的将士们的 。三、四句表达了作者对飞将军李广的 ,对驻守将领无能的 。全诗表达诗人对国家对人民 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阅读同学习作,回答问题。

风筝

青岛唐山路小学四年级二班 王昭君

春天来了,草青了,柳绿了,桃花开了。这几天下午放学回家我路过村头,总看见一些人在放风筝(写春天的环境,烘托自己心情,为下文写风筝作铺垫)。

啊!是孙悟空!你看他头戴黄帽,身穿黄衣,白袜.黑靴,左手提着金箍棒,右手举到额头前,打着眼罩,看着我(写外貌抓住了特点,描写顺序也合理)。“老朋友,又见面了!你好吗?”我大声问候他。孙悟空眨眨眼,不说话,只是抵着嘴笑,又一蹦一蹿升上了云头(在外貌动作描写基础上,写自己的想象,极有情趣)。再往周围看看,蝴蝶、八卦、老鹰、燕子„„许许多多,花花绿绿,十分好看(从“面”上略写这些风筝,全文有详有略,处理恰当)!

我要亲手做一个风筝,把它送上天空。打定了主意,我匆匆地往家赶(写自己的打算结束全文,有余味)。{将出塞扩写成故事}.

简评:描述生动、传神,既有“面”的描写,又有 “点”的描写,条理清楚。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减轻,给了孩子充分的自我发展的时间和和空间,本文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 指导、点评:朱维山 本文获青岛市当代小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 发表于《语文报》第1181期三四年级版

1.本文写了哪些风筝?

2.文中写哪一种风筝最具体?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本文写风筝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

六.写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通过描写景物、描写生活画面或叙述事情表达出你的感情或对某事理的感悟。

篇三:《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新课。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组内简单交流。

三、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

附 板书: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将出塞扩写成故事}.

1.学习《七步诗》和《出塞》,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将出塞扩写成故事}.

1.背诵《长歌行》。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 教师演示诵读动画。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六、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 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2.向别人讲述《七步诗》的有关故事。

附: 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教案点评:

教师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

诗的意境。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探究活动

【边塞诗派】

唐朝的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作家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他们的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青海湖。

长云:连绵不断的浮云。

穿:磨破

金甲:金属制的战服。

破:打破。

终:始终。

还:回家。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这里指玉门关。

何须:何必要。

怨:吹奏哀怨的乐曲。

杨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名称。

度:越过。

请你自己再找一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与大家交流一下,背一背。

篇四:《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新课。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组内简单交流。

三、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

附板书:长歌行葵露待日百川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和《出塞》,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长歌行》。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教师演示诵读动画。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六、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2.向别人讲述《七步诗》的有关故事。

附:板书设计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教案点评:

教师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探究活动

【边塞诗派】

唐朝的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作家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他们的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青海湖。

长云:连绵不断的浮云。

穿:磨破

金甲:金属制的战服。

破:打破。

终:始终。

还:回家。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这里指玉门关。

何须:何必要。

怨:吹奏哀怨的乐曲。

杨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名称。

度:越过。

请你自己再找一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与大家交流一下,背一背。

篇五:《昭君出塞的描写》

一身小白花朵水印底的素服装束,白白的,淡淡的,走在命运最后一程的路上。这样,就这样,她,平静的、安然的、坦从的坐在娇中,走在命运召唤的途中,走过生命,走向她早已知晓的宿命。 昭君,现在,你已踏在了出塞的大地上,去吧!去匈奴的茫茫草原在地上,那里才是属于你的,那里才是你自己的天地,任你自由奔腾驰骋的广阔天地。你走了,去了匈奴,我的灵魂也随着你一同来到匈奴,来到这片广阔自由的天地。

大漠一片荒凉,日已黄昏,落日悲伤地划过这片土地,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有那个暗红的倩影在风中显得仓促无力。狂风卷过土地,毫不留情,留下深深的印记,好似惆怅的背影,任天际的脚步践踏,也许她从没有悲伤过,只是后人有感而作罢了,留下了悲切的一页。她也想过后宫的三千佳丽,会有人远离自己生活二十余载的故都吗?长安车水马龙,安宁繁荣,太平盛世的古城依旧焕发着年轻的活力。人之常情,为了自己的家乡,为了戍边的将士,也为了高高在上的帝王,什么都可以献出,只为和平,安宁的生

活和这片可爱的土地。

飞沙走石,苍天也要考验这位奇女子,行至黑河,惊涛拍岸,卷起千层浪,长安城内的繁花也为此

凋谢,飞越过的孤鸿被时间永远地定格,还有那声悲鸣!

手起,琴响。

一段流传千古的琵琶曲回荡在北漠里,夹杂了太多情感,泪水滴在了手上,滑过弦间道出千古的绝唱,带着悲鸣飞越远方,流星划过,本是许愿的地方,却急促地需要奔向北方,未知,带着沉淀淀的茫然。

马车里的昭君想要的坚强在哪里?掀开帷帘,一切变得不安,但心中依然留下对未来的渴望,泪水划过了明亮的双眸。带着已西沉的太阳,行驶在远方的远方,不再为此彷徨,因为坚信那里会有自己的

生活,自己的爱人和使命。

人之常情,也许是千千万万的后人为昭君出塞描写的无限悲伧,不管是什么人,离开自己也许再

也不会回来的故土,都要流下感伤的泪水,因为那是永别,诀别之痛。

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马蹄声渐去渐远,仿佛每一步都重重地踏在她的心上,情系我心,马蹄声声,

我心悠悠,情亦悠悠,心亦悠悠。

篇六:《昭君出塞路线对开发体验式旅游的意义3》

本科学年论文

昭君出塞路线对于体验式 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将出塞扩写成故事}.

吴田颖

燕山大学

2010年12月

本科学年论文

昭君出塞路线对于体验式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

学院(系):里仁学院经济管理系 专 业:旅游管理 学生 姓名:吴田颖 学 号:071405041038 指导 教师:王明霞 完成 日期:2010年12月 15日

学 年 论 文 任 务 书

目录

摘要................................................................................................................................................... 5

一、体验经济和体验式旅游 ................................................................................................... 7 二、历史文化资源与人文旅游 ............................................................................................... 9 三、昭君出塞线路与体验式旅游项目的开发 ..................................................................... 10 四、总结 ................................................................................................................................. 12 参考文献…………………………………………………………12

本科学年论文

摘要

摘要: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旅游者已经渐渐成熟起来,他们追求新的旅游体验,对旅游产品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体验式旅游入手,通过对当代旅游者新的特征的分析,初步探索了昭君出塞路线体验式旅游开发的具体发展模式和前景,并且明确指出,体验式旅游产品这种新生事物的发展目前还不很乐观,但是它代表了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关键字: 体验式旅游 传统旅游 昭君出塞 历史文化资源 人文旅游 体验经济

篇七:《一部个人与时代的悲剧》

一部个人与时代的悲剧

——浅谈马致远《汉宫秋》

汉文二班 闫玉滢 41302067

摘要:在元蒙统治时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将国民分为四个等级,民族矛盾尖锐。在这样一个时代,文人地位低贱,人生价值难以实现,甚至有“九儒十丐”的说法。马致远的《汉宫秋》,看似表现民族矛盾,实则是一部表现元代文人悲剧与时代悲剧的作品。

关键词:马致远;《汉宫秋》;个人悲剧;时代悲剧

马致远,大都人,他经历了蒙古时代的后期及元政权统治的前期。青年时追求功名,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中年时期,曾出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则淡泊名利,以清风明月为伴。《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剧本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自从班固的《汉书》记载以来,曾被很多文人引用,或借以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郁闷愁苦之感;或借以表现自己的热爱国家,忠贞不二之志;或借王昭君之痛来抒发自己对故国的眷恋。这样,历史上昭君出塞的故事也就不断被文人借题发挥,离历史真面目越来越远了。许多文人对此痛心疾首,纷纷借昭君出塞的故事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如陆游《明妃曲》中写到“双驼驾车夷乐悲,共卿谁悟和戎悲”;文天祥在《和中斋韵》中说“俯首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这种民族情绪和爱国精神,可以说为昭君出塞的故事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马致远就是在这些前人的创作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的人生遭遇,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汉宫

秋》。

一、 从马致远所处的时代看

马致远生活的时代正是蒙古统治者继灭金之后,不断挥师南下,最终灭亡南宋,完成统一的时期。在这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唐宋所建立起来的封建经济文化遭到了空前的破坏。谢采伯在他的《密斋笔记》中写到“数千里间杀戮皆尽,城郭丘虚,金帛,子女,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宇悉皆烧毁”也正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伴随着南宋王朝的灭亡,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也是一落千丈。虽不至于像宋末遗民郑思肖、谢枋所说的”九儒十丐”、“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但文人地位卑贱确是事实。马致远的《荐福碑》中也曾写到“你本是儒人 ,我着你今后不如人”,这正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反映。

蒙古统治者为了防止汉人夺权,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不仅把人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而且对前朝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科举制度也是时好时辍,元代的科举较宋代不仅时间间隔长,而且四等人分设考场,试卷难易不一每科中试者不过几十人而已,这种情况对于大批汉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汉人中试,也只被委派为地方小官,别说施展才华了。这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尤其是那些贫苦的下层文士来说,无疑是剥夺了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当时文人所处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施展才华,实现抱负,追求人生价值。这就让当时的文人常常陷入一种苦闷忧郁的情绪,继而绝望愤怒。马致远也是这一时期苦闷文人形象的典型代表。马致远青年时期胸怀壮志,想有一番大的作为,到了晚年

却是不慕名利,信仰全真教,创作了大量的神仙题材的杂剧。马致远思想的变化中,无不包含着对元朝统治者的不满与失望。

二、 从《汉宫秋》的内容来看

《汉宫秋》是以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的,但马致远却将以往以王昭君为主角的旦本戏改成了以汉元帝为主角的末本戏。做这样的改变并非没有缘由。王昭君不是《汉宫秋》的主角,也不是作者要着力塑造的人物,作者主要塑造的是汉元帝的形象。虽然作者对他“久不临朝”、“愁花病酒”的行为有所批判,但对汉元帝的同情也是不言而喻的。在作者眼中,汉元帝只是一个受到蒙蔽的君王,是一个受害者。

汉室奸佞当权,阻塞贤路,外族凭陵,危机四伏,可汉元帝却被蒙在鼓里。《汉宫秋》楔子写他一上场就说“边塞久盟和议策,从今高枕已无忧”。当汉元帝在巡视后宫时,因琵琶声与昭君相会,并称他与昭君的姻缘是“五百载该拨下的配偶”,他宠爱昭君,更多的是着意于情感的契合。但好景不长,汉元帝本以为惩罚毛延寿该是易如反掌,却不料招致毛延寿出逃,呼韩邪单于“索要昭君娘娘和番”的被动局面。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满朝文武却都束手无策,汉元帝痛苦地意识到“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

汉元帝虽贵为天子,但实际上,许多事情身不由己,一直受人摆布,甚至在送别昭君时,本想多留昭君片刻,尚书即横加干预道“陛下,不必苦死留她,着她去了罢。”汉元帝悲从中来,痛苦不堪地唱到“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她临去也回头望!”

第四折为全剧的高潮,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思念,进一步渲染他孤

苦悲凉的心境。在汉宫,人去楼空,汉元帝挂起美人图,苦苦追忆,朦胧间昭君入梦,梦醒则茫然若失,只是孤雁哀鸣,“一声声绕汉宫,一声声寄渭城”,凄厉地陪伴他度过寂寞的黄昏。

作者通过对汉元帝悲苦遭遇的同情,侧面反映了奸佞当道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自己对元朝统治者的不满与失望,同时借汉元帝之口,斥责了那些身居要职却腐败无能的人,在第四折中,作者借孤雁哀鸣,炉香缭绕之景,把整出戏的气氛烘托得哀怨凄婉,把自己的理想破灭之后的愤懑又无奈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在元代社会那种民族歧视,文人地位低下,奸佞当道,报国无门的环境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马致远,由于屡屡受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无法得到实现,人生追求与黑暗现实发生激烈的碰撞,因而产生了愤懑而又无奈的情绪。于是,作者借《汉宫秋》,通过汉元帝的遭遇,借汉元帝之口,用愁苦哀怨的气氛将自己的情绪曲折地表达出来。因此,《汉宫秋》表现的,不仅仅是王昭君的悲剧,更是马致远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广大知识分子的悲剧。这就是为什么《汉宫秋》能在封建时代赢得那么多知识分子的赞叹,又为什么称其为一部个人与时代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元史.世祖纪五.中华书局.

【2】元史.选举制.中华书局

【3】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八:《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的故事

---历史地理故事传说新编

这是一个昭君出塞的友谊与历史故事,没有办法深入的研究,也没有办法从历史中求实证,只当作传说,总想对国家民族有一点好处,不妨说一说.

公元372年,一支自称为“凶人”的强大骑兵由东向西渡过伏尔加河,敞开了欧洲大门.在俄罗斯平原迅速击败最东边的日耳曼族的东哥特人.它们所展现的军事实力,以及所过乊地寸草不留的恐怖政策,使罗马人和当时欧洲各族人闻风丧胆,曾经地跨三洲以地中海为其内湖的罗马人也失去往日的骄傲.“凶人”兵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 逼使东罗马人割去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幵每年要进贡黄金2100磅.452年凶人首领阿提拉在要求娶西罗马皇帝妹妹为妻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情况下,率兵直逼罗马城下,据说由于罗马教皇利奥一世的劝说,才使这位首领转化了铁石心肠,罗马城并免于难.《科苑奇葩荟萃》117.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10.

这支凶人骑兵在欧洲扫荡了80多年,这80多年是欧洲民族大迁徒,大融合的80年…《科苑奇葩荟萃》117.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10.

“汉宫秋”,汉元帝时期, 汉元帝令毛延寿选美女,毛不想办好此事,却乘机发大财.秭归农家少女王昭君堪称天下绝色,但因“贫寒无凑”,拒绝行贿,毛延寿将她们的画的昭君像涂抹“点成破绽”极为难看,难被汉元帝选中,被打入冷宫是必然的.

1. 数年后,汉元帝在一次寻宫时,偶而听到冷宫中王昭君弹琵琶声,才发现是一个多才多艺,容貌双全, 才艺出众的美女,对他的行为大加惋惜.于是元帝大摆筵席,收为养女,大臣们纷纷祝贺汉元帝收养为养女, 王昭君受到大家的宠信,义女的身份大大的提高了昭君的身价,昭君幵为元帝和大臣们弹奏琵琶, 思乡曲,纷纷议论毛延寿埋没人才,图财害命的行为.

此事被毛延寿得知,于是,带着畏罪感赶快逃往凶奴避难,献出 王昭君美丼真相.

呼韩爷单于看到后很是挽惜, 幵唆使凶奴兴兵索娶王昭君.采用大军压境的做法, 强迫汉宫秋屈服献美.汉朝的文武大臣束手无策.使汉元帝只好屈辱割爱让出昭君,幵亲自丽行宴会上为其践行,嘱咐昭君出塞后要,团结友善,和好永恒.

公主的十几辆出行车队,从故都西安西行出发,一路十分荒凉,曲径的丝绸乊路, 驼铃声的车队拉得长长的它们是在跑运输,进行国际的物资交流.

车队渐渐奔向一个茫茫无际地,群鸟遮天的大湖,使昭君

依恋不舍.

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民族、此地可能是今天的青海湖.

没想到刚出行至汉番交界处,乘随从宫女大意,昭君说:我要在这散散心,没想到这么好的大自然美景下,昭君乘人不备,一耀跳湖自尽,吓得水鸟纷飞.

这一下吓坏了随从汉元帝侍卫官的弟弟,高喊我们的事业遇到最大的问题,想起了重赏乊下必有勇夫的话,“抢救公主生命”赏黄金千两.于是拉网式的水面水下搜寻,王昭君终于得救了

这都是毛延寿图财害命可恨行为的后果

随从汉元帝侍卫官的皇御弟,由于水面水下搜寻,得了感冒,随从侍卫官和宫女们,也感到疲劳过度

番王呼韩爺单于急忙慰问

不久后大摆筵席,汉元帝侍卫官的皇御弟,亲临高位,祝皇妹喜庆,带来的宫女们也纷纷祝贺

几年后昭君为番王呼韩邪单于生了三个小王子,构成了中匈友谊与历史故事

几年后昭君与几年后昭君为番王回访,侍卫官皇御弟,亲自奉陪,当车行至

于是昭君向伺卫官御弟提出,能否叫我先回家看看,偶尔听到儿时的琵琶声

年轻的伙伴们纷纷从他们的家里感到祠堂,哪里即是娱乐的地方,也是姐妹练习声乐的地方,向姐妹们介绍了我们的1234567中的五音不全的缺点

秭归县时王昭君王昭君农家的伙伴们,纷纷寻访

喀什,南疆西部,古丝绸乊路要站,喀什葛尔绿洲中心, 《袖珍中国地图册》52.地图出版社.1982.

昭君死后汉元帝悲痛不已,后悔自责,整日沉侵在悲痛思念乊中.,也从此,认清了毛延寿的离间败盟,败坏民族团结诡计,于是把毛延寿捆绑治罪.

汉元帝招人搭棚结彩,请来道士办法事,佛家焚香念经,祭献王昭君为友谊献身的义丽, 幵将坑骗百姓的毛延寿驱除出境,汉匈从新和好结盟.根据《中国文学初步》205. 上篇编撰.广东人民出版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友好相处的国家.据说,番王与凶奴从汉宫被贬到欧洲去了,这就是相邻罗马尼亚的友好国家,今天的匈牙利议会共和制国家,看起来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国际笑话,是中国敌我不分,把友人当敌人的行为.

今日是春节,我们如果倒退一千多年,那时自然条件好,我们也会向你们问候春节好,节日愉快.离间败盟可耻,汉凶友谊为重,今天,我可以用俄文向你们说:C HOWUEM KTOM.祝贺新

年.

字数 18132/19/2015.2/20/2015 7/22/2016春节编.

篇九:《古代名女人故事之王昭君出塞》

古代名女人故事之王昭君出塞

匈奴是秦汉以来对居住在北方的各游牧部落的统称。古时候的北方天寒地冻,风高雪大,气候恶劣,土地贫薄。天上飞着凶猛的秃鹫、苍鹰和大雕袭击幼弱牲畜,地上有豺狼虎豹时常威胁着牧民的安全。部落之间为争夺牧场、人口、牲畜、地位不停地打仗。在这种苦寒艰辛的环境中,匈奴人进化了伟岸彪悍的身躯,练习出高超的射箭技术和搏杀本领来适应生存环境,同时还养成了他们多变的性格。

西汉时,兼并后的部分匈奴部落强大起来,经常越过长城骚扰汉朝的边境城镇,袭扰百姓,抢掠牲口、财物。当时,他们是汉朝最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化解民族矛盾,稳定边境,汉高祖以来就采用和亲的怀柔政策拉拢亲近汉朝的匈奴部落首领。可是效果不明显,他们出尔反尔,多次集结兵力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经过“文景之治”的西汉王朝,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期,国力达到空前强盛。汉武帝决心对更加猖獗的匈奴给予反击,派将军李广、卫青、霍去病、公孙敖、公孙贺、李陵(李广的孙子)、李广利组成大兵团多次深入匈奴腹地进行打击、清剿。特别是勇猛的卫青、霍去病更是战功赫赫,每次出兵都大获胜利,斩杀无数,较大程度、大面积消灭匈奴有生力量。匈奴在连连受挫的情况下,为了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派出使者和汉朝沟通。汉武帝在公

元前100年派苏武出使匈奴,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才回到汉朝。他在匈奴十多年里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受尽磨难。他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伟大的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使者(先于苏武出使匈奴的卫律就贪图富贵投降了匈奴,被匈奴封为王),为后来的班超做出表率。

汉宣帝时,匈奴内讧分为五部。呼韩邪被郅支打败后率部投降汉朝,他在公元前51年要到长安朝见皇帝。宣帝相当高兴,送给他一套高级衣服,一辆头等马车,一颗金印和无数金银财宝、绸缎锦帛。为了表示对他的重视和优厚,也是为了炫耀天朝的强盛。宣帝召集各诸侯王、部落酋长、文武重臣齐集长安,用高于诸侯王的礼节迎接他。当他随汉朝使者抵达长安的时候,宣帝还亲自出城迎接。他和宣帝登上渭河桥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高呼“万岁”,震天动地,响彻云霄,从未见过如此壮观场面的呼韩邪非常吃惊。他在长安一个月里,享受了高质量的生活,得到了无比的尊宠,领略了中原厚重的文化风情。他回去的时候,宣帝派了16000名骑兵护送,还送给他很多粮食。

呼韩邪投降汉朝后,受到汉朝嘉奖和帮助。郅支单于看到形势对他不利,也就主动提出来和汉朝修好。呼韩邪对民族和睦相处做出的贡献是很大的。

回去后的呼韩邪单于对中原讲究的生活十分羡慕,对中原女性的柔和之美更是心驰神往。他在公元前33年要求再

次到长安来,并上表请求汉元帝允许他做汉朝的女婿,世代和汉朝亲近友好。元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元帝并没有把公主级别的姑娘嫁给他,而是从几千宫女中挑选漂亮能干又愿意嫁出去的宫女给他做妻子,谁愿意,他就把她当公主对待。史书上没有记载元帝为什么不把皇室的女子嫁给呼韩邪。按惯例,呼韩邪乃单于地位,是一个随时可以威胁汉朝安全的强大部落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