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的故事资料


篇一:《《真实的高度》王淑芬》

洛川县东关小学高效课堂教案

课题(教材页码):7、真实的高度(176——177)

主备人: 王淑芬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全课备(教学单元备):

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选学课文《真实的高度》,讲述的是名人成长的故事。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不依靠父亲大仲马的盛名,坚持以自己的真才实学进行文学创作,最终以《茶花女》问鼎文坛的感人故事。

1) 内容、地位、编材意图:

2) 对教材的处理方式:

2、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细化)

1) 通过自主学习,我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我能体会到小仲马永不言败、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3、重、难点:

体会小仲马永不言败、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4、资料准备(背景资料、课件、视频资料等)

学 习 过 程(理念是组织课堂、引导自学)

第_1_课时

 课 前 环 节

1:课时目标:见上边的学习目标。

2:学生自主学习(上节课布置的预习)

a) 预习目标:

①我了解的小仲马是这样一个人。

②我能读准课文中一些比较难读的词语。

我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课 中 环 节

1、激活新知识(知识链接):

①播放歌曲《重头再来》,营造氛围。

②课件出示小仲马名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③板书课题:7、真实的高度

2、检查预习(梳理问题):

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小仲马的资料。

 认读词语,多音字,理解本课词语。

 不露声色 一举成名

 大名鼎鼎 名不见经传

 迥然不同 广为流传

 赞叹不已 敲门砖 碰壁

3、自学导航(自学目标、任务、方法):

 读。一读思考:课题“高度”是什么意思?(个人独立完成。)

 批。再读批注:在小仲马的眼里,真实的高度指什么?(小组合作

完成。)

 议。从哪里看出小仲马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他最终拥有真实的

高度了吗?(小组合作完成。)

 悟。学完课文,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迪?(小组合作

完成。)

4、组织自学(分步骤完成对应目标)

自学(一)个人自主阅读,完成自学导航一。

自学(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自学导航2、3、4。

自学(三)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 名言大放送:

• 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

母,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 失去了真,同时也是去了美。

——潘海燕

• 真实的一尺,高于虚假的一丈。

——别林斯基

5、达标检查(巩固、拓展、提高)

 根据句子中划线部分的意思写词语。

大仲马名气很大( ),他的作品流传非常广( )。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刚开始一点也没有名气( ),他的作品自然是无人问津。他们的名气和地位相差很远,完全不同( )。

 如果小仲马接受了父亲的帮助,你认为结果会怎样?

 试着对“大仲马要让儿子借自己的盛名取得成功。”做出你的评价。

6、拓展延伸,友情推荐。

1、走近名人:大仲马、小仲马、莫泊桑、泰戈尔、雨果等。

2、友情推荐:读一读

《老槐树和小槐树的故事》《世界名人传记》

3、小练笔:《记一次成功经历》

6、作业布置。课时作业2、3.

7、布置下节预习:预习《母鸡》

 一读准。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 二读画。画出新字新词,好词佳句。

 三读批。批注收获与疑惑。

板书设计:

真实的高度

拒绝帮助 坚持创作

小仲马 迎难而上 永不放弃

一举成名 令人赞叹

真实的成功 伟大的成功

篇二:《多彩的童年》

多彩的童年

——二年级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一、设计理念

冰心奶奶说过:“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游戏,是对童年最珍贵的回忆。从古至今,年岁在变换,时代在变迁,而游戏却让儿童心依旧,童趣依旧。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语文天地,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3.感受童年的快乐,珍惜幸福的童年生活。

三、活动计划

1.宣读活动方案

2.布置学生任务

四、时间安排

第一星期:搜集童年的歌谣、游戏、歌曲、照片、玩具等,感受

童年的快乐。

第二星期:练习以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表达对童年的热爱。 第三星期:成果展示。

五、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童年游戏厅

(1)展示童年的游戏玩具,说说这些玩具怎样玩

(引导学生说要要有条有理)

(2)介绍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包括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3)师介绍自己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过去和现在

玩具的不同,感受童年的幸福

(4)大家一起做游戏

3.童年声像志

(1)把自己小时候的声像资料展示给同学们

(2)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或朗诵喜欢的诗歌

(3)介绍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或者电影,并说说自己的观看的感受。

(4)介绍古代童趣诗词

小儿垂钓(唐代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清平乐﹒村居(宋代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4.童年故事会

(1)讲一讲印象最深的童年故事

(2)老师讲一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进步,

让学生说一说自身感受。

(3)介绍名人成长的故事。

5.活动拓展

(1)把同学们搜集到的实物、图片等分类整理,写上简要的介绍,在班级展览。

(2)把自己今天学会的儿歌或听到的故事唱给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篇三:《球王贝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三、教学教法

朗读指导,以读代讲,引导点拨。

四、教学学法

朗读理解,自学、自读、自悟。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等。

六、教学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师:首先我们来做两道题,老师先填第一句。

卡片出示:(1)填空

车技最高超的人称为

歌技最高超的人称为

拳技最高超的人称为

学生齐说。

(2)你能读好下面这个西方人的名字吗?

出示卡片:埃德森•阿兰特斯•多纳西门托

师:你能把这个拗口的西方人名念好吗?{名人成长的故事资料}.

生1 生2 生3

……

师:在巴西人民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对于巴西人来说,不知道自己国家总统的名字是可能的,但是不知道贝利的名字是万万不可能的。全世界的人民都给予了他最高的评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课《球王贝利》,了解他是怎样进入足坛的?

(3)揭题:12、球王贝利

教师板书课题

师:你能读出球王的风采再来一遍吗?

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2)给难理解的词语打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名人成长的故事资料}.

(3)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2.检查词语

出示卡片:

贫民窟 干涸 垃圾 卖劲 祈祷 别墅 真诚

师:请一位小老师带读一下,其他同学跟读。

师:这位小老师的口齿真清楚,但有个别字音纠正一下

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说)

师:你们不好意思说是吗?那老师来说。(出示图片,解释。) 师:除了这些词语,你还有不理解的吗?

3.师提问:课文写了贝利什么事?

(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内容的梳理。

板书:赠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2)根据板书分清段落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师:在这些词语里面有一个词和“贫民窟”相对,是哪个?

生:是“别墅”。

师:你知道什么是“别墅”吗?

生:是指非常豪华的房子。

生:是富有人家住的房子。。。

师:那住别墅的教练为什么要送住贫民窟的小贝利一个足球呢?默读课文,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生:因为贝利很喜欢足球。

生:因为贝利的球感很好。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贝利对足球的痴迷?

生读第一段。

2.读课文第1段: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有一个男孩,他非常喜欢踢足球,可是买不起球,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拣来的椰子壳。他在院子里踢,在巷口踢,在能找到任何的一片空地上踢。

师:从哪些词语里能看出贝利对足球的痴迷?

生:从六个“踢”,“非常”、“任何”。

师:指导朗读,教师读三个踢,三个在,学生读其他

师:那后来教练为什么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朗读贝利和教练的对话。

师:我们一起来唱《感恩的心》。

4.教师范读最后一小节,突出贝利的伟大,从“第一次”等词语。

师:从“第一次”等词语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贝利的伟大,那他到底有多么了不起呢,下面看看贝利的资料。

篇四:《家庭教育典型材料》

家庭教育典型材料

我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相信每位家长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在此很愿意把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抛砖引玉,以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长处。我的孩子程红在学校近一年的教育中,学科成绩优秀,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此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感谢同学们对她的帮助、和良好的影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们认为,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1、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时会听他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不参加、我做不好、别人会笑话我等消极的语言。我们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长的故事,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说:当考古学家、探险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告诉他考古学家、探险家是需要很多知识的,语文、数学都是基础,去国外语言不通,怎么办呢?于是他觉得必须学习才能实现愿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让他感到了很多的乐趣。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他很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够好的,我会鼓励他说: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 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断鼓励孩子,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容易起来。

2、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学校要求家长每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因此我们除了工作很忙和偶尔出差,都会严格监督和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助她查缺补漏,对不懂的给她讲解,对出错的让她强化改正。与孩子一起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她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她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

3、坚持课余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除学校的作业外,我们为孩子制订了学习、锻炼的计划。孩子的记忆力强,背诗词很有优势,在背的过程中给他讲解意思,背了会忘,需要不断复习,现在我的孩子能背二百多首古诗词了,平时他偶尔也会引用一下,并且很得当,我们也感到很欣慰。

4、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工作过程也需要不断学习,我们在家都喜欢学习并能长期坚持,不管书本知识还是网络知识,我们有意识地在家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学习。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自我提高的过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为了教育好后代,我们努力校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意中会引导孩子对其注意,进而模仿、尝试。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平时做人做事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使孩子的品德与智力良性发展。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习和考试,如何使孩子身心健康地走向未来,这才是很关键的,都有待老师、家长共同去寻找好的解决途径。

篇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文章主要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有明显的写作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认读词语“巡警 吵嚷 踊跃 模范”等词语,重点指导“诸、振”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3.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并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场面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之”、“崛起”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同特点的句子加以理解。

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导多音字“处、兴”。理解衣衫褴褛的意思。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事件串联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指导写字“诸、振”,重点指导偏旁书写时的细微差别及撇的写法。 展示微课

4.引导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

二、读中促悟,领会表达

1.构建话题: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的?{名人成长的故事资料}.

2.出示12自然段:

(1)通过学生的朗读,关注提示语,读出清晰而坚定的语气。

(2)走进人物的内心,此刻周恩来心里在想什么呢?

3. 出示第8自然段,领悟文章特殊的表达方法。

(1)发现段落的特点:人物众多,没有主要人物,这些人物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2)重点指导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的作用。

比较读,把人物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交换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交流感受,从而领会恰当的描写能进一步激发情感。

(3)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因为有了这不振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板书:推动情节

像这样在一个场面中,逐一列举人物,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描写就叫场面描写。

三、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1.出示12自然段,体会省略号,感受气氛的热烈

2. 运用刚才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也来依次列举几个人物,完成场面描写。

3.体会作者不用这样的场面描写的原因——突出不了主要人物。

四、情感升华,推荐阅读

1.师生接读,感悟周恩来的伟大志向。

2.数字故事拓展周恩来的资料: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教师语言渲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去尊崇,爱戴的一代伟人周总理。

4.再一次接读,体会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下这样的志向,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5.推荐阅读:《中国名人传记》,了解更多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六:《四上第七单元》

第七组

课型: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读书体验别人的成长经历,思考自己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2、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名人成长的故事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体会名人的成长经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辩、感悟、语言表达及感情朗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课型:单元导读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成长中的思考或困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句有关成长励志的名言,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指名读——4人)

课件1出示: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同学们,读了这些名言,你想说点什么吗?学生回答。 小结:关于成长的名言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不断的积累中思考自己在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二、单元导语,明确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走进一组有关成长的课文——第七组。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七组课文。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第四单元全部的预习。同学们,在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学习时我们都会先读一读前面的单元导语,(课件

读一读,想想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生交流——(单元主题——成长中的故事)

1 2出示单元导语)请大家轻声

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个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在写一些人在成长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相信在这组课文中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3、我们应该怎么学这一组课文呢?交流之后出示:课件3:单元主题——成长的故事。

怎么学——1、学习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搜集、了解更多名人成长的故事

三、确定预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本组共选编了四篇课文,请大家齐读

课件4出示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 乌塔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2、现在我们开始预习,首先我们来看预习要求:(课件5)谁愿意来读一读? 预习五步法

⒈ 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⒉ 读:读通顺课文,读准字音

⒊ 画:画出生字词、含义深刻的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⒋ 说: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⒌ 疑:对不明白的问题画上“?”

3、我知道同学们提前已经读过了课文,对照预习要求看一看你还有哪个步骤没有做好,老师再给你一点时间把它完成。开始吧!

四、交流预习,相机指导

基础知识我达标

好了,现在,我要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有信心吗?(出示生字词 2

课件6)

1、这是本单元全部的生字词,同桌两个先相互读一遍。开始吧!

2、下面我要请这一排的同学开火车来读,每人读一个词,每个词读两遍。好,开始!(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读音)

3、我们一起读一遍吧。

4、告诉老师,在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容易写错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谁愿意提醒一下大家。

学生交流:

a、我发现有几个字的字音特别容易出错,一个是“铿锵有力”的“铿锵”。一个是“缩小”的“缩”,你提醒得非常好,的确是这样的,我们把这两个词语再读两遍。)

b、我觉得“推荐”字下面的“存”容易写成“在”,“吵嚷”的“嚷”容易漏撇(一起书空一下吧!)

4、其实字词也是有感情的,现在让我们带着感情再齐读一遍。(出示生字词课件7)

读熟课文我能行:

看来同学们字词掌握得还不错,那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老师在四篇课文中精选了几{名人成长的故事资料}.

个重点段落,来考查你们读课文的情况。(课件8)谁能告诉大家这一段出自哪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谁愿意读一下这段话,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同学可以跟着小声读。

一二!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课件9):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了,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这一段是哪一课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读一遍,一二!女生来!齐读一遍!

(课件10):我现在是多么怀念我的那位班主任和我的妈妈呀——————你愿意试一试吗?

还记得这一段出自哪一课吗?(《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3

第一小队读!第二小队接着!三小队开始!四小队一二!一起来!

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知道了咱们同学的预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来,把掌声送给自己!

五、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老师很满意你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的朗读。下面我们要进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这一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前面几项相比来说有点难度,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努力。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一想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在少年时代立下了什么远大的志向?是什么原因使他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交流:(两个人)

同学们,我们上学期曾经学过一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就是“段意合并法”。其实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边读边思考课文的每一段写的是什么,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运用了这种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我们再来看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课文讲了哪两件事?默读课文,思考一下。

2、学生交流:叶老给我批改作文和我倒叶老家做客两件事。

3、作者正是因为叶老的教导让他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所以,时间已经过去将近30年,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老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乌塔》这是一篇略读课文,113页的导读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认真默读下面的课文,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想一想,乌塔这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交流:1、 谁来直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乌塔的这种做法好不好?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1、还剩下最后一课了,136页的导读中有一个问题:想一想信中主要讲了什么问题,自己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交流:想好了吗?谁愿意交流一下?

六、理解生命

4

通过对这四篇课文的初步感知,你觉得这些人身上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谁想说?说不好也没关系,后面我们正式学习的时候再来用心感悟。

七、作文先知道

另外我要告诉大家,这个单元的作文就是读一封信,讨论信中提出的问题,再给那位同学写封回信。很简单,到时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写信的格式。

八、推荐阅读:最后,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相信你们读后一定会收获很大,它就是——《周恩来的故事》(课件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