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文章


篇一:《最好的惩罚》

最好的惩罚

近日,从书上看到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来与你分享

故事说一位犹太教长老,酷爱打高尔夫。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规定,信徒在案昔日必须呆在家休息,什么事都不许做。但他终于忍不住,决定偷偷到球场只打就个球。由于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

然而,当长老打第二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他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规,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上帝也决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第三洞开始,长老打出完美成绩,竟然是一杆进洞,他十分高兴,达到第六洞时,天使再跑去找上帝,问为何没有惩罚长老?上帝笑而不答。直到第九洞,长老都只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他决定再打九个。天使又去找上帝:惩罚在哪?上帝说:我已经狠狠地惩罚他了。

长老已经打了十八球,几乎全是一杆进洞,这种成绩比世界上任何一位顶级高尔夫球手都优秀,他简直了坏了!天使很生气的问上帝:这就是对长老的惩罚吗?上帝说:正是,你想,一个有这么惊人成绩,和他激动兴奋的心情的人,却不能向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了吗?

没有人分享的生活,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是一种惩罚。看完这则故事,我觉有些哭笑不得,但是更深入的想一想,不能将心底的委屈、痛苦或快乐抒发出来,那将是多么可悲!

有人说过:将痛苦与他人分享,就只剩半个痛苦;将快乐与他人分享,就会变成两个快乐。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果我们愿意让别人在此欣赏种植的快乐,同时也让这份快乐滋养自己,那么我们心灵的花园就永远不会荒芜。

篇二:《特殊的惩罚》

特殊的惩罚

上课铃已响,我快步走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我却听到一阵啜泣声,只得先问问情况。班级马上像开了锅,叽叽喳喳个不停,我却听不清一个人的话,请两个当事人说,甲同学说:“老师他打我!”乙同学说:“老师他骂我!”“你先打的我。”“你先骂的我。”两人又争吵起来,再这样下去,正常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如果像往常,我肯定是 先训他们一顿,然后罚他们扫一周的地,他们肯定不服,我突然想起来,他们平时最怕作文,何不利用作文来罚他们?

“既然你们都说不清谁对谁错,这样吧,你们每人都写下来吧,把当时发生的事情写下来,注意把事情发生的过程按顺序写,越详细越好。谁写的好免除惩罚,写的不好再重写!明天下午交给我。”话音刚落,两人开始埋怨起来,却又不敢顶撞我!

第二天下午,两人按时把作业交上来,我一看,每张纸上都是干巴巴的三行字,语句还不通顺。“不行,我看不懂你们写的什么,再好好想想事情的经过,重写!”这样来来回回三次,语句才勉强通顺,大体能看懂是怎么一回事,“好吧,材料我暂且保存着,如果我这里有你三次记录,年终取消你的三好学生资格!”全班学生听说后都深吸了一口气。

因为怕写过程材料,班里同学打小报告的明显少了,毕竟是孩子,总免不了会磕磕碰碰,一个月下来,我那里也累积了八个同学的书面材料,其中一个同学让我改变了许多,他叫刘学伟,在班里是调皮大王,很少有人敢惹他,他平时的作文总是字迹潦草,内容空洞,怎么

教也改不了他的毛病。一次,他又和别人打架了,我气极了,因为和他打架的学生脑子有点智障,这样的学生他也欺负!罚他写的事情经过字数不少于180字,把当时想的、说的、做的全写出来!

第二天早上,他果真交上来两张字迹满满的纸,看了之后,我很震惊,他把事情经过写的非常详细,而且还很有条理,最让我惭愧的是我错怪他了,不是他的错。我在班上读了他的作文,告诉大家以后写作文也像他那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不一定用多华丽的词,真实具体就行了。他刚才还愤怒的脸渐渐有了笑容。以后他很少和别人打架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许多。

同学们依然不喜欢我的惩罚方式,他们说情愿扫地都不愿意写作文,因为这样的作文没法抄袭的,而且不能作假,写起来很费脑子。我听了笑了,写作文本来就很费神的啊。你随便凑合几句话倒轻松,但那不是我们要的作文啊。

现在的学生作文最喜欢写假话,记得台湾有一年中考,作文是“难忘的一棵树”,结果老师在阅卷时发现有许多学生都写“我外婆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树”,有委屈时都在树下和大树说话,这样的作文真让阅卷人苦笑不得。现在有不少专家学者开始提倡作文要写真话,不再对作文的技巧做过多要求,只要能写真话,表达清楚就可。从小就写假话,长大了就会形成说假话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害处颇多。前一段时间,看美国的小学教育,老师们没有人像我们国内老师那么强调作文该怎么写,老师只告诉他们,你想说什么就写出来吧,你做了什

么就写出来吧。然后就不再说什么了,结果孩子们写什么的都有,老师也不做过多评价。

同学们常常感觉无事可写,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及时的记录下来,学生的写作材料就会丰富起来。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我想学生的作文会有很大的进步

篇三:《惩罚》

惩罚

今天,我的语文试卷发下来了,只有70多分,唉!谁叫我光顾着玩,不好好复习呢?看来今天的竹子炒肉丝是逃不过的了。

放学了,我拖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家,专业厨娘妈妈说:学习了一天,辛苦了,快来吃饭了。我不吃了。我说。妈妈好像看出了点眉目,说:是不是语文试卷发下来了,多少分?我拖拖拉拉地说:没没有不不不有有,我得了得了772分。什么?72分?信不信我打你!妈妈大声吼道。妈妈抓起扫把要打我,在扫把落下来那一瞬间,我大声说。幸好,扫把停了下来,倨我估计,扫把离我还有0。00000000001毫米远。那好,你去洗厕所。妈妈发话了。此是圣旨,我那敢不从!我只好扯上一大把纸塞进我那亲爱的鼻子里,使它不受厕所里的臭味的攻击了

今天,我真惨!

篇四:《独特的惩罚》

独特的惩罚

白云湖中学地理生物教研组 宋强○供稿

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使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可以加强孩子的抗挫能力,进而使孩子发展完善的人格。正如俄国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孩子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惩罚这种手段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下面的故事或许可以带给我们某些启示。

一、自然惩罚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在这里里根打碎了玻璃就必须赔偿,很显然,这是一个自然的后果,没有夸大,也没有减小。这就是自然惩罚,它是本着基本等同、等值的原则,对错误行为的回应,目的是让孩子在这种回应的经历中增加不可替代的经验。里根总统正是通过自然惩罚而懂得了什么是责任。这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睿智的惩罚

美国《读者文摘》刊登过曾经担任过美国教育会长的玛莉写的一篇文章。玛莉在文章中满怀深情地谈到了她的老师乔丹对她的一次惩罚。这次惩罚对于她来说影响深远,刻骨铭心。

玛莉上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是个爱说爱笑十分活泼的孩子。一天正上英语课,玛莉和同学滔滔不绝地说起话来。严厉的乔丹老师发现后,以严肃的口吻对玛莉说:“下课后来见我。”玛莉忐忑不安地去乔丹老师那儿,准备接受最为严厉的

惩罚。出人意料,乔丹老师的态度却很温和,只是语气非常坚定地说:“我要罚你写1000字的文章,讨论教育及对经济的影响。”

三天后,玛莉按时把写好的文章交了上去,乔丹老师仔细看后,把文章退回,要求玛莉重写。如此六回,直到乔丹老师对文章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后来,这篇经过反复改写的文章,被乔丹老师推荐上去,参加了全市的征文比赛。

三个月后,乔丹老师高兴地在全班宣布了玛莉征文得奖的消息。这是玛莉平生第一次得奖,也是她平生受益最深的一次惩罚。

乔丹老师的惩罚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并为之动容。作为一个老师,对有过失的学生的惩罚可能不止一次,但像乔丹老师那样惩罚的却不多见。乔丹老师的惩罚贵就贵在她对学生有着满腔理智的爱,始终把惩罚作为学生成才与进步的契机。乔丹老师深藏于内的则是火热的爱心和渴望成材的希冀,她的惩罚看似随口而出,实则出自她对玛莉的深刻了解和因人施教的慧眼,这也是乔丹老师刻意选择的结果。这种建立在理解、信任和爱护基础上的惩罚,对玛莉的心灵该有着多么大的教育力量啊!它鼓舞和鞭策着玛莉内省、慎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走向完美,创造奇迹。事实上玛莉在这次惩罚后不仅迅速改正了错误,还迷恋上了写作和教育,为她今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违背常理的惩罚

美国钢铁大王、成功学始祖安德鲁·卡内基不仅在成功学研究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而且在批评人惩罚人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批评惩罚但不扑灭热情”。下面的故事就真实地再现了他的惩罚理念。

卡内基的私人秘书是一位跟随他多年的年轻人。他做事效率高,工作可靠,并且有着令人愉快的个性。后来,他结交上了一群朋友,这些人都有酗酒的坏习惯。接着,卡内基发现他开始在星期一上班迟到,后来又变得容易发怒。卡内基知道该对他的行为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了,于是邀请他来家里吃晚餐。

晚餐期间,卡内基没有提到他想和他的秘书说的事情。他们只是谈了许多令人愉快的往事。晚餐后他们来到书房,点上雪茄,这时卡内基才开始问他一些问题。

卡内基首先问他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呢?他回答说事业成功是最大的幸福。 接着卡内基问他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他回答说是自己。

紧接着,卡内基对他说:为了你的幸福、成功,我要你向自己挑战——成为我们公司最棒的员工。刚开始,他眼中闪出一丝疑惑但随即就明白了。于是他回答说我全力以赴。

从那以后,他变成了一个很守纪律的人。他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展他的工作,从此他不断升迁。到后来,他成为了卡内基公司最大的一家钢铁厂的经理。

按照常理,卡内基应该以减薪甚至开除的方式去惩罚他的秘书,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原因就是他深知他的秘书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也更加相信采用适当的惩罚方式可以挽救他的秘书。他知道,对于这样一位有才华的、以事业成功为最大幸福的员工来说,采用挑战的方式更能激发他内心的热情,也更有利于改正他自身的错误。于是,他选择了挑战的方式。结果,他成功了。在为他自己挽救了一位人才、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了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启示:“批评惩罚但不扑灭热情”。

四、用心良苦的惩罚

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约翰·麦克劳德,在上小学时,一次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就与几个同学偷偷地套住一条狗并把狗杀了,然后把内脏一件件地分割、观察。谁知这条狗是校长家的,校长很恼火,心想这孩子真是胆大包天,再说,被狗咬着怎么办,不加以惩罚,绝对不行。很快校长的处罚决定出来了。罚麦克劳德画两幅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甘愿受罚,他非常认真地画了两幅图交给了老师,校长和老师看后,都觉得他画得很好,再加上他对自己错误的认识也比较诚恳,杀狗事件就这么了结了。这件事以后,麦克劳德更加发奋致力于解剖学的研究,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他与医学家班廷一起,研究发现了以前人们认为无药可救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由于这项成就,1923年,他与班廷荣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麦克劳德杀掉了校长家的狗,校长却从他的不当行为中看到了积极的因素。校长知道,这是好奇心驱使下的行为。而好奇心是一种探索的原动力。孩子犯了错误,给予适当的惩罚是应当的,但是如果在处罚时把孩子的好奇心压抑了,那将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所以,校长采取了一个巧妙的处罚方法,既让麦克劳德感觉到自己犯了错误,也保护了他的好奇心。可以说,麦克劳德后来在医学上的成就,与这位校长的良苦用心是分不开的。很显然,这种宽容孩子过错,呵护和引导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批评惩罚给孩子以良性刺激的做法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以情动人的惩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小学校长时,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另外的同学,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位学生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颗糖给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奖给你。”学生惊疑不定地接过糖。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我制止你用泥块打人,你立即住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地接过糖。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颗糖也是奖给你的。”这时,学生激动得流下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颗糖:“这颗糖奖给你,是因为你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惩罚文章}.

对孩子进行惩罚教育不是解恨和撒气,而是在惩罚的时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孩子才能心服口服,真正地改正错误。很显然,陶行知先生这种惩罚教育,是在浓浓的情感中实施的,是对孩子心灵深处的触动。这样,学生不但没有任何的抵触情绪,还受到了很大的感动。就是在这种温情的惩罚中,学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心悦诚服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六、振聋发聩的惩罚

有一位天资聪颖而又执拗自负的学生,每次考试从不检查,总是做完就交卷,其实那些题目他都会做,但就是因为他的粗心而使他的数学成绩从来得不到满分。终于到了高考考数学即将进考场前的一刻,他的班主任也是他的数学老师,来到考场前将这位学生叫到面前,在众目睽睽之下,照这位学生脸上就是一巴掌,这清脆的一掌不仅惊呆了这位学生,也震惊了周围所有目睹这一细节的考生,这位学生手捂着脸既疑惑又激愤地问老师为什么打他。老师严肃地对他说:“考题做完后务必检查一遍。”就这样,这位学生平生第一次数学得了满分。而这位老师一巴掌打出了一位重点高校的大学生。

巴班斯基说得好:“任何惩罚都必须同时有对产生这种或那种过失的原因和环境的分析”。因此,惩罚必须针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错误性质、程度以及违反者的个性特征,因人因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措施,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位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他知道对于这样聪明、自负的学生采用一般的批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于是,他采用了极端的方式——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学生一巴掌。这一巴掌似晴天霹雳、犹如当头棒喝一下子惊醒了学生。这一

巴掌打醒了学生,也打出了一位重点高校的大学生。虽然我们反对体罚,但是我们并不反对这一巴掌。亲爱的朋友,你们说呢?

篇五:《惩罚学生》

惩罚学生

【摘要】教育一味的表扬、鼓励、宽容、赏识、“哄”学生,是不能让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需要合理的适度的惩罚。

【关键词】教育;体罚;惩罚;合理;适度{惩罚文章}.

惩罚表示:惩戒、责罚、处罚。而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这表示惩 罚非体罚。

教师行为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但并没有说教师不能惩罚学生。而有些教育工作者一提到“惩罚学生”就噤若寒蝉。这也难怪,许多惨痛的教训让他们害怕这个主题。诚然,是有些学生由于教师的批评、惩罚走向极端,出现自尽、杀师的现象,给学校和教师本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今年4月1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内的这一幕令周围人都惊诧不已。留日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来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争执,并对母亲连刺九刀,致其母胃、肝尽破,当场昏迷。这不能不说是缺少惩罚教育的恶果。如果他从小就知道做错事是要受到惩罚的,他就懂得人生中有困难挫折。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他就不会怨天尤人,以致出现极端现象。

所以,挫折教育、惩罚教育是人生极其重要的一课,是不可或缺的一课。

篇六:《火的惩罚》{惩罚文章}.

火的惩罚浙江省 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 五(2) 沈臻杰

火是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它可以烧东西,可以取暖……人们少不了它,所以说火对人们的用处可大了。然而,如果有人乱用火,不注意对它的防范,那么它就会对人不客气,人就会受到它的惩罚,后果不堪设想。{惩罚文章}.

今年的2月12日,中午时分,我正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我从窗口看到一股浓烟冲天而起。我知道有地方失火了。我立刻走出家门,向冒烟的地方跑去。我走到北花桥,看到有许多人站在桥上向南望。我也看了过去,发现是旅游景区的一家食品店着火了。火烧得可大了。而那里的房子都是用木头造的,非常容易着火了。火一下子变大了,把房顶给烧着了。火还在蔓延开来,把旁边的房子也烧着了。还好消防队赶来了,他们迅速拿起水龙头灭火。水的冲击力真大,不但把火压住了,而且把一些柱子也给冲倒了。上面的屋顶因此倒下来了。着火的木头被水龙头冲到了河里,火又小了许多。楼下的一个煤气瓶还在燃烧。三支水龙头一齐

喷过去,终于把它的火也灭了。大火终于消灭了,虽然财产受到了损失,但是没有人员伤亡。 后来,我去打听了一下火灾的原因,据说是食品店老板在烧好菜以后没有关煤气瓶的阀门。于是,引起了火灾。

篇七:《班主任案例文章让惩罚变得美丽.tmp》

让惩罚变得美丽

泸县特殊教育学校 曾永春

“你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惩罚”是我当班主任期间对犯错误学生常说的一句话。记得1999年接手光明小学四.一班的班主任,一次班队会上向学生们宣布,以后如果谁犯了错误,,提前想好以怎样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一旦犯了错误,就要把自己愿意接受的惩罚用纸条写下来,保存在我这里,惩罚结束后再拿走。

记得我的第一个惩罚对象是刘磊。他在上美术课时不守纪律,最后竟然吹起了泡泡糖。美术老师气不过,一下课就把他送到了我的办公室。了解情况后,我平心静气地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说实话,第一次使用这种方法,我心里还真没底,不知道学生会说出什么样的惩罚方法来。显然他也很意外,想了半天也没想好这个问题,于是老老实实地说:“随便什么样的惩罚我都接受。”我郑重地对他说:“那对你是不公平的,你必须想一个弥补自己过失的方法。”他苦着脸想了好旧,说:“我去向美术老师道歉。”他见我没有作声,便说:“我以后美术成绩拿‘优’。”这个主意好,班上几个画画特别好的同学我还是知道的,他上课都坐不住,有时甚至作业都不交,想要拿“优”还真得下番苦工夫。我立即表示赞同,并让他写了一张纸条放在我这里,等他美术成绩拿到了“优”再来取走。

接下来一个星期,刘磊好象换了个人似的,即使在我的语文课上,表现也给以前大不一样,再没有老师和同学向我告他的“状”。最让我欣慰的是,有一天美术老师遇到我,一脸笑意地问我:“你是怎么

教育刘磊的?他这两次的美术课表现特别好!”我忙问他:“那他的美术作业呢?有没有进步啊?”“很认真,我还给他打了个‘优’。”美术老师高兴地说。于是我从美术老师那里拿了刘磊的作业,在晨会课上表扬了他,并把他纸条还给了他。

这之后,已又好几个同学在我这里留下了纸条,而且惩罚的方式不尽相同:

余强把自己的废纸塞到同学的抽屉里,他愿意放学之后跟值日生一起打扫教室;

张浩在借来的图书封面上乱画,他愿意给图书角的十本图书包上封皮;

刘世波用水笔芯做陀螺,结果把墨水甩到了墙上,他愿意用砂纸把墙上原有的几块污渍也一同磨掉;

„„

最有意思的是李健,一篇读书笔记没写(老毛病,以前常犯),老师让他选择惩罚方式,他皱着眉头想了好长时间,才咬咬牙说:我爸刚给我买了《少儿百科全书》,一共四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