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解放纪念馆有感


篇一:《参观关向应纪念馆有感》

参观关向应纪念馆有感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们全校师生来到了革命烈士关向应的家乡金州,来到了关向应纪念馆,重温历史,缅怀烈士。我们以此来纪念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此来告慰创造了历史的五四先驱们,以此来传承伟大的五四精神,以此来激励我们自己。在去关向应纪念馆的路上,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既有对关向应前辈的无限崇敬,又有对他不平凡的一生的好奇。

走进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向应同志的半身铜像,上面有毛主席题的挽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我们驻足片刻,抬头仰望大厅天花板的四十四盏五角红星灯,它们象征着关向应同志光辉而又短暂的四十四年革命生涯。

经过纪念馆讲解员的细心介绍,我们对关向应有了更深的了解。关向应(1902-1946)1902年9月18日生。辽宁省金县(今属大连市金州区)大关家屯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2年毕业于大连伏见台公学商科学校。1922年秋,关向应进入大连《泰东日报》社工作,开始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接受马列主义思想。1923年秋,关向应创办《铁岭日报》,宣传革命思想。1924年5月,关向应到上海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年底受党中央委派,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留学。1924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大连地区第一批青年团员,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

在关向应纪念馆新馆,通过解说员的讲解,陈列馆内的老照片、历史实物都被赋予了“生命”。从“从满族农家走出的革命青年”到“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从“带领红二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到“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从延安疗养到“鞠躬尽瘁光辉永存”,每一张照片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每一件实物都诠释着一段历史。我体会到了关向应同志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精神,他的不朽功勋,为我们矗立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随后我们参观了关向应故居,延安窑洞,满族风情院等场所。在我们的心中,关向应已不再仅仅是一个革命志士的名字,更是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纪念馆中,庄严肃穆,我们看到了关向应生前写下的学习笔记。那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为国奉献的热情。相比之下,我们做到的微乎其微,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肩负着更重的使命,我们更应当将关向应的精神牢牢记在心中,时刻去指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关向应同志是从大连这片热土走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虽然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崇高精神是永放光芒的。我们要学习他矢志不渝、追求革命真理的坚定信念,学习他热爱人民、忠于人民,献身人民解放事业的革命情操,学习他襟怀坦白、严于律己的宽广胸怀,学习他加强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

参观之后,我深感震撼,感到这是一次非常具有教育纪念意义的活动,我们要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追寻他们的革命足迹,学习他们可歌可泣的精神,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伟大祖国的明天增光添彩。 在此,非常感谢学校领导为我们安排此次教育活动,我在其中受益匪浅。我们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脚踏实地,锻炼实践本领,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认真学习,积累经验,同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有感》

一寸山河一寸血,气吞山河淞沪魂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有感

阳光和煦,鸟语花香,波涛拍岸,游客如织,这里是位于上海宝山区东北角的一座公园,因毗邻长江口,所以名为“临江公园”。笔者踏入公园不久,便看到公园深处矗立着一座古塔形状的建筑物,庄严肃穆,宛如屹立在长江边上的一根定海神针。它,就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主体建筑的纪念塔,是以钢材、玻璃等现代建材和花岗岩建成,其外观造型运用了中国古塔的建筑语言,体现了传统建筑美。这里曾经是震惊中外的“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的主战场遗址,姚子青营喋血宝山城的英勇壮举就在此地。站立在这片土地上,心情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稍做调整后,便径直走向纪念馆大门。

此时,正好遇见一批参加宝山区“四立”社会实践活动的少先队员整齐地站在“上海淞沪抗战战场旧址”纪念碑前,认真地聆听淞沪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从昔日的战场到如今的滨江新区,讲解员把宝山的过去和现在给同学们作了详细的介绍,我的思绪也在现实和历史之间来回跳跃。

据淞沪馆工作人员介绍,在20世纪90年代,生活在曾是两次淞沪抗战主战场的宝山人民,就以满腔热情,积极倡议筹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1995年,中共上海市委批复同意筹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指出“筹建淞沪抗战纪念馆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

用”。1999年3月22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正式动工兴建,于2000年1月28日对外开放。

淞沪馆整个场馆建筑面积3490平方米,塔馆合一,塔高53米,共11层,1—3层为陈列区,4层以上塔体为游览区,塔顶为观光室,可远眺长江口,俯瞰宝山城。纪念馆基本陈列以“淞沪魂”为主题,一楼是以场景、多媒体等高科技为手段,与文物紧密结合为特点的《淞沪抗战史事掇英——血沃淞沪》陈列、《抗战文化系列——张明曹抗战美术作品展》以及影视播放;二楼是介绍淞沪抗战历史的《抗日战争与上海》、《侵华日军在上海的暴行》展;三楼是《上海郊县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图片展》。在馆体建筑外,设有“上海淞沪抗战战场旧址”纪念碑及大草坪、30米长的“淞沪魂”石刻主题墙、“淞沪军民抵抗日军侵略”大型纪念雕塑及文化广场、《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墙及水庭,以及“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纪念碑、陈化成纪念馆、宝山御碑、宝山孔庙大成殿、宝山古城墙遗址、宝善桥、水关等人文历史景点,形成了内外结合的陈列设施群。

不朽业绩,光烈照人

笔者随着少先队员们一同参观了整个纪念馆,不仅浏览了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陈列展览,也更多地通过淞沪馆工作人员生动的讲解了解了淞沪战争的详细经过。

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

又称"一〃二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殴至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20日,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长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1月28日23时30分,未等中国政府作出答复,日军突然向天通庵路翁照垣部队发动进攻,我军被迫还击,“一〃二八”淞沪抗战正式爆发。

那一年,日军在中国南北呼应,佯动作战。当时上海民间也感到事端迭起,山雨欲来,上海军民高举义旗,抗日救国。战幕揭开后,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英勇抗敌,在闸北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初显爱国精神和英勇作战的能力,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譬如,第五团第一营二连班长潘德章,沉着地用机关枪击毙击伤进攻广东路街敌人几十人。又如,三连的班长华中兴、钟国强带领两班士兵,从宝兴路反击敌人,一直追赶敌人至四川北路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附近,震惊了日军司令部人员。最后这两班战士全部牺牲。战场上,重伤未死的伤兵,两手能动的还是拿着步枪{参观解放纪念馆有感}.

射击敌人这样的场面很多。这不是一时一事的拼命行为,而是蕴藏心底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3月初,淞沪守军腹背受敌,全线西撤,退守二线。3月2日日军攻占上海,3日战事结束。

中国军队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三易主帅,四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政府当局妥协退让,不继派援兵,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后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中日双方经谈判,5月5日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不久,国民党政府将英勇抗战的第19路军调往福建"剿共"。

五年后,日军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政治次中心的上海,在上海发动了第二次淞沪战争。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

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

当时淞沪要地,形同危城,西安事变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促成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起来,举国一致对外,抗日御侮。

沪战之初,中国军队从虹口到杨树浦勇猛进击,在国民党最高指挥部的指导下,打了几场漂亮仗,著名的“八〃一四空战”中,痛击了日本空军,鹰击长空,舰战浦江。之后,中日双方激战江防,喋血罗店,揭开了抗登陆作战的战幕。当战局转危的时候,中国大军准备西撤之时,四行孤军的事迹,气壮山河,感动和鼓舞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敌后,也从战略上配合了淞沪抗战。因此,淞沪会战,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是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一次集中表现,它唤起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新的觉醒。在这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广大军民以他们英勇无畏的抗日行动,为中国的全面抗战奏响了一出悲壮的序曲,实现了从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的伟大转折,铸造起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

在参观过程中,笔者不时看到同学们边听讲解边做着记录,还相互间轻声进行着交流。结束之时,我便上前与几位同学聊了起来,学生们用很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们的参观感受:“我们对展馆内的十八个小故事非常感兴趣,它形象生动地讲述了淞沪战场上普通军民的抗战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抗战强大无比的精神力量,感

篇三:《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2014年10月15日下午,在我校团支部书记赵强虎老师的带领下,我校学生到肖何庙抗日纪念馆参观学习。我们的和平是用鲜血换来的,现在我们来到了红色革命之地纪念馆,感触也颇深„„

有人说太多的现代元素的掺杂而在一定程度上对革命先辈的不尊,比如馆内安保需要摄像头布置的森严戒备的,馆内安装了做解说用的电视机„„这些元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观的教育效果。然而我们是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植入的现代元素是在所难免的,那就要我们真正用心去领略那份红色的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早已在心中涌起,在进馆前,有历史的烙印历历在目:“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在人民革命运动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光荣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革命烈火们不朽的英名,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心里,全省人民誓以坚强的决心,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没有庄严地宣言,但能感受到这是发自人民肺腑的铮铮誓言,对历史革命精神的继承之心,对接班人的斗志激扬之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不能迷失了自我,不能以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今天对这个遗址拆迁,明天对那个革命圣地改造„„时刻怀有感恩的心,感恩在战场上洒热血的同胞们,感恩在国家建设中献身的同胞们。我们要秉承革命精神去参与国家的建设中,这样才会有长久的发展。

步入堂内,前厅展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土万岁!”。遒劲有力的墨迹更是斗志激昂的写照,人民顽强战斗的精神。在正厅祭坛的纪念碑上,有朱德司令的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一句简短却震撼心灵的话,表达的是司令对烈士的崇敬,对后人的警醒之情。 在堂内给我心灵震撼的不得不说是那一座座铮铮铁骨的烈士雕塑,一幅幅烈士队伍的战斗图画,也许是阅的史书少,了解的只是大众熟知的英雄代表,更多牺牲在战场的烈士为人不知。现在可以给我知识空缺的修补,史书用的是数字形式来记载,现在馆内呈现的是活生生的写照,是血肉的写照,无形中我们已沐浴在烈士的队伍中,足以让我想象当年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参与革命场景,顿时也震慑了我的灵魂。 在众多烈士同胞中,刘和珍和方志敏同志的英雄事迹是大家熟知的,但这次身临在烈士的一幅幅插画的真实写照中,这样来重温她们的英雄事迹是更能震撼人心的,在这我把我的感想用文字来刻画。

历史已载入史册,我们不能左右,但能够不让它重演的斗志,有新一代接班人的标兵典范。

也许是馆内建了他被囚时简单的生活写照,小学就有老师戏剧性的故事讲解,对他的崇敬之情也由此更深。在囚牢里面,我们看到他一脸疲惫的表情人手持着笔在进行思索作业,囚牢环境的恶劣不在话下,还要时刻受着皮肉之苦,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塑象征着在敌对势力下不服输的英雄气概,一个永不被敌势力和困难险阻打倒的革命烈士的伟大形象,是对革命烈士的歌颂与讴歌,更主要的是对后人的思想

警醒和品质塑造标兵典范作用。时代赋予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内涵,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支撑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党、爱国这个强大的信念。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通过学习历史,感受历史,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后人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念,别在物质追求中丢失了民族心,感恩的心,对用鲜血染红的大地的烈士的崇敬之心„„无论我们身处哪个角落,都要有一颗民族的心,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拥护感。排斥一切外来势力对国家稳定影响的思想煽动和挑拨,站在革命先辈的的先驱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2014—10—16

篇四:《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我的家乡锦州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军事、科技、商贸重镇和优秀的旅游城市。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而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我们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参观解放纪念馆有感}.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当我们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纪念馆中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可以说辽沈战役之所以胜利是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分不开的。纪念馆分为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纪念馆内部分为四个部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战史馆主要介绍的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里面陈列着战争时期我军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枪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弹打成千窗百孔的塔山英雄树。支前馆里介绍了在战争时期,后方老百姓支援前线的物品,有独轮车、担架、小缸、铁叉、扁担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英烈馆里介绍了很多英烈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有在东北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有在锦州战争中牺牲的马云飞、梁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学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战斗英雄,这些英雄的悲壮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最后参观的就是著名的全景画馆,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它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最令我难以忘怀也是全景画馆,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扑面而来,那种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仿佛跨越了时空,又走进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壮烈的战争

在感受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我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历史将指导我们更好的前行。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深切地明白,爱国不是用说的,而是实实在在做的。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每一处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在这个科技比较发达的社会,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步伐,严格要求并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篇五:《参观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7月6日,我们公司党组织新老党员到连云港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尽管时间很短,但深受教育,终生难忘,受益非浅。让我们重温了军民团结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通过参观学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增强了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努力。

进入连云港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军民抗日斗争中具有代表的立体群雕,它告诉我们在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创建的抗日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在八年的抗战中,英勇的连云港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壮歌。抗日军民创造的各种系列游击战法,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抗日军民表现出了巨大的名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6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学习抗日军民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推进中华名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篇六:《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缅怀英烈丰功伟绩 接受思想洗礼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