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爱情


篇一:《徐志摩的爱情诗中22句经典语录集锦》

徐志摩的爱情诗中22句经典语录

1、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2、我将于茫茫人海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3、你早已成我灵魂的一部,我的影子里有你的影子,我的声音里有你的声音,我的心里有你的心;鱼不能没有水,人不能没有氧气;我不能没有你的爱。

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5、爱的出发点不一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

6、生命薄弱的时候,一封信都不易产出,愈是知心的朋友,信愈不易写。

7、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

8、我将于茫茫人海寻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9、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争取,非特求免凶残之痛苦,实求良善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0、你看我活着不能没有你,不单是身体,我要你的性灵,我要你身体完全的爱我,我也要你的性灵完全化入我的,我要的是你绝对的全部——因为我献给你的也是绝对的全部,那才当得……

11、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12、爱的出发点不一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

13、即使命运叫您在得到最后胜利之前碰着了不可躲避的死,我的爱!那时您就死。因为死就是成功,就是胜利。一切有我在,一切有爱在。

14、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15、友情是愉快,是爱,是再不畏虑,是不再受孤寂的侵凌。

16、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则向世人宣示:“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7、我不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

18、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19、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

20、眉,我恨不得立刻与你死去,因为只有死可以给我们想望的清静,相互永远的占有。眉,我来献全盘的爱给你,我的身体,我的灵魂,完全是你的,一团火热的真情,整个儿给你,我……

21、你看我活着不能没有你,不单是身体,我要你的性灵,我要你身体完全的爱我,我也要你的性灵完全化入我的,我要的是你绝对的全部——因为我献给你的也是绝对的全部,那才当得……

22、我不敢说,我有办法救你,救你就是救我自己,力量是在爱里;再不容迟疑,爱,动手吧!

篇二:《爱情诗句经典徐志摩》

徐志摩的爱情诗中22句经典语录

1、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2、我将于茫茫人海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3、你早已成我灵魂的一部,我的影子里有你的影子,我的声音里有你的声音,我的心里有你的心;鱼不能没有水,人不能没有氧气;我不能没有你的爱。

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5、爱的出发点不一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

6、生命薄弱的时候,一封信都不易产出,愈是知心的朋友,信愈不易写。

7、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

8、我将于茫茫人海寻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9、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争取,非特求免凶残之痛苦,实求良善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0、你看我活着不能没有你,不单是身体,我要你的性灵,我要你身体完全的爱我,我也要你的性灵完全化入我的,我要的是你绝对的全部——因为我献给你的也是绝对的全部,那才当得„„

11、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12、爱的出发点不一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

13、即使命运叫您在得到最后胜利之前碰着了不可躲避的死,我的爱!那时您就死。因为死就是成功,就是胜利。一切有我在,一切有爱在。

14、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15、友情是愉快,是爱,是再不畏虑,是不再受孤寂的侵凌。

16、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则向世人宣示:“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7、我不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

18、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19、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

20、眉,我恨不得立刻与你死去,因为只有死可以给我们想望的清静,相互永远的占有。眉,我来献全盘的爱给你,我的身体,我的灵魂,完全是你的,一团火热的真情,整个儿给你,我„„

21、你看我活着不能没有你,不单是身体,我要你的性灵,我要你身体完全的爱我,我也要你的性灵完全化入我的,我要的是你绝对的全部——因为我献给你的也是绝对的全部,那才当得„„

22、我不敢说,我有办法救你,救你就是救我自己,力量是在爱里;再不容迟疑,爱,动手吧!

、篇二:徐志摩经典爱情诗歌九首

徐志摩经典爱情诗歌九首

(一)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袁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六日作

(二)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愁—— 沙扬娜拉!

(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徐志摩爱情}.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徐志摩爱情}.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四)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徐志摩爱情}.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一九二六年五月中旬作

(五)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作

(六)黄鹂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 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七)私语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边, 一棵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篇三:徐志摩最经典的爱情诗

徐志摩最经典的爱情诗《节选》

偶然 徐志摩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 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徐志摩爱情}.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籍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沙扬娜拉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 康桥再会吧①

康桥,再会吧;

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我当年 辞别家乡父母,登太平洋去,( 算来一秋二秋,已过了四度 春秋,浪迹在海外,美土欧洲) 扶桑风色,檀香山芭蕉况味, 平波大海,开拓我心胸神意, 如今都变了梦里的山河,

渺茫明灭,在我灵府的底里; 我母亲临别的泪痕,她弱手 向波轮远去送爱儿的巾色, 海风咸味,海鸟依恋的雅意, 尽是我记忆的珍藏,我每次 摩按,总不免心酸泪落,便想 理箧归家,重向母怀中匐伏, 回复我天伦挚爱的幸福;

我每想人生多少跋涉劳苦, 多少牺牲,都只是枉费无补, 我四载奔波,称名求学,毕竟 在知识道上,采得几茎花草, 在真理山中,爬上几个峰腰, 钧天妙乐,曾否闻得,彩红色, 可仍记得?——但我如何能回答? 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

今日 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 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

篇三:《对徐志摩的爱情观念的评价》

对徐志摩的爱情观念的评价

要说徐志摩的爱情观,他曾写的一句话就已经是很好的诠释了:“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本人天生就多愁善感,好冲动,喜自由,有追求美的诗人气质和与自然性灵的合拍。在他的一生中,与张幼仪的婚姻他无从选择,虽然向往理想中的浪漫爱情,却还是接受了父母的安排,选择了婚姻。吸收了大量西方自由思想后,当遇到梦想中的女子后,毅然决然的不顾正怀孕的妻子,提出了离婚,开始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可惜的是,他的追求没有得到林徽因的回应,最终浪漫的爱情破灭了,可却阻止不了徐志摩追求自由爱情的脚步。与陆小曼的爱情,在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轰轰烈烈,虽然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不理解,可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那般热情和勇敢呢?

徐志摩是个具有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的诗也倾向于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所以连他的爱情都充满了浪漫,以至于也有很多后人为他的爱情故事而感动,佩服他的那份敢于向封建传统挑战的勇气。也有人批评他一身公子哥的习气,对待爱情不专一、风流,把固有道德抛诸脑后,抛弃发妻,毫无恩情;忘了朋友妻不可欺的古训,亲手摧毁了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家庭,只为自私的追求所谓的爱情自由。个中见解见仁见智,就如同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

而在我看来,徐志摩那对自由,浪漫爱情的无限向往和不断追求是必然的。他身上本就有着与世人不同的个性和追求,他思想易变而又不成系统,复杂却又单纯。他的理想化注定了狂热,浪漫的爱情追求,也注定了悲剧的收场,他的完美或许无论是林徽因亦或是陆小曼都实现不了,太诗化了,反而不现实。正如徐志摩曾写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美轮美奂,却终究不是生活。

篇四:《徐志摩的爱情观》

徐志摩的爱情观分析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这是徐志摩回复恩师梁启超的信中的一句话,从中可以看出他把爱情甚至生活太过于诗化了,他总将一切都想像得太过于完美。而且是个很随性的人,感性判断占性格的多数! 1915年夏,徐志摩与张幼仪因“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结合在一起,1918年生育一子阿欢,之后徐志摩离家而去了英国。1920年,张幼仪到英国与徐志摩在一起生活,1922年张幼仪再次怀孕,而在此期间徐志摩已于林徽因相识,徐志摩被林徽因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不惜与张幼仪离婚,张幼仪毅然同意离婚,此时小儿子彼得正嗷嗷待乳。然而正当徐志摩以为可以顺其自然和林徽因在一起时,林徽因却选择了离开,不知是为反对婚姻包办制度还是为了表白真心,徐志摩竟将自己与张幼仪的离婚以通告的形式广而告之,但终究还是没有结果。不久后,徐志摩回到北京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陆小曼,陆小曼已结婚,丈夫是当时在政坛享有一定名望的王庚,王庚因公务常住于哈尔滨,而陆小曼则喜欢住在北京。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相识,初见陆小曼,徐志摩便被这个少妇所倾倒,而陆小曼也被眼前这个唯一能读懂她的心的男人所震惊。一个才子,一个佳人,不久就摩擦出了爱情火花。经过复杂的纠葛,1925年底,王庚和陆小曼终于离婚,而后徐志摩又设法说服父母,完成他们提出的苛刻的条件后于1926年与陆小曼结婚。时隔两年,1928年春,林徽因与和她青梅竹马的梁思成喜结连理,这后来成为中国建筑界的一段美谈。而被徐志摩抛弃的张幼仪却在经历感情波折后,越发成熟,坚强。

其实作为旧时代女性中佼佼者的张幼仪,她在感情上的失败是其命运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徐志摩早期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造就了他对爱情的观念是:婚姻必须产生在自由的基础上。正像后来他在和张幼仪离婚时说的那样:“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这和当时封建社会包办婚姻完全是相对立的,因此,尽管张幼仪的确算是那个时代的优秀女性,但封建包办的产物必然与徐志摩的爱情观相冲突,这就为他们的婚姻失败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张幼仪的性格与徐志摩的才气格格不入,张幼仪沉默坚毅,行为举止端庄,而徐志摩才华横溢,自由不拘,这两个性格不同,甚至某方面对立的人在一起能长久才算是怪事,因此,只能怪造化弄人。对于张幼仪对徐志摩的深情,我们只能留下一声叹息,毕竟感情自古多无情,难耐造化巧弄人。

正像那本写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小脚与西服》书中所说,天足的张幼仪因为没有接受过西方教育在徐志摩眼里永远是“小脚”,而徐志摩顺从家中的权威,娶自己不爱的幼仪,把她看成是传统女人;要离婚,却还处处想要幼仪作徐家的媳妇,在他洋里洋气地与英国诗人吟游的“西服”里,“小脚”实在是太明显了。

当他爱上一个人而因为某种原因不能走到一起时,他不会表现很长时间的悲观失意,如果人生是一个个站台组成的旅途,那么在这一站就当是小站的转站,他会继续寻访下一站的风景,张幼仪的下一站他果然遇到了林觉民之唯一爱女林徽因,当互相钟情的此时,做为梁启超弟子的他----又怎能面对师傅的长子已早和林徽英已定下的婚约。所以当梁父写信给国外留洋的林让她自己自愿选择时,当林最后选择思成时,徐并没表现太多,直到下一站遇到才女陆小曼,每一站不管是好还是坏,他都能坦然接受,满怀热情的寻觅。不像一些名人为一段爱失败会好长时间甚至一生都不能自拔出来。

徐志摩认为“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乍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并认为要彼此新生人格,止绝痛苦,唯自由离婚。终于,志摩顶着千钧压力,万般惊异,在与张幼仪婚后不到7年协议离婚。还写了一首题为《笑解烦恼结---送幼仪》的诗。

其中写到“莫焦急,/万事在人为,/只消耐心共解烦恼结”。

对于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作为好友的胡适有过一番入木三分的评价,他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正是这三个字构成了徐志摩亦幻亦真的浪漫人生。而对于爱,再借用胡适的一句话说"爱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胡适《追悼徐志摩》)。可能正是因为徐志摩对爱的虔诚感动了上帝,让他遇见了温柔贤淑的张幼仪,钟灵毓秀的林微因,风情万种的陆小曼。在与这三位女子的恋爱中,徐志摩仿若一只为爱扑火的蝴蝶,明知万却不复,却毅然"迎上前去",义无返顾。

徐志摩认为:"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满的人生"。这种爱情至上的人生观与其对美的追求密不可分。他曾说:"女性是天生的艺术的材料,可供最幽微的音波的痕迹,可供诗人匠心的裁制。"(徐志摩译《丹龙雪乌的作品》)他用他诗人的眼睛发现了女性身上的韵味,这来就具有"唯美"的性质。正如贾宝玉所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而徐志摩追寻爱情,便是追寻他"单纯的人生信仰"在这种单纯信仰光环的照射下,他眼中的陆小曼就成了"从各个角度看,她的风度姿态,无一不符合美的尺度"。(刘海粟语)于是他误以为陆小曼就是他苦苦追求的"唯一灵魂之伴侣"要将她作为"自己生命理想的一部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徐志摩的情感系统具有"过滤"、"美化"功能,这整套系统依赖的则是徐志摩的诗人情怀和浪漫气质。所以,不能说徐志摩彼时不爱陆小曼,是他爱的并非陆小曼本人,而是他理想中的陆小曼。这正如几十年后林薇因对其子梁从诚谈到她与徐志摩间的关系时说"徐志摩爱的不是我,而是他的诗人情怀所幻化出来的林薇因"。(梁以诚《悠忽人间四月天》)。这正如梁实秋所言:"诗人爱的并非某一女子,他们爱的是他们内心的理想"。所以,无论是陆小曼,还是林薇因,她们只是诗人徐志摩爱情理想中完美女性的符号。

篇五:《对徐志摩爱情观的研究》

对徐志摩爱情观的研究

要说徐志摩的爱情观,他曾写的一句话就已经是很好的诠释了:“我将于茫茫人海

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在我看来就是两个词:自由和浪漫。而这又不得不从徐志摩的爱情来说,在他的一

生中,出现过很多女人,但最重要的女人有三个: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

张幼仪,一个富家之女,受了先进的良好教育,未完成学业,就嫁进了徐家。她端

庄善良、贤淑稳重、孝敬公婆、十分善于操持家务,深得徐家公婆的喜爱,是一个极具有中国传统妇女品德的女子。按理说,当时的社会谁人娶到了这样一位贤良淑德的夫人,都应该会知足而且幸福。可是,徐志摩却不一样。在他的眼中,他与张幼仪的结合,只是:“媒妁之命,受命于父母。”无论是婚前亦或是婚后,他对张幼仪只有鄙弃,他感受不到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只是觉得这样的婚姻就如同是枷锁一样,禁锢了他的手脚,让他感受不到他理想中的浪漫与美好的爱情。此时的徐志摩,虽然遵从了父命,接受了包办的婚姻,可他的内心却始终没有停止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一切都只是在履行婚姻中应有的义务,这一阶段的徐志摩是向往自由浪漫的爱情的,可是父母之命的现实,却让他远离了理想。

一直到在英国留学时遇到了另一个温婉的女子——林微因,才使得徐志摩真正的感

受到了何为理想中的自由与浪漫的爱情,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林徽因的外表纤弱水灵,徐志摩对她一见钟情,在《林徽因传》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徐志摩与林徽因之父林长民成了忘年交,初到林长民家中,见到了林长民的女儿:梳着乌黑的两条辫子搭在肩上,清得如两汪清泉的眼睛,薄薄的嘴唇,清秀的脸庞显着紧张,这就是林徽因。在徐志摩的眼中,林徽因犹如是上天赐予他的礼物,她的才情也让徐志摩倾倒,她在诗歌、戏剧、散文方面颇有见解。而此时的徐志摩接受着英国式的民主政治思想,他渴望一位理想化的美女辅助他的文学,林徽因的出现恰好实现了徐志摩的理想,他们一起探讨诗歌,一同研究文学,彼此都得到了思想上的解放。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徐志摩真正开始了自己传奇的诗歌人生。这一时期的诗歌也多是追求自由、个性的解放和对祖国的热爱,爱情也都是基于争取自由。

而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含蓄而内敛,从他写给林徽因的诗如:《你去》、《偶然》《山

中》等等可以发现。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偶然》了,诗中超脱、飘逸、不识人间烟火的爱情观不正是徐志摩对与林徽因的爱情的完美诠释么?从这首诗中就不难看出,他的感情是节制的,人生中许多爱与美的消逝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表现出来,却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和淡淡的失落,这不就如同他和林徽因的爱情么。理想终归是理想,最终也成不了现实。当徐志摩坚决而近乎冷酷的与张幼仪离婚后,才发现林徽因已经跟随父亲回到了国内,并且与梁思成定下了婚约。这无疑是对徐志摩的爱情的重大打击,也让他的爱情理想破灭。

当陆小曼出现在徐志摩的生活中时,才重又燃起了他对爱情信仰的追求。与对林徽

因的爱不同的是,他对陆小曼的爱炽烈而狂热。虽然陆小曼是有夫之妇,但徐志摩却依

然不可遏制的疯狂的爱上了她,即使父母反对,老师的愤慨,友人的不理解,世人的鄙

弃,都阻止不了他此刻对自由爱情的狂热追求。在《翡冷翠的一夜》中,他把对爱人的

思念,爱情被社会所不容的痛苦流落在字里行间,他的抑郁情怀与人生的信仰追求结合

了起来,完美的展现了此时的徐志摩对爱、自由、美的强烈追求与坚定的态度。最终经

过不懈的努力,徐志摩得到了他想要的爱情。然而当浪漫的光环退去后,生活的压力,

陆小曼的奢靡,压得徐志摩喘不过气来,为爱情而婚姻的结局最终也没能有徐志摩想要

的结果,不禁让人唏嘘。

徐志摩本人天生就多愁善感,好冲动,喜自由,有追求美的诗人气质和与自然性灵

的合拍。在他的一生中,与张幼仪的婚姻他无从选择,虽然向往理想中的浪漫爱情,却

还是接受了父母的安排,选择了婚姻。吸收了大量西方自由思想后,当遇到梦想中的女

子后,毅然决然的不顾正怀孕的妻子,提出了离婚,开始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可惜的

是,他的追求没有得到林徽因的回应,最终浪漫的爱情破灭了,可却阻止不了徐志摩追

求自由爱情的脚步。与陆小曼的爱情,在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轰轰烈烈,虽然时至今

日,仍有许多人不理解,可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那般热情和勇敢呢?

徐志摩是个具有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的诗也倾向于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所以连

他的爱情都充满了浪漫,以至于也有很多后人为他的爱情故事而感动,佩服他的那份敢

于向封建传统挑战的勇气。也有人批评他一身公子哥的习气,对待爱情不专一、风流,

把固有道德抛诸脑后,抛弃发妻,毫无恩情;忘了朋友妻不可欺的古训,亲手摧毁了自

己的家庭和别人的家庭,只为自私的追求所谓的爱情自由。个中见解见仁见智,就如同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

而在我看来,徐志摩那对自由,浪漫爱情的无限向往和不断追求是必然的。他身上 本就有着与世人不同的个性和追求,他思想易变而又不成系统,复杂却又单纯。他的理

想化注定了狂热,浪漫的爱情追求,也注定了悲剧的收场,他的完美或许无论是林徽因

亦或是陆小曼都实现不了,太诗化了,反而不现实。正如徐志摩曾写的:“一生至少该

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

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美轮美奂,却终究不是生活。

篇六:《浅谈徐志摩的爱情世界》

浅谈徐志摩的爱情世界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他的诗,风格欧化,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徐志摩留学英美,交游广阔: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沈从文、罗素、狄更生、泰戈尔、曼殊斐儿„„无一不是社会名流兼文化名人。长辈与他亦师亦友,同辈与他亲密无间。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但是,总是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徐志摩内心却有解不开的“烦恼结”。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可这时徐志摩的“烦恼结”已系在了林徽因身上。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因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

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另据有的传记作者透露,在结识陆小曼之前,徐志摩与美国着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有过短暂而隐秘的恋情,赛珍珠直到晚年才透露了这一消息,而徐志摩始终未留一字痕迹)。 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总想飞”的诗人还特别喜欢乘坐当时并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飞机。悲剧终于发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

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

(二)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现在所以重提徐志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跟几个优秀的女人有关系,要是没有这几个女人,光凭着那几首诗,写得再好,人们的兴趣也不大。男人喜欢徐志摩,只能说感兴趣,因为他艳福不浅,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活一回呀;女人喜欢徐志摩,是真喜欢,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怎么那么多优秀的女人都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么人!怎么不想想,是徐志摩真值得爱,才会有人爱,是徐志摩真优秀,才会显得那些女人优秀。如果张幼仪不是徐志摩的前妻,只能说是个会理家理财的女强人;要不是和徐志摩有那么缠绵的恋情,林徽因不过是个漂亮的女建筑学家;要不是成了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不过是个才貌双全的民国名媛。还是徐志摩好,才有了她们的好。她们的本事是她们的,她们的名声,有一大半是徐志摩带给她们的。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他的人品也很好,基本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我编过一本书,叫《回望徐志摩》,收录了许多朋友的纪念文章,其中有梁实秋的一篇《谈徐志摩》,很长,有两三万字。梁实秋是个很自负的人,轻易不说过头话,和徐志摩的关系也不是十分亲密。徐志摩去世后,有人说徐志摩是纨绔子弟,意思就是浪荡公子、花花公子,梁实秋就说:

“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的。他专门学的学科最初是社会学,有人说后来他在英国学的是经济。无论如何,他在国文、英文方面的根底是结实的。他对国学有很丰富的知识,旧书似乎读过不少,他行文时之典雅丰赡即是明证。他读西方文学作品,在文字的了解方面没有问题,口说亦能达意。在语言文字方面能有如此把握,这说明他是下过功夫的。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么?志摩在几年之内发表了那么多的著作,有诗,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有翻译,没有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这样辛勤的写作,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吗?”

梁实秋还说,他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没见一个人比徐志摩更讨人喜欢。讨人喜欢不是一件容易事,须要出之自然,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必其人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活泼的头脑,有敏锐的机智,有广泛的兴趣,有洋溢的生气,然后才能容光焕发,脚步轻盈,然后才能引起别人的一团高兴。

徐志摩和好几个女人有婚恋关系,爱他的女人还有好几个,可以说,不管他对她们怎么样,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恨他的。看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人们恐怕最同情张幼仪了。多好的一个女人,徐志摩怎么就和人家离了婚呢!错了,张幼仪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这话叫人听了会落泪的。一个他辜负了的女人说出这样话,这个男人在性格上品质上总是有过人之处的。

(三)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

《人间四月天》里提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伦敦相识,相识不久便相恋,两个人一起坐船在康河里游玩。从一幅剧照上可以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坐在船上,徐志摩还搂着林徽因的肩膀,十分亲热的样子。还有一幅,徐志摩骑着自行车,林徽因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有人觉得很美,我看了只觉得恶心,这是把现代小

青年那种流氓阿飞行径,安到徐志摩的头上了。我绝不保守,我是说,徐林之间的恋情,绝不是这个样子。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阴历是1896年。林徽因多大呢,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这样一说,就知道《人间四月天》里的处理,是多么荒唐可笑了。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在我们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对崇高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男子,你的妻子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两人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理他的丧事。而且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块飞机的残骸,然后送给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是我的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骸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是神仙,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别的什么事。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天。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居”。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儿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吗?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终的。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至抗战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

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头里的。所以说,我看了《人间四月天》的剧本,觉得王蕙玲女士也许是个好的剧作家,但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那一茬知识分子根本就不了解。

我说的都是根据真正的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图书馆借这些书看看,比如《林徽因文集》里就有给胡适的信,还有给沈从文的信。

(四)张幼仪

张幼仪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性。

1920年,徐志摩把张幼仪接到英国,在沙士顿住下,两个人的关系就比较紧张了,离婚也就不足为奇了。张幼仪呢,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你徐志摩要我还是不要我,反正我是徐家的人。离了婚也不再嫁,直到儿子结了婚,直到把徐志摩的父亲送了终,直到五十几岁才跟一个医生结了婚。结了婚,还在为徐志摩的事操心,徐志摩的全集,就是在她的操持下在台湾出版的。她活了八十多岁,在美国死的,三个女人中,数她活得最长。她是最后的胜利者。晚年还做了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接受她的侄孙女的采访,写了一本书,把她一生受的屈辱全写出来了。根据这样一本书拍出的电视剧,当然是为张幼仪说话了。林徽因清纯可爱但不懂事,陆小曼干脆就是个交际花,徐志摩虽说英俊潇洒,也难脱认人不准的干系,这一切都不奇怪了。

这本书里有个观点,是很奇特的,就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后来跟陆小曼结了婚,张幼仪不恨陆小曼,恨的是林徽因,恨的原因不是因为林拆散了他们夫妻,而是因为林徽因既然答应了徐志摩,后来却没有和他结婚,把徐志摩闪了。她处处都是为徐志摩考虑的,就是离了婚,她还是爱着徐志摩,始终把自己当做徐志摩夫人。

张邦梅写《小脚与西服》的时候,他的爷爷张嘉铸还活着,听说孙女采访了姐姐,要写这样一本书,特意叮嘱,笔下对徐志摩要留情,他怕姐姐一时糊涂,过多地给孙女说些不利于徐志摩的话,孙女不知轻重全写进书里,损害了徐志摩的形象。大概就在《小脚与西服》出版前后,张嘉铸就去世了,他的遗嘱里有一条,就是告别仪式上不要放哀乐,朗诵几首徐志摩的诗就行了。

张嘉铸生前还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1926年10月,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结婚时,张嘉铸不顾姐姐的感情接受得了接受不了,欢欢喜喜地盛装参加了徐志摩的婚礼。这在常人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徐志摩把你姐姐甩了,你还西装革履地参加那个人的婚礼,给了现在的人怕就做不到。这个事情要从两方面看,一是张家人对徐志摩多么重视,再就是徐志摩这个人的魅力多么大。也就是说,徐志摩这个人的品质是非常好的,决不是书上写的,见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就要下手的那样的男人,而是很有分寸,很有道德,很讲究品位的。

(五)陆小曼是个什么样的人

电视剧里,把陆小曼演成个交际花,是最没道理的。这么说吧,陆小曼什么人都可能是,最不可能是的,恰恰就是这个交际花。

陆小曼的父亲叫陆建三,是我国早期的留日学生,北洋政府时代,在财政部当过赋税司司长。这是个很有权势也很有钱的职位。陆小曼在少女时代,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北京的法国圣心学堂念书,家里又请了英国女教师专门教她英文。她天生丽质,俊俏可爱。这样当她十七八的时候,就已经是北京社交界的名媛了,好多外交场合,也要请她出席。

篇七:《徐志摩让人心疼的经典语录和爱情诗》

徐志摩让人心疼的经典语录和爱情诗

1.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2.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