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井冈山电影的观后感


篇一:《《井冈山》观后感》

田凌云

20111401130

材料1109

《井冈山》观后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老师组织大家观看了历史大剧《井

冈山》,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坚定信念、敢闯新路、艰苦奋斗、实事求

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1·剧情介绍

在文家市的前委扩大会上,余洒度、苏先俊对毛主席要上井冈山当

“山大王”的决定大加谴责,毛主席睿智地让列席会议的营连领导各抒

已见,使会议形成相持的局面。大家期待着一锤定音总指挥卢德铭只说

了一句话:我为能有毛委员来指挥我们这支队伍而感到庆幸。说罢恭敬

地向毛主席敬了一个军礼,转身离去。

闻悉朱、毛进入赣南的消息,国民党江西守军的两位师长杨池生、

杨如轩赶到省主席朱培德的寓所听候旨意。正在菜地里松土的朱培德捉

起一个菜虫子,两指狠狠一捻„„

石径岭隘口,朱德的部队受到敌军的阻击,情势十分严重。朱德身

先士卒,攀崖隐蔽接敌,杀出一条血路。在血战中,班长粟裕头部中弹,

苏醒后仍爬着去追赶队伍„„

芦溪山口,毛主席的部队也被伪装成老表的民团头目陈开财带进了

伏击圈。秋收起义部队伤亡过半,卢德铭壮烈牺牲,毛主席悲愤之下平

生第一次举起了枪„„行军路上,连党代表罗荣桓注重发挥党支部的作

用、使连队艰难苦战而不溃散的事迹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和思索。

途经三湾时,毛主席不但把部队师的建制缩编成一个团,“杯茶”释

了余洒度、苏先俊的兵权,而且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成立士兵委员会,推

行“三大民主”和“支部建在连上”等建军的重要原则,使部队的面貌

为之一新。被革命军救起的当地贫苦农民、新婚夫妻钟大龙和方小凤却

执意要求入伍,毛主席欣然应允。

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几经苦战也只剩下了八百多人。朱德与陈

毅、王尔琢等商议后决定改编成一个纵队。在誓师大会上,陈毅以党代

表的名义作了动员,朱德亲手击毙了哄抢当铺的害群之马。正在这时,

身负重伤的粟裕爬行归队。朱德背起粟裕,面对队列声泪俱下„„

电视剧虽然结束,但是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毛主席、朱将军等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似乎还脑海里

还浮现着朱德将军身先士卒,攀崖隐蔽接敌,班长粟裕头部中弹,苏醒

后仍爬着去追赶队伍,秋收起义部队伤亡过半,卢德铭壮烈牺牲,毛主

席悲愤之下平生第一次举起了枪„„{有关井冈山电影的观后感}.

结束观影后,我对曾在初高中课本上学习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们更有兴趣的重新了解建立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的细节。

1. 毛主席选取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井冈山在中国众多的大山中并不算出众,但为什么毛主席会在1927年10

月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挺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呢?

首先,井冈山是天然的屏障,有利于保存革命势力。井冈山,绵延几百里,

横跨几个县,到处高山大岭,林深草密,就是现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进入

井冈山未必那么容易找到,何况是80年前。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有关井冈山电影的观后感}.

进攻中心城市失利后,毛主席领导的各路部队在文家市会师。9月19日,毛主{有关井冈山电影的观后感}.

席在里仁学校主持召开了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放弃中心城市和交

通要道,把部队行动计划由原定夺取长沙改为向湘南进军,以保存实力,积蓄力

量。翌日,毛主席在会师大会上代表前敌委员会向全体起义战士作了动员,随后

率部南进,部队上了井冈山,从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有关井冈山电影的观后感}.

量。

其次,井冈山是国民党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能够躲避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井

冈山,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

山区地带,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也是当时国民党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革命

力量进入井冈山,有利于与国民党军队迂回战斗。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

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山上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

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这里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

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

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是一块理想的落脚点。{有关井冈山电影的观后感}.

最后,井冈山当地绿林军袁文才、王佐部队欢迎毛主席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上山

并加入革命队伍。 袁文才, 1898年生于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一个客籍农

民家庭,在永新县一中读了中学。因出面维护当地农民的利益,受到土豪恶霸迫

害,故被逼上山,成为"绿林"性质的"马刀队"的头头,啸聚山林,劫富济贫。第

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他受到鼓舞,将其所部改编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同时于

1926年经中共宁冈县党支部负责人龙超清做介绍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

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后,他领着拥有六十支枪的农民自卫军,又重上了井冈山。 王

佐,又名王云辉,绰号王南斗,井冈山上的下庄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

农民家庭,只读过三个月的私塾,后学做裁缝为生,还略通武术。有次他领人杀

了四个税警,并独自拉起队伍,也打着"劫富济贫"旗号,成为井冈山上的又一股

"绿林"势力,并与袁文才结拜兄弟、组成互助军事同盟。第一次国内革命时,王

佐也投入革命洪流,将自已的队伍改编为农民自卫军。大革命失败后,他带着他

的队伍便又重新活跃于山林。 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王佐部驻

在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等处,袁文才部驻在井冈山北麓的宁冈茅坪,互相配合,{有关井冈山电影的观后感}.

互相呼应,且有与国民党部队斗争的经验。有一股绿林军愿意收留被国民党军队

围堵的武装力量,并加入革命队伍,这也是为什么将井冈山设为革命根据地的重

要原因。

2.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后,

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到1928年2月底,初步形成了包括

宁冈全县,遂川县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队地区在内的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4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

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0日,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成立,毛泽

东(后谭震林)任书记;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成立,袁文才任主席。革命军和赤卫

队在人民群众支援下,打破江西国民党军的4次“进剿”。到6月,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全部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一小部

分地区。7月至l929年1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先后打破湘赣两省国民

党军的三次“会剿”,巩固了根据地。l928年l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军

第五军主力由湘鄂赣边转战到井冈山,同红军第四军会师,增强了红军的力量。

1929年1月14日,红军第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向赣南进军,留守井冈

山的红军和赤卫队坚持斗争。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后来又发展为湘赣

革命根据地。

3·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的一个硕

果,研究这段历史可以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一、 取信于民、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根本前提

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成为人民群众了解和信任红军的重要方面。1929年

3月24日,红军打下闽西重镇长汀城,发布了红四军《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说

明红军对城市的政策是:取消苛捐杂税,保护 商人贸易;欢迎知识分子参加工

农革命,发挥才干。应该说,红军注意保护人民的利益,提供商人自由贸易的空间,

发挥知识分子的才干,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对发展革命力量,开辟赣南闽西革

命根据地及以 后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产生了重要作用。

二、 制定代表人民利益的土地政策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重要条件

例如,1930年6月召开的南阳会议,对土地分配又增加了“抽肥补瘦”,

使土地分配制度更加合理。1931年2月,又纠正了井冈山《土地法》中关于

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属于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

在同年10月于峡江召开的总前委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了要彻底平均分配土

地。他强调指出,只有如此,才能争取广大的贫农群众,才能彻底推翻封建剥

削。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套比较完备而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土地制度改革办

法,指导了农村根据地的土地改革实践,也为根据地的巩固,提高农民的革命

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小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重要依

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党的任务

就是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

城市,夺取革命胜利。为了实现这个任务,必须坚持三项基本方针:一是深入开

展土地革命;二是彻底消灭民团土匪,发展工农武装,有序地波浪式地向外发

展;三是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政权,肃清反革命。毛泽东在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

过程中提出的符合中国特点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既有发展目标,又有正确的

发展思路,基本上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民主革命道路。

四、 工农民主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政治基础

五、 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军事保障

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红军按照中共六大决议要求,在长汀进行了整编,

将原有的红四军工动委员会改为政治部,由毛泽东兼任政治部主任;每个纵队

设立政治部,由党代表兼主任。支队、大队两级设党代表。但是,在红四军内

是否要设立军委,也就是军队是否要党领导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经

过半年多的争论,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在周恩来、毛泽东以及陈毅的努力下,

坚持党对军队领导的意见占了上风。1929年12月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

决议,明确规定了党和军队的关系要遵循“党指挥枪”的原则,系统地解决了

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如何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

性问题,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这就为红军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六、 实施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政治保证

七、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统一党和红军思想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思

基础客观世界十分复杂,党内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是正常现象,因

为认识不同而产生分歧和争论,也是正常现象。毛泽东指出:“党内有争论问

题发生是党的进步,不是退步。”[1]P64关键是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通过党

内的讨论甚至争论,形成对形势的正确认识和判断,从而统一认识,增强团结,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政策,指导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党的团结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从大的总的政治方面说,是在党的纲领和路线方

针政策基础上实现团结和统一;从具体的、方法论的方面来说,则是坚持理论

和实际的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教条主义,求真务实,使全党为着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4.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这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如果没有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的接应,则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以及后来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都很难立足。而井冈山上有了朱德、彭德怀这两位行伍出身、久经战阵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指挥作战,就犹如猛虎添翼,大大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井冈山上的红旗不倒,极大地鼓舞了共产党人进行武装斗争的斗志,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在井冈山红旗的指引下,各地被打散了的革命力量又纷纷聚集起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给人以更深刻的教育。因为这些教训的取得,是用大量的流血牺牲换来的。从大革命失败以后,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不再像从前那样盲目了,自然而然地、更多地动脑筋思考各种问题。我认识到,作为一个革命者,自己应该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不能够一味地盲从,人云亦云。这样才是真正对革命事业负责。

5.感想

再又一次深刻学习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一重大历史后。 我们仔细思考,弄懂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 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 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也 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革命的残酷,另一方面还在于人员的牺牲。黄洋界保卫战役的指挥 者,这些功臣,大多夭折于此后的战斗中,还有在井冈山历史博物馆中见到的诸多面孔,均 殒命于战场,可见新中国的建立,有多少热血儿女铺路啊。 井冈山,天时地利人和,养育了革命队伍。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没有接受瞿秋白的 邀请进城,而是进山当起了“山大王” ,历史记载的“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 、 等思想均在井冈山时期产生,这些思想含蕴于青山、淬火于实践,指导着工农红军的方向。 作为伟大思想的诞生地,井冈山拥有独特的人文资源。朱德的扁担、井冈翠竹等课文从小就 让我们感动。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它 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它告诉人们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 革命 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井冈山红色之旅结束了。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 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 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 未来的红色旅程 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我们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 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篇二:《《井冈山》观后感》

《井冈山》观后感

前不久刚看了革命题材电视剧《井冈山》,该剧讲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早期共产党员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创造的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故事。剧中的毛泽东充分发挥了领导人的才能,他以自身经验为中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持久战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战理论,所有战士在他的带领下让井冈山精神永存。

从《井冈山》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红军是如此的英勇、如此的坚韧不拔,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不容易。当年随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继失利,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当机立断将部队带上了井冈山。然而上井冈山并不容易,由于当时大家的思想认识有限,很多同志未能正确估计当时的革命形式,从而造成各人之间的矛盾,但最终还是服从了指令。

当毛泽东终于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后,还要与旧部队斗争。其中以刘安恭为主的人,坚持要以城市包围农村作为主要战略,他认为那样才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而毛泽东则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为中国的革命作战策略,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就中国国情出发,我们应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再结合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使革命胜利。 从《井冈山》中,我们也能看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也就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而毛泽东提出要以农村包围城市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因为就中

国的国情而言,农民在中国占很大部分,从而农民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毛泽东以这种想法将部队带上了井冈山,成就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再者,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这位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从而成就了井冈山伟业。

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但我们仍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沉着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以百折不挠的态度,凝心聚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投资1022 何亚丹 05号

篇三:《《走进井冈山》观后感》

《走进井冈山》观后感

在观看完《走进井冈山》之后,我陷入深沉的回味与思考之中:在当年的黑暗中,“毛委员”就是井冈山人民和红军将士们心中的“北斗星”;也是大多数革命的有识之士的“北斗星”。而“心中想念毛泽东”的,不只是井冈山人民发自肺腑的一片心声,也是全国劳苦大众的心声。

我怀着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认真地看完了《走进井冈山》。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越来越为再现荧屏上领袖的风采所折服,也越来越为这动人的歌声所感染。虽然,我早就知道井冈山的革命战斗史和我军的发展史。然而,通过电视剧《井冈山》全景式、纪实性的形象而生动的描叙,不仅使我更细腻、更深切地了解了井冈山的革命历史。而且,也更加细腻和深切地感受到了毛泽东当年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唯一可行的道路。毛泽东以他过人的胆识、才略和睿智,最终建立和完善了我军的体制,同时也转变了中国革命的危机。毛泽东能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领袖,也完全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心中想念毛泽东”,也正是我们有良心人应有的心声。

当年,随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继失利,只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他不仅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英明论断。而且积极倡导并实践建立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正是在这种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才有了井冈山这一红

色根据地,才有了“红军”这一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新型的人民武装。中国革命之火从此有了渐成“燎原”之势,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推翻蒋家王朝,成为全面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毛泽东是坚持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也是马列主义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在剧中,当武装起义失利后,在没有中央指示和支持的情况下,毛泽东要对部队进行改编,并带上井冈山,就要与余洒度、苏先俊进行斗争;上了井冈山又要与占山为王的“绿林”首领袁文才和王佐进行斗争;“智取”了袁、王二人,在井冈山立稳脚跟后,又要与会师后部队内部的旧式军官陈浩、袁崇全等变节和宗派分子斗争,最主要的是要与不切实际的湖南省委和中央特派员斗争。井冈山先后三次粉碎敌人数倍于我的“围剿”和进攻,接连取得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的胜利。毛泽东这位“从不拿枪”的“教书匠”,正是决定“红军”和井冈山根据地前途和命运的真正的“常胜将军”,他不愧是世界公认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所以,毛泽东对红军的改编和建设,都以不损害根据地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原则。剧中有多个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军民一家亲的感人场面。譬如:毛泽东发现曾士峨等鞭打俘虏,便语重心长地教育他说:“俘虏也是穷苦农民出身,不可虐待。不仅不能虐待,不愿意留下的,还要发给路费。”而所有这些以民本为主导的新型措施,都为红军赢得根据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进驻井冈山和发展队伍创造了条件。

红军与地方人民群众的心连心,是红军作为新型人民军队区别于其前身和国民党军队的显著标志。如果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士兵委员会等重要建军原则,为红军的人民性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话。那么,在以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他又先后创造性所提出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和“三大任务”新的建军原则,更为我军在开展对敌作战中,取得根据地人民的同情与支持提供了有力保障。

井冈山的道路,是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看起来非常地简单,非常地清晰,可在当时,除了毛泽东,没人了解她的真谛,没人知道她的意义。作为“朱毛红军”,在所有人看来,是因为生存到井冈山的,只有毛泽东为其赋予了不同的生存意义,即如何建党、如何建军、如何夺取胜利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这显然是一项需要积极探索的伟大事业,也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要我们能够发扬井冈山精神,沉着应战,百折不挠,凝心聚力,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推进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就一定能实现。

《走进井冈山》观后感

弹药销毁一室 李国松

通过观看《走进井冈山》,我了解了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有那么多优秀的青年牺牲了,最后活下来的,凤毛麟角。也有一些人感到无望,叛变了革命,不得善终。如此弱小的队伍,鱼龙混杂,面对外部强大的敌人,面对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对党内严峻的斗争,竟然能生存和发展起来,真是一个奇迹。井冈山的道路,是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看起来非常地简单,非常地清晰,可在当时,除了毛泽东,没人了解她的真谛,没人知道她的意义。作为“朱毛红军”,在所有人看来,是因为生存到井冈山的,只有毛泽东为其赋予了不同的生存意义,即如何建党、如何建军、如何夺取胜利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法宝。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问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个蕴涵丰富的巨大精神宝库。我们要认真学习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井冈山精神,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井冈山斗争时期,新生的革命队伍处于十分强大的白色反动势力四面包围和反复围剿之中,生存和斗争环境非常险恶。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根据地军民同敌人斗争到底?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工农红军战胜一切

困难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精神支柱,势必走向沉沦。我们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具有坚定的信念。

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军民面对敌人军事上的疯狂“围剿”和经济上的严密封锁,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唱着“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粉碎了敌人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井冈山的阴谋。今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但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未走过的路,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井冈山精神永褒生命力的法宝,也是传承井冈山精神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和逆境面前,不灰心、不气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创新之路。这条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曾写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

篇四:《《井冈山》观后感》

《井冈山》观后感

众所周知,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观看了《井冈山》这一红色励志电影后,我更感到井冈山这个地理位置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影片讲述的是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后的队伍进入井冈山并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在井冈山上,中国共产党在上面的时间并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在毛主席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带领下在井冈山上多次反围剿成功并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实践。正是因为井冈山上毛主席的大胆创新,从此为中国革命迎来新的面貌。在井冈山上人们发扬传统并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

在党的老一辈领导人的坚强领导下,同志们建立起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这是我从影片中学到的最大的知识,这更加让我坚定了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决心。井冈山精神精髓的第二点实事求是的精神路线,这也是当下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实事求是是对工作的认真,毛主席就十分深刻的理解并落实了这四字的真实内涵。实事求是这和我们现在所讲的“三严三实”中的“三实”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还是

说毛主席在当时情况与我们现在十分类似呢?无论怎样,实事求是都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的。

井冈山精神时是毛主席所创立的而其第三点更是鲜明提出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即当下我们喊得最多的听党指挥,这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井冈山精神的第四点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在红军出现之前,只要是军队就会和普通百姓有化不开的仇恨,而在红军来到井冈山的第一件事便是与当地老百姓搞好关系,开展群众工作。老百姓也是第一次发现红军与其他军队的不同,从此也就发展成了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从影片中这一点更是得到多镜头的描写。第五点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当时的军队没有谁给发军饷,没有谁给发粮,枪都是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当时的军队一穷二白,如果当时没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不可能有现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不可能会有现今的新中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立根发芽的一个重要基础。联系到现今,我们军队正是缺乏这种精神,没有好好发扬创业精神。

《井冈山》这部红色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当时共产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发展到今,经历了多少次的艰难险阻,而其中所体现的精神是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也是当代军队缺乏的。我们军队现在正在慢慢遗忘一些东西,如果我们那天真的忘记了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

这只人民军队就会失去应有的战斗力。军队的战斗力来源不仅仅是平时的军事训练,还有我们军队必须要铭记和传承的精神。《井冈山》这部影片应该多看,看后多思考多反思,当下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当年那些为中国革命而流血牺牲的人,我们平时的懈怠消极是不是就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敬?

看完《井冈山》后,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感触,特别是其中所体现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更应该是我们去铭记和传承的。

篇五:《井冈山观后感》

《井冈山》观后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1111班

陈宪祥 20111401306

一幅完整表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

一段革命先驱面临生死存亡力挽狂澜的风雨历程;

一代伟人铁骨柔肠里鲜为人知的非常情怀;

一曲汇集历史山谷回声的英雄赞歌;

这短短四句话里面浓缩了多少观看者的感受。《井岗山》是一部反应我党早期革命题材电视剧,但我是第一次看,毕竟,在这个时期能认真地去看一部革命片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有幸看观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看到了我党我军早期的创业史,为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奋斗历程。

影片讲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早期共产党员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创建第一个根据地--井岗山根据地的故事。它以长镜头、曲折的故事情节,感人的奋斗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在那段红色岁月当中伟人的风貌。无数英雄儿女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民族解放事业中来,并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尽管这次观看的只有三、四两集,但是却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时期中的毛泽东思想。

通过这部剧,我更多地了解到我军从无到有,从弱小壮大的一个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是多么牵动人心啊!那是一个多么风雨飘摇的日子,从踏上井岗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军与人民群众的渔水之情,就注定了我军是从人民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也标志着,历经岁月更迭的华夏大地上将燃起一只红色火炬。这只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剧中,毛泽东在那样残酷的环境的领导才能,丰富学识,人格魅力不禁使人佩服和感慨。邓小平说过:没有毛主席,我们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的确如此,在敌强我弱,中央一次次错误的决策导致我军败战连连,红军思想情绪极度低落的情况下,毛泽东力挽狂澜,使我军多次从危机中突出重围,从而解救了红军的命运,在井冈山中树立了巨大的威信。所以大家的亲切的叫他毛委员。当时有一首歌谣《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至今听起来仍然十分的亲切舒服。在当时由于大家的思想认识有限,很多同志未能正确的估计当时的革命形势,所以经常是意见不统一而导致团结被破坏。更有甚者,一部分官兵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对于出现一些败战就承担不起责任与考验。对此,毛泽东多次和官兵们通宵达旦地开会研究军事,研究政治而毫不疲惫,真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或军事会议有时候就是从晚饭后开始开,一开就是到凌晨天亮还没有结束。在那样的特定环境下,许多同志未能正确认识革命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