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中作文曹操的性格属于极端的利己主义曹操的性格属于极端的利己主义

曹操的性格属于极端的利己主义


篇一:《超星尔雅四大名著鉴赏考试答案-2016年3月份》

1 曹雪芹的逝世时间是()。

1.0 分

1780年 A、

 

1774年 B、

 

1864年 C、

 

1764年 D、

我的答案:D 2

谁做的灯谜被元妃退回来了?()

1.0 分

贾环 A、

 B、

贾瑞

 

贾兰 C、

 

贾宝玉 D、

我的答案:A 3

鲁智深和《杨家将》中的谁比较相似?()

1.0 分

杨二郎 A、

 

杨三郎 B、

 

杨四郎 C、

杨五郎 D、

我的答案:D

4

金圣叹认为对武松的哪样东西的描写是“草蛇灰线法”?() 1.0 分 

袈裟 A、 

酒 B、 

哨棒 C、 

鞋子 D、

我的答案:C 5

唐三藏最后把什么给了二尊者来换取经书?()

1.0 分

 A、

锦斓袈裟

白龙马 B、

  C、

紫金钵盂

 

行李 D、

我的答案:C 6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作者是()。 1.0 分{曹操的性格属于极端的利己主义}.

玄奘 A、

 

慧立 B、

 

卞机 C、

慧聪 D、

我的答案:B 7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最突出的特点是()。 1.0 分

和事佬 A、

  B、

妒贤嫉能

  C、

勇敢果决

 D、

奸诈小人

我的答案:A 8

《红楼梦》中借石头说话时石头自称()。 1.0 分

蠢物 A、

篇二:《超星《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期末考试(20)题目及正确答案》

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苏轼的词“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写的是()。 1.0 分

诸葛亮 A、

 

周瑜 B、

 

孙权 C、

 

司马懿 D、

我的答案:B 2

把《水浒传》归入讲史类的是()。

1.0 分

 A、

胡适

 

孙楷第 B、

 

闻一多 C、

 

鲁迅 D、

我的答案:D 3

刘姥姥一共进了几次贾府?()

1.0 分

一次 A、

 

二次 B、

三次 C、

四次 D、

我的答案:C 4

“借王垕之头”的故事中曹操为什么要杀王垕?() 1.0 分

 A、

王垕叛变

  B、

平息军队哗变

  C、

谋士献策

 D、{曹操的性格属于极端的利己主义}.

皇帝要求

我的答案:B

5

谁做的灯谜被元妃退回来了?()

1.0 分

贾环 A、

 

贾瑞 B、

 

贾兰 C、{曹操的性格属于极端的利己主义}.

 

贾宝玉 D、

我的答案:A 6

下列不属于《红楼梦》的第一男女主人公的是()。 1.0 分

贾宝玉 A、

 

王熙凤 B、

林黛玉 C、

 

薛宝钗 D、

我的答案:B 7

《宋史》中的张顺是()。 1.0 分

 A、

抗击金人的民族英雄   B、

抗击蒙古人的民族英雄   C、

抗击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

 D、

抗击突厥的民族英雄 

我的答案:B

8

评价曹操时说“无容于天地之下,人人得而诛之”的是()。

篇三:《超星四大名著期末考答案》

1长坂坡大败后谁去救了阿斗?()1.0 分A、关羽B、张飞C、赵云D、马谡我的答案:C2陈寿《三国志》中“形貌奇伟,骨体不恒,大贵之表”一句是描绘的 谁?()1.0 分

A、周瑜B、孙策C、孙权D、陆逊我的答案:C3公孙胜没有出场诗的原因在于()。1.0 分A、在小说流传过程中遗失B、人物形象属于临时添加,没有相应准备

C、身份发生变化,出场诗被删除D、次要人物,在创作阶段被忽略我的答案:C4下列哪个《水浒传》角色不是和尚的身份?()1.0 分A、裴如海B、樊瑞C、鲁智深D、崔道成我的答案:B

5{曹操的性格属于极端的利己主义}.根据《蜀记》中记载,关羽想要娶谁的妻子?()。1.0 分A、秦宜禄B、秦朗C、吕布D、张辽我的答案:A6下列哪一个不是发生在关羽身上的事?()1.0 分A、

单刀赴会B、过五关斩六将C、败走麦城D、失街亭我的答案:D7“魔以心生,亦以心灭”是哪个派系的说法?()1.0 分A、儒家B、道家C、

篇四:《浅论曹操在》

浅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盘县普古教学点 孔德刚

摘要:《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小说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本文试从小说所刻画的曹操的性格、智慧、才干等方面,深刻剖析曹操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出其“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历史定位。

关键词:《三国演义》 曹操 形象 能臣 奸雄

一提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是一个大奸臣。历史上有很多人用恐惧狠毒的眼光,恶性贬低他,曹操俨然成了奸险狡诈之人的代表和化身。《三国演义》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忠义,表现出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作者罗贯中通过汝南许劭、南阳何颙之口,对曹操的一生作了总的定性。但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是“治世之能臣”,“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用聂绀弩先生的话说,“曹操是实干家”、“大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实际上,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在他的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点:笼络人心而又嫉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机谋权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愚蠢至极;坦诚中总带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正是由于这些,才使得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他活生生的复杂的性格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猛!本文就以上几点对曹操的形象试作分析。

一、曹操性格:生性多疑,残酷好杀,奸诈多变;但又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三国演义》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无比。读者一翻开书就见到每一个人物的立场分明,爱憎清楚。在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

确实曹操是一个有作为的人物,然而,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存在

着地主阶级的残酷,狡诈,极端利己主义等恶德。《三国演义》对曹操这两个方面都作了真实的再现,并没有简单的丑化,也没有把他写得愚蠢无能。一方面,曹操具有雄才伟略,识见不凡,他的器重人才,深得人心;他的老谋深算,精明强悍;他的败而不馁,顽强乐观。曹操以挟天子而令诸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到后来的统一北方,都对他的这一性格作了充分的描写。另一方面,《三国演义》又着力鞭挞了曹操的残酷,狡诈,伪善和极端利己主义。例如“诈作中风”(第一回),“借王垕头”(第十六回),“攻打徐州时令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杀”(第十回);征袁谭时,一方面令军士捕捉逃避苦役的百姓,另一方面又叫那些“投首”的百姓“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第三十三回),杀吕伯奎全家后公然宣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第四回)等。

曹操成为反面人物形象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由于历史书上记载着曹操的那些残酷,狡诈,极端利己主义等性格特点,对封建统治阶级来说正具有代表性,于是人民群众和民间艺人就抓住这些特点,编成故事讲唱,逐渐形成了曹操这一反面人物形象。其目的,是为了揭露并使人民认识现实生活压在他们头上的那些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目,唤起人民同他们斗争。同时,这一形象在北宋以后至元末明初《三国演义》定型的三百多年间不断丰富和成熟的演变过程中,还受到过民族斗争的影响。那时,汉族人民习惯于把北方的异族入侵者和统治者比作曹操。所以,《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一反面艺术形象的产生,具有无可辩驳的历史合理性。

但同时,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若论胸襟开阔、豁达乐观,曹操当首屈一指。“白门楼吕布殒命”一回中,曹操擒住张辽,本打算亲手杀了他,但听了刘、关的劝谏,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关羽降汉不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不但赐与府第给关羽和刘备两位夫人居住,还赠与关羽异锦战袍、赤兔宝马、美女金帛。关羽得知刘备确切消息,封金挂印护嫂寻兄,曹操“叱退蔡阳,不令追赶”,并亲自为关羽送行,赠与路资锦袍。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深究。官渡之战后,发现了大量“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曹操“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足见其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

二、曹操才艺超群,胆识过人,且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曹操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他有超卓的异秉、超人的成就、超常的性格和超迈的辐射力。他的能力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几乎没有弱项。中国历史固然无法回避他的存在,甚至在不少貌似与曹操无关的专史中,他往往也能峥嵘出头。曹操具备与当世围棋高手对弈的才能,自然更有资格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曹操虽无书法传世,但从他对书法家的厚爱,从他对挂在屋内、题在门上的书法作品经常用心临摹、反复把玩上,我们也能大致看出他的书法修养。他的武艺虽无法与当世高手匹敌,但也非泛泛之流。他诗歌上的造诣颇深,“御军三十余年,手不释卷,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论气韵沈雄,慨当以慷,曹操实有傲视千秋之才。其实曹操的文章也很有特点,黄仁宇先生对曹操文章的“诚实”,就曾予以肯定;世纪文豪鲁迅先生还曾特别拈出“通脱”一味,激赏不已。鲁迅同样看出曹操诗歌中的“通脱”来。论用兵打仗,那可是曹操的本门绝活,独传之秘。与他的诗文一样,值得专文论列。战场上的曹操诡谲万状,不可方物,“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见诸葛亮《后出师表》),《三国演义》中已发挥得淋漓尽致。总体上看,战场上的曹操,思维极为舒展开放,将兵行诡道之旨演绎得无比充分。显然,曹操的超群的才艺,过人的胆识在《三国演义》中都被刻划得淋漓尽致。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极力搜罗,并加以重用。在他的麾下, “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智深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敦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正是这些文臣武将的运筹谋划和拼死战斗,才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步扩大,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曹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先拜于地”。以曹操当时贵为丞相的地位,对投诚自己的布衣谋士尚且如此,这种识才、爱才、重才之心,可见一斑。

操曰:“吾手下有数十人,皆当世之英雄,何谓无人?“衡曰:‘愿闻’”。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安得无人?”曹操说这番话的时候很是有些得意。其实曹营中的人才远不止这些,如后来创立九品中正制的陈群,

以及与诸葛武侯对峙多年的司马懿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曹操当时已经是声名狼藉,不臣之心人所共知,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才效忠于他呢?正如毛宗岗所说:“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官渡之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正由于曹操的人才政策救了他。在这场战役中,他全赖三个人——刘晔,荀攸,许攸。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胜利,这全在于他的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都是人才,献计献策,有化险为夷之功,可以说一计敌万人,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曹操的性格属于极端的利己主义}.

三、作为一名政治家,曹操既大气、实在,又慷慨多情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不臣之心,残酷好杀,狡诈多变这些劣迹演义已有大的渲染,但文中亦表现曹操正面之处,如曹操的政治,军事方面上的才能和成就。小说中也肯定了曹操在历史中的作用,他最大的成绩就是统一了北方,消灭了那里诸侯割据的局面,发展了经济,人民得以修养生息。在小说中曹操的形象给人以大气,实在,慷慨多情的一面。作者为了表现其大气的一面,在对他的一些小事上的描写也是花了不少笔墨的。另外,曹操的慷慨多情是他的人格魅力的又一条,曹操虽然残酷但并不暴虐,冷酷但并非无情。他虽然杀了不少人但也未必想多杀,他原本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人,但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又是你死我活的,面对一个个凶险的敌人,他不得不抢先一步要了别人的性命,甚至不惜错杀无辜。但热爱生命重感情还是他的本性。他杀人不眨眼但并不以杀人为乐。执法不讲情面但又通情达理,慷慨多情真豪杰。如他对为袁谭,孔融哭尸的王修,习脂就很放了一马,甚至还送去了礼物。对部嘉的英年早逝悲痛的死去活来的描写就更别提了。所有的这些描写都是作者为了表现曹操作为伟人而不同于别的伟人的一面,塑造出曹操这一有血有肉,奸诈阴险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的需要。曹操正是凭着他的强烈的进取心和权势欲,凭着他的雄才伟略,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确立了“乱世奸雄”的地位。

一部三国小说,浓缩了许多的社会思想,也包含了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但这些都是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分不开的。文化是经济的产物,文化必须为社会服务。不可否认,作者在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是受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罗贯中运用艺术的手法,描绘了复杂的诸侯割据,军阀争雄,天下大乱的时代。

在《三国演义》中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忠义,表现出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显然有失公允,也遭到了诸多的批判和反对,但《三国演义》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永远是我国文学创作史上绚丽的瑰宝。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他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他既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一个阴谋家和野心家。作者把曹操奸诈阴险而富有人情味的性格特征描述得丰满而又深刻,令人信服,深刻揭露了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复杂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

1、罗贯中著.《三国演义》. 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

2、刘天锡著.《三国启示录》.天地出版社 .2005.

3、申安从.《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邯郸学院》(2009年第3期).

4、陈继征.《论曹操的奸与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5、钟志强.《曹操的被误解与再理解》.《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篇五:《《三国演义》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结合相关信息,交流讨论对历史英雄的理解。 【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平)元末明初小说家,戏剧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了解作品】

一、简介: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依据陈寿写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才学和经验,才写成部影响巨大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又经后人多次增删、整理,现在最流行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毛宗岗修改的本子。

《三国演义》讲的历史故事,是东汉末年,公元一八四年黄巾起义开始,到二八O年司马氏统一中国为止。《三国演义》在描写近一百年的历史故事,中不但揭露了封建帝王阶级对农民起义的残酷镇压,而且揭露了他们之间各种政治、军事和外交的激烈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愿望。

二、中心思想:

《三国演义》在描写各封建统治集团的斗争中,全书贯穿了一个拥蜀反魏,尊刘贬曹的中心思想。认为蜀汉是正统的,曹魏是篡逆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反陈寿《三国志》的结构篇幅。在《三国志》中,魏志最多,三十卷,蜀志最少,只有十五卷。而在一二O回的《三国演义》中,其中一O四回讲的故事,都涉及到蜀汉。在人物好坏的区别上,蜀汉是好人多,坏人少。而在曹魏是坏人多,好人少,在对待各方人物的态度上,对蜀汉方面是以歌颂为主,对曹以批判为主。因此,在罗贯中笔下,刘备是“宽仁待民”的好皇帝。他对百姓是“秋毫无犯,民皆感化”。老百姓歌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进军西川(即四川)时,一路之上都受到百姓们的欢迎和拥戴。这是作者理想化了的“圣君”、“明主”。而曹操诡诈残暴的大奸臣。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军事意义

海林林业一中 高二学年语文组 《三国演义》学案 编者:谷长春 2011-2-24

《三国演义》提供了不少战争经验和各种军事科学知识,对战争的描写,是很出的。写官渡之战,先介绍两军力量的对比。袁绍兵多粮足,拥军七十万。而曹操兵少粮缺,只有七万人。但是战争胜败不但决定于客观军事力量的强弱,而且还决定于主观指挥是否正确于是。继而再攻,各个击破。相反,袁绍自恃强大,没有利用兵多粮足的优势、结果大败而归。实在是指挥不当。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其他如赤壁鏖兵、 陵之战等,都写有声有色,雄伟壮阔,引人入胜。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战略战术经验和教训。后来,农民起义的将领们把 《三国演义》当作军事教科书来学习、运用。

《三国演义》中,有关政治、外交、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的。读者从中也将获益不浅。

四、文学影响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自罗贯中把三国历史写成小说以来,文人纷纷效法。各取中国历史一段,写成各种历史小说。于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明代比较有名的历史小说,就有《东周列国志》、《杨家将演义》、《说唐》、《精忠传》等等。直到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小说。近几年出版的《五千年演义》等,无不是罗贯中历史演义的继承和发展。

《三国演义》为如何写作历史小说,提供了“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基本经验。《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事作和人物,大都是真实的。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官渡、赤壁之战等等,在历史上,真有其事。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董卓、曹操、袁绍、刘表、刘备、孙权以及关羽、张飞、诸葛亮等等,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这就是“七分事实”。历史小说的创作,在涉及历史之时,原则上要符合历史的真实,不可杜撰或捏造。否则,就不是历史小说了。但另一方面,《三国演义》又不等于三国历史,它毕竟是一部小说。所以,其中不少内容和情节是作虚构的,夸张的。不但历史上不存在“吴国太佛寺看新郎”、“献密计黄盖受刑”和“七星坛诸葛亮祭风”等事件。而且,就是对历史人物如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等,也不是从《三国志》里照搬到《三国演义》中来。而是作者依据尊刘贬曹的思想给予加工改造。有的加以美化、神化,有的加以丑化。《三国演义》中的这些人物,已是艺术的典型。这就是“三分虚构。”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这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但它也有种种不足。如否定农民起义的错误立场,封建迷信等等。然而它毕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交流讨论】

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有关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

2、你知道哪些英雄传奇人物,最感兴趣的是谁?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学习目标】

1、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重点欣赏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4.结合曹操这一形象,了解《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主要特点。 【知识链接】

1.节选以前的情节

本课节选的是《三国演义》第四回的第二部分,这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密诏董卓进京。十常侍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此后,董卓也相继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略无忌惮。后吕布杀丁原而投奔董卓,董卓废帝而立陈留王,自立为相国,又因所谓“怨诗”而杀帝。彼时,董卓在宫内宫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在这种形势下,袁绍与王允书,图谋杀死董卓,以下就是课文节选的部分。

2.节选以后的情节

接下来是第五回,标题是: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后,陈宫弃他而去。他遂连夜到陈留,找到父亲,细说前事,并想散尽家财,招募义兵。他听从父亲劝告,置办酒席,拜请卫弘到家,说明意愿,卫弘慷慨相助,曹操非常高兴,于是先发矫诏,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很快,袁绍离开渤海来与曹操会盟,十七镇诸侯也先后起兵响应。此时,刘备也弃去县令之职,带关羽、张飞前来。曹操乃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共推袁绍为盟主,准备进兵,讨罚董卓。三国历史前奏由此揭开。

【节选部分赏析】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其父曹嵩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也因为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陈寿《三国志·武帝传》)。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他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作者“拥刘反曹”的倾向,因此小说虽然展示了曹操雄才大略、有勇有谋、惜才爱才的一面,但他的另一面,多疑、残忍、奸诈、自私的一面却被无限夸大了。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成了一代“奸雄”的代表。而且这奸与雄的两方面,又不是可以断然分开的,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这就是曹操独特的个性。罗贯中笔下的曹操,首先是东汉末年,在社会大动乱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之一。他早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在平

海林林业一中 高二学年语文组 《三国演义》学案 编者:谷长春 2011-2-24

定黄巾起义的战争中崭露头角;在反对腐朽的宦官势力的斗争中,他表现得非常活跃,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当董卓阴谋篡权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谋刺董卓,谋刺不成,首先树起义旗,声讨董卓„„因此,曹操首先是作为一个英雄人物活跃在三国舞台上的,罗贯中把握住这个基调,描写了曹操的雄才大略,招纳贤才,善于吸纳意见,多谋善断等许多好的方面。特别是在曹操的早期,优点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然而,曹操不单是一个英雄,他还是英雄中的奸雄,或者说由英雄发展为一个奸雄。曹操的这个演变并非突然,而是有他心理、思想的依据。曹操这个人,从小就比别人多些心眼,比别的孩子要狡诈,会权谋机变,他装中风欺骗他的叔叔、父亲便是其例。曹操从小养成了他极端利己主义的世界观,这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在他内心里,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王国。曹操的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世界观,与刘备等人“下安黎庶,上报国家”的思想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曹操的极端利己主义世界观与他的聪明、狡诈结合起来,促成了他政治野心的大爆发。正因为如此,如果说曹操在早年,还做出了许多英雄业绩的话,那么,随着他政治势力的发展,政治经验的成熟,曹操的野心也就越来越显露,他的奸诈、残暴的一面也就暴露得越来越充分,曹操最终还是以一个奸雄的形象矗立在读者的面前。{曹操的性格属于极端的利己主义}.

课文一共包括两个情节:刺杀董卓未果;逃亡途中杀死其父结义弟兄吕伯奢全家。而这两个情节,恰恰反映了曹操性格的两个方面:既“雄”且“奸”。

“雄”体现在:

“奸”体现在:

【概括延伸】

《三国演义》在演绎历史的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厚仁义的刘备,忠勇双全的关羽,乱世奸雄曹操等。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有几点值得称道处。

其一,抓住特征,对人物进行粗线条勾勒,使其神采毕现。

其二,抓住人物活动中最富有特征的细节,描绘人物的思想性格。

此外,对比、夸张、烘托等手法的运用,也为人物性格的刻画增光添色不少。

【学习目标】

对英雄的理解 【知识链接】

《青梅煮酒论英雄》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