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秘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汉语言文学本科社会实践报告》

汉语言文学本科社会实践报告

2013秋季 陈开显

时间如梭,短短一个月的实习工作很快结束了,回首过去,感触颇深。从学校出来,再回到学校,不仅仅是身份发生了变化,更体验到教育的发展和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思想方面

教育因爱而辉煌,教师有爱而伟大!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实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和责任心!有位教育家说过,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真诚教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当他们也乐于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驶进了成功的港湾。作为教师,拥有爱心是我们的品质,奉献爱心是我们的追求,播撒爱的种子是我们的天职,让学生感受师爱是我们的责任。在实习的学校里,年老的教师仍不甘落后,他们发挥着夕阳的余热,到了退休的年龄还坚持在学校代课,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中年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他们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任劳任怨,工作干在前,名利抛在后,真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为年轻教师作出了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极大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他们不甘示弱,做教学改革的领头人,一心扎在工作里,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感受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坚定了我终身从教的信念。因此,在工作中,我用崇高的师德约束自己,用文明的言行规范自己,用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体会教育的甜蜜,使我感受到当教师的快乐和幸福。教师的幸福是辛勤劳动付出后收获的喜悦,是看着学生成才或成绩进步的愉悦心情,虽然教师的生活是清贫的,但教师的精神世界是充盈的,每一个教师都会体会到,那也是一种幸福。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无私的和辛勤的园丁”„„从这些赞美中,我懂得了作为教师的责任,也找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心理坐标,我想:作为一个人类灵魂的

工程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而我,正在播种。相信,会有属于我的硕果累累的金秋„„

三、教学工作

(1)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热爱中华悠久而灿烂的文化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可谓是包罗万象、异彩纷呈。我常常教育学生:语文的海洋博大而精深,只有深入其中,才可领略最美丽的风景;语文中的读、说、听、写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做到了“厚积而薄发”,那将是信手拈来、畅游其中、乐不思蜀。

更何况,中华文化源源流长,从《诗经》《离骚》到晋文汉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乃至近现代文学的百花齐放,中华文化一路走来,留下的是璀灿,带来的是文明。教学中,我和学生深深喜欢上了汉语言文学:从象形到形声,从甲骨文到正楷,从婉约到豪放,从诗歌到散文,从古文到白话,从文章到生活,可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初中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我,在“兴趣”两字下功夫,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运用适合学生口味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易于接受,感受到学有所获,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长他们的知识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积极引导他们到生活中、书的海洋里去,去寻找知识、经验、写作的素材;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更会思考。除此之外,我经常利用自习、课外时间给他们读报,讲些中外名人的故事,或者国家大事,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社会,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词汇,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对不同的训练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学生感到学得轻松,学得有趣,久而久之,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不知不觉形成了。

(2)教会学生求知,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传播的全面教育,全方位地培养书面语言与

口头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善读善写,善说善听,成为言语的“全能型”人才;注重开发智力的创造性教育,每个语言训练的步骤,都要深入到思维价值中去衡量和设计,使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技能,成为“创造性”人才;注重发扬“文道统一”的传统,善于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品德、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注重多要素、多渠道、多层次的立体教育,发挥语文的社会性特点,组织“大语文教育”;注重创造条件实行电化教育,不但熟悉自然语言,而且懂得人工语言,不但会使用教学硬件,而且能编写教学软件,自觉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注重发挥语文课的基础教育特点,着力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使之终身受用。

(3)恪尽职守,落实过程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因此,在实习中,认真做好“备、上、批、辅、考、析”等教学常规工作,才能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鉆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堂上,我能够运用先进教学方法,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积极开展郧西自主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老师们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以人为本,落实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既要“吸其精华”,又要“去其糟粕”;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学的过程,实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过程,教师为主异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助、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实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走近新课程》,注重落实素质教育,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共处、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增强积累、

广泛阅读、用心去写作,逐步使学生形成大语文学习观。

总之,我通过电大学习,并自觉将理论运用实际教学中,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入者、合作者,探究者。我在电大学习期间,自身教学成绩逐步攀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语文视野逐步开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同时可以看到,“学无止境”,还要刻苦钻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的全面教育落实的步伐相对滞后,理论联系教学联系实际还有差距,还需不断的努力,逐步提高,以便今后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作一位社会、家长、学生满意的教师。

篇二:《汉语言文学社会实践报告》

四年的大学时光已经过去大半,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不会对熟悉的校园生活充满好奇,不会对各式各样的社团生活热心参加,不会对各种娱乐活动津津乐道,我们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大学得到了什么,今后的人生道路在哪里?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师范生,在毕业以后很大程度上要回生源地就业。然而,毕业就能就业吗?答案是否定的。纵观近几年家乡教育师资发展状况,就能发现现在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我来自xx市xx区,现就将寒假期间通过走访调查得到的有关xx区教师就业,从业状况总结如下:

一、教师职业在xx区的受欢迎程度

xx区位于八百里秦川中段,自古风调雨顺,基本没有遭受过重大的自然灾害,人们都过惯了安静平稳的生活,这种思想观念也深深的影响着当代xx人的就业方向、医生和教师是这里最受欢迎的两大职业,这两大职业,不怕风吹日晒,有稳定的收入,有充足的节假日休息时间,而这两个职业相比,很多人又会选择教师,固为这个行业更容易入门,教师比医生好当,更是随着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各行业都在裁员减薪,而教师这个职业基本是个终生职业,不怕下岗,而且这几年的工资有较大增长,所以,顺理成章的是家乡人最看好的职业。

二、xx区现在的教师资源状况:

xx区是xx市的一个大区县,有中、小学上百所,经过连续几年的对外招聘老师,现在教师岗位基本饱和,在XX年以前xx区教育局基本每年会向全区公开招聘大专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100多名,支援西山等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应届本科的师范生则可享受直接分配的待遇,据了解,这种政策将会于XX年开始不一定再执行,教师岗位基本饱和,以后,师范生的需求明显减少,除自然退体外,很难有空余岗位,而且随着现在适入学几意人数的锐减在xx区很多村镇小学相继合并,教师工资与业绩挂钩,使很多学校在职老师的竞争加剧,对新人进入教师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xx区的教师来源

现在从教的老师,大部分来自:凤翔师范和xx文理,这两所学校在xx地区影响较大,凤翔师范是上世纪xx最有名的中专师范院校,现在小学、中学和部分高中的优秀骨干教师都是从这里毕业,不过现在它的作用明显被xx文理学院取代,现在xx区的年青教师很大程度上来自xx文理。因为他们在xx学习,较在外地学习的同学更了解xx的教育现状,他们在当地学校进行毕业实习,和学校之间彼此知根知底,在竞聘过程中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给在外地学习的同学返回就业带来了明显的压力。

四、如何顺利在xx区就业

首先,在校期间,应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进入中、小学教收,不一定他在大学期间学什么专业就会当什么教师,有可能学数学的要去教物理,而学生物的要去教化学,甚至一个人负责两门不同的课程,所以在学校期间应该涉猎相当一部分与专业课有联系的知识,做到有备无患,关键时候成为自己的亮点。

其次,作为老师应该掌握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三笔字、普通话演讲、全能讲课等,都能精通,最好在其中有一项专长,使自己有别于千篇一律的应聘者。

最后,应该多和以前中学的老师,班主任去交流沟通,及时了解xx区的教师资源动态,向他们借鉴一些从教的经验,有条件的话和他们保持深入长期的联系,让他们在关键时候为你指点迷津,没条件的话,也要想办法去创造条件,这样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xx区教师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不够全面,还待平时深入了解分析。

篇三:《汉语言文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对2012级八年级学生对语文学科情趣性认识的教育

调查报告

一、导言:

温宿县二中为温宿县唯一一所汉语言中学,文科优势明显,教学质量上乘。今年,温宿县二中共招收7个七年级班级,其中前4个为实验班。七年级(5)班为普通班级,同学们刚刚进入高中才一个多月的时间,还没有很好的适应高中繁忙的生活节奏。人教版语文教材是七年级上学期要学的课程,相对小学高段的教材,初中的教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刚刚进入初中的同学们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力推进大语文概念的今天,语文学科是否达到了于漪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学要情趣横生”的目标了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相关语文教学书籍,我设计了一张以七年级语文情趣教学为核心的调查问卷,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两部分。

此次调查的方法主要是无记名问卷调查,在征得实习所在班级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同意后,利用课休的时间对同学们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 :

温宿县二中七年级(5)班全体学生,共69人。男生40人,女生29人。

三、调查方法 :

问卷调查。共发放69份问卷,实收69份。

四、报告总结 :

(一)语文学科仍旧广受同学们的重视和喜爱。

有66位同学认为语文是“重要的学科”,约占总票数的96%,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学科”的有 2人,只有1名同学认为语文是“让人头疼的学科。” 。在询问“最不喜欢的学科”的问题时,9门主要课程除历史外每门课或多或少都有被同学们投了票,其排在前三位的是政治(16票)、地理(13票)和英语(12票),投语文的只有一票,这与有的书上说的语文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有着较大的差别。在问及学习语文的原因是什么时,42%的同学认为是为了学习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32%的同学认为对将来的生活有帮助,16%的同学则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高考,只是将语文当成了一个工具,而没有意识到它身上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价值。

对于语文作业,同学们大多倾向于做单元试卷或者抄写课文、练习写字之类的“低技术含量”的活,而非更具有课堂灵活性和更能拓展个人素质的口头作文和课堂辩论。这与后面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课型是辩论课和自己准备的课略有冲突,但实际上也反映了同学们一方面渴盼在语文课上通过口头作文或者辩论展现自己的口才,希望语文课是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但又不愿意主动表现宁愿当一个普通观众的心理。可以说在高一阶段,语文学习应该是轻松的,作业所占用他们的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比例不是很高负担也不重,关键还是要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尽可能的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并且学会灵活运用。适当的在高一阶段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主动快乐的去学习语文,也许会是他们

—1—

更喜欢语文的原因。

这些数据表明,在学生心中语文的学科地位仍然是比较高比较受欢迎的。

(二)学生渴望阅读材料丰富而且富有情趣性。

在对现行语文教材的调查中,同学们普遍反应文言文和现代诗歌比较难、有的课文繁杂没趣,和初中相比差距很大,普遍认为需要再增加一点情趣会更好。他们最喜欢的是“情节生动的”和“特别有人情味的”,而最不欢迎的是“学了没用的”、“内容陈旧的”、“侧重思想教育的”阅读材料。在几种文体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记叙文,票数遥遥领先于其他文体;在文学作品中,有过半的学生最喜欢的是小说 。

这些数据还表明,学生的语文阅读观还存在着一些有待纠正的偏向。譬如,在平时最喜欢的杂志报刊物中,学生最喜欢的前两位是娱乐花边类(12票)和科普科幻类(9票)期刊杂志 ,其他类型的也几乎都有追随者,也有些同学选择了多选。而在其后的问答题中,让同学们列举一两个自己喜欢的报纸杂志或者文学名著时,大部分同学只列举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在同学们列举的杂志中,《读者》、《青年文摘》、《意林》、《萌芽》、《演讲与口才》这些主流的杂志依旧是年轻人的首选,《环球时报》、《新安晚报》等报纸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有不少同学列举的是娱乐类报纸,关注青春偶像的点滴动静依旧是生活的一个支点。而在列举的寥寥无几的名著中,屈指可数的只有中国的四大名著和《鲁宾逊漂流记》和《格列福游记》等,阅读层次大多还停留在初中水平。以上这些一方面反映了现在同学们阅读面的扩大,可供选择的余地多了,但另一方也可以看出休闲轻松的快餐式文化正在逐步侵蚀着高中学生的阅读领域,大部头的经典名著正逐渐淡出他们的视野。

又譬如,学生在各类文体中十分看重记叙文(43票),而对知识性强、使用价值高的说明文、应用文以及文化含量很高的的文言文都兴趣很低。而在对文学作品的体裁选择中,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前两位是小说(27票)、神话故事(14票),对影视作品、散文、戏曲等也有部分同学选择,让人感到非常痛心的是居然没有一位同学选择“诗歌”。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讲究速度和效率的现代人正在逐渐淘汰诗歌也无法感悟到诗歌纯美的意境。努力让每一位同学具备最基本的诗歌素养,学会欣赏诗歌的动人之处,在心底为诗歌留一方小小的纯净之地,也许应当是每一位语文老实的职责吧。而同学们喜欢的小说,更多意义上倾向于现在流行的青春小说,比如以郭敬明为代表的《最小说》和饶雪漫为代表的《漫女生》系列,这些小说在他们看来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编织着他们期待的青春梦想,因此市场庞大。这些一方面反映出学生们还未摆脱少年的特点,带有单纯追求情节、喜欢幻想的倾向,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观的工作还做的相当不够。

(三)学生们希望语文课堂是充满情趣的 。

对于最喜欢最有价值的的语文课的课型,25名学生将票投给了辩论课,其次是自己动手准备上的课,这表明学生们带有一种很强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注重团队合作和探索研究,应当适当加以激发和引导。在询问对新教材哪些方面比较吸引大家时,有些同学选择了“表达交流”。这些都表明同学们希望语文课堂是一个互动的充满情趣的可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平台。

对于教师的教学特点的评价,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几点是“富有情感善于激发学生兴趣”(38票)、“ 语言幽默”(13票)、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2—

(8票)、“知识渊博”(7票)。而“善于点拨、使人豁然开朗”(3票)和“条理清晰”则被放在了非常次要的位置。

在“假如你是一位初中语文老师,你认为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的问题面前,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他们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语言幽默风趣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学生给我们实习老师提的意见中,最多的就是提到老师在课堂上不善于调动气氛,希望老师上课幽默生动点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作为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我们而言,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和缺点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去慢慢改正,比如教学机智和幽默的教学语言还需要以后去多家磨练。但是我们实习期间分配的新闻单元也不适合去发挥幽默。

五、建议:

当然问卷所反映的问题只是学生们在特定阶段的看法,学生的意识也同样存在着片面追求兴趣的偏向,但的确高中语文教学在情趣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1、充实专业知识,努力做到学识渊博,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适当展开

广阔的知识画卷。

2、提高语言水平,争取做到幽默风趣,提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3、正确引导同学们的阅读倾向,开展相关活动,吸引学生们去阅读经典

名著。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乏味的语文老师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堂乏味的语文课肯定也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如何把语文课上的妙趣横生,如何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如何使自己更加优秀,将是我在以后不断追寻的目标!

—3—

篇四:《汉语言文学社会实践报告(1)》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 践 课 题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姓 名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分 校 邢台电大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教 学 点 沙河电大{汉语言文秘社会实践报告}.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2年10月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汉语言文秘社会实践报告}.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美点寻踪 4.配乐朗读,感悟亲情 5.联系实际,谈谈收获 6.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语文备课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温馨、美好的瞬间,人们总爱用相机把它们定格下来,让它们成为永远美好的回忆。

今天呢,老师带来了几幅这样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在这些图片上定格下来的是什么情景呢?

请你们用自己的语言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描述一下。 (两个学生回答)

从这四幅图片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景呢?

(两个学生说说)

生活中这样美好的瞬间很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他们一家人之间的挚爱亲情。

(投影:出现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让我们合上书,用你的耳朵,用你的心聆听录音朗读,同时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听录音)

(2)听完朗读,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真的听明白了,我们来个快速抢答。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快速地回答这四个问题。 看来大家听得很认真

(3)下面请一个同学再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这篇文章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板书) 母亲

“我”和妻子 儿子

三、合作探究,美点寻踪

《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以前也读过不少美文,你认为要把文章写得很美,要用些什么方法呢?

学生回答: 词语 句式 修辞 人物 情感

是啊,一篇美文,包括许多美点,比如美的词语、句式、景色、情感、构思 板书:美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活动,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且把你们认为文中写得美、写得好的地方找出来,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

做一示范:文章的_______________很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它连用了两个“我的”,强调了“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挚爱情谊。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板书) 小结:这篇文章确实写得很美,美在„„ (出现投影) 四、配乐朗读,感悟亲情

《散步》由生活中一次真实的散步写起,一家四口三代之间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谱写了一首亲情的颂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再来感受这人间至善至美的真情。 五、联系实际,谈谈收获

散步其实是一件小事,可是作者却用一双慧眼,从这个平凡的小事中写出了浓浓的亲情,写出了那份责任。那么,同学们,你们学习了本文有着怎样的收获呢?请大家来说一说。这个收获可以是文章上的,可以是做人上的,可以是生活中的„„

六、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同学们,《散步》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优美的田野风光,和睦的亲人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我想大家如果也能认真观察,用心感受,定会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希望大家课后把学习本文的收获整理在笔记本上。并且把文章讲给你的父母听,观察他们的反应并记录到周记本上。

美文推荐:表现亲情的文章很多,这里老师向大家再推荐两篇,希望大家课后认

篇五:《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实践题目:小学生厌学”现象

2调查方式:调查法 、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3调查时间:2014年4月14日至4月16日

4调查地点:毕节地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5调查过程: 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1)选题:学生“厌”学现象

(2)计划: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 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3)个案描述:苏鹏,男,小吉场镇中心校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第一次离家,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4)地点:小吉场镇中心校

(5)方式及方法:调查法 、谈话法、疏导教育法

(6)调查了解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6提出问题:

(1)家庭因素的影响有哪些?

(2)学校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3)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7分析问题: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

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8原因与对策: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

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 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汉语言文秘社会实践报告}.

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汉语言文秘社会实践报告}.

9结论: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汉语言文秘社会实践报告}.

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