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吟花的诗


篇一:《古代咏花诗》

咏花篇(一)

一、花与中国古代文学

花卉诗 ,顾名思义,是以花卉为咏吟对象的诗词。它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在 古代 文学发展史上,虽然没有形成 花卉诗

派,但历代诗人的咏花之作车载斗量,蔚为大观。

千万年来,花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文化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花文化。美丽的花儿代表了人类许多的情感,如爱情、亲情、友情、敬仰之情;鲜花还象征了人类的许多精神,如坚忍、自由、高贵、雅洁等等;鲜花更是人类美好愿望的寄托,如长寿、幸福、吉祥、财富„„赏花、咏花、赞花、论花,花和中国文学有着说不尽、道不完、评不够、议不厌的不解之缘。

我国是花的国度,也是诗的国度。自古爱花的趣闻轶事不胜枚举屈原以兰喻己,陶潜采菊东篱,诗仙醉卧花阴,杜甫对花溅泪。在众多中国文人心中,花是诗词歌赋取之不尽的吟咏题材,是名词佳甸闪耀灵光的源头所在。花的出现成就了一个文学的国度,使得文学的殿堂姹紫嫣红、精彩纷呈。

从《诗经》中描绘桃花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晋代陶渊明脍炙人口的品评菊花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宋代叶绍翁笔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烂漫的杏花,到元代王冕“不用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那清丽素洁的梅花。干百年来,这些优美的诗句众口相传,诗中优美的意境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

花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人品和花格的相互渗透是这一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人格寄托于花格,花格依附于人格,二者不可分离。中国文人赏花时并不是单单欣赏花儿美丽的外表,他们常常把花木当作与人类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的灵性之物来对待。因此,他们在对花木的审美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情、感受借助花木表达出来。

从古至今,许多骚人墨客都为花写下动人篇章,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花已经成为一种向往与崇敬的精神境界,成为德行品性的象征。“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弄妆,杏娇疏丽,菊做严霜,水仙冰肌玉肤,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皆砌,金莲冉冉池塘,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不同的花成为不同德行的象征,是不同品性的人喜爱崇敬的对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梅花的清韵高洁;“锦烂重阳节到时,繁华梦里傲霜枝”,道的是菊花的坚忍顽强;“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赞的是兰花的幽香高雅。

文人不仅以花入诗,很多词牌名、曲牌名也与花相关联。《采莲子》、《醉花阴》、《山花子》、《荷叶杯》、《木兰花》、《一剪梅》、《桂枝香》,由此可见花与诗词的深厚渊源。

花不仅使诗的国度璀璨多姿,在中国成语和俗语中以花做比喻的条目也随处可见,“拜倒在石榴裙下” 、 “丁香结” 、 “步步莲花” 、

“笔下生花” 、 “闭月羞花” 、

“羯鼓催花”都和花有关。在戏曲、小说、散文中我们也可以寻觅到花的踪影。戏曲中有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吴炳的《绿牡丹》、周朝俊的《红梅记》、现代评剧《花为媒》。小说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许多篇章与花相关,如《葛中》、《黄英》、《莲花公主》、《荷花三娘子》等等,其中的主人公均以花仙、花精的身份来塑造文学形象。

其他小说作品如《海上花》、《镜花缘》、《红楼梦》、《红玫瑰与白玫瑰》、《梦里花落知多少》,从书名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花的魅力。花令我们的文学更加摇曳多姿,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梅花

(一) 第一章 风雨送春话梅花

春落梅枝头。每逢春寒料峭,瑞雪纷飞的残冬,梅花盛开了。清香馥郁、芬芳扑鼻。千姿百态、争丽斗妍 。

像五彩云霞装扮着大地;风送幽香,点缀着残冬,使人间生出盎然春意。“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随着梅香的飘拂,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转瞬就要到了。

梅先天下春,这是梅最可贵之处。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梅花,是一种蔷薇科樱桃属植物)落叶乔木。别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红、淡绿、淡红等。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主。花先于叶子开放,果实可分青梅(绿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带红色)三种,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蜜饯和果酱。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

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咏梅的词《卜算子》里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咏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

挫折也永远保持高风劲节的情操。毛泽东伺志反其意而用之,作了《卜算子·咏梅》,指出:“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另一首七律《冬云》中也赞扬了“梅花欢喜漫天雪”的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精神。

梅有个特点是,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历来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

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为可贵的,还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梅都是当之无愧的。

(二)历代咏梅诗词

1、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墨梅 王冕 元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早 梅 张谓 唐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5、墨梅 居简 南宋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6、早梅 齐已 唐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7、墨 梅 张臬 宋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8、早梅 李公明 宋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9、墨梅 赵秉文 金未元初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10、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11、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如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2、梅 王琪 宋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13、梅 贡性之 元{古人吟花的诗}.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14、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梅花 庚信 唐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16、梅花绝句 陆游{古人吟花的诗}.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7、《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8、杨柳枝词 刘 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9、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20、初识梅花 卢撰 唐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21、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22、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23、梅花绝句之一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24、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25、红梅 王十朋 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26、岭上红梅 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满城桃李各嫣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27、题梅花图 杨无咎 宋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28、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29、圣恩寺看梅 周永年 清

众香国里人来去,花信风中鸟倒悬。

更喜水光相映发,横斜疏影托波来。

30、雪梅之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1、雪梅之二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32、题画梅 李方膺 清代画家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33、赠范晔 陆凯 南朝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34、寒夜 杜耒 宋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35、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 曾几 南宋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36、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古人吟花的诗}.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 、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37、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38、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tì 困扰;纠缠 ;滞留 ;沉溺于)

39、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40、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41、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42、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3、 山园小梅 林 逋 南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44、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45、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46、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47、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48、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49、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50、 忆梅 元·段克己

篇二:《古人吟诵樱桃和樱花的诗词精选》

古人吟诵樱桃和樱花的诗词精选

大千世界,芸芸众“果”,先熟者当属樱桃。樱桃,《尔雅》名荆樱,《大戴礼记》名含桃,又名莺桃,称含桃,据《说文》考证:“莺桃,莺鸟所含食,故又名含桃。”后来演读为樱桃。

樱桃的栽培历史约有三千余年。当时,栽植樱桃因其先百果而熟,可用以祭祀祖先。《礼记》曰: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先荐寝庙。《汉书》记载:惠帝出离宫,叔孙通曰:“礼,春有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许之,诸献果由此兴。后来樱桃也被皇帝用来赏赐大臣,例如唐朝的诗人中王维、韩愈、张籍、白居易等曾获此厚遇,吃过之后感激得不得了。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曰:“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兰。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据考,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年),樱桃宴在每年的四月一日举行,皇帝禁苑的樱桃是新年最先成熟的水果,皇帝荐祖 后大摆樱桃宴,遍赐群臣。唐代诗人丘丹在回忆长安的四月时,就特别歌咏到这件事:“忆长安,四月时,南郊万乘旌旗。尝酎玉卮更献,含桃丝笼交驰。芳草落花无限,金张许史相随。”南郊即是南苑,指芙蓉园。在四月初一这一天,皇帝率百官千骑,来南郊芙蓉园赐宴,盛满美酒的玉杯连续敬献,装有新鲜樱桃的丝笼不断送来。在这芳草铺地落英缤纷的时节,君臣尝新饮宴,令人难忘,是唐代诗人忆长安四月时最先想到的事情。古人吃樱桃很讲究的,动不动

篇三:《中国古代诗词对联欣赏 咏花篇(菊)》

中国古代诗词对联欣赏 咏花篇(菊)

一、文人与菊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反映了古人过重阳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古人吟花的诗}.

晋朝陶渊明种植了满园的菊花,常在浇灌时对着菊花祝祷︰「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菊花彷佛听到了陶渊明的心意,那年九月九日菊花果然一起盛放,亲朋好友也不约而同在重阳节前来赏菊。在陶渊明的《九月闲居》诗序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持胶靡由,空服九华」。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性情恬淡,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每次到重阳节时就陶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雅情绪中。根据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

有一年重阳佳节,陶渊明在赏菊弹琴歌唱时,突然雅兴大发,但家里却没有准备菊花酒过节,遗憾之余,只好走入菊花丛中,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篱笆旁惆怅。突然间抬头一看,一个身着白色衣服的人带了酒来,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送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