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宁静


篇一:《享受宁静》

享受宁静 周梦圆

独坐窗前,一米阳光,映入眼帘,悄悄地,绽放一缕光芒。没有雨的喧嚣,只有静谧的阳光陪伴;没有风的呼啸,只有漂浮的白云为友;没有音乐的嘈杂,只有书香的飘散。一切,显得安详而又宁静。

捧一本书,温一壶茶,静享阳光带来的光明与安宁。眼,依旧注视着书,思绪,却在慢慢飘荡,飘到了外婆家。 树,还是那样绿,阳光依旧从树缝中慢慢撒下。青石板上,三五老者闲敲棋子;绿杨阴里,几个顽童追逐嬉戏。没有半点都市的喧嚣与驳杂,有的只是,属于乡村的安宁与闲适。

屋檐下,红玉米依旧挂着,即使被风干,也不曾离去。陪着外婆,度过了几十个春秋。那累累硕果,记载着外婆胜利的满足,丰收的喜悦。它们像守护者,把日子的风霜,埋在记忆里。

老藤椅,依旧放着,倚在门边,却没了有节奏的声响,没了主人的欢声与笑语,静静地,为屋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曾经的一切,如今都如此宁静的呆在原地。留下永久的记忆,诉说物是人非的感慨。

翻着一张张照片,忆着曾经的片段,那古朴的屋檐,老藤椅,安详的老人,乡村恬淡的生活,无不诉说着,宁静生活的真谛。那一抹宁静,随往事如风,吹去世俗的纷纷扰扰。

那一抹宁静,似珍藏的古酒,在回味中让人心醉。

享受宁静,感悟人与自然融合的美好,享受宁静,追寻属于自我灵魂的闲适。在繁弦急管的现代社会,在布满诱惑的物质场中,我只有,用心去,享受宁静。

篇二:《宁静中的思考》

宁静中的思考

提到静,也许很多人都会说,我就喜欢静,不喜欢喧嚣与热闹。这也似乎成为品格高雅的标志,仿佛只有喜欢宁静,就显得高洁傲岸,雅量高致,生活中,真正喜欢安静的人很少,会享受宁静的人就更少。为什么?在宁静中要和思考相伴,只是一昧地说喜欢静,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当我们在阅读近代史时,就会发现很多真正会享受宁静的人,比如严重,知识渊博,人品一流,在黄埔军校时就是一位杰出的教官,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对其十分赞赏,而此公抛弃荣华富贵,遁入深山老林,躬耕陇亩,义务教授农家子弟,留下了一段佳话。正因为其为真正的大隐大贤,所以至今有许多人对其十分陌生。当然严重的宁静并不是躲避现实,消极沉沦,而是在宁静中超越自我,在宁静中思想绽放出最光辉的花朵。严重曾说过,凡不耕而食,不劳而获者,皆为国家之蛀虫,社会之蟊贼,此言甚善。近代还有一位会真正享受宁静的人,那就是弘一法师,历朝历代,大师者,沽名钓誉者多,而弘一法师,是一位真正的大贤,抛弃了丰厚的待遇,面对美丽温柔的东瀛女友的苦苦哀求,也无动于衷,依然舍弃红尘,他的内心,已荡不起一丝涟漪。

如今的世道,要想真正做到心中宁静,享受宁静,何其难哉!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多少应该属于宁静的书香之地已无法安放一张做学问的桌子。一个个专家学者如海鲜般生猛,跳将出来,成了有意无意

的骗子,在这种浮躁喧嚣之气的推动下,有多少人的内心充满了悲凉无奈?北京一所大学的一名教授对学生说:出校门后,你们没有四百万就不要来见我。云南大学一名教授对学生说:我的手机号码八个8,你们那破手机快快扔了吧!那个被掌掴的满清余孽阎崇年,他的遭遇我看就应该,谁让你不能安于书斋的清净好好做学问呢?拼命为清朝统治喝彩,有的历史事实对听众就是一种误导。倘若安于研究,潜心学问,会有此下场吗?

安于安静很难,真正沉浸进去殊为不易。但是,有得就有失,安于安静并非就是失去。孤独与安静是蚌病成珠,忍耐宁静痛苦的结果就是那颗晶莹美丽的珍珠。安于宁静。

忍受孤独并不意味着思维的停止。相反,乐于安静的人会把独处看成一种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思想的发挥,独对自然,心境像天空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同样会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思绪会像冰山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沉稳坚实。 生活中,要想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独处的快乐,忘掉烦恼和心头的忧郁,就要舍弃许多,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真的能舍下,远离觥筹交错的迷离,灯红酒绿的热烈,名利场上的纠葛。有得就有失,要得必须失。既然选择了内心的宁静,就要有箪瓢屡空而不改其志的坚守,就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的污垢,让心智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与宁静又有何不好呢?世间有太多的才子佳人歌舞升平,但同时也有许多防不胜防的的尔虞我诈。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选择宁静。宁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

种风度。竹林七贤,魏晋风骨,尽管后人贬褒不一,但丝毫无法遮盖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那种潇洒俊逸。梅妻鹤子,留下了足以让人仰视的高洁傲岸节操。会享受人生宁静美好的人,夜阑人静之时,会慨叹宇宙之博大,人生之卑微,绝不会为鸡零狗碎,蝇头小利而耿耿于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这也是一种空灵澄澈的宁静内涵。

没有宁静,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没有思想的火花。学会享受宁静吧,只有乐于享受宁静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会拥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睿智的感悟,才会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间保持清纯的心而不会迷失自我。

篇三:《五一小长假去国家地质公园享受宁静》

五一小长假去国家地质公园享受宁静

作者: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9期

五月,当2012年的第一滴冰川融水染绿了年宝玉则的山脚后,流进了仙女湖,将湛蓝了一个冬天的湖水也染成了翠绿色。当那些色彩斑斓却又娇羞的野花,地毯式的依次开放时,阳光、蓝天、白云、雪山、野花、碧水、经幡、牦牛和羊群就是这里的一切……

年宝玉则的湖泊没有青海湖的宽广,没有纳木错的壮美,也没有羊卓雍错的婀娜,更没有拉姆拉错神秘;年宝玉则的雪山没有珠穆朗玛的高度,没有冈仁波齐的盛名,也没有昆仑山的雄奇,更没有唐古拉山拉风,但这里的山和水却有自己的那份宁静和隽秀。

莽莽昆仑山,在青藏高原分为西段和东段。东昆仑山的南支,叫巴颜喀拉山。年保玉则,又称果洛山,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它坐落在巴颜喀拉山脉东段,由无数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长40公里,宽25公里,主峰海拔5369米。山上,冰雪融水形成众多湖泊,除了众所周知的仙女湖、妖女湖外,还有日尕玛措、玛尔杂湖、玛日当湖等,星罗棋布的小海子则达300多个,为取吉祥之意号称360个,传说是由当年进藏时经过这里的文成公主流下的思乡之泪汇聚而成的。年保玉则,位于东经101.1度,北纬33.3度,距久治县城60公里,2005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年宝玉则与四川阿坝县接壤,是川甘青三省结合部著名的神山,到处流传着藏族英雄史诗中格萨尔王的故事。这里壮观的冰体与鬼斧神工般陡峭的山岩更使它披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 年保玉则的顶部由3个常年积雪的山头组成,山体则由好几条山脊和相应的峡谷组成,俯隘而视,形似花瓣。峡谷中以山谷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冰雪融化后,在雪峰周围的山谷中汇成大大小小160多个湖泊,形成雪山镜湖辉映,自然景观万千的景象,当地牧民把它视为“神山”,相传系果洛藏族之发祥地。据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个猎人,他救了化为小白蛇的年保玉则山神的独生儿子,后来,年保山神化为白牦牛与恶魔激战,猎人应邀射死了恶魔。年保玉则为了感谢猎人,将他的小女儿许配给猎人,两人婚后生下三个儿子,分别叫昂欠本、阿什羌本、班玛本,上、中、下三果洛部落就是他们的后裔。因此,年保玉则神山成为果洛藏族的祖先。此山秀丽奇特,高峻挺拔,主峰周围的群峰,怪石峥嵘,也增添了这个海拔高度并不十分惹眼的山峰的吸引力。

年保玉则峰在五千公尺以上有小型冰川及长年积雪。主峰周围则分布有希姆措、玛尔则、日干措朵玛、阿尔加措、玛尔当措等大小2、30个高山湖泊,湖中产裸鲤。

年保玉则山脚下的草原上,有两个美丽的湖泊,一个叫“仙女湖”,一个叫“妖女湖”。仙女湖南北长,东西窄,湖的东南西三面群山环侍,湖水碧波荡漾,湖畔绿草如茵。湖的北面有一条百余米长的细流与妖女湖相通。仙女湖东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有一条深深的石痕,直通湖

内,传说这是年保山神小女儿与猎人成婚处。因此,石块下筑有一煨桑池台,四周经幡飘动,香火不断。

篇四:《宁静的心灵,是快乐的源泉》

一直仰慕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人生观。其实,宁静是淡泊的内核,淡泊是宁静的外展,两者相辅相成,可分而不可离。

宇宙产生前是宁静的,宇宙灭亡后仍是宁静的。宁静,悠然地主宰着人类的序幕和结局,没有谁会是例外。宁静,是生命的真实状态。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宁静。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昨日黄花,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

宁静,是一个文化概念。享受宁静,需要文化的介入。就像一幅对联所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可不要;琴棋书画诗酒花,非要不可;横批,活得像人。文化给予人类最宝贵的是思想的能力,有了思想的能力,我们才能抵御孤独享受宁静。宁静,能使生活更有品味。

人只有在宁静中,才能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决然独存,从而触摸到深藏的灵魂。否则,我们很容易在眼花缭乱的虚幻里迷失自我。

人类一直追逐着幸福,殊不知幸福是一种心灵愉悦的感觉,比如,有人爱你是幸福,有人为你分担苦恼是幸福,有人愿意等着你也是幸福。幸福存在于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它不一定是物质的,也不能量化。获得幸福,只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梭罗·亨利毕业于哈佛大学,他不去经商从政,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湖畔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读书写作。梭罗在他44年的生命里过着宁静简朴的生活,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作家约翰·海恩斯远离人群,在阿拉斯加的冰雪旷野中度过25年狩猎生活,他也在一种独立自然、宁静健康的生活中领悟世界、了解自己。

梭罗和约翰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都做着自己天性中该做的事,正如约翰在其《星·雪·火》中所写:“什么都不做,当个无名小卒,那会是一种好生活。像阳光下一块石头那样安静,伐木、劈柴、生火取暖,将雪和冰融化成水,这一切,生活的追求,事物的追求,都是无穷无尽的。”

社会,使人性趋向复杂化。对于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从而简化社会关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梭罗和约翰是宁静幸福的,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

宁静,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远离喧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雅休闲;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恬淡从容;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超脱人生。

前人曾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之说,其实隐者无大小,无论城市乡村塞北岭南,皆可随遇而安。宁静是心境,所谓我心即万物,我心宁静,万物即宁静。

宁静,并非消极隐居和不思进取。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说明为学原本应该心思宁静,努力耕耘而不作奢望贪欲。

诸葛亮卓越超群的智慧才能,正是宁静学习的结果。

宁静,是一种领悟生命的境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清澈悠远的歌声,至今飘荡在万里长空。李叔同,这个曾在文学音乐、书法绘画、话剧表演均有极高造诣的风流才子,竟然在事业巅峰时期出家为僧,成了青灯黄卷持斋诵经的弘一法师。

美丽的,未必是快乐的。李叔同由情欲走向空灵,以其独特的方式走进了宁静。

人的欲望可以很小很具体,也可以无限膨胀。当人们共同承受患难的时候,每一个平凡宁静的日子就会变得无比美好,那种只求在天长地久之中享受粗茶淡饭的愿望,就足以成为幸福的期盼。痛苦与快乐永远是相对的,凡是享受过极顶欢乐的人,欢乐结束便要承受极顶的痛苦。以宁静的心态去感受生活,虽然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却能享受那份平淡之中的永恒安详。

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感受。

传统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最有效的手段。但近年来,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奚恺元却认为,财富只是影响幸福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与财富无关的因素。物质只是精神的载体,它不是目的。

卢梭曾经断言,人类可以有两次诞生:一次为了生存,一次为了生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享受宁静}.

不仅有肉的诞生,还必须有灵的诞生。

宁静,是诞生和滋润人类灵魂的绿茵园地,是人类追求圆熟通达境界的必由之路。

人的生活,分为精神和物质两部分。物质在下,是根系;精神在上,是花叶。根系发达了,花叶自然茂盛。人的物质生活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追求精神的享受。然而,只有心境宁静,才能享受精神上的欢愉。为此大凡崇尚精神生活的人,都向往宁静。实际上,那些不屑追逐名利的隐者恰恰有着更大的欲望,他们孜孜追求的是更高级的生命内在的东西。

宁静和寂寞是孪生姐妹,有人在宁静中感到寂寞,有人却在寂寞中享受宁静。前者因为灵魂的空虚,后者得益于灵魂的丰厚。

宁静,是经历沧桑后的沉静,是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宁静不是消极退缩的同义词,它是看透历史风沙后的平和,是抚平岁月沧桑后的恬淡。宁静含有一种震撼生命的力量,它不仅是人生中的一种丰盈和豁达,更是心灵上的一种抵达和升华。宁静,孕育着人类的睿智。

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是,我们依然渴望回到家里品味那份宁静。我们的心灵只有置身于家的宁静中,才能像那杯浸泡在开水里的绿茶一样,彻底地舒展放松。宁静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谁都可以拥有雨打芭蕉那样的美好境界,只要你把心灵托付给那芭蕉绿叶和潇潇雨滴,在清净优雅之中过滤掉那些浮躁妄念,你就会在心底生长出清逸纯真和安详快乐。

宁静的心灵,是快乐的源泉。{享受宁静}.

历史的宁静沉淀了岁月的艰辛,社会的宁静充满着人类的磨难,生活的宁静蕴含着平淡的幸福,在宁静中我们领略宇宙的奥妙,思考生命的意义,感受爱的真谛。

享受宁静,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海德格尔说过:“人应当诗意地安居”。这“诗意”,正是指现代人生活中缺少的那种宁静。宁静,既是工作时的宁静、思索时的宁静、享受时的宁静,也是痛苦时的宁静、失落时的宁静、反省时的宁静。当这份宁静慢慢渗入我们心底深处的时候,生活就会变得豁达洒脱。

周国平说:“有钱又有闲当然幸运,倘不能,退而求其次,我宁愿做有闲的穷人,不做有钱的忙人。我爱闲适胜于爱金钱。金钱终究是身外之物,闲适却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罗曼·罗兰把幸福形容成“是一种灵魂的香味”,沁肺腑,绕指柔。

享受宁静,就是于气定神闲间或者与世无争处享受清幽淡雅,细品那份灵魂深处的香味。

篇五:《守住心中的那份宁静》

守住心中的那份宁静

朋友说这个夏天热浪滚滚,日噪知了、夜闻虫鸣,晚上睡也睡不安稳,心里总觉得好烦躁。只有盖着毛巾毯孵空调才能睡着。对我不开空调甚至不用风扇也能安然入睡感到不解。我笑曰:心静自然凉哦!不是我自夸:再热的天,哪怕外面闹翻天,只要我想睡,那是绝对顷刻间就能入眠的。而且我读书也好写作也罢,总喜欢放上张CD,或者开着电脑音乐。尽管那乐曲什么时候结束的我并不知道,只是习惯罢了。可不知道怎么的,我这心就是容易静得下来。问我原因,我却当真从没想过其所以然。

“对!心静自然凉。但如今要心静也不容易。这世界诱惑太多了”。朋友话锋一转,同我谈起对“宁静”一词的理解来。

其实:要享受宁静,首先得“学会欣赏宁静”。这是美国着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当我们身处滚滚红尘之中,那灰姑娘的美梦成真,亿万富翁的倾家荡产,时尚和流行、牛市与熊市,终日里真真假假、扑朔迷离,直让人眼花缭乱,不得清静。久了,自然会不免迷失自己。容易由此变得心态无常,难以享受心中殷殷期待着的那番宁静。也许是这个世界太喧嚣太浮燥了,让我们的心灵难以得到一片宁静。因此人们常常说:去旅游吧!那番追寻大自然中返朴归真的感觉,也算是品味宁静的一种方式吧!但这似乎有点勉强。因为在游览名山大川那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不见得就能让我们“闲庭信步”逍遥自在。甚至连寻求片刻的安静环境都难以如愿,那又从何品味宁静?充其量只能说是挪个地方,换个环境,暂时逃避这都市式的喧闹嘈杂罢了!要知道真正的宁静是指心的宁静,即使置身于喧嚣的环境之中,也能让心如止水般的宁静。

我们曾有过在万籁俱寂的夜晚,顶着天穹中挂着的那弯皎洁的新月,漫步在静静流淌着的小溪边,让徐徐清风抚摩着周身每一寸肌肤,悄悄放松身心;或伫立在舒缓的沙石江畔,凝视波光粼粼,晶莹碧透的江水沉思遐想;或仰望空旷深远的蓝天,襟怀坦白如风光霁月,心情无比舒畅;或在天籁俱寂的冬日长夜,一杯香茗、一曲乡音,独坐桌前享受心灵的宁静之美的时刻吗?有!却是不多。因为在滚滚红尘中的我们,往往身不由己!所以我们才会对此向往而又珍惜。然而:宁静不是单指安静的环境,也不是单指平静的心情。因为心情是会不时变化的。它指的是心境!况且宁静也并不在于外表的冷漠,也不是让你我远离喧尘,孤僻自负就能拥有的。其实:即使有万籁俱寂的环境,那可也不一定。因为它是一种灵魂的安然,心态的平和与淡泊。古人云:“吾门如市,吾心如水”。它就象柔风轻拂水面般的心绪,有着永恒的灵性;它无视尘世间物质虚名的诱惑,它似蒙蒙细雨中默默相对的凝视,洞察彼此心中的那份超然;在权贵卑微、沉浮升迁面前依然从容镇定;它不妒金山银山,不乞声名鹊起,不羡名车豪宅,活得快乐充实,并能宠辱不惊。它是在透视自己人生的里程中品味其甘甜苦涩,从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从从容容地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享受的那番心境„„

倘若不甘淡泊,我们就无法享受宁静。因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岂不就是对宁静的完美诠释?正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孜孜追求让心存宁静那样一般坦然。

但何为淡泊?它并不是让你我为此品味孤独、安于寂寞,或非要身居陋室、清茶淡饭、清心寡欲、独善其身才为淡泊。它是指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不追风逐流,不仰慕虚荣;守着心中那分执着,不轻易为尘世中的诱惑所动的那种超然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细细咀嚼宁静的滋味,守住这一颗宁静的心。 我们往往渴望一分宁静,可宁静偏偏又显得那么奢侈。有时:在人生某一时的感受,会似潮起潮落、风急浪涌,一时间不禁双眉紧锁,难以求得安宁。更何况也有人不甘宁静:或趋炎附势,整天忙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或沽名钓誉,满脑子想的就是一鸣惊人,一夜暴富,功高权重、名扬四海。为此自然被名利蛊惑得终日坐立不安,深陷于恩恩怨怨中不能自拔。那哪来的宁静?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生活中更多的是清风徐来、平平淡淡,云卷云舒、风平浪静。

我喜欢宁静。

漫步田野乡间:远处轻烟袅袅,脚下流水潺潺,仰望空旷深远的蓝天和那一抹轻柔的浮云,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那是宁静;端着相机,面对漫天的彩霞,寻觅守侯着那精美绝伦的瞬间,留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是宁静;坐在电脑前,让飞扬的思绪化作跳跃着的字符,打心底被它深深地感动和吸引,那是宁静;清晨树摇风轻,满目生机盎然。披着朝露,独吟林间,任思绪自由飞扬,那是宁静;听脚下的积雪被自己的双脚踩得“咯吱、咯吱”地低吟,满目玉树琼枝,晶莹剔透,顿觉心静如水,坦荡纯净,那是宁静。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来临。要知道真正主宰我们感受的并非欢乐和痛苦的本身,而是我们此时此刻的心境。因为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心灵角落,一个纯属于自己的那片心灵港湾。问题仅仅在于我们能否发现,是否寻觅。只要学会置身宁静,欣赏宁静,品尝它的甘甜和芳香,在心灵与现实之间便会架起一座桥梁,便有一种深深的感动和顿悟:就会在平平淡淡中品味人生沧桑里那份超然的境界,便能享受宁静,拥有快乐健康的身心。

尽情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天空吧!当我们学会欣赏宁静,守住这分宁静,它就足以让你我达观超脱,回归生命的自然。从而让思绪穿透一切事物,拥有一份对生活的坦然心境。要知道生活好似烟波浩淼的大海,我们只是浪花点点中的一叶小舟。而大海难得有风平浪静的时候,因此:人生也总有欢乐也有忧愁。自然也不能对它有太多的奢望。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让我们从红尘喧嚣、物欲弥天的迷梦中走出来。在宁静中发现自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