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字表教学设计


【篇一】生字表教学设计第二----八周教学设计(小张燕)

第二周:(2014.2.14——3.2)

1. 柳树醒了

学习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3.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活动一:初读,了解短文

问题: 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要求:1.自主观察课文插图,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互说。

3.全班分享展示成果。

师总结: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活动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问题:你能够把课文读通顺了吗?试着读一读吧。

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不会读的字可以向同桌请教。

2.小组内互相交流生字的读音和结构部首。

3.全班分享展示。

活动三:分节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问题: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有几个小节,每一小节都讲了什么? 要求:1,小组内合作把课文读通顺。

2.组内讨论课文每一小节都讲了什么?

3.全班分享展示成果。

板书设计 1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复习导入

问题:生字表一中的生字你都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

要求:1.开火车抽读字卡:醒、雷、澡、枝、软、梳、梢、耍

2.完成课后说一说。

3.请同学领读词语:(老师出词语,同学领读)

活动二:读背课文.

问题:你能够自主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吗?如果可以,试着把它背诵下来吧。 要求1自主读通顺课文,并试着分节把它背诵下来。

2.组内互相提醒着背诵课文,可以是一个小节。

3.全班分享展示。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齐背。

活动三:指导写字

问题:课文中我会写中的六个生字你能够正确地书写它们了吗? 要求:1.自主给课文中我会写生字表里的生字标注拼音并试着给它们组一个词语。

2.小组内给生字正音组词。

3.组内分析生字的结构和部首。

4.全班分享成果。

板书设计:

1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2、春雨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生字表教学设计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

第三课时

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同学们,刚才的歌你们听过吗?今天呀,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歌曲,还带来了好听的音乐和童话故事。

3、朗读《春雨的色彩》

活动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问题:课文中新出现的生字你能够把它读正确了吗?

要求:1、请学生自读课文,把拼拼音才会读的字圈起来。

2、这些圈起来的字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小组内互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教教他,还可以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4、全班分享成果。出示这些字,请会读的同学展示读。

活动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问题:你能够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吗?

要求:

1、分小组帮读,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过一会儿代表小组读,小组成员帮他读流利。

2、朗读比赛,师生评价。

3.全班分享小组成果。

第三周:(2014.3.3——3.9)

第一课时

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活动一:朗读感悟

问题:小燕子、麻雀和黄莺它们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

要求:1、 自读课文,自主思考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篇二】生字表教学设计集中识字教案2 【篇三】生字表教学设计鼎湖山听泉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预习:查阅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生字表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试着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庙多、瀑布多驰名于世。

揭题:10鼎湖山听泉

二、看图片,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A肇庆聆听蒙眬汩汩

B草丛暮色古刹汇聚穿越轻柔清脆

草丰林茂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

清纯悦耳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

欢快活泼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万籁俱寂

厚重回响雄浑磅礴铜管齐鸣忽高忽低

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蓬勃生机

(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

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3)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交流后小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书写磅礴,区分暮和幕、墓、慕的意、形。

2.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2.理解课文12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辩识、品位那里的泉声吧!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什么?(可了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后鼎湖山的概貌)

2.出示第二句话。试读体会!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雨后的鼎湖山蒙蒙胧胧,别有一番诗意!那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到泉水的呢?

1.学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泉水的句子。

2.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A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a指名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泉声响)

b能试着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B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a自由读,圈出不绝于耳,想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体会到泉水怎样?(板书:泉水多)

b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生读,师在到处、涌流、交错流泻遮断路面等词句下圈点。

c这两句话中的涌流和流泻能交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涌流指朝上涌出朝前流淌,流泻指迅速地朝低处流淌)

师:当我们走在山路上,不断流淌的泉水把路面都遮断了,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这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呀?感情朗读这段话。

C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a学生看插图,听老师读这段话。

b看了图,听了朗读,有什么要说的吗?(板书:泉声美)

c这段话中有个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能用犹如来说句话吗?

d想象意境,指导朗读。(在宁静的傍晚,刚刚下了一场雨,空气特别清新,从寺庙中传来了悠扬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汇集在一起,是一首多么美妙的交响曲啊!)

就让我们一起来奏响这部交响曲吧!(齐读)

四、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并背诵本段。

3.学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理解课文第35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上鼎湖山的途中,我们就看到了涓涓细流的泉水,听到了钟声和泉声汇集而成的美妙的音响。当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时,又看到了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当当小导游,简单介绍庆云寺。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作者夜里借宿在庆云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自己先体会体会。

2.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你知道万籁俱寂的意思吗?指导再读。

(2)如果,我们是客人,那主人就是(指板书:鼎湖山)。主人不仅慷慨地捧出她美妙的泉声,而且还把这泉声一直(引读)。多热情,多好客!谁能把这种情趣读出来?

3.指导读第二句

师:这么丰富的泉声,如果只用耳朵听,能真切地欣赏到她的美妙吗?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学生接下半句)

【篇四】生字表教学设计《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

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课前准备

幻灯片,课件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及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空气这些条件,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文中“泥、舒、蚯蚓、招、钻、挺”7个生字及“泥土、挺一挺,舒服、招呼”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自然里的各种植物吗?

生:喜欢。

师:能告诉我你们喜欢什么吗?

生:„„

师:那你知道这些奇妙美丽的植物都是怎样长大的吗?

生:„„

师:对了,是由一粒小小的种子最初发芽,逐渐长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粒种子》的故事。

(引出课题,齐读)幻灯片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生字互相交流,要求边读边表出自然段。

2、课文里的生字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

3、出示生字表,让学生认识。

① 分组学习

② 学生认读,用“我认识„„,我会读„„”句式练习。

4、词语游戏,齐读生字卡。

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你们看动画片,好不好?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观看课文同步朗读动画。

2、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种子挺了几次身子?都是在什么时候 ?

4、种子发芽需要什么?

(1)泥土 (板书:泥土——土壤)

(2)暖和 (板书:暖和——温度)

(3)喝水 (板书:喝水——水分)

(4)蚯蚓 外面热闹 (板书:松土——空气)

四、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1、种子睡醒了是什么样子?

2、口渴了,又是什么样子?怎样喝水的?

3、听到外面的声音它很好奇,问了蚯蚓什么?怎样读出种子的好奇?

4、它听见外面很热闹,它怎么想的?

5、它想出去吗?着不着急?

6、它终于出来了,它兴奋吗?

7、试着把小种子的心情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出来。

五、拓展

小种子看到外面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篇五】生字表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2、辨认六组形近词,并正确书写。

3、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习用它们说疑问句,发展语言。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形近字。2、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教具准备生字 词语卡片。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总101电89一、教学目标: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2、辨认六组形近词,并正确书写。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形近字。三、教学难点: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四、教学过程:(一)、我会认

1、自己读读这些字。(不认识的字查查生字表)2、检查读,订正。3、想想每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4、小组内互相读读问问。5、用卡片变顺序抽读。(二)、我会读1、介绍游戏方法:又快又准确地读出水果后面的词语,读对了就能得到一张水果贴图。2、同桌练读,小组练读。3、做游戏,教师适时正音。(指名选读,小组选读,男女生分别选读)(三)、比比写写1、出示12张生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2、游戏:在这12个字中,有六对兄弟,小朋友能不能找到他们?(1)请6名学生分别上台找一找,把找到的字卡摆在一起。(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3)全班交流。3、扩展训练:在你认识的字朋友中,还有这样的“兄弟”吗?4、指导书写。五、作业布置: 回家熟读课文,并尽量背诵。六、板书设计: 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七、课后反思: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 总102电90一、教学目标: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2、辨认六组形近词,并正确书写。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形近字。三、教学难点: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四、教学过程:(一)、读句说句比赛(读读说说)1、指导读句子。(1)出示三句话,教师范读。(2)指名读。2、找找这三句话的共同点。(1)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2)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3、说句子比赛。(1)小组合作,用“吗、呢、吧”分别说句子。(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3)评议。(二)、朗读比赛1、教师范读《天上的小白羊》,学生边听边想象。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4、指导朗读。5、朗读比赛。

6、扩展训练。(1)讨论:天上的白云有时象成群的小白羊,有时又象什么?(2)全班交流。

(三)、练习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成新的字,再组词。巴( )( )主( )( )羊( )( )子( )( )见( )( )京( )( )五、作业布置: 口头作业:用“吗、呢、吧”回家说句子。六、板书设计:把下面的几个词排列成一句话。(1)、我 洗 学会 手绢 了。( )。(2)、自己 我 上学( )。七、课后反思:

【篇六】生字表教学设计聪明的华佗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

聪明的华佗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教法建议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

2.写字教学

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辶”,一捺要长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 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 i”向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

词句教学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 “两只羊„„叫得很凶。”“斗”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气制止羊打架。理解这句话要联系上文“斗得很凶”,华佗“七岁”,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开这两只羊。“得想个办法”,句中“得”读“dei.”,与“斗得很凶”的“得”读音不同,表示必须、需要的意思。读第四段就知道华佗想的什么办法,结果怎样。这句话写华佗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找窍门。他所想的办法说明他了解羊爱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华佗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

朗读指导

本课有几个长句,朗读时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顿的方法突出要点。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生字表教学设计

正巧这时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

第三段第二句华佗心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但语气要肯定。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一)

12 聪明的华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

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

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

(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生字表教学设计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

(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

(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读一读。

(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硬拉”会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

(4)华佗想到了好办法吗?哪个自然段写了华佗的做法?

①看图,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写毕佗动作的词语。(“拨”“拿”“摇动”。)

华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④指导读这一段,要表现出华佗的聪明。齐读。

5.学习第五段。

(l)蔡医生收下了华佗为徒吗?齐读最后一段。

(2)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蔡医生对华佗很满意?

(3)用高兴的语气再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收获?

六、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新词。

二、小组内互学本课生字。

如:我记住了“分”,上面是“八”,下面是“刀”合起来就是“分”,分开的分。

三、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角、对、分、着、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或分解、组合来识记。

例如:拿:合——手

四、指导书写。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之”,捺要长些,托住“文”。

那:右半部“阝”起笔要比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丷”上下对齐。

五、作业。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