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奶水小小shuo


篇一:《黄永玉:写小说不要让读者吃母猪奶》

黄永玉:写小说不要让读者吃母猪奶

写文章一般都有作为、但是、于是、然而这些词,但是在我的头脑里和家乡的人说话没有这些词。这个是不是不能衔接了?我努力地衔接它,就是家乡的思维。”

日前,在“黄永玉的文学行当”展览上,众多文学评论家、作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讨著名画家黄永玉去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自传体小说第一卷《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黄永玉说,自己一直在用故乡的思维、故乡的语言写小说,“我幼年时的好友说过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看一些中文外文都不好的翻译家翻译的东西,就等于是趴在地上吃母猪的奶一样。所以我在写小说的时候,也注意千万不要让我的读者吃母猪奶。”

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曾在知名文学杂志《收获》上连载,今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从上世纪40年代,黄永玉已开始动笔写这部小说,历经动荡岁月后几次停辍,在他80多岁时得以续写。小说精心构造了湘西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池,以及发生其中的人和事,带有个人自传色彩。研讨会由英达主持,韩少功、李敬泽、格非、杨庆祥等文学界人士谈了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宋祖英等各界好友也在台下就座。

黄永玉表示,他早上还在赶写这部小说后面的部分,写到他上初中时,不停留级,两个同班同学都升高中了他还是初中二年级。“但他们不嫌弃我,两人也都调皮捣蛋,但法文、英文都好。他们谈到学外语的重要,认为能有许多东西可看,我说不行靠翻译吧,他们说也有中文、外文都不好的翻译家,看他们的东西像吃母猪的奶。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所以写小说时,也注意千万不要让我的读者吃母猪的奶。”另据了解,该书第一卷写至黄永玉12岁时,第二卷黄永玉正在写作中,计划共创作三卷,时间跨度写至“文革”结束。

黄永玉还说,自己一直在用故乡的思维写作,“写文章一般都有作为、但是、于是、然而这些词,但是在我的头脑里和家乡的人说话没有这些词。没有这个能不能成为一篇文章?这个是不是不能衔接了?我努力地衔接它,就是家乡的思维。”

篇二:《第二章 灵奶》

第二章 灵奶

「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象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至得救」(彼前二2)。

亲爱的年轻基督徒,请听你们的天父在这段话里面给你们所讲的道理。你们刚刚将自己奉献给主,并且相信主已经接纳你们。你们已经从神得著了新生命。现在,你们就象是初生的婴儿。他在这段话里要对你们讲的一切,都是你们必须晓得的。从此你们就可以渐渐变得强壮起来。

第一点,你们必须认识到自己是神的儿女。彼得明确地对那些刚刚归正的人说:「你们蒙了重生」,「象才生的婴孩」,「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作了神的子民」⑴。一个基督徒不论是多么年幼,多么软弱无能,都必须认识到自己作了神的儿女。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有勇气相信自己一定会不断地成长起来,也才能大胆地享用在神的话里面所预备的灵粮。整本圣经都在教导我们说,我们必须而且能够认识到,我们已经作了神的儿女⑵。要想在主里面取得健康而大有能力的长进,就不能缺少信心这个保障⑶。

这段话教导你们的第二个功课,就是你们现在象才生的婴儿一样,仍然十分软弱。新近归正的人有时候体验到的喜乐和爱心,常常会使他觉得自己已经变得十分强壮了。于是他陷入了自夸和轻信自己的体验的危险之中。不过他还是应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如何才能在主耶稣里面变得强壮,竭力要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仍旧十分幼小,十分软弱⑷。那种完全空虚自己的谦卑态度,正是由于人象这样意识到自己的软弱才产生出来的⑸。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期盼从主得著一切⑹。 第三个功课:年轻的基督徒不应该始终是软弱的。他必须要渐渐长大,变得强壮。他必须在恩典里不断地长进。神把这个功课教给我们,把它当作是一条诫命。他的话对此作了满有荣耀的应许。因为从道理上讲,神的儿女必须而且能够不断地成长起来。新生命本身就是健康强劲的生命。当一个追随主耶稣的人完全顺服这一新生命的时候,紧接著他便一定会成长起来⑺。

第四个功课是最要紧的,也是作基督徒的年轻人最需要了解的:在神里面初生的婴孩,只有借著灵奶才能够渐渐长大。新生命既是从神的圣灵得来的,所以只能靠神的话来维系这一生命。年轻的弟兄姊妹们,你们的生命要完全仰赖于你们是否学会了明智而妥当地运用神的话,是不是学会从一开始便把神的话当作是赖以生长的乳汁来使用⑻。

你看主在这里用母亲的乳汁给我们作了何等生动的比喻。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把食物和生命力给予自己的孩子。喂养孩子完全是出于最温柔的母爱。孩子被母亲搂在怀里,紧紧倚偎著她。乳汁恰恰是软弱的孩子所需要的最容易吸收的食物,具有极大的功效。

人们可以看出,在神的话里面,他所赐的生命和能力也是这样⑼。借著他所说的话,他的慈爱就会接纳我们与他保持最温柔、最亲密的相交⑽;他的爱要把我们的软弱所需要得著的一切都赐给我们。任何人都不要以为,他的话过于高深,难以领会。因为主的门徒若是领受了真道,并且相信耶稣要借著圣灵教导他,神的话就会变得象是初生的婴孩眼中温和甜美的乳汁一样⑾。

亲爱的年轻基督徒们,你们愿意不断地长进,渐渐变得强壮,始终为主而活著吗?那么就请听你们的天父所说的话:「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象才生的婴孩一样」。

你们要把这话牢记在心里,始终坚信不移,因为这是你们的天父所说的。你们的属灵生命也完全要有赖于你们运用神的话。要叫神的话在你们的眼里看得比万物都更加宝贵⑿。

最要紧的是切莫忘记,神的话就是我们赖以生长的奶。婴儿吮吸乳汁,便与母亲内在的、强烈的、充满喜乐的爱相交流。同样,你们借著圣灵来享用灵奶,也能够得以分享到赐生命的神温柔而强烈的爱。所以你们要异常热切地渴慕灵奶。千万不要以为神的话难以捉摸,难以理解。因为你们如果存著这样的心,你们就会完全丧失对真道的爱慕之心。你们必须借著信靠赐生命的神的大爱来接纳它。在你们软弱的时候,神的圣灵要怀著温柔的母爱来教导和帮助你们。你们必须相信,圣灵要使神的话在你们里面成为你们的生命和喜乐-使你们充满喜乐地与你们的神相交。

宝贵的救主啊!你已经教导我信靠你的话,你也使我借著信心成为神的儿女。就象用奶喂养初生的婴儿一样,你也要用神的话来喂养我。主啊,我是何等热切地渴望享用这灵奶。我日思夜想。求你借著圣灵和真道教导我,每天都与天父的爱密切相交。求你教导我始终相信神已经借著他的话将圣灵赐给我了。阿们。 思想

1、你认为哪一节经文最充分地证明了,圣经教导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是神的儿女?

2、在哪三种意义上来讲,吮吸乳汁的婴儿是我们这些在基督里作婴孩的人在运用神的话时应该效仿的榜样?

3、如果年轻的基督徒在研读神的话(圣经)时只是得著了很少的祝福,他应该作些什么呢?他必须要借著信心来完全与耶稣相交,并且相信耶稣必会借著圣灵来教导他,然后象这样怀著深信不疑的态度来继续研读。

4、选择一节满足我们需要的经文,研读十遍,然后牢牢记在心里,远比一次读十节经文更有效。我只有真正领会了神的话,并且亲自从内心里享用它,他的话才能够成为我灵魂的食粮。

5、为你们自己选择一段在你们看来为不断长进和渐渐变得强壮而作的最荣耀的应许,然后用心学习。你们要不断温习,把它看作是明确地表达出你们的渴望。

6、你们已经学会了充分理解什么是在恩典里长进的重要手段吗?

附注

⑴彼前一23,二2,10,25

⑵罗八16;林前三1,16;加四6,7;约壹三2,14,24,四13,五10,13

⑶弗五8;歌二6;彼前一14,18,19

⑷林前三1,13;来五13,14

⑸太五\cs163;罗十二3,10;弗四2;腓二3,4;歌三12,四14;帖前四1;彼后三18 ⑹太八8,15,27,28

⑺士五31;诗八十四7,九十二13,14;箴四18;赛四十31;弗

⑻诗十九8,11,一百十九97,100;赛五十五2,3;林前十二11

⑼约六63;帖前二13;来四12 ⑽约十4

⑾诗一百十九18;约十四26;弗一17,18 ⑿诗一百十九14,47,48,111,127

篇三:《哺乳期的女人》

《哺乳期的女人》

一、作者介绍

毕飞宇,男,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南京特殊师范学校从教五年,后调入《南京日报》,做新闻记者6年。现在江苏省作协《雨花》杂志社工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小说,已著有小说近百篇。主要著作有小说集《慌乱的指头》、《祖宗》、《款款而行》、《挣大眼睛睡觉》、《青衣》、《男人还剩下什么》,长篇小说有《上海往事》、《那个夏季,那个秋天》等。近年来毕飞宇获奖众多,其中有,《哺乳期的女人》获第七届百花文学奖、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青衣》获第九节百花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2001年中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毕飞宇关心现实人生,对人物描写细腻准确,构思精巧,想象力和思考力强,体现出作家对现实的独到思考和领悟。{吃奶水小小说}.

二、文本简析:

《哺乳期的女人》最初发表于《作家》杂志1996年第八期,后被1996年第十期《小说选刊》选入。作品主要写的是一位“留守儿童”旺旺的故事。旺旺的父母和断桥镇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走出家门长年在外跑运输。留下年幼的孩子旺旺与爷爷在家生活。对门的惠嫂是刚刚生过孩子的母亲,正处在哺乳期,使得从未吃过母乳的旺旺对惠嫂每次哺乳时的情景都为之陶醉、为之忧伤、为之神往,最后在奶香的诱惑下,旺旺咬了惠嫂的乳房。这件事在断桥镇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对旺旺的行为报以“流氓”的理解,大家都将孩子简单的“吃奶”视为无耻的“性上头”,终至招来爷爷的痛打和惩罚。惠嫂作为普通的母亲,对旺旺的遭遇给与了母性的同情和理解,体现出的是母爱的宽广和温暖。爷爷作为保守落后的断桥镇人的代表,表现出的是对儿童的极度不理解,操着世俗的观念对旺旺加以肉体的惩罚,他爱旺旺,但却不知道怎样去爱,更不知道孙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显示出愚昧落后的特色。三代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认识,反映出现实生活存在着的代沟是难以逾越的,进而提请人们关注这群有父母,却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若以母爱的荒芜为代价,实在是太沉

重了,给社会带来的后患是无穷的。旺旺对事情的认识很简单,只是尝试“吃奶”,终因惠嫂不是他的妈妈而拒绝了惠嫂善意的邀请。“吃奶”事件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渴望与呼唤,是在告诫人们这是一群不该被忽视的孩子。

作品篇幅不长,人物清晰,事件集中,但反映出作者对社会人性的深切的关怀与关注。社会意义重大。细腻的心理描写,更加深了人们对社会的透视与反思。作者对生活的原生态的描写,却又不乏浓浓质朴的感情,使作品主题更加明晰突出,凸现现实主义手法强大的艺术魅力。

三、阅读与思考

1.分析一下文章中“母亲”的形象。

在这部小说里有两个母亲的形象,一个是模糊的,一个是清晰的。前者是主人公旺旺的母亲,后者是惠嫂。关于旺旺的母亲文中只有两处略略提到了她,读者只能断断续续地了解到旺旺的母亲在船上跑运输,每年回断桥镇一次,一次六天,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由此算来,七岁的旺旺从生下来和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年。所以在七岁孩子的记忆里,母亲已淡成一张汇款单,或者还留着淡淡的奶香,那熟悉的气味成了孩子对母亲最牢固的印记。难怪他会情不自禁地迷恋另一位母亲——惠嫂。文中这样描述她:惠嫂的脸、眼、唇、手臂和小腿都给人圆嘟嘟的印象,矮墩墩胖乎乎的又浑厚又溜圆。——活脱脱一个充满母亲气息的女人:健康、厚实。两个母亲放在一起比较:一个遥远,一个贴切。旺旺的生母为了儿子衣食无忧,选择到城里打工,以为每次回来时给旺旺带上好吃的好玩的就可以很好地表达她对旺旺的疼爱,却没觉察到物质生活的富足更反衬了旺旺心里的孤独和无奈。“旺旺总是在初三或者初四开始熟悉和喜欢他的爸爸妈妈,喜欢他们的声音气味。一喜欢便想把自己全部依赖过去,但每一次他刚刚依赖过去,他们就突然消失了。旺旺总是扑空,总是落不到实处。”每当旺旺在父母远离后寻找父母,“旺旺的瞳孔里头只剩下一颗冬天的太阳,一汪冬天的水。”短暂的相聚,易逝的温存,给幼小的心灵徒添了一处无力的苍白,让他心中那对爱的渴求变得更加强烈。其实看过作品的人都记得,旺旺“咬”了惠嫂的乳房,文中用一个“咬”字,让人心酸。因为所有吃过母亲奶水的人都知道吮奶,这是人类在婴儿时期的基本求生动作,而旺旺已经忘了。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毕飞宇这

位作家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把哺乳期女人奶孩子的细节描绘得恰如其分,真实可信,这种真实性不仅达到现象的“形似”,还达到了本质层的“神似”。

2.旺旺“咬”了惠嫂的乳头之后,断桥镇的人们为什么会有那些反应?

七岁的旺旺每天面对充满母性诱惑的惠嫂时,他渴求母爱的欲望被唤醒了,且日甚一日,最终发生了那件“咬乳头”事件。这个”过激”的举动本来是一种正常而健康的童性心理的体现。然而空虚无聊的断桥镇人却大惊小怪,把它当作一件轰动性”新闻”,认为这是一种“性心理”反应,甚至断言“这小东西,好不了”。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作家对于旺旺及断桥镇人那种处于“错位”状态的生存心理和情感意识的精确剖析。旺旺生活中的错位表现在他从小没有吃过母乳,尽管被爷爷喂得白白胖胖,但他实际上是处于一种缺乏母爱的状态,于是惠嫂丰满的乳房便对他构成巨大的诱惑,而旺旺对乳汁的渴望正是对母爱的渴求。旺旺父母的错位则集中表现在他们对金钱的无厌的追求,而忽略了儿子正常和不可或缺的情感需求。他们以为拼命挣钱就是给儿子最好的爱。断桥镇的人(包括旺旺爷)的错位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性心理方面,他们把一个缺乏母爱的孩子的正常需要当作肮脏的性心理反应,以他们那过于“激动”的“反应”完成了成人对一个幼儿的心理迫害。从“这小东西,好不了”的窃窃私语声中,我们感觉到的不是旺旺的病态,而是断桥镇整个文化氛围和大众群体的精神畸形和变异。正是这一点构成了该文本的深度感。它不是津津乐道地叙述生动曲折的故事,而是入木三分地解剖那些畸形变异的人性。而这一切又是在不动声色,不露痕迹中进行的,其切入人性、人心和人情之深、之狠,绝非一般作家所能为。物质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使旺旺妈舍本逐末;旺旺爷根本不理解小孙子,成为断桥镇人的帮凶;而断桥镇人自己有病不自知,他们用恶毒的舌头和暧昧的表情扼杀了一个幼儿的稚嫩的心灵,给他造成了终身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早在20世纪初,伟大的启蒙者鲁迅先生便借狂人之口,发出了第一声“救救孩子”的伟大呐喊;刘心武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假《班主任》之口发出又一声“救救孩子”的沉痛呼喊;毕飞宇在中国人的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20世纪末,再次发出了无声的令人深省的“救救孩子”的呐喊。作家尤凤伟认为,儿童的处境与成长,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冲突以及不义对儿童身心的严重伤害与践踏等等皆是文学作品的重大主题。

而写作者不应是冷冰冰的铁石心肠的不关心社会不关心他人的人,应该有火性有侠肝义胆,这样才能产生出有情义有热度的文学作品来。毕飞宇是一个冷静而不冷血的作家,他虽然未曾在小说中正面抒情,慷慨陈词,但他的“冷面”情感却汹涌在平静优美的文字之下,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或伤感或忧郁的情感磁场,并且难以自拔,从而体会出其蕴籍在文本中的情义和热度,是那么深厚绵长而又热烈持久。使人有一种痛彻心肺之感。

四、相关链接

《哺乳期的女人》最初发表于《作家》1996年第8期。一发表,就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杂志转载,好评如潮,旋即获1995— 1996年《小说月报》奖、1996年全国十佳短篇小说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翌年又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这些奖项的获得又进一步扩大了这篇小说的知名度及阅读面,对它的解读亦随之日渐深化。小说用诗性语言所写的只是父母均外出打工的一个小男孩咬一个“哺乳期的女人”的乳房的故事,并不以情节复杂取胜。“哺乳期的”惠嫂母性的充盈与旺旺母爱的缺失及对母爱的憧憬、惠嫂对旺旺的理解与旺旺对惠嫂的不理解、旺旺爷爷惠嫂婆婆等许多断桥镇人对惠嫂对旺旺无形的精神压迫及伤害与惠嫂旺旺对断桥镇人的无力“反抗”形成文本的内在张力。作家在克制而激情的不紧不慢叙述中,蕴涵着他诸多的“对意义的追问”、对人本身的思考:传统的农业文明与现代的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变异有怎样的影响、人的孤独无聊的生存状态如何在诗意中消解、人如何才能通过沟通化解隔膜、如何才能避免伤害与被伤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舒展与自由„„其中有悲悯与喟叹、赞美与同情,也有批判与针砭。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也别具匠心,路、水、太阳、乳房等意象颇有象征、隐喻的意味,寄寓了也寄寓着作家对人的形上关怀。毕飞宇雅爱亦尤擅打磨、锤炼文本语言,对语言他甚至带有赏玩的意味。他的这篇小说语言细腻圆熟,外枯中膏,似淡实腴——诚如晚清兴化文化名人刘熙载《艺概》所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从文体的层面看,作者或许有“打通”文体或从其他文体借手段、借语言的努力,这篇不足五千字的小说在神韵上、笔调上宛如散文诗。

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在90年代小说界获好评。小说描写断

桥镇儿童旺旺眼里的打工潮。以儿童的视角打量现实,在此意义,这篇作品也可以当作儿童小说来读。我这样形容作品,并不是说作者把故事讲得一派天真烂漫,而是他在叙述中采取儿童的视角,紧贴儿童对生活的感触,描写没享受过母亲哺乳、却被花花绿绿的“旺旺”食品包围着的旺旺,因吃了邻居惠嫂的奶,受到邻居的白眼,还受到与他相依为命的爷爷严厉的责罚。

作品的社会意义比较明显:在大半辈子都生活在物质匮乏中的人看来,现在的儿童要什么有什么,很幸福。但儿童往往不这样看。作品通过旺旺的眼光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一个缺乏亲情、理解和同情心的冷酷的世界。作者刻画旺旺的率性与执拗,使他不经意间成了日常生活悲剧的角色。七岁的旺旺不解人情世故,他和一切不谙世事的儿童一样,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尽管这里并不缺少人性的体验,只是他们的感受容易被成年人遗忘或无暇仔细观察罢了。毕飞宇有意从这里扯开裸露生活的缺口,并通过这样的缺口,使人性固有的内容“在儿童的天性中复活”。

毕飞宇不是儿童小说家,但《哺乳期的女人》却向我们透露,他的写作方式往往化身于儿童、女人的角色,并由这种社会边缘者的角色把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突现出来。虽然这是一些在现实中无法左右命运,更无力左右时局的小人物,但他们在世事中的痴迷与执著又非一般人可比。如果说,毕飞宇的小说描写出平常人生的惊涛骇浪,那么,掀起波澜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即隐秘在封闭的个体内部百般折磨人,却又令人物欲罢不能、无法自已的“身上的鬼”和“日常的梦”。

——选自当代文化研究网

篇四:《[精品]2012年第10期:吉葡乐《剪纸奶奶》(短篇小说)》

2012年第10期:吉葡乐《剪纸奶奶》(短篇小说)

2012年第10期:吉葡乐《剪纸奶奶》(短篇小说)青年文学

剪纸奶奶

文/吉葡乐

[短篇小说]

1

河那边的一个小村子,只有几十户人家。

村里,有一位老奶奶,她家院子里种着一棵红梅树。说起这棵红梅树,可是有岁数了,是老奶奶出嫁的时候从娘家带过来的。每年的冬天,越是下着大雪的时候,红梅开得越艳。 老奶奶十分喜欢这棵红梅树,一到冬天,老奶奶就盼望着红梅树快点儿开花。除此之外,老奶奶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剪纸。要说这剪纸和红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那大概就是——它们都是红色的,像凝住的血一样。看着这种颜色,老奶奶寂静的心底开始哧哧地温暖起来。 家里的墙壁上、窗玻璃上、木板门上、粮囤上……几乎到处都贴着红彤彤的剪纸。翩翩的蝴蝶、戏水的金鱼、戴铃铛的小狗,狮子滚绣球、老鼠娶媳妇、金鸡啼晓、喜鹊登梅,喜字、福字,嫁女儿时放在杯底的轱辘钱,手牵着手的小孩……无论是什么样的内容,在她的剪刀底下,都变得栩栩如生。

村里人娶媳妇、嫁女儿,都会请老奶奶剪纸。

只是老奶奶的年纪越来越大,她的眼神越来越不好,手脚也不及以前利落了。因此,她不得不花费很长时间来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虽然如此,老奶奶的心还是一颗小姑娘的心,只要是一提起剪纸,她的眼睛就会发亮,就像贪嘴的孩子看见好吃的食物那样。

纸屑一点点从她的剪刀尖上簌簌地掉下来,一点点落满她的衣襟,时光也一点点地流逝,往往一下午的时间就那么飞快地过去了。

哎,终于剪好了呀!

老奶奶放下剪刀,拿起笤帚扫扫身上,又扫扫炕上,纸屑就簌簌地落满了一地,细碎明艳,如同花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