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学作文过关于海子自杀的客观评述过关于海子自杀的客观评述

过关于海子自杀的客观评述


第一篇:《关于海子以及海子诗歌的特点》

理想主义的死亡绝唱——关于海子以及海子诗歌的特点

与那些风云一时随即又被遗忘的诗人相比,海子是幸运的,海子生前是寂寞的,处于艺术和生活的边缘,作品仅仅发表50首,死后却声名日隆,不但诗集连连出版,诗界频频纪念,而且被推举为20世纪为数不多的中国诗歌大师之一,甚至有人提议把他每年的祭日定为中国诗歌节。

海子在近乎疯狂的诗歌创作之中,不断创新,一方面继承我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不断吸取西方文化的有利因素,使他的诗歌达到很高的境界。近来“海子热”升温不止,对于海子诗歌的价值,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有两点是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一是海子诗诗歌中的意象美,再一个就是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

(一)海子诗歌中的意象美。

意象,是新诗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海子的诗歌意象具有独特、成熟、贴切、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特点,值得人们关注。

许多读者津津乐道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中的意象明显具有亲切、温暖的特点:“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是,这在海子的诗歌中,并不算特别突出的作品,诗歌中所嵌入的一些意象,大海,喂马,劈柴,春暖花开,闪电,河流等等,仅是些普通的意象。而在海子的许多诗歌中,却随处闪烁着他所独创的诗歌意象:大地,自然,麦地,麦子,月亮„„这些活跃在他心灵深处的普通词汇,被他随手拿来,赋予其鲜活的意义。

“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答复》)为什么诗人会被麦子所灼伤?一定是因为爱到了极致。

“四姐妹抱着这一棵/一棵空气中的麦子/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明天的粮食与灰烬/这是绝望的麦子”(《四姐妹》)只因爱得太切,只因对其抱有太多的期望,所以就极易被其伤害。

海子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农村养育了他,因此,诗人对农村怀着深厚的不可言说的感情。长久的农村生活及特殊的农村情感,使“麦子(麦地)”这一农村特有的事物深深地根植于诗人的内心。诗人笔下的麦子,并不等同于普通的麦子,它没有地点、没有具体时间的限定,好像在天空与大地之间,一片空灵,给人以联想的空间,形象单纯而又高度概括,它甚至超越了单调和贫乏,具有了母题的性质。麦子(麦地)在海子的笔下,时常转换角色,使诗歌具有了灵动和宏大的特性,并有意识地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诗人西川曾说:要深入谈论海子其人其诗,以及他作为一个象征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与社会所产生的意义与影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是的,真正的诗人海子,一直就在思考着生存的本质与生存的意义,以自己才华横溢的诗歌诠释着人类生存的价值,在其长诗《传说》的题记中诗人写到:“在隐隐约约的远方,有我们的源头。磨难中,句子变得简洁而短促。那些平静淡泊的山林在绢纸上闪烁出灯火与古道。”无疑,海子的诗歌是我们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诗歌意象创造性的使用,将对我们今后的写作有着非凡的启示。

二、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

海子曾打过着这样的比喻,“海鸥是上帝的游泳衣,在飞。”“山楂树是高大女神的自行车”。海子用先知的口吻来写诗,他常常走到风景的背后,对生命进行描摩和畅想。在其诗中,生命用火来象征,“就像火走在柴中”。与火相对应的意象群有太阳、灯、黎明、黑暗、月亮、马、水、风等,这是能穿透一切,达到

一切的神秘的生命大磁场。海子在他的诗歌中传递了一种宗教的精神,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从根本上说,这种视角是对整个人类文化的透视。这种创作视角,使他的诗歌意象很容易摆脱生活中一般形象的束缚,走向纯粹的诗。

在学术界,海子诗歌的哲学意义和美学贡献被不断发掘,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诗歌透露出的昂扬生命力、积极情怀和明亮色彩为中国诗坛带来了丰蕴的温暖感受,并在美学层面上实现了不小的超越。这正是他的诗作常被大声朗诵,而且不给人消极沉溺之感,反而对生命产生无限憧憬与向往的深刻原因。因此,海子诗歌有着宽博的精神世界,完全突破了大量浮光掠影的当代平庸之作,学术界也在为挖掘这位年轻诗人的精神财富做着极大努力。从九十年代至今,关于海子诗歌的解读和评论不断出现于各种书刊杂志,研究人员从能大量背诵其诗的青年学生到耄耋老学者,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年加大。

海子不仅使诗歌作为纯文学形式得到了新的美学提升,同时在字里行间思考了更宏大的主题。他对人类生命以及文明发展怀着深深的不满和焦虑,在日益物质化、欲望化的今天,海子通过诗歌的途径为拯救精神失落的生存状态做了一次带有终极性质的尝试。正因为如此,他的深刻反思和执著关注才具有了无上的价值和尊严。

1989年3月24日,年仅25岁的海子在自己的生日那天,选择了在山海关卧轨自杀。铁轨旁散落着一只书包,这只书包里装着他喜欢的四本书——《新旧约全书》、美国作家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朱大可先生在他的文章《先知之门》中说,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子是以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的死亡绝唱。今天,海子的诗歌如同他所选择的自杀一样,尽管还充满着争议,但从精神的层面上说,海子以及海子的诗,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二篇:《海子死亡之心理学简论》

海子死亡之心理学简论

摘要:

海子的自杀事件在海子死后的20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人们把海子推上神坛,然后又贬的一无是处。没有哪一个诗人如同海子一样大是大非、大功大过存于一身。人们关注他的死亡,甚于他的诗歌。因此客观的理解海子解读海子的死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从海子的家庭状况、童年、成长状况、爱情,诗歌梦想,经济状况维度出发系统的解读海子的死亡,给诗歌爱好者还原生活中的海子,从而让人们更加准确的解读海子的诗歌。

关键词:海子、死亡、心理学、诗歌

正文:

1989年3曰26日海子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不到25岁的生命。在短暂的7年文学创作中,实际上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海子以星宿般的剧烈燃烧方式,划破中国的诗坛,留下灿烂的永不泯灭的光耀。海子在其短暂的诗歌创作生涯里,抒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200多首高质量的诗歌,和七部史诗般的长诗——《太阳·七部书》。

海子死亡的时候随身携带了四本书:《新旧约全书》、索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海子一生挚爱诗歌,视诗歌为生命。但是死时却没有携带一本与诗歌相关的书籍。

海子生前穷困潦倒,孤独的住在昌平的小镇上,用工资的绝大部分购买书籍和油印自己的诗集,四处邮寄给祖国各地的诗友们。不善言谈的海子自然不善于在社交中引起大家的关注,尽管海子的诗歌引起了生前好友西川和骆一禾的强烈关注,但是这对于一个天才的诗人,天才的诗歌歌唱者来说,仅仅几个人的倾听还是不够的。他需要祖国的诗歌爱好者都坐在麦田里和他一起吟唱诗歌。

海子死亡之后,震惊了当时的文坛。海子生前的好友在报刊杂志上撰写纪念、评论海子的文章。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子的知名度。海子一时间成为中国90年代极为出名的一位诗人。诗歌爱好者在茶语饭后谈论他的诗,每年各个高校自发举办海子诗歌朗诵会,在每年的3月26日,祖国各地的诗歌爱好者汇聚在海子的墓碑前饮酒献花,当地文化部门计划将海子的墓地设置为旅游文化馆,更有人提议将每年的3曰26日设置为中国的诗歌节。

近代的诗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像海子这样,生前痛苦不堪,死后极富盛名。 人们谈论他的死,知情者无不惋惜。可是也有一大批人或不知情者谈论起海子时揶揄、挖苦、批判。人们把海子捧到了天上,又摔在地上。作为诗歌的王子,诗歌的神。可是人们忘记了海子也是凡人,也有喜怒,也有情欲。一些人似乎把他作为一个疯子,不能够原谅他的离世。

爱的越深,也恨的越深。人们能够原谅一个傻子的死亡,却不能容忍一个天才的不告而别。因为人们知道,海子的死亡无论如何都是中国诗歌某种意义的一种死亡,是自己精神世界中诗性的一种死亡。就像《丧

钟为谁而鸣》中写的那样:死亡是生存的一部分,不管是谁死亡,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亡。

海子已经离世25年了,关于海子死亡的臆测和诽谤还在继续。这对于诗歌的发展和对于海子家庭是极其不利和不公的。三年前,我考上大学学习的心理学,关于海子的研究就已经在继续了。

以往的一些研究性论文往往从海子的诗歌的理论方面来阐述海子的精神世界,把海子往诗歌王子,诗歌皇帝的方面拔高。呈现一种仰视的崇拜态度,这对于诗歌研究来说是不客观的。海子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诗人。所以本篇论文重在从海子的人生经历来论述海子的死亡(重在心理学方面)。论述海子的死亡不是要证明海子有多伟大,他的诗因此会更加富有内涵,而是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来讲的。笔者认为关注一个人的作品就足够了,无论如何死亡都是一种严肃的事情,他不是被某些评论家所言的具有了某种神圣而伟大的意义。

成长背景简绍

海子的家乡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査家湾村。海子父母生下的第三个孩子,前两个由于贫穷和疾病便早早夭折。这些无不摧残着海子父母的心。海子小的时候身体虚弱,为了补充营养。父亲曾徒步十几公里到县供销社给海子买红砂糖。

海子的父亲是一名裁缝,替村民加工衣服,挣工分养家糊口,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妇。家里养着几只猪。如同万万千千的农村家庭一样,中国此时的大多数儿童都生活在贫困交加的极度饥饿之中。

海子的性格是极其乖巧的:“小海生由奶奶带着,表现的特别乖巧听{过关于海子自杀的客观评述}.

话,不需要特别过多的烦神。”海子又是天资聪颖的,很小便表现出过人的智慧。村里举行毛主席语录背诵大赛,“背诵结束之后,查振全的儿子获得了桂冠,他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査海生(海子)总是以绝对的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的同学,名列班级第一名。”老师说“査海生不看书也会做题目”。母亲生下海子几年之后,又生下了两个男孩。海子是父母眼中的心头肉,奶奶眼中的乖孩子,乡亲和老师眼中的“天才”。

海子15岁考上北大,是当时安徽怀宁县里第一个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学生。海子由中国最贫困的县市,进入中国的经济政治之都。从一个贫瘠的小村落,进入到物质和精神都极为丰富的城市。这城乡的天壤之别,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心理学家华生提出:“人格是很难改变的,人格同时又是可以改变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一个人的环境,使其在新的环境中不得不养成新的习惯系统,人格也就得到改造;而且环境的改变程度越高,则人格改变程度也越高。”

显然北京这个城市相对于海子的家乡来说环境可谓天壤之别。海子乘坐火车由怀宁县到达北京,是一次由北方至南方的人生迁徙。海子到达大学之后才感觉到自己的贫穷与无知。在小山村里教师的英语水平不高,单词的发音几乎全是错误的。当海子用安徽的土话说着吞吞吐吐的英语时,班级里的同学全都笑了,海子感到了羞愧。

家庭贫穷,海子在北京这所城市的消费,是一个在农村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所无力承担的。海子的父亲不得不每天拼命的劳作,才能勉强顾得家里的开销,况且海子还有两个正在上初中的弟弟。因此家里的经

济状况,举步维艰。

在海子15岁之前,海子一直学习优异,被视作神童,父母夸奖,老师表扬,乡亲们也羡慕。海子时在童年的荣耀的光环里长大的,但是到了大学这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不会说普通话,英语不好,学习成绩不好。北大的校园里有有一种知识饥渴的氛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恨不得把北大的百年知识都吸取一空。海子年龄是他们年纪最小的,适应环境有些困难。于是学习成绩也变得一般般了。尽管海子学习非常努力、而伴随着这大学四年的努力过程的是饥饿。

海子在北大的专业是法律,是当时乃至现在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毕业后国家管分配,而且工作体面,是铁饭碗。但是海子并不喜欢他的专业,而是他的父母和他的任课教师帮他选择的。海子相对于法律专业来说,更喜欢文学。实际上来说,海子在大学是学了两门的专业,另一个专业便是文学。海子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从中国的老子到国外的黑格尔。海子一路的读下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大学四年的海子是孤独的,没有交女朋友。也没有女同学愿意亲近一个在他们眼中乳臭未干的儿童。海子不善言谈,仿佛在恋爱不善言谈的人总是不受爱神的青睐。大学四年,我相信一个青春期的海子不会没有一点这样的爱情冲动,只是这种力比多的冲动对于海子来说被强制性的转化了,伴随的是每天的苦读。

海子在政法大学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表现不够积极,所以教师职称到海子死亡为止还只是助教。每月领着不多的薪水,这些薪水还不够海子的生活所用。

第三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1_16011》

走进海子的世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

滕世群

(一)导入课文

师:今天,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我所喜欢的诗人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蔚蓝的大海。标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师: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对于喜爱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个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只是一个写诗的傻瓜,但对于热爱真理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位烈士,一位圣徒。如果说舒婷是朦胧诗歌的圣母,那么海子就是第三代诗人的精神之父。而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正是中国当代诗歌主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今天,如果要写当代诗歌史,已经不能无视海子的存在。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海子的简介。 师(补充):关于海子的自杀,有许多说法。我宁可相信海子生前的朋友、诗人骆一禾的说法,他认为海子的死亡与长期艰苦创作,用脑过度,导致精神分裂有关。当然,诗人自杀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现象,大家课后可以读一读海子生前另一位朋友、诗人西川的《死亡后记》。 课件展示 海子照片(一):天安门前,立正姿势。照片(二):未名湖畔,坐姿,满脸稚气的笑容。

师:这是海子刚到北京时的照片,纯朴,开朗,完全是个乡村孩子。海子去世后,西川在《怀念》中写道:“每一个接近他的人,每一个诵读过他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泥土的光明和黑暗,温情与严酷化作他生命的本质,化作他出类拔萃、简约、流畅又铿锵的诗歌语言,仿佛沉默的大地为了说话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变成了大地的嗓子。”这个乡村的孩子,像许多伟大的诗人一样,注定要成为吟唱土地、 乡村的歌手。

课件展示 海子照片(三):灰黑色的背景,仰卧双手左右平伸,长发抵肩,披在额前的头发遮掩着大眼镜,身着格子带黑白斑点的羊毛衫,外套银色西装。海子诗句: 阳光打在地上

天空之火在我内部

师:这是诗人海子。伸展的双手,像要拥抱一切,脸部表情表现出诗人的自负。“阳光打在地上”,有谁用“打”字描述过阳光呢?此处,阳光似乎化为一道鞭影,又似乎传出一声闷响。“天空之火在我内部”,多么具有创造性的诗句,内心的激情仿佛和天空之火一同燃烧。 海子的诗语言单纯,燃烧着青春的热情。他反对传统诗歌的夸饰,词语往往直达生命的“本真”状态,诚如他自己所说的,“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饰练习”。我认为,海子的诗彻底摆脱了中国诗歌的阴柔造作之气,自然清新,充满阳刚的气质。他是当代最富创造性的诗人之一。

课件展示背景图片:绿色的草原,山岗。

海子诗句: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师:“众神死亡的草原”,构成了荒凉虚空的环境,生命作为一种自然物体,正如一片野花,或帕斯卡尔所说的一株芦苇,是如此脆弱。可当生命作为一个精神个体时,又如此顽强,它自觉地与虚无绝望抗争,苦苦挣扎,永远不屈。此处“野花一片”并非是纯自然描写,而是融入了海子对生命的体验。而“远在远方的风”,又向我们召唤什么,启示什么呢?这个句子四个“远”字连用,十分新奇,把人带入了渺远深邃的诗歌意境之中。

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麦地,茂盛的麦穗,麦芒如怒。海子诗句:{过关于海子自杀的客观评述}.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麦地啊

人类的痛苦

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

师(痛苦低沉地朗读后):有人说海子是麦地之子,麦地是海子诗歌中的基本意象,是海子发现的自然和人类生命的合成元素。面对人类难以摆脱的个体生命的虚无感,海子满含泪水地要求麦地对自己生命的努力作出承认。“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疼痛、绝望,又散发着生命热烈追求的精神气息,这样的诗句,像灼热的鞭子,拷问着你的灵魂。

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青蓝色的背景,辽远的天空,浓云舒卷,起伏的红土丘陵,若隐若现的村庄。

海子诗篇《村庄》:

村庄里住着

母亲和儿子

儿子静静长大

母亲静静地注视

芦花丛中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

我妹妹叫芦花

我妹妹很美丽

师(朗诵后):有谁能像海子一样,从母亲的注视中,读出幸福和悲伤;有谁能像海子一样,像热爱芦花一样热爱自己的妹妹呢?海子的乡村诗,朴素无华,充满深沉的温柔情感,表现了海子对村庄的一片赤子之心。

(在教师深情的介绍中,学生渐渐进入海子的诗歌世界,教室里没有一点声音,但空气中弥漫着渴望了解海子的热情,似乎还有海子的呼吸。)

(二)诗歌的朗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边看课文,边听一遍这首诗的集体朗诵录音。

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蓝天碧海,矗立着巨大的礁石。

录音: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2届学生集体朗诵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生听完录音朗诵后)

师:现在老师领读,大家跟读,注意跟着老师的节奏,把握诗歌的感情韵律。(师生齐声朗诵)

师:在听读基础上,大家讨论一下这首诗朗读时应注意的地方。例如短句应如何读,长句应如何读。

生1:这首诗中短句可读得快一些,洪亮一些,“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等诗句,应读出热烈的向往之情。

师:你能否试范一下?

(生作试范)

师:很好。长句呢?

生2:长句可读得缓慢低沉些,但不要“断气”。(许多同学心领神会地微笑)“给每一个

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等诗句,应读出海子内心的温柔博爱。“我的”“温暖”这些词语可适当强调。

(生作示范)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很有感悟。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反复出现,朗诵时是否一样处理?

生3: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后可以略作停顿,后一次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比前一次缓慢低沉些,造成声音停止、情思不断的效果。(生边作试范) 师:太妙了。学习诗歌就是要重视朗诵,可以说朗诵是学习诗歌不可回避的阅读方式。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