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篇一:《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在共和国百万大裁军30周年之际,一支被国人称为“祖国铁道建设突击队”的英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集体脱下军装30年后,再度重装走进人们的视野。12月5日,由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建”)和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联合摄制的1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首播。围绕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立足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等国家命运大视野,叙述了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3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这支队伍脱下军装、走向市场三十年来改革发展的艰难历程。它以鹰厦铁路、嫩林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南疆铁路、引滦入津工程为叙事依托,从全新的角度书写了共和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侧面。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从战火中诞生、修路中成长的工程技术部队。1948年7月,组建铁道纵队。1949年5月,铁道纵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1953年9月9日,政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6个铁道工程师划归军委系统,与铁道兵团原有4个师、1个独立团,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高峰时,铁道兵总兵力曾经超过了40万人。铁道兵部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人民军队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叶剑英元帅曾在铁道兵成立30周年时,专门题词高度称赞:“逢山筑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1984年集体转业地方后,与时俱进地弘扬铁道兵光

荣传统,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8年,中国铁建在上海和香港成功上市,连续九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14年排名已经升至第80位,目前在中国500强企业中名列第11位,业务范围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经30年的发展,由铁道兵改工后的中国铁建这支队伍,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建筑企业的领军者,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如今作为铁建的一份子,为前辈的精神所鼓舞,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铁道兵再续辉煌佳绩。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姓名:彭纪伟

科室:工程技术部

日期:

2014年12月日 6

篇二:《《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弘扬铁道兵精神{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看完了十集纪录片《永久的铁道兵》,这一刻我心潮澎湃。蓦然回首,一段段令人感慨万千的铁军历史,再观今朝中国的强大,我不禁心潮澎湃。我被中国铁军的精神所深深折服。我要向世界人高呼:“永远的铁道兵”。

“背上(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曲《铁道兵志在四方》,雄壮豪迈抒情优美的旋律,满腔热血无限忠诚的歌词,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给数十万铁道兵留下了永恒的激情和难忘的记忆。听到了无数铁道兵当年心灵的声音,看到了无数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身姿,感受到了无数铁道兵铁道兵“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精神。

正如这首歌的歌词写的:劈高山,填大海,锦绣河山铺上那铁路网,今天汗水洒下地,明朝那个鲜花齐开放„„虽然铁道兵在1984年己经和军旗告别,但铁魂永在,铁道兵精神将永放光芒!

新时代的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现如今优越的工作环境下,如何能够恪守岗位并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我们新一代铁军传人的又一考验。通过《永远的铁道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发扬老一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刻不容缓的,我们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最基本的品德追求,要以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作为原动力勇往直前,要有着四海为家艰苦创业的豪情壮志。这些文化、精神力量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身上所缺乏的正是老一代铁道兵所独有的“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铁道兵的传人,我不不光要铭记这得来不易的铁军军魂,更要从我们身上弘扬铁道兵精神。是他们用双手构架起新中国崛起的框架,是他们用年轻的肩膀挺起了新中国不屈不挠的脊梁。{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不论是北方的寒冷、西北的戈壁滩还是南方的蚊虫、海边的浪花,哪里最艰苦哪里就应该有我们新一代铁道兵传人的身影。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下,我们把现

有大型的机械设备当做老铁军人的双手,一座座隧道的贯通,一座座大桥的架起,我们用这双手一点点的凿出来,一车车浇筑而成。地质结构的复杂、施工环境的恶劣、塌方冒顶、泥石流灾害、施工物资器材供应不上等等这些,都不会阻挡我们的步伐。因为我们是铁道兵传人。

我的职业是在在中国铁建,那我就应该把铁道兵和中国铁建完全当做我自己的家。现在从我个人来讲要按照原来铁道兵的这种要求真正在做。在中国铁建我知道,我不光学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作风上,技术上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实际上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感谢中国铁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我会继承铁道兵的精神。

篇三:《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铁道兵传奇历史的故事,之所以说传奇,是她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她总是伴随着中国大变革时期的关键事件,并经常以主角的身份演绎着惊天动地的故事。我们回望,会惊奇的发现,铁道兵用他们的双手构架起了新中国崛起的框架,用年轻的肩膀挺起了新中国不屈不挠的脊梁。鹰厦铁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引滦入津工程等等,已经成为铭记铁道兵功勋的丰碑。 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这支队伍继承发扬铁道兵的光荣传统。京九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都留下了中国铁建的足迹,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中国铁建人的踪影。2012年,中国铁建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11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7位。

本片将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等国家命运大视野,叙述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35年的历史,和改制后中铁建近三十年的历史。

追溯铁道兵的光辉历史,弘扬铁军精神,展示中国铁建的良好社会形象,将构建起本片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社会,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铁道兵精神,尤其重要。 今天,当我们静坐在荧屏前,与《永远的铁道兵》一起共同回眸那波澜壮阔历史画卷时,我们这些四五十年前曾经的铁道兵老战士,并没有忘记那些谆谆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老首长、老前辈和牺{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牲的战友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敢打硬仗、不怕牺牲的精神,已深深地印记在我们的心底,永不泯灭。他们的不朽功绩和壮举,将永远激励后人们为实现强国梦不懈奋斗。

篇四:《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的感想》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今天项目部组织全体员工在会议室集体观看了《永远的铁道兵》。该片反映铁道兵光荣历史和铁道兵改工后改革发展历程的纪录片,以鹰厦铁路、嫩林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青藏铁路、南疆铁路、引滦入津等工程为叙事依托,叙述了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3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这支队伍脱下军装、走向市场30年来改革发展的艰难历程。

看完之后甚是感慨,虽然如今已不再是铁道兵,已经兵转工改制成为一名铁路工人,但是这条路是前辈们用鲜血和意志走出来的。当年的先烈们艰苦奋斗的身影在脑海中鲜活的涌动,历历在目的感觉。已然不再是那个时代,我们作为铁建工人奋战在祖国的大山深处、革命老区、边境高原,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会有铁建工人的身影。如今对先辈们的经历感同身受,心里说不出的激动和自豪,想着自己路过的每一个地方,留下一条条路,一座座桥,看着当地百姓幸福的笑容,所有的艰苦,所有的困难都觉得融化在其中,有的只是成就感和幸福感。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从战火中诞生、修路中成长的铁道工程技术部队。

中国铁建工人,是一支铁道兵的化身,如今的骨干力量都是成长在铁道兵时代的一线战士,在他们的带领和熏陶下,新一代的铁建人也继承了铁道兵的优良传统,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铺路架桥,打通连接祖国各地的交通动脉。

如今,身为先辈们的弟子,一定要发扬他们不畏艰苦路,勇往直前的精神,为共和国的未来继续奋斗在铁路公路基础建设的一线,为子孙后世铺路架桥,为中华民族铺就一条条复兴之路。

XXX

201X年XX月X日

篇五:《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改天斗地,可歌可泣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片尾曲响起、字幕淡去,我知道十集纪录片已经结束,可那些道不清的情愫总是挥之不去的萦绕在心头,甚至越积越浓,让我渐渐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没有发展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没有任何发展不以生命为代价。

去年刚培训报到那会,单位副总跟我们讲了铁道兵也强调了牺牲,我当时特别不以为然,修路建桥又不是打仗,牺牲了那么多人需要过分歌颂?如今看了《永远的铁道兵》,处在这个阶级再去看他们,在资金不那么充沛、机械设备不那么充足的历史条件下,假如铁道兵不值得钦佩,这份有生命危险的苦差就没人干,如果这个国家没有人愿意当铁道兵,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牺牲的是更多人,没有付出代价就不会有成就,铁路对于他们是用生命在修筑,对于付出惨重代价的人是悲哀的,但对于更广的人却是幸福的,铁道兵付出了代价,而我们享受了结果,牺牲的是他们,乘车的是我们,那么多高难度的工程,如果是我处在那个节点,于现在都不敢想象的面对,而他们却能做到每天的物质交换。影片里的一幕幕我不知道如何描述,也许任何评价对于他们都是苍白的、无力的。征服定时炸弹的李云龙彰显了铁道兵的智慧与胆量;登高英雄杨连弟在援朝战争中就那样被炸弹夺去生命;挖隧道出现地陷,战友被陷进,战友去救被陷进,前仆后继的战友被陷进,他们跳下去的时候难道不知道自己会死吗?烈士墓园里的无名碑让我想将他们放在心底最深处,心中却空空的,仿佛丢了什么,却不是疼痛,而再回想培训报道那会,突然觉得自己特像个傻逼。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1978年7月4日,叶剑英元帅亲笔题词颂扬铁道兵精神。

“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铁道兵在轰炸与不断轰炸的朝鲜中部抢修了一条钢铁运输线,粉碎了美军的“绞杀战”,为什么他们面前无险阻?因为铁道兵本在战火中成立,因为铁道兵敢为天下先;“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成昆铁路征服了大自然、嫩林铁路开进了深山密林引领人们走进了新时代,为什么他们面前无困难?因为百废待兴的家园还离不开他们,因为要摆脱落后只能卯足了劲。铁道兵用他们的双手构架起了新中国崛起的框架,用年轻的肩膀挺起了新中国不屈不挠的脊梁,挺近大西北、滦水天上来、军魂永不散,他们让中国铁路成功地越上了世界铁路之巅,在生命禁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

静坐屏前,与《永远的铁道兵》一起回眸那些历史画卷,对于工程的我们,如今没有那承重的负担,我们更多的是在补课,补工业化的课,如何完善制度降低死亡率丢去那些无奈;如何传承铁道兵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当几十年后我们的人生轨迹被翻拍,我希望子孙可以少去那些曲折,就像我们看待上一代人来评价我们,至少他们可以在繁华的旅游途中这样写到:我们的爷爷是如何在大山与沙漠中耐住寂寞、忍受与家人分隔两地的孤独、克服天堑,修建了如此的钢铁长龙!

姚波

篇六:《马庆峰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12月12日晚,我作为今年刚加入中铁大家庭的新员工,抱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项目部的各位同事共同观看了央视记录片《永远的铁道兵》。

“背起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啊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从战火中诞生,在工程建设中成长的工程技术部队。记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从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等国内发展建设的宏观视角,讲诉了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三十多年来的光辉历程。

从战争年代的铁道兵部队,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铁建,铁道人一直秉承艰苦奋斗,为国贡献的精神。哪里需要哪儿去,哪里艰苦哪安家,铁道人以天为被地为炉只是想为祖国人民架起更多的桥梁,铺设更长的道路。全国各地的工程建设都少不了铁道人的踪迹,“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铁道人虽然已经脱下军装,但铁道兵精神仍是中铁建设的精神支柱。

作为新一代铁建人,我是十分光荣的,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前辈们的艰苦卓绝与为了祖国敢于牺牲个人的精神于我而言既是楷模又是鞭策。我们生于和平年代,没有机会去感受老一代铁道兵的战斗精神,但我们也是幸运的,如今正值祖国繁荣发展,我们可以在工程建设中感受铁道兵的军魂,继承铁道人舍小家为大家,下基层搞建设奋斗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已老一辈铁道兵为榜样,不断学习,加强对自己的磨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继续发扬铁道人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奉献精神。

篇七:《观《永远的铁道兵》有感》

观《永远的铁道兵》有感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公司渝北制梁场

徐登山

最近项目部组织观看了记录片《永远的铁道兵》,感触颇深。跟着影片回首那段历史,眼前便闪烁着那威武雄壮的队伍、波澜壮阔的建设画面,耳边又响起那令一代又一代“老铁们”魂牵梦萦、荡气回肠的《铁道兵志在四方》之歌:“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1948年7月5日铁道兵在辽沈战役的炮火中诞生,一路金戈铁马,勇往直前,竖立了铁兵精神。在解放战争年代,他们 抢修线路,保障物资命脉和军事要线,仗打到哪里,他们就把铁路抢修到哪里,可以说是“大军未动,铁路先行”。在抗美援朝时期,他们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粉碎了美军持续10个月的“绞杀战”。在和平建设的岁月,他们仍在移山填海,开山架桥,为国家铺架安全便捷的交通线路。 鹰厦铁路使厦门岛与大陆连通,巩固了海防前线;嫩林铁路使大兴安岭的林业资源得到开发,保障了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经济复苏;成昆铁路被联合国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之一”,平均每一公里就留下了一名战士的忠魂。直到1984年元旦铁道兵集体转业,这一告别军旗的历史性巨变,给后人留下了一道永不消失的铁色风景,一段永不忘却的光辉岁月。 铁道兵光荣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而中国铁建作为我国唯一由军队大兵种集体改工的中央企业,具有了独一无二的光辉历{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史和文化底蕴,也成了民族精髓的担任和传承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了解铁道兵的历史,就无法读懂中国铁建;不了解铁道兵精神,就难以触摸到中国铁建之魂。铁道兵—中国铁建,一脉相承,薪火相传。观看影片后,每当回想起企业的历史,我们的心灵便会受到神圣的洗礼、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多少奋斗与牺牲,多少光荣与梦想,都化作了英雄的铁道兵精神,化作了永不磨灭的军魂,在我们心头荡漾,激励我们奋力攀登,实现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铁道兵的历史、铁道兵精神不仅属于昨天,也属于中国铁建的今天和未来。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65年的光辉历史,清晰地记录下我们这支队伍“雄关漫道”的昨天与“人间正道”的今天,我们还将续写“长风破浪”的明天。只有善于从历史中寻找永恒,我们才能获得走向未来的智慧。记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不仅仅是缅怀过去,更是为了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搭建起一座连接彼此的桥梁,让昔日荣光照亮现在,托举未来,让后人铭记历史,并从历史的馈赠中汲取力量,再造辉煌。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相比铁道兵的历史,中国铁建未来的路更长,使命更艰巨。

回顾历史,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国家和民族如此,企业同样需要用精神和文化铸魂。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是企业在漫漫旅程中不断前行的路标。我作为中国铁建其中的一份子,充满信心和自豪,中国铁建作为铁兵精神的传承者,也将一路勇往直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因为军魂,永不散!

欣逢盛世,中国铁建已领先行业,创誉中外,但居安思危,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同志们,你要问我到哪里去,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唱着这首歌,心中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让我们每个员工铭记铁兵精神,踏着先辈的足迹戮力同心,在新时代抛洒热血青春,依旧奉献一片赤诚给祖国!

篇八:《《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当前,史诗般的十集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 在新的历史时期,编导者独具匠心,以凝重沉厚、质朴形象的渲染,真实地再现了这支“人民铁军”的英雄历史与辉煌功绩。作品全方位的满足了二百万已告别“八一”军旗的几代铁道兵将士们的期盼与热望,满含深情地告慰了那些为国捐躯的铁道兵英烈,并以弘扬铁道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唤起泱泱大国的英雄主义气魄,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强国梦注入了新的正能量。观后,令我们这些曾经的铁道兵老战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站在哲学唯物史观的角度,重新演绎一段宏大的历史侧面,必然是为社会现实的需要服务的。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铁道兵面前无险阻?为什么一代代二百多万铁道兵将士能在枪林弹雨、炮火硝烟的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的生死搏杀中舍生忘死,勇往直前?为什么铁道兵能在和平建设时期以极其简陋施工设备,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大漠深处、高寒禁区创造出世界奇迹?可以肯定的讲,绝不是金钱的诱惑,绝不是“舒适优厚”的生活待遇!因为,那屈指可数几块钱津贴、那药汤般的脱水菜、那令人难于消化的高粱米、更还有那炮火连天的残酷战争和人体承受极限的施工条件,是不值得任何人心甘情愿地冒死前往的。可是,我们可爱的铁军将士们却无怨无悔地承受了,做到了,并有8341名战友英勇献身,他们把自己幻化成一座座隧道、一幢幢桥墩、一条条枕木,用鲜血和生命支撑着两条不尽的钢轨,任凭时代的列车在自己的身躯上飞驰,更还有59234名战友光荣负伤致残„„为什么?他们傻吗?他们不知道家中有年迈的父母?他们不知道家中有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期盼着团聚?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幸福和追求?不是的。道理很简单,是有一种精神力量的鼓舞、一种精神境界的驱使和引领,这就是铁道兵精神。这种精神力量的核心与内涵,就是具有一种打不垮、炸不断的“硬骨头”军魂。这正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同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区别,也是人民军队几次三番战胜世界上最强大对手的利器,更是人民铁军以钢铁般的意志,无往不胜、所向披靡的根基所在。简言之,“硬骨头”是铁道兵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

但是,这种精神力量的源泉、具备与形成,绝不是铁军将士们头脑中先天固有的。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大家不会忘记,我们的铁道兵司令、政委、师首长们大都是国内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老八路;我们的团长、营长大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的血雨腥风;即便是连排长也有不少人经受过建国后的相关战役或援越抗美的战火洗礼。然而,这些具有“硬骨头”精神的老资格前辈们,在我们十八九岁、二十岁刚刚出头的年轻战士面前,他们却身先士卒,官兵一致,患难与共,吃苦在前,率先垂范,一身豪气。在军营里,他们如兄长、似父母,又像良师益友一样时时处处以榜样的力量和博大的情怀,潜移默化、源源不断地给战士们在精神上不断注入英勇无畏、不为任何困难所屈服的活力熏陶与鼓舞。基于此点,我们的班长和党团员战士们在他们的感染、教育、影响和带动下,必然在任何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无私无畏,英勇奋战,进而在全军上下形成无往而不胜的永恒军魂。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强将手下无弱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所言,早已被铁道兵“硬骨头”英雄张春玉舍身救战友的果敢行动所诠释。

在《永远的铁道兵》影视画面里,我们又一次看到,在近半个世纪前的1965

年6月30日凌晨,在嫩江段朝阳山1号隧道施工中,铁三师13团16连副班长张春玉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不顾个人安危,为抢救战友脱离险境,被塌方的万斤巨石压倒在地,经战友们两小时四十分钟奋力抢险,终于支起巨石,使张春玉获救。1967年5月,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铁三师 13团张春玉同志为“铁道兵硬骨头战士”称号。这正是精神世界的映照,折射着一个人情操的高下,重在洗涤人们的灵魂。令人欣喜的是,虎口余生的铁道兵老英雄张春玉,至今仍与相伴护理他的夫人安居在上海。

话到这里,人们不能不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当那些靠买官卖官而升迁的军内外腐败分子们收看到这部《永远的铁道兵》时,会做何感想呢?他们能带出这样英勇善战的部队?他们能培养出这样出色的战士?他们能铸就出这样的军魂吗?真是丑死了。显然,这部作品是对他们丑恶灵魂的有力鞭挞。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更值得我们警示。诚然,战争并没有消亡,中国的周边也并不太平,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也决非一帆风顺,我们希望和平崛起,但也无法避免战争与牺牲。

今天,当我们静坐在荧屏前,与《永远的铁道兵》一起共同回眸那波澜壮阔历史画卷时,我们这些四五十年前曾经的铁道兵老战士,并没有忘记那些谆谆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老首长、老前辈和牺牲的战友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敢打硬仗、不怕牺牲的精神,已深深地印记在我们的心底,永不泯灭。他们的不朽功绩和壮举,将永远激励后人们为实现强国梦不懈奋斗。

篇九:《《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观《永远的铁道兵》后感

近日集团公司组织全体职工观看学习央视珍贵纪录影片《永远的铁道兵》,青荣城际铁路第二项目部利用晚上施工回来组织全体职工逐集进行认真观看。经过观看影片,我了解到:

铁道兵作为解放军队伍中一个特殊的兵种,自从组建以来就承担着特殊的使命,那就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战士们高唱:背起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啊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解放军的队伍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已成为铁道兵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大动脉。

虽然回不到当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不能亲身体会当时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铁道兵会战,但通过观看影片,那些艰苦岁月 “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这是铁道兵战士在不同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豪言壮语。他们铸就的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帝国主义的衰叹,也是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对铁道兵的赞誉。

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他们无怨无悔,祖国需要的时候就穿上军装拿起钢枪,这支队伍继承发扬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军魂不散,再展雄风。从黎湛铁路、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到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从大小兴安岭到五指山下,从内蒙古草原到金沙江畔,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长城内外到天山南北,处处洒下了他们的鲜血和汗水,神州大地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英雄筑天路,敢为天下先。在这短暂的三十五年,铁道兵以她不朽的功勋,在“八一”军史上浓墨重彩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他们脱下军装,却没有脱下军人作风,摘掉帽徽领章,却没有丢掉铁道兵精神。铁道兵的灵魂仍是企业发展之基,至今仍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

在纪念兵改工30周年到来之际,拍摄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不但再次展示铁道兵的辉煌历史,而且对于教育年青一代发扬我党我军和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有着特殊的意义。

铁道兵就是中铁建,中铁建就是铁道兵。我们铁建员工将继续传承和发扬铁道兵之精神,在祖国的建设中再创辉煌,去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历史也将不会忘记永远的铁道兵„„

篇十:《永远的铁道兵有感》

观《永远的铁道兵》有感

在这个周末,我观看了《永远的铁道兵》系列纪录片,我感触良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从战火中诞生,在修建铁路中成长的铁血队伍。从1948年夏建立的铁路护路军(后更名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到1982年撤销编制并入铁道部,各个师改称为铁道部各工程局以来,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再到抗美援越战争,铁道兵抢修、抢建铁路,保障钢铁运输线的畅通无阻,立下了丰功伟绩。

在国家铁路建设中,铁道兵先后建造了成昆铁路、鹰厦铁路、贵昆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等大型铁路,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造桥修路、移山填海”,铁道兵的生活如此“简单”,但又不简单。“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铁道兵常常风餐露宿,还有被飞机轰炸和定时炸弹爆炸随时牺牲的危险。为了加快铁路线的恢复,保障铁路运输线的畅通,铁道兵只能晚上进行作业,白天休息。当时,许多战士都是轻伤不下火线,与敌人战斗在铁路线上。

在战争期间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战士,像“登高英雄”杨连弟、史阜民、袁孝文等,还有千千万万的铁道兵战士,他们都是我们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回顾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需要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而铁道兵顽强的精神品质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进程之中这种精神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现在,我能成为铁建的一员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很高兴我能成为铁道兵的接班人,能继续将铁道兵的能奋斗、能吃苦、敢于流血牺牲的顽强品质和奋斗在祖国建设第一线的精神传递下去,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中国人民革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流血牺牲的精神,和为解放战争事业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